用文艺形式传播国学的成功实践——“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综述

时间:2019-05-12 00:59: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用文艺形式传播国学的成功实践——“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用文艺形式传播国学的成功实践——“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综述》。

第一篇:用文艺形式传播国学的成功实践——“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综述

用文艺形式传播国学的成功实践

——“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综述

近些年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承普及国学经典的活动正在不断兴起。人们在经历社会转型和中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中,开始认真审视自己的精神生活和文化诉求,这是民族精神的觉醒和自信,是喧哗后的凝思。在“百家讲坛”、国学培训班、专家讲座、经典诵读竞赛等多种传播普及国学的活动中,中国文联组织实施的“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别开生面,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兴趣。它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解读和展现国学经典的精髓神韵,让国学走下殿堂,走出教室,走进普通百姓中间,创造了一种传承普及国学经典的崭新形式。

这一活动自2008年启动以来,已推出咏诵6部经典的7部作品,分别是:“和韵天歌——感悟《道德经》咏诵会”,“东方神韵——《诗经·风》咏诵会”,“兵道——《孙子兵法》情境咏诵剧”,“杏坛花雨——感悟《论语》大型交响组歌”和“仁者之歌——感悟《论语》咏诵会”,“大丈夫——感悟《孟子》咏诵会”,以及“放歌亲情——感悟《孝经》咏诵会”,均获得了圆满成功,“中华经典系列咏诵”已经成为一个有影响的文化品牌。

为国学经典插上艺术的翅膀

“借助国内外研究中华经典的成果,运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和易于为人们接受的艺术形式,解读和展现中华经典的思想精髓和文化神 韵,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这是创办“中华经典系列咏诵”的初衷。

这一活动的总创意和总策划、原武警部队副政委刘世民中将介绍说,在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和手段已是多种多样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也要适应这一变化的情况,不断地进行创新。不能仅靠课堂和书本,更不能完全采用说教的方式,需要认真研究受众的接受心理和习惯,采用易于和乐于为人们所接受的方式。

“中华经典系列咏诵”以演唱和朗诵为两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即:一是提炼和萃取国学经典的思想精华,运用浅显易懂的现代语言将深刻的思想蕴含浅化出来,创作成雅俗共赏的歌曲,借助歌唱家的演唱让人们在艺术享受中去领悟;二是选取国学经典的精彩篇章,或创作解读经典的散文诗,运用极具感染力的朗诵形式,展示经典的魅力,让人们在欣赏中加深印象和记忆。具体到每一部作品,还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适当运用一些其他的艺术形式。

在艺术风格上,基于中华经典的历史文化地位和思想之厚重的考虑,“中华经典系列咏诵”作品在总体上追求的是庄、雅、朴:以庄重之态彰显华夏文化之伟岸;以大雅之风营造悠远深邃之境;以朴素无华之形呈现本真自然之美。具体到每一部作品,则根据其不同的思想内涵,在把握庄、雅、朴总体基调的同时还彰显出一种个性风格,或深邃空灵、清净淡泊,或如诗如画、美仑美奂,或气势恢宏、情景再现,或情感浓重、温暧入心,并借助舞美、灯光、大屏幕演示和话外音等手段,将书法、绘画、古乐、服饰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融入其 中,扩展受众的审美体验和想象空间,达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完美统一。

经过精心准备,“中华经典系列咏诵”于2009年3月在北京推出了的开篇之作:“和韵天歌——感悟《道德经》咏诵会”。老子的《道德经》是开创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先河的一部代表著作,可称国学的根基和脊梁,是人类文化史上最具原创精神的宝典之一,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理念。为这台咏诵会所创作的歌典和散文诗,从老子所阐释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自身四个层面入手,把“和谐”这一现实主题寓意其中,既洗炼深刻又浅显易懂,充满着思辨的智慧和人文的关怀。

《和韵天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了首都观众。咏诵会结束,掌声久久不息。走出剧场时,观众们还是意犹未尽,感慨《道德经》思想的宏大和智慧的永恒,感慨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与魅力,感慨艺术家们的精彩演绎,似乎是经历了一次和古代先哲的对话,经历了一次思想和精神的洗礼。有人感叹说,这是为国学经典插上了艺术的翅膀,可以飞进寻常百姓家了。

歌声拉近了与经典的距离

用歌曲解读经典,用歌声传播经典,是“中华经典系列咏诵”的一个创举。刘世民将军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全身心地投入这一活动的策划和歌词创作之中,他直接领导的创作团队已经创作了100多首解读国学经典的歌曲。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袁行霈先生说,用歌曲解读经典、把经典搬上舞台,是亘古未有之 事。他虽已77岁高龄,仍倾心给予支持,不仅在百忙中对每一步作品都提出指导意见,还亲自修改审定歌词,以保证解读的准确性。著名词作家车行、张吉义、郭香君等,曲作家羊鸣、张千

一、孟庆云、姚明、郭晓天、禹永一等,都参与了歌曲创作,著名歌唱家杨洪基、韩红、谭晶、雷佳、王宏伟、王莉等一大批一线演员,以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李胜素、孟广禄等,都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歌曲的演唱。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尽管《诗经》中的语言有不少接近于现代白话,但时代的变迁已使后人难以完全理解原诗的许多语句,以至于形成“诗无达诂”之说。“东方神韵——《诗经•风》咏诵会”的创作者们,借鉴《诗经》中常用的赋比兴手法,采用原诗写意的方式进行再创作。比如,根据《秦风•蒹葭》写意创作的歌曲《伊人》这样唱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隔水相望/寻你,寻你逆流而上/怎奈山高水长,路断神伤/觅你,觅你顺流而下/但见峰回路转,顾影迷茫。”这样的歌曲既符合原诗的语言风格,又做到通俗易懂,非常契合当今普通观众的审美取向,一下子拉近了观众与古人的距离,赋予了古典诗文现实生命力,收到了超越古今的良好效果。这样的一批写意歌曲与原诗朗诵相配合,再辅以情境乐舞为贯穿始终的演绎形式,回放了那古老东方文明的鲜活画卷,再现了华夏先民的歌唱。

孙武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兵书,也是迄今为止 影响最为持久而深远的军事著作,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高度成就。《兵者,国之大事》、《不战而屈人之兵》、《知彼知己》、《出奇制胜》、《避实击虚》、《诡道》、《兵贵神速》、《致人而不致于人》等十几首原创歌曲,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将这部经典的思想精华展示得淋漓尽致。在“兵道——《孙子兵法》情境咏诵剧”中,由当代军人演唱这些歌曲,由演员扮演孙子朗诵经典的精华篇章,形成“孙子说兵法”与当代军人感悟之间穿越时空的对话,艺术地解读了这部兵学经典的思想内涵。歌声引领人们走进了《孙子兵法》,领略了孙子超凡的谋略智慧。

经典与时代共鸣的乐章

注重于对国学经典的“感悟”,是“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的又一个突出特点。所谓感悟,既不是一般的文词注解,也不是泛泛的学术讨论,而是从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的思考出发,紧扣时代脉搏,让国学经典中的精华思想与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和价值取向产生碰撞,以形成时代共鸣。所以每部作品演出后,观众的第一感觉和普遍的反映是:给人以心灵震撼。

《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一部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经典,历史上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现今不少人则说它是人生的教科书。“杏坛花雨——感悟《论语》大型交响组歌”和“仁者之歌——感悟《论语》咏诵会”,虽是两种不同的舞台呈现方式,但都是以孔子的“仁爱”思想为主线,分为“仁者的呵护”、“仁者的叮咛”、“仁者的呼唤”、“仁者的情怀”4个单元,将孔子关于人 生的精辟论述与对现实人生课题的思考溶于一体,解读在一首首感悟《论语》的歌曲和一篇篇散文诗里,如歌如诉,娓娓道来,传递着孔子的博大情怀、人格魅力和人文关怀,为人们做人、处事、交友、为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大丈夫——感悟《孟子》咏诵会” 则可谓是一次探寻之旅。孟子的“性善说”是中华民族道德架构的基石,《孟子》所阐发的民本思想、仁政理念以及所倡导的“大丈夫精神”和“浩然之气”,都是中华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台咏诵会带着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诸多道德建设问题走进《孟子》,采用入情入理的解读和感悟歌曲演唱相结合的形式,传递孟子的思想精华,展示孟子的大丈夫情怀,找寻人人都不能丢失的自我,以唤醒人们的道德良知,唤起人们的道德自觉,让孟子提出的善良品性和大丈夫精神在华夏大地上不断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动力。

今年8月新推出的“放歌亲情——感悟《孝经》咏诵会”,解读了孝的真谛,传递出爱的正能量。《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对塑造中华美德起了很大作用。孝是人世间一种纯真美好的情感,它的本质是亲情回报,它的作用是完善人的品格,提升人的思想境界,促进家庭和睦,它也是社会和谐之源,孝的观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这台咏诵会运用原文吟诵、叙事朗诵、原创歌曲演唱和情境剧演绎等多种艺术形式,借助舞美、灯光和屏幕演示等多样舞台手段,形象生动地诠释了这部国学经典中思想精华,突出了对亲情这一美好情感的抒发和歌颂。人们观看演出后反映,不仅完成了 一次审美体验,而且心灵也受到了触动,深刻领悟到了中华孝道的当代价值。

在国际舞台展示中华经典的魅力

为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中华经典系列咏诵”的作品,分别于2010年11月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了“和韵天歌——感悟《道德经》咏诵会”的演出,2010年11月和2013年7月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和韵天歌——感悟《道德经》咏诵会”和“仁者之歌——感悟《论语》咏诵会”的演出,受到香港同胞和国际友人的热情赞誉。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这个多元文化交流的国际性平台上,两度展示来自中国的“中华经典系列咏诵”作品,征服了世界各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大使衔代表和中法观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埃里克·法尔特在观看《和韵天歌》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非常欣赏当晚的演出,把高深的哲学思想形象化了。尽管教科文组织这个平台上经常展示世界各国的各种文艺演出,但咏诵会是近年来少有的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而这种思想性正是源自中国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底蕴。” 另一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恩吉达在观看了《仁者之歌》后说:“演出可以用‘震撼’来形容,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边看演出,一边看字幕,对中国儒家思想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这场演出让孔子的思想变得非常形象,我们认为这个形式是一个完美的呈现。”

旅居法国的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国学大师范曾先生观看《仁者 之歌》的演出后,对咏诵会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整台演出好像清水出芙蓉,视听感受无与伦比,不仅是在传播真正的正能量,更为中国文化外交提供了很好的作品。”正在法国访问的人民日报社副总编陈俊宏在现场观看演出后表示,《仁者之歌》以艺术形式反映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和平之歌、和谐之歌,是友爱之歌、友谊之歌,也深刻体现了当代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念,相信会受到欧洲和各国人民的理解和认同。

法国当地媒体则把“中华经典系列咏诵”的作品到巴黎演出,放置在提升中国文化外交的大背景下去审视,有着如下的评论:如果说宋祖英到纽约肯尼迪中心演唱中国民歌,廖昌永到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欧洲歌剧咏叹调,展示的是中国文艺家们在娱乐层面的技艺的话,中国经典系列咏诵又更进了一步,它让观众在享受娱乐的同时自己去发现、对照、琢磨,深入体会中国的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外交的一部分。

“中华经典系列咏诵”的实践表明,用文艺的形式解读和传播国学,让国学经典走出课堂、走进百姓、走向世界,是大有可为的。

第二篇:“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心得体会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心得体会

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经典诵读比赛,场面可热闹了!

随着老师的号召下,我们来到了操场,只见人山人海,我们按老师的安排坐在指定的区域,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第一个上场的是五(1)班,五(1)班的同学个个生龙活虎、神采奕奕,他们背诵的是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叫、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他们背诵的非常有感情,不停地微笑,仿佛是正在唱歌的仙女,不一会儿,他们便背诵完了。随着一阵掌声之后,三(1)班上场了,随着一阵阵美妙的旋律,他们开始背诵三字经了,在背诵的时候,他们边跳、边流利地背着,还有许多优美的动作、动人的情节。大约过了十分钟以后,他们便胜利归来。在掌声的“拥抱”下,五(2)班上场了,他们开始背诵了,背得抑扬顿挫,表情非常丰富,时间在飞逝,不一会儿,他们背诵完了。下一个出场的是我们四(1)班,我们背诵得那是相当的好!我们满面微笑,紧张就抛在脑后去了,我们背诵完了以后,掌声簇拥着我们„„各个班级都背诵完了,校领导宣布我们班得了二等奖,我们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这次比赛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比赛应该重在参与,而不是为了拿第一。

第三篇:2-《学道德模范 诵中华经典 做有德之人》系列活动总结

《学道德模范 诵中华经典 做有德之人》

系列活动总结

为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推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我们举行了历时两周的 “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系列活动。以“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为主题,以《学道德模范 诵中华经典 做有德之人》大型系列专题片为基本教材,通过开展“学、诵、做”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把学习道德模范与加强中华美德教育结合起来。用道德模范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传统美德激励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树立远大理想,学习雷锋精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专题片带路

2014年5月,根据学校要求,组织全校学生利用班队会时间收看了《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专题片。在形象生动地的事例展播中,师生了解了道德模范,诵读了中华经典。这为学校推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形成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学习道德模范的良好氛围奠定了基础。这部系列专题片《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以帮助青少年正确诵读中华经典为着眼点,从文化内容上加以融合,用中华经典诠释道德模范身上的文化底蕴。用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展示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

长。为帮助青少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有小学生的朗诵示范,配以传承古韵的经典吟诵,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道德模范故事讲解。穿插首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精神风貌的画面。此片能够帮助青少年、老师和家长进一步学习和理解中华优秀文化。

二、“学、诵、做”主题班队会活动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造势。首先我们通过主题班队会,让全体学生交流学习中华经典感受和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在经典名句的反复吟诵下,孩子们怀着神圣的感觉和班主任一起观看了影片,仿佛穿越时空与数千年前的先贤与今日的道德模范“共话”道德。在观看专题就是那一个个“小谢亮”。仿佛也渐渐明白如何做人。培养爱党爱国爱首都的情感。,诵读《弟子规》,提升学生对经典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做有德之人的决心。组织广大学生学习道德模范事迹,发现和讲述道德模范的闪光点,发现和讲述身边的榜样。表达以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学习道德模范、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决心。其次,我们利用晨读午写时间开展“每日诵读一句经典”活动。自从活动开展以来,让学生每天读一遍《弟子规》。果展示活动。大力营造我校学习中华优秀文化的浓厚氛围。

三、“道德模范故事会”和主题征文活动随行。,我们巧妙借用身边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激励全体学生学习道德模,励志成长成才。在此基础上发动广大学生、家长和老师以“学习道德模范——发现身边榜样——我的实际行动”为主旨

——发现身边榜样——我的实际行动”为主题开展征文活动。

四、系列道德实践活动深化。

组织学生践行“雷锋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以道德模范为榜样,以校园、家庭、社区为基础,积极开展讲究卫生、爱护环境、遵守秩序、助人为乐、孝老爱亲、文明有礼等道德实践活动。同时德少年”和“学、诵、做”活动优秀班级评选活动,组织广大学生发现和评选身边的道德榜样。树立一批在思想品德和道德实践方面事迹突出的“美德少年”和优秀班级。及时举办班级“学、诵、做”活动经验交流会,推进活动深入开展。在学习活动期间,我校涌现了一批学雷锋的好孩子。为习惯得到了提升。同学们都积极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在班级中、活动,传承雷锋精神,增强道德意识。养成文明习惯,争做美德少年。“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号召同学们学习雷锋,德、优良品行。像雷锋那样,以服务人民为最大幸福,以帮助他人

为最大快乐。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诚实。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谦恭待人。用高尚的道德行为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德理念,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陵原中学 2014.5

下载用文艺形式传播国学的成功实践——“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文艺形式传播国学的成功实践——“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