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度沅江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总结
2016度沅江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总结
2016年,我市财政部门认真贯彻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把制度建设作为开展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转发了省财政厅《湖南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湘财绩【2013】28号),《湖南省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的通知(湘财绩【2013】29号,《湖南省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试行)的通知(湘财绩)【2013】30号,《湖南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办法》的通知(湘财绩【2013】16号),我市制定了《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沅政办发【2013】5号,树立“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理念,进一步增强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全面加强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科学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二、今年所做的几项工作如下
1、我股室认真组织开展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2015年9月各预
算部门、单位做了预算绩效目标申报工作。2、2016年4月各预算部门、单位进行了绩效自评,并将绩效自评报告在本单位的网站公开。
3、将市直所有部门、单位2015年度预算资金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纳入评价范围,共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75项,项目支出绩效评价31项。
4、在部门、单位自评的基础上,进行了6个重点项目绩效评价(1)2015度农村饮用水安全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保障饮水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可靠、安全、充足的饮用水。
(2)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预算绩效评价。农民的直接受益率得到大幅提高,项目达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3)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有利于辖内农民生产经营的有序进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4)农业生产安全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确保农业生态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5)沅江市2015度教育综合发展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充分发挥了专项资金的作用,促进了我市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6)环境污染治理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改善全市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环境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5、2015年4月接受了湖南省财政厅对2015年度第二 三轮特色制造产业重点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根据省厅的绩效评价报告进行了整改,并将整改报告书及时报送省厅。
6、预算绩效管理培训工作深入开展。为了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预算绩效管理理论,实际操作水平,我市在10月份举办了预算绩效管理培训班,对全市106个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我市财务人员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基础管理工作比较薄弱,没有树立绩效理念,部门和单位的责任意识有待增强,绩效评价的公信力与权威性有待提高,绩效目标编制没有实质性突破,绩效管理制度还需健全,流程尚需优化。虽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及工作流程,但目前处于探索推进的队段,随着绩效管理工作的逐步深入,管理办法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也需要健全,完成的工作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工作建议
1、建议局党组加强对绩效评价工作的领导,加大我市绩效评价工作的力度,出台预算绩效考核办法,推进我市的绩效评价管理工作。
2、全面开展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绩效目标申报纳入部门预算编制信息系统,与部门预算申报同时进行,实行同步编报、同步审核和同步批复。
3、积极运用绩效评价结果。建立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与整改、激励与问责制度,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运用机制,将绩效结果向社会逐步公开,进一步增强单位的责任感和紧迫
感。将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切实发挥绩效评价工作的应有作用。
沅江市绩效股价股
2016年12月15日
第二篇:深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深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许梦博
《 人民日报 》(2014年07月30日07 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其中特别强调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改进预算管理制度,一项重要任务是增强财政预算透明度。这就需要深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财政工作中存在重收入轻支出、重分配轻管理、重使用轻效益现象,财政运行中存在政府财力与事权不匹配问题。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解决这些现象和问题,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和经验,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扎实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从而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促进财政支出效率的提高,已成为新形势下深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构建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财政预算支出范围广、分类复杂、影响因素多、支出效益内涵丰富,需要构建多元化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而言,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可分为特殊性指标和共性指标。特殊性指标是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不同项目的不同性质制定的约束性指标。共性指标可分为三类:一是投入类指标,主要评价财政支出的经济性和效率性。这类指标应充分考虑预算的完整性、平衡性以及债务率水平的控制等。二是效果类指标,主要衡量财政支出的有效性。这类指标应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指标主要包括税收收入占比、非税收入占比等,社会效益指标主要包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率、人均受教育年限变动率等,生态效益类指标主要包括空气质 1
量变动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动率等。三是过程类指标,主要起辅助作用和督查作用。这类指标应包括资金结转率、总预算暂存暂付率等,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整体把握。
建立战略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的预算绩效管理框架。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科学性,需要建立战略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的预算绩效管理框架。战略导向预算绩效管理包括战略管理与运作管理两部分。战略管理需要考虑目标、使命、测量、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并与包括计划、组织、实施、结果、评价等内容的运作管理形成联动机制。但战略管理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存在一定缺陷,主要是难以把社会福利、公平正义等正外部性较强的考核内容纳入指标体系,由此可能导致某些政府工作人员忽视社会福利等隐性指标,忽视政府长期发展的核心能力建设。这就需要引入结果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框架,从目标、过程、组织与员工、社会等多维度进行考核评价,以弥补这个缺陷。
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我国于2012年出台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并根据这个规划制定了县级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和部门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两个配套文件。这说明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规章制度不断完善,但还存在较大改进空间。例如,目前有关部门通过预算法、审计法、中国人民银行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和国家金库条例等法律法规对预算绩效进行监督,但存在有关法律法规不配套不详尽、监督内容不全面不细化、监督体制不科学不健全等问题。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对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第三篇:关于我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的调研
关于我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的调研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作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加强财政资金分配和财政支出控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我市自启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以来,经过不断探索实践,绩效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绩效管理范围不断扩大,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为进一步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切实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我们对我市预算绩效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我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我市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起步较早,2006年即开始逐步实施,在管理体系建立、管理模式形成、管理范围拓展、指标体系完善等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健全管理制度,加强体系建设。我市一直把制度建设作为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工作来抓。改革实施以来,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办法,不断完善绩效管理顶层设计。制订《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方案》,明确了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思想,确定了绩效管理的实施范围,细化了绩效管理的工作步骤。制订《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管理试点实施方案》、《市本级项目支出财政预算绩 1 效管理暂行办法》等,针对不同层次评价对象特点,确定了绩效管理过程中的职责分工和操作规程。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印发,进一步强化了绩效管理的制度约束,为实现绩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供了制度保证。
(二)深化管理理念,规范管理模式。为全面深化财政部提出的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绩效管理理念,实现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融合,将预算绩效管理与部门预算“二上二下”编审过程结合起来,各部门在部门预算“一上”时同时上报绩效管理项目基本信息,“一下”时研究确定绩效管理的项目,“二上”时设定绩效评价项目目标和指标,“二下”时将绩效评价项目与部门预算同步批复,采取“事前申报绩效目标和指标、事中开展绩效日常监督、事后进行绩效评价、财政部门选择性组织重点评审”的方式,建立了贯穿项目支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绩效管理模式,被国内绩效管理改革领域的专家学者称为“沈阳模式”。
(三)扩大管理范围,拓展评价领域。我市不断扩大管理范围,开展重点支出绩效评价,拓展绩效评价模式,提高绩效管理质量。从管理范围“扩面”来看,我市从2006年开展13所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项目评价试点,到2013年将部门预算中维 2 修改造类项目及百万元以上项目(人员公用经费和贷款还贷项目除外)500余项全部纳入预算绩效管理范围,同时对市政府设立的各项专项资金,按照资金整体和组成项目、当年项目和跨年项目全部进行绩效管理,资金额度超过年初市本级预算支出规模的20%,管理覆盖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绩效评价“重点”来看,根据突出民生、兼顾社会影响力原则,每年选择几类项目实施财政重点评审,2013年对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资金等3类市财政专项资金和市红十字急救总站急救医疗信息连接系统等5个一般性项目进行了财政重点评价,扩大了绩效管理工作影响力。从评价领域“拓展”来看,突破了传统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领域。一方面,开展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并不断扩大试点范围,2013年选择10个部门,针对其预算执行和事业效果等实施评价。另一方面,开展了一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2013年选择2个市辖区,针对其预算安排、支出效果等实施评价,促进一级财政管理绩效水平的提升。
(四)完善指标体系,夯实管理根基。我市高度重视指标体系基础建设,探索建立并逐步完善了针对不同评价对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是在项目支出方面,建立了涵盖多个支出领域、突出绩效特色的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涉及一般公共 3 服务、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等各领域。二是在部门整体支出方面,针对规范管理、支出效率和经费控制,研究设计了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合理量化、分档,明确评价标准。三是在专项资金支出方面,分别按照专项资金整体和项目,研究设计了符合不同类型专项资金特点、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绩效指标体系,为科学衡量专项资金使用效果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我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绩效管理工作总体情况看,我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一定进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但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机制保障和绩效执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一)绩效管理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制度层面。我国现行《预算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绩效管理条款,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缺乏法律支撑。财政部和省财政厅出台的管理制度一直没有上升到政府层面,我市虽印发了相关文件,也仅停留在财政部门层级,对预算单位约束力不强,面对各方利益博弈和多种阻力,财政部门协调各部门之间关系存在一定难度,影响绩效管理作用发挥。二是意识层面。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财政部门及各预算单位的密切配 4 合、共同推进。各预算单位作为绩效评价的主体,虽已初步树立绩效理念,能够按要求逐步开展绩效管理工作,但把绩效管理作为额外工作负担,认为是找麻烦的思想依然存在,“重分轻管、重支轻效”的现象依然比较突出,工作及时性、规范性难以保证,影响了绩效管理工作的全方位推进。
(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绩效指标的设定作为绩效管理工作的核心,直接关系到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成败。目前财政部从项目支出、部门整体和财政预算三个评价层次,制定了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供各地在工作中参考并予以完善。但没有对指标具体设臵给予统一明确指导,没有针对评价对象特点制定可供参考的个性指标体系,我市经过探索实践,建立了个性绩效指标库,但与财政支出涉及面相比不够健全,且存在定性指标多、定量指标少的问题。这导致预算单位在设定绩效指标的过程中,有时偏离绩效目标,有时难以量化考评,出现指标设定不全面、不适用、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绩效指标对项目的考核评价结果不够全面、充分。
(三)绩效管理运行监控有待进一步强化。绩效运行监控作为监控主体对资金运行状况及绩效目标预期实现程度开展的控制和管理活动,是全过程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目前的绩效运行 5 监控,主要依靠部门、单位日常监督和财政部门定期抽查,通过预算执行进度分析辅助监控,对绩效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不够,对绩效实现的趋势关注不多,无法及时纠正偏差,促进绩效目标实现和强化预算执行管理的作用发挥不够。
(四)绩效评价结果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市绩效评价方式主要是部门单位自评价,财政部门选择部分项目重点评价。部门、单位作为预算资金的使用方,财政部门作为预算资金的分配方,不论哪一方单独作为评价主体,都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并且受到专业领域信息资源和知识体系限制,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仍有待提高。
(五)绩效管理结果应用尚停留在较浅层面。从目前情况看,绩效评价结果还主要用于反映情况、发现问题和落实整改,与预算安排结合得不够紧密,评价结果有效与否,对下预算安排缺乏硬性约束。另外,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公开机制不够完善,评价结果信息仅反馈给项目单位一定范围内的人员,项目单位大部分工作人员难以知晓评价结果,社会公众对预算项目绩效评价情况更是无从了解,尚未起到通过社会监督促进预算管理的目的。
三、提高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保障机制,形成绩效管理工作合力。一是建议在新修订的《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使预算绩效管理有法可依。国家和省在政府层面出台绩效管理制度办法。我市可借鉴吉林省、浙江省以政府名义出台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经验,以政府名义发布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制度文件,为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二是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对各部门、单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以引起各部门、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促其与财政部门合力推进工作,不断提高财政支出绩效,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政府网络平台等渠道,积极宣传财政绩效管理理念,培育绩效管理文化,增强绩效意识,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二)完善指标体系,促进绩效管理质量提升。一是中央层面规范指导。国家要加快对绩效指标进行研究设计和修订补充,建立涵盖各类各项支出、符合目标内容、突出绩效特色、细化量化的统一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体现计划、行业、专业、历史等各方面特点的各类评价标准,从而便于指标的横向、纵向比较,使指标更具规范性,评价结果更具公允性。二是地方层面 7 探索完善。督促指导部门、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可用指标的积累,根据具体绩效评价对象特点,及时归纳和总结适用于本行业、本部门、本单位的项目绩效指标,逐步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的绩效指标体系,为项目绩效指标设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切实提高指标设定的科学性、及时性和规范性。
(三)强化运行监控,提升绩效管理规范化水平。一是实现目标导向。要加强对绩效信息的跟踪监控,重点监控是否符合预算批复时确定的绩效目标。通过分析和预测绩效运行趋势,及时发现绩效运行偏离目标的状况。通过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分析,定位出现偏差的环节,找出导致绩效运行偏离目标的症结,督促部门、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情况严重的,暂缓或停止该项目执行。二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系统等平台,及时发现项目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将执行不好甚至无法执行的项目资金调整到急需的地方,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创新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结果科学性。从财政重点评价项目入手,探索引进第三方评价机制,利用我市现有中介机构和专家库资源,选择项目,委托第三方开展评价,并对评价质量综合评估。开展第三方评价可行性研究,加强对第三方的引导和 8 管理,规范第三方独立机构参与评价模式,制定专家和中介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办法,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权威性。
(五)实现结果导向,推动绩效管理取得实效。一是建立与预算安排有机结合机制。对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在预算安排时继续予以支持。属于延续项目的,优先安排资金。属于分期实施项目的,后续优先保障。属于一次性项目的,对同类项目予以倾斜。对于绩效评价发现问题、达不到绩效目标或评价结果较差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于不落实整改意见或整改不到位的,在预算安排时严格把关。属于延续项目的,调减或取消预算。属于分期实施项目的,暂停资金拨付。情节严重的,暂停项目实施。属于一次性项目的,对新增同类项目加强论证分析,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二是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公开机制。依托目前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一方面,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预算单位,要求其落实整改,并将评价结果在单位内部予以公示,保证本单位职工对预算信息和绩效管理信息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另一方面,要坚持公众导向,对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大的民生项目和重点项目支出绩效情况,逐步向人大和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绩效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第四篇:2016瓜州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报告
2016瓜州县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报告
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甘肃省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甘政办发[2011]219 号)、《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做好市州预算绩效管理考核工作的通知》(甘财绩[2016]8号)等文件精神,我县积极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现将我县2016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评价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础工作
(一)组织保障
为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和指导,我局设立预算绩效管理股室,并且落实人员、明确职责,为我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制度建设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甘肃省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完善了《瓜州县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暂行办法》、《瓜州县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瓜州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方案》、《瓜州县财政局绩效评价内部管理工作制度》,建立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方法、指标、组织方式、实施范围、程序以及评价结果的应用做出规定,为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2016年,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廉政建设、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等明确了局机关内部绩效评价工作职责等相关内容,为建
行为,实施有效监督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交流培训
积极探索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利用网络和软件探索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和交流平台,模式已初步形成。我县利用各新闻媒体、政府网络平台、编制宣传册子等形式,引导全社会关注和重视绩效管理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大家从思想上认识到粗放式预算管理方式的弊端,树立“用钱必问效、问效必问责、问责效为先”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进一步增强各部门、各单位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主动意识。为了更好地完成预算绩效工作,财政局联合相关部门召开联合工作会议,并召集相关绩效单位人员举办培训会,为预算绩效管理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地基础。
二、2016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情况
(一)管理范围
我县财政局积极开展绩效目标管理工作,县级财政部门1个,自评得分3分。
(二)管理规模
县级财政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情况得3.8分,纳入绩效目标管理的县级项目支出金额8000万元,全县项目支出金额10500万元,比率是76%,自评得分3.8分。
(三)管理模式
县级财政部门1个,纳入绩效目标管理,自评得分2分。
三、2016实施当年绩效监控管理情况
(一)管理范围
我县积极开展绩效监控管理工作,县级财政部门的数量1个,预算部门向财政局报送的绩效评价项目支出金额5600万元,预算部门开展绩效评价的项目支出金额5600万元,比率是100%。
财政将评价结果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并与预算编制相结合。
2016年对2015绩效评价结果金额5600元,占全部评价金额5600万元的100%,并向县委、政府、人大报告。
评价结果公开金额5600万元,实际评价金额5600万元,比率100%;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金额5600万元,非涉密评价金额5600万元,比率100%。
将财政绩效评价结果纳入政府考核,并占有一定权重。为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深入推进绩效管理工作,务实转变领导干部作风,建立了绩效问责长效机制。
六、其他情况
(一)制度建设
把制度建设作为开展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中共瓜州县委办公室、瓜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瓜州县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暂行办法》、《瓜州县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等,牢固树立“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理念,进一步增强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全面加强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科学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二)日常信息报送
积极向上级财政部门报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展,对绩效评价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反馈,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其他交
效考评的作用。
(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
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关键。从指标构成上分析,这些指标分为业务招标和财务指标,主要侧重于技术、工程与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评价,而对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不足,指标设置呈平面化和单一性特征。
(四)绩效评价技术力量薄弱
绩效评价没有专门人员,暂由预算股、监察股配合实施,且人员专业结构单一,影响到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
八、对策与建议
(一)逐步建立健全绩效管理指标和标准体系
绩效评价涉及各领域的各类支出,决定了具体评价指标、标准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一是汇总梳理以前制定的指标,将符合当前预算绩效管理要求和行业管理特点的个性指标汇编成库;二是组织人员搜集整理先进省市制定出台的指标,进一步充实完善个性指标库;三是建立指标更新机制,将以后新制定的指标及时纳入指标库,做到随时更新、完善;四是财政部门要督促指导部门、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可用指标的积累,根据具体绩效评价对象特点,及时归纳总结适用于本行业、本部门、本单位的项目绩效指标,逐步建立涵盖各类各项支出、符合目标内容、突出绩效特色、细化量化、便于操作考核的统一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切实提高指标设定的科学性、及时性和规范性,逐步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的绩效指标体系,形成体现行业、专业等各方面特点的评价标准,从而便于指标的
第五篇:春度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春度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向大会作春度镇200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4年镇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2003年镇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2003年,我镇的财政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
确领导下,在市财政、税务部门的指导帮助和大力支持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深化改革,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财政税收政策,本着发展、务实、创新、提高的指导思想,从本镇实际出发,积极培植财源,积蓄财力,严格预算收支管理,努力促使全镇财政工作状况逐步好转,克服了“非典”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总体发展比较平稳,财政预算执行良好,收入预算按计划完成,财政支出未突破预算。基本保证了全镇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
收入预算方面,根据决算数字,截止12月25日,镇级财政收入完成210.5万元,8月份预算级次调整上划64.2万元,合计274.7万元,占年预算的91,主要原因是省市财政在今年八月份调整了市乡财政预算收入划解级次,国税留成比例由25调减为7.5,造成我镇仅国税增值税一项就减少收入86万元,影响了全年预算收入任务的完成。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
工商税收完成243.8万元,为预算的95.6,其中国税增值税收入为37万元,地方工商各税收入为206.8万元。
农业税完成31.7万元,为年预算的75.6,主要原因是今年退耕还林还草面积按补助粮食征收农业税,征收基数减少,同时上级财政批准减免我镇部分贫特困户及残疾人的农业税,减少了农业税收入。
在过去的一年里,由于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镇财税部门积极加强与上级财政、税务部门的业务联系和工作协调,不仅抓好重点税源和主要税种的征收管理,而且加强了对个体工商户的征管力度,在企业领导和镇村干部的积极支持配合下,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挖掘增收潜力,防止跑冒滴漏,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为全镇财政收入预算的圆满完成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支出预算方面,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查批准的2003年镇财政支出预算为173.1万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根据各项事业发展需要和市财政支出预算的调整,市财政又陆续下达了一些专项支出指标。根据人员变动及增资、调资等因素,各项支出指标相应做了一些调整,支出预算最后调整为253.9万元。全年实际支出为253.9万元,为年预算的100。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
农林水利等部门事业费支出71.3万元,为年预算的100。其中,农业事业费支出54.4万元,安排镇农技站人员及业务经费49.4万元和高科技示范园区建设5万元,畜牧事业费支出16.9万元,安排畜牧兽医站人员经费9.9万元,胚胎移植项目7万元。
文化事业费支出1.5万元,与上年持平,占预算的100。
广播事业费支出3.8万元,比上年增长0.6万元,安排镇广播站人员经费及业务费,占预算的100。
党校事业费支出0.5万元,与上年持平,占预算的100。
计划生育事业费支出12万元,比上年增长0.5万元,安排镇计划生育站人员经费、业务经费9.4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2.6万元,占预算的100。
财政事业费支出10.4万元.安排了镇财政所人员经费及业务费,占预算的100。
卫生事业费支出25.6万元,比上年增加4.2万元.增长19.6.安排镇卫生院人员经费20.6万元,及卫生院医疗大楼购置及开办费5万元.行政管理费支出74.4万元,比上年增加15.6万元,增长26.5,安排镇政府人员经费及办公经费。
离退休人员支出15.8万元,比上年增加8.7万元.增长122,主要是原因是2002年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退休人员增加,以及退休人员丧葬费、抚恤金和遗属补助支出增加。
其他支出38.6万元,比上年减少了64.5万元,主要是因为教育部门经费今年不再从镇级财政拨付,减少了支出。主要安排了以下支出项目:市财政下达农税改革转移支付村级支出缺口8.9万元,安排乡村道路改造欠款2.5万元,退耕还林补助5万元,镇政府周边环境改造及广场建设20万元,镇金库代办费0.2万元,2002年财政超收奖励2万元。
坚持勤俭节约,控制非生产性支出的增长,是财政工作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方针,以上预算支出项目都是在充分考虑了全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需要和镇级财政的实际情况而安排的。2003年的财政支出预算管理上,始终坚持适度从紧的方针,以节约理财为准则,加强支出预算管理,从严控制,严格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调度资金,严格执行了各项公用经费定额,对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