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新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给新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德州经济开发区长河小学
马冠南
从开学至今的两个多月,我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认真阅读学习了《给新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这是一册教师成长读本,由李镇西编著,西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关于“基本素养”的建议;第二章,关于“师生关系”的建议;第三章,关于“课堂教学”的建议;第四章,关于“修生养性”的建议。全书系统、全面的阐述了一名新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以及和学生和谐互动、实现角色互换等问题,给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指明了工作方向,规划了美好的前景。
在认真、仔细地读完这本书后,我认为,作者给我们广大新教师提出了一个最为重要的建议,即:做一个反思型教师。下面我就对这个问题做一下自己的理解。
一个真正的反思型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这四点应该是完全融为一体的。而思考,应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和每一个环节。
不停地实践。这里的实践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之中,投入到学生之中,踏踏实实的做好日常工作。和一般纯粹的“老黄牛”式的干活不同,作为“反思型教师”的实践,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科研性”,就是不盲目的干,而是把每一个学生当作研究对象,把每一个难题都当作课题,以研究的心态对待实践;第二是“创造性”,就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既不重复别人,又不重复自己,每一阶段都要有创新,都要有超越。
不停地阅读。反思型教师同时也是终身学习的身体力行者,他把阅读当做像每天都要洗脸刷牙吃饭一样必须的生活内容。反思型教师的阅读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专业性”,教育专著,教学专著,教育教学报刊等,都是阅读的对象;第二是“人文性”,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者,除了认真阅读教育教学专业书,反思型教师还要读一些政治、哲学、经济、历史、文学等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书,倘佯于人类精神文明的长廊,在触摸历史的同时憧憬未来,在叩问心灵的同时感悟世界。
不停地写作。写作指的是搜集、积累自己的教育“矿藏”的过程,也是总结,提炼自己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的过程。反思型教师的写作,我总结了有如下两个特点:第一是“日常性”,把写作当成自己的需要并养成习惯,通过每一天的写作点点滴滴的积累教育心得,而不是到期末为了应付才写一篇总结;第二是“叙事性”,就是写原汁原味的教育案例,不必煞费苦心的“构建”什么理论框架,也不借时髦的“理论”和晦涩的名词来进行学术包装,就让自己的教育故事保留着鲜活的气息,让心灵的泉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不停地思考。教育本来就是最具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所以教育者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的人文情怀和独具个性的思考精神。当然,应该贯穿于教育的每个环节和整个过程。这里的“思考”首先是对自己的思考,即把自己当作研究对象,揣摩、琢磨,体验、品味着自己已经和教育水乳交融的日常生活;同时,“思考”关注、研究、咀嚼、审视别人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如果这种思考带有检讨、解剖、质疑的意味,它变成了一般意义的“反思”。而这种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正是任何一个教师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精神素养和职业品质。
在教育实践中,我认为反思主要包括:
对教育失误的反思。任何一个教育者在其教育生涯中,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善于通过反思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对教育实验的反思。如果能够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反思,即使失败了的教育实验,也是一笔财富;而对于成功的实验,同样需要以科学的眼光进行实事求是的剖析和评价。
对教育行为的反思。反思不仅仅是针对明显的教育失误,也包括对自己一切教育行为的反思;和学生谈一次心,上一堂课,组织一次活动,甚至和学生交往过程中的某一个蕴涵教育因素的细节,都可以成为反思的内容。精益求精,与时俱进,因人而异,都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更加完美,更具心灵的感染力。
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教育者反思,不应仅仅局限于对自己教育的反思,还应该扩展为对自己所见教育现象的反思。作为一个有责任感,胸襟开阔的教育者,他会关注与自己相关或不直接相关的其它教育现象,并同样以科学的态度——尤其是批判的眼光进行审视和追问。在剖析自己的同时,剖析整个教育,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教育反思的境界。
对教育理论的反思。我们尊重理论,但不迷信理论,我们教师在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教育理论的同时,理应以追求科学,坚持真理的胆识,辨析其中的可能存在的错误之处。对一些似乎已有定论的教育结论或教育命题,我们也可以根据新的实际情况,新的实践予以重新认识与研究,或修正,或补充,或发展。
走上讲台,我们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我们应该把教育的视野放得更宽,认识到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不是孤立地教育。学校教育必需深深的植根于社会,为社会的进步服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在对教育的过程中,必需把与家长的沟通纳入我门的工作范围,要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解更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也要引导孩子关注社会,适当的参与社会活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发挥合力。
让光荣而神圣的三尺讲台见证我们的成长吧!
第二篇:《给新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假期中逛到新华书店,看到一本书叫做《给新老师的建议》,一时间很好奇它到底会告诉我什么。作为一名刚踏入工作不久的教师,心底藏着很多未知,却又不知道怎么;知道自己有许多不足,希望改进却又无从着手。于是买回家来,细细地读了一回。
这本书里的文章与其说是给新老师的建议,不如说是各个优秀教师作为教师的各种感悟。第一大板块谈到教师的基本素养。其中有的提到阅读对教师的专业及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有的则是强调撰写教育心得、教育随笔的重要意义,有的探讨师徒对结对新教师成长的重大贡献,有的则阐述了对教育职业的感悟。第二大板块涉及到师生关系。走近学生,贴近学生,学会倾听孩子和家长的心声,善待孩子的每一次求助等我们能做到的关怀学生的方式。我们应该用爱、理解和同情伴随他们健康成长。第三大板块讲课堂教学。其中提到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精心备好每一堂课的重要意义,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及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反思。第四大模块提出了一些有关修身养性的建议,包括良好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说明了一个合格的教师不能只具有合格的专业水准,还有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一篇篇美文,充溢着人文情怀,体现着教师们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也启发了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怎样去看待这份职业,应该怎样去做好本职工作,应该怎样去挥洒,去奉献。
千里之行,积于跬步,作为一名新教师,当前我的任务就是踏踏
实实干好每一天、每一周,每一学期的工作,备好每一课,上好每一堂,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巩固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提升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争取快速成长,向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成功迈进。
首先我要虚心向前辈学习,踏实干好本职工作。要做到:一.严肃备课。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和扩展点。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推动形成我自己的教学风格,还有助于对自身知识缺漏的修补。备课的关键在于为课堂实践提供了教学轨迹,即使不完全按照教案走,也不会偏离太多。因此,坚持写好教案是我必须做好的第一步。二.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课堂。带着笑容和激情讲好每一次课,是我的目标。把每次课堂实践当做练兵场,不断打磨,不断修正,不断追求更好的效果。在课堂中把握学习的脉搏,在反思中求得教学的长进。三.要加强课后反思的实践。一堂课的效果如何,都是由各方面因素造成的,因此反思自己的不足显得尤为重要。要坚持反思,才能提高课堂质量。四.要广泛听课,虚心学习和借鉴。“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向前人学习,取长补短,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途径。坚持听课将是我未来三年不变的选择。五.不能放松对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扩充。知识日新月异,我们的教学也要跟上步伐。要走在时代的前沿,随时关注专业领域的新动向,以便把握主动,与时俱进。
第二,平时要加强其他领域知识的扩充。我的教学科目是英语,这是一个开放的科目。语言本身就保罗万象,因此作为语言教育者,必须了解世间百态,课堂上才有足够的补充知识带给学生,从而让课
堂生动有趣。这其中也包括对学生的研究: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爱看的书和电视节目。贴近学生,也能为教学活动起到推动作用。
另外,还要积极学习班级管理经验,当好副班主任,向优秀班主任迈进。要将德育工作细化到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对学生的熏陶应该是以身作则、潜移默化,而不是念念叨叨。要多向班主任讨教,平时工作中也要多观察学生,并善于总结。了解学生、掌握学生,才能领导和管理学生。
这是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对《建议》的所思,所感。我会以它为成长的第一级台阶,谨遵前辈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上我的教育事业之路。
第三篇:《给新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杨东
《给新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九江市同文中学
杨东
从2011年9月份开学至今,不知不觉已经来同文中学半年了。在我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我认真阅读学习了《给新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这是一本帮我们新教师快速成长的好书。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是关于作为教师基本素养的建议,第二章是关于作为老师的如何处理师生之间关系的一些建议,第三章是关于课堂教学的很多建议;第四章是关于教师成长的建议。全书系统的阐述了一名新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以及和学生和谐互动、实现角色互换等问题。我们很多新教师都能从中学到非常多的东西,帮助了很多新教师成长起来。
在认真、仔细地读完这本书后,我认为,作者给我们新教师提出了一个最为重要的建议,就是做一个反思型教师。教我们新老师如何一边教书一边进行反思。下面我就对这个问题做一下自己的理解。
一个真正的反思型教师,一定要不停地在实践之后进行进一步地反思,如果不进行反思,那就等于无限地进行重复的工作,永远没有多少提升。但是,如果我们每次在进行教学实践之后进行反思,我们就能从已经上过的课得到一些东西,学会一些教学技巧。所以,作为新老师,我们就要不停地进行实践,实践之后进行反思,这样才能不断地成长起来。
不停地实践。这里的实践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之中,投入到学生之中,踏踏实实的做好日常工作。和一般纯粹的“老黄牛”式的干活不同,作为“反思型教师”的实践,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科研性”,就是不瞎干,而是把每一个学生当作研究对象,把每一个难题都当作课题,以研究的心态对待实践;第二是“创造性”,就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既不重复别人,又不重复自己,每一阶段都要有创新,都要有超越。不停地读书。反思型教师同时也是终身学习的身体力行者,新老师应该把读书当做每天必须做的事情。反思型教师的阅读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专业性”,就是化学教学专著,化学教育教学报刊等,都是阅读的对象。去年,在毕业的时候,我的母校华东师大化学系送了我一年的《化学教学》杂志,让我有幸经常能看到大师们写的文章,能够好好领略领略。第二是“人文性”,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者,除了认真阅读教育教学专业书,反思型教师还要读一些政治、哲学、经济、历史、文学等书。这样能够感悟世界。
另外,新老师必须经常写作。写作指的是搜集、积累自己的教育“矿藏”的过程,也是总结,提炼自己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的过程。反思型教师的写作,我总结了有如下两个特点:第一是“日常性”,把写作当成自己的需要并养成习惯,通过每一天的写作点点滴滴的积累教育心得,而不是到期末为了应付才写一篇总结;第二是“叙事性”,就是写原汁原味的教育案例,不必煞费苦心的“构建”什么理论框架,也不借时髦的“理论”和晦涩的名词来进行学术包装,就让自己的教育故事保留着鲜活的气息,让心灵的泉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第四,作为新教师,必须不停地进行思考。教育本来就是最具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所以教育者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的人文情怀和独具个性的思考精神。当然,应该贯穿于教育的每个环节和整个过程。这里的“思考”首先是对自己的思考,即把自己当作研究对象,揣摩、琢磨,体验、品味着自己已经和教育水乳交融的日常生活;同时,“思考”关注、研究、咀嚼、审视别人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如果这种思考带有检讨、解剖、质疑的意味,它变成了一般意义的“反思”。而这种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正是任何一个教师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精神素养和职业品质。
在教育实践中,我认为教育反思应该主要包括: 在教学上失误的反思。任何一个老师在其教育生涯中,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善于通过反思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对教育实验的反思。如果能够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反思,即使失败了的教育实验,也是一笔财富;而对于成功的实验,同样需要以科学的眼光进行实事求是的剖析和评价。
对教育行为的反思。反思不仅仅是针对明显的教育失误,也包括对自己一切教育行为的反思;和学生谈一次心,上一堂课,组织一次活动,甚至和学生交往过程中的某一个蕴涵教育因素的细节,都可以成为反思的内容。精益求精,与时俱进,因人而异,都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更加完美,更具心灵的感染力。
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教育者反思,不应仅仅局限于对自己教育的反思,还应该扩展为对自己所见教育现象的反思。作为一个有责任感,胸襟开阔的教育者,他会关注与自己相关或不直接相关的其它教育现象,并同样以科学的态度——尤其是批判的眼光进行审视和追问。在剖析自己的同时,剖析整个教育,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教育反思的境界。
在同文中学教书这半年来,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进行过很多的反思。这半年,学校给我安排了三个班的教学,这三个班都是城市普通班,成绩都不算很好,把他们的成绩提高,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这半年的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很多的努力,这也是我初次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过很多问题,但是,每次出现问题的时候,我都会进行反思。思考我的教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我的每堂课都要上三遍,在每次上完第一次课之后,我就进行反思,然后在第二第三个班的课上进行反思,以期在后面的课堂中达到更好的结果。
以上就是我看这本《给新教师的建议》的读书心得,希望各位老师和学校领导不吝赐教,文章中不乏有很多不足和偏激指出,希望各位老师指出。
2012.02.08
杨东
第四篇:《给新教师的建议》读书报告
《给新教师的建议》读书报告
报告人周建
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
很荣幸能够在今天汇报自己的读书心得。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虽然我们不能真正从书中寻找到富贵和美女,但书中自有我们所需要的。刚才听了方老师精彩的报告,感觉里面确实有许多自己所需要的,需要的就是最好的,我想我们读书读的就是一种需要。《给新教师的建议》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关于“基本素养”的建议;第二章,关于“师生关系”的建议;第三章,关于“课堂教学”的建议;第四章,关于“修生养性”的建议。全书系统、全面的阐述了一名新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以及和学生和谐互动、实现角色互换等问题,给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指明了工作方向,规划了美好的前景。下面,我将就自己对本书的理解结合自己在这半个多学期的教学实践进行汇报。
一、教师的定位
我认为教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教书匠、反思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教书匠仅仅能够做到掌握教学技能,反思型教师能够在掌握教学技能的过程中,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和反思,研究型教师则能够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反思将自己的教学形成一定的体系,这类教师多数可以算作是教育家级别,如陶行知、魏书生、朱永新等。个人认为,在众多的教育学者中,朱永新可作为新教师的楷模,坚持每天写反思,其也因这份坚持最终将自己的教育事业达到顶峰。《给新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倡导每个老师做一个反思型教师。
真正的反思型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实践、阅读、写作和思考又各具特点,实践需要“科研性”和“创造性”;阅读需要“专业性”和“人文性”;写作需要“日常性”和“叙事性”;思考则包括对教育失误的反思、对教育实验、的反思、对教育行为的反思、对教育现象的反思和对教育理论的反思。
我将自己的短期目标定位在能够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这个层面,长远目标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在平时上班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很奇怪,为什么我总是很开朗,做事也很积极,在这个时候我总是笑而不语。实际上,我工作的过程中会这样的积极和开朗,是因为我并不把教书当做一项谋生的职业,而是当做能够实现自己长远目标的一项事业,并且享受在教学过程中的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
二、教师基本素养的养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素养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走上 工作岗位后,我们不仅要继续从书本上学习,增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人文修养,还要在实践中学习,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进入同文以后,学校给了我们新教师很多的学习机会。通过阅读《给新教师的建议》使我更快地适应了教师生活;“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中,我的师父邹美芬老师对我的指导让我在教学过程中解决了不少难题,我自己也在一个多学期的工作中,听了我师傅的每一节新课。听课不仅仅弥补了我在教学设计上的不足,也使自己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很大的提高,让自己的课堂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的设计与管理
有人统计过,一个教师一生中大概要上12000节课,哪个老师会对课堂感到陌生,但是,课堂的本质是什么?有人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有人说:课堂是育人的主要渠道。我认为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原野。要做到共同的成长,关键还是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这一点的实现,我认为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需要进行备好每一节课、需要有合理的教学方式、需要有及时的教学反思。
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主要还是在大学时期所积累的,但是,有部分的知识点还是会遗忘,为了让自己对相关的专业知识能够有更好地理解,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在备课的过程中把一些知识点讲透,在备课之前,我就会去阅读相应内容的专业知识。比如,在讲“细胞的呼吸作用”过程的时候,我会把大学所学的《生物化学》中关于细胞呼吸的内容全部看一遍,在讲光合作用的时候,我也把《植物生理学》中光合作用的整个过程重新梳理了一遍。
在备课的过程中,如果有自己不能把握的地方,我往往会跟师父和其他的老师进行交流,完善备课的内容。我在备课的过程中将备课的版块分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知识拓展、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大板块。这样分块以后备课的要写的内容篇幅就比较大,自己写的字又比较大,所以我用了自己买的A4纸张的笔记本进行备课。
备课版块中的拓展知识主要是生活中的生物知识以及一些知识点的深化。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教学设计确实很详细,但是,很多时候为了把相关的内容全部给学生讲清楚,往往没有突出教学重难点,在一些知识点上会讲得过于深入,这样不仅没有达到教学效果,甚至在一些时候会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困难,这样做往往也会使拖延自己的教学进度。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我做了两点改进,一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将一些拓展知识直接在教学设计中反映出来,而不需要在课堂上讲的拓展知识坚决不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将“知识拓展板块”放在教学设计后面;二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每节课的最后除了布置作业以外,布一道思考题,这道题不能够过于简单,要有一定难度,但是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要能够尽可能地为下节课做好铺垫,这样的话,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结束以后还能够在课后继续对生物学知识进行学习和思考。
我现在带班的情况和很多老师不一样,我负责教授的是初一四个班和高一两个理科班的生物课程。初中生与高中生在认知上有本质的区别,二者确属两个群体,尤其初中生在学习习惯形成,价值观与人生观形成方面具有很大可塑性。不仅如此,同一个年级不同的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一样,相同班级不同的学生学习状况也不一样。曾经一度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却发现问题很多。因为教的班级比较多,在备课的时候并没有很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对各个班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另外,教学过程中课堂没有一定的程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多的把课堂教给学生,让课堂按照一定的程序走下去,这样的话课堂教学目的性可以更强一些。
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尝试过几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第一种:“男1号,女1号”,这种方法是在上课过程中有部分学生不认真的情况下,不采取正面批评,而是以编号的形式让其回答后面要讲得内容涉及的问题,以学生说话为例,将第一个说话的男生作为回答问题的“男1号”,还有说话的依次编号,女生也是一样。这种方式在高中实施的话可以很好的维持课堂秩序,学生上课也会更认真,如果在初中实施,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有的时候为了能够回答问题,在班上有所表现,会故意说话,这个时候就要尽可能的给与学生表现的机会。第二种“把讲台还给学生”,这种方法是在讲习题的前一节课,确定习题讲解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后准备,然后让他们以老师的身份在讲台上进行讲解。这种方式对于高中生是可行的,而且通过学生的学习反思可以看出来,学生对于这种形式还是很乐意接受的,但是这种形式不适宜在初中实施。
教学反思是教育反思的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其实要进行的反思主要包括对教育失误的反思,对教育实验的反思,对教育行为的反思,对教育现象的反思和对教育理论的反思。我所进行的反思主要是教育失误反思中的教学反思,反思的方式主要是针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以随想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我也通过让学生写对自己的评价,让学生说出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己那些方面他们认为比较好的,比如,在上学期期中考试以后,我让学生总结自己在高中的半个学期生物学习感想以及对老师的建议,很多学生对上讲台讲题目表示赞同。
四、师生关系
前段时间在办公室里老师们经常开这种玩笑:老师也是吃青春饭的。这句话源于在同一个班级有些学生和像我这样的年轻老师更有话说,有的时候更喜欢上年轻老师的课。原因就在于我们现在和学生的代沟比较小,很多老老师不和学生说的话,我们新老师会说,很多老老师不和学生交流的事情新老师会去和学生交流,简而言之,相对于大多数老老师而言,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更小。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也会因为我们是新老师而在课堂是捣乱,甚至有些时候会做一些过火的事情。我认为这时候应该把批评化为表扬,会达到更好地效果。我也碰到过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公然说出不尊重老师的话,当时的我很想狠狠地批评他一顿,但是后来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从他学习差这方面入手,说明老师把他安排在前排坐是因为老师觉得他的学习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指出几点他的优点,让他明白老师一直都在关注他,而且也希望他能有进步,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在以后上课的过程中都很认真。
不仅如此,要想在教学中受学生欢迎,具有幽默感是必要的。幽默活跃的气氛不仅可以让学生乐于上自己的课,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说,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回答问题,往往旁边的同学都会帮腔,这个时候我往往会说:“我们班亲友团很强大哈,这可以反映我们班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这个很好,下面要请一个亲友团成员来回答下一个问题。”这样的话,我们不仅能够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解决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部分学生说话的问题,还能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表现的机会。
以上就是我对《给新教师的建议》一书的理解以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最后,我想用几句话来结束自己的汇报。
走上五尺讲台,我们与社会的联系就更加紧密,通过对书籍的阅读,可以让我们提高自身的素养,放宽自己的眼界;书籍可以作为我们在经营自己教育事业时的一盏盏明灯,指引着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愿化作一株树苗,在同文的沃土中茁壮成长,为同文景秀添上一抹绿;我愿化作一枚绿叶,从同文的蓝天中吸收阳光,为同文学子提供新鲜的氧气。
sharon_0928@126.com
第五篇:给新教师建议
给新教师建议:尽可能让自己富有幽默感
据安徽商报报道,教师节前夕,合肥安庆路第三小学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魅力型”老师最受小学生们欢迎。而在孩子们心中,“魅力”的要素,首推“幽默”。90%的同学都认为幽默是“最受欢迎的老师”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且是首要条件。
幽默是魅力的元素之一,是首要条件,要做到有魅力,首先要幽默。
其实,岂止是小学生?又岂止是安徽的小学生?很多类似的调查都表明,中小学生普遍喜欢有幽默感的老师。
是啊,看来,我们做新老师,必须把幽默感作为自己的必修课之一
幽默的特点,在于含蓄与富有情趣,其表现形式是诙谐而充满机智。幽默的适用是极为广泛的,不但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而且在政治、新闻报道以至讲演里都经常用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都很善于运用幽默。西方政治家、外交家也很重视幽默,他们运用幽默作为一种政治外交手段。在一般人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用幽默协调人际间的关系,把幽默看成生活中不可缺的润滑剂,并运用到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更不用说在交际场合了。幽默感是指运用幽默与感受幽默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工作与人际关系中,有幽默感的人往往能给人以宽厚、机智、豁达而富有生气的印象。
幽默,特点:含蓄、富有情调 表现形式:诙谐、机智 试用范围:政治、新闻报道、讲演、日常交际、教育、医疗 试用人群:政治家、外交家等等,同样试用于每个人 好处:给人以宽厚、机智、豁达、富有生气的感觉 总结:幽默,看来是我们自身修养中必备的!
教育,作为一项和人的心灵打交道的事业,幽默更是必不可少。
精辟,一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是与人做心灵上的交流,而不是与机器,可见,我们要孩子提升到一个人的地位,提升到一个平等交流的地方。我们和孩子是平等的,友善的,是教育行业上的合作者、学习者。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在学习,也在进步!
幽默能够让严肃的批评变得富有人情味而又充满情趣。有一次在我的课堂上,有一个学生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我走到他的身边,看了看他,然后很夸张地对全班同学说:“啊,我的课讲得真好!你们看,这个同学都因我的课而陶醉了!”全班大笑,这个同学醒来,也不好意思地笑了,然后抖擞精神专注听课。试想一下,如果我声嘶力竭地批评他一通,效果会怎样?
是啊,如果大声的批评他,反而让孩子处于一个相反的状态,甚至会让孩子觉得你是故意在作弄他,会产生怨恨的情绪,甚至会在课堂上捣乱。幽默式的批评,不仅善意的提醒了孩子,更尊重了孩子的尊严,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温暖,因而改正自己的缺点,认真听课。
幽默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和老师拉近心理距离。有一年,我去成都西藏中学代课,走进教室,看到满教室的藏族学生,我笑眯眯地说:“虽然我们第一次见面,但我站在这里和你们一样,都是少数民族。”学生们马上很欣喜地问:“老师也是藏族吗?”我说:“不,我是汉族人。”他们很疑惑地问:“那您说您是少数民族„„”我笑了:“我说我站在这里是少数民族。你们看,在这教室里,就我一个是汉族人,我还不是少数民族吗?”学生爆笑。课后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您进来第一句话就让我喜欢上了您!” 幽默的人,一句话就能拉进与别人的距离。作为新老师,新接手一个班,要想与孩子打好关系,幽默是值得使用的。一句话,就能让孩子产生一种心灵上的共鸣,让孩子喜欢你,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的身上。
幽默能够向学生们展示老师豁达、开朗、乐观的胸襟。幽默总是伴随着笑声,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班主任工作,老师的幽默总能够让课堂轻松,让师生关系和谐。我要表扬一个孩子善良,我却从我自我表扬开始:“李老师多善良呀!是不是?”同学们说:“是的。”我话锋一转:“善良的快赶上某某某同学了!”同学们哈哈大笑。有时候我上课也会有口误之类,一旦发现,我马上幽默地自嘲:“唉,实在不好意思啊!中年痴呆症的典型表现!”老师的这种幽默自然会感染学生,让他们也变得乐观起来,阳光起来。
表扬,是一门艺术。虽然我也使用过自嘲式的幽默,但实在没有尝试过前面的表扬方式,顿时让我一种明悟,原来也可以这样表扬。表扬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受到鼓舞,受到鼓励,从而更好的学习。我们和孩子是平等的,他们是尊敬我们的,那有的时候让孩子觉得有某些比老师都好,那他们的兴奋劲肯定更强,学习的欲望肯定更强,是好方法啊!但我在思考一个问题,这样的方法是不是不能常用!
幽默能够让知识的传授变得津津有味,让学习的过程充满乐趣。纯粹的知识讲解,有时候难免让人枯燥,特别是对中小学生来说,如果老师的教学语言能够幽默一些,无疑会提升孩子学习的兴趣。汉语语法知识是比较乏味的,特别是要通俗地给学生讲清楚对老师来说也是比较困难的。有一次我给学生讲“在”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中属于不同的词性:在一个句子中,如果有其他动词,那么它就是副词,如果没有其他动词,那么它就是动词。比如,“我在写作”和“我在家”这两个句子,前者因为有动词“写作”因此“在”为副词,后者因句子中,没有其他动词所以“在”为动词。这个道理,学生很难明白。为此,我说了一句形象而幽默的话:“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我告诉学生,这里的“老虎”,就是其他动词,“猴子”就是“在”。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一下子便把这个知识难点弄懂了。很多年后,学生来看我,聊起语文课还要说到“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呢!作为年轻教师,如何培养或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幽默素养呢?
幽默不是简单的搞笑,而是文化修养的一个表现,因此,培养幽默感,首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所知所学越多,幽默的触角就越能伸向广处深层。读过小说《围城》的人,无不被其中充满幽默的连珠妙语所倾到,而若不是象钱钟书这样公认的“文化昆仑”的大学者,是很难写出这样的机智文字的。当然,一般的青年教师不可能个个都是钱锺书,但尽可能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让自己胸中的文化积淀尽可能厚重一些,谈吐自然不俗,幽默往往不期而至。几乎所有文化大师都是天才的幽默家,这种幽默不是可以培养的,而是深厚的文化内涵所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
幽默,不是简单的搞笑,也不是低级趣味,而是文化修养的一个表现。我们惟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阅读,不断的积淀知识,积淀文化,才能说出让孩子受益的幽默来。
幽默还表现了对生活的乐观,所以,热爱生活,保持乐观,这是培养幽默感的又一条件。英国文豪肖伯纳自拟的墓志铭是:“我早知道我无论活多久,这种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美国作家海明威自拟的墓志铭是:“恕我不起来了!”你看,临近死亡都还拥有一颗生机蓬勃的心,而那些悲观厌世者是很难如此从容诙谐的。这里就说到老师的心态,这是老话题了,但心态的确很重要。冰心老人将近百岁,依然如孩童般充满情趣。前去看望她的人问她平时都在做什么,她幽默地说:“我坐以待‘币’。”她的意思是等稿费,因为冰心时不时还写点小文章,所以时不时有点小稿费。世上百岁人不多,联合国统计的数字为:不足人口的万分之零点二。复旦大学老教授超过一百岁的有九个,但都不大能动了。惟有“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今年103岁了,生活还能自理。他幽默地说:“上帝把我忘记了!” 何以如此?周有光说:要能够适应不好的环境。不着急不失望不消极,好在一个好心态。心态确实很重要,要时刻保持平常心,该和孩子一起开心快乐的时候,应该大胆的放声和孩子们一起开心快乐。孩子做错了事情,也不能大声发怒,体罚孩子,更不能用言语侮辱孩子,应该保持平常心。只要让孩子认识到错误,能改正错误就可以了。保持一颗平常心,时常把微笑挂在脸上,孩子就会喜欢你,就会觉得你有魅力!笑一笑吧,让孩子在你的微笑中感受春天的舒适和喜悦!
幽默感是在生活中逐渐养成的,常听笑话,常开玩笑,幽默感就会滋长。年轻的老师可在课余多看些幽默读物,比如订一份《讽刺与幽默》或其他幽默报刊。不仅仅是看幽默读物,平时读报时,留心一下上面的标题,甚至广告,也能学到不少幽默。如《百年大计乎?搭积木乎》(《人民日报》一则评论的标题),又如“不打不相识!”(打字机公司的广告)最近我还看到电视里面的油漆广告:“让世界悄悄中国的颜色!”经常看,留心记,脑子里就会积累不少幽默或讽刺的语言。常把听来的和看到的笑话讲给别人听,与人交往时说点幽默的玩笑话,写信写文章都恰当地用上几笔,久而久之,幽默感便渐渐养成了。常听笑话,听了,慢慢的在心里面感悟别人说出来的笑话,分析它,学习它,然后自己也经常说笑话,说的多了,自然就会了。课堂也要多多使用,不断的练习,不断的尝试,才能培养自己的幽默感啊!幽默虽然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表达,而是文化内涵的自然流露,但人际交往中,幽默很多时候必然也应该通过某些语言形式体现出来。因此,这理简单介绍几种.幽默语言的表达方试:
其一,双关法
双关,就是同一个音节,可以表示不同的词,同一个词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利用这种词的同音或多义的条件,使一句话同时带有字面意思和字外意思,就是双关。我给学生布置写生活随笔,学生说没有时间,我便给学生示范写作,然后给学生读我的随笔,学生都很惊讶,因为他们知道我也非常忙,我说:“我虽然很忙,但我依然零敲碎打地写,最后一网打尽!”学生都笑了,他们知道我的意思,所谓“敲”“打”都是指电脑键盘操作,“网”是指网络。我这的文章都是在电脑上完成的。
其二,岔断法
岔断这种幽默语言的表达形式, 就是人的言行模式与思维模式的逆反性。一般情况下,我们根据Al后面有A2,A2后面有A3,于是便可推断出A3后面有A4,但这时却突然发生变化,A3后面没有出现A4,而是出现了与之不同但又有关联的B,使人们的心理期待突然扑了空—语言的逻辑不按常规发展而突然中断,出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不由地大笑起来,于是大家在笑声中恍然大悟。有一个学生字写得很糟糕,我这样批评他:“李老师看你的字,就觉得你还是在某一个方面比李老师有学问!”他很奇怪,问为什么。如果顺着他的思路,我就应该说他在那方面学问比我高,但我话锋一转,指着他写的字说:“你看,你写的一手漂亮的‘甲骨文’!李老师就不会。”他不好意思地笑了,说:“我以后一定好好练字!”
其三,对比法
在生活中,有时强烈的不协调,形成了不和谐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产生幽默或可笑的情趣。学生最后一个儿童节,我组织了一次特别的班会《童心万岁》,主题是严肃的,形式却妙趣横生。班会上我让学生从家找来自己最早的照片:满月照、幼儿园照片等等,看看自己孩提时代清澈的眼神和纯真的笑容。我也带了几张我穿开档裤的照片,和孩子们一起回忆童年。我还和学生一起做童年的游戏,唱童年的儿歌„„这些照片和游戏、儿歌的呈现,同我们现在的年龄、身份、形象形成强烈的“不协调”,趣味由此而生,而且学生们从中到得到的不仅仅是笑声,还有自然而然的联想和思考。
其四,曲解法
在对话中故意地歪曲对方话语的本义,或故意装聋听不清而回答就是曲解。这也能产生一种幽默的效果。有一次一个学生晚上出走了,第二天早晨回到学校来见我,我问他昨晚到哪儿去了,他很紧张,说没有到哪儿去,只是呆在天府广场(成都市区的中心广场)毛主席(他指的是广场中心的毛泽东塑像)那儿,我故作恍然大悟:“哦,你到毛主席那儿去了!去做什么?”他说:“没做什么,就站在那里„„”我打断他的话:“哦,站在那里?给毛主席当警卫员去了?”他忍不住笑了,我也笑了。当时我就是有意曲解他的意思。他说的“毛主席”是指具体的塑像附近,我却有意理解为“毛主席”这个人,他说“站在那里”,指的是呆在那里,我却故意理解为“站岗”。我之所以要这样曲解,是想通过这个玩笑缓解他紧张害怕的心情,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导他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我用的比较多的是曲解法,效果也蛮不错的。今天才学习到还有双关法、岔断法、对比法,感受比较多,看来幽默的方法确实比较多。
幽默语言的表达方式显然不只上面这些,其他还有“反语法”呀、“倒置法”呀、“夸张法”呀、“讳言法”呀,等等。年轻的老师不妨一试。
读后感:
读李老师的文章比较亲切,有一种在我面前与我交流的感觉。
幽默,是我们新老师初做老师的时候,就应该必修的一门课程,适当的运用幽默法,可以增进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感情,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孩子更喜欢我们,更亲近我们。不仅如此,运用幽默的方法,还能让我们弥补自身在专业方面的不足,解决一些在上课过程中遇到的突发性的教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