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四日观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有感

时间:2019-05-12 00:3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月四日观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月四日观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有感》。

第一篇:五月四日观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有感

五月四日观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有感

——张晓雷

霞飞路渔阳里(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在大上海繁华的商业街淮海路边一条不显眼的弄堂里,孕育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雏形,诞生了最早的团中央机关。五月四日,在“五四”运动93周年纪念日,我有幸来到这里追忆历史、缅怀先烈。

鳞次栉比的时尚店铺衬托出“机关旧址”的宁静安详。走进深深的弄堂,一种凝重庄严的心情油然而生。我们先在鲜艳的团旗下合影,然后和同事们一起跟随着讲解员默默的参观纪念馆里一幕幕定格的历史画面,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

回首往昔,才感受到现在祖国繁荣昌盛的艰难不易。由此,我想到救助前辈们恪守的“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伟大精神,在我们救助青年身上应该更好的传承下去,秉承“三个服务”的理念,发扬救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的精神,向前辈先烈们学习,传承激扬青春,发扬共青团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精神,认真做好每一项救助工作。

革命先烈用青春的火焰书写了永恒的辉煌,我们回忆历史、瞻仰事迹,我们不忘却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回忆过去,能激励我努力奋斗,珍惜现在。现在我们不用抛头洒血,因此我们更应该为了救助事业,为了社会的和谐,为了传承五四精神,而不断努力,不断拼搏。

第二篇:观新四军旧址有感

观新四军军部旧址有感

2012年12月20日,我们一行12人,开始我们这次红色之旅,历时3小时的行程,我们游览了新四军军部南昌旧址革命圣地,让我们设身处地的接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这种设身处地的教育是任何语言和书本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当我们看到那锈迹斑斑土枪,发黄的军服。参观会议室,参谋处,食堂,发报室等当年革命先辈战斗过的地方,我仿佛已经身处那炮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仿佛眼前又看到革命先辈们在枪林弹雨中抛头颅、洒热血、奋勇杀敌的情景,仿佛又看到反动派用各种残酷的手段迫害我们的革命先辈。我当时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可思议”,在那种吃不饱穿不暖、缺医少药、缺枪少炮的艰苦的环境下,我们的革命先辈硬是凭着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一次又一次的挫败全副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将革命的星星之火,燃便了全中国,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残酷的敌人用尽各种手段对方志敏进行摧残,以迫使他能投降,我们想一想那将是怎样的痛苦呀,但方志敏硬是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忍住巨大的痛苦,最后壮烈牺牲。在新四军军部南昌旧址陈列馆内有一块荧幕,播放着牺牲先烈生前的照片,其中一块巨大的幕布上记载着革命烈士的名字,左右两侧摆放着花篮,用以缅怀那些在斗争中牺牲的烈士们。正是这千千万万的革命先驱们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才换取革命的胜利。他们有的能被后人记住名字,有的却根本没有名字可查,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着对革命坚定的信念。

从这些历史旧址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历史常识,了解到新四军是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全称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抗战,向国民党提出统一整编南方各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开赴华中敌后抗战的建议。经过两党谈判达成协议。同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界地区(不包括海南岛)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二十八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叶挺为军长,项英任政委兼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周子昆为副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为政治部副主任。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江西南昌。全军共一万余人,下辖四个支队:第一支队,陈毅任司令员,傅秋涛任副司令员;第二支队,张鼎丞任司令员,粟裕任副司令员;第三支队,张云逸兼任司令员,谭震林任副司令员;第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同时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以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

正是这样一支队伍推动了抗战的胜利,为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从先烈的斗争中汲取前进的动力,认真学习,积极向上,做一个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缅怀先烈更要活在当下。

12文化产业管理 成海军

第三篇:五月四日习主席北大讲话有感

五月四日习主席北大讲话有感

在五四青年节这个属于青春的节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做了关于“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

习总书记北大讲话阐述了五四精神,并和大家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作了交流。习总书记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习总书记将价值观对青少年的作用生动的比作穿衣服扣扣子,说明其重要性,并提出广大青少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三点,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最后习总书记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对我们青少年寄予厚望。

习总书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述,让人耳目一新,启迪智慧。习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要想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道路上有所成长、有所建树,就必须下得苦工夫、求得真学问,就必须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工夫。

同时,总书记的五四重要讲话也体现了党中央对青年的高度重视与关怀。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人身上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作为当代中国青年的我们,一是要敢于有梦。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把个人的具体梦想与国家、社会发展,振兴中华紧密联系起来;二是要敢于追梦。青年人不仅需要决心与激情,更要练就真本领,培养高尚品德,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是要敢于圆梦。青年人要到党和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体现青年人的人生价值。

我们应当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过好有意义的人生。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我们大家要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时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我深信,当代中国青年一定能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第四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史实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史实

青年团最初的名称叫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它的创建史实介绍如下:

一九二○年五月以后,陈独秀、李汉俊、陈望道、李达、施存统、俞秀松、沈玄庐等人在第三国际远东局代表威经斯基的帮助下,在上海《新青年》杂志社,经过多次酝酿,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作为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当时的名称就叫“共产党”。它除了出版《新青年》、《共产党》杂志,宣传马克思主义,指导各地建党,开展工人运动以外,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领导青年运动,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因为五四运动以后,许多青年由于反对腐败的军阀统治和封建礼教的束缚,离开了学校和家庭,来到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新青年》杂志社,寻找出路。陈独秀等发起组的同志们热忱地接待他们,安置他们,并委派发起组中最年轻的成员俞秀松和张太雷,于一九二○年八月,在这些青年中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当时简称“SY”(英文“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缩写)。俞秀松任书记,主持团务。最初只有八名团员,后来在“工读互助团”中积极发展,不到一个月,就达到三十多名。刘少奇、罗亦农(罗觉),任弼时、肖劲光、柯庆施(柯怪君),贺昌、许之桢、傅大庆、梁百达、王一飞等人都是最早的团员。此外,上海党的发起组成员也都加入了青年团,他们除了个别人(如陈独秀)外,绝大多数也是二十来岁的青年。

党一开始就把青年团看成是自己的助手和后备军。为了教育和训练青年,为了给党和青年团培养干部,上海发起组以青年团的名义在法租界渔阳里六号,租了一幢两楼两底的房子,创办了“外国语学校”,由威经斯基的夫人和翻译杨明斋(俄籍华侨、苏共党员,随威经斯基来华)教授俄文。青年们在这儿学习后就到苏联留学。刘少奇、罗亦农、任弼时,肖劲光等同志就是在这个学校里学习、入团,然后赴苏,入党的。“外国语学校”还是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团部所在地,和上海共产党发起组的工作部(对外联络和活动的场所)的所在地。当时党的发起组是秘密的,青年团是半公开的。党的许多活动通过团来进行,所以党的发起组和团的活动是不分的。在这儿,曾以青年团的名义举行过“马克思诞辰纪念会”,“李卜克西、卢森堡纪念会”,庆祝“三八妇女节”和“五一国际劳动节”等活动。

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于一九二○年十一月,是李大钊同志亲手创建。他还亲自入团,后来团员增多,曾根据他的建议,实行委员会制。李大钊同志被选为执行委员。团的书记是高尚德。在北京“共产党小组”(一九二○年十月成立,年底改名为“中共北京支部”)李大剑、邓中夏同志的领导帮助下,北京团组织的工作和活动搞得相当出色。团员们与党小组的成员一起,走出家庭和校院,深入到长辛店铁路工人的艰苦环境中,办夜校,通俗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帮助工人组织起来,开展斗争。在这个过程中,青年团员们得到了锻炼,不少人入了党,并成为重要骨干。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天津没有建立共产党组织。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在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和李大钊同志的指导帮助下,由张太雷、于方舟等于一九二○年十月建立起来的。团一建立就积极活动,出版《劳动》周刊,报道天津和全国各地工人运动的消息,在天津和唐山工人中发行。团组织还派人到唐山和京奉铁路机厂的工人中进行革命活动,建立组织,起到了天津早期共产党组织的作用。一九二一年春,张太雷同志去莫斯科参加“少共国际”代表大会以后,团的工作没有能继续下去。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以后,在李大钊同志的领导下,于方舟同志重建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邓颖超同志也是天津团的创始人之一。一九二四年,在团的基础上,建立了天津党组织。邓颖超同志等一些团员就转为党员。原来《觉悟社》的大多数成员,都先后加入了青年团或共产党。

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筹建工作是在一九二○年十月毛泽东同志接到上海陈独秀寄去的青年团章程以后开始酝酿的,正式成立于一九二○年十二月下旬。从当时在长沙第一师范接

受毛泽东同志建团任务的张文亮的日记看到,毛泽东同志对建团工作采取了积极而慎重的方针,十分注意团员的质量,反复强调要“找真同志”。所以,新民学会中的先进分子,如郭亮、夏曦、肖述凡等人,都加入了青年团。毛泽东任书记。

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比较注意在工人中开展团的工作,发展团的组织。在安源、水口山、长沙、岳州等工矿区建立了强大团支部。到一九二三年上半年,湖南发展团员达二千多人。成为全国团组织发展最大的省份。开始时工人中有一个叫“湖南劳工会”的组织,头头是两个工业学校毕业的青年学生——黄爱、庞人铨,信仰无政府主义,主张极端自由,不要政府,不要纪律,不要领袖,废除一切带有强制性的制度,平均财产,一切平等,等等。在当时处于深重的压迫和剥削下的工人中间,这些主张很容易被接受,因此,他们在工人中影响较大。但是,他们也反对马克思主义,攻击马克思主义主张要无阶级专政的政府是和军阀差不多。毛泽东等同志向他们进行了耐心的说服教育工作,并在实际斗争中援助他们,引导他们走上正路。最后终于把他们,连同他们影响下的工人群众都争取了过来。黄爱和庞人铨在一九二一年底加还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并领导工人与党站在一起,向当时湖南的反动军阀赵恒惕进行了英勇斗争,不幸于一九二二年一月十七日被反动派残酷地杀害。此案当时震动全国。工人群众在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下,隆重召开追悼会,通电全国,发行纪念特刊。团中央机关报曾发表专论,称黄、庞是“我们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好团员”,“中国无产阶级最能奋斗的指导者”。一九二○年夏,上海党发起组的李汉俊写信给武汉的董必武,同时,陈独秀也委派在上海入党的刘伯垂同志到武汉进行建党活动。九月,刘、董和陈(潭秋)等人组成了湖北“共产党支部”。不久以他们创办和活动的武汉中学为中心,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他们通过党支部成员在各自学习和工作的学校发展团员。陈潭秋是武昌高师毕业的,就负责吸收这个学校的进步学生入团;刘子通在湖北女子师范任教,就在女师建团;包惠僧则在第一师范发展团员,还有中华大学,第一中学等。团组织每周活动一次,听报告(由党支部成员做报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书籍。随着团员们觉悟的提高,很快在武汉掀起了**,反对旧教育制度。对在罢课斗争中被反动当局开除的青年团员如夏之栩等人,“党支部”给予热情的关怀,把他们安置在教员家中,由董必武、陈潭秋等同志轮流给他们补课。党支部还带领团员们下工厂办识字班,接触工人群众;假期里,派他们下乡,从事农民运动,使团员青年迅速成长起来;有的就由党送到上海“外国语学校”学习后赴苏留学。广东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党支部”是同时建立的。时间是一九二一年一月。因为这两个组织都是陈独秀去了之后促成的。由于陈独秀带去了上海和其他地方建党建团的经验,再加上当时广东军阀陈炯明口头上拥护社会主义,以及省港大罢工造成的革命环境,团组织发展较快,尤其注意在工人中大力开展党和团的工作,到一九二二年上半年,全国五千团员中,就有二千人是广州佛山的工人。另外,党和团的工作配合得也比较好。一般都通过团来吸收先进分子入党。如林伯渠、彭湃、阮啸仙、杨匏安、刘子嵩、罗绮园等人,都是先入团,后入党的。彭湃同志在一九二一年七月,在海丰建立团组织。当他一九二二年,在海丰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从事中国最早的农民运动的时候,还是一个青年团员。从现有的材料看,团的“一大”前,济南没有建立团的组织。当时在社会主义青年团内有各派分子:马克思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鼓吹阶级调和改良主义的基尔特社会主义者和实际是修正主义的工团主义者等等。所以,在实际团的活动中,往往意见分岐,互相冲突,到一九二一年五月,上海、北京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曾一度解散,实际是停止了活动。上海青年团解散的直接原因,一是一九二○年底威经斯基回国后,上海党团活动的经费发生了困难,难以维持日常的工作;二是一九二一年五月一日当天,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劳动节”的活动,集会、散传单,震动了反动当局。法国帝国主义出动武装巡捕搜查了“外国语学校”并借口学校没有注册进行威胁,致使学生迁散,设在这儿的青年团团部和党的工作部也不能继续存在下去。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宣告成立。党的“一大”

研究了各地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党的予备学校的问题,决定了吸收优秀团员入党的办法。同时,“少共国际”也派张太雷回国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团”。于是把一部分老团员召集起来,经过一翻整顿,于一九二一年十一月,正式恢复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吸取过去建团的经验教训,这次恢复青年团一开始就把思想建设放在第一位。明确宣布“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团体”。考虑到当时反动统治的环境和团组织的群众性,表面上只说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在当时制定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章程》中写道:青年团“以研究马克思主义实行社会改造及拥护青年权利为宗旨”。同时,为了加强领导,临时章程还规定:在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并选举正式中央机关之前,暂由上海机关代理中央职权。

一九二二年一月初,施存统由日本回国,陈独秀委派他领导临时团中央的工作。这时的团中央机关设在上海淡水路一幢二层的楼房里。三月份团中央机关报《先驱》由北京迁到上海,由中央直接编辑出版(从第四期开始),编辑部与团中央在一幢房子里。主编是施存统、蔡和森、高尚德等人。主要内容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主张,报道本国青年团、青年运动,以及“少共国际”及其所属各国青年团的状况和经验,引导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先驱》一九二三年八月停刊,共出二十五期。一九二三年十月,团中央创办机关刊物《中国青年》,主编是恽代英同志。

团的临时中央局的成立及其工作,团的临时章程的颁布,再加上中国共产党“一大”前后广大党员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的推动,团组织象雨后春笋似地发展起来。到一九二二年五月,成立团组织的地方已有十七处之多:上海、北京、南京、天津、保定、唐山、唐沽、武昌、长沙、杭州、广州、潮州、梧州、佛山、新会、肇州、安庆。团员总数达五千人。大多数是工人,次则学生。有些地区不具备建立共产党条件,一般先建立青年团。然后在团的基础上建党,如成都、太原、衡州等处。

根据团的临时章程的规定和团组织迅速发展的需要,上海临时中央局便于一九二二年五月五日,在广州召开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全国十五个地区二十五名代表出席了大会。大会正式制定了团的纲领和章程,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由张太雷、蔡和森、俞秀松、高尚德、施存统等人组成,书记是施存统。大会通过了改善青年工人农民生活、关于政治宣传运动、关于教育运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与中国各团体的关系等决议案。大会并一致同意加入共产国际领导的无产阶级青年国际组织——少共国际。

大会规定团的性质是“中国青年无产阶级的组织,即为完全解放无产阶级而奋斗的组织”;目标是“要建设一切生产工具收归公有和禁止不劳而食的初期共产主义社会”;任务是“一方面为改良青年工人农人的生活状况而奋斗;一方面养成青年革命的精神,使向解放一般无产阶级而奋斗的路上走”。从此,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就实现了团内思想上组织上的真正统一,标志着我国青年运动开始有了自己真正统一的核心。

当时党中央和团中央的关系十分密切。陈独秀经常参加团中央的会议。另外,党的“一大”后陆续派了一些重要干部去领导团的工作。除了张太雷、蔡和森之外,还有恽代英、肖楚女、罗亦农、邓中夏、林育南、李求实等。他们为我国青年团的早期建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来,他们都先后被捕,在狱中和刑场上表现十分英勇,牺牲时还很年轻。他们是我们党的骄傲,也是青年团的骄傲。

在国内建党建团的同时,旅欧的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等同志,也在积极组织党和团的旅欧支部。由于他们在一九二○年底和一九二一年初,才初次相会于巴黎,一九二一年又忙于对北洋政府勾结法国政府迫害中国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的反动行径作斗争,以及勤工俭学学生中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严重影响及其造成的学生队伍的分裂,旅欧支部的建设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尽管如此,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还是采取积极慎重的态度进行这项工作。早在一九二○年八月和九月,蔡和森与国内毛泽东同志的两次通信中,就提出

了要在法国留学生中和国内建立“共产党”的设想,因为当时在法国的新民学会成员中附和者寡,未成。一九二一年三月,原北京“共产党”小组的成员张申府,接受陈独秀的委托,首先在北京、天津去的留学生中建立了第一个旅欧“共产党小组”成员有刘清扬、周恩来、赵世炎、陈公培,加上张申府共五人。以后,小组派赵世炎与蔡和森等人联系、酝酿成立旅欧统一的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由于在这年十一月,蔡和森等一○四人因为强占里昂大学的事件,被法国当局强迫遣送回国,组建工作受到影响。留下的赵世炎和周恩来同志继续挑起了这付重担。一九二二年一月,周恩来同志在德国建立起“共产党小组”。四月,赵世炎曾两次写信给国内,详细询问国内建党建团的经验,如团对党的关系,有什么义务和责任,各级组织如何建立,执行委员会如何产生和组成等。在整个过程中,针对青年中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他们尤其注意思想建设。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等同志,在斗争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革命队伍的团结,同各种错误思潮,特别是无政府主义和国家主义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耐心说服争取了受这些错误思想影响的青年。有些同志如陈延年、陈乔年后来成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并被选为旅欧支部的领导成员。这样,马克思主义就在留学生中逐渐地占了上风。于是,一九二二年六月,在巴黎正式成立了旅欧统一的团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经与国内联系,当时在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的陈独秀亲自写信批准他们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其中的党员组成“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作为团的核心,掩护在团的组织中。二者的书记都是赵世炎,一九二三年二月,赵回国,书记由周恩来接任。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是我国青年团创建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团的早期建设贡献过不少重要的意见,如针对当时有些团员对党闹独立性的倾向,旅欧支部要求明文规定“青年团与共产党的从属关系”,为此,提议“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必须由党选派青年党员二人为其执行委员。它和党的旅欧支部还为我们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和卓越的领导人。

(载自《青运史研究资料》1980年第三期)

第五篇:观黄埔军校旧址有感500字

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题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能够看出孙中山先生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为民族的独立而奋斗的梦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观黄埔军校旧址有感500字,希望你喜欢。

观黄埔军校旧址有感500字1

十月一假期我去广州游玩,查看景点介绍时把黄埔军校列入了我的首选参观地。黄埔军校---这个我一向只在电视剧里看到的人才摇篮,很多功勋建树的人才都在那里诞生,我很好奇那里的一切。

走入黄埔军校,沿着参观通道来到了军校大门口,“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再往前走,尽头处能看见刻有冲锋陷阵战斗场景的浮雕屏风,上头写着一副对联,上联为: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莫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右侧的墙壁上挂着学校的校训“亲爱精诚”,寓意教官对学员亲切有爱,学员学业精湛,对国家忠诚。屏风两侧是两个事迹材料陈列室,里面陈列了黄埔军校人物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沿着参观通我道还参观了教官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以及会议室等房间,屋内物品摆放整齐划一,陈设简朴中透着刚毅和满满的精气神。黄埔军校从1924年到1928年间,学校因为各种原因更改过3次名称,然而是学校改的是名称,始终不变的是培养人才的热血和恒心,就在这个军事家摇篮学校培养出了很多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才人。

参观黄埔军校后,我觉得该军校的成功和学校的校风有很大的关系。从学校里面每一个地方我能深刻的感受到一股军人的骨气和保卫国家的决心,相比起来此刻的我们在这个吃穿不愁的和平年代下,少了那股冲劲和韧劲。想想老一辈的革命家为了建设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今日的幸福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不去奋斗?为此,我们不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应当要有重点,有目标,有精神支柱,企业中工作的我们如果每一天碌碌无为,注定一事无成,所以我们要每一天给自我设立小目标,每一天提高一点点,日积月累,我们也将会成就平凡中的伟大。

观黄埔军校旧址有感500字2

设在广州长洲岛的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当时苏联的帮忙下创办的一所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孙中山亲任校总理,蒋中正、廖仲恺分别校长、党代表。军校以培养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构成了以“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卫民、不怕牺牲”为核心的黄埔精神,锻就出一批新型的军事人才和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举行的北伐战争中取得了伟大胜利;在之后的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的抗日战争中,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将领,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1988年,国务院公布黄埔军校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是全国、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仔细参观了设在馆内的《黄埔军校史迹展》、《黄埔群英》等多个展室。在参观过程中,思绪万千,主要的感想有:

要革命,要内除军阀、外抗列强,就要锻就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在1924年6月16日的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先生对全体师生演讲中说:中国革命13年,只得到一个空名,是完全失败了。原因就是我们的革命,仅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要用这个学校的学生作根本,为建立革命军做准备,学校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开办这所军校,独一无二的期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1936年,“抗日红军大学”成立,毛泽东同志在开学典礼上说:“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有一个黄埔,它的学生成为当时革命的主导力量,领导了北伐的成功。我们的‘红大’就要继承黄埔的精神,要完成黄埔未完成的任务,要在第二次大革命中也成为主导力量”。两位世纪伟人说得多好啊!实践证明,北伐战争的胜利,靠的是黄埔军校造就的军事人才为主导力量的革命军队;抗日战争的胜利,靠的是黄埔军校和“抗大”造就的军事人才为主导力量的抗日军队。这天,要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也要依靠强大的人民武装力量。综观世界,每一个强国都离不开一支强大的军队。

国共合作,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的中坚力量。历史已经证明,第一次国共合作,赢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此刻,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对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肩负着伟大的历史职责。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5月26日会见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时所强调的:“国共两党肩负着历史职责,就应胸怀全民族长远发展,以远大的目光,务实的思路认真思考和解决两岸关联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为不断开创两岸和平发展新局面作出贡献。”

观黄埔军校旧址有感500字3

从小我就对军人有莫名的景仰,对于黄埔军校也早有耳闻,今日最终有机会好好的参观黄埔军校了。几经辗转,最终踏上了黄埔军校旧址这片神圣的土地。

黄埔军校的正门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宏伟,校名“陆军军官学校”只是写在一块木板上,门的周围只是简单的刷白了而已,上头写着经典的革命宣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黄埔军校被门口的大树庇护着。这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最好的学校,却仅有四五排房间,都没有一个小学大,还是重新翻新过的,由此我仿佛已经看到了当时革命先烈们的艰苦生活。

由正门往里走在路的两旁有几间展览厅,里面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发展历史,以及一些杰出人物如徐向前,周恩来等的事迹,还有同一时期国际上有名的几所军校。

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提议。1924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洲岛上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这个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此刻的中山大学就是对应武校黄埔的文校。有评论说:人类军事史上,很少有一个军校像黄埔军校那样,在如此短的时间中,却那么大地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历史。从东征北伐到十年内战,从抗日到解放战争,他们都是双方历史的主角。这群人就是黄埔军校师生。

看了展览厅里面的照片,实物展示和文字介绍,我了解到很多历史故事,虽然只是皮毛,可是已经让我感叹不已。二楼是一些恢复的房舍,办公室相当的简陋,仅有简单的桌椅,文具,没有一件剩余的摆设。学员的宿舍很拥挤,居然60个人挤在一间教室大小的房间里。解说牌上说,这个待遇已经算是很好的了,大部分学员是住在草棚里的。我没有想到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的生活待遇竟然如此艰苦。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黄埔军校依然培养出了很多的国家栋梁,十大元帅就有五个出自这所学校。相比其他国际上的军事名校,黄埔军校真是没法和他们站在同一个台阶上,但这只是生活条件的差别而已,在培养人才方面,我想没有哪一个学校的成才率能够超过它了吧。

据说黄埔军校此刻已经迁往台湾了,可是那种全心全意为民众谋解放,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永远都扎根在这片热土上,就像孙中山的遗训所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尽管我们此刻生活在和平年代,可是应当居安思危,不断努力,不断拼搏,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贡献自我的力量。

观黄埔军校旧址有感500字4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浦区长洲岛上,它是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忙下创办的一所新型的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合作的第一次历史见证。它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孙中山先生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办校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培养革命的军事人才,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同志在抗战时期曾对黄埔军校的历史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称赞说:“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

活动按照既定安排,首先参观了黄埔军校展览馆。了解到我党诸多重要领导都曾在此锻炼成长,如周恩来、聂荣臻、叶剑英等,不禁让我肃然起敬,因为正是他们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不怕牺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立了不朽勋功;正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铁的意志,钢的脊梁,构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黄埔精神。一个个展馆展示的是黄埔军校的历史,一幅幅照片见证的是黄埔军校的故事,一件件文物保存的是黄埔军校的精华。之后,我们参观了孙中山纪念碑,看着碑上总理的训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还有“先生之道,天下为公,先生之志,世界大同,三民建国……”—对总理一生的写照。我沉思良久,仿佛回到那个烽火交加的年代,看到了孙总理,为了革命的胜利,不辞劳苦,舍身忘我的情景。想想如今的完美生活,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忘却那段心酸的历史和峥嵘岁月,又有什么借口来抱怨今日的抑郁与不公。参观结束后,大家都表示深受鼓舞,并在横幅上签字,励志学习黄埔精神。

本次参观学习,让我们理解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历史教育课,不仅仅开阔了眼见,爱国主义之情也油然剧增。我们庆幸没有生活在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因为正是那些革命先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诚然,身处幸福的时代,我们更要发奋图强,铭记孙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嘱咐,以饱满的活力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为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自我的力量。

观黄埔军校旧址有感500字5

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忙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军校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进取开展革命宣传,支援工农运动,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在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黄埔军校一经建立,就成为当时的革命摇篮。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军校中国共产党的一批重要干部都曾在那里锻炼成长,如周恩来、叶剑英、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他们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流血牺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铁的纪律,构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黄埔精神。毛泽东同志在抗战时期曾对黄埔军校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

黄埔军校师生为了民族的解放、祖国的统一与富强,在中国现代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80年过去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成就。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今日的中国,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富强民主礼貌的社会主义中国正在和平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的前景。

这是一堂具有革命教育意义的党课,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还历历在目,他们的精神也将一向鼓舞着我们不断前行。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会继续发扬黄埔精神,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将我毕生的精力投入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观黄埔军校旧址有感500字

下载五月四日观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月四日观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观焦庄户地道战旧址有感(含5篇)

    观焦庄户地道战旧址有感 听老师说要去参观地道战遗址,我们大家都非常兴奋。由于电影《地道战》的缘故,我一直对那些地道、对那些创意挖这些地道的当地人民充满好奇与遐想,想看......

    观《五月八月》有感(共5则范文)

    观《五月八月》有感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五月八月》有感......

    观《辉煌中国》有感

    观《辉煌中国》有感 包铁实验小学少年军校 六(1)班 杜佳恬 寒假期间,我在家观看了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全片以创新、协调......

    观《感动中国》有感

    观《感动中国》有感 观《感动中国》有感 今天下午,我们观看了2005感动中国新闻人物电视片,感动了你我,感动了大家! 能感动全中国的12名新闻人物有:魏青刚、丛飞、李春燕、洪战辉......

    观感动中国有感

    观感动中国有感 昨天,我们一起观看了2011年度的感动中国。这十位人物有的已经去世了,有的还顽强的活着继续为国家做贡献。他们不同凡响的事例深深的震撼着每一个人。在每个人......

    观2011年度感动中国有感

    观2011年度感动中国有感看完2011年度感动中国之后,我最大的感慨就是——幸好中国还有着这样一群人,幸好世界还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善良,正直,富有同情心,在这个处处充满着虚假与欺......

    观《中国合伙人》有感[范文]

    观《中国合伙人》有感 我观看了一部讲述中国青年的梦想的电影--《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三个不同家世背景,性格迥异的大学生,却都怀有同一个梦想,那就是到美国去!。......

    《观中国合伙人》有感

    《中国合伙人》之我的就业观不经意间,近两小时的就业指导课在《中国合伙人》里三个大学生同学的艰辛创业历程与成功逐梦中,慢慢结束。呆呆地看着那电影中的一幕幕艰辛创业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