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汇报提纲(北京市市长 刘淇)
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汇报提纲
(北京市水资源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水利局局长
颜昌远)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北京市水资源规划领导小组和北京市水利局,对各位领导和专家致以新年的良好祝愿。我们为能在千载一遇的开元之初,听取各位领导和专家为解决首都水资源问题献计献策深感荣幸。这次讨论的水资源规划北京市内部分,已在去年6月份经过专家的评议,去年7月份北京市政府办公会上原则通过。为了避免工作局限可能导致的主观、片面,使规划更具科学性、可行性,水利部和北京市政府在完成同上游地区规划合稿后,共同组织了这次专家座谈会。这次会议前,我们已先期收到了部分专家的书面意见,今天大家手里的规划已根据这些意见进行了修改。我们在会议上会进一步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以使这部规划更加完善。下面我受北京市政府委托就规划制定的相关情况向与会的领导和专家作简要汇报。
刚才刘淇市长在讲话中谈到北京市是水资源紧缺的特大型城市,这是对北京地区水资源状况的基本定位。北京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是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关注的大问题,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大问题。庆林同志到北京工作后,通过调研得出这样的结论:北京城市建设主要有水、电、气、热、环境、交通六大问题。这六大问题,解决起来都有难度,但难度最大的是水,水的问题被摆到了第一位。北京的水问题很突出,也很有代表性。水利界常说的“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四个问题,在北京同时并存。水的四个问题有关联性,但从目前总的形势分析,水资源紧缺问题最大,是主要矛盾。水资源短缺导致水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城市和乡村存在着争水矛盾,行业之间存在着争水矛盾,环境同发展之间存在着争水矛盾,北京地区与周边地区也存在着争水矛盾,而且这些矛盾在不断深化。
今年北京地区遇到严重干旱,降水仅有349.1毫米,不足多年平均的60%。导致水库蓄水比去年减少了8亿立方米,地下水同比减少了13.26亿立方米,水供需形势一下子就变得很紧张。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不是依靠多年调蓄,水库里多攒点水;如果不是依靠多年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减少了地下水开采,北京今年的日子会很难过,很可能出现新的供水危机。天有不测风云,如果再遇到八十年代初的连续干旱,我们依靠什么渡过水资源危机?政府当然是要提早考虑这种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水资源是基础性资源,没有水资源支持和保障,经济和社会是不可能发展的。80年代初期,北京和整个华北地区曾遇到连续5年的干旱。1982年官厅、密云两大水库汛前蓄水量只有5.3亿立方米,汛后也只有7.8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入不敷出,地下水也大面积超采,水供需形势十分紧张。为了渡过这次供水危机,北京市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大力推进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同时实行“弃农压工保生活”的用水政策。农业方面压缩200多万亩水浇地灌溉,工业方面热电厂拉闸停产,损失数十亿的工业产值;国务院召开紧急会议果断决定,从1982年起,密云水库只保北京用水,不再为河北、天津供水。从那时起,社会各界对水资源能否支持首都的发展忧虑重重,迁都的议论和警告曾一度不绝于耳。
20年来,北京市的社会经济的各方面都在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似乎达到了平衡。但这种平衡是在牺牲环境、制约发展的条件下实现的。这种牺牲和制约不仅是在北京地区,也表现在下游地区。今年北京地区遇到特殊干旱,与60年代初相比,北京市地下水储量累计减少了59多亿m3。(这一数字同规划中选用基准年的数字有很大差别,它表明一个枯水年份的出现,就会给水供需平衡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地下水超采造成泉水枯竭,地面沉降,地下水硬度增加,水质越来越差。永定河、潮白河常年断流已有数十年,连近几年我们为恢复潮白河水面而修建的梯级橡胶坝蓄水工程也没有足够的水源补给,只能靠拦蓄汛期雨洪和基流维持水面。城市中心河湖和下游河道,接纳的污水大多没有经过处理,水体黑臭难闻。北京城市中心区水系治理前,故宫周边的筒子河都成了5类水,城市下游的河道没有生物存活。无论从水量或水质来说,目前北京市水资源的平衡不是真正的平衡,可以说是依靠牺牲环境换来的表面平衡,是一种不够注意生态环境质量的低层次平衡。
北京地区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发生连枯水年的频率很高。建 国以来,为满足不断增加的用水需求,我们下大力量建拦蓄水工程和引水工程,大量开采地下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果今后再遇到80年代初期的连枯水时段,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受到水资源条件的严重制约,那就根本谈不上在21世纪中叶把北京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标准的国际化大都市。
为解决北京和整个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将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列入议事日程,2000年以后的北京市水资源供需平衡也已将南水北调的引水量打了进来。但南水北调的方案至今没有决策实施,显然,依靠南水北调工程来解决2010年前北京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已不够现实。认识水资源问题的严重性,提出切实可行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工作任务。去年初,北京市政府和水利部决定联合开展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这次北京市内的规划部分是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北京市规划局、规划院、市政管委、环保局、地矿局、公用局、水利局等各管水部门和政府研究室、计委、物价局等综合部门共同完成的,是各部门多年研究成果的结晶。
一是关于“稳定密云,改善官厅”问题。官厅、密云两大水库是我市地表水水源地。两库年均供水10亿m3,占全市地表地下总供水量的1/4,占全市地表供水总量的2/3。建库以来,两库已累计为北京市供水440多亿m3。由于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加和近年来干旱少雨,两库来水量已有五六十年代的30多亿m3减少到九十年代的12亿m3。上游地区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和水土流失,也使两库来水的水质逐渐恶化,严重威胁我市城市供水的安全。水利部从流域管理角度出发,特别是为确保首都的供水安全,围绕“稳定密云,改善官厅”做了大量的工作,海委的同志会详细汇报这方面的规划情况。我们所以一再强调两大水库的水质、水量问题,因为它是北京重要的生命线,不能出现什么闪失。
二是关于外流域调水问题。本次规划是针对2010年前南水北调工程不能为北京调水而提出的,按照这一规划只能保障平水年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遇连续枯水年仍有很大风险。如果遇到更长的枯水时段或特枯水时段,风险会更大。据现有资料分析,2010年以后北京的水 资源形势依然严峻,北京市要继续加大节约用水、再生水利用和管理的力度,同时需请中央适时决策建设外流域调水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北京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缺水问题。本次规划仅考虑了本世纪前十年的水供需平衡问题,一方面是国家会从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格局出发适时决策实施南水北调;另一方面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会寻找到更科学的管水、用水方式,以期实现水资源的新平衡。
三是关于量水而行,量水发展问题。由于北京地处黄淮海缺水地区,水资源量先天不足。加上人口和经济负载过重,再按现有的开发利用方式,水资源可支持能力已超过极限。规划的指导思想强调要以有限的水资源量支持保障发展,同时城乡建设要控制规模,量水而行。但从水资源规划方面来看,控制规模、量水而行需要配套的政策去保证,需要针对建设一流标准城市的目标和缺水这两个基础条件,确定发展什么,控制什么,淘汰什么。水资源的规划要同城乡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相衔接。城乡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也要明确:没有水源保障的开发区和工业不能建设;暂时有水源保障,今后没把握的也不能建设;不允许不顾水源条件的盲目扩张。
四是关于工程投资的问题。规划提出了北京市实施开源、节流、保护、配臵、管理等方面的对策措施。实施这些措施需要付出176亿元的巨额代价,这其中有发展的成本和恢复水环境的补偿。过去那些投入产出效益高的项目多已建设,这次规划的项目多是些难啃的骨头,但也是综合效益比较强的项目。我们在水利工程、供水工程、水环境工程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相对整个城市发展和首都功能要求,我们欠账还是太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仅会严重制约发展,还会付出比原来要大得多的代价。在城市建设项目安排上,要把本次规划确定的工程放到突出位臵。
北京市规划是在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水利部暨海委的指导下,北京市各管水部门通力合作完成的。但由于时间紧、汇总、综合、加工、分析、提炼的任务重,我们的思路和视野还不够开阔,规划中肯定还有不完善、不周到的地方,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们批评指导,我们会诚恳地采纳并不断地完善规划。我们坚信在中央关心支持和社会各 界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落实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规划提出的21世纪初期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谢谢大家!
第二篇:可持续利用水资源论文
1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
1.1提高承载力
黄河可供水资源量是有限的,而需水量逐年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变弱,若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水资源,将会导致水资源量严重匮乏。2013年供水价格调整后,工农业用水成本依然偏低,用水户仍以满足自身最大需求和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无法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注重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相互影响,做好地表水、地下水的有机协调,综合规划,宏观调配,实行除害、兴利并举,开源、节流并重,充分考虑生态用水,注重节约用水、计划用水、科学用水,减少水污染,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满足生活、工农业、生态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基本水量需要。
1.2持续利用水资源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为保证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前提。合理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将流域管理、区域管理有机结合,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水资源,满足用水要求并持续供水。优化配置水资源,做到开发与保护、开源与节流、供水与治污有机结合;对水资源实施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科学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合理安排农业用水、生态用水,兼顾工业用水,实现水资源良性循环和持续利用。
1.3依法管理水资源
针对水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水污染严重的突出问题,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确立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即严格控制用水总量过快增长、着力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法律手段是依法治国条件下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手段,以法律为基础,用法律约束水资源管理行为,建立并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权责明确、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依据水量调度管理制度、办法,精细调度、计划管理。严格按照取水许可总量控制引水,依据法律、制度和办法,从控制各个引水口入手,进而达到控制引水总量的目的,依法管理、调度黄河水资源。
1.4联合调度
加强黄河干支流梯级水库开发,实行大型骨干水库联合调度,有效调节黄河可供水量与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关系,缓解供需矛盾。加强水土流失治理,严格控制排污口,限制排污总量。积极培育节水型产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1.5细节入手,宏观调控
严格按照取水许可水量控制引水总量,实行计划引水、指标引水。严格引水程序,实行用水申请制度,严格用水总量、用水流量、用水时段、取水用途控制,提高引黄供水的预见性,增加水量调度的严肃性。从细节入手,严格控制各个引水环节;从时间上、空间上统筹考虑水资源分配,宏观调控,以供定需,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6多措并举
制定水资源中、长期规划,把握水资源利用形势,把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放在首位,增强可预见性。充分发挥水价的杠杆作用,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履行国家对水资源的管理权,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使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多措并举,合理调配水资源,持续利用水资源。
2建议
2.1节约用水
严格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促使水资源利用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实现以需定供向以供定需转变。增加科技投入,通过节水技术改造,合理减少工业用水,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加大灌区节水工程建设力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轻引黄供水压力;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营造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大力开展节约用水,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增强水资源持续供给能力。
2.2加大管理力度
统一管理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良策,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流域管理体制,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3严守三条红线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用水需求持续增长。在水资源总量有限、用水需求不断增长的前提下,严守三条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压缩、限制现有水资源荷载非常必要。实施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和水资源管理责任、考核制度,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三篇: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浅析
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浅析
摘要:洪水威协、水资源供需矛盾、水土保持和生态恶化等是黄河长期面临的三大问题,也是新世纪中国面临的三大水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城市化进程和工农业生产的不断推进,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以致出现了淡水资源紧缺、水危及的局面,严重影响了人们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用水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水利部、黄委会相继提出了新时期的治水思路和终极目标,由此可见,实现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是新时期治水思路的需要,又是实现黄河治理“四不”目标的要求,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从山东黄河水资源利用现状、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实现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几项措施。关键词:黄河 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浅析
1前言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水资源是关系到国家环境与发展的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社会生存发展中需要不断地管理、利用、保护水资源。就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来看,洪水威协、水资源供需矛盾、水土保持和生态恶化等是黄河长期面临的三大问题,也是新世纪中国面临的三大水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城市化进程和工农业生产的不断推进,对水资源的要求量与日俱增,以致出现了淡水资源紧缺、水危及的局面,严重影响了人们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用水形势十分严峻。在新的历史时期水利部、黄委会相继提出了新时期的治水思路,提出了黄河治理“四不”目标,由此可见,依法行政,加强管理,实现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是新时期治水思路的需要,又是实现黄河治理“四不”目标的要求,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新的历史时期,水利部汪部长提出了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思路,黄委会相继提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思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也就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所谓可持续发展思想可以理解为:既能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同时能够满足后代人需要的发展,它几乎涵盖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作为一名黄河职工应当从水的角度来理解这一概念的内涵,即: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保护好、使用好现有有限的黄河水资源,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使其既能满足我们这一代的需求,又
不危及后代人生存、发展的需要,这就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思想。只有我们都能牢固树立这种思想,并且为之不断努力就能实现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3黄河水资源利用现状
山东省是全国重点缺水省份之一,当地水资源平均水平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6%.黄河是山东省主要的客水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地位。据资料显示,1951-1999年黄河进入山东河段年均径流量为382亿m3(高村站)。其中50年代高村站年均来水量为462亿,到80年代减少为380亿,90年代高村站年径流量仅有212亿,较多年平均偏少45%.由于流量严重偏少,致使黄河下游频繁断流,1997年断流量最为严重,利津站断流226天,且断流河段上延至河南开封附近。从引黄形式来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沿黄地区对黄河水资源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利用,目前,流域内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3100余座,总库容580亿m3,修建引水工程4500余处,提水工程2.9万处,仅黄河下游就修建引黄涵闸96座,其中山东63座。灌溉面积在660 hm2以上的大型引黄灌区19处,设计引水能力2423.3m3/s,全省已有11个市68个县市区用上了黄河水,总灌溉面积约200万hm2,自1965年复灌以来,全省引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由70年代的70多万hm2,增至200万hm2,引用黄河水量逐年增加,70年代年均引水量为49.93亿,90年代增加到69.68亿,其中由于1998年全省干旱,年引水达123亿,另外还建成了“引黄济青”、“引黄入卫”等工程,和有限的黄河来水量相比较,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自99年以来,黄河水资源综合统一调度,防止了黄河断流,缓解了下游地区的水资源紧缺状况,改善了上中游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4黄河水资源利用所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4.1面临的形势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整个流域位于我国西北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多,耕地多,水资源贫乏,特别是近年来,黄河河道径流量减少,水资源贫乏,水环境承载能力低,污染严重,水污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黄河流域出现了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的双重压力。加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加强黄河水资源保护,实现可持续利用任重而道远。
流域机构的法律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新《水法》的实施虽然对流域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进行了明确,但是由于管理体制不理顺,地方政府的干扰等因素,黄河水行政执法还没有得到地方政府及沿黄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加之执法队伍缺乏对地
方的约束力度,工作开展尚有一定困难,特别是在地方水事纠纷或者水事矛盾处理上由于受到地方政府干扰尤为突出。
4.2存在的问题
4.2.1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供水范围的不断扩大,黄河承担的供水任务已经超过了其承载能力,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据资料显示,黄河河川年径流量为580亿m3,扣除维持黄河生态环境需水量200亿m3,和下游河道蒸发渗漏损失量10亿m3后,剩余的可供水量为370亿m3,加上地下水可开采量110亿m3,则在无跨流域调水情况下黄河可供水资源总量为480亿m3.而据专家预测,在采取了一系列节水措施后,流域及流域外供水区到2010年总需水量将达到520亿m3,远远超过了黄河的供水能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4.2.2水污染程度日趋严重。
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大量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农业施用大量化肥、农药造成了大面积的水污染,特别是山东黄河的主要污染源一是来自上游来水,二是长平滩区、大汶河等。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黄河,污染程度逐年增大,水质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个别月份超标发展到近几年的只有个别月份不超标,甚至全年超标。据资料统计,黄河干流60%以上河段水质属Ⅳ-劣Ⅴ类,污染十分严重。
4.2.3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由于部分灌区渠系老化,工程配套设施较差,管理粗放,大水漫灌等现象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4左右,和先进国家的0.7-0.8相比,浪费十分严重。5实现可持续利用的保障措施
5.1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健全执法机构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首先具有法律保证,尤其是要明确界定水的权属关系,健全执法机构,不断加强管理。我国目前已经制定了《水法》、《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但各个法律之间还存在着交叉重叠、遗漏疏忽现象,以流域为主体的水资源管理还没有真正形成,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的水权划分、水事划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地方性法规、政策与全国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有冲突现象,尤其是黄河水利执法方面还存在着诸如机构不健全,执法能力差,力度不足等现象。为此我们应结合新《水法》的实施,继续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早日制定出台有关黄河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量调度、引黄供水等相关办法、条例、规范性文件,尽快形成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并且积极争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依法行政、依法治水提供法律保障,为实现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法律基础。
5.2健全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实行以流域或区域的水量与水质、地表水与地下水、工业、生活用水与农业用水相统一的管理体制,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手段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保障。在一个多部门相互扯皮、职责不清的管理体制下,难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保证黄河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我们必须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一是建立完善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配备强有力的管理机构,明确流域与地方区域的事权划分,实施统一管理。二是实行全河水量统一调度,实施计划用水、放水通知、取水许可等制度,由国家统一分配水量,实行流量断面控制,地方政府负责用水配水,确保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效益。三是在健全体制的基础上,依法管理黄河水资源,积极呼吁出台《黄河法》,加强管理,强化监督,依法维护黄河水工程安全和黄河部门的合法权益。四是采取强制措施和有效的经济政策,厉行节约用水,以水定产,限制发展高用水产业,对现有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加强工业和城市生活节水工作,努力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通过经济手段,加强黄河水资源的宏观调控作用。五是充分利用现有水库,实施丰蓄枯调,确保实现黄河河道不断流的奋斗目标。
5.3狠抓流域水资源保护,确保水质不超标
要把黄河水污染防治工作列为国家、黄委重点项目,加强部门合作,加快治理步伐,制定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由黄委会统一负责,实行入河排污许可制度和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制度。二是完善加强水质监控网络,像黄河防汛一样,积极呼吁政府出台相应法规,实行省(区)界断面水质行政首长负责制。三是河务部门要加大黄河水资源监督力度,依法实施动态管理,搞好污染源的防治管理工作。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黄河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并建立健全举报奖励机制,调动全民参与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黄河部门工作的良好局面。
5.4提高治黄科技含量,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科技创新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起着关键作用。科教兴水战略对水利建设和水资源的持续利用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设备陈旧落的、管
理粗放、人员素质低等问题是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因素。从以上角度出发,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科学技术交流力度,进一步改善农业灌溉条件,提高工业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实行多水源联合运用、雨水汇集利用、劣质水处理重复利用等,多途径改善科技条件,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效益。在黄河涵闸管理上,不断引进先进设备,安装实施远程监控系统和水质、流量监测自动系统,确保上级调水指令的贯彻落实,最终实现信息采集自动化、水质监测标准化、涵闸管理规范化、水量调度科学化。为黄河“四不”目标的实现提供科技支持。
5.5制定近期及中长期可持续利用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是实现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保障。制定具有不同时间尺度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可以从中长期的发展战略和近期的行动计划中全面把握黄河水资源的利用态势,采取更具综合性和整体性的战略,增强预见性、预防性。可持续利用规划要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前瞻性和现实上的可操作性,内容上应包括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把配置、节约、保护放在重要位置。
5.6提高全民素质,增强节水意识
黄河水资源之所以日益短缺,主要是人类不规范的经济行为造成的,是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应在社会公众中广泛进行宣传,建立起水是稀缺资源、是商品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各级水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大对公众的水利法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宣传力度,把水利法规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思想灌输到一切教育、宣传、研讨、学习活动中去,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培训和公众法规宣传。要从小、从细做起,促使公众自觉保护水利资源。要使广大用户参与到水的管理、利用中来,将用水利益相关的地区、部门的用水竞争放在保证公平和可持续利用的角度,以实现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四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进展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进展国外研究进展
从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国外对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为了推动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管理的研究,国际水资源学术界多次召开学术研讨会讨论有关问题。从这些有代表性的国际会议的讨论内容中就能看出国际上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研究的研究内容和发展历程。
1987年,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上,挪威首相Brundiland夫人等所作的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问题。
1992年,在爱尔兰召开的“国际水和环境大会——21世纪的发展与展望”(ICWE),提出了水资源系统及可持续性研究问题234。
1993年10月,在德国召开了第2届“国际水流情势的试验与网络资料(FRIEND)学术大会”,该次会议主要以不同时空尺度下水资源变化的相似性和变异性为目标,讨论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水文学基础及信息资料问题5。
1994年6月,在德国召开“变化世界中的水资源规划国际学术大会”,该次会议主要探讨了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四个专题,即水资源开发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探讨;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研究的展望67。
1995年,在美国召开了第21届国际大地测量及地球物理学联合大会(IUGG),大会期间举办了“流域尺度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的模拟和管理”学术讨论会,并成立了“可持续水库开发和管理准则”国际研究组。该次会议出版了“可持续流域水资源系统的建模与管理”论文集8910。
1996年10月,在日本京都召开了“国际水资源及环境研究大会——面向21世纪新的挑战”。会议专门讨论了流域尺度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管理的应用实践、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质水量的可持续模拟、水库水质水量监测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和不确定性问题、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等问题。
1997年4月,在摩洛哥召开了第5届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科学大会。会议期间举办了“不确定性增加下的水资源可持续性管理学术大会”,其中专门讨论了洪水与干旱管理,水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水文生态模拟和环境风险评价等问题。
1998 年 5 月,在中国武汉召开“国际水资源量与质可持续管理研讨会”,主要探讨了水质与水量耦合建模、水质水量统一管理等有关问题。
2001年9月,国际水文科学协会在荷兰召开了“区域水资源管理研讨会”,探讨了针对区域尺度水资源管理的诸多科学问题,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从过去1213111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面对挑战的区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
2004 年 9 月,在巴西依瓜苏召开了国际大坝委员会(ICOLD)第 70届年会,大会期间召开的“大型水库规划与可持续管理”专题研讨会,专门讨论了水库建设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的作用,探讨了水库工程环境保护的方法,分析了水库大坝建设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方面的挑战,提出了要以可持续发展和管理要求,从流域角度对水库进行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分析研究141516。
总体来看,自1992年的“国际水和环境大会——21世纪的发展与展望”会议后,可持续发展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为水资源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各国在可持续发展观念启发下,开始从发展模式的高度认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不断探索管理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中的作用,水资源管理中需水管理、供水管理、水质管理和水价管理的相互关系,以及水资源管理中的经济机制、行政机制和法律机制的作用,提出和初步形成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价值观和方法论,标志着水资源学科开始步入其初步成熟阶段。
2国内研究进展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的水利工作者就开展了大量的与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相关的研究工作。冯尚友、张岳、梅亚东等学者较早地介绍了水资源系统的概念,并开展了系列的研究工作。夏军等学者广泛参与国际性研究与合作,并把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概念、特点、研究方法和进展等内容引入我国水文与水资源学术界,提出了“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热点问题和研究方向1718192021。
从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看,国内对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方面的研究内容愈加宽广、深入,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
1999年,刘敏22对城市用水管理技术、经济措施和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理论方法及应用,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2000年,中国工程院开展了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研究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该项目从水资源评价和供需趋势、城市水源可持续利用、农业需水和高效节水、江河湖海防污与减灾、生态建设和水资源保护、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水资源合理置与南水北调等多方面对我国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战略进行了整体研究。
2001年,中国工程院又启动了“西部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对西北地区水资源及其供需发展趋势、生态环境需水量、农牧业发展和节水、城镇发展和水务对策、工矿资源开发及以及水资源重大工程布局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002年,陈晓宏23等以大系统分解协调理论作为技术支持,建立了东江流域水资源优化调配的实用模型和方法,并对该流域特枯年水资源量进行优化配置和供需平衡分析。同年,柴国荣24等对水资源跨流域配置的市场供求、成本收益等资源经济学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水资源跨流域配置的利益分配机制。
2003年,李景波用灰色系统模型等六种方法预测了滕州市规划水平年的需水量,并进行了供需平衡分析,提出了滕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在中小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004年,尹云松等引入水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制度,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流域不同地区在水资源质量与数量分配方面的矛盾进行了分析,寻求实现流域各地区水资源数量与质量分配合作均衡的有效途径。同年,魏加华27等将自适应控制理论引入流域水量调度,建立了黄河流域水量调度模型,提出了自适应轨迹跟踪水量调度方法。
2005年,王慧敏28等创新性地提出在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配置与调度中引入供应链管理的思想,通过签定“供水协议”,使整个系统处于“双赢”的平衡状态,以达到水资源配置与调度的目的。同年,缪子梅对城市需水量预测系统和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2006年,王浩30提出了基于集中分配机制和市场分配机制的二层规划分配模型,并借鉴国外先进的水权管理制度,结合我国水权制度现状,详尽提出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管理构想。
2008年,李静31采用线性回归法、灰色预测等方法对宝鸡市未来需水量进行预测并进行供需平衡分析,科学地评价了宝鸡市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提出了宝鸡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对策。
2010年,牟丽丽32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题,探讨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理论,并针对三江平原水资源进行供需水平衡满意度分析,建立了适合三江平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三江平原水资源可持续的系统模糊模式识别评价模型。
虽然在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上述诸多成就,但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复杂,水资源问题涉及领域多,专门针对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决策研究多数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可持续管理的水文学、生态学、经济学基础研究仍待加强,多系统统一配置管理研究匮乏。同时急需利用现代新理沦、新技术把水资源管理同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相结合,以适应现代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需要。
292625
1BrundtlandGH,etal.Our common future,Report of the world commission on ICWE, The Dublin Statement and Report of the Conference, environment anddevelopment.OxfordUniversitypress,1987.3-15.2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Water and the Environment-Development Issues for the 2lst Century.Dublin: 1992.3Bruce,J.R.Meteorology and Hydrology for SustainableDevelopment,WorldP1ate, E.J.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A Challenge Falkenmark, M.Possibiliti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dapting the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No.769,Secretariat of the WMO ,1992.4to Scienceand Engineering.Water International, 1993, 18(2).5
Desirabletothe Possible.Proceedings;Transboundary River Basin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Development.IHP, UNESC0, 1993, 1.6Falkenmark M, Lundqvist J.Towards water security: political determination andhuman adaptation crucial [J].Natural Resources Forum, 1998, 21(1).7RiJiberman, etal.Deferent approaches to assessment of design and managementof sustainable urban water system [J].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Review.2000,129(3).8Harris Jonathan M, etal.Carrying in agriculture globe and regional Kuylenstierna J L, Bjorklund G, Najlis P.Sustainable water future with issue[J].Ecological Economics, 1999, 129(3).9
globalimplications: everyone’s responsibility [J].Natural Resources Forum, 1997, 21(3).McMahon T A, Arenas A D.Methods of computation of low stream flows Bovee K D.A guide to stream habitat analysis using the in stream [A].Paris, CNIJSCO Studies and reports in hydrology [C].1982, 36.11
flowincremental methodology [A].In stream flows Information[C].Washington: CS Fishand Wildlife Service.1982.12Sheail J.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setting compensation flows, inGustard[A].Cole A G, Marshall D, liaylissIi.A Study of Compensation Plows in the LK, Report 99 [C].Institute of Hydrology, WallingFord.Appendix(I),1984Geoffrey E Petts.Water allocation to protect river ecosystems [J].Gore J A.Setting priorities for minimum flow assessments in Southern Regulated rivers:research and management, 1996, 12.14
African [J].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Science, 1989, 85.Dakota Sn, L zunov I, M andacrev D.Low flour the rivers ecosystem impacted byflow abstraction in a lame post minim areas [J].Landscape and Planning, 2000, 51(2).16Willian Whipple.A proposed approach to coordination of water resources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Resources Association, 1999, 35(4).17
21夏军.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研究的若干热点及讨论[J].人民长江.1997(04).冯尚友,梅亚东.水资源持续利用系统规划[J].水科学进展.1998,(01).冯尚友,刘国全.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框架[J].水科学进展.1997,(04).夏军.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管理研究与展望[J].水科学进展.1997,(04).杨锐.大系统分解协调法互联电网水库群长期随机优化调度计算[J].电网技刘敏.城市用水管理及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D].河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陈晓宏,陈永勤,赖国友.东江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自然资源学柴国荣,冯家涛,周志星,张发民,张军.水资源跨流域配置的经济学分析[J]西北李景波.滕州市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尹云松,孟枫平,糜仲春.流域水资源数量与质量分配双重冲突的博弈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01).27术,1990,(04).221999.23报,2002,(03).24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2526魏加华,王光谦,翁文斌,蔡治国,陈良程.流域水量调度自适应模型研究[J].中国科学E辑,2004,(S1).28王慧敏,朱九龙,胡震云,陶晓艳.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南水北调水资源配置与调度
[J].海河水利,2005,(03).缪子梅.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2005.王浩.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混合分配模式[M].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李静.宝鸡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M].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牟丽丽.三江平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M].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9303132
第五篇: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规划-汇报稿
北京水资源规划和当前 水资源紧缺形势的汇报
(北京市政府)
北京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历史上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曾出现多次连续干旱期。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北京市水资源紧缺问题十分关心,多次做出重大决策缓解北京水供需矛盾。去年3月,温家宝副总理针对北京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做出重要批示。庆林、刘淇同志要求:研究贯彻家宝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制定节水及防治水污染措施。对水资源开发及节水工作做一个系统的规划,报市政府讨论。汪恕诚部长要求水利部帮助北京市按节流、保护、治污、调水的思路做好首都水资源的全面规划。按照温家宝副总理批示精神,北京市政府和水利部组织200多位专家,分成北京境内和上游地区两部分,12个子课题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制成《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规划针对北京水资源紧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北京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北京市境内的水资源综合规划,规划中涉及的流域水量分配、水质保护等跨行政区域问题,由水利部组织编制。北京境内规划经11次修改和专家评审后,去年7月27日市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北京市境内规划同水利部编制的境外规划合稿后,今年年初通过专家审议并与有关部委和有关省协调,6月份上报国务院。
下面我汇报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去年以来特大干旱造成的水资源紧缺形势及相应对策措施。
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北京水资源形势严竣,任务紧迫
规划对北京水资源形势做了认真地分析,北京地区年均降水595毫米,年均可用水资源量4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属于重度缺水地区。
北京地区水资源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官厅、密云两大水库上游来水不断减少,来水量由五六十年代的年均30亿立方米减少到九十年代的12亿立方米,这种趋势很难逆转;二是地下水资源过量开采,九十年代与六十年代初期相比,平原区地下水储量减少了40多亿立方米,部分地区地下水已疏干;三是水污染不断加剧,全市年污水排放量高达12亿立方米,其中市区8亿多立方米。官厅水库因水体严重污染已于1997年退出饮用水供水系统;四是水资源过量开采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河道长年断流,泉 水基本枯竭,地面发生沉降。
(二)水资源供需预测和规划目标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以现在的开发利用方式,难以保障正常发展。按供需水预测和供需平衡分析,2010年平水年缺水12亿立方米,枯水年缺水20亿立方米,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规划立足于内部挖潜,采用节水措施减少用水4亿立方米;通过污水处理回用再生水6.4亿立方米,利用雨洪水1.5亿立方米。合计挖潜能力可以达到12亿立方米,遇平水年可基本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遇枯水年可增加超采地下水1亿立方米,但仍有7亿立方米的水量缺口。规划针对随时可能出现的连续枯水年,制定了应急预案。
(三)保障水资源供需平衡的规划措施
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制定了实现水供需平衡的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1、工程措施:包括节水、开源、水资源保护等方面。
(1)通过实施节水措施,到2010年,在节水现状的基础上每年再增加节水量4亿立方米。主要措施是工业方面推广节水型工艺,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农业方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灌溉,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市节水灌溉;生 活方面推广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80%以上。
(2)通过实施开源措施,到2010年增加水量7.9亿立方米。开源主要是立足于本地雨洪和废污水的深度开发,充分利用雨洪水和再生水。一是建设14座深度污水处理厂,2010年回用处理后的污水6.4亿立方米。二是修建截洪、蓄洪工程,提高工程标准,减少汛期雨洪出境量。平水年雨洪利用总量1.5亿立方米。
(3)保护措施。一是进行城市水系综合治理,改善城市水环境,治理河道总长214公里。二是进行官厅水库泥沙清淤,打通拦门沙坎。三是完成对饮用水源输水渠道京密引水渠全线衬砌,安装封闭围网,改移滨河公路,实行封闭管理。四是加强北京山区水土保持建设,治理境内水库上游水土流失面积28.5万公顷,减少入库泥沙,改善水质。
2、水资源危机应急预案:规划制定了遇连续枯水年时渡过水荒的紧急措施。应急预案包括启动密云水库备用库容,调整供水计划,启动紧急备用水源等措施。备用水源工程是在怀柔山前富水地带开凿42眼机井,联通城市输水管线,年取水1.2亿立方米。这些措施在遇两年特枯水年或三年连续枯水年时启用,以保证北京城区生活用水和重点行业用水。郊区立足当地水源,采用各种应急措施。
3、管理体制改革和政策法规措施。按照有利于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统一管理,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有利于政府对水资源宏观调控的原则,提出了改革水管理体制的方案。
在政策法规方面,主要是修订《北京市水资源管理条例》、《北京市节约用水条例》等法规,组织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其次是建立有利于水资源优化配臵,保障本规划目标实现的相关政策,如全面征收水资源费,建立节约用水奖励基金,严格控制在严重超采区开采地下水,建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等。第三改革水价形成机制,水价调整的总方向是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促进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臵,同时还要使供水企业、污水处理企业实现微利运行。规划提出了从1999年到2010年水价调整方案。2010年地表水工程供水每方水0.83元,自来水2.90元,污水处理费为0.95元。
规划措施实施后,可保证平水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同时也可以使市区及下游河道达到50年到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改善市区及下游河道环境水面1000公顷,新增城近郊区环境水面600公顷。配合生态环境规划和污染治理规划的实施,改变北京缺水少绿的状况,实现“还京城碧水蓝天”的目标。
二、特大干旱造成的水资源紧缺形势及对策措施
北京地区发生连续枯水年频率较高,继1997年降水407毫米出现特大干旱后,去年以来又遭遇到连续两年的特大干旱,水资源形势十分危急。1999年全市降水349毫米,是多年平均的58.7%。密云水库多年平均来水8.9亿立方米,而1999年仅来水0.8亿立方米。官厅水库多年平均来水9.23亿立方米,去年来水仅有2.56亿立方米。今年初到现在,全市降水仅有366毫米,密云水库主要入库河流潮河断流52天,水库来水仅0.24亿立方米,官厅水库来水1.5亿立方米。目前两大水库蓄水仅有20.7亿立方米,按现有的供水方式,两大水库扣除死库容,只能满足15个月的正常供水。目前这一干旱周期还没有结束的迹象,既便明年出现正常降水年份,两大水库仍难以保证正常来水。必须做好明年来水量仍然不足甚至再遇枯水年的准备。
针对水资源紧缺的新情况,北京市政府制定了缓解水资源危机的对策方案。今年6月1日市政府召开全市水利工作会确定了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26项措施,这些措施是水资源规划确定的内容,为了减轻特大干旱影响,需要提前实 施。北京市政府已按折子工程方式,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求。
开源措施:一是加快利用再生水。二是深度开发雨洪水,建设雨洪拦蓄回灌设施。三是建成城市紧急备用水源。四是启动官厅水库清淤工程并改善水质,恢复官厅水库饮用水供水功能。
节水措施:一是下大力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三五年内全部农田都要有节水设施,北京地区不再种植水稻。二是通过计划管理和技术改造,压缩工业企业用水指标。三是通过技术改造,改变输水管网跑冒滴漏严重的现状,降低自来水管网和引水渠的输水损失率。四是实行用水定额管理,超定额用水适当加价。
水源保护措施:一是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2002年前建设五座污水处理厂。二是加快城市水系治理,年内完成清河综合治理工程。实现清污分流,城市河湖减少冲脏用水。三是建设西郊雨洪拦蓄回灌工程,增加回灌能力。
合理利用措施:一是农用机井推广一井一表,实行定额供水。二是对中小城镇、集镇实行集中供水。三是对首钢等用水量大的企业建设双水源供水工程,增加地表水、地下水 联调能力。
8月,针对汛期降水偏少,连续干旱已成定局,市长办公会再次研究对策。会议决定:一是拟成立水资源委员会,进一步强化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二是调整水价,用经济手段促进节约用水。三是消减用水指标,压缩工业用水20%,压缩城市生活中公共用水10%,两大水库只保生活用水和几个骨干工业企业用水。四是利用政策支持污水处理厂建设。五是启动京密引水渠改造等工程。这些措施已经开始实施。
几天前,国务院专题召开全国城市供水节水与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会议确定的“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的原则,对指导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北京市和水利部制定的首都水资源规划是符合会议精神的,我们要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落实会议提出的任务,确保首都城市供水安全。
首都水资源供需平衡问题不仅仅涉及到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形象。明年北京要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北京还在积极申办2008年奥运会,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是申办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我们恳请国务院尽快批准实施《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以提前启动规划中确定的化解水资源危机的紧急工程措施。同时也恳请国务院尽早决策建设南水北调工程,保障北京和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北京地区水供需平衡同上游来水有密切关系,规划要求,到2010年,在保障水质基础上,平水年密云水库来水5.9亿立方米,官厅水库来水2.5亿立方米。有关官厅、密云水库上游规划情况由水利部向领导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