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团委关爱留守学生行动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2 00:5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团委关爱留守学生行动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团委关爱留守学生行动情况汇报》。

第一篇:县团委关爱留守学生行动情况汇报

县团委关爱留守学生行动情况汇报

县团委关爱留守学生行动情况汇报

为切实关爱农村留守学生,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年,大邑团县委扎实推进“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积极宣传贯彻党和政府关于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的各项政策,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关爱留守学生,为留守学生办实事办好事,切实维护留守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具体开展工作情况如下:

一、坚持完善措施,努力探索关爱工作的长效机制

团县委高度重视关爱“留守学生”

工作,年初根据团市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了《大邑县关爱“留守学生”具体实施意见》,以县政府文件下发至各单位,成立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做到了活动有计划、工作有目标、考核有措施,从制度上确保了关爱工作的顺利推进。通过基层团队组织对我县5382名“留守学生”的分布情况以及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全面了解“留守学生”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逐级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成立了关爱工作理论研究组、工作推进组、成效评议组,并立足团队组织的实际,研究制定了《大邑县关爱“留守学生”阶段推进意见》、《大邑县“留守学生之家”建立办法》、《大邑县关爱“留守学生”志愿服务办法》、《大邑县关爱“留守学生”成效评议办法》等十三项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整合资源,努力凝聚关爱工作整体合力

大邑团县委在实际工作中,清楚地知道只有全面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整体合力,才能促进关爱工作向纵深发展。团县委全面联合县人口计生局、县教育局、县妇联形成了关爱工作的核心资源,结合各部门所需,建立了关爱工作联席会议,切实做到了整体联动、规模推进、相互补充。去年11月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关注流动人口、关爱留守学生、关怀健康成长”的“三关”行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动。此外,团县委联合大邑电视台、《今日大邑》采编中心形成了关爱工作的外宣资源,联合成都电子高专、西南民大、县中医医院、四川兰田公司等形成了关爱工作的外部资源。通过资源整合一方面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做好了工作;另一方面扩大影响,营造了关爱工作的良好氛围。去年一年开展全县性大型活动21次,中央、省、市级媒体宣传报道分别为5次、8次、13次,县级媒

体宣传报道34次。

三、坚持志愿服务,努力推进关爱工作深入开展

去年,团县委在我县教师、机关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及广大团员青年中招募了200名青年志愿者;在成都电子高专、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体院等高校中招募了150名青年志愿者,广泛开展了对“留守学生”“三知”、“三沟通”、“五个一”志愿帮扶活动。“三知”是指志愿者要知道“留守学生”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三沟通”是指志愿者定期与“留守学生”父母、监护人、班主任沟通;“五个一”是指每个星期为“留守学生”辅导作业一次,每月与其父母、监护人、班主任联系一次,每月一次家访,每期制定一份帮护工作计划,每期撰写一份帮扶工作总结。去年年底,团县委特别通过《成都日报》、《成都商报》面向成都征集了30名代理家长,为贫困留守学生提供全方位帮助。

四、坚持重点突破,努力打造关爱

工作特色品牌

一是组建综合网络,突出心理教育。团县委联合有关部门加强了农村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不断优化“留守学生”成长环境。特别重视“留守学生”的健康、安全和法制教育,通过讲座、谈心,以及设立心理信箱,开通心理热线等形式,及时化解心理危机,促进“留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邑安仁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成立了专门课题研究组,并设立了谈心室、心理倾诉室、校园心理热线,收到了明显的成效。联合教育、公安、民政、妇联等部门和单位,发挥社会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推动形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进一步建立健全“留守学生”监护工作体系。

二是深化社会实践,突出结对帮扶。团县委积极与成都电子高专、西南民大、成都农业技术学院、西华大学等高校团组织联系,组织高校学生到我县留守学生较为集中的金星、董场、安仁

等乡镇,开展以“构建和谐农村、关爱留守学生”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留守学生结对,通过对农村留守学生现状进行调研,有针对性地对我县结对留守学生开展了兴趣培养、文化补习、心理辅导、“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广大留守学生充分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全年共集中开展社会实践2次,组建了10支社会实践小分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186名。

三是推进扶贫济困,突出社会救助。团县委与四川兰田公司联合开展了“兰田助飞梦想行动”,对100名家庭困难留守学生开展了困难救助,救助资金达4万余元。与县中医院联合开展“千名留守学生医疗救助行动”。由中医院出资20万元为1000名留守儿童提供每人200元的住院医疗救助。11月与县计生局、县妇联联合在金星乡举行了关爱“留守学生”大型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与留守学生结对,协调中医院为留守学生提供了66张“爱心医疗救助卡”,共价值13200

元。

四是注重实际需求,突出亲情定制。年底团县委全面启动了“留守不孤单、爱心助成长”为主题的送温暖帮扶亲情定制行动。挑选了30名农村困难留守学生,通过《成都日报》、《成都商报》面向全市征集大专以上学历的“知心哥哥、姐姐”和“代理家长”,在100多名应征者中,确定了30名“知心哥哥姐姐”。“知心哥哥姐姐”通过团县委统一调配,根据留守学生心理素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所需,以“亲情定制”的方式与留守儿童组成“代理家庭”,开展功课辅导,教孩子们唱歌、绘画、做家务等,并送去了统一制作的“爱心联系卡”。团县委同时联合相关部门为30名留守学生送去了每人500元的慰问品和慰问金,为全县105名无电话的留守学生家庭安装了爱心电话,并赠送一年的话费。

总之,年大邑团县委在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中为全县“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好事、实事,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关爱思路,争取来年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留守学生关爱行动工作总结

2008年**镇留守学生关爱行动工作总结

我镇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西部计划人才强国战略,特别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志愿服务行动,2008年来,由于领导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此行动已快速步入正轨,工作得到广泛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这一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贯彻精神,落实方针

实施西部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服务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关爱留守学生”专项行动则是西部计划不可缺失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爱留守学生,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既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文件精神,也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体系建设,积极构建文明、和谐、温馨的留守学生关爱机制,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的现实需要。

我们建立健全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样,既让我们志愿者们在实践活动中增长了才干,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了合格人才。

二、精心统筹、全面部署

首先,拟订**镇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实施意见,并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随后,对各村社的留守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学生花名册,掌握其基本情况,经统计数据显示,其中属于隔代监护的占74%,寄养监护占25%,无人监护占1%,并从数据中了解到,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数量将逐年呈上升趋势。同时,调查还显示,部分留守学生存在学业偏差、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感情缺失等突出问题,于是,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生活问题将是我们目前的首要工作。2007年7月10日,还积极创办了“留守学生之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的心灵不再孤单,让他们感受到关爱,感受到温暖。同时,还创建了结对帮扶制度,使关爱行动切切实实落到实处,并不断扩展帮扶面,尽可能使更多的留守学生得到全社会的帮助。在此基础上,还向**县团委争取到为留守学生免费购买平安保险的20个名额,并根据各村社的具体情况进行分配,做到落实到人,全心全意为留守学生办实事、谋福利。

三、以点代面、点面结合

为了让留守学生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特别以我镇**村为示范点建立了农村“留守学生之家”,硬件设施齐备,有单独的房间作为活动场所,室内粉刷及简单装修,有桌椅、书架及青少年读物若干,配套有电脑、电视机、影碟机、电话机,通电话;软件资料方面已初具规模,有专人管理“留守学生之家”,有留守学生花名册,活动开展记录(图文并茂),同时还设立了特别贫困留守学生的调查专访记录等,做到了全面统筹,并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能,以“留守学生之家”为龙头,带动其他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积极开展,不断探索,充分发挥我们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整合各方资源,争取在当地财政、妇联、民政等部门的支持下,依托当地农村中小学校,抓好农村“留守学生之家”的试点工作,逐步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运作体系,推动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全面进展。

四、建立健全制度、加强综合管理

建立健全情况登记制度,全面掌握留守学生的相关信息;建立健全导师制度,用师爱弥补父母之爱,让留守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建立健全监护人联系制度,以召开监护人会议、家访、通讯联系等形式,及时了解留守学生的校外状况;建立健全管理教育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教师人头,提出统一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心理辅导机制,随时掌握他们的心理成长变化,及时解决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意识和顽强、开朗的个性特征;建立健全托管制度,通过实行专人托管,可以有效地避免留守学生违纪违法事件的发生;建立健全留守学生帮扶制度,对成绩、生活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帮扶等相关制度,因为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实现了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有章可循,促进了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五、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目前,留守学生问题是社会转型和发展中的衍生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套发展,但是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力度,减少该特殊群体或降低发生问题的机率,不构成社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留守学生问题就将不成为问题了,根据我镇的基本情况,解决或缓解留守学生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

第一、政策层面;加大对农村教育的各项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另外涉及到对外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单纯靠政府拿出很多钱来解决这个问题不太现实,可以呼吁富裕的地方和企业行动起来,发展惠及农民工的事业,只要外出农民工的问题得到解决,则他们的留守子女的问题也就能得到解决。

第二、教育层面;学校应该成为留守学生温馨的家,担负起留守学生的教育责任,努力使学校成为孩子们喜欢和向往的地方,条件好的乡镇可以提供“寄宿制”,营造和谐大家庭的氛围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并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委派心理辅导教师随时掌握他们的身心状况,尽可能及时地向有关部门通报未能尽责的监护人的信息,使留守学生的基本生存条件得到法律的保护。

从摸底调查中了解到,留守学生的犯罪机率相比其他学生要偏高,这凸现了农村家庭外出打工和子女教育的一大矛盾,而解决矛盾的根本在于大力发展乡村经济,留住外出务工人员,引导并鼓励他们在家寻求致富门路,可以不为生计困扰。

第三、社会层面;我们要整合社会力量,推动机制建设,采取一系列辅助形式,通过和父母通信等活动,加强孩子和父母的联系,减少孩子们的孤独感,同时,外出农民工流入地的政府也要调用资源,为留守学生创造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有利条件。

一年来,留守学生关爱行动工作得到了我镇党委、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当前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可以肯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配套制度不够健全,相应措施不够有力,许多具体问题还未得到切实的解决,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路还很漫长,任务还很艰巨,这需要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进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深入扎实开展,确保关爱行动取得明显实效,把关爱行动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抓紧抓落实,并作为一项爱心工程发扬光大。

2008年12月20日

第三篇:留守学生关爱行动实施方案

柑委发[2011] 号

中共xx镇委员会 xx镇人民政府 关于农村留守学生关爱活动实施方案

各村(社区)党支部、村(居)委员会,镇属各部门,驻镇各单位:

关爱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是新形势下社会和教育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已经成为基础教育和社会工作的一大难点。为加强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特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调查摸底,建档立卡。由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组和村(居)工作督导组,抓紧时间,深入村社、学校、农民家中,进一步摸清留守儿童、问题学生、特困学生、辍学在外的闲散儿童现状,全面掌握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监护等具体

情况,在校学生主要由xx职业技术学校、xx小学负责摸排;非在校的留守儿童由村(居)负责摸排,并统一要求建档立卡。

二、优化环境,确保安全。要加大力度整治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一是对学生上学、放学必经之路加强交通、水上、地质灾害、雷电等安全隐患的经常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立即整改。二是派出所、工商所、文化站等部门对发廊、游戏室、台球室的整治和监管,坚决取缔接纳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网吧。三是深入开展“警校共育”,设立校园警务室,学校要配齐协勤人员,积极开展“法律三进”活动,定期举行法制教育讲座,增强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四是加强“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坚持开展“五清理(清理管制刀具、清理D级危房、清理食品卫生隐患、清理学生中的不法团伙、清理校园黄毒书刊),三整治(整治校园周边治安隐患、整治校内安全隐患、整治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隐患)”工作,防止学生打架斗殴、以大欺小、拉帮结伙等违规违纪现象发生。五是学校成立护校队,有领导、有队员、有设施、有标志、有制度、有记录,组织教师在上学、放学时的重点路段进行巡逻,确保学生安全,建立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校内安全应急机制,当遇到伤害时,应该在第一时间告知代理监护人,尽快告知在外务工家长,并在2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学校的“两免一补”经费要尽可能向留守儿童、特困学生重点倾斜,确保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完成学业,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三、十大举措,关爱留守儿童。一是学校建立“留守儿2

童之家”。“留守儿童之家”要准备必须的生活用品,也可适当开展现金借支服务,“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人员,必须是热心关爱工作、身体健康、品德高尚的无私奉献的自愿者。积极探索运用社会力量建立“留守儿童托管所”。二是每位留守儿童有代理家长,代理家长由留守儿童父母在其亲朋好友中委托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人员担任,学校要登记清楚代理家长情况,并督促其履行好监管职责,务必做到每个留守儿童都有一名固定的代理家长。学校要大力推广“校讯通”,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广泛交流,方便代理家长对留守儿童从思想上疏导、学习上辅导、言行上引导。三是每所学校每班每周必须上一堂安全课、法制课,每半学期分别举办一次留守儿童法制、安全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知识。四是每所学校每月举办一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活动,让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五是学校充实图书藏量,指导每个留守儿童读一本好书。六是指导每个留守儿童参加一项课外兴趣活动小组,丰富其课余生活,陶冶其高尚情操。七是每个教学班为每个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生日开展一次快乐生日班队活动,组织学生赠一张生日贺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等健康活动,让每个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过上一个快乐的生日。八是引导每个留守儿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九是每所学校为留守儿童安装一部以上亲情电话,方便他们在课间休息时、双休日、节假日与家长联系,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十是学校每学期给每个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家长写一封信,鼓励家长为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教育出谋献策,引导每个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家长生日给在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信,致以祝福、汇报学业、述说家事,报告喜迅等,对学生进行

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让他们健康成长。

四、奉献爱心,帮扶帮困。

积极开展留守学生关爱活动。政府及各部门的干部职工和学校教职员工要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党政事业干部“一帮四”、学校教职工“一帮N”。帮扶工作要做到:一是参与帮扶的人员每月到校1次,了解他们在校的学习、表现和生活情况;二是参与帮扶的人员每半月与帮扶对象通过电话、书信等形式沟通1次;三是参与帮扶的人员每季度向帮扶对象家长通报1次其在校的表现情况;四是留守儿童生日的时候,配合学校开展以“快乐生日”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五是参与帮扶人员适当给留守儿童购买一些学习用品、书籍等;六是学期结束时,帮扶对象向帮扶者以书信的形式汇报本期学习、生活情况。

积极开展“问题学生”帮教活动。学校为问题学生落实一名有爱心、责任心的帮扶教师,对特困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教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帮教活动,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帮教效果。大力开展“问题学生”“五个一”活动,即“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满意答卷,为学校添一份光彩,做一名合格学生”,充分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慢慢进步。针对问题学生心理上有自卑、孤僻、不合群等特点,大力倡导“大手牵小手,大家连小家”的活动,让他们在师生的关心帮助中潜移默化,矫正自己的行为。

积极开展特困学生帮困活动。为每位特困学生落实一名帮扶对象。各校设立“爱心驿站”,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坚持正确引导激励,辅以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4

积极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增强他们学习、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关爱特困学生基金”,加强对资金的管理,确保帮扶资金落到实处,努力解决特困学生的生活、学习困难。

五、逗硬奖惩,严格考核。建立关爱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考核制度,把关爱留守儿童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职工及学校考核和教师年终考评、职称评定的重要内容。学校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量化评估办法,把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关爱工作作为学校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常规教学等工作同等严格考评,逗硬奖惩。镇督查办要对学校、部门关爱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并将督查结果与工作考核及干部年终考核和职务晋升有机结合起来。定期召开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开展评选“十佳留守学生”、“十佳代理家长”、“十佳帮扶对子”等活动,充分树立并发挥身边榜样作用,感召师生,感召社会。

2011年6月5日

主题词:留守儿童 关爱活动 实施方案

抄 送:县委办,县府办,县社会治安集中整治办公室,县政法委,县教育局,县委派驻合流督导组。

xx镇党政办 2011年6月5日 印

(共印30份)

第四篇:留守学生关爱行动工作情况报告

去年以来,由团市委牵头,教育、妇联等部门配合,以“关爱留守学生·共建和谐**”为主题,创新思路、勇于实践,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关爱网络,开展了大量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留守学生关爱行动,探索了“广覆盖、经常化、可持续”的关爱模式和运行机制,留守学生关爱工作初见成效。

一、广泛宣传强认识,打牢基础求发展,着力推进“留守学生

关爱行动”广覆盖

拓宽渠道,全面实现关爱氛围广覆盖。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台、电台、互联网、党政网等媒介,有计划、有步骤开展了关爱行动宣传工作,并开设专栏,建立长效宣传机制,在全社会积极营造了关注、关心、关爱留守学生的良好氛围。全市制作留守学生专题节目52期。其中,《大山深处的留守学生》、《留守学生爱心书屋》、《义卖活动正式启动》等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市32万留守学生不孤独了》还被省电视台选播。团市委、宣传部、文化局、卫生局等部门赴乡镇举行慰问演出20余场,编排、演绎“留守学生”关爱节目10余个,发放安全自护、心理健康等宣传资料2万余份。极大地提升了关爱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参与面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和拓展。

整合资源,借力实现关爱阵地广覆盖。一是关爱阵地“广覆盖”。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重点依托学校,适度探索社区,成片覆盖农村”关爱阵地(留守学生之家)建设思路,并以点带面,积极建“家”,效果明显。截止目前,全市共建立规范化的“留守学生之家”81个,7个县市区留守学生集中的中心场镇60%建立了“留守学生之家”。二是辐射区域“广覆盖”。按照多种模式建“家”,多种投资主体建“家”,多个领域建“家”的工作思路,全市各地积极开展了“留守学生之家”校校、校社、校企和校村四种联建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全市绝大部分“留守学生之家”建成后,不仅能针对本地(村)的留守学生开展服务活动,而且还接纳周边留守学生开展活动,极大提高了关爱阵地的利用率。三是融资渠道“广覆盖”。按照“多方争取、多资合用、多路齐行、多向共进”的思路,采取项目化运作方式,向社会广泛发布“留守学生之家”项目援建信息,不仅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广泛参与,而且还吸引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全市首批推出的10个“留守学生之家”项目已全部同有关单位达成了援建协议。

精心组织,有效实现关爱队伍广覆盖。一是优化服务结构多面覆盖。通过举办活动、定向和网络招募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吸纳大中院校学生、“杰出青年”、“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五老”志愿者加入关爱队伍,而且还广泛吸纳教师、医生、律师、心理专家、工商、政法干警、社区居民及镇村干部等多类群体进入关爱队伍,目前,全市关爱留守学生志愿者达5000余名。二是创新服务方式多向覆盖。坚持“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志愿者与留守学生进行“一助一”、“多助一”、“一助多”等多形式结队帮扶。同时,采取“就近、就便”和“资源共享”的服务策略,探索建立了“留守学生书屋”、“心理、法制服务队”等资源流动运行新机制,力求有限资源发挥最大作用。三是拓展服务外延多重覆盖。按照“结对、接力”的志愿服务模式,不仅组织志愿者开展传统的学习辅导、亲情关怀、文化教育、生活救助服务,而且还积极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卫生保健、亲情关怀、法律援助、安全自护教育等等志愿者活动。现有200余个青年文明号单位、20余所大中学校先后参与“留守学生关爱行动”,援建“留守学生之家”5所,希望书屋20个,结对帮扶留守学生2000余名。省委常委李登菊、原团省委书记李佳同志、团省委主持工作的副书记张彤、市委书记李向志、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在先后视察了达县百节镇三牌村“川电留守学生之家”、通川区新酢坊“安利留守学生之家”和达县斌郎中心校“留守学生之家”后,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丰富内容抓活动,真诚关爱促成长,着力推进“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经常化

道德实践行动经常化。各地始终坚持把道德实践作为留守学生关爱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安排部署,以实现关爱活动和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始终坚持“在关爱中实现教育,在教育中感受关爱”的活动组织要求,通过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爱国主义革命历史影视片等活动,不断激励留守学生“爱党、爱国、爱家、爱集体”的热情,以增强其报效祖国和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开展“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书信比赛、“养成道德好习惯”等体验活动,积极培养留守学生的感恩、互助、奉献意识,不断提高其参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道德实践的积极性,以实现“留守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意识的全面提高。同时,各地还通过组织理论研讨会、座谈会,交流、总结并形成了一批留守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成果,极大地推动了留守学生道德实践行动向纵深发展。

亲情关爱行动经常化。以节日为契机,各地组织动员青年文明号单位、“五老

”等志愿者,积极开展“心手相牵助成长,关爱留守学生”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的系列活动。宣汉、达县、通川、开江、渠县等地开展的“我为留守学生过生日”、“接留守学生进城过节日”、“庆国庆,迎中秋” 慰问演出等亲情关爱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以“相融互动”为目标,各地广泛开展了“大手拉小手”城乡学校结对、“青年文明号”集体与农

村学校结对及优秀党团干部、教师、学生与“留守学生”结对等系列帮扶活动,制定了相关制度,明确了帮扶内容和相应职责。达县、通川等地规范了“十个一”帮扶制度,明确了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半年的结对帮扶内容。万源、大竹等地还积极发挥“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大力开展了“亲情链接”志愿帮扶活动。

心理教育行动经常化。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妇联邀请团中央《知心姐姐》杂志社心理专家和知名教育学家来达举办心理和家庭教育讲座24场,全市6000余名留守学生监护人到场聆听。各地组织在12355热线运行中,开辟专线免费为留守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法律法规咨询等各项帮扶服务,以真实了解留守学生在“教育缺位”、“亲情缺失”、“沟通缺少”、“监护缺乏”等不同情况下的心理问题,并依托学校、社区、乡镇的少先队活动室、青年中心等团属阵地,积极创办“校园心理诊所”,并组织志愿者到校上心理辅导课,全市共建立留守学生心理辅导站80余个。

真情救助行动经常化。广泛开展“留守学生爱心书屋半价义卖活动”,把义卖所得全部用于“留守学生之家”的建设和困难“留守学生”的帮扶。同时,团市委联合教育部门不断加强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之家”的建设力度,筹措关爱基金开展“结对助学”活动;卫生部门先后为3200余名留守学生提供了免费医疗义诊服务;民政部门对符合民政帮扶条件的特困留守学生家庭给予适当资助和临时救助;劳务办节假日慰问特困农民工子女达800余户。市关爱办成员单位先后为农村“留守学生”送去慰问物资达90余万元。

权益保护行动经常化。积极组织法制专家、心理医生、大学生志愿者及“五老”人员担任“留守学生之家”校外辅导员,深入学校、农村、社区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和自救自护示范课,组织监狱服刑人员到学校“现身说法”,积极受理留守学生的咨询和求助,依法打击各种侵害留守学生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同时,还联合各未保成员单位广泛开展了“未成年人维权暨消防安全教育”活动、“法制进校园”活动、“两法一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活动、留守学生监护人家庭教育讲座及对留守学生中的重点人员建档帮教等活动。

三、完善机制明职责,构建体系谋长效,着力推进“留守学生关爱行动”可持续

强化“三个保障”,实现运行机制可持续。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市、县(区)成立了“留守学生关爱行动”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责,并将留守学生关爱工作纳入了党委、政府对各县市区,各乡镇、部门的工作目标进行考核。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联系)领导多次听取团委关于“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专题汇报,并对关爱工作开展提出明确要求。全市形成了“党政主导、团委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庭配合”的整体联动工作格局。二是强化制度保障。以市委、市府名义下发《关于加强全市农村留守学生关爱工作的意见》,相继完善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评优表彰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关爱基金管理办法和志愿者招募管理、定期活动及结对帮扶等相关制度。制定了《**市“留守学生之家”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学校“留守学生之家”明确了“一室四机一书”(即“留守学生之家”活动室、亲情电话机、电视机、计算机、影碟机、青少年课外图书)、三有”(即有组织领导机构、有专兼职管理人员、有志愿者关爱队伍)等规范化建设要求。三是强化经费保障。多形式、多途径地筹集“留守学生”关爱基金,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募集到的关爱资金和物资总价值达240余万元。仅团市委争取和募集到的资金就达60余万元,援建“留守学生之家”26所,近万名留守学生获益。同时,不断完善乡镇、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一点”(即党政关怀一点、家庭出资一点、社会捐助一点、资源再生一点)共同分担的运行机制,建立了社会资源分期投入的注入机制。

健全“三个系统”,实现评价机制可持续。一是健全横向评价系统。通过召开部门联席会、通报会,大力加强了相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综合掌控了各地各部门关爱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及对关爱行动现实行为、动态发展的客观评价。二是健全纵向评价系统。通过召开电视电话会、现场推进会,建立信息直报点,完善信息通报制度,大力加强了“市-县-乡-校”的直接对话,畅通了基层评价快速反馈通道。三是健全社会评价系统。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密切关注学校、家庭及社会各界对留守学生关爱工作的的综合评价,以真正形成相融互动的评价体系。

进行“三个实践”,实现治本机制可持续。一是强化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就业局、劳务办等部门开展“川妹子”家政服务等就业、创业培训,不断提升外出务工者的本领和综合素质,以实现外出务工者就业岗位的优化和工作效益的增加,提高携带孩子外出务工的实力。二是加大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引导力度。通过亲情连线和沟通,不断强化外出务工青年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意识,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村青年返乡创业,以降低“留守”数量。三是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的服务力度。把发展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作为解决农村“留守学生”问题的主途径,不断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之家”的建设和管理,并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志愿者和优秀学生的主体作用,对留守学生实施最有效的关爱和帮扶,以切实解决“留守学生”监管难、教育难和生活难等实际问题。

第五篇:团县委关爱留守学生行动情况汇报

文章标题:团县委关爱留守学生行动情况汇报

为切实关爱农村留守学生,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2006年,大邑团县委扎实推进“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积极宣传贯彻党和政府关于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的各项政策,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关爱留守学生,为留

守学生办实事办好事,切实维护留守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具体开展工作情况如下:

一、坚持完善措施,努力探索关爱工作的长效机制

团县委高度重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年初根据团市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了《大邑县关爱“留守学生”具体实施意见》,以县政府文件下发至各单位,成立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做到了活动有计划、工作有目标、考核有措施,从制度上确保了关爱工作的顺利推进。通过基层团队组织对我县5382名“留守学生”的分布情况以及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全面了解“留守学生”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逐级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成立了关爱工作理论研究组、工作推进组、成效评议组,并立足团队组织的实际,研究制定了《大邑县关爱“留守学生”阶段推进意见》、《大邑县“留守学生之家”建立办法》、《大邑县关爱“留守学生”志愿服务办法》、《大邑县关爱“留守学生”成效评议办法》等十三项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整合资源,努力凝聚关爱工作整体合力

大邑团县委在实际工作中,清楚地知道只有全面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整体合力,才能促进关爱工作向纵深发展。团县委全面联合县人口计生局、县教育局、县妇联形成了关爱工作的核心资源,结合各部门所需,建立了关爱工作联席会议,切实做到了整体联动、规模推进、相互补充。去年11月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关注流动人口、关爱留守学生、关怀健康成长”的“三关”行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动。此外,团县委联合大邑电视台、《今日大邑》采编中心形成了关爱工作的外宣资源,联合成都电子高专、西南民大、县中医医院、四川兰田公司等形成了关爱工作的外部资源。通过资源整合一方面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做好了工作;另一方面扩大影响,营造了关爱工作的良好氛围。去年一年开展全县性大型活动21次,中央、省、市级媒体宣传报道分别为5次、8次、13次,县级媒体宣传报道34次。

三、坚持志愿服务,努力推进关爱工作深入开展

去年,团县委在我县教师、机关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及广大团员青年中招募了200名青年志愿者;在成都电子高专、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体院等高校中招募了150名青年志愿者,广泛开展了对“留守学生”“三知”、“三沟通”、“五个一”志愿帮扶活动。“三知”是指志愿者要知道“留守学生”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三沟通”是指志愿者定期与“留守学生”父母、监护人、班主任沟通;“五个一”是指每个星期为“留守学生”辅导作业一次,每月与其父母、监护人、班主任联系一次,每月一次家访,每期制定一份帮护工作计划,每期撰写一份帮扶工作总结。去年年底,团县委特别通过《成都日报》、《成都商报》面向成都征集了30名代理家长,为贫困留守学生提供全方位帮助。

四、坚持重点突破,努力打造关爱工作特色品牌

一是组建综合网络,突出心理教育。团县委联合有关部门加强了农村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不断优化“留守学生”成长环境。特别重视“留守学生”的健康、安全和法制教育,通过讲座、谈心,以及设立心理信箱,开通心理热线等形式,及时化解心理危机,促进“留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邑安仁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成立了专门课题研究组,并设立了谈心室、心理倾诉室、校园心理热线,收到了明显的成效。联合教育、公安、民政、妇联等部门和单位,发挥社会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推动形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进一步建立健全“留守学生”监护工作体系。

二是深化社会实践,突出结对帮扶。团县委积极与成都电子高专、西南民大、成都农业技术学院、西华大学等高校团组织联系,组织高校学生到我县留守学生较为集中的金星、董场、安仁等乡镇,开展以“构建和谐农村、关爱留守学生”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留守学生结对,通过对农村留守学生现状进行调研,有针对性地对我县结对留守学生开展了兴趣培养、文化补习、心理辅导、“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广大留守学生充分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全年共集中开展社会实践2次,组建了10支社会实践小分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186名。

三是推进扶贫济困,突出社会救助。团县委与四川兰田公司联合开展了“兰田助飞梦想行动”,对100名家庭困难留守学生开展了

下载县团委关爱留守学生行动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团委关爱留守学生行动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关爱留守学生

    如何关爱留守学生 施玉芹 留守儿童”就是那些父母同时在外打工,绝大部分由祖父母照顾的儿童。由于祖孙年龄相差大,再加上这部分农村老年人在家教观念、知识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

    关爱留守学生

    关爱留守学生 在乡村小学耕耘十载,感触良多。在我们这个偏僻的小县,经济条件不好,很多成年人都是在外打工挣钱养家。在家里的大多是两代人“爷爷奶奶和孙儿孙女”没有上辈的甚......

    团县委关爱留守学生行动情况汇报(精选5篇)

    文章标题:团县委关爱留守学生行动情况汇报为切实关爱农村留守学生,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学生......

    2016团委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

    2016团委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 一、活动主题 献爱心,与留守儿童一起成长 二、活动内容 组织各级团干部代表、青年志愿者在学校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爱心捐助等......

    团委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记录

    今天,我们第三次来到村中心小学,与这里的孩子们共度六一儿童节。加上先期与杨校长的商量活动计划,这已经是我第六次来到这所小学。这三次的活动,每个同学都有一个自己关爱的对......

    关爱留守儿童汇报材料.doc

    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 ———****镇中学关爱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镇中学 2014.2.26 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 ———****镇中学关爱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镇是一座......

    关爱“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关爱“留守儿童”汇报材料为了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多的关爱,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我校近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我校在校生中有“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 (汇报)

    关爱留守儿童 构建和谐校园 十里铺街道中心学校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十里铺街道中心学校现有14个教学班,717名学生, 42名教师,留守儿童44名。校园面积6020㎡,建筑面积3480㎡。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