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生本课堂阶段工作总结1

时间:2019-05-12 00:0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历史生本课堂阶段工作总结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历史生本课堂阶段工作总结1》。

第一篇:初中历史生本课堂阶段工作总结1

忙农联中八年级历史学科阶段性总结

今年是“高效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年。课程改革最突出的要求是将以前教学中以老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让其学会学习,得到持续性的发展。

作为历史科的教学,要调动八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是加强学科的趣味性与探究性及学科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并使其能力得以提高。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根据课改的要求,在这段时间实践中,我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科的学习,因此这阶段的教学我们的着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积极性上,通过“效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与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如历史人物、成语故事、社会调查、甚至动手制作历史小作品等形式去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历史,寓教于娱乐中。此外,就是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创新精神,最终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并在整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与民族自豪感。

通过一段时间的“高效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我觉得此模式与课标对初中教育的定位是比较恰当的,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而新课标在这方面祢补了以前的不足,更有利于叙述以后的长期发展。所以我们还是比较认同新课标对初中历史教育的定位的。

但是对于人教这本教材,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觉得有些地方很好,人教的教材确实有其创新与灵活的一面,也大大降低了难度,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但在删减内容的同时,使学生学到的不再是系统的历史知识,而变成了学习历史片段,甚至许多历史事件,如“安史之乱”、“王安石变法”等都很全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下面谈谈这一段时间来我们在摸索中进行“高效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些方法和情况。在教学中:

(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设立学习小组,增加探究问题、讨论交流的机会。

(2)开设历史活动课,将历史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前人的经验等。

(3)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接触历史并与综合实践课相结合,增加本土历史教学的内容。如:对身边的历史进行调查。

(4)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历史的技能。如:制作地图、撰写历史小论文。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验教学,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特别是分析能力与动手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证明了课改的宗旨与理念是正确的。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放弃了单一的评价标准,在重视卷面成绩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态度的、能力、情感的考核。在期中考试中就是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如学习态度等。务求更客观、更全面、更公平地考核学生。并且能较好地体现课改中“三位一体”的要求。

但对于课程改革,家长和社会对此认识其实还比较少,有的家长甚至对老师布置学生去上网查找资料等不是很理解,认为这会不会是“不务正业”,可见社会对“高效生本课堂”教学的宣传力度还不足。只有在家长、社会的支持、学生的积极配合下,“高效生本课堂”教学才能顺利地展开。

我们也坚定的相信,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课程改革这条路上走下去,教育的前景必然是光明的。

忙农联中 柳玲玲

2010年12月11日

第二篇:初中历史生本课堂阶段工作总结2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忙农联中

杨桂阁 “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就是要相信教师、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教师心情愉快地高效地工作。以学生为本就是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和合理需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合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更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应有的基础。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和学生应首先认识清自己的位置,并作好必要的角色准备。

一、教师方面

1.作好充分的课前备课: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所以,充分的课前准备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整个的课堂设计,并对课堂作好必要的预设。其实,真正的备课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用自己的一生来准备每一节课,这样方能做到厚积而薄发,为实现高效课堂打好坚实的基础。

2.激发活跃的课堂状态: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注入式”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中学”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3.提供科学的学法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

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学生方面

1.培养课前预习习惯: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预习了,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更加高效。

2.培养课堂学习习惯: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积极思考,达到课堂高效收益。

3.培养课后巩固习惯: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

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的“一头热”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我们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少一份抱怨,多一份赞赏,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情境中高效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第三篇: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教学竞赛听课体会及反思

鲍峡镇中心小学 余宏

通过这次生本课堂教学竞赛展示活动,我深深懂得了生本课堂的理念,掌握了导学练案的教学流程。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广阔舞台,令各家可一展风采。同时也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的良好契机。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1、在这些优质课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通过小组学习,学生拼角、折角得到验证。又如,《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放手让学生讲解具体思路,小组汇报后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例如《植树问题》中收集鲍峡小学小树林、舞台、鲍峡一桥、五指四空等等,这些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3、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参赛的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小游戏等活动导入新课,有的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例如: 阮秀丽老师上的《图形的拼组》,阮老师导入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有哪些图形?出示课题围绕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美丽图案过渡到下一个例题,教学评价也是用三角形。自始至终围绕三角形展开教学。

5、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6、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每一节课都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更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总之,数学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教学可采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反思:教学改革就是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先进经验。

2、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时一定要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授课能力,多听同任教师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好成绩。

第四篇:学本和生本课堂

使我初步了解“学本式课堂”是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所进行的一种教学改革;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要体现学为中心的特点,要建构“先学后导、互助展评”的基本模式。这一模式强调“当堂自学”“学然后导”、“活动展评”、“同伴助学”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细细研读感觉是否这与我们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不谋而合,与我校教育思想异曲同工。

一、深刻领会“学本课堂”的本质内涵

1.“学本课堂”是指以学生本体、学习本位、学科本色、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核心的课堂,其本质是教学生学,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打造“学本课堂”是“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的愿景与目标。推进“学本课堂”建设要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新型教学观为指导,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基于学、展示学、交流学、深化学的“学堂”。

二、牢固树立“学本课堂”的新型教学观

1.转变传统的、落后的课堂教学观。要努力变当前“满堂讲、满堂灌、满堂问、满堂播放”的课堂为在教师帮助下“让学生做学习主人”的课堂;变单

一、单向、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课堂为多元、多向、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为主的课堂;变“教为中心,以教定学”的传统课堂教学观为“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新型课堂教学观。

2.确立“学本课堂”的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以学为本,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学促学;还教于学,共同成长”的课堂变革目标。

3.落实“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新型教学观。

三、明确构建“学本课堂”的基本要求

1.在组织教学设计和练习设计等环节前,教师要明确以下四方面内容:(1)关于“为什么学”:在教学时,教师应思考“为什么学习这一课题(或课文)?”就这一课题而言,教师要明白“本课题在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本课题在知识和技能以及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是什么”,要清楚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方面的目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有清晰的文体意识。(2)关于“学什么”:从本课题的一般学习内容及所特有的学习内容去考虑。教师必须明晰学生学习的重点、关键点是什么以及学习的难点、疑点在哪里。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在教学中要有整体观,要懂得取舍。(3)关于“怎样学”:这是一个思考教学策略问题。总体来说,学生在前,教师在后。教师要先考虑学的程序,上课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关注学生思维方法的有效引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整合课外的扩容学习方式。(4)关于“学得怎么样”: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评价,如对本课题的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掌握?疑点、难点问题是否得到适当破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和能力是否有所长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目标是否得到落实?学生学完本课题后,能否较好地回顾其重点知识和技能,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一、理论框架

“学本” 即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着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并以此为根本展开教学活动。

“学本”模式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远景,立足于课堂教学,具有不同层次的目标。“学本”首先是以学生的知识掌握为本。“学本”还要更关注于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学习能力的形成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也是”学本”目标之一。最后,“学本”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追求真善美内心。

二、流程结构

“学本”课堂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的教学流程。

“学本”课堂教学模式呈现了充分信任学生,依赖学生的理念,要帮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高效愉快的掌握新知。模式的流程主要有以下几部分构成:

学前尝试

这是前置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先学”的表现形式之一。教师可结合教材例子,提出一些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看书、查问、操作等各种方式,对新知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认知。并对布置的任务完成情况与完成方法进行激励性评价。

基础积累

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是活力与高效课堂的基础。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是“学本”课堂模式的主体,是“ 先学后教,先生后师”的具体呈现。学习新知不同于以往以教师新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主体是学生,方式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质疑释疑等,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严格遵行先学后教,先生后师的原则,要充分让学生展示学习中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策略。要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思维发生碰撞,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教学生,学生与学生争辩,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发现、检验、运用知识,实现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增强学会新知“我能行”的信念。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进行好组织工作,把握好学生学习的节奏,进行适当的引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巩固提升

这是“学本”课堂高效的保证。知识由简单的认识到内化为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必须有一个技能练习的过程,“绝知此事要躬行”。巩固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分层提升的过程,是对知识化为能力中不断有新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因为不断成功过关而信心倍增的过程。巩固过程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不断认可,不断反思,不断质疑,不断清晰的过程。巩固过程也是一个知识与生活交汇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学有所有,学以致用的过程,是学生感受世界与人生哲理的过程。巩固中要实现先练后评,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与反思机会。

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程序”。四突出:

1、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2、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

3、突出合作: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三转变:

1、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

2、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3、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四个基本流序:

前置性学习---小组交流---班级汇报---总结巩固(延伸拓展)

第五篇: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 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善待学生的差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实践证明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教育专家顾泠沅曾说过:“只有学生愿意学、学得起劲,这才是课堂最大的增值点”。一.“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内涵: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进行“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是确保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重要途径和重点内容。用充满活力的简单方式取代严苛繁杂的课堂设计,把追求短期指标的课堂转变为“追求人的发展”的课堂,把控制生命的教学坚决地转变为“激扬生命”的教学,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的生命课堂、生活课堂、生成课堂、自主实践,主动预习、主动思考、主动表达、主动合作、主动延伸的课堂。(一)生本课堂首先应营造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 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二)生本课堂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超越教材,积极审视、科学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外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预设内容+生成资源”,善于开发、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三)生本课堂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眼中有学生”,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生共振共鸣,实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四大关注点

生本课堂的教学过程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以激扬生命的方式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在每一个45分里落实低负高效。(一)关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仅要看学生积累知识的量,更要看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中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多少知识是通过自己探究建构的。因而学生有无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是否是“生本课堂”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教师是否关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①学生参与的方式:个别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不是形式上的大合唱,而是实质性的思考表达、讨论与交流。②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包括学生自主活动和学习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和动手操作的人次等;③参与的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思维能力的开发程度及情感态度的提升效果。(二)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生本课堂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显著位置,要善于创设探究情景,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主生成,规律让学生自主归纳,最后通过旧知衍生出新知。评课时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在一节课中,教师提出了多少个开放性问题?教师是否尊重学生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教师对学生的独特见解是否有意识地加以表扬和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时间有多少?学生主动提问的次数有多少?学生能否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多少人次?学生回答问题是否有新意和灵活性?(三)关注让课堂教学保持有效的互动 生本课堂的教学过程是认知建构、师生互动、情感体验多向交流过程,评价一堂课是不是高质量的课,是不是“生本课堂”,教师能否使课堂保持有效和深层互动是一条重要指标。评价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判断:是教师拥有“言语霸权”还是“民主协商”?是“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后教”?是“示范模仿、讲解接受”还是“自主探究、参与体验”?是教师的“包办代替”还是学生的“自主建构”?是仅重视“知识结果”还是“过程与结果”并重?(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本课堂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分层落实;以过程和方法为核心,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情感和态度为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教师能否营造民主、和谐、宽松课堂环境是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前提条件。考察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判断:①教师创设宽松和谐课堂情景的程度:教师是否有激情,精神是否饱满;是否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授课过程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是否善于表扬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是否善于体察学生的变化,恰当调控教学;是否善待、宽容和欣赏学生。②

学生情感投入的程度: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否保持内在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三.我校“生本课堂”理论下特色化、校本化的以导学单为载体的四环七步教学模式尝试与探索: “生本课堂”理论是支撑新课堂的灵魂,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学情不同,方法不同,用“生本课堂“的特色化、校本化去解决“为了谁”和“依靠谁”的问题。我校自2012年结合昆铜中学、北蝉中学、干览中学的教学模式,开始尝试用“生本课堂”的理念在七、八年级进行教学模式探索: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小组合作,班级展示,教师少教甚至不教,让学生主动学习,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以导学单为载体的四环七步教学法。

以导学单为载体的四环七步教学法(注:参考其他学校实行的有效教学模式,并结合我校特点进行合理整合)分为先学后教--再学后比--整理检测--预引对接四个主要环节;七步教学操作环节如下:

1、自主学习(先学),2、课堂探讨(后教);

3、合作探究(再学),4、展示评比(后比);

5、学习整理即课堂小结(整理),6、当堂检测(检测);

7、预引对接(预引)。(注:前5个环节在前期实施过程中作为考查教师课堂教学是否符合基本要求必须具备的项目,后两个环节允许教师根据教学进程与时间合理安排。)四环七步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及要求见下表

2011年以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与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校本学习为契机,在七年级对数学、科学两门理科进行师生共用“导学稿”实施课堂教学试点:结合备课组的教研活动,个人主备先行,组内集体研讨、优化教学案,教学后反思并进行第二次备课;于新课前一天印发给学生,由学生根据导学稿提供的预习流程自学,完成旧知回顾与新知探索(以填空形式出现),理顺知识结构体系;教师批阅导学稿(可集体批阅也可抽样进行),收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便于教师在课堂上集中精力与教学时间重点突破。

“导学稿”实施过程中,发现部分中上生能及时完成,对这些学生学习方式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多数中下生显然缺少必要的影响与促进,这些学生较少完成,有的只是当作任务,在未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导学稿中新知的填空,导致预习质量低下,教师第二天的批阅无法从各层次学生预习情况中找出共性问题,也就无法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同时由于只是两门理科进行“导学稿”的教学尝试,学生的作业量相对实施前略有增加,这也是导致学生不认真对待每天必须完成的预习工作的一个原因,而各班级同一学科各自为战,缺乏统一性,一年试行效果不理想,对其他学科其他年级的任课教师没有一定的观念影响,“导学稿”教学模式整体推进有一定困难,但从另一方面也为我校尝试以导学单为载体的四环七步教学法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借鉴经验,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方面的。鉴于导学稿教学法在实践操作环节中,缺少学生自主参与性,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少等多方面问题,而我校学生厌学情绪居高不下,各年级段各学科成绩在我区各初中学校排名中多居八、九位,个别学科成绩略有下滑,“优生不优,后进生增多、中间生减少,整体成绩呈前低中平尾翘”,陷于农村初中“前有围堵,后有追兵”尴尬局面。为了全面提升我校办学品位和教学质量,吸收我东乡片两所小规模农村学生实施的小班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有效经验,以学生学习合作小组建设和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抓手,在七、八年级尝试“以导学单为载体的四环七步”教学模式,结合学校实施多年并逐步凸显教育价值的协商教育,从德育和教学两方面同时推进。

经过三、四两月不到的推门听课,大部分教师已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正悄悄发生转变,这一教学模式也逐步被多数学生接受,从随机调查看,课堂学习小组中编号为“2”、“3”、“4”的学生影响较大,“2”认为以前自己学习中遇到问题,没人给予帮助,现在能很快在组内得到解决,因为教师明确规定“4”或“5”有义务帮助自己;“3”认为以前课堂学习中自己容易走神,听课不专心,现在组内同学会提醒自己认真听讲;“4”觉得自己在组内合作中获得进步的同时,通过帮助别人也获得同学、老师的认可,对自己学习信心有很大帮助与提升,各层学生“动起来”的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实践中我们确实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虽然我们的课堂学生看上去是“动”起来了,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形”动的多,“神”动的少,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课堂并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摆脱短期指标的影响,仅仅满足于课堂形式的转变,为了知识点和分数的问题,特别是把课堂变成学生活动的课堂后,并没有让学生在“根本处”真正自主,仅仅用一些固定的书面安排去束缚学生的问题,导致我们各备课组研讨形成的详尽的导学案与似乎“热闹”的小组讨论,“精彩”的班级展示都只是载体和形式上的东西,教学进度的影响促使教师走回头路的意识随着教学模式的推进越来越多,个别教师习惯性与学生争抢课堂主权,“复辟”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四.以导学单为载体的四环七步教学模式实践中的问题及反思与进一步的设想

(一)从七八年级各学科教师的交流中,多数教师认为“不是所有的学科、所有的课型、所有的班级、所有的学生适用现推行的先学后教、小组合作模式”。从随堂听课与教师课堂观察,部分班级中的部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缺少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对该教学模式的兴趣仅能持续前几天,小组集体意识淡薄,小组合作讨论不愿参与,总把自己当作旁观者,个别学科45分钟内不愿主动回答一个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八年级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八年级教师普遍认同“在八下学期快结束时才尝试这一教法,从让学生适应并接受这一教法的时间上来说,有种一再“亡羊”后才考虑“补牢”的味道,现采用的小组激励机制对这些多次经历学习上失败,父母和自己都已麻木、放弃的后进生来说,已没有多大的触动,我课题组曾找过部分学生交流,部分后进生对自己能否加分,能否为小组加分,能否通过自己努力与小组一起成长,成为某个比赛项目优胜之星,他们多流露出“无所谓”;同时这些后进生正成为他们所在组在各科课堂教学各项目比赛垫底的主要原因,小组成员逐步丧失对他们帮助共同提高的意愿,而其他组多不愿接纳,就算碍于教师面子勉强接受,过不了几天仍会因这些学生课堂上不良、无用表现在其他组成员一致要求下被“退货”。如何转变这部分后进生仍成为教师深化、推行教学改革最头疼的问题。

(二)如何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导学稿,如何发挥导学稿的有效指导价值仍是教师关注并无法解决的问题

1.有教师提出:新课中部分重点、难点,特别是一些知识的细节内容,学生不可能通过预习解决,有的连组长都出现理解上的错误(从课前导学稿的批阅中多有发现),而部分知识的错误理解对学生学习新知又容易“先入为主”,对课堂教师的讲解修正造成一定阻碍。

2.一般导学稿中都明确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与重难点,学生在预习时多不去阅读,让自己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前或知识整理环节让通过集体阅读或讲解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而对于导学稿中教师出示的书中例题,学生多采用简单抄袭解答过程,并没有真正理解,展示环节只是书上过程的简单搬用,如果教师缺少进一步对解答过程的提问,学生理解上的问题教师确实一时无法发现。在八年级数学导学稿中,曾采用以书中例题类似的变式题作为例题,要求学生在书中例题理解的基础上类似解答,培养学生的理解问题与变通能力,以变式题组训练学生的思维。而在八年级科学中,有教师提出在预习环节必须完成两个任务:①是导学稿中的“自主学习”内容必须完成,对学生预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教师可提前给予指导;②课堂中的探究内容(导学稿中出示)要求学生先看过、了解过,初步数学探究内容与问题;但从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再发现,多数学生没有按教师一再强调的操作方式进行,特别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合上书参与思考时多无从下手。教师最担心的是:对多数学生来说,预习仅成为流于形式上的教学环节,没有多少实际的教学价值。

(三)在让学生对先学内容与再学内容进行展示的环节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让实践中的教师彷徨、忧虑而有些无所适从

1.口头表述的学生表达声音不够响亮,不规范,有些问题组内虽经过集体讨论,但表述的同学未真正理解,表述过程仍有多个问题,教师不得不随时通过当堂指导提醒表述的同学注意表述方式才有所改观。

2.其他组学生在展示或表述时,其他组学生多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未认真倾听或观察板演过程,或做导学稿下面环节的练习、或做作业,有的甚至表面上讨论问题趁机聊天说笑;整个课堂似乎学生“积极参与”,但真正“有效参与”的很少。

3.为加分环节的公平性,让更多小组都有机会参与展示,教师不得不安排较多教学时间进行展示、点评,有些一题多解,学生为本组能多获得分值,提出自己的解法,有时因为没有认真倾听或组内交流不充分,解答思路断断续续,需要本组同学相互补充完善,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进度有序展开,以前一节课通过师生互动教学能完成的教学内容被拖成一课时仅完成一半多,应该说进度问题是教师最纠结,也是教师想走回头路的重要原因。有心的教师曾采用根据学习内容预先把问题或活动分配到各组,由组内商议并指定由谁完成展示,少用抢答方式,减少展示时间,推进教学流程。

4.生本课堂合作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以学生的讨论为主,学习中的诸多问题是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中解决的,学习的讨论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的。而在对“合作学习任务”(探究有价值意义的内容)进行组内讨论环节中,讨论多停留在表面,有的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小组为了获得发言的机会,对所学的内容不求甚解,没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当教师举出反例时就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学习问题没有更深入的发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多数学生都显得非常活跃和积极,而少数学生参与意识差,似乎是一个旁观者、听众,他们极少发表个人见解,甚至不发表任何意见,小组合作效率确实不高。

5.现推行的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学有一定负面影响,学生的单词教学特别是口语教学,缺乏一定的语境,教学环节未能环环相扣,对学生阅读、口语能力的提升带来相当困难。(四)教师的担心

若把课堂较多时间交给学生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通过组内合作的方式学习新知,容易造成在交流展示时学生只关心问题的答案,而缺少对知识来龙去脉的深入理解,缺少对知识与例习题的变式、拓展延伸;就连优等生对学科中难度以上的问题思考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分析,若教师对新知识讲解分析过少,课堂容量大量减少,是否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优等生的思维的培养会成为另一无法避免的问题,这一点从北蝉、干览两所中学的教师交流中得到验证。而我校必须尽快解决的“抓两头促中间”的教学目标又如何得以实现?优等生的进一步缺少是否会影响我校在社会上的声誉与优生的流失?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回避,一时也无法有效解决。而从各组优等生的交流中可知,多数优等生对自己在课堂上担负的帮教任务不喜欢、不愿花精力去做,这从另一方面导致小组合作多停留在表面。(五)小组座位安排带来的弊端

小组座位的安排与加分竞赛机制对部分学生缺少诱惑,在某一方面却为这些学生抄袭作业提供便利,部分学生抄袭作业现象重复发生,而部分组长为避免本组“1”、“2”学生因旧有不良学习习惯常忘做作业或不做作业导致本组被扣分,往往默许甚至提供抄袭作业的便利,而这些学生还理直气壮解释为“组长给予指导”。组长的职责与各小组的监督机制仍有待今后教学模式深化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与完善。另一方面,教室内座位的安排也让我们教师很纠结:八年级各班人数多为32~36人,无法以每组4人或5人安排,6人组(5人组、6人组座位编排如图所示)多常见于现行座位安排中,于是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6人组)不得不面临背对或侧对黑板听讲的局面。一段时间后,教师麻烦于集体讲解或展示点评时一再提醒“请看黑板”,学生麻烦于一堂45分钟课堂内必须多次转身或转头看黑板,有的时间一长出现颈部酸麻现象或不注意听讲;而各段3、4、5班级教室面积小,座位安排空隙少,教师巡视不方便,却让学生讲空话更方便。(六)在“合作学习展示”环节中,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的评价缺乏策略

1.没有对学生提出的与之不同或与之相近的答案给予肯定,接受那些意料之外但却言之有理的答案;直接否定了学生的错误的观点,没有让学生说明其中的理由。有时也没有问一些补充性的问题:你为什么那么想等等。

2.教师往往急于呈现自己的观点,没有对学生的指导通过提出问题的形式进行,在什么情况下介入没有把握好,没有给学生的交流和合作学习留出足够多的空间,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⑶教师总是受教学进度的制约,在课堂教学中仍是放不开;心中总有一个计划,计划着每个课时要让学生进行哪些学习活动,完成哪些学习任务;在教学中总是被所定的“计划”、“进度”所牵制,没有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随机应变,无形中又走回旧途,又在牵着学生走,最终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部分感悟与反思

1.生本课堂应该是学生展示的舞台,“功夫在课下,精彩在课上”,老师的角色就是如何组织学生精彩展示,如何给小组活动搭建平台。

2.突出学生主体不等于放任学生自己学,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应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应助之;学生力所不能及的,教师应为之。其实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绝大多数是取决于主导的催化能力的高低,那种淡化或否定课堂教师主导作用的观点恰恰是“主导作用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有效发挥,教师可以根据课型、课标、学情积极探索“讲”与 “学”的“黄金分割点”,而不是每节课过多地纠缠在时间的多与少,更不应用时间占用的多少来衡量课堂45分钟效益!3.反思为本,优化“生本课堂“:“名师==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研究表明教师的经验源于时间的积累。⑴生本课堂应具有什么的形态,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有何区别,如何去建构,哪些理论可指导生本课堂的建构,生本教育应具备什么样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等等,我们只能从阅读学习和案例分析中寻找到答案,通过阅读学习来引领导航生本课堂。⑵把“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当作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让学习研究成为习惯、反思交流变成常规;要学会在言谈和行动中思考生本教育,以三尺讲台为舞台,努力探索、不断实践、优化完善生本课堂,从而建构出不同学科和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新形态;学会在撰写与生本课堂有关的教育叙事、案例和课例分析中反思生本课堂,学会在反思批判中促使自身的专业成长。

4.郭思乐教授说过:“比起学生能做的事情来,我们需做和可做的并不多”。新课堂的成功,需要我们把“核心性”的学习交还给学生,而面对学生的学习,我们要有“静待花开”的心态,即“读和做、缓说破”,“先成长、后成绩”,“素质好、何愁考”,在痛定思痛后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努力探索适合我校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为使教学改革继续深入推行,及时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把教学模式的探索引向课题化发展,决定成立白泉初级中学课堂改革研究小组:(一)研究小组办公室:

下载初中历史生本课堂阶段工作总结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历史生本课堂阶段工作总结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本课堂

    什么是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 生本课堂的特点 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

    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 智慧 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 四突出: 1、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

    实施生本课堂总结

    实施《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研究》阶段小结 工作之余,越来越感觉“生本”确实是一种教育思想的大变革,教学课堂的大开放,学生才华的大展示。 以前实行的课堂改革,往往......

    生本课堂大赛总结

    生本课堂 -----讲课大赛总结 十二月份“生本课堂”教研活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地完成了,本次活动给我校教师提供了一次展示自我、相互学习的机会。共有17位教师参与了此......

    生本课堂大赛总结(合集5篇)

    生本课堂竞赛总结 5月份“生本课堂”教研活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地完成了,本次活动给每位教师提供了一次展示自我、相互学习的机会。共有6教师参与了此次教研课展示活动,......

    生本课堂用语[本站推荐]

    前置小研究 1、 搜集有关本课的资料(词语、名言、小故事等) 2、 课文主要内容( )3、 我喜欢课文中的(句子或段落)是( )我知道了( ),由此,我想起了( )。 4、拓展。(或推荐阅读) 生本课堂的......

    生本课堂体会

    生本教育小结 “生本教育”是新课改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根据、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不少老师把 “生本”理解成了一切以学生为本,把“生本”理解成......

    走进生本课堂

    走进生本课堂 通过这段时间的生本教育学习,渐渐有了点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