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最终5篇)

时间:2019-05-12 00:2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

第一篇: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对家乡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

今年暑假学校要求我们做一份暑假实践报告,以通过社会实践,使我们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锻炼我们的毅力、培养品格,增长我们的才干、关注民情、服务基层、奉献社会,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创新精神,使我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本着这样的目的,我选择了我的课题——对家乡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我的家乡在++++,+++地处++市东南部、桐柏山南麓,全乡国土面积83.5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11088个农户,46627人,耕地面积3.9万亩,山场面积3.1万亩,素有“花生大蒜之乡”的美誉。

最近几年国家加强了对农村的建设,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加大了对农村的经济投资。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每年都要上交农业税,而且交的钱还比较多,它是按家庭人数来算的,有的家庭因为孩子比较多甚至交不起。几年前国务院提出了减免农业税,从那以后种田不用交税了,大家很是高兴,因为从此以后种田没什么压力,收入都是自己的,这一举措大大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状况,使农民逐渐富裕起来了。这几年,外面的就业状况比较好,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农村一般都只剩下老年人和小孩子,所以种田的人慢慢的少了,田地荒芜的越来越多,国家为了鼓励农民种田,对每亩地进行补偿,种田不但不用像以前那样交钱,还可以得到一定的补偿金。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农作物的贩卖,仅仅种田政策好了还不行,还必须改善交通。以前我们门前都是泥巴路,每到下雨的时候就无法走路了,到处都是泥巴和水坑,一到晴天的时候,风一吹就到处都是灰尘。还有从村里去镇上的路也是这样,每次将稻谷或者棉花什么的送到镇上去卖的时候就走的很是艰难,自从新农村建设提出来后,国家拨了很多资金用来修路,目的是为了实现村村通,方便农村的交通,前几年我们村也修路了,从公路旁边修了一条马路直接通到我们村的门口,以前回家的时候坐车很是颠簸,而且花费的时间很长,自从修路后,坐车也没感觉到颠簸了,车速也可以提高很多,到镇上的路都是宽有四米的硬化路,不用为让车而苦恼。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当属现在最热的新农村医保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55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地方财政补助、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以前我们去医院看病都是很贵的,有时候买药都要犹豫很久,更别提住院治疗了,一般的人都是大病当小病医,小病就算了,国家正在改善农民这种看病难、看不起病的状况,首先便是对药价的控制,以前的药都是卖价高于成本几倍的,其次是出台了合作医疗机制,即由国家来报销部分医药费,农民花的钱越多,报销的比例就越大,致力于减轻农民的负担。在各乡村还设立村卫生所,方便农民的看病。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还有着一些其他的政策,如改水改厕,修建娱乐设施,重整田地等。重所周知,在农村厕所都是在外面的,而且是由各家散乱修建的,严重影响着村子的形象,所以改厕便是由国家出资在合适的方位建一个公厕,拆掉散乱的厕所,在村子的中心位置建有篮球场,旁边还有乒乓球台,供村民和孩子娱乐,给农民一个舒适、漂亮的村子。农村的水源主要来自于池塘,但由于池塘都是很多年以前人工挖的,所以到现在充满了淤泥,存的水比较少并且水质比较差,改水便是在每个村子利用大型机械来建造一个大型的水库,它承担着整个村子的用水,因此挖的比较深,而且修建的比较牢固,可以用来防洪抗旱,大大改善了农民的用水环境。

在此次的实践调查中,我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其一便是田地的问题,现在大家并不满足于以前的耕种方式,即以人的劳动为主,现在大家越来越依赖于收割机、播种机等工具,但由于田地都是小块小块的,而且同一家庭的田地都不在一块,不适合这些机器,所以弃掉小田的情况比较多,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可用田地的流失,其实我觉得现在可以进行土地的整改,将小田块改成大田块,方便种植。其二便是农民的娱乐活动,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在闲时都会打麻将,少数人会看电视,在这种情况下,牌舍应运而生,大家会聚在一起打牌,而且只会干这一种事,照这种情况继续发展,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势必会越来越低俗,甚至有可能发展为赌博等违法事件,我觉得在闲时应该多组织一些娱乐活动以及建设一些基础设施,改变只能打牌的现状,可以修建一些小型的图书阅览室,里面有一些杂志,图书,报纸等等,在农民打发时间的同时也可以陶冶情操。其三便是马路的管理问题,以前是由于路没修,所以车速很慢,现在修了宽敞的大马路,车子都跑的很快,而且大家的交通意识都很淡薄,随意的超车,换道,很容易造成撞车事故,威胁大家的生命安全,对此,交通部门应该加大管制力度以及宣传力度,不要让村村通公路变成交通杀手。

在此次实践调查中,我学习了解了许多国家出台的关于扶持农村发展的政策,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了解了新农村现在的面貌和农村的生活情况。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浅薄的见解和一些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在调查中,我走访了很多人很多地方,在和不同人的谈话时都有着不同的感受,虽然天气很热,可是大家却很热情,可能这就是农村的淳厚吧。虽然很累,但是看到大家对农村的改变都觉得很好,对党的政策表示赞扬的时候,忽然又不觉得那么累了,虽然我现在不能对新农村建设做出很大的贡献,但我想以后还是可以的,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将来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

+++++++

第二篇: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

华北科技学院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实践题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

计算机系信管

B071班

指导教师:***

目录

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背景---------------3

2问卷调查报告--5 3总结-----------9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9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什么--------------------------13(三)社会注意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14

组长:*** 组员: *** *** 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背景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从加强农业、搞活农村、致富农民入手,率先推行农村改革,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工业化、城市化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这既是一个有利于“三农”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容易忽略“三农”问题、导致社会各类矛盾凸显的社会敏感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针。

一 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经历了一个十分复杂而又特殊的过程。建国后,为了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强国、自立的目标,我们选择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目标的赶超发展战略。然而,重工业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与当时的资源禀赋状况相冲突,使重工业优先增长无法借助于市场机制得以实现。解决这一困难的办法就是做出适当的制度安排,通过实施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以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形式,把农业剩余转化为工业化的资本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说,工业化初期我们实行的是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经过半个多世纪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国际发展的经验表明,在这一关键时期,要防止出现贫富悬殊、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问题,否则会导致经济社会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动荡。前几年,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下降,农民收入徘徊不前,城乡差距不断拉大。正是基于此,党中央及时提出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并迅速出台了一系列重农、惠农政策。2005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5%,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三农”工作迈入新境界。

正是基于这一基本国情和发展规律,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审时度势地提出“两个趋势”的重要论断,指出“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趋向。”这是对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格外引人注目。毋庸臵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成为我们规划未来五年农村发展战略的一个新路线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它的提出及付诸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其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目前,中国最应启动內需的地方就是农村,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创造需求,有效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然而,“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也不是让先富起来的部分地区和人群停止发展,它的核心是“共同”,是使所有人能够共同参与发展的机会,共同提高发展的能力,共同促进发展的水平,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赋予广大农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平等的发展能力,平等的享受发展的成果,弥合城乡差距与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其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

所谓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或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探究。

从理论层面上看,建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从思想认识上明确以下三点。其一,三个文明共同发展、三位一体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主要是物质层面,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就精神文明而言,而管理民主则属于政治文明范畴。其二,加强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决条件。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将带来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的加速发展。只有以上这些农村公共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城乡差距才有望逐步得到缩小,农村的面貌才会迎来新一轮的历史巨变。其三,把发展农村科技教育与壮大农村应用人才队伍看成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21世纪最宝贵的、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才,在广大农村地区更是如此。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农村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农村专业化高技能和实用人才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性因素。

从实践层面来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从可行性、可操作性角度来考量。在这一层面同样存在以下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一,主体性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在于广大农民积极性的激发,要从群众最愿意、最迫切需要而又能做成的事情做起。如果农民的“话语权”不受尊重,其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淡薄,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一种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没有一个良性与稳定的心理预期,就不可能有农村真正的变革与发展。当然,确立农民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与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是不矛盾的,党的领导和政府的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二,初始性问题。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千头万绪,从哪里入手寻求突破是非常关键的。以农村道路、电网、自来水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运动是我国当前最能产生效果的措施,应当成为我们建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其三,规划性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快城市和郊区统一规划,实行城乡一体化,通过现代化交通,把城乡连接起来,市区和郊区统筹规划,商贸区、工业区、休闲区、农业区、生态区实现一体化发展。

2问卷调查报告

1、您生产的农副产品主要通过什么渠道销售?

A、合作组织统一销售占9.7%;B、销售到市场占23.6%;C、商贩上门收购占61.5%;D、销售给企业占3.3%;E、其他占1.9%

2、每月有不低于多少的固定收入,您才愿意离开本县谋生? A、1000元占20.9%;B、2000元占29.9%;C、3000元占28.8%;D、无论多少都不出去占20.4%

3、您对当前上级针对农民的优惠政策是否满意?

A、满意占54.8%;B、基本满意占32.8%;C、不满意占12.4%

4、您的农业生产技术和信息从什么渠道得来的?

A、广播电视报刊占36.9%;B、技术人员培训占31.8%;C、远程教育占12.3%;D、自学占12%;E、其他占7%

5、您村的远程教育设施是否正常使用? A、是占56.9%;B、否占43.1% 您是否收听看过远程教育? A、是占49.6%;B、否占50.4%

6、您对土地延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是否满意?

A、满意占63.7%;B、基本满意占31.1%;C、不满意占5.2%

7、您认为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A、思想观念占14.6%;B、资金占53.3%;C、技术占23.4%;D、自然环境占3.2%;E、基础设施占4.6%;F、其他占0.9%

8、您喜欢什么方式的培训? A、培训班占20.7%;B、明白纸占10.5%;C、广播电视占28.2%; D、现场示范占38.2%;E、其他占2.4%

9、您最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服务和帮助? A、信息占21.9%;B、资金占39.3%;C、技术占38%;D、其他占0.8%

10、如果有条件在家里搞来料加工,您是否愿意接? A、非常愿意占27.2%;B、看工价后再考虑占59.2%;C、不接占13.6%

11、开展种养加工您最担心的是什么?

A、技术不过关占23.8%;B、市场价格不稳定占36.3%;C、打不开销路占33.4%;D、其他占6.5%

12、如果种养大户邀您加入种养合作社,您是否参加? A、参加占57.8%;B、看别人参加了才参加占21.4%;C、不会参加占20.8%

13、如果村里牵头入股办企业,您是否愿意入股?

A、会入股占26.2%;B、看项目情况占57.3%;C、不会参股占16.5%

14、对家庭成员外出打工或经商,您是否支持?

A、支持占52.3%;B、反对占10.6%;C、随他(她)自己占37.1%

15、您希望的工作方式是什么? A、进企业上班占33.9%;B、务农与上班相结合占32.9%;C、专职从事种养加工占33.2%

16、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A、封建迷信占7.4%;B、传销赌博占15.5%;C、社会治安占35.9%;D、村干部作风占34.5%;E、其他占6.7%

17、您对村两委班子是否满意?

A、满意占42.5%;B、基本满意占46.3%;C、不满意占11.2%

18、村干部任期目标是否兑现?

A、全部兑现占31.7%;B、部分兑现占59.2%;C、未兑现占9.1%

19、您家中去年的医疗费用是多少? A、500元以下占31.7%;B、500-1000元占30.2%;C、1000-5000元占30.5%;D、5000元以上占7.6% 20、如果您有了闲钱,您会如何使用? A、再投资占30.8%;B、购置商品占10%;C、存进银行占53.8%;D、其他占5.4%

21、您认为自己的经商能力如何?

A、还可以占39.7%;B、不行占28.3%;C、没试过占32%

22、您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 A、重大疾病占52.4%;B、交不起孩子学费占8.6%;C、自然灾害占11.6%;D、农产品卖不出去占15.4%;E、养老占11.7%;F、其他占0.3%

23、您认为土地补偿款该如何应用? A、分给个人占42.8%;B、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占24.6%;C、社会事业占12.7%;D、社会保障占19.9%

24、您希望以哪种方式养老? A、依靠子女占12.4%;B、存钱养老占29.2%;C、办理养老保险占55.7%;D、其他占2.7%

25、您是通过哪种途径外出务工? A、广告占8%;B、亲朋介绍占33.2%;C、中介组织介绍占8.9%;D、镇、村等统一组织占11.4%;E、自己联系的占34.6%;F、其他占3.9%

26、您对现在的生活满足吗? A、满足占40.9%;B、一般占46.4%;C、不满足占12.7%

27、您向往城市生活吗? A、向往占53.7%;B、不向往占46.3% 您在三五年内有能力进入城市吗? A、有占18.5%;B、没有占81.5%

28、当前除了增加收入之外,您最迫切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A、村容村貌占13.3%;B、基础设施占19.8%;C、社会保障占53.3%;D、社会治安占12.2%;E、其他占1.4%

29、您认为现在的物价如何? A、偏高占84.4%;B、中等占13.4%;C偏低占2.2% 130、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否满意?

A、满意占58%;B、基本满意占28%;C、不满意占14% 如果政府、个人再多拿点,能多报销一些,您认为个人拿多少能承受? A、10元占42.2%;B、20元占30.9%;C、30元占26.9%

3总结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

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2.6万亿元,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因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回顾过去几年,从中央到各地,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直接给农民以实惠——

各地种粮农民首次享受到直接补贴的好处,2004年全国共安排粮食直补资金116亿元;全面放开了主产区的粮食购销和价格,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粮食购销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明确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产粮大县实行转移支付……

2004年农民增收6.8%、粮食增产9%之后,今年国家又出台了进一步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如加大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的减免力度,着力建立为农民减负的长效机制。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格外引人注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温铁军认为,新农村的新,新在农村的发展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和谐社会的要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通过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使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使农村社会能够实现和谐。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概括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上就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来提高农村产业的竞争力,提高务农劳动者的收入。在社会事业、文化事业等方面可以通过国家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来实现。

让公共服务惠及更多农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短短20字的定位,涵盖了多方面意义。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增加农民收入。

数据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自1997年之后连年明显扩大,目前仍维持在3.21:1。即使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终于走出“八年徘徊”,也只是恢复性增长。

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反哺之义也不止于增加农民收入。五中全会强调,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意味着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也将进入加速发展期。

这个努力方向来源于如下现实:目前全国有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的厕所,有近7000万户农民的住房需要改善,1.5亿农户需要解决燃料问题,6%的行政村还没有通公路,2%的村庄还没有通电,6%的村子还没有电话……

农民手里没有钱,农村各项经济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后果不仅是缺水少电、交通不便等影响到农民生活质量,甚至基本的看病就医、读书上学也难以满足。据卫生部估计,全国农村人口中40%到60%,看不起病或因病致贫。一些贫困地区,尤其是西部,60%到80%的患病农民死在家中。湖南的一项调查则表明,农村孩子从进学校门到高中毕业,在上世纪80年代共需支出108元,90年代需支出约8000元,到2004年则需支出约3万元。

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也正是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放不下的事。今年4月温家宝在四川巴中考察时对乡亲们说:“我心里始终有三件事放不下,一是让农村孩子能上学,二是让农民看得起病,三是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国庆节期间他在河北农村考察时更进一步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为农民办好四件大事:一是发展农村经济。二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三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四是增加农民收入。

应当看到,近几年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令人欣慰的举措:

农村教育方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到2007年,西部地区整体上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国家还确定,“十一五”期间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过去义务教育免除学费的基础上,农村学生的书本费、杂费等费用也将全部由国家负担。

医疗卫生方面,中央财政今年将在上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的投入力度,预计涉及中央集中采购的金额将有30多亿元,这个金额明显高于2004年招标采购总计22亿元的总值。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

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战略决策之后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对“十一五”时期开展新农村建设和2006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具体研究和全面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

新农村的一个新字,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它体现的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决策和新举措,凸显的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条件和新机遇;它还是农村振兴历史进程的新起点,是“三农”事业发展的新希望。

在新的历史时代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到渠成的结果,有着许多过去所不具备的有利条件和十分难得的新机遇。在物质条件方面,当前我国显著增强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使我们完全有条件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政策环境方面,最近几年,中央的支农政策力度在逐步加大,制定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支持“三农”的重大措施;在社会氛围方面,凝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村发展不仅是农民的盼望,也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在农村自身方面,农村建设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开始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一些地方积累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经验。所有这些主客观有利条件都表明,只要我们抓住新机遇,加大推进力度,新农村建设在“十一五”时期就一定会取得较大进展。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的目标充分表明,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它体现在五个“新”上。一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二是农民生活水平要实现“新提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三是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四是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五是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

当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党的建设,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确保新农村建设给农民带来实惠、受到农民欢迎,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推进。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1):生产发展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2):生活宽裕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3):乡风文明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4):村容整洁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5):管理民主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需要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使其真正发挥主体性作用。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性,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从自己的主体地位出发,以不同方式掌握客体所显现出来的功能特点,它包括人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几方面。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性作用的农民,其独立性表现为要有独立的社 会地位和职业特征,有平等的发展机会,有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的能力和与其他阶层一道共享所创造成果的制度安排;其能动性表现为在推动自身富裕和农村现代化中的强烈进取心,为创造财富而渴求现代科技、智力开发和政策支持以改造自己的革新精神;其自主性表现为有自主选择职业和劳动方式、自主支配自己的劳动对象和劳动成果、自主选择进入市场网络参与市场竞争、自主参与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的权利;其创造性表现为在改变自己命运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乃至农业现代化中所体现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造性劳动和不断地提升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拥有真正的主体性,正是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分别所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传统农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处于依附和依赖的地位,一切经济活动由国家和集体来组织,农民缺乏必要的自主性、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缺乏必要的独立判断和创造性思维,也缺乏竞争压力和利益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实行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允许农民从事商品生产、扶持农民兴办乡镇企业、鼓励农民搞多种经营和基层民主管理活动,农民的主体性逐渐增强,在勤劳致富愿望的驱动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主体性力量,为从整体上向当代新型农民过渡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农民是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创造主体是指人作为主体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使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不断地被主体所认识,进而主体以创造性的思维去创造出新事物的模型并通过实践的创造性使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条件和需要的对象不断地创造出来。价值主体是指人作为主体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使主体的价值目标对象化,使对象发生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变化,从而使人的主体力量得到确证。新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既是创造主体,也是价值主体,是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只有让农民既能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又能与其他社会主体一样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内在地统一于广大农民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才能真正全面地发挥和实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力量。

在培育和发展农民的创造性主体力量方面,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从各地实际出发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把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激发农民的活力,打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两支人力资本队伍。一支队伍是农村富余劳动力,他们迫切要求向非农产业转移,由农村向城市和城镇转移,但现行的体制和政策方面仍不同程度地束缚着他们身份的合理变迁和待遇的公平对待。党和政府要制订政策和措施,逐步消除不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他们合理有序流动,把劳动力资源有效转化为劳动力资本。另一支农村人力资本队伍是大批仍愿意留在农村务农的农业劳动者,他们基于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和自身贫困状况的要求,渴望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者,成为现代农村的新型农民,但他们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要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性力量还存在较多局限性。这就需要党和政府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在建立健全农民的教育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卫生保障制度、脱贫减贫制度、农村金融体制和土地征用制度、乡村民主管理制度和农民自组织管理机制等方面,根据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大力实施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农业远程培训工程,有组织有计划地扩大投入渠道,制定落实政策,为广大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智力支持、能力培养和精神食粮。

在尊重和壮大农民的价值性主体力量方面,要从社会公正和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保障农民充分享受到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推动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农民产生更加强大的创造力量。这就需要党和政府在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一战略方针中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财政支出结构,真正建立起保障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制订出一系列扶持性倾斜政策,切实增加农民实际收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投入和农村公共领域投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实质是要处理好对农民“取”与“予”的关系,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臵和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改变农民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不利地位,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要保障对农村义务教育、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农民科技文化培训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保障“减免两税、三项补贴、四项基本保障”这一惠农政策体系的真正落实,保障农村医疗、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基金的基本投入。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保障对农村基层政府财政和公共事业的投入安排,加大对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逐步增大国家支农资金规模,动员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发达地区资本向农业区和低收入农民密集地区增加投资。要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转移培训纳入各级公共财政的支持范围,对进城农民在城镇落户、子女就学、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制度环境。

农民与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共命运。培养和造就亿万新型农民,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使他们能够持续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能动作用,是我国目前面临的紧迫而又根本的任务之一。培育和发展现代新型农民,尊重和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也是增强党的先进性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民,确认农民的主体性地位,也是以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固本之策。通过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扶持、对农民主体性的充分重视和培育以及广大农民自身主体性的自觉能动的发挥,新型农民的主体性力量一定会不断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必将出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适应角色转变,扎实开展团的工作

———共青团铁东区委书记的述职报告

2011年是适应角色转变、思想进一步成熟的一年。这一年,自己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立足本职岗位,较好地完成本线的工作任务。自己政治觉悟、理论水平、思想素质、工作作风等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总的来说,收获很大,感触颇深。

一、以德为先,进一步提升个人思想素质

过去的一年,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以一个团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个人的道德修养、党性锻炼、思想素质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是道德修养进一步提高。作为一个团干部,我的一言一行、我的自身形象将直接影响到团委各成员,甚至更广大的青少年。因此,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每时每刻提醒自己,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问题,做到干净做人、公正做事,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工作,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诚实、守信、廉洁、自律,起好表率作用。二是党性锻炼得到不断加强。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我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来要求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牢记党的宗旨,在团的工作中,以广大青少年的权益为出发点,务求时效。三是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一年来,我继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理论中心组学习,经常自发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积极参加团省委组织赴井冈山革命传统与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班、区委区政府组织赴清华大学县域经济培训班,通过“看、听、学、思”,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进一步系统掌握了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共青团工作的要求。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通过学习原文、听专家讲课等,开拓了思想新境界,政治思想素质有了新的飞跃。

二、以能为先,进一步加强组织工作能力

在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我本人也自加压力,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注重与同事、与兄弟单位团委书记的交流,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使各项工作都有序地开展。一是工作的统筹安排能力不断加强。我尽量做到工作提前一步,有计划、有安排、有预见性,保持思路清晰和决策的科学,力求操作有序,顺利开展。二是工作的协调能力不断加强。在工作中,我注重与上级的及时衔接、汇报,同时也注重与基层的交流沟通,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从大局出发,对上做好配合,对下做好团结。三是有创新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我注重不断创新,使工作保持生机,使管理不断趋向人性化、合理化。

三、以勤为先,进一步提高团的业务水平

担任团委书记以来,认真了解情况、掌握知识,积极向团委领导、向前任书记学习、请教,了解团情、团史,努力掌握团的基本运作方式程序,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加强沟通了解,增加感情,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有关情况,以“活动”来强化自己的知识和水平。一年来,我立足以活动来促使自己尽快适应角色,迎接挑战。今年五四,团区委以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为依托,以“五四火炬传承九十二载生生不息,铁东青年投入人居环境立志强区”为引领,积极开展了“共青团路,红领巾街”,“铁东青年林”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深化了理解,使自己对团务工作有了全面的、系统的提高,为今后更好地提高团的业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以绩为先,进一步完善团的组织建设

把《关于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到实处,把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团的建设中去,使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依托党建,从政策层面来解决和落实基层团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基层团干部的待遇问题。积极争取党组织在团干部配备上的重视和支持,基层团干“转业”得到了很好的安排(叶赫的荣威,住建局遇良,卫生局王国宴等);二是解决好基层团组织活动的经费问题。积极争取专项,今年为每个乡镇街道从团省委争取经费三千元,共计三万六千元;三是团的基层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按照“1+4+N”模式,通过换届调整选配了大批乡镇(街道)团干部,变原有的“团干部兼职”模式为现在的“兼职团干部”模式,提升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此次工作得到了团市委的充分认可,2011年四平市组织部班工作会议在我区召开。

以服务青年需求为目的,从单一组织青年开展活动转到生产环节,开展就业培训、创业交流、贫富结对;以服务党政中心为目的,发挥团组织自身优势,引导青年树立市场意识和投资意识,强化科技意识和参与意识,投身知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文明创建、环境整治、植绿护绿、社会治安等活动,把党政思路实践好。突出做好当前新兴的农村、社区和非公经济组织建团工作,延长团的工作手臂,丰富团的组织形式。先后与农联社、吉林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积极协调,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帮扶支持。特别是吉林银行的“吉青时代”小额贷款项目更得到团省委的无偿贴息。

五、以廉为先,进一步保持清正廉明形象

作为新任职的年轻干部、党员干部,我既感受到了组织的信任与关怀,同时也感受到了责任重大。我区在党委和政府的带领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越是这种时候,就越需要我们这些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深知,作为一级干部,应该努力做到“清正廉洁”。古人说“物必自腐而虫生”,腐败现象表现上看来是经济问题、道德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要不断加强实践锻炼,要结合党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以及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来刻苦磨炼自己。勇于剖析自己,积极开展自我批评,净化自己的灵魂。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在思想上、在行动上、生活中争作表率。在团区委开展“争做勤廉表率,竭诚服务青年”主题教育,召开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动员会,全面启动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活动。按照学习贯彻区委、区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精神,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我们根据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要求,为了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立了团区委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并由我任组长。按照“一岗双责”的责任要求,明确了单位正职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每年约谈团干部一次,就有关廉洁从政个人“不准”和“禁止”行为适时对所管的团干部进行廉政谈话。

在2012年即将到来之际,共青团区委迎来组织部考核组,对共青团区委一年来的工作进的实地测评,感谢组织的帮助与关怀,今后我们更要自觉地接受组织的监督与考核。铁东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今又开始了新的征途。广大青年有幸成为亲历者,成为追随者,同时我们也是共享发展成果的受益者。我们应该心怀感恩,心存畏惧,“做一个组织和群众信赖的人,做一个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做一个亲属子女可以引以为荣的人,做一个回顾人生能够问心无愧的人”。我们要牢记党的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方针路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弘扬“攻坚克难、求富图强”的四平精神,坚定不移的实施 “五区”战略的发展规划,为建设富裕和谐新铁东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奋斗。

第三篇: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

华北科技学院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实践题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

计算机系信管

B071班

指导教师:***

目录

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背景---------------3

2问卷调查报告--5 3总结-----------9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9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什么--------------------------13(三)社会注意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14

组长:*** 组员: *** *** 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背景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从加强农业、搞活农村、致富农民入手,率先推行农村改革,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工业化、城市化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这既是一个有利于“三农”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容易忽略“三农”问题、导致社会各类矛盾凸显的社会敏感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针。

一 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经历了一个十分复杂而又特殊的过程。建国后,为了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强国、自立的目标,我们选择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目标的赶超发展战略。然而,重工业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与当时的资源禀赋状况相冲突,使重工业优先增长无法借助于市场机制得以实现。解决这一困难的办法就是做出适当的制度安排,通过实施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以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形式,把农业剩余转化为工业化的资本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说,工业化初期我们实行的是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经过半个多世纪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国际发展的经验表明,在这一关键时期,要防止出现贫富悬殊、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问题,否则会导致经济社会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动荡。前几年,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下降,农民收入徘徊不前,城乡差距不断拉大。正是基于此,党中央及时提出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并迅速出台了一系列重农、惠农政策。2005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5%,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三农”工作迈入新境界。

正是基于这一基本国情和发展规律,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审时度势地提出“两个趋势”的重要论断,指出“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趋向。”这是对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格外引人注目。毋庸臵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成为我们规划未来五年农村发展战略的一个新路线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它的提出及付诸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其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目前,中国最应启动內需的地方就是农村,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创造需求,有效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然而,“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也不是让先富起来的部分地区和人群停止发展,它的核心是“共同”,是使所有人能够共同参与发展的机会,共同提高发展的能力,共同促进发展的水平,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赋予广大农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平等的发展能力,平等的享受发展的成果,弥合城乡差距与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其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

所谓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或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探究。

从理论层面上看,建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从思想认识上明确以下三点。其一,三个文明共同发展、三位一体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主要是物质层面,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就精神文明而言,而管理民主则属于政治文明范畴。其二,加强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决条件。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将带来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的加速发展。只有以上这些农村公共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城乡差距才有望逐步得到缩小,农村的面貌才会迎来新一轮的历史巨变。其三,把发展农村科技教育与壮大农村应用人才队伍看成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21世纪最宝贵的、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才,在广大农村地区更是如此。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农村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农村专业化高技能和实用人才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性因素。

从实践层面来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从可行性、可操作性角度来考量。在这一层面同样存在以下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一,主体性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在于广大农民积极性的激发,要从群众最愿意、最迫切需要而又能做成的事情做起。如果农民的“话语权”不受尊重,其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淡薄,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一种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没有一个良性与稳定的心理预期,就不可能有农村真正的变革与发展。当然,确立农民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与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是不矛盾的,党的领导和政府的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二,初始性问题。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千头万绪,从哪里入手寻求突破是非常关键的。以农村道路、电网、自来水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运动是我国当前最能产生效果的措施,应当成为我们建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其三,规划性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快城市和郊区统一规划,实行城乡一体化,通过现代化交通,把城乡连接起来,市区和郊区统筹规划,商贸区、工业区、休闲区、农业区、生态区实现一体化发展。

2问卷调查报告

1、您生产的农副产品主要通过什么渠道销售?

A、合作组织统一销售占9.7%;B、销售到市场占23.6%;C、商贩上门收购占61.5%;D、销售给企业占3.3%;E、其他占1.9%

2、每月有不低于多少的固定收入,您才愿意离开本县谋生? A、1000元占20.9%;B、2000元占29.9%;C、3000元占28.8%;D、无论多少都不出去占20.4%

3、您对当前上级针对农民的优惠政策是否满意?

A、满意占54.8%;B、基本满意占32.8%;C、不满意占12.4%

4、您的农业生产技术和信息从什么渠道得来的?

A、广播电视报刊占36.9%;B、技术人员培训占31.8%;C、远程教育占12.3%;D、自学占12%;E、其他占7%

5、您村的远程教育设施是否正常使用? A、是占56.9%;B、否占43.1% 您是否收听看过远程教育? A、是占49.6%;B、否占50.4%

6、您对土地延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是否满意?

A、满意占63.7%;B、基本满意占31.1%;C、不满意占5.2%

7、您认为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A、思想观念占14.6%;B、资金占53.3%;C、技术占23.4%;D、自然环境占3.2%;E、基础设施占4.6%;F、其他占0.9%

8、您喜欢什么方式的培训? A、培训班占20.7%;B、明白纸占10.5%;C、广播电视占28.2%; D、现场示范占38.2%;E、其他占2.4%

9、您最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服务和帮助? A、信息占21.9%;B、资金占39.3%;C、技术占38%;D、其他占0.8%

10、如果有条件在家里搞来料加工,您是否愿意接? A、非常愿意占27.2%;B、看工价后再考虑占59.2%;C、不接占13.6%

11、开展种养加工您最担心的是什么?

A、技术不过关占23.8%;B、市场价格不稳定占36.3%;C、打不开销路占33.4%;D、其他占6.5%

12、如果种养大户邀您加入种养合作社,您是否参加? A、参加占57.8%;B、看别人参加了才参加占21.4%;C、不会参加占20.8%

13、如果村里牵头入股办企业,您是否愿意入股?

A、会入股占26.2%;B、看项目情况占57.3%;C、不会参股占16.5%

14、对家庭成员外出打工或经商,您是否支持?

A、支持占52.3%;B、反对占10.6%;C、随他(她)自己占37.1%

15、您希望的工作方式是什么? A、进企业上班占33.9%;B、务农与上班相结合占32.9%;C、专职从事种养加工占33.2%

16、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A、封建迷信占7.4%;B、传销赌博占15.5%;C、社会治安占35.9%;D、村干部作风占34.5%;E、其他占6.7%

17、您对村两委班子是否满意?

A、满意占42.5%;B、基本满意占46.3%;C、不满意占11.2%

18、村干部任期目标是否兑现?

A、全部兑现占31.7%;B、部分兑现占59.2%;C、未兑现占9.1%

19、您家中去年的医疗费用是多少? A、500元以下占31.7%;B、500-1000元占30.2%;C、1000-5000元占30.5%;D、5000元以上占7.6% 20、如果您有了闲钱,您会如何使用? A、再投资占30.8%;B、购置商品占10%;C、存进银行占53.8%;D、其他占5.4%

21、您认为自己的经商能力如何?

A、还可以占39.7%;B、不行占28.3%;C、没试过占32%

22、您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 A、重大疾病占52.4%;B、交不起孩子学费占8.6%;C、自然灾害占11.6%;D、农产品卖不出去占15.4%;E、养老占11.7%;F、其他占0.3%

23、您认为土地补偿款该如何应用? A、分给个人占42.8%;B、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占24.6%;C、社会事业占12.7%;D、社会保障占19.9%

24、您希望以哪种方式养老? A、依靠子女占12.4%;B、存钱养老占29.2%;C、办理养老保险占55.7%;D、其他占2.7%

25、您是通过哪种途径外出务工? A、广告占8%;B、亲朋介绍占33.2%;C、中介组织介绍占8.9%;D、镇、村等统一组织占11.4%;E、自己联系的占34.6%;F、其他占3.9%

26、您对现在的生活满足吗? A、满足占40.9%;B、一般占46.4%;C、不满足占12.7%

27、您向往城市生活吗? A、向往占53.7%;B、不向往占46.3% 您在三五年内有能力进入城市吗? A、有占18.5%;B、没有占81.5%

28、当前除了增加收入之外,您最迫切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A、村容村貌占13.3%;B、基础设施占19.8%;C、社会保障占53.3%;D、社会治安占12.2%;E、其他占1.4%

29、您认为现在的物价如何? A、偏高占84.4%;B、中等占13.4%;C偏低占2.2% 130、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否满意?

A、满意占58%;B、基本满意占28%;C、不满意占14% 如果政府、个人再多拿点,能多报销一些,您认为个人拿多少能承受? A、10元占42.2%;B、20元占30.9%;C、30元占26.9%

3总结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

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2.6万亿元,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因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回顾过去几年,从中央到各地,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直接给农民以实惠——

各地种粮农民首次享受到直接补贴的好处,2004年全国共安排粮食直补资金116亿元;全面放开了主产区的粮食购销和价格,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粮食购销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明确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产粮大县实行转移支付……

2004年农民增收6.8%、粮食增产9%之后,今年国家又出台了进一步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如加大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的减免力度,着力建立为农民减负的长效机制。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格外引人注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温铁军认为,新农村的新,新在农村的发展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和谐社会的要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通过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使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使农村社会能够实现和谐。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概括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上就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来提高农村产业的竞争力,提高务农劳动者的收入。在社会事业、文化事业等方面可以通过国家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来实现。

让公共服务惠及更多农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短短20字的定位,涵盖了多方面意义。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增加农民收入。

数据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自1997年之后连年明显扩大,目前仍维持在3.21:1。即使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终于走出“八年徘徊”,也只是恢复性增长。

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反哺之义也不止于增加农民收入。五中全会强调,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意味着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也将进入加速发展期。

这个努力方向来源于如下现实:目前全国有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的厕所,有近7000万户农民的住房需要改善,1.5亿农户需要解决燃料问题,6%的行政村还没有通公路,2%的村庄还没有通电,6%的村子还没有电话……

农民手里没有钱,农村各项经济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后果不仅是缺水少电、交通不便等影响到农民生活质量,甚至基本的看病就医、读书上学也难以满足。据卫生部估计,全国农村人口中40%到60%,看不起病或因病致贫。一些贫困地区,尤其是西部,60%到80%的患病农民死在家中。湖南的一项调查则表明,农村孩子从进学校门到高中毕业,在上世纪80年代共需支出108元,90年代需支出约8000元,到2004年则需支出约3万元。

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也正是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放不下的事。今年4月温家宝在四川巴中考察时对乡亲们说:“我心里始终有三件事放不下,一是让农村孩子能上学,二是让农民看得起病,三是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国庆节期间他在河北农村考察时更进一步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为农民办好四件大事:一是发展农村经济。二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三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四是增加农民收入。

应当看到,近几年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令人欣慰的举措:

农村教育方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到2007年,西部地区整体上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国家还确定,“十一五”期间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过去义务教育免除学费的基础上,农村学生的书本费、杂费等费用也将全部由国家负担。

医疗卫生方面,中央财政今年将在上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的投入力度,预计涉及中央集中采购的金额将有30多亿元,这个金额明显高于2004年招标采购总计22亿元的总值。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

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战略决策之后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对“十一五”时期开展新农村建设和2006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具体研究和全面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

新农村的一个新字,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它体现的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决策和新举措,凸显的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条件和新机遇;它还是农村振兴历史进程的新起点,是“三农”事业发展的新希望。

在新的历史时代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到渠成的结果,有着许多过去所不具备的有利条件和十分难得的新机遇。在物质条件方面,当前我国显著增强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使我们完全有条件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政策环境方面,最近几年,中央的支农政策力度在逐步加大,制定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支持“三农”的重大措施;在社会氛围方面,凝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村发展不仅是农民的盼望,也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在农村自身方面,农村建设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开始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一些地方积累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经验。所有这些主客观有利条件都表明,只要我们抓住新机遇,加大推进力度,新农村建设在“十一五”时期就一定会取得较大进展。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的目标充分表明,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它体现在五个“新”上。一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二是农民生活水平要实现“新提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三是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四是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五是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

当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党的建设,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确保新农村建设给农民带来实惠、受到农民欢迎,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推进。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1):生产发展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2):生活宽裕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3):乡风文明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4):村容整洁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5):管理民主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需要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使其真正发挥主体性作用。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性,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从自己的主体地位出发,以不同方式掌握客体所显现出来的功能特点,它包括人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几方面。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性作用的农民,其独立性表现为要有独立的社 会地位和职业特征,有平等的发展机会,有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的能力和与其他阶层一道共享所创造成果的制度安排;其能动性表现为在推动自身富裕和农村现代化中的强烈进取心,为创造财富而渴求现代科技、智力开发和政策支持以改造自己的革新精神;其自主性表现为有自主选择职业和劳动方式、自主支配自己的劳动对象和劳动成果、自主选择进入市场网络参与市场竞争、自主参与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的权利;其创造性表现为在改变自己命运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乃至农业现代化中所体现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造性劳动和不断地提升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拥有真正的主体性,正是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分别所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传统农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处于依附和依赖的地位,一切经济活动由国家和集体来组织,农民缺乏必要的自主性、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缺乏必要的独立判断和创造性思维,也缺乏竞争压力和利益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实行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允许农民从事商品生产、扶持农民兴办乡镇企业、鼓励农民搞多种经营和基层民主管理活动,农民的主体性逐渐增强,在勤劳致富愿望的驱动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主体性力量,为从整体上向当代新型农民过渡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农民是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创造主体是指人作为主体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使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不断地被主体所认识,进而主体以创造性的思维去创造出新事物的模型并通过实践的创造性使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条件和需要的对象不断地创造出来。价值主体是指人作为主体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使主体的价值目标对象化,使对象发生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变化,从而使人的主体力量得到确证。新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既是创造主体,也是价值主体,是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只有让农民既能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又能与其他社会主体一样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内在地统一于广大农民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才能真正全面地发挥和实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力量。

在培育和发展农民的创造性主体力量方面,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从各地实际出发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把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激发农民的活力,打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两支人力资本队伍。一支队伍是农村富余劳动力,他们迫切要求向非农产业转移,由农村向城市和城镇转移,但现行的体制和政策方面仍不同程度地束缚着他们身份的合理变迁和待遇的公平对待。党和政府要制订政策和措施,逐步消除不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他们合理有序流动,把劳动力资源有效转化为劳动力资本。另一支农村人力资本队伍是大批仍愿意留在农村务农的农业劳动者,他们基于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和自身贫困状况的要求,渴望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者,成为现代农村的新型农民,但他们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要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性力量还存在较多局限性。这就需要党和政府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在建立健全农民的教育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卫生保障制度、脱贫减贫制度、农村金融体制和土地征用制度、乡村民主管理制度和农民自组织管理机制等方面,根据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大力实施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农业远程培训工程,有组织有计划地扩大投入渠道,制定落实政策,为广大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智力支持、能力培养和精神食粮。

在尊重和壮大农民的价值性主体力量方面,要从社会公正和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保障农民充分享受到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推动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农民产生更加强大的创造力量。这就需要党和政府在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一战略方针中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财政支出结构,真正建立起保障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制订出一系列扶持性倾斜政策,切实增加农民实际收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投入和农村公共领域投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实质是要处理好对农民“取”与“予”的关系,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臵和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改变农民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不利地位,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要保障对农村义务教育、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农民科技文化培训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保障“减免两税、三项补贴、四项基本保障”这一惠农政策体系的真正落实,保障农村医疗、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基金的基本投入。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保障对农村基层政府财政和公共事业的投入安排,加大对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逐步增大国家支农资金规模,动员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发达地区资本向农业区和低收入农民密集地区增加投资。要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转移培训纳入各级公共财政的支持范围,对进城农民在城镇落户、子女就学、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制度环境。

农民与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共命运。培养和造就亿万新型农民,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使他们能够持续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能动作用,是我国目前面临的紧迫而又根本的任务之一。培育和发展现代新型农民,尊重和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也是增强党的先进性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民,确认农民的主体性地位,也是以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固本之策。通过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扶持、对农民主体性的充分重视和培育以及广大农民自身主体性的自觉能动的发挥,新型农民的主体性力量一定会不断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必将出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新农村建设情况

一、概述:

对于一名知识青年,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至关重要的人生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人民的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尽自己应尽的力量。我能够在寒假进行相关的实践调查,十分高兴。

二、调查方式

我的有关新农村与我家乡的变化调查方式主要是个体调查、资料查询以及寻访相关人员。

三、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就教育和医疗方面进行了着重调查。

在教育方面,要普遍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必须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此次对于教育状况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学生和其家长,他们大多数人都表示对当地的教育服务状况满意,学校没有乱收费的现象,国家的义务教育给大多数的人减轻了负担,国家的减负政策效果也很明显,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但也有少部分的家长表示学校要适当增加一些活动器械以满足学生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村子中的大多数家长都认为投资教育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只要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到好的学校就读,自己会尽一切努力为孩子争取,他们认为只有学习好了才能够在这个社会立足,才能够获得美好幸福的生活。

在医疗方面,大多数的人都认为当地的医疗服务状况比较好,能够满足需要,同时村里的医疗保险也比较到位,可以及时解决看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过大家觉得医疗保险报销的费用还是太少,特别是小病不能解决;医疗机构的医疗(包括医药,挂号,住院等)费用高,手续繁琐,定点医院等限制有的时候让人难以承受。遇到意外事故,大病的时候,国家报销的比例相对还是比较少,所以大多数的人认为医疗保险要以保大病,保住院为重点,很少的人认为应以保门诊或保小病为重点。虽然医疗保险存在一定的缺陷,可是几乎所有的村民都参加了,一个比较普遍的观点是:每年只要投入很少的一部分钱就能够再出现意外状况的时候获得比较大的补助。投保的费用当中大多数都由村政府承担,这得益于村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大家对于自己承担的比例还是比较满意的,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不太清楚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一些老年人。对于患病后的就医情况,大部分的人选择的医疗单位村卫生室,只有很少的人选择县级或以上医院。选择村卫生室主要原因是离家近;而县级医院凭借其质量也占据一定份额。

四、针对调查结果,通过查阅资料我们提出的看法

1.对于教育:

乡镇政府应该把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放在首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全力以赴地做好农村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和引领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知识和人才支撑。

可以组织实施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建设遍布乡村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建立和

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制度,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农村中小学经费保障水平,让所有农村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要加快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有效统筹城乡各级各类教育资源,送知识、送技术、送人才下乡,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推进“农科教”结合,统筹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规划,创新农民培训机制,把农村学校建设成为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提供经济信息服。

2.对于医疗:

加大政府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维系全市农民的民心工程。从调查情况看,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逐步加大对农村卫生医疗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医疗,这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各级组织和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做好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

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改变乡村医疗卫生设施简陋的状况,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一环。建议:一是乡镇卫生院实行收支两条线,在编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实行统发,并安排一定资金有计划的购置和更新一些设备,特别是一些应急的抢救使用的设备。二是对村级卫生室进行整合,规范村卫生室功能及乡医的工作职责。三是扩大和延伸村镇环境卫生整治,进一步做好农村家园清洁工作。

增加定点医疗机构的数量,方便参保农民就医。把有能力,医疗服务状况好,设施先进,服务态度好的医疗机构吸收进医疗合作制度中,让参保的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

要十分关心重视农村医疗卫生这支队伍的建设。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人员、乡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医风医德和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二是要激活用人机制,争取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三是建设好乡村诊所,提高乡医待遇。在新农村建设中把乡村诊所的规范化建设列入议程,逐步建设好诊所分离的村级诊所,配备好基本的诊疗设备,同时改善乡医生活待遇,让乡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国家可以调整补偿的标准,扩大报销的范围,不仅大病住院等情况可以报销,小病国家也可以帮助解决一部分,解决大多数人的需求。从调查资料分析,报销比例低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已掌握一定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使基金既不沉淀过多,也不出现透支,提高农民受益程度。

五、调查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

通过调查,给了我不少启发: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知识青年必须掌握的本领,任何事情在没有经过调查之后请不要轻易下定论。这就好比那些从未到过中国却天天在大谈特谈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等问题的外国专家们。仅凭看到的几篇文章或听到的新闻。不搞社会实践调查,就不能更好的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就不能发现我们平常看不到的问题,就不能解决问题,就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建设的更加美好!

第五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总结报告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总结报告]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总结报告

摘要:本文对安徽大学江淮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组赴安庆市迎江区老峰镇,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过和老峰镇的整体概况做了简单的叙述,其中也交代了两家民营企业和两个自然行政村的发展情况,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总结报告。最后对本次实践做一次小结并概括了本次实践所取得的成果。

(文秘范文)

xx年7月23日至26日我们江淮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组一行11人来到安庆市迎江区老峰镇,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这4天当中,我们实地考察了两家民营企业,也对老峰镇的两个自然村的农户进行了一系列调查访问。通过这次实地考察和社会调查我们发现仅仅把书读好了只能说我们才完成了一小部分,我们只有通过实践亲身投入到社会群众中来通过调查访问发现问题,才能更有效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解决问题。在这次出发之前,我们大家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带着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发展的状况如何、新农村建设下这两个自然村的农民生活水平如何和工厂职工农民的医疗保险等相关问题来到安庆市老峰镇,希望能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总结报告》。

一、老峰镇总体发展状况

来到老峰镇政府,镇长龙其平向我们介绍改革开放30年来,老峰镇坚持“三个有利于”,深化改革,抢抓机遇,奋勇拼搏,开拓创新,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的业绩。全镇综合实力逐渐增强。30年来,农业长期稳定增长,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基本上做到旱涝保收。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作物、养殖业明显上升,泉河的农业生态示范区、秦潭湖综合开发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新丰、新桥的二线基地基本形成,广丰的珍珠养殖已具规模,山湖的经果林、马窝的庭院经济、广丰的蛋鸡养殖各具特色,“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格局在老峰镇逐步形成。乡镇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以建材、运输、建筑为支柱的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也异军突起,一枝独秀。大力推行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市场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全镇建有农贸市场、集贸市场、商品交易所,对外开放成果显著。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二、两家民营企业概况

24日上午,我们实践团队一行10人来到安庆市苏东石化机械厂(以下简称苏东),厂总经理热情接待了我们,在跟我们介绍该企业的总体发展状况后我们了解到苏东成立于1996年,现有总资产2600万,占地30000平方米,年产值3000万,上缴国家利税200万元,苏东是安庆市民营科技十强企业、纳税诚信企业,成立以来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效益明显,苏东非常重视人才,高中级管理人员占公司的20%,全部都是大学或以上学历,企业非常注意利用一切有利于发展的因素,引进先进技术加强管理严把质量关,适应了社会需求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在问及企业污染是否严重时,车间主任告诉我们,本企业所使用能源全部为电力资源,生产废弃物可回收再利用!企业不造成任何污染!当我们的队员关心企业职工的福利状况时,总经理强调,从职工一进入本企业时,企业就为他们办理了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职工工资待遇良好。总经理还告诉我们,他们定期将职工送到南京石化等大公司进行技术培训以提高生产技能!随后,车间主任带领团队一起参观了生产车间,我们也向职工询问了工资待遇及相关情况,职工回答待遇良好!

下载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农村建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080605 姓名:陈章权学号:080605101 2011年 5月 3 日 摘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

    新农村建设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系部名称: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09 班级:**** 姓名:**** 学号:0910********实践单位: 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蒲团乡小港村 实践时间: xx年8月1日 至 xx 年8......

    新农村建设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系部名称: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09班级:****姓名:****学号:0910******** 实践单位:湖北省XX市XX区蒲团乡小港村 实践时......

    新农村建设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系部名称: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级09 班级:**** 姓名:**** 学号:0910********实践单位:实践时间:xx年暑假机械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湖北省鄂州市华容......

    新农村建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新农村建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信科院计科091 张立元 2009126513 2011年暑假在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坝营镇尹三店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调查实践的主要目的是......

    新农村建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书(范文大全)

    以下是小编大家收集的社会实践报告书,仅供参考!走进农村,全面了解新农村建设现状;深入分析,为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山大xx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关注新农村建设,8支校级示范团队,14......

    新农村建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新农村建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是大学学习不可缺少的部分,是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有效途径。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就业形势越来越严......

    暑期社会实践策划书(关于新农村建设)

    暑期社会实践策划书 一、调查课题的基本内容 (1) 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