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

时间:2019-05-12 00:19: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色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色之》。

第一篇:红色之

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感想

6月28日——出发

6月亮8日中午,我们踏上了红色之旅的第一步,目标上海。当我在整理衣物的时候,我就在遐想,上海,这样一个孕育了中国革命的地方,会展现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给我们,让我们去联想当时的革命先辈们披荆斩棘的艰苦岁月。在去车站的公交车上,在去上海大巴上我的脑海里一直浮现电视里给我们展现的场景,不知道和真实的场景有什么区别。傍晚六点到达上海,匆匆吃完晚饭,找到旅店住下,在旅店的电脑里搜索着第二日要去的地方,心中充满了遐想。

6月29日——鲁迅纪念馆

早晨,八点出发,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地铁加公交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鲁迅纪念馆。上海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人物性纪念馆,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名人纪念馆,同时管理鲁迅墓文物保护单位。上海鲁迅纪念馆以鲁迅故居、鲁迅墓、鲁迅纪念馆的生平陈列三位一体。1951年1月正式开放,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上海市红色旅游主要景点之一。上海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人物性纪念馆,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名人纪念馆,同时管理鲁迅墓文物保护单位。上海鲁迅纪念馆以鲁迅故居、鲁迅墓、鲁迅纪念馆的生平陈列三位一体。1951年1月正式开放,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上海市红色旅游主要景点之一。

当我走进鲁迅纪念馆的那一刹那,我顿时感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纪念馆的外侧是一个公园,许多来参观的游客正在休息。我们看到一个水龙头一直开得很大,没有关。我们都觉得很是浪费。走进纪念馆里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行大字。然后,鲁迅先生那严肃的表情更让我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充满了敬意。从小学开始,我就一直学着鲁迅先生那掷地有声的文章,他的文章是对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的现状的最有力的强心剂,看着鲁迅先生平时所用的东西,我又感觉到了一个爱国英雄的生活又是那么平常。就像他写的一些文章,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一样,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一个英雄固然有他与众不同的一面,但是更多的是平常的一面。

一整天,我们在鲁迅纪念馆里把鲁迅先生所用过的物品和和他有关的资料看了一遍又一遍,期间又和鲁迅纪念馆的管理员了解了更多关于鲁迅先生的情况,临走之前我们向们门口的保安回报了水龙头一直没关,开得很大的情况,虽然他们吹电扇的还是吹电扇,吃泡面的还是吃泡面,但是我们觉得我们做了自己应该做的。6月30日——中共一大遗址

我们怀着憧憬的心情到了兴业路76号,但是一到了那里就差点晕倒。由于受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的缘故,一大遗址是在是人山人海,接踵摩肩。一开始坐地铁已经是累的得要命了,排队又排了20分钟才拿到票,拿到票后又排队排了5分钟才进入,虽然大家都很累,但是能够目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方,大家还都是很兴奋的。进去以后,我们首先听到的是循环一遍又一遍的国际歌。

我们看到很多雕像什么的,描述了当时的情景。一共有12名代表:湖南小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小组董必武、陈潭秋,上海小组李达、李汉俊,北京小组刘仁静、张国焘,济南小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小组陈公博,日本东京小组周佛海。参加大会的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我仿佛可以看见共产党前辈们在那个危险的时代,披荆斩棘破除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情节。但是,他们眼中的目光是坚定的,心中有信仰—共产主义。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从国外来得游客以及许多和我们一样是在校大学生的游客。我们和他们做了许多交流。由于那里的工作人员不允许我们对物品进行拍照,所以我们不能明目张胆地拍照,但是这些资料是在是太宝贵了,我们很想把他们带回去留作纪念,所以,我们为拍照的同学进行掩护,偷偷拍了许多照片,虽然这是不应该的,但是主啊,原来我们吧。

下午,四点,纪念馆闭馆了,我们才离开,大家心中依依不舍,因为这些东西能让我们了解到革命先辈创业的艰苦以及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7月1日——中共二大遗址

相对于中共一大的人山人海,二大遗址显得有些冷清,只有几个游客来参观。由于还未到开馆时间,我们就在江泽民同志的题词前面留影纪念。进入以后,看见的是完全不同于一大遗址的情景,同样是无限循环的国际歌,平民女校内总是显得那么萧条。虽然我们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缺席了这次会议,但是这次会议的这次会议的重要性还是显而易见的。平民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1921年10月在上海创办,李达任校长。办校目的是培养妇女运动人才,为开展妇女解放运动创造条件。入校学生20人,分高初级两班,丁玲、王一知、王剑虹等均在该校学习过。任课教师有陈独秀、高语罕、邵力子、陈望道、沈雁冰、沈泽民等。该校开办不到一年,因经费困难停办。我的脑海里浮现了在这所学校里,革命先辈们为党的未来而奋斗的情景。离开时候,我们每人拿到了一个方便袋作为纪念品。

当天下午,我们去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地下工作纪念馆。这是一个不怎么大的纪念馆,里面的摆设却很齐全。其中有音频和蜡像带我们走进了412反革命政变的现场,大家看了,听了以后都对国民党反动派惨无人道的做法感到可恨。其中,我们还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在狱中写的一首诗,刻在了筷子上,虽然那首诗的具体内容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是诗里面透露出的那种坚定的意志依然深刻。在纪念馆里,我们还看到了各种国民党反动派对付革命人士的刑罚器具,各种惨无人道的刑罚—做老虎凳,烙铁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水牢,下面是蜈蚣,水蛇,蝎子这些毒虫,上面将革命人士的手绑住,用鞭子抽打,用高温的贴去烫。我想想都头皮发麻了,更不知道这些革命先辈是怎么忍受住这些痛苦的,要是换了我,估计早就以为忍受吧了痛苦泄密了,可能他们心中的信仰一直支持着他们吧。我们还参观了当时地下工作人员发送情报所用的工具,饮水思源啊,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虽然为我们讲解的那个志愿者姑娘长得很漂亮,但是我们无心欣赏,因为我们此刻的心情是沉重的。最后离开时候,我在留言本上写了,我真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啊。没有华丽的辞藻,这只是我那时最想说的话。当天晚上,在上海的最后一个晚上,我们在旅店附近的电影院看了《建党伟业》,更加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过程。7月2日——嘉兴南湖

暑期实践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嘉兴南湖,由于去南湖的岛中要每人60元,超出了我们的经济承受范围,我们只能在湖边远远地瞻仰着那艘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的船只。最后我们在湖边的革命纪念馆里参观了许久,很遗憾,不能亲自登上那艘船看一看,但是我们的条件不允许我们亲自登上那艘神圣的船,所以,大家都很遗憾。总结

经过此次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这个真理,我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了。

第二篇:读红色经典之

读红色经典之《百合花》的心得体会

中文系 党仲豪

在新时期的今天,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重读些红色经典的作品,重温抗战时代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不仅能够使我们的心灵得以净化,更对我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读《百合花》,感受到的是百合花一样的纯洁。

《百合花》讲的是在抗战的特殊年代里,一群饱含激情的年轻人,他们用青春的热情所谱写的百合花的高贵故事。“我”在被分配工作时,结识了一个老实,害羞的通讯员,通过我们的谈话得知他是“我”的老乡。在为部队向人民借被子时,他开始找了一个新媳妇借,却没有借到,“我”得知后来帮他,最终借到了那床新媳妇的嫁妆----红底上缀有百合花的新被子。他还把衣服挂破了。后来,他回去了,但给我留了两个干馒头。

“我”则找了几个妇女帮忙擦洗伤兵,其中就有那个新媳妇。开始,送来一个通讯员,“我”还紧张了一下,发现不是他后才放心。后来,有送来一个通讯员,看见那个挂破的衣服。

“我”知道是他,很担心,后来从他的战友口中得知他是为了保护医护队才受中伤的,待医生来后,他已经牺牲了,而那个新媳妇却在专心致志的为他缝衣服,最后,新媳妇把自己的嫁妆盖在他身上,以表对他的敬重。故事就是在这种高贵的感伤中结束的。

读完茹志娟的《百合花》,我被小说中的人物深深打动了。虽然描写的是战争年代的故事,但是作者没有对恢弘的战争场面进行描写,而只是对人物之间细腻的感情,人物所具有的珍贵品质加以描述。我既被通讯员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品质所震撼,也被新媳妇和“我”对通讯员真挚的情谊所感动。

曾思考过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给小说取名为《百合花》?“百合花”这三个字眼在小说中仅出现两次,而且都是做为新媳妇被子上的图案而被提及,可是作者却用“百合花”做为题目。等到再三阅读后,才细细体味到这朵“百合花”的深刻寓意。

通讯员,我习惯叫他“小”通讯员,十九岁,确实还只是一个孩子,“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与女同志“我”说话时,表现得张皇不安,腼腆羞涩;谈到娶媳妇时,更是飞红了脸,越发扭捏。然而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十九岁的小通讯员却已经担当起了解放人民的重任,冒着生命危险在前线传递战报。包扎所条件艰苦,缺少被子。在向新媳妇借被子时,他遇到了困难——新媳妇没把被子借给他。可“我”却很轻松地向她借到了。这让通讯员感到委屈和不服,怪新媳妇“死封建”。从他不多的话语和行动中可以看出他的耿直和爽快的性格,农家穷苦孩子的特征。可当“我”告诉他,这条新被子或许是新媳妇做姑娘时起早熬夜为自己新婚缝的,小通讯员觉得误会了人家,愧疚地想把被子还回去。

这种感情态度的变化表现了他的淳朴、善良和单纯。当通讯员回团部时,他不忘关心“我”,给“我”留了两个干硬的馒头,这份对战友真挚的友情和关爱,平凡而亲切珍贵。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通讯员小小的身躯在战友危难之际竟然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和无穷的勇气。为了保护同志,舍身扑在快要爆炸的手榴弹上,牺牲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新媳妇是一个美丽娴静、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对于让通讯员受气这件事,她一直感到很愧疚,希望有机会向通讯员道歉。可是唯一的机会确实通讯员重伤被抬到包扎所,新媳妇全然不顾刚才的羞涩,“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似乎想弥补以前的过错。我想此时她的心情是悲痛、激动的。通讯员牺牲了,但新媳妇并没有停下自己的工作,仍然认真地缝着通讯员衣肩上的那个破洞,把自己的那条崭新的被子盖在他的身上。这一系列的动作虽然简单,却饱含着泪水,透露着一份真诚的情感,一个中国农村妇女的质朴与善良。更看到了一颗诚挚的心,一颗对革命队伍怀着的诚挚爱心。

《百合花》中的“我”既是叙事者,又是一个充满情感具有性格的人物。“我”与通讯员由生气、好奇、捉弄到亲热,牵肠挂肚地关爱的情感变化贯穿始终。但“我”更见证了通讯员和新媳妇的美好心灵,两颗火热的心。

百合花图案的被子作为一条线索联系着人物之间的关系,没有它小说中的三个人不会聚在一起,更不会发生下面的故事。而白色的百合花象征了纯洁与感情,是通讯员和新媳妇美的化身,象征了他们的一切美好品质,这些品质和他们的心就像百合花一样洁白无暇。

读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所萦绕的,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种纯纯如百合的青春激情,这是有这么一群年轻的男男女女,才有了这股青春飞扬的气息,他们像是一团一团的熊熊火焰,照亮着革命的前行道路,用他们的青春热情,点亮幸福今天的光芒。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多读些能够打动自己的红色经典是必要的,从这些具有震撼力量的文字里,我们读出了感悟,获得了力量,得到了成长和对那段岁月的特殊的感悟。将所有从红色经典里获取的点点滴滴,都给了人以青春的热情。给了我们自信的力量。

读红色经典,感悟到的是作为青年的向上的力量和朝气。我们有信心去加油努力,去延续着革命年代里那些闪着光亮的革命传统。带着这份感动和信心,勇敢的面对生活得挑战,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做出一番自己的成就!

第三篇:有关红色经典之心得体会

有关红色经典之心得体会

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2011年,我们伟大的母亲90周岁生日到了。在这风雨90年里,我们的党与人民群众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回顾党的恢弘的90年,来缅怀先烈,重温昔日光辉,并从中学习更多先进的、积极的、励志的革命精神指引自己前行。

90年来,中国共产党,这个光荣而神圣的组织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有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领导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奋斗进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60年前,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撞开了古老中国沉重的大门,从此,在这美丽的国土上,财富任人掠夺,文化任人摧残,人民任人宰割。虽然有一系列人如:龚自珍,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想为国家和人民做一点贡献,但是他们的无限憧憬只是一场空梦。在漫漫的长夜里,人们盼望着,等待着。希望有一天,人民能解放,国家能富强起来。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熟悉的歌声,把我们带回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在那个时代,每一名共产党员不是为了索取,而是随时准备牺牲。血雨腥风之中倒下了无数的真正英雄,多少仁人志士的鲜血染红了天边的云霞,多少革命先烈的躯体铸就了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太多太多的感动与震撼,让我们无法一一列数。

抗日救国的战士们的精神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中国人民投入抗日战争的同仇敌忾以及当年可爱的战士们迸发出的智慧火花的军民鱼水深情。他们不忘阶级斗争之苦,懂得“怎样做人,为谁活着”,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无愧为党的优秀儿女。一个个伟大的形象,像一座座历史丰碑,永远铭刻在祖国山水之间,铭刻在人民心坎之上。有英名长存的董存瑞奋力堵枪眼的黄继光、英勇屠刀下的刘胡兰,还有我们学习的课文《金色的鱼钩》中的没能留名老班长和《丰碑》中的军需处长等等先烈。

历史是无法让人忘记的,25000里的长征,那些年轻的工农红军数天未见一粒粮食,历经艰难险阻,不分昼夜翻山越岭,还要遭遇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中国工农红军不但要与重军“围剿”的敌人作战,还需要平均每天急行军50里以上,工农红军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平均年龄不足20岁,他们简陋的武器所面对往往是装备了飞机大炮且数倍于己的敌人。长征翻越了20多座巨大山脉;渡过了30多条河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广袤湿地。在25000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

终于,在一个杨柳轻拂的七月,从碧波荡漾的嘉兴湖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黑沉沉的神州大地上树起了一之熊熊燃烧的火焰,给古老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与希望。这火炬带领中国人民扫荡的土豪军阀,赶走可日本列强,覆灭了蒋家王朝,焚毁了一切……和腐朽;这火炬带领中国人民在一片腥风血雨中,用革命的的枪杆子打天下,从农村到城市,从弱小到强大,以无数先烈的英勇牺牲,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古老的大地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古老的民族在沉睡了多年后渐渐苏醒。在时间的长河中,有太多的灾难与辉煌并行,有太多的辛酸与甜美同在。但是,我却无法一一进行列举细化,我只能截取近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的片断:近三十年来,我党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中心,于1978年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进而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心上来;摆脱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风暴侵袭;抗击了1998年百年一遇的洪水;战胜2003年肆虐全球的SARS“非典”,安定了民心;成功举办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领导了2008年的汶川地震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积极应对2008年南方冰冻灾害造成的严重损失,使国民经济继续高速稳定发展;顶住了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压力;作为东道主,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沧海桑田,神州巨变,90年的征程岁月峥嵘,90年的征程金光灿烂。如今,南极上空早已飘扬着我们的五星红旗,太平洋上出现了我们强大的海军舰队,神州5好也带着刚强的气势升上了太空;如今,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迅速崛起,一个个商厦,工厂,高科技企业正遍地生花……香港回来了,澳门回来了,那些曾经藐视我们为东亚病夫的列强,一个个低下了高傲的头,就连大洋彼岸那个自恃天下第一的超级大国,也不得不一次次为他们傲慢和无礼道歉。我们这个曾经饥寒交迫的民族,已经可以骄傲的告诉世界:一个伟大的党正带领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实现小康,走向富裕。

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我们的党是富于创新精神、勇于开拓进取、不断与时俱进的党;是经得起各种考验,勇于在困难和挫折中奋进的党;是忠实实践以人为本,脚踏实地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奋斗不息的党。作为党的孩子,我们为此而感到无尚的光荣和无比的自豪。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中,她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为我们留下了机器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90后的青少年,我们应该明白今天的辉煌,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更应该学习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学习长征精神,将我们青春的热血奉献给太阳底下最美好的事业,怀着这种追求,捧着这颗恒心,带着这股力量,向着自己的目标破浪前进。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珍惜眼前,热爱祖国,以史为鉴,铭记历史坚定政治信念,肩负起祖国赋予我们的责任。加强自身理论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誓言,争取早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名字,光辉的发展历程,您是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光芒,您的温暖将哺育亿万华夏儿女茁壮成长,您的号召将继续引领亿万华夏儿女一往无前!

第四篇:红色之族心得体会

红色之族心得体会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当我在学生时代的时候,毛主席的七律诗词常常萦绕在我耳边,无数次地想像毛主席去过的地方是那样的神秘,是那样的充满梦幻,期待着能够亲临主席生活的地方。没想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我实现了儿时的愿望,真的来到了主席曾经战斗和生活的地方。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了向往已久的这片革命热土,亲身感受到了革命根据地的神圣。

这次红色之族,虽然只有短短的七天,却使我终身难忘。回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在想怎样理解与把这次红色之旅的真正意义地说出自己心中的感想,我想可能我们每名同志都会有一份激情奋扬,对革命根据地的赞赏,对老区人民的难忘,对南昌打响的第一枪留下深刻的印象吧,我也想好好地表达一下自己的这份心情,但是由于本人的文化底蕴比较浅薄,所以只好在这里发自内心地表述一下,我此刻红色之族的感叹和心情。这次院领导组织我们红色之族,我不知道大家的心情怎样,但我的情怀非常地激动,可以说是喜出喜出望外,说实话走之前我是真的一宿没睡觉,红色之旅让我三个想不到和三个第一次,想不到我是第一次坐飞机,来到儿时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的故乡南昌;第二是想不到每一次跨海翻山,寻觅到课本里的石钟山记中的石钟山竟在我的面前雾中眺望;还有一个想不到我是第一次幻想着有一天去看八十年代庐山恋的景观,还有李白的“飞流„„九天”及毛主席的天„„无限„„在我面前展望,红色之旅让我感触的地方太多,尤其是我们的导游讲解员小李,她领着我们到各个景点帮助我们讲解及了解当地革命根据地的艰苦生活,和险峻的军事环境,使我们了解了当年毛主席,他们挑粮上山的艰辛与顽强,“一夫„„”的黄洋界上的炮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小李导游她能把古今名人及伟人的诗词还有各地的景色介绍的周周详详,她的敬业精神让我很是佩服,她真是一个红色之旅的优秀导游员,区区这么几天的之旅,每到一处我的感言是不一样的,井冈山我看到的是革命根据地的老区人民的质朴和善良,但是心里的一丝丝的酸楚,当年毛主席在湖南秋收起义失败后,五千人只剩一千人,条件艰苦,毛主席利用了这里的山峰险要,易守难攻,利用了当地的二大地头舌,袁文才和王佐把我们队伍一点点地扩大和发展,他们睡的是一铺,吃的是红米饭和南瓜汤,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苦命战士顽强地生存和发展,它告诉人们一个真理“星星之火是可以类燎原的。”

为识庐山真面„„此山中,庐山的风景是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我的感言是壮观,当年毛主席从井冈山来到庐山,体现的是革命根据地政权的巩固与发展,是共和国历史上的转折点,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我的感言是对历史自然景观的赞叹,石钟山的位置在鄱阳湖口,它是三省交界的地方,当年林则徐海上练兵就在这个地方,石钟山地势险要,陡峭峥嵘,自古以来多少文人豪客络绎不绝地来观光,记得我在上学的时候,《石钟山记》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其实当时学过的内容已经记不清了,看到了石钟山使我重新认识了石钟山课文,回来之后看了好几遍原文,知道了郦道元与李勃的观点的不一样。

红色之旅感触颇多,每到一处革命根据地我就对中国革命多一些了解,我震惊于当年战争的艰苦,革命的血腥,敌人的凶残,我们这次的红色之旅,就是为了追寻历史,铭记过去,缅怀先辈,珍惜现在,红色之旅结束了,这些革命根据地承载着浓厚的革命历史,记录着光辉的革命乐章,弘扬着灿烂的革命精神,同志们珍惜我们的好时光吧,因为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现在的大好河山,是当年先辈们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人一定会踏着先烈们的足迹,把我们的国家发扬光大,国事更强。

感谢院党组给我们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会把所有的感激放在工作的,努力工作,下一个红色之旅再见。

第五篇:红色记忆之地道战

红色记忆2011年9月1日策划:张瑞峰

A:各位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中午好。今天是2011年4月7日,农历三月七,欢迎大家收听今天的红色记忆栏目。我是大家的老朋友×××。

B:我是×××,欢迎大家的收听。新学期,新气象,接下来的几期《红色记忆》栏目中,我们会为大家送上几种经典的作战方式。

【插入音乐】

A:提起电影《地道战》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

B:1939年初,日军侵占了冀中蠡县后,经常包围村镇,制造了一次又一次血案。惨痛的教训,逼得蠡县的抗日军民不得不想个好办法,以躲避敌人的突然袭击。受野外挖洞藏身的启发,当时蠡县的县委书记王夫指示,选基础好的村,在偏僻院落挖多条秘密地道,且院院相通、家家相连、敌人来时便于躲避。后来,经过县委决策,在蠡县的各抗日村镇发展起了网络地道,即各家相通、各街相通、各洞相通、各村相通。有的村还发明了连环洞,即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有真洞、有假洞,令人眼花缭乱。在战斗中,这种被改进的地道很快发挥了它的威力。

A:1941年春天,蠡县辛桥据点有30多名日伪军出动“五一大扫荡”。已经挖好地道的游击队员个个摩拳擦掌地等着敌人来较量一番。当敌人来到时,埋伏在村口的游击队一阵排子枪和手榴弹打倒了七、八个,敌人措手不及,待拉开架势要进攻时,游击队员已经钻入地道无影无踪。当敌人撤退时,游击队员又从野外的地道钻出,在背后又是一阵猛打,包括一名日军小队长在内的这股敌人几乎全部被歼灭。这一仗打得神出鬼没,一时间,当地抗日军民士气大振,昔日大摇大摆地出来扫荡的日伪军的气焰也不再嚣张了。不久,冀中根据地领导黄敬、吕正操把蠡县地道战这个新生事物向刘少奇同志作了汇报。少奇同志对地道战很感兴趣,指示他们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把地道战的战术发扬光大。于是,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和政委程子华决定将这一经验向整个根据地推广。

B:1942年“五一大扫荡”后,冀中根据地的抗战形势空前严峻,地道战便在各个抗日村镇广泛展开,清苑县冉庄村的地道战就是在这次扫荡中打出了名的。

1942年夏季反“扫荡”开始后,中共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号召冀中人民普遍开展挖地道的活动,地道的构造不断改进和完善,初步形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既能隐蔽、转移,又便于依托作战的地道网络,成为长期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斗争的坚强地下堡垒。冉庄的地道也有较大的发展,共有4条主要干线、24条支线,村内户户相通,向外可通往孙庄、姜庄、隋家坟、河坡等村,全长30余华里。地道一般宽1米、高1.5米、顶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内设有了望孔、射击孔、通气孔、陷阱、活动翻板、指路牌、水井、储粮室等,便于进行对敌斗争。

从1943年开始,地道战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冀中平原和冀南一些地方,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的阵地。地道战开始后,敌人也曾费尽心机,采用寻找洞口和放火、放水、放毒等办法进行破坏。但是,党领导群众不断改进地道,使其更加完善。为使敌人不易发现洞口,除对群众进行必要的保密教育外,还把洞口巧妙地隐蔽起来,用墙壁、锅台、水井、土炕做掩护;为使敌人不敢进入洞内,在洞口修筑陷阱、埋设地雷、插上尖刀,或者在洞内挖掘纵横交错的“棋盘路”;为了防止敌人用水、火、毒破坏地道,还在洞内设有卡口、翻板和防毒、防水门,或者将地道挖得忽高忽低、忽粗忽细、并且设有直通村外的突围口。这样,地道便成了进可攻、防可守、退可走的地下堡垒。

【插入歌曲《地道战》】

A:地道战的广泛开展,对平原地区进行严酷的反“扫荡”斗争起了重大的作用。例如,1943年3月,驻灵寿的日伪军200多人包围了正定县高平村。拂晓,敌人开始进攻,群众已进入地道,民兵游击组、爆炸组利用地道工事监视敌人。当敌人进入地雷阵时,先后两次拉响4枚地雷,炸死20多个鬼子,敌人吓得在街上乱跑,又接连响了9个地雷,加上手榴弹和冷枪,打得敌人乱跑乱窜,防不胜防。至中午,敌人伤亡40多人,狼狈逃回据点。

1945年4月1日,日伪军500余人向冉庄发动进攻,冉庄民兵20余人利用地道进行作战,毙伤日伪军13人,迫其撤退。6月20日,驻保定日军率伪军第14团千余人向冉庄进犯,冉庄民兵30余人先在村边进行阻击,尔后迅速转入地道,通过了望孔观察到一群伪军冲到村东企图破坏地堡工事,当即拉响地雷,炸死伪军数人。与此同时,村北老母庙、南口地平堡、东街碾子堡和十字街的民兵,也纷纷从暗室和高房工事等向日伪军射击,经数小时激战,毙伤其29人,日伪军被迫撤退。

B: 4月23日,日伪军又调集2000余人的兵力,再次进犯冉庄,先用迫击炮向村内猛烈轰击,随后,步兵迅速向村内冲击,当其进至村口时,踏响了民兵用水壶、铁桶等就便器材制造的地雷,日军数名被炸死。日伪军进村后,见四处空无一人,便东冲西撞,盲目射击。一群伪军刚进至东街,其中一名伪团长就被小庙工事里的民兵击毙,1名伪军去拖曳尸体,又被击毙。当大批日伪军进入村北布雷区时,守候在暗室里的5名民兵立即拉响11颗地雷,炸死日伪军多人。接着,民兵又用步枪毙其10余人,日伪军乱作一团,分头溃逃。数十分钟后,20余名伪军前来收尸,民兵再次拉响地雷,又炸死其5人。经13小时激战,冉庄民兵仅以轻伤1人的代价毙伤日伪军33人,打退了日伪军的进攻。从1942年至抗日战争胜利,冉庄民兵共进行地道战11次,毙伤日伪军96人,并缴获许多武器、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

地道战是冀中平原人民对敌斗争的伟大创举,在抗日斗争史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辉!

A:1937年“七·七”事变后,冉庄人民为保存自己、抗御外侮,于1938年春开始挖地洞,并由单口洞逐步发展成为双口洞、多口洞,最后挖成长达32华里的地道网。整个村落设有各种构思巧妙的地道口,并筑有多处战斗工事,构成一个立体火力交叉网。形成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冉庄民兵利用地道优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配合武工队、地方部队、野战军对敌作战157次,歼敌2100余名,曾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称号。

地道战并不仅仅是蠡县和冉庄在用,为了跟敌人长期斗争,我国各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把单个隐蔽洞连接起来,并在地道内安装了翻板、单人掩体和暗堡等战斗设施以及数十个休息室和指挥所,供民兵和群众较长时间的在地道内战斗和生活。

到了1946年村里共挖了23里长的地道,村内纵横交错并和邻村相连,形成了能打能防的战斗型地道网。

【插入音乐】

B:1940年,百团大战告捷后,惨败的日寇向我晋察冀边区军民实行了野蛮的“三光政策”。定襄境内的日寇也对西河头、炭窖沟、藏孤台等,3 个村庄进行了洗劫,先后制造了8起惨案,枪杀百姓400多人,烧毁民房2000余间。为了躲避日寇的烧杀抢掠,我抗日军民遵照毛主席“保护自己,消灭敌人”的积极防御思想,依据当地的地形条件,挖掘了大量的地下隧道。据统计从1942年到1948年全县157个村子,其中有80多个村庄都挖有地道,地道总长是200多公里,西河头地道战开挖于1942年,从最初只能应急藏身到1947年经全村500余劳力,突击40个昼夜,挖成南、中、北三条主干线,纵横52条支线,结构分上、中、下三层,全长10华里,现在开通的是其中的一面干线,全长旅游路线为1000米左右,下入到地道,闻着潮湿的泥土气息,走过一处处战斗工事,眼前的实物瞬间将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前后共经过大小战斗11次,毙伤敌人10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400余件。其中最大一次战斗是发生在1947年同阎锡山的第39、40军及伪警大队共计5000余人作战,民兵及武工队仅50余人无一伤亡,毙伤敌100余人。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借此敲开了全面侵华的大门。华东全民抗战,为阻击敌人采取了地道战战术。

地道于1938年开始挖掘,1940年完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省肥城人民积极利用地道优势配合野战军、武工队对日伪军开展游击战,作战100余次,歼敌千余名。

A:其实地道战中国自古便有,宋、明、清都有记载,但在抗日战争中被发挥到了极致。大概在1942年左右冀中等中国平原地区开始有个别村庄利用地窖的来躲避敌人的扫荡,直至后来发展到地窖相连甚至村村相连,最终用于歼敌。

不仅仅是中国在而二战使用了地道战,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也曾用地道来抵御过美军对日本本土的进攻,如硫磺岛战役期间,对美军造成了较大的伤亡。

在后来的越南战争中越共也曾用过以抵御外敌。可以看出在战争双方装备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利用有利因素是完全可以取到预想不到的效果的。

【插入音乐】

B:相聚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转眼又到了我们要说再见的时候了,想要了解更多波澜壮阔的历史请锁定下一期同一时间的《红色记忆》栏目,感谢您的收听,我是大家的好朋友×××。

A:了解波澜壮阔的历史,寻找先辈们的足迹,传承我们的历史和梦想。我是×××感谢各位

老师各位同学的收听,感谢导播×××,×××。感谢策划×××。我们下一期同一时间再见!

B:再见!

下载红色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色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观看红色电影之计划

    张村小学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的活动计划 一、 活动目的: 1、为弘扬和培养广大小学生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爱国主义情怀。 2、进一步培养青少年健康向上的生......

    红色之旅之西柏坡观后感

    1、牢记“两个务必”,永葆革命本色 ——内科党总支西柏坡观后感长途跋涉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 月 日至 日,***党总支的百余名党员和积极分子怀着无限的崇敬和向往,奔赴革命......

    红色之旅之西柏坡观后感

    红色之旅之西柏坡观后感 黄晓艳 2011年6月17日至18日,我院党总支的二十余名党员和积极分子怀着无限的崇敬和向往,奔赴革命圣地西柏坡,去寻觅革命先辈的足迹,了解共和国建立的历......

    《大道之红色信仰》观后感[大全]

    近日,观看了纪录片《大道之红色信仰》,历经战火洗礼的老党员们动情的讲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用自己红色的记忆给我们讲述了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书写了中国革命史。一位西......

    党员红色之旅之心得体会

    党员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七月,是骄阳似火的季节;七月,是激情燃烧的岁月。纵然七月是那么绚丽夺人,纵然七月是多么热情澎湃,纵然七月与“夏”有着不解的情缘,今年的七月却令我心静如......

    我的红色之1

    我的红色之旅 暑假里,我来到了热河路广场,瞻仰了我身边的红色景点——渡江胜利纪念碑。 远远望去,渡江胜利纪念碑好像一艘战船,在江面上乘风破浪,带领着解放军驶向胜利的彼岸。......

    红色传奇之《延安保育院》

    红色传奇之《延安保育院》 被称为中国另外一个“心脏”的延安,曾经聚集了文化界的许多精英。在延安时期就成就了一支多达100多人的高素质史学队伍,包括了对后来的中国史学影响......

    社会实践之追寻红色足迹

    重温辉煌革命历史感悟卓绝奋斗精神 ——赴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实践报告 红色精神再度征程 列车踩着轻快的步伐缓缓地驶入车站,披着星光,踏着红色足迹,我们——在菁菁年华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