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仰望星空》心得体会 关注天空的人(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2 00:1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仰望星空》心得体会 关注天空的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仰望星空》心得体会 关注天空的人》。

第一篇:观《仰望星空》心得体会 关注天空的人

关注天空的人

————观《仰望星空》心得体会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这是西方著名哲学家黑格尔的名言,是的,一个民族,是需要一些关注天空的人,在纪录片《仰望星空》里,就介绍这样一个关注天空、关注未来的人,他是中国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和中国航天的每一步发展都紧密相联,他就是钱学森。

钱学森的身上有着丰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奉献精神,他的民族气节,他的坚强毅力,他的艰苦朴素,有力地显示了他的品格、情操,无不令人景仰。但其中给我最突出印象和强烈感动,是他的爱国情怀。作为爱国主义典范的钱学森,爱国主义是贯穿他整个生命的主旋律,当他身在异国、羁縻难归时,他依然不顾重重阻碍,无时不刻想着国家。他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囚禁,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终于踏上了祖国的热土后,他顾不上洗去一路的风尘就投身到了新中国的科技建设中。这位享有国际威望的大科学家,以一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的姿态,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成功研发了“两弹一星”,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的一个大家庭,优越的家庭条件使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钱学森天资聪慧,在1934年清华赴美公费留学的考试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时唯一的一个飞机制造专业,仅一年的时间他就拿到了硕士学位;但这远远不是他的目标,1935年,钱学森在《浙江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片名为《火箭》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写到:“你在一个清朗的夏夜,望着繁密的闪闪群星,有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失望吧。我们真的如此可怜吗?不,决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这是钱学森第一次袒露他向往星空的梦想。后来,在美国空气动力学之父西奥多˙冯˙卡门的建议下,钱学森来到加州理工大学继续攻读并取得了博士学位。

1949年5月,曹日昌教授致信给钱学森,请求钱学森回国,钱学森就此产生了回国的念头,1950年,钱学森买好船票准备回国,却被美国政府阻拦,并被拘留在特米罗小岛上,冯˙卡门等一些科学家知道后,立即组织营救钱学森,在拘留十三天后,钱学森才被释放,从此,钱学森过着软禁的生活,在此期间,美国政府不许钱学森离开加州,时常传钱学森审问,并经常打电话到钱学森家里,除此之外,钱学森每个月还必需到美国移民局签到,以此证明他没有离开美国。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得知他父亲的一位好友陈叔通时任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立即致信陈叔通,表达了他请求党帮助他回国的强烈愿望,陈叔通接到信后,立即把心交给了周恩来总理,在总理的努力下,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10月8日回到了他阔别8年的祖国,在软禁的过程中,钱学森还编写了《工程控制论》一书,这本书在中国以后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时人们才知道,原来,钱学森早就为回国的发展做好了打算。

回国后,钱学森立刻投身于科学事业中。1958年,钱学森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入党,1959年11月12日,钱学森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2009年10月31日上午8点6分,钱老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98岁。

钱学森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为了中国的美好未来而奋斗的一生。2007年,钱学森被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给钱学森的颁奖辞这样写到:“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观看了《仰望星空》后,我的感触很深,我对“爱国”一词有了新的认识,在钱学森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爱国,怎样爱国,爱国不是一句口号,爱国,是要把祖国放在心间,以祖国的利益至上,是要付出实际行动,奉献出你的爱和精力的。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有着良好的生活环境,有一个日新月异的、逐渐发展壮大的国家给我们做强大的后盾,我们无法体会到那个年代的辛酸与困苦,但我们要以钱学森这样的老前辈为榜样,学习他们的拼搏精神和爱国精神,我们要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以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国家尽一份心,出一份力,认清自己作为一个青年人的责任。

正如梁启超所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作为一个青年人,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要有“仰望星空"的眼光。“仰望星空”,提醒领导干部在做决策时要有长远眼光,要正确对待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要做对整个国家民族整个人类长远利益有利的事情,要做对子孙后代有利的事情,而不仅仅是有利自己一隅、有利一时之需的事情。“关注天空”,提醒把政绩观要放在国家、民族利益更大的盘子里去衡量去秤度,而不是搞形象工程、出数字政绩,以破坏生态、危害环境的短期行为获得晋升资本。“关注天空”,同时也是在提醒领导干部跳出个人“小我”看问题,要有开阔心胸,有民胞物与之念,正确对待个人进退荣辱。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辽阔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我仰望星空,他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1128A班

王鹏 2012年4月25日

第二篇:观《仰望星空》有感

观 仰 望 星 空 有 感

姓名:王恒博

班级:管理系10级物流2班

时间:2012年4月5日

观《仰望星空》有感

作为一名团员应时时刻刻关注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在院团工委的号召下,我身为一名共青团员积极响应,观看了一部生动感人促人深思的有思想有故事的优秀人物传记电影《仰望星空》。《仰望星空》讲述了钱学森为实现中国人的飞天梦想而矢志追求的一生,为了祖国的尊严,主动放弃在美国的名利与前程不计个人利益与荣辱得失!面对重重阻力毅然决定回国,中华民族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宁所做出的卓绝努力和无私奉献。

钱学森有一颗赤诚的爱国心,虽人在他国,却心系祖国,日日夜夜的关心中国的情况,他将自己毕生的精力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航天事业中,就是为了报效祖国!在中国的航天事业中闯出一片天,不让他国耻笑。我们联系生活实际,在当今社会,能够抛弃自己的名利地位而去报效祖国的人已经是少上加少。美国人想尽各种办法留下钱学森,为了就是不让钱学森这个能“威胁美国安全的第一人”

回国。1955年,在经历了5年的软禁与监视之后,通过钱学森的个人智慧与中国政府的外交努力,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怀抱,从此开始了他更加辉煌和值得自豪的以科学服务于伟大祖国的光辉之旅。

钱学森小时候就立志要改变中国人的命运,他要创造中国的航天事业。所以从小就发奋读书,努力钻研一切关于航空的讯息。最终才取得了这样伟大的成就!这也向我们说明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什么事情都可以完成。我认为我们要向钱学森先生学习,不去贪取名利、地位以及金钱,做一个踏踏实实懂得为祖国奉献,回报祖国的人!

钱学森在《火箭》一文中写道:“你在一个如此清朗的夏夜,望着繁密的闪闪群星,有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失望吧。我们真的如此可怜吗?不,决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这是一个24岁的中国青年发出的何等坚定而决绝的太空征服宣言!如果说70多年前一个年轻的中国学子在“仰望星空”时,发出了这样气壮山河的豪迈誓言的话。那么,不久以后,他就以惊人的科学成就,震惊了美国和全世界。如今,他更是通过自己在航空航天及国防科技方面的成就对祖国繁荣和富强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而成为一颗闪耀在天际的巨星,吸引人们永远地“仰望星空”,永远向他致敬!

在钱学森的身上有着丰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奉献精神,他的民族气节,他的坚强毅力,他的艰苦朴素,有力地显示了他的品格、情操,无不令人景仰。但其中给我最突出印象和强烈感

动,是他的爱国情怀。作为爱国主义典范的钱学森,爱国主义是贯穿他整个生命的主旋律,当他身在异国、羁縻难归时,他依然不顾重重阻碍,无时不刻想着国家。他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囚禁,终于踏上了祖国的热土后,他顾不上洗去一路的风尘就投身到了新中国的科技建设中。这位享有国际威望的大科学家,以一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的姿态,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成功研发了“两弹一星”,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钱学森的业绩对于我——一个普通的国家公务员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但从他身上使我对“爱国”这两个字的理解由模糊变得逐渐清晰,爱国,就是要把祖国放在心间,以祖国利益至上;爱国,就是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奋发向上,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历史总在向前,社会总在发展,惟有不变的是五千年文明积淀下来的中华民族精神——自强不息,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昂然仰望星空,愿这一精神永不褪色,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篇:观《仰望星空》有感

观《仰望星空》有感

关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是一个大学生、爱国者的基本功课之一。时刻见证国家伟大事迹的诞生、领略祖国繁荣发展的风采、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蓬勃的生命力。今天,我观看了《仰望星空》,一部生动形象、引人深思的人物传记电影,给我们揭露了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铮铮爱国心。

《仰望星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钱学森老先生的爱国心,以及不凡的爱国行为;利用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却让人们从小事看出了他的心,从平凡中见伟大。事情虽小,但感人至深,是心灵的撼动。钱老先生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了祖国的强大不受威胁,倾尽毕生精力专研航天技术,为实现中国飞天梦想打下了坚实基础。不计个人利益,不惜放弃自身在美国的名利和美好前程投向祖国的怀抱,只为了这一片国土,及这片土地上的兄弟姐妹。为了祖国的富强,兄弟姐妹们的幸福生活,做出了无私贡献和不懈努力。这,中华人民都看在眼里;他,中华民族兄弟姐妹们记在心里。

试想,这世界上能有多少人是不追求名利的,多少人能如此干脆的抛名舍利。确实,也有不少人为名利所惑,不念祖国的美好,改投他国怀抱。只因不是所有人都有钱学森的爱国心、民族情;不是所有人能免俗,看淡世间俗物。物以稀为贵,人以殊为宝。在经历5年的软禁和监视后,1955年钱学森通过自身智慧和中国政府外交的不懈努力,终于踏上祖国的热土,接着洗净铅华,默默地献身祖国航天事业。美国为何千方百计留住钱学森?只因他就是个宝,我们中华民族的宝,更是“威胁美国安全第一人”。他是我们国家的骄傲,他是一个中国人,一个可以威胁到美国,让它不在自以为是,不敢再小看中国雄狮的中国人。一个令世界各国对中国刮目相看、甚至对中国存在敬畏心理的中国人。

还记得钱学森在《火箭》中写道:“你在一个如此晴朗的夏夜,望着繁密的闪闪群星,有一种可望不可即的失望吧。我们真的如此可怜吗?不,决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这是他24岁时作出的征服星空的宣言,那时在人们看来这或许是个玩笑,人们不会当真。但他真的做到了,做的那样出色,人们震惊了。千古不变的道理‘有志者,事竞成’在这里再次体现出来。如今,当我们仰望星空,你看到了什么,仅是浩渺星空吗?不,我们看到了钱老先生对航空事业的呕心沥血,看到了航天工作者的辛勤工作的笑脸,看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魂。

广大青年学子们,果断向上吧。爱国,我相信我们不会比别人差,钱老先生可以,我们同样行,以他为榜样,我们向世界证明,中国人中国魂永不言败、自强不息。

第四篇:仰望星空观后感

仰望星空观后感

宁静的夜晚,漆蓝的天空,抬头仰望,繁星点点,每颗星星都发,出耀眼的光茫,每一颗星都有独特的韵味,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颗星。仰望星空,发现最美的自己。

------题记

2011年12月11日,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百年诞辰纪念日。以著名纪录片人陈真为总导演的摄制组特地制作了大型人物传记电影《仰望星空》,来纪念这位伟大卓越的爱国科学家光辉灿烂的一生。今天,我们在毛概老师的介绍下观看了这部中国人民向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表达无上敬意的传记电影。这部电影几乎真实的记录了钱学森一生,他的思想他的作为深深的感动了我们。

《仰望星空》通过大量的史料、生动的影像与语言细节以及充满思辨和情感的解说,向观众还原了一位天才的爱国科学家的成长历程。26岁时,钱学森就因与其导师冯-卡门教授共同创立的“卡门-钱近似公式”而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和美国知名学府加州理工学院终身教授。钱学森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他一生以其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惊人科学成就服务于他的祖国。不仅热爱科学而且他也酷爱音乐和艺术,他与我国著名女高音音乐家蒋英的幸福爱情一直是科学界的佳话。科学的发展是一条极其艰辛的道路。在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科学的发展更加艰辛。钱学森运用他灵活的头脑,无尽的才华使整个民族在东方崛起,在整个世界昂首挺胸。究竟是什么使钱学森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他的身上闪烁着众多的优点,有着丰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奉献精神,他的民族气节,他的坚强毅力,他的艰苦朴素,他的品格、情操,无不令人景仰。但其中给我们最突出印象和强烈感动,是他的爱国情怀。作为爱国主义典范的钱学森,爱国主义是贯穿他整个生命的主旋律,当他身在异国、羁縻难归时,他依然不顾重重阻碍,无时不刻想着国家。他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囚禁,遭到美国的监视精神摧残下,想尽一切办法,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刚回到祖国,他顾不上洗去一路的风尘就投身到了新中国的科技建设中。这位享有国际威望的大科学家,以一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的姿态,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成功研发了“两弹一星”,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什么是爱国,从钱学森身上我们就能看到,爱国就是要把祖国放在心间,以祖国利益至上;爱国,就是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奋发向上,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国际局势风云巨变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像钱学森一样,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出身在和平年代和谐社会,看到的是一个蒸蒸日上,逐渐发展壮大的中国。我们有很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我们没有经历过任何大风大浪,任何苦难。相比钱学森,我们却更加脆弱。各大高校频繁出现的自杀事件,什么年轻人辱骂殴打老人事件,这些都时刻提醒我们要反省自我。人生在世,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所以,在并不平坦的道路上,我们向着我们的梦想奋斗,为我们的梦想努力着。我们要向钱学森学习他执著的精神,那种不怕困苦,不怕艰辛,不怕受挫坚持不懈的精神。

观看了《仰望星空》,我明白了,星空浩瀚无垠如同知识我们的人生一样,要把握好现在找准目标,努力实现。

第五篇:《仰望星空》体会

《仰望星空》观后感

摘要: 该片以钱学森经历的百年中国历史为主线,全面展现了钱学森坎坷的经历、纯净的心灵、独特的个性和卓越的科学思想,反映了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代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宁所作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以及他们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加深了我们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国家繁荣富强的急切心情,让当代大学生明白了他们肩上的历史重任。

标题:钱学森传记及大学生历史重任

为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以反映钱学森人生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大型人物传记电影《仰望星空》在北京首映。

该片以钱学森经历的百年中国历史为主线,全面展现了钱学森坎坷的经历、纯净的心灵、独特的个性和卓越的科学思想,反映了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代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宁所作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以及他们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

影片以人文情怀作为风格追求,汇集了大量重要历史影像,使用了众多文物,尤其是钱学森的夫人蒋英及其儿子钱永刚对钱学森生活情景的回忆为首次披露。影片还充分运用数字电影技术,制作了大量三维动画场面,将宏大历史场景与细腻情感表达有机结合,既令人震撼又感动不已。

中宣部宣教局副局长刘树新说,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始终将个人前途命运深深融入国家、民族发展之中,始终保持着对党的事业的高度忠诚、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深情,他的事迹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钱学森是对党的事业高度忠诚。电影中,他在美国被软禁被压迫,可是他又是多么的坚定,没有动摇,钱学森一定随时都在想:“我的故乡是中国,我要以我毕生的知识,帮中国发扬光大!我又怎能崇洋媚外!”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当时美国不让钱学森回国这一事件。当时,钱学森因被怀疑为共产党人和拒绝揭发朋友,被美国军事部门突然吊销了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这使他非常气愤,以此作为要求回国的理由。然而,他万万没想到,他的回国意愿竟酿成了一场劫难!他在美国受尽了精神上的折磨——移民局抄了家,被拘留,没收行李、书籍和笔记本 „„最后,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1955 年9 月17 日,钱学森梦寐以求的回国愿望得以实现了,他终于登上了 “ 克利夫兰总统号 ” 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途。他的夫人与他的孩子在片子里讲述了钱学森的思想,理想,性格,和怎样用行动来帮助中国航天事业,他的胸怀可以承揽所有在国外受到的屈辱,被称为 “ 威胁美国安全的第一人 ”。钱学森有着坎坷的经历、纯净的心灵、独特的个性和卓越的科学思想,最最重要的,是他有着一颗热爱祖国的心!他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榜样,还是新一代少年的学习目标!

钱学森在《火箭》一文中写道:“你在一个如此清朗的夏夜,望着繁密的闪闪群星,有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失望吧。我们真的如此可怜吗?不,决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 或许也是因为这句话才给了伟大科学家钱学森一个向前的动力,让他有信心创造出中国现在航空事业的辉煌。

钱学森的身上有着丰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奉献精神,他的民族气节,他的坚强毅力,他的艰苦朴素,有力地显示了他的品格、情操,无不令人景仰。但其中给我最突出印象和强烈感动,是他的爱国情怀。作为爱国主义典范的钱学森,爱国主义是贯穿他整个生命的主旋律,当他身在异国、羁縻难归时,他依然不顾重重阻碍,无时不刻想着国家。他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囚禁,终于踏上了祖国的热土后,他顾不上洗去一路的风尘就投身到了新中国的科技建设中。这位享有国际威望的大科学家,以一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的姿态,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成功研发了“两弹一星”,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钱学森的业绩对于我——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但从他身上使我对“爱国”这两个字的理解由模糊变得逐渐清晰,爱国,就是要把祖国放在心间,以祖国利益至上;爱国,就是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奋发向上,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出身在和平年代,我们都过着有尊严的生活,看到的是一个蒸蒸日上,逐渐发展壮大的新中国。我们有很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我们没有经历过任何大风大浪,任何苦难。相比钱学森,他身处那样恶劣的坏境也依然坚持奋斗,自强不息,我们以他为荣,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拼搏精神和爱国精神,还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我们是幸运的,但我们毕竟也经历过失败。失败后,尽管可能落后于别人一大步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站不起来。我们依然还有攀登高峰的梦想。中学并不是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天堂,来到这里,我们仍需更加努力,任何时刻我们都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我始终相信人生是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一旦懈怠,终会瓦解。这也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钱学森是中国科学领域的一朵奇葩。我当然不敢随便夸下海口要做他那样的科学家甚至超过他,但是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他具备的任何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希望自己能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不要再分心,也希望未来还很长远的学习之路,自己依然能一心学习,不为什么莫名的事情而牵绊,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之才。我们想做到的很简单:让今天的自己胜过昨天的自己。

看了《仰望星空》这部电影,“钱学森”这三个字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也为班级同学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我相信我可以一直保持这种学习的积极性,充实我们的大学学习生活,我应该时刻铭记这样一句话:学习靠自觉,我们是有责任的到这里学习来的。我也会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

不仅如此,我们在学好知识的同时,还要明白,爱国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责任,而身为既是在校大学生又是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我们,更是应该以国家发展为己任,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想,挺直我们的“民族的脊梁”。那么,让我们以科学武装自己,将爱国之歌在生命中唱响,谱出绚丽华章,轻舞飞扬;让我们以信念为桨,将爱国之帆在生命中扬满,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让我们坚定不屈意志,将爱国之剑在生命中磨亮,披荆斩棘,不怕前路漫漫!

看完电影《仰望星空》,脑海中回映着钱老的夫人蒋英与儿子钱永刚回忆他的画面,心中不禁对“仰望星空”这种精神以及为之奋斗的伟大先辈们肃然起敬。也许正像温家宝总理所写的那样,仰望星空代表着对无穷真理的苦苦求索、追随,代表着心中燃起炽热的希望。在“科学兴国”的路上,行者无疆。我们,亦义不容辞!参考文献:电影《仰望星空》首映 记者:郝静 刘奕湛

时间:2011-12-11

出处:部分节选自南海网-海南日报

下载观《仰望星空》心得体会  关注天空的人(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仰望星空》心得体会 关注天空的人(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仰望星空观后感

    仰望星空观后感 观看了《仰望星空》。正如这部纪录片的名字一样,因为有了钱学森在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奉献,我们现在才能这样安详地仰望星空。以下是品才网小编千辛万苦收集整理......

    仰望星空读后感

    读了***总理写的《仰望星空》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仰望星空读后感。我想我也要做一个仰望星空的人,不仅关注个人的利益,还要关注集体、民族以至整个人类的利益,并把它看成自己......

    仰望星空观后感(合集)

    仰望星空观后感 第一次看仰望星空,是带着期待以及向往的心情去观看的,因为钱学森这名伟人在我心中是如此高大,但是我突然觉得自己对他的理解确实不够,因为毕竟我们不是同时代的......

    仰望星空演讲

    仰望星空————原来,我可以幸福 依稀记得小时候小伙伴之间,有这么一个游戏,大家搬着小凳子, 齐刷刷地围坐在一起,其中有一人扮演老师,有模有样的拿着语文书开始教课,也就是从那是......

    《仰望星空》观后感

    《仰望星空》观后感 今天看了纪录片《仰望星空》,描写科学家钱学森的一生。说实话,我真的被震撼了,心潮澎湃、不能平息。我以前一直认为每篇准则第一条的爱祖国、爱人民等等都......

    《仰望星空》观后感

    《仰望星空》观后感 《仰望星空》是为了纪念中国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诞生100周年而创作的电影,该片以钱学森经历的百年中国历史为主线,全面展现了钱学森坎坷的经历、纯净的心......

    读后感《仰望星空》

    观《仰望星空》有感 星空是一个深邃而令人遐思的地方,因为那里有着我们的梦—中国航天事业的梦。当第一颗导弹腾空而起的时候,我们终于看到了梦的光环,中国在国际上强大的梦。......

    仰望星空观后感

    仰望星空观后感《仰望星空》观后感“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提出的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钱老的精神,钱老的学识,钱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