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杨善洲精神长存
杨善洲精神长存
——学习杨尚洲精神心得体会
杨善洲,1927年生于保山施甸县姚关镇大柳水村,1950年参加乡农会和武装队,先后在施甸县和保山地区任领导职务,1977年起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杨善洲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始终淡泊名利、地位,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1988年退休后,他主动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0多年,逐步建成了占地面积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2009年4月,他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杨善洲走了,他留给人们的不仅是那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更是岁月磨灭不了的杨善洲精神。
杨善洲一生权为民用。
公车不私用,是杨善洲一直坚持的原则。他的家在保山施甸县姚关镇大柳水村,离保山城区有100多公里。时任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回家都是自己买车票坐班车到施甸县城,往下的路当时不通车,他就徒步走回大柳水村。他的理
2任副乡长的一个年轻人了解到杨善洲在老家的老母亲已经80多岁、全家8口人只有两个劳动力、家里生活实在困难的情况,便跟民政部门商量,买了两百斤粮食送去接济。杨善洲知道后,狠狠地批评了那个下派干部,并叫家里将粮食送回去,说目前山区还普遍困难,接济要接济比我们更困难的家庭。
杨善洲把奉献视为最大的快乐。2009年底,鉴于老书记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市委、市政府为其颁发特别贡献奖并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当家人把办好的存折交到他手上时,他开心得合不拢嘴,捧着存折看了又看,说自己从没有拿过这么多钱,还兴致勃勃地和家人商量这笔钱该怎么用,可商量来商量去,最终还是决定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就这样,除了留下4万元给让自己愧疚一生的老伴,他把10万元捐给了保山一中用于资助贫困生,6万元捐给林场修缮哨所和昌宁县湾甸乡修建温泉浴池。在地委工作20年,杨善洲长年深入基层,却从未报销过下乡补贴。原保山市总工会主席徐德武在杨善洲身边工作了两年半,坚持给他办理下乡补贴,并开了存折攒起来。1978年杨善洲在大官市林果基地听说当地群众搞林业经济多种经营想养蜜蜂,但是没钱买蜂箱、蜂种时,就问起了徐德武攒的出差费,一问原来已经有400多元了,高兴地说:“这下解决大问题了,你把钱全部给他们,用来买板子打蜂箱,让群众把蜜蜂养起来。”
杨善洲一生实事为民。
杨善洲干什么工作都喜欢亲力亲为,冲在第一线。他在1975年1月的工作笔记里这样写道:“凡是农田建设上得快的单位,都有一条重要经验:领导上前线,亲自带着干。这是最有效的指挥。正如有的干部说:‘一天讲得磨破嘴,不如自己流汗水’、‘喊哑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个体会很实在。不然的话,指标再先进,口号再好听,领导不下去,也是老和尚念经,自己念给自己听,群众是不感兴趣的。”
1985年,中央领导同志来保山视察,提出“增百致富”,杨善洲及时召开会议贯彻落实,成立五个工作组,分别到五县区进行调研,研究如何实现“增百致富”。张培光被派到腾冲组,为了完成增百致富的任务,他把往年没有列入农民收入的那部分列入了增百致富的收入里面。杨善洲知道后,严厉批评了这种做法。他说:“不要凑数字,要实事求是跟老百姓算账,要真正给老百姓带来富裕,要帮助老百姓找到一个致富项目,帮助老百姓发展产业,工作作风要扎实,不要图虚名。”
杨善洲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甘于奉献的精神。他有句口头禅:“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给杨善洲当过11年秘书的祝正光印象最深的,就是杨善洲时常和农民群众一起下地干活,“每次下乡,他都把锄
第二篇:青山不朽丰碑长存 学习杨善洲精神
青山不朽丰碑长存
-----学习杨善洲精神
第一次听到杨善洲这个名字,是在新闻之中,当时了解不多,感触不深,但在大屏幕看到大亮山那满山的苍翠时,真正体会到了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位60多岁的老人,用22年时间将一座荒山培育成5.6万亩的一片巨大林场,林木价值近3亿元。我曾有过疑问,他是为了什么?如果他是为财,那为什么县委的奖励不要,市委的奖励他把大部分用来捐资助学,最后还将林场无偿交给了国家,去世后留下的仅有一顶草帽,一把砍刀,一支烟斗,一个依然需要刨土取食的家和家里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开着农用车跑运输的孙子们。他奋斗一辈子,掏心扒肺让老百姓的日子富起来,自己却两手空空而去;如果他是为名,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的他,工作35年来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早已名声在外。明明可以进省城安享晚年,却提个口袋下山到镇里和县城的大街上去捡别人随手扔掉的果核,到村寨路上捡骡马粪猪粪,去做这些在常人看来很没面子的事。认真看完《杨善洲》这部电影,全面学习了杨善洲的事迹和精神后,我终于找到了的答案,那就是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杨善洲同志凭借着这颗为民服务的“心”,树起的不仅是一片青山,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
学习杨善洲同志密切联系群众的“雪松”精神,对待群众有真心。“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杨善洲在职时的一句口头禅,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杨善洲195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顶个草帽,穿双草鞋,随身带着锄头、镰刀等各种农具,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哪块地里的草长高了就锄两把。亲自下田为农民传授 “三岔九垄”插秧法。他真心对待群众,所以群众才信他服他,被他带动起来投身事业之中。这种精神在远隔千里外的临澧体现的淋漓尽致,1966年起的十年间,临澧全县上下共同奋斗,服务安排不讲价钱、落实工作不折不扣,需要劳力上劳力,需要物资给物资,组织突击队随叫随到。特别是在资金比较匮乏的阶段,全县三年未办分配,人均集资181元,群众自带口粮上工地,不惧酷暑严寒,不惧生命危险,一举建成了“亚州第一泵”——青山水利工程,灌溉全县35万亩农田。如果党员干部不是真心对群众,群众也不会有这样高的热情投身到水利建设之中,更不会有今天这样伟大的青山工程。群众眼睛是雪亮的,谁为他们好,他们都能体会的到。作为一名年轻基层干部,虽然在基层工作经验不足,群众工作能力缺乏,但是只要坚持在工作中本着责任心、怀着真感情,以诚心贴近群众、以真心服务群众、以爱心温暖群众、以公心凝聚群众,诚心诚意地与群众交流沟通,肯定能得到群众的认可与支持。
学习杨善洲同志为党的事业奉献终身的“一辈子”精神,对待工作能尽心。“虽然我的职务退休,但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要接着帮群众办”,这就是杨善洲同志为党的事业奉献终身的“一辈子”精神。从电影中了解到他为官时的一件件“小事”,我们这些享受着安逸生活的年轻干部,对照自身,才发现一直以来都有些忙外务,轻本职,对群众的需求或敷衍了事,或视而不见;干工作拈轻怕重,挑肥拣瘦,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这部电影,如一剂猛药,让人感到羞愧。看完电影后反省自己都干了什么,以后我们将干什么?今后必须在端正工作态度和提高工作质量上下功夫,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围绕基层工作大局做好每一项本职工作,不因事小、事杂而不重视、不尽心。要把为群众排忧解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质量的根本标准,不断提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尽心尽力完成好群众交付每一件事。学习杨善洲同志艰苦朴素的“草鞋”精神,对待生活持清心。杨善洲同志一直被爱戴他的群众称为“草鞋”书记,他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做过石匠,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苦辣。在凭着一腔热诚、脚踏实地的奋斗一步一步成长为领导干部后,仍能始终保持恪守信念、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时常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以普通群众的心态进行群众工作。“为官”一辈子,自己的女
儿和妻子也在乡下生活了一辈子,他不让家人办理农转非的户口,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他和老伴住的房中,没有任何一样值钱的东西。他时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一生清贫的他却把个人大量的积蓄投入到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上。老人不是不爱家,不是不爱自己的亲人,但是在他的心里,为老百姓做事就是他回报家人和社会最好的东西。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基层干部,我们面对的就是人民群众,必须要时刻秉持这样一种清心,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将基层工作作为检验我们人生价值最好的凭证。
做好事做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实事。老书记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身体力行“俯首甘为孺子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通过学习他的事迹使我体会到,做好事业必须先做好人,必须端正心态,不能好高骛远,必须从点滴做起,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勤勉敬业。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干部,我应该以老书记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杨善洲精神
“杨善洲精神”学习感想
有一种精神,如精美的诗句,印在唐诗宋词发黄的纸页间;有一种品质,如细水长流,荡涤着一代代青年才俊的成长;有一种品德,千百年间在中华大地遍地流淌、生生不息!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每一次的停歇都为人们带来太多太多的感动。这些温暖的感动,源于一代代为人民做出贡献的人们。
当时代的印记褪去,当一位位人民的好儿子、好公仆远去。今天,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又有一颗红星冉冉升起,他的名字、他的事迹将万古长存、流芳百世。
作为一名青年在校大学生,我有幸更多的了解了杨善洲老书记的感人事迹,近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又一次认真地学习了杨善洲老书记先进事迹的点点滴滴,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最后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近日,李源潮指示:“杨善洲同志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的先进事迹和思想境界十分感人。他是老干部中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要把杨善洲同志作为创优争先的重大典型予以宣传。”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对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近日再次指出:“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优争先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学习后心灵再次受到震撼,我为国家养育了杨善洲这样的党的好干部而自豪和骄傲,同时,作为老书记家乡的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更加坚定了我学习和追求老书记“人格重如山,名利淡似水”的理想信念。
俗话说,做好事做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实事。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用毕生精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杨善洲同志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做过石匠,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苦辣。他凭着一腔热诚、脚踏实地的奋斗,一步一步成长为领导干部后,他始终恪守信念、保持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艰苦朴素,时常是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通过学习,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同时,时刻提醒自己任何时候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改变而忘本变质。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他“为官”多年没有为家人安置工作和捞上一册“农转非”本本,连组织上给予的正常政策照顾也被他婉言拒绝了。他也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时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却把个人大量的积蓄投入到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上,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人民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献给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试想,如今这样的干部、这样的领导还有多少?这正是杨善洲老书记人格魅力的高大和高尚所在,他永葆本色、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我们人民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广大大学生认真学习的楷模。
总之,杨善洲老书记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身体力行“俯首甘为孺子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通过学习他的事迹使我体会到,做好事业必须先做好人,必须端正心态,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不能好高骛远,必须从点滴做起,“在其位,谋其职”,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勤勉敬业。做为一名新时期的大学生,更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达到“创优争先”学习提高的目的。
学研部 2011年 月 日
第四篇:杨善洲精神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在全省上下广泛掀起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之际,州局(公司)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参加聆听先进事迹报告。通过对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深感震撼。
杨善洲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始终淡泊名利、地位,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在退休后,他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0多年,逐步建成了占地面积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2009年4月,他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
杨善洲同志的感人事迹在媒体上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
杨善洲同志是当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领导干部的楷模,是老干部中的优秀典型。学习他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献身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学习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动力之源。杨善洲同志之所以退休后放弃省城的舒适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就是因为他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杨善洲同志把全部精力倾注山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履行了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给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就是要把他的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改变工作中的不足,更好地践行“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核心价值观,有效地推进版纳烟草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胡建坤
2011年5月11日
第五篇:时代需要杨善洲精神
时代需要杨善洲精神
最近,大家可能在电视、新闻上听到这样一首歌谣“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歌谣唱的是一个老人和一座山的故事,这个老人就是云南省保山市原地委书记杨善洲。老人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退休后扎根大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他用一生回答了入党为了什么、当干部干些什么、身后给人民和后代留下什么。杨善洲的先进事迹就是创先争优的一本生动教科书,向世人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60年如一日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杨善洲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带给无数党员和群众心灵的震撼和感动。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中国大发展大变革的关键之年,时代需要杨善洲精神,更需要千千万万个像杨善洲同志那样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党员干部。学习杨善洲精神,就要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生追求,矢志不渝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壮举,前景无比广阔,但道路并不平坦,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人民群众持之以恒地艰苦奋斗。要像杨善洲那样在岗认真做事,离岗也不褪色,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学习杨善洲精神,就要像他那样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无怨无悔地为人民服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党的力量源泉。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心里时刻想着群众,始终同群众同甘共苦,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在为人民谋幸福中实现人生价值,才能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学习杨善洲精神,就要像他那样淡泊名利、廉洁奉公,做纯粹的、高尚的好党员好干部。名利对执政党的党员干部始终都是一种重要考验,只有坚持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财富观,像杨善洲那样“不能光想着自己、光想着钱,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才能抵御住各种诱惑,保持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让我们以杨善洲为榜样,加强自身修养,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像他那样为政、干事、做人,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宏伟蓝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