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晓聪老师《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化学教育研究的若干问题》讲座有感

时间:2019-05-12 00:0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听王晓聪老师《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化学教育研究的若干问题》讲座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听王晓聪老师《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化学教育研究的若干问题》讲座有感》。

第一篇:听王晓聪老师《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化学教育研究的若干问题》讲座有感

听王晓聪老师《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化学教育研究的若干问题》讲座有感

【按】福建师范大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教学(化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化学学科教学前沿讲座”课程。为此我们每年邀请一些化学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来自一线的化学教研员、教学名师为研究生们讲座。2015年11月18日借为非全日制化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之机,我们邀请了前来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的厦门市湖里区化学教研员王晓聪老师为教育硕士们作了题为《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学化学教育...【按】福建师范大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教学(化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化学学科教学前沿讲座”课程。为此我们每年邀请一些化学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来自一线的化学教研员、教学名师为研究生们讲座。2015年11月18日借为非全日制化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之机,我们邀请了前来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的厦门市湖里区化学教研员王晓聪老师为教育硕士们作了题为《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学化学教育研究的若干问题》的讲座。讲座结合了他本人今年申报的教育部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化学分类教学时机的实践研究”等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研究生们受益匪浅。请同学们展示良多的体会、交流分享。2015级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肖伟伟同学捷足先登,在她的博客发表了听讲座的体会,转载如下:

王晓聪老师不仅是中学高级教师,化学教育硕士,也是厦门市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曾担任过厦门三中教务处副主任、教研室主任、信息资源中心主任、湖里区人民政府兼职督学、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化学教研员等。还曾创办湖里区教育局主管的《湖里教育》,曾出版专著1本,主编、参编正式出版的教辅10册,主编校本教材4册,在CN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曾参加教育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课题研究;策划和协助主持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3项;主持省级课题1项,主持市级课题2项。在多个省、市及本市、本区开设专题讲座。2004年获厦门市教育局颁布“课程改革先进教师”荣誉称号,2008年获福建省教育厅、省环保局颁布的“福建省绿色学校优秀教师”称号,2014年获厦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赛一等奖。

在近28年的教学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即“强化实践,唤醒自我,分类教学拓展视野,关注发展”。并且还提出了“为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而分类教学”的教学主张,并一直在努力践行。

11月28日,很荣幸能够在师大听取到远道受邀而来的王晓聪老师也是前辈师兄的关于《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化学教育研究》的讲座,收获甚多。

首先,他为我们介绍了到底什么是核心素养。

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思想、物质分类思想、辩证思维、模型认知、科学探究、绿色化学七方面,这些基本理论我们已经熟悉,但如何结合实际贯彻实施我们却从未深入。王老师就举了一个生动形象的例子给懵懂的我们予以说明。例如:初中化学“水电解”一课教学中,实际操作实验验证水电解产物比例时难以达到2:1的氢气氧气比,这与理论不符,老师如果直接予以带过就错失了一次科学品质教育的机会,难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抓住时机,告诉学生:任何结论均有阶段性,这就是科学的本质。这样一来,辩证思维、科学探究、模型认知等基本素养均能得到加强,再如,厦门六中高三复习第二阶段大胆引入实验来复习,如用目视比色法测某款补血剂中二价铁离子的含量,教师事先提供KSCN与不同量三价铁离子反应显色的色阶图,让学生全程自行测定后对比,发现只有几个人成功,大多却测不准确。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误差分析,让学生寻因,发现配制溶液时操作误差、过量H2O2导致KSCN被氧化等,这样的教学效果比起直接做题来的更有效,更让学生印象深刻。

而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监控以及科学测评是如今我们重点需要关注和突破的地方。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着眼点。

接着,王晓聪老师本次讲座主要从2个方面介绍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学化学教育研究。

第一,研究目的。

他认为中学化学教育研究的目的应该是“达成教育理解,生成教育智慧”。

教育研究方法中一般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成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旨在揭示教育现象的一般规律,建立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增进人类知识;应用研究旨在寻

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王晓聪老师则从一线教师角度出发,将教育目的更具体化,更联系实际。他认为研究的终结成果不是成果的学术化,而是‘问题的解决和行动的完善与改进’。

“普教系统一线教师的教育研究是一种理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为了解决常态教育活动中教师在经验式或“非理性”和“无意识”状态下出现的教学问题。普教系统一线教师教育研究深层次的目的在于通过教育研究这种活动,改变一线教师普遍不了解和不能自觉应用国内外重要教育科研成果的现象,启发教师的教育自觉,通过学习吸纳教育理论成果、思考琢磨教育问题,通过沉浸其中的体验,促使教师不断领悟教育真谛,尽快地把外在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信念,最终形成自己对教育独特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实现教育教学活动的最高境界——创造性的因材施教”。

“普教系统一线教师从事教育研究做自己的研究,研究自己,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通过研究发现并获得改变自己的力量——研究中成长和收获的体验。普教系统一线教师的教育研究以自己的课堂为现场、以自己的教学为中心、以自己的学生为主体,是教师自己通过反思充满思想的行动。在这种行动中,教师最大、最有价值的收获是自己教育智慧和教育机智的增长”。

研究不是搞无用理论,而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普适规律,从而完善实际教学。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在选题、写论文前注意。

第二,研究问题。

他认为,研究问题时,应

(1)“对某个问日持续关注,并注入学理”,方可使之成为有效问题。(2)选题原则:直接性、探索性、反思性问题。(3)选题来源:•实践‚现有资料ƒ比较教育④课例

其中,他尤其强调了从课例中选择研究问题。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即“三次备课、两轮打磨”校本教研模式。这是从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提炼出的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的、最优化的、具体、生动、主题化、系列化的课堂教学课例(或模式)。

这样的研究过程不仅有助于避免基于标准的教学的弊端:教师将教科书的内容教完就算完成任务,也能让教师不自觉反思目标-策略、策略-评估、目标-评估三者之间的适配性。这样的模式很值得我们借鉴,也启发我们可以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研和平常教学备课中。

选择好研究问题之后,我们还得判断它是否是真问题,一要问题有意义且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二要问题要有内在的联系、有根据;三要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可解决性。接着如何判断课题的创新性,他也给我们提供了思路:一要资料是他人未使用过的;二要发现客观事实,并有所体验;三要观点创新;四要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的创新。对于如何搞科研研究,王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具体的思路。

最后,王晓聪老师还与我们分享了他个人成功的经历,感触良多。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他说教学也好还是研究也好,都需要形成个人体系,提高综合的能力。其中教学更需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防止教学庸俗化,才能成为学生的恩人。

名师难得,能听到名师讲座的机会也是难得,所以我很珍惜这样一个能够学习前沿知识,了解最新教研的机会。很感谢王晓聪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让我们更有了在教研这条路上前行的动力!

“三次备课、两轮打磨”校本教研模式示意图(说明:1.“三次备课”指的是:基于个人经验的备课、基于同伴互助的备课、基于实践反思的备课。2.“两轮打磨”指的是:课前会议中对课的内容、主题和课堂观察量表的打磨;课后会议中基于课堂观察结果对这节的打磨。)

下载听王晓聪老师《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化学教育研究的若干问题》讲座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听王晓聪老师《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化学教育研究的若干问题》讲座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