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思想汇报:从传统民本思想到为人民服务

时间:2019-05-12 01:2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5月思想汇报:从传统民本思想到为人民服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5月思想汇报:从传统民本思想到为人民服务》。

第一篇:5月思想汇报:从传统民本思想到为人民服务

5月思想汇报:从传统民本思想到为人

民服务

敬爱的党组织:

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贯穿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民本是“以民为本”的缩语。早在商、周之际,中国便出现了民本思想的萌芽。“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夏、商统治的覆亡,使商、周统治者认识到民众的力量,从而形成“敬德保民”、“民为邦本”等治国思想。至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墨家、儒家、法家等诸子百家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民贵君轻”、“以民为本”等一系列命题,汇成一股激昂奔腾的思想大潮。如孔子:“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3到了孟子,就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以民为本的治国理论和方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君王应该:“乐民之乐者,民也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也忧其忧。”荀子:“天之生命,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像这样的论述还有很多。

民众的主体性在形式上得到一定的重视,生产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这在当时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但是透过这些民本思想现象的背后,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民本思想是从统治阶级的立场出发并且是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服务的,它的实质是为了更好的统治民众来服务于私人目的,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这就深刻的体现了这种民本思想的阶级局限性。

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学习、总结和继承,并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中国的民族形式紧密结合起来。1940年1月,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对如何批判地总结和继承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作了进一步阐述,主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运用唯物辩证法,毛泽东从古代民本思想中吸取了大量人民性、民主性精华,并立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加以扬弃和综合创新,把中国民本思想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毛泽东常说,我们“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他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充分重视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作为历史的创造者的巨大力量,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自执政以来,马克思主义的民本思想得到了真实而充分的体现。共产党人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己任,以共产主义——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共同体的实现为最终目标。从而实现了真正的以民为本,其实质是为人民服务,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这就和传统的民本思想完全区别开了。与传统那种形式上的、为少数人谋利益的工具性的民本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毛泽东民本观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领导的最高标准,并在领导实践中切实为人民造福,率领人民群众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是无产阶级领导活动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一切领导工作的根本宗旨。

汇报人:

XX年5月29日

第二篇:2011年5月思想汇报《从传统民本思想到为人民服务》

敬爱的党组织:

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贯穿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民本是“以民为本”的缩语。早在商、周之际,中国便出现了民本思想的萌芽。“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夏、商统治的覆亡,使商、周统治者认识到民众的力量,从而形成“敬德保民”、“民为邦本”等治国思想。至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墨家、儒家、法家等诸子百家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民贵君轻”、“以民为本”等一系列命题,汇成一股激昂奔腾的思想大潮。如孔子:“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3到了孟子,就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以民为本的治国理论和方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

君王应该:“乐民之乐者,民也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也忧其忧。”荀子:“天之生命,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像这样的论述还有很多。

民众的主体性在形式上得到一定的重视,生产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这在当时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但是透过这些民本思想现象的背后,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民本思想是从统治阶级的立场出发并且是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服务的,它的实质是为了更好的统治民众来服务于私人目的,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这就深刻的体现了这种民本思想的阶级局限性。

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学习、总结和继承,并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中国的民族形式紧密结合起来。1940年1月,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对如何批判地总结和继承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作了进一步阐述,主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运用唯物辩证法,毛泽东从古代民本思想中吸取了大量人民性、民主性精华,并立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加以扬弃和综合创新,把中国民本思想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毛泽东常说,我们“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他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充分重视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作为历史的创造者的巨大力量,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力量之源。中国***自执政以来,马克思主义的民本思想得到了真实而充分的体现。***人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己任,以****——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共同体的实现为最终目标。从而实现了真正的以民为本,其实质是为人民服务,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这就和传统的民本思想完全区别开了。与传统那种形式上的、为少数人谋利益的工具性的民本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毛泽东民本观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领导的最高标准,并在领导实践中切实为人民造福,率领人民群众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是无产阶级领导活动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一切领导工作的根本宗旨。

汇报人:思想汇报网

2011年5月29日

第三篇: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到群众路线

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到群众路线

摘要: 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它贯穿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群众路线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而提出的,它从传统民本思想中吸取了大量精华,并与时俱进地加以扬弃,在继承传统民本思想的同时又超越了民本思想。通过分析民本思想与群众路线的关系,在践行群众路线中弘扬民本思想,让群众路线更加深入人心。

关键词:群众路线 民本思想 超越 弘扬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学说之一,它主张将人民群众视为治国安邦之根本,关注并重视底层民众的利益,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所在。同时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思想基础和历史积淀。

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其发展

“民本”即“以民为本”。从我国古代的文献典籍中我们可以得知,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民本”一词源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1],及“民者君之本也”[2]等语。

(一)上古三代时期的民本思想

我国的民本思想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史籍最早关于民本思想的记载,是在《史记·夏本记》中,舜同禹、伯夷、皋陶议论治世之道。统治者的首要职责是安民,要了解人民的疾苦和要求,顺应民心,制定和推行安民、惠民措施,使人民安全得到保障,能够安居乐业。

这一时期的民本思想,基本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基础。这一时期的思想可以总结为,民为邦本、民为君本、民为神意的代表和中介。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进而一统天下,战争不断,民不聊生。这时,治国、安邦、称霸、夺天下的理论开始形成,民本思想也在这一时期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明确提出了 “民者君之本也”。这是民本思想的一个发展。

春秋第一位霸主齐桓公能够“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原因,司马迁总结为:“管仲相齐,顺百姓之美,匡救国家之恶,令君臣百姓相亲者,是管之能也。” [3] 而管仲自己也 说:“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4]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到:“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5]就是说,作为贤君,想要统治人民,一定要谦和而居于人民的下面。想要领导人民,一定要甘心居于人民之后,从而不让人民感到妨碍和累赘,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喜欢。

孔子对民本思想有一个系统地发展。“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而“仁”的主要内容就是“爱人”。在坚持“仁”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富民、畏民、教民、御民的思想。

孟子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之大成,超越了孔子。他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6]确立了人民、国家和君主的轻重次序,认为人民是立国的基础。此外,孟子关于仁政、王道的语录还很多,可以说,《孟子》全书的主要观点之一就是“民本思想”。

荀子又把前人的民本思想加以发扬,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7],表明了国家的存在取决于民。同时又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8]的思想。

总起来看,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正式形成。在对待民众这一问题的认识上,先秦诸子是比较一致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继承和发展了西周的敬德保民思想。

(三)汉代至唐宋时期的民本思想

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在各个朝代基本得到了继承,但也出现了更多地有利于皇权方面的转化。

汉代巨儒董仲舒提出“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9],接着有贾谊的“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 [10],又有王符“帝以天为制,天以民为心,民之所欲,天必从之”[11],他们都对民本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发。

如果从中国历朝历代皇帝的角度讲,对民本思想体认得最明确的,首先应当是唐太宗。《贞观政要》中多处详细地记载了唐太宗对民本思想的观点。“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12]“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唐太宗君臣还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从民欲、顺民心,使民安乐的政策和措施。如推行了均田制,租庸调法,健全法制,慎选州县官员。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和措施,贞观之治成了中国专制社会盛世的高峰。

宋代宋祁认为:“民,国之基也。五仞之墙,所以不毁,基厚也;所以毁,基薄也。”

[13]苏舜卿主张“民为邦本,未有本摇而枝叶不动者”[14],这都是对民本思想的深刻表达。

(四)明清时的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到了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那里,有了一个飞跃。黄宗羲在《明夷待访 录》中提出 “民主君客”论和“万民忧乐”论。顾炎武提出了一系列抑止君主专权的设想,他认为,矫正极端君主专制的有效措施乃是分权,为此提出了“寓封建于郡县之中”[15]的著名论断。

综上,我们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政治文化中,民本思想一直居于主导和正统地位。但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在中国历史上,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因为统治阶级认识到重视人民群众具有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作用而产生的,它是统治阶级“愚民”政策的一个方面,是一种统治权术,实际上仍是“君本”思想,其本质目的是维护君主的地位。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严格说来,是一种封建专制主义思想。

二、群众路线

十八大报告指出:围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举措。

(一)群众路线及其理论基础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确立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也就是说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6]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的主体就是人民群众。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中最主导的力量是劳动者,人民群众是劳动者的主体,所以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正是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共产党创立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 [17]

(二)群众路线思想的确立及其主要内容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之一。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就是在党的群众工作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927年,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赞扬农民运动“乃是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 [18]在创建了人民军队和红色政权后,毛泽东一直非常重视发动和组织群众。在古田会议决议中他指出,红军“是为了宣传群、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19]延安时期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成熟期,他在《论持久战》中深刻地阐述了“兵民是胜利之本”。[20]在1943年6月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明确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在1945年党的七大政 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更为系统地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问题。至此,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已经成为十分完备的理论。最终在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的同时,确立了党的群众路线。

简单地说,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萌芽于大革命时期,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进一步发展于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总之,纵观我党的革命实践, 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实现人民群众获得自身的利益的革命实践。” [21]

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第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二,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第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四,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第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

(三)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仍然有其现实意义。

首先,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调动群众积极性。无论在什么时期,人民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社会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支持、推动、和贡献。民生问题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切实的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要把民生问题放在一切工作的最前面,努力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满足群众的要求,才能更有效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为社会建设奉献更多力量。

其次,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民主政治建设得以加强。经常广泛的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提高决策的质量,使决策更加科学化和民主化,这样能够使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少走弯路。同时,和谐社会的建设也离不开民主政治的保障,而群众路线是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

最后,减少腐败现象,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的联系。脱离人民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大危险,要彻底解决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就必须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群众路线,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杜绝腐败现象,加强党风建设,有利于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群众路线对传统民本思想继承与超越

(一)群众路线与传统民本思想的相通性

群众路线与传统民本思想有一定的相通性,这种相通性体现在:两者都强调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力量,体现了人文关怀。密切联系群众的执政理念,将民本思想中的进步、合理成分进行了改造,实现了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升华。从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我们可以找 到很多与民本思想有关的格言,如:“民,事之本也”[22];“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23];“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24]等等,无不折射出了对“民”的重视和敬畏。而群众路线更是体现着对人民群众的重视,把密切联系群众纳入党的主流意识形态,民本思想中的人民性、民主性内容被传承和发扬。

(二)群众路线对古代民本思想的超越

有人说群众路线就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传承和发展。这种认识不科学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从本质上说,群众路线就是要执政为民,代表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这种以人民为本位的观念,既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发展、升华,从根本上超越了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加以辩证地扬弃的产物。”[25]

首先,实施主体与客体的变化。传统民本思想的实施主体是统治阶级,他们执掌国家政权,掌控国家暴力机器,对奴隶、平民进行统治,阶级矛盾始终是存在的。传统的民本思想中的“民”是与“君”“官”相对应的,是属于“君”的子民,处于被统治地位,在社会发展中不具有主体性。群众路线的实施主体是党,党领导广大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主体和客体之间,不再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群众路线中的人民群众则是国家的主人,具有主体性。

其次,实践上的超越。传统民本思想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思想层面,在实践上有所欠缺。群众路线的实施主体是党,实施客体是群众。党制定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在工作中坚持“一切依靠群众”,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然后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最后,最终目标上的超越。传统的民本思想以肯定和维护封建统治为前提,目的是巩固皇权。统治阶级把民本作为全面论证君主制度合理性、对百姓进行道德教化以制造顺民、培养忠君思想的愚民工具和手段。“民本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邦国的治理,而不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解放。”[26]而群众路线则是要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在弘扬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践行群众路线

我国古代民本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是统治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产生的,但也体现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的认识和重视,为后来的群众路线提供了借鉴。只有在贯彻群众路线中融入文化的成分,借助文化的力量,才能把群众工作做得更加深入有效。我们在践行群众路线中要重视发挥传统民本观念的作用,借鉴弘扬传统的民本思想,古为今用,利用传统民本思想重民、贵民、安民、恤民、忧民、亲民、爱民的理念,一切为群众着想,重视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一个更适宜人们生活的社会。

参考文献:

[1] 《尚书·五子之歌》 [2] 《春秋榖粱传·桓公十四年》 [3] 《史记·管晏列传第二》 [4] 《管子·牧民》 [5] 《老子》 [6] 《孟子·尽心下》 [7] 《荀子·大略》 [8] 《荀子·哀公》 [9] 《春秋繁露》 [10] 《新书·大政上》 [11] 《潜夫论》

[12] 《贞观政要·君道第一》 [13] 《宋景文公笔记》 [14] 《诣匦疏》 [15] 《郡县论》

[1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7]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18][19]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0]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1] 张林冰.论民本思想及其价值[J].文史资料,2006,9月下旬刊 [22] 《晏子春秋》 [23] 《四书集注》 [24] 《慎言》

[25][26] 何中华.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几点思考[J].理论学刊.,2013,9

第四篇:从传统的民本思想到现代的以民为本

从传统的民本思想到现代的以民为本

从传统的民本思想到现代的以民为本

.2005-11-9 贾丹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和现代的以民为本,都是以“民”为立足点而提出的。“民”的提法即不同于“官”,又有别于“人”。首先,“民”是与“官”相对的概念,在使用“民”的场合,往往是指由于分工的存在,人被区分为不同的群体: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即“官”与“民”。因而,“民本”的提法本身就默认整个社会可以划分为“民”与“官”两个群体。“民本”是从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其出发点是“官”怎样处理好“官”与“民”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与有序。另外,“民”不等于“人”,在使用“人”的场合,往往是相对于“物”以及普遍人性而言的。因而,“民本”不同于“人本”,人本思想强调从人本身出发,研究人的本质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本思想的最终诉求是在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中应该以人的地位为首,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实现每个人的平等地位。

从传统的民本思想到现代的以民为本思想的发展,体现了对“民”的认识的思维方式的转变。本文在简要梳理古今民本思想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传统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以民为本思想,力图探求两种思想的共同点与根本区别之所在。

一、传统民本思想到现代以民为本的发展

(一)传统民本思想的产生根源与发展

传统的民本思想,是指中国古代历史上将民众视为治国安邦根本的政治学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精髓的体现。

任何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中国古代社会独特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因素产生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首先,中国传统的经济条件是民本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社会经济是以农为本的小农经济,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自给自足,不存在明确的社会分工。分工程度的弱化明显地降低了人对人的依赖程度,造成了社会上单独的个体对整个社会状况的影响并不明显。所以单个的民的力量是极其有限的,民只有作为一个与君相对的整体,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从社会心理基础来看,中国自古的民众就缺乏个体意识,存在着对君主的依附心理。在中国传统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民众在社会等级序列中处于最底层。民众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对君主的思想依附性,根本谈不上个体人的意识和行为,他们的思想观念是由君主来规定的,他们的一切必须听凭君主来为自己作主。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萌芽于殷商至西周时期,当时的领导者已开始从桀、纣的亡国以及现实的斗争中,初步看到了人民的力量,提出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和“敬德保民”(《尚书·康诰》),开始重视民的力量。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加剧,民众的重要地位越来越显示出来。孔子较早地提出了重民、富民思想,他说:“足民足食,民信之矣。”(《论语》)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孟子·尽心下》)和仁政学说,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本思想体系。至于荀子提出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的著名比喻,更是集中反映了“民本”的思想。汉唐时期,民为邦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西汉思想家贾谊吸取秦亡教训,提出“民者,万世之本”的思想(《新书·大政》),唐太宗李世民总结隋亡教训,悟出必须做到“国以民为本”。明清时期,民本思想更加完善,王夫之宣称:“人无易天地,易父母,而有可易之君。”(《泰誓上》),对民众的力量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其民本哲学思想有鲜明的民主因素。

(二)现代以民为本思想的形成 传统民本思想在中国历经近三千年的历史,一直存在于中国古代与近代社会之中。直至20世纪初期,现代民本思想才在中国得以产生与发展。

现代民本思想与传统民本思想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但是又与其有着实质性的区别。现代民本思想是立足于分工明确的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的,以现代民主思想为基本前提,其主旨是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就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指导思想而言,从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思想一脉相承、一以贯之,都是现代以民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

毛泽东指出: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任何自身特殊的利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都是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利益,把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度统一起来,充分展示了把人民群众作为最高目的的深刻的价值内涵,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的具体落实。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站在世纪之交的时代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三个代表”的本质就在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江泽民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最终归宿,强调共产党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以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为手段,归根到底正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最终都是为了体现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上台执政以后,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以民为本的重要思想,充分展现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以民为本和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思想境界。在当下中国,我们党适时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要坚持以民为本,始终紧紧抓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根本要求,紧密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搞建设、谋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它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主义才能充满活力。

二、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以民为本思想的共同点

(一)两者都重视民众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了“仁政”思想。他指出当政者必须以仁爱之心待民。他说:“仁者,莫大于爱民。”(《孔子家语》)因此,他一再申述“仁者爱人”的政治观点,要求统治者要废除“苛政”,减轻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并以“舟”与“水”的关系作比,生动而形象地说明“仁者爱人”的重要性,“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荀子·哀公》)孔子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孟子从历史和现实的大量事实中,认识到庶民对于国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观点,强调了民为邦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他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绝尔也。”(《孟子·离娄上》)汉初贾谊则提出“民为政本”的主张:“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故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新书·大政》)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地位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明确指出,“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历史发展的进程完全证实了毛泽东同志的论断。

邓小平也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他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他说:“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江泽民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江泽民反复告诫全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新一届领导集体深知人民的重要,深谙以民为本的为政之道思想。胡锦涛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二)两者都是对“官”提出的要求

无论是民本思想还是以民为本,都以承认社会存在着“官”与“民”的群体性划分为前提,而且“民本”的提法本身就是对“官”提出的要求。传统民本主义者所看重的是统治者的“德”,而非民众的自主性。为此,它对君主和官吏的道德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民本思想所塑造的最理想人物就是“明君”和“清官”,旨在通过对君主和官吏品德人格的塑造来限制和约束君主的行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党的三代领导人都深刻地认识到了领导者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对领导干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毛泽东早就指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邓小平说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江泽民也反更强调:每个党员和干部都要“时刻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位置,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警惕脱离群众的倾向”,强调“所有的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绝不能高居群众之上,而要始终置身群众之中,时刻心系群众”。

新一届领导集体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解决好为谁掌权、怎样掌权的问题。胡锦涛强调指出:“只有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决不能用来谋取私利,才能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廉洁从政,使我们的工作符合群众的要求,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不断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的意识,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名利。”

(三)两者都是为了富民

在中国传统民本观看来,“民以食为天”,民本思想主要着眼于民生问题,重视民生问题是民本思想的重要特点和内容。民为本,而固本首当富民,民富则安,民贫则乱,先要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这是人得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前提。为了维系民心,统治者要推行仁政,藏富于民,使人民“乐岁终生饱,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孔子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颜渊》)墨子指出:“民之所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墨子·兆乐》)如果到了民众不能生存的地步,政权便不会巩固。

富民,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的集中体现,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和标志。党的三代领导人既继承了传统的“富民”思想,而且克服了其虚伪性和空想性,通过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和实行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真正的富民之路。毛泽东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

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富裕幸福是邓小平所关注的两大根本问题。邓小平把实现人民生活的富裕作为最终目标和理想,并且把“富民、利民”提高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本质的高度。从“三个有利于”标准看,“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败的根本标准,其中,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根本标准之一,正如邓小平所说:“人民生活确实好起来了,国家兴旺发达了,这是最大的事情”。

江泽民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上述思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践行“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江泽民指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胡锦涛对现阶段的最主要任务和最主要目标作了明确的回答:“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以兴国为己任、以富民为目标,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经过长时期的努力,不断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向党的最终目标前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针对我国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贫富差距较大等特殊国情,构建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就业结构和代际结构的和谐。和谐社会所要实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三、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以民为本思想的本质区别

从传统的民本思维到现代的民本思想的发展体现了对“民”的认识的思维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以民为本思想是“官”基于完全不同的立场上来看待“民”的作用,处理“官”与“民”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传统的民本思想纯粹是一种子民哲学,统治者“爱民”实质上是为了更好地“牧民”,他们所采取的一切利民措施其最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现代的以民为本思想以现代的民主思想为前提,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目的地位与主体作用的肯定,把尊重人,解放人、为了人和塑造人的价值取向落实到社会实践中,要求人们在分析、思考、解决一切问题时,要确立起人的尺度。在现代的民本思想中,民不再是祈求帝王的恩赐,而是把自己当成了社会的主人。

(一)两者都注重民众的作用,但其目的不同

传统民本思想的实质是为民作主,而非由民作主,君主“爱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牧民”。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民本思想是一种子民哲学思想。历史上的思想家和开明政治家既承认民为国本,又讲君为民主。孟子在讲“民贵君轻”的同时,又说“无君无父,是禽兽也”。荀子舟水之喻的民本思想是很深刻的,但荀子民本论的工具性思想同样也很突出,他说:“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君道》)之所以要重民、爱民,其目的是要使民众“为己用,为己死”。一个“用”字突出表明了传统民本观的工具性特征:民并非君本意义上的“本”,民不过是工具;爱民是为了用民,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而并非是真正置民于君之上,以民本否定君本。

现代以民为本思想改变了民本思想的“民为仆”的局面,使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实现了人民的解放。以民为本思想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提出的,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有选择自己的领导的权力,并对其进行监督,从而实现自己对自己的领导。人民群众应该拥有绝对、最高的权力,其他一切权力都是从中派生出来,并为之服务的。毛泽东明确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他认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是我们这个社会和国家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和国家的主人,“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

(二)实现利益的主体

不同在中国古代,官与民是两个利益完全不同的群体。传统民本思想下,统治阶级所采取的一切利民措施其最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实现统治阶级者自身的利益。从根本上来说,中国传统的“民本”仅仅是统治阶级的一种治国方略,与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两回事。民本思想主张以民众的需要和利益作为发政施治之准则,但其前提是等级制度的存在,维护统治者的长治久安,其实质不是否定君主专制,而是“得民”以达“治民”、“牧民”,最终实现统治者的利益。中国历史上进步的思想家以及一些封建帝王从不同的政治变动中得出了一个大致相同的结论:民心向背决定着政治的兴衰和国家的存亡,统治者只有获得了人民的拥护才能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为此统治者要关心民众疾苦,保护人民利益,否则就会失去民心,最终丧失对民众的统治权。

现代以民为本思想的主旨是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民众的利益是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主体。首先,领导者不是独立于民众之上的的群体,领导者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尽全力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特别是要着眼于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毛泽东同志曾一再告诫全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其次,领导者与人民群众是同一利益的主体,两个群体的利益是共同的。每一位领导者都来自于群众,都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领导者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领导者的利益寓于人民群众、国家利益之中,只有将个人利益融入人民利益之中,才能最终从根本上实现个人利益,领导者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是为了实现民众的利益。领导者只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领导者的领导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自己管理自己,自己主导自己。

(三)“官”与“民”的群体性划分的实质不同。

在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划分,并且等级界限具有不可逾越的特性。官与民是两个利益完全不同的群体,人被划分为不同的政治等级,其中最重要就是君、臣与民的等级划分。在三个等级中,君王高高在上,不能与百姓混同,不能与臣民平起平坐;臣通过君主专制制度也拥有了统治民众的权力,成为君主统治社会的工具;而作为社会最底层的民众,只能俯首称奴,成为君主统治的对象。在中国古代社会,三个等级之间的界限是不能轻易被逾越的,君与民是对立的两极,君不是民中的一员,而是在民之上的一个社会主体。传统民本思想所要求的只是君主身在高位要念及百姓,施惠于臣民,绝不存在给人民大众以主权的意图。传统民本观所包含的群体界限的不可逾越性决定了民本思想的利益主体是统治者,民本思想的提出其最终目的是维护、实现统治者的最终利益。

现代以民为本思想下,虽然也存在着领导者与人民群众的群体性划分,领导者与人民群众之间有一个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人民群众也有一个自觉服从领导的问题。但是这种领导与服从根本不同于君王与臣民之间的那种统治与服从关系。社会不再存在不可逾越的等级划分,领导者与人民群众两个群体之间的成员是互通的,优秀的社会成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成为社会的组织者、领导者。以民为本思想下的领导者不是一个独立于群众之上的群体,不是一个特权集团对人民的统治,领导者与群众的区别只是一种工作上的分工的不同。各级领导干部来自人民,又是人民的公仆,是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领导者的领导权就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服务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正是现代以民为本思想的本质和特征。

贾丹,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南京理工大学讲师

第五篇:思想汇报格式:从小事做起 为人民服务

敬爱的党组织:

“为人民服务,是真诚的付出;为人民服务,是忘我的投入;为人民服务,是用生命著写的书;为人民服务,是用心灵开拓的路。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歌曲《为人民服务》里面唱到的。从小我们就知道共产党要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电影里也总说,共产党不能拿人民群众的一针一线。宋老师带我们一起学习了党的宗旨,也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条宗旨贯穿于党的全部活动之中,是党的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深厚根基。所以我们每一个入党积极分子都应该对它有明确的认识,努力向实践党的宗旨的基本要求靠拢,加强党性修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从小事做起,培养为人民服务的习惯;自觉坚持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做出我们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贡献。

说到服务,作为共产党员,不必要做的轰轰烈烈,只要是关系民生,为人民解决了问题,那就是贡献。说到全心全意,作为共产党员,不必要干的惊天动地,只要是以人为本,那就是贡献。所以这些年我们看到了很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也看到了很多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比如袁隆平,他并没有轰轰烈烈过,但是他解决了中国很大部分人的粮食问题。比如华益慰,著名医学专家,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他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从医56年,华益慰只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所以,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作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人民服务的平台,我们必须时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向优秀共产党员学习,为党旗增添光彩。

我们应该明确自己肩上的任务,为了达到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带头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为人民做重大的贡献。但是我们首先应该从小事做起,比如寝室卫生谁来打扫的问题,比如教师黑板谁擦得问题,比如让座的问题,比如占座的问题........,只有时时刻刻认识到自己即将成为共产党员,成为人民群众中的典范,才能让自己的行为走的更远。

汇报人:好范文

下载5月思想汇报:从传统民本思想到为人民服务word格式文档
下载5月思想汇报:从传统民本思想到为人民服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为人民服务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为人民服务,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历史上出现过无数为民请命、为民谋福利的人,辛弃疾“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始终心系国家命运;曹植“闲居非吾志,甘心赴......

    思想汇报(关于为人民服务)

    敬爱的党组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正确的入党动机,这是与我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相一致的。当今社会日益趋向多样化、复杂化,这就难免会使我们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夹杂着......

    为人民服务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 ——大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尊敬的党组织: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篇课文直到现在我的印象还十分的深刻。那就是伟大的毛主席写的《为人民服务》。如今,我对于主席......

    思想汇报——为人民服务(定稿)

    思想汇报 敬爱的法学院第一学生党支部: 2008年9月25日,我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我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自豪,这表明党组织对我的表现的认同,更是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的促进和激励。......

    思想汇报——为人民服务

    思想汇报——为人民服务 尊敬的党组织: 我们从小就被老师教导,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电影里也总说,共产党不能拿人民群众的一针一线。 一开始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和什......

    为人民服务思想汇报

    前一段时间,我参加了里仁学院第十八期党课培训。经过培训,我对我们党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对党的宗旨有了更深入地体会。这激励我早日加入到组织中去。 通过学习,我更深切地知道......

    思想汇报-为人民服务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近些年我国遭遇了很多历史性的重大自然灾害,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特大洪水„„在我们面对这些自然灾害的时候,我们总能看见那么一个身影,冲锋在灾难的最......

    为人民服务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每一位共产党员应该践行的准则。“为人民服务”最先由我们伟大领袖、中国共产党员毛泽东同志提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