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的十七届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在今年10月18日胜利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会议公报对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这符合我国经济社会五年来的发展实际,准确表达、反映了全体中国人共同的生活感受和体会。
“十一五期间”我国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来之不易,所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影响深远。我国经济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区域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结构等措施,使的国民经济必将赢得更长时间和更高水平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几千年来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结束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十一五期间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重大风险挑战的严峻性历史罕见;然而,令世人感慨的是,从隆重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和60周年国庆,到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从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到遭受汶川、玉树地震和舟曲山洪泥石流,我们共同经历了一系列大喜大悲,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着
提高,取得了社会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面发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对我们满怀信心地迈向“十二五”,努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二五”,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性关键五年,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是对“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全面部署,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十二五”规划建议引人注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规划建议的最具鲜明的特点,也是当代的要求,它事关“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发展仍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能够发生巨大历史性变化,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归根结底得益于我们党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领导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当前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掌握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依然需要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我国经过多年快速发展,目前经济总量虽然已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有了大幅提升,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
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没有变,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我国发展现状,既要看到发展有速度、成绩大的一面,也要看到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任务还很艰巨的一面,仅从人均收入看,目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正在向4000美元的水平迈进,纵向比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而横向比在世界210个国家和地区中却处于百位之后,与高收入发达国家实际人均国民收入相差近10倍,追赶发达国家的水平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通过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体会到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统筹兼顾,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的,我坚决支持和拥护,也坚决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等一系列要求,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注目。全会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方面的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充分表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意义十分重大。
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居全球前列,以工业化、城镇化为重点的现代化建设生机勃勃,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没有变。
目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210个国家和地区中仍处于百位之后,一些农村和边远地区经济社会面貌还很落后,农村还有3597万贫困人口,城市还有2347万最低生活保障人口,看病难、上学难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与此同时,还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劳动者报酬偏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说明,我国消除贫困、改
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任务十分繁重。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是党中央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同时,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会推动经济发展。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依靠人民,才会拥有不竭的强大动力。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国家各项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才能使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对衣食住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环境等方面的质量要求会更高,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将全面快速增长。无论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政治品格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要求我们在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重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更好地为改善民生服务。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要求。扩大国内需求,合理引导居民消费转型升级,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而要扩大内需,除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居民现有消费能力基础上挖掘潜力外,还必须相应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采取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养老金标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及发放居民消费券等方式的效果证明,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居民收入,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方式转变的必要举措。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加快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使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成为政府重要职责,做到在不同阶段提供具有不同标准的、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务,包括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等,同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维护人民的民主权利。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提
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更加积极地支持创业的同时,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强调政府在再分配中的调控作用的同时,重视政府对初次分配的调节作用,加大规范市场行为的力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加大社会保障推进力度,进一步扩大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发展很快,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使基本社会保障实现城乡全覆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亿万人民。要下大力气抓好事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工程项目,民生建设的投资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在经济建设投入中所占的比例,都应当有明显提高。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进一步加快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学难”“看病难”是当前的民生热点,也是民生难点。要在推进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的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坚持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政府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的教育、医疗卫生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鼓励社会资本以更多形式举办医疗机构。要更好地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依靠人民群众解决改革
发展中的难题。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相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项保障和改善民生新举措,顺应了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必将惠及亿万群众。
您正浏览的文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文秘范文》由 个人简历 网:http://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进一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描绘“十二五”期间国家的发展蓝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各级审计机关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把思想统一到五中全会精神上来,把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审计工作具体
实践中,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更好地发挥好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
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审计转型步伐。“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审计工作也要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出现的新特点,科学把握发展规律,在加快审计转型步伐中,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用现代审计的手段有效化解各种矛盾,为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一是审计工作要有高度。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持和改善民生为着力点,使各项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中心。二是审计工作要有深度。加快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步伐,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案例》和《审计准则》,进一步发挥审计保障常熟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免疫系统”功能,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水平,切实解决深化改革和经济运行中的体制、机制、制度等深层次问题,切实提升审计成果利用和审计整改工作水平。三是审计工作要有精度。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科学制定审计工作计划,加强审计计划的科学性,增强审计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绩效性,通过严密科学的审计项目管理,出精品、出成果、出效益,为常熟经济社会可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当好党委和政府的参谋助手。
坚持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审计工作。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审计工作要按照五中全会强调的“五个坚持”,在审计中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分享改革成果,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明年的项目安排设想中,除做好上级审计机关条线项目和常规的财政预算执行、财政决算、经济责任、企业和固定资产审计项目外,以形成财政审计大格局为目标,以绩效审计为手段,以揭示和反映宏观性、综合性、深层次问题、增强审计“免疫”功能为关注点,重点规划实施好以下审计项目:一是结合“同级审”,对财政专项资金开展全面系统的审计和审计调查;二是结合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对新组建的国有四大公司的运营情况开展审计和审计调查;三是结合金融体制改革,对全市小额贷款银行、担保公司执行财政、金融政策和社会效果开展审计和审计调查;四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政府财政支持落实及农村集居房建设情况开展审计和审计调查。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全会精神,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求我们全
体审计人员,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科学的审计理念,提高审计人员的学习能力、审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自觉担负新时期光荣和重大的审计责任,以优异的成绩报效祖国和人民,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队伍建设中,一是要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审计机关的建设,把提高学习能力作为事关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问题来抓,作为审计人员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思想修养、培养优良作风、做好本职工作、增强本领素质的重要途径来抓;作为增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路子、寻找新方法、提高审计人员创新能力的关键举措来抓。二是进一步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培养和干部队伍的建设。在学习培训中培养人才,在更新用人导向上发现人才,在岗位实践中锻炼人才,在政策吸引中造就人才,在创新发展中集聚人才,努力打造审计人才高地,为审计工作科学发展提供根本的保证。三是要进一步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扎实开展文明创建工作,深化“塑文明审计形象、树文明审计新风”主题教育;切实加强廉政勤政建设,筑牢反腐倡廉防线,把“树勤廉新风、展审计风采”主题教育贯穿落实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和每个审计人员的行动上;大力开展先进典型的宣传教育,紧密联系审计工作实际,通过评选“身边优秀共产党员”、“走进蒋巷村、学习常德盛”等活动,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倡导和弘扬“责
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精神,谱写常熟审计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本文转自《中华励志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材料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学习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从山东实际出发,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进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一、用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
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战略和全局上对文化改革发展进行研究部署,这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委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2008年,省委召开工作会议作出了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决策部署,取得了新的成就。“文明山东”建设成效明显,城乡居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公共文化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活跃,精品力作不断涌现,《闯关东》、《沂蒙》等作品引起良好反响;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领域文化单位的改革全面完成;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23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3.12%;对外文化交流范围、领域和渠道不断拓宽,“孔子故里·中国山东”系列文化品牌走向海外。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还不相适应,相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文化建设还是薄弱环节,在思想道德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文化强省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大力推动文化改革发展,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文化强省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进一步明确文化强省建设的目标任务,努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山东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在世界上影响广泛。在新起点上建设文化强省,必须对文化强省的内涵和目标任务作出更高、更科学的定位。
我们的总体思路是:达到“一个目标”,即推动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建成与山东文化资源相匹配、与综合实力相适应、与富民强省目标相承接的文化强省。构建“四个体系”,即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结构合理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科学先进的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形成“五个优势”,即着力形成文化体制新优势、文化惠民新优势、文化创意新优势、文化品牌新优势、文化贸易新优势。实现“七个强”,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力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强、文化改革发展的创新力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保障力强、经营性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强、齐鲁文化走向世界的影响力强、文化人才队伍的支撑力强,使山东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文化中心。
(一)突出以人为本,切实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在文化惠民上打造新亮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具有齐鲁风格、山东气派、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创作生产,做大做强“鲁剧”品牌,努力打造“鲁版图书”品牌,推动形成“齐鲁画派”。着眼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大对城乡基层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在全省有条件的地方形成较为完善的“15-20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建设水平。
(二)适应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统筹推进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努力在融合发展上形成新格局。结合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突出发展高端、高质、高效文化产业,统筹推动文化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金融、旅游、信息、建筑等产业深度融合。策划一批产业优势明显的文化产业项目,打造“好客山东”品牌体系,办好“贺年会”、“休闲汇”,拓展文化旅游发展空间。延伸文化产业链,推动文化产业跨区域聚集,建成一批区域性特色产业群。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添发展动力活力,努力在文化创新上谋求新突破。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始终,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社和重点新闻网站等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逐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重点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影视剧、演出娱乐、书画交易、动漫游戏、文物复制等产品市场。
(四)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统一,做好文化资源转化这篇文章,努力在强省跨越上创造新优势。正确处理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加强文化研究和遗产保护,提高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使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发挥更大作用。适应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新特点和审美情趣的新变化,推动不同传统艺术门类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积极运用现代手段提高传统文化表现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做强孔子文化品牌,增强齐鲁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凝聚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强大力量
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健全领导体制机制,营造文化强省建设的浓厚氛围。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引导各级自觉把文化改革发展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深入研究意识形态和宣传文化工作新情况新特点,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及时解决文化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把加强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各领域工作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二)重视人才,造就队伍。把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选好配强文化领域各级领导班子。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抓好干部教育培训,提高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快高层次文化人才培养和集聚,依托“泰山学者”、“齐鲁文化英才”、“创新团队”等重点人才工程,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社科理论研究、文化艺术及产业经营管理的领军人物、名家大师和创新创业团队。建立重大文化项目首席专家制度。制定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措施,激励和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三)完善政策,优化环境。充分发挥政策在文化建设中的引领、激励作用,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在用足用好国家有关政策的同时,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建立以投资、财税、金融、土地和价格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扶持体系。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预算。积极拓宽公共文化建设投入渠道,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围绕改革人员分流安置、改革成本支付、退休养老、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等关键环节,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创造有利于改革的宽松政策环境。
(四)健全机制,推进落实。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完善推进文化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整合现有宣传思想文化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在全省组织开展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创建活动,建立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制定文化改革发展工作目标考评细则。加强对文化改革发展情况的跟踪指导、督促检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确保文化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三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
学习党的十七届四全会心得体会
林光华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总结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工作,深刻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做好当前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论述精辟,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着眼于推动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的贯彻落实,重点研究解决当前党的建设中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紧迫性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全党的一项重大任务。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准确把握一年来党和国家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准确把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准确把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准确把握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全会精神落到实处。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实现党的十七大部署的迫切要求,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巩固和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迫切要求,是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迫切要求。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强党的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天津实际,抓紧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深入研究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第四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2人,候补中央委员163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七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 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 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温家宝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 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有效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应对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胜利完成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显著进展。
全会认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突出三重点 前所未有重视民生全会高度评价“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认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 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全会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强调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
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全会指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全会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会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发展海洋经济。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建设人才强国,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
全会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全会强调,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全体共产党员要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带领广大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
全会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要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积极扩大两岸各界往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加国际合作,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经过全党全国共同努力,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绩,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党必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大力发扬真抓实干精神,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全会强调,今年以来,我国连续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给受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在各部门各地区共同努力下,抗灾救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当前,安置受灾群众、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很繁重,中央有关部门、受灾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精心组织,全力抓好。要切实安排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抓紧制定和实施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全面抓好各项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促进灾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尽快启动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工程建设,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
全会决定,增补习近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焉荣竹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康日新问题的审查报告》,决定撤销康日新中央委员会委员职务,确认中央政治局2009年12月29日作出的给予康日新开除党籍的处分。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万众一心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奋斗!
第五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按照中央、省委部署和省教育厅的指示精神,全省高等学校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作为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机遇,认真落实,扎扎实实做好学习和实践工作,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学习要求
1、认真组织好理论学习,做好中心组、党员学习记录。各党总支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纳入到中心组学习和党员、群众政治的理论学习中去,结合工作实际,制订周密的学习计划,严格执行学习制度,认真做好中心组和党员学习记录,采取个人自学和集中培训相结合,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座谈讨论、交流,观看录相等形式,统筹好学习活动。
2、充分发挥党委、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的表率和示范作用。各级领导班子要带头学习,力求多学一点、学深一点。全面系统地深入学习、深刻理解、系统把握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特别是要深刻领会全会对党建工作提出的“六大任务”,做到精心安排,抓紧抓好,确保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人员、学习效果的落实,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3、学以致用,把全会精神落实到工作中去。结合落实我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措施,密切联系联系各部门的实际,做好计划,合理安排,把学习全会精神和推动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落实到实处;认真研究制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及反腐倡廉建设的具体措施,树立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坚决反对分裂破坏活动,坚决抵制破坏民族团结、挑拨关系、制造矛盾的言论和行为,积极维护学院的安全稳定。
4、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利用橱窗、展板等形式着力宣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理论创新成果。围绕学习全会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宣传各党组织学习全会的动态、进展和心得体会,及时将学习贯彻情况报党委党宣传部,扩大学习的影响和效果。
2009年5月8日全国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召开的全国性机关党建工作会议,也是事隔12年后中央召开的又一个专题研究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会议。各级党委(党工委、党组)学习中心组要把学习贯彻全国机关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理论学习的一个重点,至少要安排一至两次专题学习。特别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和李源潮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抓好机关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做高举旗帜、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做服务大局、推动科学发展的表率,做转变作风、服务基层群众的表率,做改革创新、保持先进本色的表率。着重做好6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为推动关区工作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二是加强组织建设,不断夯实关区机关党建工作的基础;三是加强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把关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党员干部良好风尚;五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六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有效防控两
大风险。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机关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机关党的建设
12.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机关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今年5月份和7月份,全国、全省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相继召开,会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精辟阐述了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机关各级党组织要增强机遇意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机关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精神上来,把机关党建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围绕发展抓党建。一是把机关党建落实到完善水利工作思路上。充分发挥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抓大事、谋全局、管方向的作用,贯彻中央水利工作方针。二是把机关党建落实到加快民生水利建设上。着力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保障、生存发展、人居环境、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民生水利问题。三是把机关党建落实到促进水利又好又快发展上。积极落实中央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决策部署。
带好队伍抓党建。坚持开展“创建文明机关,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积极开展向汪洋湖等水利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传统和作风。一是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的队伍。坚持开展政治纪律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的队伍。开展大规模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着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三是努力建设一支作风硬的队伍。在抗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汛抗旱防台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
创新机制抓党建。充分发挥部党组抓党建的龙头作用,层层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了部党组负总责,党组书记带头抓,分管部领导具体抓,机关党委抓落实,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以基层党支部为责任主体的党建工作格局。在落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一岗双责”的过程中,突出抓好讲好党课、开好民主生活会、掌握党员干部思想动态、开展有意义的党支部活动“四项活动”。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建工作是我们党的工作大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而实在的工作内容、明确而具体的工作目标、内在而必然的发展规律。基层党建工作更要求实。求实,是我们基层党建的“灵魂”。我们一定要围绕发展抓党建,与时俱进抓党建,求真务实抓党建。
首先是基层党建工作思路要求实。我们应当把基层党建工作真正摆上重要位置,自觉抓、经常抓、扎实抓,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在具体的工作中,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社会建设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其次是基层党建工作措施要求实。工作开展要求实,要采取符合工作要求、切合党员需要的形式和载体,创新党建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围绕党建工项目标,制定考核机制、激励措施,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第三是基层党建工作效果要求实。特别是对党建工作的考核评估上要求实。基层党建工作是否卓有成效,决不能凭典型形象的树立、精彩华美的材料或华而不实的汇报“论成效”。否则,非但党员、群众不能认同,甚至会产生导向的错误。基层党建工作应当以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及小康和谐社会建设的效果以及党员、群众的满意率为标准。
二、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要有所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取得实效,方法是关键。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要彻底摒弃那种单纯“说教式”的工作方式,克服那种只讲大道理的传统式的教育方法,抛弃不合时宜、不切实际的做法,吸取、借鉴现实有效的形式并加以创新。
一是由单纯的灌输向多方渗透发展,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科研工作、创新文化建设和文化娱乐活动中,使广大职工置身于思想教育的浓厚文化氛围之中。注意发挥部门业务负责人与课题组长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支部可以邀请他们不定期的参加支部活动,主动了
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使他们在思想觉悟上也有所提高,从而促进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本质是群众工作,是宣传、教育、引导、提高群众的工作。为人民服务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宗旨,要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相结合。只有把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才有说服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真正发挥支部“加油站”和“缓冲器”的作用。
三是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立足于教育的效果,要适应新时期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平台等新型载体,加强研究所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的建设,逐步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网上宣传、学习、讨论和工作经验的推广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教育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