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市安广镇财政所走街串户服务三农

时间:2019-05-12 01:2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安市安广镇财政所走街串户服务三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安市安广镇财政所走街串户服务三农》。

第一篇:大安市安广镇财政所走街串户服务三农

大安市安广镇财政所走街串户服务三农

今年以来,大安市安广镇财政所干部为落实三农政策,带上台账,走村入户,上门服务,及时将上百万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国家惠农资金发送到农民手中,惠及农户500余户,尽心让农民实惠。大安市纪委:高峰 安财

大安市乐胜乡财政所为“家电下乡”开绿灯

年初以来,乐胜乡财政所为做好本乡家电下乡补贴的兑现工作,在各村张贴通知,将补贴政策、兑付程序、注意事项、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进行告知;并安排专人办理,双休日不休息,受到农民朋友的好评。

大安市纪委;高峰、凤军

大安市安广镇财政所认真开展岗位业务大检查

10月初,安广镇财政所对所内的总账、明细帐、银行存款账、库存现金、现金日记账等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了认真全面的检查,以确保账目清晰、审批手续健全、款项支出合理、专项资金社会化发放规范及时。在检查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从而确保了各项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大安市纪委:高峰、安财

乐胜乡财政所开展入冬前特困帮扶活动

在老百姓即将“猫冬”之前,乐胜乡财政所四名干部,多方筹资筹物,走访特困户、五保户8户,送去棉被16床,棉衣20件,给他们送去温暖、送去爱心。

大安市纪委:高峰、凤军

第二篇:南华县马街镇三农工作典型材料

马街镇“三农”工作典型材料

核桃产业初具规模

马街镇位于南华县西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75公里,驻地海拔1850米,国土面积175.17平方公里,全镇辖13个村委会、134个村民小组、242个自然村。境内居住着汉、彝、白、回等民族,2010年末,全镇有农户4311户18350人,森林覆盖率达76.4%,是全县核桃主产区之一。历届党委、政府把发展核桃产业作为全镇重点工作来抓,发展核桃已成为马街人民脱贫致富步入小康社会的主要途径。特别是近年来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承包土地依法合理流转,全镇农民发展核桃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促进了扶贫开发,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核桃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马街核桃历史源远流长,马街核桃与各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核桃树、核桃箐之类的自然村名地名比比皆是。马街镇核桃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具体年代已无从考证,据推测不少于300~400年,百年树龄的核桃树随处可见。在海拔1500~2500米之间均有分布。

马街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孕育出了马街大泡核 1 桃,并以其果大、壳薄、仁白、味香、营养丰富而久富盛名。

马街核桃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到“十一五”末,全镇泡核桃种植面积达16.03万亩,产量112万公斤,核桃种植面积、产量分别为1995年的5倍和10倍。全镇13个村委会134个村民小组都有核桃种植,农民户均拥有核桃37.2亩。核桃收入5000元至1万元的农户有2518户,1万元至2万元的有586户,2万元以上的有126户。如缴板村委会周树昌农户核桃产值已突破8万元。

核桃产业链逐步延伸。核桃加工业与核桃种植业协调发展,全镇有以缘兴核桃产业有限公司、凯达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为主的初加工企业,年加工核桃干果70万公斤,除镇内自产外,从楚雄市等周边地区调入我镇加工的核桃达11万公斤,全镇已发展成为县内最大的核桃种植基地和核桃产品交易集散地之一。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作保障。上世纪80年代,马街镇党委、政府凭借特殊的地理气候、悠久的核桃种植历史,立足“靠山吃山”,念活“山字经”,“打好优势仗,走好特色路,唱好地方戏”,把核桃作为扶贫攻坚的“先锋树”、新农村建设的“致富树”、建设美好家园的“生态树”、推进和谐马街建设的“基础树”、全面实现小康的“摇钱树”来培植,把核桃发展作为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政治任务,以实现人均种植核桃80棵为目标。做到换届不换目标,换人不换方向,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体制。同时,逐级建立相应的任期目标责任和奖励办法,真抓实干。全镇上下形成高格局、多角度、大范围,多措并举,齐抓共管的发展态势。

(二)政策指引活机制。镇党委、政府创新机制,出台优惠政策,动员社会一切力量,建立投资体系,积极鼓励个人、集体有偿转让、承包土地,以联营、土地入股等形式发展核桃;坚持每年部门、集体单位与村组联合开展“镇长样板林”建设工程;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企业参与核桃产业化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撒胡椒面”,按照扬长避短、择优发展、效益优良原则,建立协调机制,整合国家退耕还林、干果基地建设等项目,突出重点,捆绑使用;把核桃产业发展纳入新农村建设农户“八有”范围扶持,并要求干部职工和单位结对帮扶支持贫困户高标准种植核桃;扶贫、金融部门发放低息、贴息、小额信贷贷款,扶持核桃产业发展。通过以上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典型引路促规模。实施国家、省、州林业重点扶持项目,兴办镇、村各级样板基地,实施能人带动,招商引资,着力打造先进典型,引导千家万户发展核桃产业。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实现特色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建成连片基地千亩以上2片,百亩以上不胜枚举。此外,还大力发展梨果、华山松、膏桐、刺头菜等各种特色兼用林1万亩,全镇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突破16万亩,农 民人均有特色经济林8.7亩,实现了土地、劳力、资金、技术等要素优化组合,广大群众由粮农向果农逐渐转变。

(4)立体种植求发展。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着眼高效益,根据核桃的生物学特性和林学特性进行垂直布局,积极推广早熟、丰产优良核桃品种。由于实行统一规划,分类指导,立体种植,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推动了核桃产业长足发展。

(5)科技支撑提质量。在种植管理技术上,做到“十个一”,即:选一块好地、挖一个大塘、放一担农家肥、栽一株壮苗、浇一担定根水、盖一块塑料薄膜、一套完善的间作措施、一年一次追肥、一年一次统防病虫害、一年一次整形修剪,有效提高了核桃的成活率,实现了核桃果园早熟、丰产、优质、高效的集约化经营管理。在育苗技术上,100%选用良种,采用子芽砧嫁接技术,缩短了苗木培育周期;在嫁接技术上,以塑料薄膜绑扎和封蜡接穗技术为基础,大力推广子芽砧嫁接、高枝嫁接、嫩枝嫁接来快速培育苗木和改造低产果园。在干果烘烤上,积极推广无烟烘烤技术,有效提高了干果品质。

(6)粮林间作促生长。针对种植核桃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实行以耕代抚、以短养长的混农种植模式,结合科学施肥,每年耕翻土地2次,间作玉米、矮杆作物及豆科作物等,做到了熟化土地、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核桃茁壮成长、缩短挂果周期、提高核桃产量、降低管理成本的作用。实现了核桃、粮食与其它经济作物的共同发展。(7)壮大龙头闯市场。千方百计培植以缘兴核桃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凯达农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全镇“龙头”企业,加快核桃加工业发展,不断提升核桃产品附加值。

(8)打造品牌扬美名。借助南华县被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这张名片和“马街早熟优质核桃产业被县人民政府评为科学技术进步奖”,在全国核桃大会上马街核桃被评为“银奖”称号的基础上,继续组织了一系列以弘扬核桃文化为主题的品牌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大了打造核桃品牌的力度。积极支持南华咪依噜天然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加工“马街薄壳核桃”,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9)抓实培训强素质。牢固树立人才是事业发展首要因素的理念,努力培养科技领军带头人。坚持培训跟着产业走,课堂建在基地上,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经营能手、能工巧匠、嫁接高手。让他们真正掌握一套核桃丰产栽培和经营管理技术,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大力扶持各村发展各类核桃专业协作会,促进了核桃产业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切实为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集镇建设旧貌换新颜

近年来,马街镇以打造富裕文明和谐生态新马街为目标,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思路,突出集镇发展战略,加快集镇建 5 设步伐,着力改善集镇环境面貌,提高集镇品味,完善集镇服务功能。目前,全镇共筹集资金800万元用于集镇建设,一个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商业兴旺、康居宜业的新集镇初现雏形,为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集镇背景

马街镇集镇街道始建于1991年,到至今已运行了20年,且当时设计的功能有限,随着集镇建设的日趋繁荣,人口流量的逐年增加,原来的街道已破烂不堪。镇党委政府多方协调争取,以“地”生财,千方百计积极筹措小集镇建设缺口资金。抽调骨干人员组建街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强有力措施,使集镇建设旧貌换新颜,集镇功能不断完善,集镇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1、建立班子,凝聚合力。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小集镇建设此项工作,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村委会干部为成员的小集镇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做好征地、立项、资金使用安排、规划等工作。先后召开多次党委会,专门研究小集镇建设的发展,同时,请县交通局、县国土局、建设局委等部门,对小集镇建设进行专门指导。

2、正确引导,达成共识。小集镇建设工作量大,群众涉及面广,没有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难以开展的。镇党委政府把涉及到征地农民思想工作作为突破口,人对人,面对面的讲解小集镇 建设好后的好处,使群众参与到集镇建设中来。

(二)立足长远,统筹兼顾

始终坚持“高标准规划”,做到集镇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同时做到操作程序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按规划进行建设,强化规划的严肃性。

(三)千方百计,筹措资金

为解决小集镇建设资金缺口的问题,我镇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来解决:

1、把原来的养猪场、蚕桑站土地征给烟叶站建设,把老烟叶站进行拍卖来盘活集镇建设资金。

2、借助县交通局把五顶山至马街段面列为通乡油路建设契机,把集镇建设路面争取列入工程项目里。

3、把大龙潭金矿每年给镇上的工作协调经费统筹纳入集镇建设,通过多方筹资来解决集镇建设问题

(四)加大力度,严格管理

在推进小集镇建设的同时,结合城镇环境综合治理,高要求管理集镇。一是成立了小集镇建设管理办公室,按照小集镇建设总体规划,专门对未批先建,乱搭建设,手续不全就建设占总经营进行规范;二是聘请保洁工人3名,专门对场镇环境卫生实行管理;三是定期不定期抽调专人组成专项工作组,对“脏、乱、差“现象开展专项整治;四是政府出资购买垃圾筒,政府聘请人员每逢街天对集镇进行一次大清扫,确保了小集镇建设能健康持 续发展。

(五)完善设施,增强功能

1、新建大牲畜交易市场。结合马街镇特点,为方便群众,有利于大牲畜交易,通过多方选点,在蚂蚁堆岭岗征地4.2亩建成大牲畜交易市场。

2、加强交通,通信,街道亮化,临时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集镇使用功能,带动三产业发展。

3、引导农户到集镇经商,开餐饮,投资服务业等。

4、政府引导,农户集资建房,增加场镇“人气”带动集镇经济繁荣。

三、主要成效

(一)集镇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完善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集镇卫生、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力度,集镇面貌焕然一新。集镇长久以来存在的“脏、乱、差”状况已得到根本解决,达到“绿化、亮化、美化、净化”要求,已消除一条街、街道人群拥挤、车辆堵塞现象,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集镇住房、人口逐渐增加。近三年,集镇共新建住房17栋,流动人口增加780人。

(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通过充分发挥集镇辐射效应,落实全民创业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大力开拓市场,促进农产品的集散和流通,形成食用菌、延季蔬菜、茶叶、乌骨鸡、黑山羊等主导农业产业种养、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带动发展交通、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行业,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的交汇,产生更多的商机。近三年,集镇新增私营企业3家,民营企业2家,商铺35家,提供就业岗位112个。

(三)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通过加快集镇建设步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人居、投资环境,使集镇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农副产品流通的“集散地”,农民走向市场的“桥头堡”,乡镇企业发展的“主战场”,大大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第三篇:三堂街镇中心医院201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三堂街镇中心医院201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2013年以来,我院在县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继续依照县卫生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内部管理,狠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充分调动全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适时调整了卫生院公共卫生科人员配置,优化组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以来,我院定期对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培训,并多次进行督导检查,保证了各项基本公共卫生工作按照计划完成。现将我院201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开展落实情况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我院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40182份,其中高血压管理档案2751份;2型糖尿病管理档案1123份;保健管理档案 452份;孕产妇管理档案564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档案218份;老年人管理档案1332份。截止目前,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72%

(二)健康教育宣传。我院共举办各类健康知识讲座12场,在街道市场及学校、人口聚集地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咨询活动7次,开展健康教育宣传10次,共发放宣传资料18500余份,全院共办健康教育专栏12期。

(三)计划免疫。为适龄儿童应建立预防接种证 214人次,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类疫苗(麻风、麻腮风)、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白破二联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共接种 3309人次。在接种过程中,未出现过异常反应,对辖区内计划免疫疫苗预防疾病进行主动监测。

(四)儿童保健管理与健康情。6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情况:2013年我镇0—6岁儿童 1696人,保健管理 1632人,保健管理率96.23%。2013年我镇5岁以下儿童死亡 0例,婴儿死亡0例;新生儿死亡0例。

(五)孕产妇管理与健康情况。

1、今年我辖区内共有孕产妇 221 人,管理率96.83% 人。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要求,我院积极开展妇女两癌筛查。今年我院宫颈癌筛查数212人次,乳腺癌筛查212人次,保质保量完成了上级部门的相关任务。

(六)老年人保健。本总计管理 1361名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为位老年人进行体检,进行了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对查出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纳入慢性病规范管理,对查出的其他异常情况反馈给本人,督促其进行复查或转诊到上级医疗单位进行确诊、治疗。

(七)慢性病管理。主要是针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随访的同时免费为慢性病患者提供随机血糖监测,并针对辖区慢性病人群开展连续科学的健康评估、干预措施等,对他们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八)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一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以及传染病报告与处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二是定期对本单位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对我镇居民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我镇居民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九)、卫生监督协管。积极协助卫生监督所开展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学校卫生服务、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其中饮用水安全巡查5次,学校卫生服务巡查0次,非法行医巡查0次。对服务对象进行指导整改,改善现有状态。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缺乏,影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进度。

(二)居民基本卫生服务认识存有距离,上门建档和随访主动配合存在一定困难。

(三)措施不够扎实。虽然都积极地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但督导发现工作流于形式,在档案建立、儿保管理、妇保管理、慢性病随访等方面没有进行入户,部分信息缺乏真实性、逻辑性。

(四)健康教育工作有待加强,宣传栏更新达不到标准要求。

(五)慢性病管理和老年人保健工作尚需规范。慢性病人管理有的随访不及时;对辖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及实施干预措施和效果评价不过明确。

(六)0—6岁儿童系统管理工作重视不够,体检内容不全面,管理质量不高;部分孕妇的流动性较大,对管理工作带来不便。

三、来年工作安排

来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重点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扎扎实实地抓整改抓落实,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各项目负责人要切实加强对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指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及时分析汇总上报项目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确保项目工作全面有序健康发展。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健康意识。要充分利用医生团队下乡进村入户的机会对群众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改变部分群众的不良生活习惯,加强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及国家的相关惠民政策,努力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

3、针对日常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紧密结合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整改落实工作。

4、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

三堂街镇卫生院 2014年1月5日

下载大安市安广镇财政所走街串户服务三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安市安广镇财政所走街串户服务三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