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不能够,也不应当欺骗的” ——读瞿秋白《多余的话》有感

时间:2019-05-12 01:3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是不能够,也不应当欺骗的” ——读瞿秋白《多余的话》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是不能够,也不应当欺骗的” ——读瞿秋白《多余的话》有感》。

第一篇:“历史是不能够,也不应当欺骗的” ——读瞿秋白《多余的话》有感

文史哲精要·文学写作

“历史是不能够,也不应当欺骗的”

——读瞿秋白《多余的话》有感

蔡蕾蕾 历史文化学院 2012011173

1935年7月5日天津《大众报》上有一则报道,是这样记述的:

长汀通讯-瞿秋白系共党首要。本年三月中旬,于长汀水口地方被保安十四团钟绍奎将其俘获,当时瞿犹变名为林琪祥。拘禁月余,莫能辨认。后呈解长汀,经三十六师军法处反覆质证,彼乃坦然承诺。于是优予待遇,另辟闭室。时过两月有余,毫无讯息。今晨忽闻瞿之末日已临,登时可信可疑,记者为好奇心所驱使,趋前叩询,至其卧室,见瞿正大挥毫笔,书写绝句。

书毕,至中山公园,全园为之寂静,鸟雀停息呻吟。信步至亭前,已见小菜四碟,美酒一饔。彼独坐其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神色无异,酒半乃言曰:“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我们共产党人的哲学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继而高唱国际歌,打破沉寂之空间。酒毕,徐步赴刑场,前后卫士护送,空间极为严肃。经过街衢之口,见一瞎眼乞丐,回首一顾,似有所感也。既至刑场,彼自请仰卧受刑。枪声一发,瞿遂长逝人世矣!

一、关于《多余的话》

我仿佛看到一个清瘦的青年,在行刑前的那个晚上,在那个他待了数月的监闭室里,挥动手中的毛笔,看似铿锵有力。他将自己的内心深度剖析,丝毫没有掩饰与遮挡,将心中的苦闷、疲惫、脆弱与真诚留在了这将近两万字里。《多余的话》成为瞿秋白的绝笔,他终于可以拥有“甜蜜的”“伟大的”“可爱的”休息了。我反复读了《多余的话》五遍,内心强烈地感受到了瞿秋白这十几年在政途上的衰惫与痛苦,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减弱对世界的热爱与不舍,“这世界对于我仍然是非常美丽。一切新的、斗争的、勇敢的都在前进。那么好的花朵、果子,那么清秀的山和水„„月亮的光似乎也比从前更光明了。但是,永别了,美丽的世界!”他毕竟是一个将行之人,一切都已经“过时”了吧!

《多余的话》是几页快被翻烂了的书,历史上对瞿秋白《多余的话》最好的定性莫非陈铁健了,他在他的《重评〈多余的话〉》中对其有深刻的理解:“其实,《多余的话》是一个活生生的,内心充满矛盾的,襟怀坦白而又心情复杂的人,在临终之际所作的一篇自白。它不仅无损于烈士的革命大节,相反,它以罕见的自我解剖,深刻地表现了瞿秋白的内心世界的种种矛盾,它既有长处,也有弱点;既有夺目的光辉,也有使人不爽的灰暗。光辉是主1要的,灰暗是次要的。”若在不了解瞿先生的生平的情况下初次阅读此稿,的确会产生误会,因为书中句句表现出来的皆是瞿秋白内心的一种无法抑制的痛苦、疲惫、脆弱、孤独之感,这就很难让人将瞿秋白行刑前那慷慨赴义的形象与书中表达出来的这个近似“悲观主义”的一个“离开了队伍好久了”的狱中形象结合起来,但是现实中的瞿先生并非如此“堕落”“懦怯”,相反,他对党和同志一片赤诚,在革命斗争中不遗余力,将毕生消耗在这里,但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总是如此难于调和,因为革命事业,他几乎很难将精力放在那个“家”——文学。

可惜在过去的70多年里,瞿先生在天堂过得并不安稳。正如瞿先生自己所说的“历史是不能够,也不应当欺骗的。”所以在《多余的话》中,他吐露心声,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完全暴露在众人之下,坦诚的说话,而不是自我评价。在这本绝笔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他在 1陈铁健:《重评〈多余的话〉》,《历史研究》1979 年,第 3 期。

文史哲精要·文学写作

政治上真诚的检讨,他在学术上谦虚的态度,在人生走到尽头时的一种对回到文学之“家”的渴求,毕竟是一个书生,却要在这个“历史的误会”中,扮演着政治上沉重不堪的角色,于我,看完内心已是感到不忍重负,甚至觉得这一声枪响是一针安乐剂。可是他亲笔写下的“白纸黑字”竟然成了他“叛徒”罪名的唯一证据,甚至在“文革”时期被红卫兵掘坟抛尸,这位伟大的忠诚的革命家的英魂该如何安放!这位把评判权交给他忠心的党与同志们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竟是得到了一个不齿的“叛徒”的称号。“我留下这几页给你们――我最后的最坦白的老实话。永别了!判断一切的,当然是你们,而不是我。我只要休息。”毕竟瞿先生已经身陷囹圄不能自保,未来历史的是是非非他已经不想思考,对他而言,不再思索就是一种休息。所以他并非悻悻离去,但他也一定未曾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出吧,不然他为何在开头就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何必说?”他以为,就算不说,他的真心已经昭然若揭,他说的这些“多余的话”,乃是内心疲惫、苦闷、孤寂与痛苦的宣泄,乃是正话反说,乃是对他热爱的党与马克思主义最真挚的告白,他从来没有离开过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在这方面,他是坚定的拥护者。依然是那句话“历史是不能够,也不应当欺骗的。”当瞿秋白的叛变案被渐渐平反,瞿先生的亡灵才有了慰藉。

二、关于“多余的人”

瞿先生对俄国文学有着特殊的热爱,在绝笔最后还提到“屠格涅夫的《罗亭》„„都很可以再读一读。”他对罗亭曾评说:“鲁定办一桩事,抛一桩事,总不能专心致志,结果只能选一件最容易的——为革命而死。”这里的鲁定即罗亭。我们其实很好理解他为什么会这么喜爱罗亭,因为他在罗亭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瞿先生就是一个为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目标不停地奋斗的一个形象,甚至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他叹息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因为他觉得对什么都学过一点,读过一点,却都没有专注研究,也缺乏经验,看到现实的弊病,却无力改变,自己只是一个“最懦怯的‘婆婆妈妈’的书生”,“一为文人,便无足观”。

但一旦说到这个问题,在听完赵强教授的关于“清福”的讲座之后,我很受启发,想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一下瞿先生的形象。虽然赵强教授讲座中的内容涉及的是晚明时期的文人士阶层的“清福”体会,偏重的是物质与精神的一种平衡的追求,但我想,“清福”的含义是没有时间局限的,用在瞿先生这一生的话,可能这个“清福”并不是他所一直期待回的那个“家”——文学,而是对共产主义终极理想的追求。在这里就不能从物质生活来衡量清福的重量了,因为瞿先生在他有生之年,除去对文学的热爱,另一件他所孜孜不倦的事便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与共产主义的追求,在此我要说他真的很伟大。为何?他过得疲惫的原因即他必须“时时刻刻压制自己绅士和游民式的情感”,他有他的浪漫的情怀,有对文学艺术的一种美好向往,但是现实与理想总是有一条鸿沟,也许文人与政治家这两种角色真的不能同时出现在舞台上,因而他内心痛苦,必须有所权重,可当他将自己全部精力投放于政治上时,也许是缺乏对政局的认识与实践经验,因此犯了左倾盲动错误,这让他认为自己“从此脱离了政治舞台”,可当此时再想投入“自己的家”时,却已经太晚了,因为他的毕生精力已经献给了革命事业,精力耗尽,非常疲乏了。

那么我们能说瞿先生因此真的成为了一个“多余的人”,却没有享到一点“清福”吗?不是的,我认为他已经达到了他精神的最高境界。他付出了毕生精力,渴望能实现共产主义的终极理想,因为这与他心中的“无政府主义、和平博爱世界的幻想没有冲突”,因此斗志昂扬,就算走到生命最后一刻,也在宣扬他的革命思想,虽无“治国平天下”之想,不想做“王者之师”与“诸葛亮”,但他一生的轨迹足以证明他已经为到来的一切做好了准备,也成为了这一伟大理想的牺牲品。

如果此时拿一个话筒在他面前,采访他对于他的这一生是否后悔,他必会斩钉截铁地回答不会,因为他在生命的尽头时说过:“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

文史哲精要·文学写作

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这并不是格言,也不是哲理,而是另外有些意思的话。”如果我们可以悟出这“另外有些意思的话”,瞿先生在天堂一定会对我们会心一笑吧。

“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

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

秋白绝笔六月十八日”

写完这个绝笔,在一声枪响中,他淡定从容地就义了。

我不能说我有多么了解瞿先生,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说:瞿先生,除了鲁迅先生与千千万万参透这句话的人外,此刻您又多了一位知音。

第二篇:读《死也不倒下》有感

六(3)班梁韵琳33号

读完《死也不倒下》这篇文章,我心里十分佩服吉鸿昌,因为他那死也不倒下的精神,让人那一从脑海中抹去。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共产党员吉鸿昌,为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工作。正因为如此,蒋介石十分恨他,将他捉了起来,就这样吉鸿昌从天津被解到北平,一下车,敌人就给了份电报给他看,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他想吓唬她,让他投降。吉鸿昌最终没有投降,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文章中有几个句子让我留下深刻印象“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的举起枪。吉鸿昌瞪着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因为这句话体现出了吉鸿昌忠心为国、为人民、为党和憎恨敌人的精神。即使在牺牲之前,还是睁大眼睛怒视敌人,高呼口号。如果换了是我,我也许不会像吉鸿昌那样,因为我没有像他那样面对强大的敌人临危不惧、面对他们知难而进的精神。所以,这几个句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像吉鴻祥一样的人,例如: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在学习中遇到难题,不会逃离,而是知难而进,绞尽脑汁知道把它弄懂为止。还有的同学在我们一年级的时候,上体育课时,跑步一不小心摔跤了,不是坐在地上哭泣等别人来扶,而是勇敢的爬起来。我之所以敬佩吉鸿昌和有着吉鸿昌精神的人,是因为我就不能向他们那样有着知难而退的精神。小时候,妈妈带我去医院打针,即使是这样的小痛我也忍受不了,每次去,我都会哇哇大哭,更别说像吉鸿昌那样忠心为党为人民而献出生命了。

我和他简直就是天然之别,我可要向身边的同学和吉鸿昌学习了。

第三篇:读《世界一点也不稀奇》有感

读《世界一点也不稀奇》有感

最近,我读了一篇名叫《世界一点也不稀奇》的文章,读完后,深有启发。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讲一个小男孩胆小而害羞,喜欢一个人躲在一间阴湿的小房内。后来舍不得小房间,要去一个新地方,小男孩害怕的哭起来,这时候有一个中年人走过来安慰他。小男孩告诉他,等一下自己要离开这里,去另一个地方。中年人对他说:“不要那样,世界就是这么回事,一点也不稀奇。就像车子,它可以带你去其他地方,食物它可以帮你制止饥饿,一个人走,有清静的快乐,你同一个人一起走,你就有个伴,你同许多人走,就表示你感到很热闹,只要你敢走,怎样都好,你应该会找到你所需要的东西。”于是,男孩有了勇气,决定勇敢的迈开步子,走向世界。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思考着,明白了其实世界一点也不稀奇,意思也就是说,只要你有足够的信心、足够的勇气、足够的乐观,就可以走出去,快快活活的面对整个世界。故事里的“小男孩”出行前的哭泣和不安是一种隐喻,它指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独立挣扎,一种就要一个人出门与世界打交道的惶惑、还有茫然。但无论如何,在人生的面对中,要勇敢。所以最后我们大家还是得像故事里的那个小男孩一样,要有足够的有感勇敢,要充满着乐观精神,要勇敢地迈开步子,走到世界中去!

第四篇:读《真理面前半步也不后退》有感

读《真理面前半步也不后退》有感

暑假我读了《真理面前半步也不后退》这本书,读完后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中世纪沉沉黑雾过后,欧洲的地平线终于开始闪耀出理性的光辉,无数的思想家、科学家、百科全书派的学者们,推动者理性驱逐愚昧迷信的迷雾,使欧洲文化大放异彩,他们也因此而彪炳史册。在那一长串令人激动的名字中,布鲁诺无疑是最耀眼的一位。

在真理面前半步也不退让。现在的我们似乎谁都可以轻而易举的说出这句口号。但是在当年,这句话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和代价。真理每前进一步,所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而为了真理献身,为了真理一步也不退让,这种精神更是照耀千古。面对宗教审判所的火刑柱,有多少能坚持到最后?哥白尼在晚年将死之时,才敢讲与地心说相对的日心说公之于世;伽利略面对宗教审判所的重重压迫,在晚年最终选择了沉默。这两位伟大的科学家都是人类理性火炬英勇的接力手,但是他们在宗教专制的压迫下或多或少的胆怯或退缩。只有布鲁诺,面对宗教裁判所长年累月的酷刑之下,坚持自己捍卫真理的权利。

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我们今天可能很难想象布鲁诺当年所面对的一切了。铺天盖地的言论攻击、无休无止的精神折磨和日复一日的肉体伤害。我想他一定很孤单,寂寞。一位没有人可以和他对话,没有人理解他。他只有想象出一个亲密的朋友,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互相安慰、互相鼓励,从而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在无数个黑暗的夜晚,阴暗狭小的囚牢中,布鲁诺就这样紧守着精神的防线,熬过了一个又一个蚀心裂骨的时刻。

今天的我们,在理性之辉的普照之下。怕是不能体会先贤痛苦之万一了。只有这句话,我们还记得:“在真理面前半步也不后退”。但是今天的我们,又在多大程度上能做到这一点呢?

姓名:张莉娟学校:玉山县下镇中学年级:九班级:(5)班通讯地址: 玉山县下镇中学联系电话:***邮编:334714指导教师:郑山野

第五篇:读《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有感(写写帮整理)

重新演绎的历史

——读《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有感《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一书是以“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的嘴巴重新诠释中国古代史,将那些原本枯燥乏味的历史段落变得趣味横生,将原本趣味横生的历史段落变得精彩绝伦。在如同听相声般的快乐中汲取庞大的历史知识信息量,一版诲人不倦而又逗人不倦的最精彩历史文本。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以更加现代的口吻,更加现代的思维、更加现代的语言、更加现代的文化模式解读古人古事儿,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登上大众舞台,向世人展开一幕幕变幻莫测的历史大剧。

这本书从尧舜禹讲起,直到明清结束,参照中学历史课本的原型,依时间顺序,自青铜时代开始,尧舜禹无私禅让尊位,启凭借拳头开创“夏”,从此之后,实力成为王朝存废的唯一标准。各路英雄狗熊摩拳擦掌,他方唱罢我登场,一时之间,好不热闹。盛世之时,英雄狗熊们只能虎视眈眈望着高高在上的王位占有者,虽然其间不乏顶风作案的猛士,怎奈历史的趋势的不可抗拒性,生不逢时的造反家们其结局不过是顶“着乱臣贼子”的恶名,千刀万剐,株连九族;待到时过境迁,曾经不可一世的王朝气数已尽,乱臣贼子们纷纷化身英雄豪杰,喊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推翻万恶腐败的前朝,改换门庭,把皇朝换成自己家的牌子,建立皇朝。殷商迁都、西周分封、秦始皇建立官制、汉朝分封、王莽改制、西晋南迁、隋唐之治等等,伴随着一切的,是制度的不断变幻与创新,文化的一波三折,以及历史人物九曲回肠的命运。及至明清,淹没多时的心灵浮游上岸,一场历史的大戏之旅告一段落,读者酣畅淋漓,观者淋漓酣畅;深思之余,心灵与历史同归沉寂,可谓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在《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中,戏谑代替了刻板,玩笑代替了说教,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融历史与幽默于一身,内容缤纷多彩,风格恣意诙谐,捧腹之余,知识已然贯穿一体。

整车物流部

下载“历史是不能够,也不应当欺骗的” ——读瞿秋白《多余的话》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是不能够,也不应当欺骗的” ——读瞿秋白《多余的话》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