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课体会—吴菲
首届“名师优课”——小学名师高效课堂“同课异构”
教学观摩听课体会
秭归县三峡工程希望小学
吴菲
4月25日一大早,迎着冉冉升起的朝阳,沐浴着徐徐的清风,我来到了在宜昌市金东方小学,参加了“首届‘名师优课’——小学名师高效课堂‘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研讨会”,聆听了八节课,其中有四节课是国家级名师精心准备的观摩课。
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八位教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仅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课堂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风格、变化多端的多媒体课件,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赞叹之余,更多的是深深地沉思,从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听课体会:
一、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对学生的爱是课堂上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声赞美、一句鼓励„„
对待“认生、不爱举手”的陌生学生,陈延军老师随口说了一句“一个不爱说话的孩子将来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吉春亚老师这样说道“不知道很正常,都知道了就不需要学了,不过不知道的待会儿一定要认真学”,孙剑锋老师这样说“掌声送给没有发言的同学”。听了陈老师的话,课堂变得更加沉默;吉老师这么一说,孩子们都卯足了劲儿想把不知道的解决了;孙老师的博爱,则让不爱发言的孩子受到了鼓励,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善意。每个老师在课堂上都会无意识说出一些让学生倍受鼓舞的或者深受打击的话语,听了几位老师的课,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对于教师而言是尤为重要的。
对学生的爱是尊重,来自深圳市福田区教研中心的孙建锋老师开场便用谦卑的谈话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孙剑锋——剑锋——锋”这一声声呼唤,让他迅速成了同学们心中的亲人、朋友。他倡导将“对话教学”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即在教学的每一个瞬间无不都在相互对话、相互开蒙、相互唤醒、相互营养。他自编自导的《口语交际——感动》一课,时而蹲下与孩子平视、时而躬身与孩子交流、时而坐下仰望孩子,他对学生的尊重唤醒了孩子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动”!
二、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邓艳老师的《口语交际——策划毕业游》一课让我收获颇深。
邓艳老师用条理清晰的教学设计将孩子们的口语交际规划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这一条主线上,通过小组讨论、组长发言、自由补充、指名归纳的教学方法,引导孩子们轻松完成了一份“露营策划书”,下课铃响了,黑板上呈现的是一份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一份“思维导图”。整堂课邓老师仿佛是一个节目主持人,课堂是学生的展示台,学生的好点子、精彩发言给在场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几位老师的课堂都十分注重在“教学方法”上面的引导。王志鹏老师与张祖庆老师指导的《镜头习作》一课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老师先引导学生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观看新闻,根据这则新闻想想这个故事由哪些镜头的画面组成。学生说出了“街头漫步-落水-求助-营救-目送”五个画面,接着教师围绕这五个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描述,并抓重点画面将看到的想到的内容说细致,最后王老师根据不同的写作角度,为学生设计了多种精彩的开头。
张祖庆老师前面两个环节差不多,但学生说出五个画面后,他出示了另外4幅图片,利用“一变多”的方法使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得到了训练,在讲鸭妈妈向巡警求助时,他请了3位同学上台表演情景剧,使“静变动”,在分析如何将司机们目送鸭妈妈带领孩子过马路时,他用了“镜头切分”的方法引导学生将一个镜头切分成多个镜头的方式将看到的内容说细致,最后老师则与同学一起给习作拟了多个好标题。
王老师的课步步为营,条理清晰,但张老师的这堂课,我学会了镜头习作的写作方法!
四、语文课堂应本真实效
—拿到本次活动的教案,便被吉春亚老师的简介上有这样一句话“在全国各地各个年级、各种类型的示范课和国培骨干教师系列专题培训获一线教师‘本真实效、接地气’的好评”所吸引,并开始期待听她的课。
她带来的是古诗《乞巧》,课堂开始就设计了“学生质疑”环节,由学生来定本节课教授的主要内容,难得的是在这个环节吉老师提醒孩子们在书中的难点处打上了问号;然后教学生通过查字典、读资料袋的方法由自己解决部分难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吉老师通过多媒体带领同学们在书中做了笔记;“我会写”的字教授完毕,她引导孩子们当堂完成了一份精心设计的作业单,这份作业单中包含一行今日所学的生字,两个诗文填空题,确实“实用”!这堂课看起来朴实无华,但一堂课下来,学生学得认真,老师们听得入神,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都得到了训练。
相比较而言,古诗《绝句》一课的教授老师,引导孩子们用多种方式将诗文摇头晃耳地读了一遍又一遍,将诗句描写的“画面”想象了一遍又一遍,可是“绝句”是什么意思?明明最难写的是“窗、柳”,为什么老师非要教“绝”字?留下了一连串的问号。
同是古诗课,吉老师的课是实用的,但目前大多数老师仍在为了达到良好的视听效果把公开课上成了表演课。
五、教师应注重语言的艺术性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是一个演员,而且是个演讲家,应该有驾驭教学语言的高超技能,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过来,使学生乐意且热烈地盼望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学习效果也就事半功倍。
八位老师的课堂上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邓艳老师的循循善秀,孙剑锋老师的慷慨激昂、舒苑老师的生动活泼,陈延军老师的温文儒雅、王志鹏老师的一丝不苟、张祖庆老师的机智风趣,陈璇老师的娓娓道来,吉春亚老师的亲切自然,各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将孩子们的目光注意力紧紧吸引,让我羡慕不已。
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以前让身为老师的我愤愤不平,现在想来的确如此,在一个优秀教师的熏陶和引导下,学生能不优秀吗?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并且是新鲜的,作为教师要及时更换桶中之水。通过此次学习,我再次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老师,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钻研教参、课标,还要深挖教材,每堂课都能设计一份适合学生的教学案。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业务学习,争取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最后,再次感谢学校提供这次学习机会!
第二篇:吴菲菲日记
2011年12月5号
今天是实习的第一天,有点紧张,有点兴奋。不知道在学校所学的能否运用在实践中,也不知道实际出纳的工作是什么情况。
刚到公司时,什么人都不认识,感觉有点不习惯。教我的是露姐,她给我耐心讲解了有关公司的概况,规模,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等等。后来露姐又带我去我的办公室,大概的讲了出纳的工作。一天下来,我熟悉了下公司,各个部门的人员。
2011年12月6号
一大早我赶到办公室,拖地,擦桌子,先搞好卫生。今天早上没什么事情,我就把以前的账看了下,还看了一些收据,领(付)款凭证,模仿着怎么开收据和写凭证。下午去熟悉了商场,了解了公司的情况,等到4点多时,收银员把今天的钱交给我,我开了收据,然后登了现金明细账。一天的工作就这样结束了 2011年12月7号
今天是工作的第三天,今天有以前的出纳来和我交接,早上会计和以前的出纳把钱兑了下,而我就登了11月的现金日记账。登了半天终于登好了,把余额也算出来了,跟她们核对了下。下午丁总上来给我们开了个会,开完之后,会计和我又把钱核对了下,留了些备用金放我这里。今天的工作还是蛮忙的,一天下来觉得蛮累的,感觉当出纳也不是那么轻松与简单。
2011年12月8号
实习的第四天,今天我开始正式接手出纳的工作,经过三天的实习,对出纳的工作也能慢慢上手了,早上有收银员来还钱,我们把钱对了下,早上我还把12月份前面的账登了下,下午跟着仓管学习了前台的工作。学习完后,跟别的部门的人交流了下,一天时间就这样结束了,感觉过的蛮充实的,也很开心。2011年12月9号
今天开始我们公司实行晨跑,一大早我们10几个人从门楼那边跑到公司,大家都气喘嘘嘘的,但很开心。一如既往的早上还是把办公室打扫了下,整理了下抽屉。
第三篇:听课体会
小学语文乡村名师工作室
听课心得体会
在2017年11月21日,我参加了小学语文乡村名师工作室的揭牌活动,作为名师工作室的一名学员,我感到很高兴。在此次活动上,我们还听了肖俊老师和刘英老师给我们带来的两节精彩的示范课。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也身感自己的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现将听课活动及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回顾教师们的课堂,我们可以看到两位老师的特点。刘英老师课堂语言幽默丰富惹人好感,肖俊老师课堂紧凑主题突出。
刘英老师上的《景德镇的瓷器》一课,以学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时,先教给学生利用归纳总结的旁批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自主学习,把主动性交给了学生,正真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时,老师还收集了许多美丽的景德镇瓷器的图片做成课件,不光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肖俊老师教学《骄傲的橡树》一颗,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进行猜想课文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想走进文本的欲望。这正是我们课堂教学必须要做到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老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读中去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又让学生再去谈启示。整个教学过程突出重点,课件制作内容丰富,吸引学生。
这次听示范课学习,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课堂气氛沉闷,语言不够简练,对学生点评同样单一,缺乏指导,知识的落实上局限于口头,缺乏实际操作,落实到笔头上。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课后认真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多看书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争取成为一名有思想、有特色,让学生、家长和自己都满意的研究型教师。
第四篇:听课体会
听课体会
程雪
听课评课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重要途径,是教学管理者指导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听课评课具有教学管理功能、教学诊断功能、沟通协调功能、评估考核功能。
怎样听课评课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的科研课题,这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便有规律可循,是艺术便是见仁见智。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怎样卓有成效地听课评课呢?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听课前只有精心准备,才能有的放矢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管理者,听课前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否则,将影响听课评课的效果,听课前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准备。
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听课的类型目不同,听课的侧重点就会不同,听课者的角色也就不同,不同的听课者要有不同的心理预期,主要有四方面:
一是了解情况性听课。如一种教学方法的改革摸底听课、听新教师的课、不同课型不同阶段听课。这类听课一般不就课论课,而是以一节课为基础,以一组课(多课时)为单位多方面比较,重在发现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
二是专题调研性听课。这类听课实现设定预案、方式和方法,对可能出现的多重结论有先期预测,重在观察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情况,搜集充分理由数据,进行多角度考察与评价,一般不强调及时交换意见。
三是观摩学习性听课。一般目的是树立典型、推广新经验、新思路、新做法。
四是检查督导性听课。一般针对课堂教学,重在考查教师对教材与教学要求的落实情况、教法的运用情况、以及实际教学效果。如:不合格课的回访,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寻求对策。这类听课必须有明确的优劣评价及改进建议。作为听课者都要放平心态,都要以学习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身份来听课评课,即便是学校管理者也不要颐指气使;即便是学术权威也不要盛气凌人,这样才会达到最佳的效果。
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无论是同学科听课还是跨学科听课,无论是教材熟悉还是生分,听课者都要做必要的知识准备。
一要了解进度。讲课教师讲的是哪一单元、哪一章节的哪些知识点,老师的课型是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还是实验实践课。
二要学习课标。通过课标学习了解该学科的性质、地位和教学建议,所讲内容知识、能力和道德上的要求。
三要熟悉教材和学生。要弄清听课班级班风学生特点、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通过研究教材知道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点以及知识点的前后联系,还可以通过网络、光盘倾听名师关于这一章节的精品课,然后自己在心理上初步形成一个教学预案。
做好物质上的准备。
一要准备专用的听课笔记,以便记录授课教师的课堂实录,现实中许多听课者随性很大,有的用几张白纸做听课记录,有的听课笔记用一本丢一本,听课者一定要用专用的听课笔记认真记录,并把它当做一种教育资源收藏,这样既方便评课,又便于为以后同课异构提供参考。
二要准备教材以及先关资料,许多教师听课时大多是借用学生的课本,这样不仅影响学生学习,也影响自己的听课效果,必要时,听课者还应当向讲课教师索要教案、讲学稿、随堂训练讲义等。
三要准备必要的信息技术工具,如;录音笔、录像机等,以便课后通过录音、录像反复研究,进行详细的评价。
二、听课中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获
听课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必须全身心的投入,要在课堂启动以后,立即融入课堂之中。努力做好听、看、记、想四件事。
听要做到声声入耳。
在教学活动中听课者要集中精力听准下列三方面:
一听教学内容。侧重五点:
一是教师是否熟练掌握教材。教师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重组、广泛联系、设计有层次有分量习题训练。
二是知识传授与要点讲解是否准确、有深度。这要平听课者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对学科知识与能力要求的认识程度来判断。
三是课堂中是否重点突出、疑点突破、难点分散。课堂表现为相对用时长,对应训练密集,多数情况下,能从教师的语言表述中体现出来。
四是是否注意了新旧知识间、前后内容之间以及教学内容与自然与社会生活、与当前形势之间的广泛联系。体现出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五是是否有规律性的总结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体现出教方法、教教知识、教规律。
二听教师语言。
开展评课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评课者用真情实感去真心评课,这样才有利于促进教学工作,帮助教师提高新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团结进取,从而发挥评课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
第五篇:听课体会
听公开课心得
2012年10月25日星期四,数学科学学院2010级全体同学到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听课,我是其中的一名学生去听课,这所中学坐落在桂林市的铁山工业园附近。那天一大早,我们便坐上校车来的这个慕名已久的重点中学,尽管这个地方有点偏远,并且是新校区,但很安静,有一股浓浓的学习氛围,走在校园里,感觉到这里的教学条件的优越,设施齐全,不知比一般城镇的中学好多少倍!
怀着惊讶的心绪来到我们听课的教室(礼堂),这次的课是“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由不同的老师上同样的内容,进行对比。听众有我们、初中生和国培学员(老师),第一节课由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涂爱玲老师授课,第二节课则由国培学员的代表授课,通过多方面的比较与探究,收获多多。
确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便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问题导入,从生活中的例子入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就探究新知,应用新知,再探究新知,应用新知,即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便于加深记忆。在课堂进行当中,还进行一些创新,加入一些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引导学生共同探索新知识。最后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也就是知识点回顾,先由学生总结,在由老师进行进一步的提炼知识与方法。整堂课的教学进行非常的顺利,知识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作业的布置可知,要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从而便有了选做题与必做题,使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我深知,能授好一节课,需要扎实的教育功底:教学定位,教学要求,教学过程,教学量课堂突发事件等能力。在教知识时过程是非常的重要,可以穿插一些方法名词,举例尽可能全面,但结果的优化也不容忽视。课堂小结要简单易懂,还要便于记忆且不容易混淆或断章取义。
我在这听课的过程中认识了一个新的教学名词“变式教学法”,与“换汤不换药”有相似之处,即教学的内容与知识点不变—药,但过程与方法不尽相同—汤,以更开放更有效的方式来教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我的心得体会便是,上好一堂课真的不容易,特别是要突出这堂课的效果、效率和效益,这也是我所要学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