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省赴日一村一品和农业产业化培训团总结
陕西省赴日一村一品和农业产业化培训团总结
按照国家外专局的安排,由陕西省20人组成的赴日本“一村一品”和农业产业化培训团,在团长郝建荣同志的率领下,于2007年8月21日至9月10日在日本进行了为期21天的学习培训。学员们先后深入东京都、静岗县、爱知县、京都府、兵库县、大分县等地,经过的都、道、府、县14个,访问考察有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农协、牧场和企业等20多个,听取专题讲座和情况介绍17次,拜访了一村一品发起人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先生,在学习之余和节假日,学员们还参观了东京、大阪、神户、大分等地,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领略了日本高度发达的经济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感受了日本社会、经济、生态,文明兢业,精益求精奋发进取自然与和谐的氛围。学员们普遍认为,这次学习课程安排内容全面、结构合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拓宽了思路,学到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益匪浅。并表示,要学以致用,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扬长避短把那些好的经验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为加快陕西“一村一品”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日本在推进“一村一品”和农业产业化方面的主要做法
日本是一个山多地少的群岛国家,国土面积3780万公顷,耕地面积现有442.7万公顷,平均每户农户耕作面积1.51公顷,全国人均耕地只有0.51亩。属农业资源短缺的国家之一,虽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很小,但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采取了许多保护和扶持农业的措施。有效地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和完善,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开展“一村一品”运动,农业的装备水平,劳动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特别是大分县多年来坚忍不拔地推行“一村一品”运动,不但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而且为世界性的“一村一品”运动的开展树立了很好的典型。通过考察学习,我们感到,日本开展“一村一品”运动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主要作了以下工作:
1、大力扶持农业生产,促进农产品基本自给。
日本是一个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农业总产值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但从国家安全考虑,日本始终把农业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针对全国耕地不断减少,农村人口急剧下降,青壮年劳动力比例过小,农产品特别是粮食自给率不断下降的问题,日本政府近年来采取了各种措施,扶持农业和农村发展。一是立法保护农业,去年出台了一部试定农业法,对农业的基础重要作用进一步予以确立,禁止任何单位基本建设占用耕地,对非农企业投资农业予以扶持,全面实施农产品原产地制度,宣传鼓励人民多吃大米和自己国家产的农产品等。二是资金扶持农业,日本政府和各县、市都有扶持农业财政预算,专门用于农村基本设施的投资建设和农业项目的开发。如2004年日本政府用于农业的财政预算为3万亿日元,兵库县用于农业的预算774亿日元。三是建立粮食生产保护制度。当粮食过剩时期,政府出面负责收购,当粮食生产因灾减产,对农民造成了损失,其损失的70%由国家进行补偿。当粮食歉收的时候,政府和农民互助会(协会)对农民给予补助。这些保护制度的建立,保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促进了农产品的出口。日本有效地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签订了农产品自由贸易协定,利用关税和价格杠杆促进农产品贸易出口。目前又制定了农产品出口东南亚国家计划,我国北京、上海市场已有了日本产大米和苹果等,同时对进口的农产品通过食品安全检测,利用高关税和贸易技术壁垒,千方百计限制进口,以保护日本国内农业生产安全。
2、开发本地优势资源,大力推进“一村一品”运动。
为了振兴大分农村经济,1979年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率先在大分县提出了推进“一村一品”运动,以 “立足本地,放眼全球,自立自主,锐意创新,培养人才”为基本理念。经过2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村一品”运动在当地取得了巨大成绩。截止2003年大分县培育地方特色产品336个,增长了2.3倍,人均收入成倍增长达到了265万日元。大分县的“一村一品”运动不仅使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更为富裕,而且使大分县的一批农产品闻名于国内乃至世界,如今,大分的香菇、酸橙、麦烧酒、丰后牛肉、地热温泉等已为日本家喻户晓,“一村一品”本身也成为一种国际性品牌。为日本国内、东南亚及中国、蒙古,非洲等许多国家纷纷学习借鉴,日本在推广大分“一村一品”及农业产业化经验中,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精心打造特色产品,拓宽市场领域,如东京都大田区依托、蔬菜批发市场,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每天组织销售蔬菜200多个品种,平均销售量达3000多吨,销售额达1.5亿日元。爱知县冈崎市八帖町,将其传统的特产酱不断开发创新,做大做强,其生产的八丁味噌享誉日本全国,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产值1000多亿日元。静岗县滨松市西区马郡町,利用其天然的非常有利于鳗鱼产卵的湖泊,养殖鳗鱼,发展为日本最大的鳗鱼养殖场,产品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占出口的60%以上,鳗鱼养殖户年平均收入达到2500万日元。京都市美山町积极开发当地自然资源,保护传统民族建筑,构建人与自然和谐风光,申报并得了国家级传统文化保护区,发展观光旅游产业,在5000人口的村庄,每年有60-70万游客来观光,当地农民收入有了显著增长。
3、积极培育农协组织,促进农业产业化。
二战结束后,日本进行了农田改革,将土地分给农民,但很多农耕户只会种地,不会经营,没有资金、技术和经营能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农耕户自发建立了各类农协组织。农协组织的建立,增强了农业技术服务,提升了农业组织化程度,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了农业整体效益,同时国家的政策可通过农协宣传到每个农户。所以国家积极的鼓励和扶持,早在1947年日本就颁布了《农协法》。目前,全国各地有农协867个,参加农协社员920万人。国家对作为具有法人资格的民间组织(农协)有专门的管理监督部门,设在农林水产省,叫中央农协总会。对规模大的农协,总会还会派出人员去协助管理工作。国家对农协的扶持,主要表现在融资和资金补助上。对农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大型设备购置申请,批准后可给予建设总额30%的补助,个别的还可以给予50%的补助。银行对农协组织的贷款申请,都会办理放贷工作。农协组织按章程选举会长及理事会成员,招录各类能人到农协工作,独立核算,年终按会员股分给予分红。农协的利益与会员的利益密切相关,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如大分县大山町农协组织,带领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搞活农产品流通,使农民走上了富裕道路。2004年农业总产值达到56.1亿日元,每户平均550万日元,充足的物质条件,带来了精神生活的重大变革,町里每年举办音乐会、梅子节等活动。
4、全面推行放心食品,关心人民身体健康。
二十一世纪初,日本“白色恋人”饼干过期霉变,猪肉充当牛肉出售以及我国进口的菠菜农药残留超标,被电视报道后,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不满,日本政府高度重视,把确保食品安全作为日本农林水产四项职能之一,大力实施安心食品发展战略。首先,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立法工作,制定了食品卫生法,修订了农药取缔法,并把食品安全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其次,国家制定了一整套食品安全标准,在严格农协、公司那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的同时,并组织公务员到农协、农户中去宣传,国家法定质检机构不定期去农耕户田块及蔬菜批发市场和超市抽查,将结果公布,对有毒害物超标的予以无害化处理,并公开曝光,处以重罚,不准进入流通市场。第三,广泛开展相关技术和产品、推广工作。淘汰和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主用生物农药、肥料和农家肥等,推广防虫灭病新技术,从农产品生产环节把好安全关。第四,广泛开展安心食品的认证和认定工作,全面实行“E标志制度”工作和产地标识工作,有此县的市町村为了树立当地的安心食品品牌,提高食品的竞争力,在“E标志制度”基础上还实行了更严格的认证制度(地方标准),如神户市实行了“兵库县认证食品”制度,有毒有害物质必须为国家标准的50%以下,对获得认证的产品,可装入“神户旬菜”箱袋,政府向市民推荐,价格高,销路好,带动了安心食品的发展。第五,严格抽查进口产品有毒有害物残留。日本2004年先后三次修改了进口产品抽样检查内容、方法及标准,对进口到日本的农产品(特别是蔬菜),实行肯定列表制度,即由原来的检疫所行政指导,转变为命令检验,每进口一批农产品,责成日本冷冻食品协会进行定性、定量检查,使我国农产品在日本市场的份额有明显减少。
5、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
日本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其重点主要在农业品种改良、栽培技术的进步、病虫害防治、资源环境保护、耕作机器的更新换代等方面,每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都有科技创新预算,补助或奖励农业科研推广单位,如中央农业综合研究中心研究的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土壤热水消毒、仓储防虫技术等项目,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准,逐步在推广应用。兵库县农林水产技术综合中心研究的兵库69号水稻品种,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在全国得到了较大面积的推广。特别是这个研究所研究的可预防人花粉过敏的水稻品种正在试验示范,这个品种的开发将使日本大米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大分县温泉热花卉研究中心研究的利用温泉种植花卉技术为花农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有关研究所研制开发的各类农业机械,性能优良,既减轻了农民的作业负担,又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和农械化作业水平。日本农业的科技工作,为日本农业发展注入了动力,也对世界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京都种苗株式会社,不仅在日本国内建立了6家研究分支机构,还在中国、东南亚,西亚、北美、西欧建立了分支机构,为17个国家提供优质的种苗,对世界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日本的农业科研推广机制很好。大分县的农业研究中心把科研和推广融为一体,中心设有农技推广员,将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农户,同时各市町村都设有专门的推广机构向农民进行先进的推广,使县与市町村同农户之间形成了有效的推广网络,加快了农业科研成果应用的步伐。
二、主要体会
21天的学习培训,虽然时间很短,接触的层面和获得的信息有限,但学员们对日本社会经济的认识,对日本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日本发展一村一品的经验和做法感触很多,启发很大,一致认为,日本和中国同属二战时期的创伤国,为什么日本战后快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最根本的原因有两条,一是独有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良好的地域优势,二是国民素质较高,有着坚韧的民族精神。特别是大分县在发展“一村一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方面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为农村经济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在我们国内,农村经济的发展每年是由政府提出目标,下达计划,特别是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都是往往体现政府意志,由上往下逐级下达,而对基层,对农民的想法考虑甚少,常常脱离客观实际,违背民意,挫伤农民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体现政绩工程的高速度、大指标、严考核,导致和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在日本,政府十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尊重基层政府、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的自主选择,尊重地方的制度创新,发展什么,怎么发展,发展多少,都由市场导向,企业决策,农民自主,政府的一切决策均来源基层政府的意见和建议,来源于农民的想法和选择。日本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提出:鼓励中小企业参预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开发,具体开发什么,由各地首先摸清资源情况,再根据资源优势确定开发项目,报政府审批也是客观性的。大分县开始发展一村一品,政府内部和许多基层组织同农户也不理解,政府不是强制推广,而是一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强化宣传,一边以“重建家园-与知事侃家乡”为主题,在各地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各阶层、各方面的意见,进行引导发展,但最终搞不搞,哪个地方搞,怎么搞,遵循“自主自愿”的原则,完全由农民自己决策,自愿发展,政府从不干预,政府甚至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没有专门的补助款,没有一部有关“一村一品”的条例。大分县宇佐市安心院发展农家乐,起初与日本原有的相关政策有抵触,但政府从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是制止和取缔,而是规范和引导,直至六年后予以批准和承认,目前,这个村由过去全日本最贫困的村发展成为日本最富裕的村。实践证明,这个村农户的创造是正确的,政府的做法是求实的,政府这样做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富裕了当地百姓,而且体现政府为民服务的本能,也改善了农民与政府的关系,减少了矛盾和磨擦,促进了社会和谐。
2、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全力改善农村社会经济条件,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大家感受最深的是日本的环境保护。在日本,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人士、基层农户,他们都深知日本资源严重缺乏,十分重视环境保护。我们从东京到大分县,行程近1000公里,从大江大海,河流小溪,到山川田野,从城市大街小巷,到乡村农家小院,所到之处大江河流水之清澈,森林覆盖之茂密,大街小巷之干净,农家环境之优美,无不令人倾慕。而在我们国内普遍存在垃圾成堆,乱砍乱伐,开山取石,挖河掏沙,荒坡裸露等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特别是农村环境之美,城乡差距之小,更是令人称道,日本在环境保护上,可以说是全面绿化,户户美化,处处净化,政府重视,人人自觉。与此同时,日本农村的道路交通网络十分发达,通讯便民设施随处可见,农田水利设施完备,农产品保险、贮存、运输网络高度发达,这些都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与日本相比,我们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做出加倍的努力。
3、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选择。
日本的农业已经进入了现代农业阶段,学习培训中,大家深刻体会到日本农民除了环保意识强外,他们的科技意识,精品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都非常强。在日本,老年人仍然在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劳动,尤其是专业农民,中老年居多,他们都懂得市场竞争,都十分重视名品和精品开发,都能够及时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些素质的具备,一是良好的国民教育,日本现普及的是大学教育,许多中老年人都在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从事各种专业学习,在日本,晚上逛书店的人很多,公共场所停留人员中学习的多。二是多渠道、多层次、富有针对性的培训。日本培训公民的主要特点是逐级培训、多渠道培训和专题培训为主。即政府有一只科研和推广融为一体的公务员农技推广队伍,直接培训业务骨干,农户由农协组织,由业务骨干(农协带头人)根据产业分类和农户要求再进行专题培训。与日本相比,我们的科研与推广相分离,对农民的培训主要按照政府的意愿和要求,培训内容来之政府,而非来之农民,而且方法简单,内容千篇一律,培训效果甚微,与农民需求相差甚远。
日本与中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如何连接的问题。日本在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中大力发展各种农协,依托农协让农民组织起来,形成生产联盟,产业联盟和经济联盟的做法很值得我们积极借鉴和推广。
4、实施一体化经营,在品牌开发上下功夫,是提高农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日本的农业基本上是企业+农协+农户的经营模式,企业-农协-农户通过利益关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与市场的对接,在日本,可以说任何一个产品,都会托起一个产业,创造一系列名品。我们在大分县考察学习中,平松守彦理事长多次讲,一定不能卖初级产品,要通过深加工,形成更多的商品、名品。如大分县是一个只有120万人口的山区县,该县通过农产品及加工已经创造出了300多个商品品牌,许多品牌如麦烧酒、丰后牛肉、冬菇等已经成为国内外著名品牌,在国内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尤其是川崎生产的酸橙,就加工出100多种商品远销日本全国。他们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有三点:①发展农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②完善的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的标准体系及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创名优产品提供了有力保证。在日本,所有农产品都严格按照一定的标准规范进行生产、包装、贮藏和运输,并进入市场销售,所有产品都是净化包装,有注册商标,有自己的品牌,有安全保证,这样不仅减少了城里垃圾,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形象,而且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③完善的农产品保鲜、加工、贮藏体系是重要基础。
5、宏观指导,微观服务是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最有效的方法。
日本政府是一个典型的服务型政府,公务员都把为国民服务看成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职责,日本对农业的宏观指导,主要是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制订发展政策,引导各地从实际出发来发展。政府要做的主要工作是微观上搞好服务,特别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实施环节搞好服务。主要有五个方面:①制订产业发展路线,如日本制定中小企业促进法等;②区域资源管理,土地管理,林业保护,环境污染管理等;③帮助改善乡村交通、通讯、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条件,在日本,农村所有的基础设施均由政府出资,就是田间的设施建设费用(如喷灌、滴灌设施)农户也只出资20%;④强化对农民的教育和技能培训,日本政府为农民的培训是免费的,而且对农户带头人国内外考察和培训进行补助;⑤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牌的开发,根据新兴产业的发展,主要从资金和融资方面提供支持和补助。
在工作程序上,日本还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所有产业和部门都能为农业和农民提供服务,政府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二是选准的事情,认准的都能持之以恒抓下去,落得实,不论机构怎么变,领导怎么换,都能一任接着一任干;三是兢业认真,重视实效。对照我们,我们很多东西也提过,也有目标、标准和要求,就是没有持之以恒将其抓下去,做到位,做出成效;四是奖勤罚懒,扶强扶优。日本社会保障比较好,在日本对产业的发展是扶持典型带头,奖励先进,鼓励各地自主创业。
三、几点建议
1、围绕增强“三个意识”,切实强化培训力度。借鉴日本大分县振兴地方经济的成功经验,加大对政府部门管理人员,涉农企业负责人和农民带头人的培训力度,通过对 “一村一品”活动精神和理念的宣传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培训,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部门的适应市场需求的服务和责任意识,涉农企业顺应市场的创新和竞争意识,农民参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参与和市场意识,从而进一步振兴当地经济。
2、围绕可持续发展,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为了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森林和耕地资源的保护,科学利用资源,有效保护资源,保持生态良性循环。建议国家继续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和严格的耕地审批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质量检测和市场准入等标准化体系,同时实行严格的产品原产地登记制度,依法保护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利益。
3、围绕提高“三率”,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要继续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的宣传力度,做到农民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进一步提高和激发农民参加合作组织的积极性。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在广泛宣传和农民自愿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实行审批制度,使其规范运行,健康和稳步的发展。三是制定产业开发政策,积极引进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结,促进当地产业和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4、围绕农业科技进步,切实提高农产品的竟争力。一是要加大农产品科技创新的力度。在继续研发高产、优质和无残留农产品的同时,应顺应国际市场的要求,不断加强科技创新,研发出具有地方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精品和名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二是加快农业科研、推广体系改革,通过机制的改革,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三是加强农村带头人的培训。通过对农村带头人实用技术、现代农业、市场经济、法律知识的培训,造就一批发展农村经济的新型农民。
5、围绕产业发展,继续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一是国家要继续加大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的投资建设,做到水电路到村到户到田间;二是围绕粮食安全,继续加大粮补、良种补、新型农机具及生资补贴政策力度,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三是对涉农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设备投资,实行补助或贴息的政策,促进其发展;四是积极推行农业保险制度,增强农业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五是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和农民带头人培训专项基金,不断提高农技人员的服务指导能力和农民带头人的带动能力。
6、推行“一村一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日本大分县倡导的“一村一品”活动为当地农村经济振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应用这一经验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在学习日本大分经验时,应重点学习他们为振兴当地农村经济而倡导的“一村一品”运动的理念和精神,培养和激发我们的农民自主自立、竭尽全力、奋发图强的创业精神,投身到振兴当地经济之中。
二是在这种理念的倡导下,引导农村带头人围绕当地自然资源优势,找准主导产业和突破口,采取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创建名品,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政府只充当这项运动的倡导者和农民带头人的支持和服务者,而不充当其领导者。
四是对农民合作社运行比较良好的,政府在人才培训、科研、设备、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实行补贴和贴息,促进其健康发展。
第二篇:赴日一村一品与农业产业化学习调研报告
赴日本学习调研“一村一品”工作汇报
高山镇党委书记周进良
按照郑州市外专局的安排,我跟随赴日本基层政府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培训团于12月21日至1月4日在日本进行了为期15天的学习培训和考察访问。在学习考察期间,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会,感受到了日本基层政府通过发展“一村一品”,实现了当地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他们的先进经验及做法使我获益良深。下面,根据赴日学习考察期间的所见所闻,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这次赴日参加的考察培训,重点是学习日本发展一村一品促进农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典型经验和先进理念,用来促进我们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参观考察,我们既看到了一村一品的内容,又看到了农业产业化的内容,还有观光农业的内容。本次学习虽然日程短、内容多、任务重,但是我深切感受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拓宽了思路,学到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颇受教育和启迪。通过这次学习培训,我将尽快把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应用到我们当地农村发展中去。
一、何为“一村一品”
“一村一品”始于1979年,是日本大分县当时的知事平松守彦先生发起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一项运动,“一村一品”运动并不要人们去创造什么新奇的东西,而是号召各村从本地实际出发,推出自己能够引为自豪的优良产品。由于日本的农业资源非常短缺,人均耕地只有0.51亩,通过大力开展“一村一品”运动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快速提升,促进了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也成为世界各地农村发展学习的先进典型。
“一村一品”运动的基本理念是“立足本地,放眼全球,自立自主,锐意创新,培养人才”。大分县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其 58个市町村的“一村一品”数量由当初的143种增加到目前的336种,人均收入达到265万日元。大分县的干香菇、卡勃斯酸橙、麦烧酒、温室蜜橘、丰后牛肉、关竹荚鱼、关青花鱼、地热温泉等已在日本和世界享有盛名。“一村一品”已成为全球发展农村经济的先进理念,被世界各国学习借鉴,在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主要体会
15天的学习培训,虽然时间很短,接触的层面和获得的信息有限,但我对日本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日本发展“一村一品”的经验和做法,感触很多,启发很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突出抓好市场、科技、服务三大核心,政府要给予必要的规范、引导和社会服务,确保“一村一品”运动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必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组织化程度,通过农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他们在市场中的主导作用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必须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农产品深加工,使生产型农业转变为经营型农业,形成更多的商品、名品,不仅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农民不离乡土走上富裕道路。四是必须培育知名品牌。高度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品牌的培育,提高了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几点建议
结合在日本的学习培训和我们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规范引导发展,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在充分尊重农
民意愿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他们发展“一村一品”,并从政策、制度上给予必要的规范。二是健全合作组织,完善发展体系。充分吸收日本农协的先进经验,不断健全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一村一品”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是强化宣传培训,广泛培养人才。营造发展“一村一品”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广大群众能够接受和欢迎,开办各种培训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四是发展龙头企业,推进产品开发。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不断推进农产品的深加工和产业化经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科技和文化含量,打造名牌产品。
第三篇:赴山东省潍坊市农业产业化培训考察调研与思考
借得东风好行船
----赴山东省潍坊市农业产业化培训考察调研与思考 7月10日至7月16日,双峰县委组织部组织总支书记赴山东潍坊市委党校实地培训并对潍坊农业产业化进行了考察。虽然这次赴潍坊培训考察的时间不长,但是通过理论培训和现场考察学习后,我们还是感受很深,颇有收获。
一、潍坊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全市总面积15860平方公里,总人口8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30万人,占总人口73%。从1993年开始,潍坊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并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十多年来不断创新模式,丰富内涵,依靠农业产业化探索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2009年GDP实现2727.8亿元,增长12.9%;地方财政收入158亿元,增长19.7%;农业实现增加值205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267元,增加10%;农民人均纯收入7695元,增加8.8%。截止2009年,潍坊市粮食产量达到了520.8万吨,已经连续7年增产;蔬菜的总产量达到了1440万吨,其出口占全国出口量的20%;在养殖产业方面2009年的生猪出栏700万头、牛60万头、羊210万只,肉鸡2.5亿只、肉鸭2.5亿只,其中肉鸡肉鸭的出口已占全国出口量的33.8%。
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市率先提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发展经过了五个发展时期:一是1979年—1985年,起步阶段,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普遍提高,农民收入适当增加;二是1986年—1992年,潍坊市提出种植业
结构调整,压缩粮食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调整到48:52;三是1993年—1999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确立16个主导产业,用管理现代工作的办法来组织现代农业生产,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一体化经营,延伸了农业生产链条;四是2000年—2005年,推行农业国际化、生产标准化,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五是2006年到现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潍坊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经验和做法
一是敢做大“蛋糕”和精品“蛋糕”。通过努力在全国首创商品大合唱、贸工农一体的经营体系。寿光通过发展蔬菜产业,成就了中国蔬菜之乡,并闻名世界。该市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70多万亩,其中冬暖式蔬菜大棚65万个,70多万亩,年蔬菜总产70亿公斤,总收入达70多亿元,其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并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拥有“中华之最”的全国“十大”农贸市场之一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常年上市品种有300多个,该市场由产地输出型拓展为中转集散型,并开通了对全国各地的绿色通道,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场。据调查统计,北京市民的菜蓝子五分之一来自寿光。蔬菜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和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连续三届进入中国农业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是全国唯一被国家命名的中国蔬菜之乡。每年都举办颇有影响的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
二是各走各的特色路,各打各的优势牌。潍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气候适宜,农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已开发出一批优势产
业和特色产品,农业产业结构向板块经济、规模经济发展。在潍坊农村到处都是一望无际、数以万计的蔬菜大棚和规模宏大的产业基地,无不令人震憾!已形成以诸城、安丘、高密为主的禽肉、花生生产区;以安丘、寿光为主的蔬菜生产区;以青州、临朐为主的干鲜果品生产区; 以潍城、寿光、青州为主的花卉生产区;以昌邑为主的绿化苗生产区等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全市农副产品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品种达100多个,年出口额达5亿美元。主业突出,特色鲜明,全市基本实呈现了“一县一品”格局,创造了“一业富全县”的特色。
三是龙头企业集团化。潍坊把培育壮大龙头“农字号”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有力支撑点,采取招商引资、兼并合并、改造转化、扶持发展等多种途径,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在资金、土地、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最大的倾斜支持,促其快速发展。经过多年滚动发展和扩大规模,使一批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到2007年底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企业2654家,其中:被列为国家级12家、省级44家。诸城市以外贸公司为龙头,每年出口上千万只分割鸡,带动了鸡业的兴旺发达。投资1.6亿元建成的寿光高科技示范园,规模2万亩,形成“三园、三区、一中心”格局,属别具特色的高科技示观光农业区,在科技园,我们一饱眼福,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农产品精彩纷呈、花果飘香,吸引数百万人次来这里观光、洽谈。龙头“龙字号”企业的规模兴起,对潍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构成了有力支撑,呈现出农户联基地、基地联龙头、龙头联市场的产业化模式,从而促进了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三、潍坊产业化经营带来的启示
通过几天的考察学习,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农业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巨大。潍坊市的成功经验对我县有诸多启示。
1.必须加快主导产业发展,促进规模优势形成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需要加快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最终形成若干具有相当规模的经济隆起带,使农村总量大幅度增长。要借助农业产业化的订单模式,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2.必须加快品牌建设步伐,提升产品竞争能力
要强化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建立健全促进农产品品牌发展的各种机制,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品牌,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品牌,整合一批同类产品品牌,全面提升产品的竞争能力。
3.必须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龙头企业是农民和市场联系的纽带,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因素。要坚持规模大、带动面广、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的原则,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要指导其完善组织机构,优化企业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
4.必须强力推进标准体系建设,促进产品质量提升
要尽快完善农产品生产标准、产品检测体系,逐步在全县批发市场、超市设立检测点,形成联动检测网络。实施市场准入制度,防止药物超标农产品进入市场。
5.必须大力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健全产品销售渠道
要继续加大农产品市场建设力度,新建一批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力争建成诸如潍坊市蔬菜批发市场一样管理规范、规模一流的大型批发交易市场。推进农产品配送中心、农资超市等的建设,建立健全农资经营网络。
6.必须强力激发农民种植热情,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要激发广大农民科学种田热情,要将学科学、用科技转化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通过农民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的提高,使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增长,内在质量明显提高,产品品种不断丰富,增收能力不断提升。
7.必须日臻完善农业信息网络,推进市场信息共享
农业信息化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支撑。要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信息网络,减少农产品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推进市场信息共享,增进农户对市场信息的掌握,防止重复生产、盲目生产。
潍坊市在农业产业化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特色道路。我们要在学习潍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按规律办事,在全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强力领导下,开拓思路,转变观念,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真正实现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双峰县石牛乡石牛总支书记胡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