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部分总结之第九章民法
第九章
民
法
第一节
民法概论
一、民法调整的对象
——民法是我国重要的法律,它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与每个公
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1、平等主体:
法律主体之间的关系可分为: 1)横向关系(平等主体之间)
2)纵向关系(主体之间属于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2、财产关系:
——是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
特点:
1)这种财产关系一般基于自愿
2)这种财产关系一般都是有偿的
3)它包括财产流转关系和财产归属关系
案例:下列属于民法调整的法律关系有:
(1)五岁的甲将一块价值5000元的手表赠与幼儿园的女同学乙,甲父找乙父索要,遭乙父拒绝后向法院起诉。(2)某网络公司因漏税被税务局罚款5万元,公司不服向法院起诉。(3)丙盗窃所在公司价值1万元的仪器。
(4)丁是某大学学生,在一次期末考试中因作弊被监考老师抓获,学校对丁做出开除的处分,丁认为学校的处罚
过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大学毕业生小王在毕业找工作时因身高不够受到用人单位歧视,小王认为用人单位侵犯了劳动者的平等权,准备提起诉讼。
3、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1)人身关系——没有财产内容,带有人身属性的社会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2)人格关系:基于生命、健康、名誉、肖像、隐私等方面的关系。3)身份关系:基于亲属等身份产生的亲属、监护等关系。
天津出现白酒品牌——锅得缸,相声演员郭德刚认为对其姓名权构成侵权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基本原则对民事活动具有指导功能,无论何种民事行为不得与我国民法基本原则
相违背。它是民法的立法原则;是执行法律、进行民事活动和处理民事问题的根本准 绳;是制定、解释、执行和研究民法的出发点和依据。
1、平等原则:
我国《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公民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平等原则是民法最基础、最根本的原则。 北京“人造美女”杨媛选美**
本案律师认为:中北京天九伟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的“第33届环球洲际小姐北京大赛”这项民事活动,应遵循民法的平等原则,只要符合主办方规定参赛资格条件,所有的参赛者在参赛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不因参赛选手的社会地位、职业、财富等不同以及是否有过整形而区别对待。
北京市东城区法院判决认为:由于参加选美比赛是一种合同约定的权利,这意味着,大赛主办方能否拒绝“人造美女”参赛,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主办方在赛前事先规定“人造美女”不得参赛或在报名时予以拒绝,“人造美女”自然无权参赛;如果事先没有禁止,主办方应遵循民法的平等原则,一视同仁地承诺,接受和让其参赛。主办方无权单方解除合同和取消其参赛资格。在杨媛案件中,主办方擅自取消其决赛资格构成了对“人造美女”的歧视,违反了平等原则。
2、自愿原则:
民法规定——参加民事活动(如买卖、赠与等)当事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任何
机关、组织、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3、公平原则:
民事活动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应当是公平的。
案例:王某进攻射门时,作为守门员的宋某封门,由于王某射门力量大且速度很快,宋某未接住球,球直接撞到宋某的腰部,宋某当场受伤。经送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治疗,诊断为右肾挫裂伤。宋某住院治疗34天,支出医疗费18862.60元。王某住院期间给付了5950元。2004年8月宋某诉至法院要求王某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合计28082.48元,其中精神损失费3000元,被告王某认为持辩称意见,不同意赔偿。原告则坚持赔偿要求。由于双方意见不一,调解不成。
法院审理后认为:原、被告自愿组织并参与足球比赛,被告的行为在主观上没有过错,客观上亦
不具有违法性。原告也没有证据证明被告有严重违反比赛规则或故意加害行为。所以,原告受伤应属 于竞技体育运动中的意外事件。故对原告要求被告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请求,法院不予支持。然 而法官从人性化角度出发,考虑到虽然本案中的原、被告对损害的发生均无过错,但原告所受到的是 危及生命的肾挫伤。原告不仅身体上遭受了痛苦,而且经济上亦支出了较大的医疗费用。由原告独自 承担这一较大的损害后果,有失公平。因此,适用公平责任原则由原、被告来共同承担损害后果,由 被告给予原告一定的补偿,既符合法律规定又较为合理。据此,法院判决王某共计支付宋某经济补偿 计人民币8000元。
4、诚实信用原则:
民法反对弄虚作假,见利忘义,坑蒙拐骗等违背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道德准则。
5、公序良俗原则:
民法通则第七条: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破坏社会公共秩序。
案例:王某因患严重的尿毒症,需要换肾。因为无法找到匹配的肾,一直无法做换肾手术。后来王某的 朋友张某找到王某,提出愿意以王的表兄的名义把自己的一个肾捐给王某,条件是王某支付20万元的营养费。双方为此签订了书面协议。王某手术成功后反悔不愿支付20万元,拒绝了张某的索款要求。张某见王某事后变卦,一怒之下,将王告上法庭,要求法院主持公道,要王某支付欠款20万元。
问:你认为法院是否会支张某的诉讼请求吗?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
活体器官的接受人限于活体器官捐献人的配偶、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有证据证明与活体器官捐献人 存在因帮扶等形成亲情关系的人员。
三、民事主体
1、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指法律确认公民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民事权利,设定民事义务,对自己违法民事行
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资格。
案例:大学三年级学生周某,21岁,因与同学张某发生口角,争吵中周某将张某的数码相机推到地上,数码相机被摔坏。张某要求周某赔偿,周某以自己还在读书,没有经济来源为由不予赔偿。张某就将周某的家长告到法院,要求法院判决周某家长替其赔偿。问:张某的诉讼要求是否会得到法院支持? 1)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种类分为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指能够通过自己独立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①18周岁以上的精神正常的成年人 ②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视为完全行为民事能
力人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只具有部分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
务的资格受到一定的限制。
①10周岁以上 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限制行为能力人只能从事与其年龄和智力相适应,对其生活属于必要,并且对行为
标的价值能够理解,对行为后果能够预见的的一些民事行为。此外,限制行为人的一些纯获利益不负义务,并且不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也是法律所允许的。 案例:小羽的父母热衷于购买彩票,15岁的小羽深受影响平时也比较关注彩票的中奖情况。一天小羽放学途经一彩吧,花10元钱买了5张福利彩票,后得知其中1张中奖1万元。第二天,小羽拿着到彩吧领奖时,工作人员发现其未成年并以小羽未成年为由,拒绝支付,并认为小羽作为未成年人,购买彩票的行为无效。小羽的父母知道后,与彩吧发生纠纷,后以小羽的名义把彩吧告上法庭。问:法院会支持小羽父母的诉讼请求吗?
民法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他人不得以行为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为由,主张以上行为无效。”所以,小羽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虽然购买彩票这一行为超出了
其行为能力,但小羽却因购买该张财票获取了较大利益,因此,彩吧应当向其支付1万元的彩金。
案例5:8岁的小光在红星小学读二年级。在一次体育上,体育老师孙某因临时有事,便让同学们自己做游戏,自己外出办事。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小光不小心用竹竿将同学小亮的眼睛捅伤,后导致小亮的眼睛失明。小光的父母离异,小光随父亲生活。小亮的父母要求小光的父亲赔偿医疗费,残疾用具等费用15万元,小光的爸爸提出自己下岗,无法承担这一巨额赔偿费用,而且该事故主要是学校管理不善引起,应当由学校承担赔偿责任。
问:此案应当由小光,小光的父亲,母亲,孙老师还是学校来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①10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②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监护制度
a.概念——是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和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制度。
b.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父母;父母双亡的,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兄姐承当
法定监护职责。
c.精神病人的监护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 d.监护人的职责
①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 ②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 ③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 ④保护和监管被监护人的财产; ⑤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 ⑥代理被监护人进行诉讼; ⑦监护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案例:这一天,一场车祸永远夺去了她的父爱。父亲死后,敏敏和母亲李红相依为命。2002年4月份,出于生计李红出外打工,将敏敏交给敏敏的祖父母于海、方云照顾。李红外出打工期间接识了王刚并同居生子后再婚。敏敏的祖父母因此不再让李红接触敏敏。李红只好经常到敏敏的学校探望敏敏,并给其购买衣物。李红与于海、方云就敏敏的监护问题发生纠纷,虽经有关部门协调都始终达不成协议。2003年元月19日,敏敏住所地的某村民委员会指定于海、方云为敏敏的监护人,并制作送达了指定书。2003年2月11日,于海、方云以原告人的身份起诉被告李红,要求人民法院依法撤销李红的监护人资格。敏敏以第三人的身份参加了诉讼。
问:李红是否丧失对敏敏的监护权?村委会是否有权利为未成年人指定监护人?
本案涉及关于监护权的两个问题——
(1)监护权的丧失: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丧失监护权资格的法定条件有:①死亡;②丧失 监护能力;③存在对子女有犯罪行为、虐待行为或者担任监护人对该子女明显不利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取消其监护权的情形。
(2)村委会有无指定监护人的权利: 《民法通则》第十六条规定,对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有
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
属中指定。村民委员会有指定监护人的权利。但指定监护的前提必须是未成年人的父母双亡
或丧失监护能力,其他法定监护人对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有争议。
2、个人合伙:
1)概念——指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
劳动。
案例:甲乙丙丁四人打算开一家饭馆,其中:甲出资3万元,乙出资3万元,丙为二级厨师以自己厨艺技术出
问:(1)如果饭馆所有资产折旧变卖后只有3万元偿债,甲乙丙丁四人是否应该自 资,丁提供自己家临街铺面,四人对饭馆的赢利平均分配。因经营不善,开张1年后,饭馆共欠外债5万。
己再拿钱偿还剩下的2万元欠款?
(2)如果甲乙丙三人为躲债都逃之夭夭,债主可否要求法院判定丁一人偿还全
部欠债?
案例:甲乙丙丁四人共同投资成立一家食品有限公司,四人各出资3万元,由于经营不善,公司开业一年以后欠债5万元,资不抵债宣告破产。
问:(1)如果公司所有资产折旧变卖后只有3万元偿债,甲乙丙丁四人是否应该自
己再拿钱偿还剩下的2万元欠款?
(2)如果甲乙丙三人为躲债都逃之夭夭,债主可否要求法院判定丁一人偿还全
部欠债?
2)个人合伙的特征——合伙人基于共同的目的和利益集合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收益,共担风险,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a.无限连带责任——区分合伙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关键。
b.无限责任——合伙人除了以自己的出资对合伙债务承担责任,还以出资以外的自己的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
c.连带责任——每一个合伙人都有义务清偿合伙的全部债务,不受出资额的限制。
3、法人:
1)概念——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
务的组织。法人是民法中相对于自然人而言的另一大类民事主体。法人制度
也是民法中的重要制度。
2)法人的特征
a.法人独立以自己的名义承担责任,其债务不能转移给国家或者法人成员。
b.法人仅以自己所有或经营管理的财产对外承担债务的清偿责任。
有限责任(出资人以自己的出资额为限对法人的债务承担责任,法人以自己所有及 经营管理的财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
3)法人的分类
a.企业法人 b.机关法人 c.事业单位法人 d.社会团体法人
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
一、民事法律行为
1、概念: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作为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是与缺乏有效要素的无效民事行为和撤
销民事行为相对应的。
2、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 1)主体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案例:甲自幼深得其外祖母的疼爱。1995年冬天,甲(6岁)在乙家里居住。外祖母对甲说,你好好学习,我给你10万元,将来上大学用。其后外祖母以甲的名义在银行为甲存上10万元,并告知甲,存折由外祖母保存,甲听后非常高兴,回家后即将此事告知其母亲乙。1999年6月外祖母去世。乙兄妹三人在分遗产时,乙提出其母为甲存入银行的10万元存款应当归甲所有,不能作为遗产;而乙的哥哥和妹妹都主张,这10万只是母亲为鼓励甲好好学习以甲的名义存的钱,并未将存折直接给乙,因此该存款也为遗产,应当由他们兄妹三人共同继承。
问:该存款是否为甲所有?
注意:10周岁以下的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所进行的某些习惯所允许的,或者与生活密切相关 的细小的民事行为,如购买文具,乘坐公共汽车买票等,一般认为是有效的。此外,无民事行为能力 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接受奖励、赠与、报酬等对本人有利而又不损害他人利益的“纯获利 益”的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合法有效。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民法通则》第十二条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能够以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能维护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认定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意思表示真实
a.所谓意思表示,是指向外部表示要产生一定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的行为。它包括意
思和表示两方面的内容。
①所谓意思,是行为人欲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意思即行为的目的,称为效果意思;
②所谓表示,是行为人以一定形式表达出其意思,所表达出的意思称为表示意思,效
果意思与表示意思应当相一致。意思表示的形式主要有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和默
示形式。
b.意思表示真实有两项要求——
①行为人的意思表示是自愿作出的,不是在受他人的欺诈、胁迫或在重大误解的情
况下作出的;
②行为人的意思表示是真实的,是与自己内心的意愿完全一致的。3)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道德
民事行为中意思表示不得与法律,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社会经济、政治秩序,社会
道德风尚相违背。
案例: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从境外购买免税香烟并运至国内销售的合同。甲公司依双方约定,按期将香烟隐匿在集装箱内运至境内,但乙公司提走货物后,以目前账上无钱为由,要求暂缓支付货款,甲公司同意。3个月后,乙公司仍未支付货款,甲公司多次索要无果,遂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乙公司支付货款并支付违约金。问:法院是否会支持甲公司的诉讼请求
案例:张某是一名成功民营企业家。因患绝症,临终时写下遗嘱:其所有的企业的股权50%留给自己的妻子,但是条件是妻子不和别人再婚,否则就取消妻子对企业股份的所有权。张某去世后2年,张妻与李某结婚,被张某的儿子告上法院,称张妻违背了张某在遗嘱中的条件,要求法院取消张妻对企业50%股份的所有权。
问:张某儿子的诉讼请求是否会得到法院的支持?
3)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a.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
为中设立一定的事由作为条件,以该条件的成就与否(是否发生)作为决定该民事法
律行为效力产生或解除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是法律为了适应社
会成员在生产或生活中的各种特殊需要而设立的一种特殊的民事法律行为。
案例:甲、乙双方签订有效期为5年的房屋租赁合同,但是在合同中约定如甲在外地工作的儿子于该租赁合同有效期内调回本市工作的话,该租赁合同即行解除,那么,甲的儿子调回本市的事实就是所附条件,它的成立是合同效力解除的根据。
b.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概念——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民事法律
行为中约定一定的期限,以期限的到来决定其效力产生或者终止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无效民事行为
1、概念:缺乏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的行为,因而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民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民事行为自始无效,行为成立时就无效;民事行为当然无效,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主张无效民事行为当然无效的问题,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主张
无效。向法院确认民事行为无效后的法律后果是返还原物和赔偿损失。
2、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
1)行为人不具有行为能力的民事行为
2)一方以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的手段使对方当事人做出的违背自己真实意思表示的民
事行为,并且损害国家利益
3)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 4)违反国家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5)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案例:9岁的小明喜欢学校里的同班女同学小红,于是偷偷将父亲价值5000余元的手机赠与小红,小明父亲得知真相后找小红父母索要,遭小红父亲拒绝后,无奈向法院起诉。
问:你认为法院会支持小明父亲的诉讼要求吗?为什么?
案例:张某与刘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2008年9月共同购买了一辆兰博基尼跑车,张某和刘某结婚初期感情非常好,但是到了2009年7月,刘某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于是两个人的感情日益淡薄,张某决定与丈夫离婚。为了多分财产,2010年4月,张某瞒着丈夫刘某将双方的跑车偷偷地以50万价格卖给了朋友杨某,杨某承诺等张某离婚后把差价补给张某。2010年8月,张某诉至人民法院要求与刘某威离婚,这时候刘某才发现兰博基尼跑车被自己的妻子给卖了,刘某起诉到法院,要求法院撤销这一买卖行为。
问:法院会不会支持刘某的诉讼要求?
三、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1、概念:指又叫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依照法律的规定,可以因行为人自愿的撤销行为而
自始归于消灭的民事行为。
2、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特点:
1)在撤销前,其效力已发生,而且未撤销,其效力不消灭。
2)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效力消灭,以撤销行为为条件。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撤销,应由
撤销权人向人民法院提出。
3)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一经撤销,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时无效。
3、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种类:
1)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2)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3)一方以胁迫、欺诈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之下订立的合同,受害方也可以撤消。
案例:李某的父亲生前是一个集邮爱好者,去世时还留有几本邮票。李某对邮票从不感兴趣,李某觉得这些邮票不好处理。一日,李某的朋友刘某来吃饭,无意间发现了这几本邮票,刘某也是一集邮爱好者,他随即表示愿意全部购买,最后以5000元的价格将邮票全部拿走,李某对这一价格也比较满意。事过不久,李某从父亲生前的一朋友处得知,他父亲所留的邮票中,有5张相当珍贵,可能每张都值5000元;李某立即找到刘某,要求退还刘某的5000元钱。取回邮票,但刘某坚决不同意。双方协商不成,李某诉至法院,要求撤销合同,返还邮票。
问:李某与刘某间买卖邮票的行为的效力如何?
第三节
民事代理
一、代理的概念
——《民法通则》第63条:“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
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委托授权 代理行为
被代理人————代理人—————第三人
二、代理的特征
1、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实施代理行为。
2、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3、代理行为直接对被代理人发生法律效力。
三、民事代理适用的范围
1、代理各种民事行为。
2、代理实施某些财政、行政行为。
3、代理民事诉讼。
案例:魏某与女朋友李某恋爱2年有余,决定结婚。魏李二人办好了各种手续、证明,做好了婚前体检,约定2009月9月9日9点去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等到9月9日那天,魏某突然生病卧床,于是委托好友王某代理自己同女友一起去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问: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王某是否能代理朋友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为什么? 代理适用的限制——
(1)具有人身性质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2)双方当事人约定一方亲自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适用代理。
四、民事代理的种类
1、委托代理:根据被代理人的委托授权而产生的代理关系。相应地,被代理人又称为委托
代理人,代理人又称为被委托人。如甲公民委托律师代理民事诉讼。
2、法定代理:它是根据法律的规定而直接产生的代理关系。法定代理主要是为保护无民事 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而设定的。
3、指定代理:它是根据人民法院或者行政主管机关的指定而产生的代理关系。指定代理主
要适用于在社会生活或民事诉讼过程中需要代理人代为法律行为,而没有代
理人或无法确认代理人的特殊情况。
五、代理权的行使
——代理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积极行使代理权,维护被代理人的利益。
1、禁止滥用代理权:
1)自己代理——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进行民事行为 2)双方代理——指一人同时担任双方的代理人从事民事行为
3)恶意串通——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进行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行为
案例:张某在一家笔记本电脑公司工作。张某的朋友李某认为张某在笔记本电脑公司工作,了解相关的市场行情,产品信息,便委托张某替他买一台笔记本电脑。恰好张某自己利用工作之便购买了3台返修笔记本电脑准备倒手卖出,于是就以新笔记本电脑的价格卖给了李某。事后,李某发现,起诉至人民法院。
问:按照民法关于代理的规定,对于李某的损失应当由谁来承担责任?
案例:甲接受乙的委托帮助其采购一批MP3,不久之后,甲又接受丙的委托帮助其销售一批MP3。甲为了使丙多赚一些利润,于是就以高出同期市场价格30%的价格帮助乙采购了这批MP3。后乙获悉真相将甲告到法院,要求甲赔偿自己受到的损失。问:按照我国民法相关规定,乙的诉讼要求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 案例:张某接受学校的委托,代理学校购买一批教学用电脑。张某在一家电脑商店购买电脑时,私下与商店老板约好,如果张某同意商店提高这一批电脑的价格,商店可以给张某2万元的回扣。合同签订履行后,学校因为张某这一行为遭受了近20万元的损失。
问:张某的代理行为是否有效,如果学校将商店起诉到法院,法院将如何处理?
2、无权代理: 1)无权代理的概念
——指没有代理权的代理。这种代理的效力处于待定状态,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代理才能有效成立。如果被代理人不予追认,则由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2)无权代理的种类
a.没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 b.超越代理权的代理行为 c.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行为
第四节
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
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 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 以保护。
案例:张玉与刘云系朋友,1998年10月8日张玉因家中买房向刘云借款人民币2万元。当时,张玉向刘云写有借据,借据上写明在1999年10月以前还清。到还款时间,张玉未向刘云还款,也未提及此事。因和张玉关系很好,刘云也不好意思提及此事。直到2004年2月,刘云见张玉既不还款,也从不提及此事,只好向张玉说明他等钱用,希望张玉尽快还他。谁料,张玉却声称并无此事。刘云大怒,遂将张玉诉至区人民法院,要求张玉归还借款并支付逾期归还的利息。问:法院是否会受理刘云的诉讼,为什么?
二、普通诉讼时效——2年
三、特别时效
1、短期诉讼时效:1年
1)身体受伤害要求得到赔偿 2)产品质量问题
3)延付或拒付租金 4)寄存财物丢失或被损坏
2、长期诉讼时效:4—20年
主要用于一些取证耗时费力的疑难案件以及涉外纠纷,以及从权利人不知道自己权利被
侵害的,自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最长为20年。
案件:下列诉讼时效为1年的案件是:
(1)张某租用李某的住房6个月,但是支付了3月租金后一直拖欠后3月的房租;(2)旅客甲寄存在火车站小件寄存处的旅行箱被被寄存处损坏;(3)王师傅帮李某加工一批衣服,李某一直没有付加工费;(4)杜某与邻居发生矛盾,被邻居打伤;
(5)方某购买一台电视机,观看半年后发生质量问题。
第五节
善意取得制度
案例:大学生刘某将自己的数码相机借给了同学李某。李某却因一时缺钱背着刘某将数码相机卖给了同学黄某。黄某在买相机的时候并不知道相机不是李某的,便付钱拿走了相机。后来,刘某发现了此事,向找到黄某向其索要相机。问:按照我国民法有关规定,刘某是否有权向黄某索要数码相机?按照法律规定,应当如何处理此纠纷?
一、概念
原物由占有人转让给善意第三人时,善意第三人一般可以取得原物的所有权.所有权人
不得请求善意第三人返还原物.二、善意取得的条件
1、占有人是基于所有人的意思占有财产
2、第三人是有偿的善意的取得财产
3、对于货币与一些无记名的有价证券,无论是否依所有人意思占有,也不论善意第三人是
否有偿取得,都成立善意取得
案例:下列属于善意取得的是:
(1)甲将偷来的乙的手表卖给了丙,丙不知表为赃物(2)甲将借来的乙的手表卖给丙,丙不知表不是甲的
(3)甲将替乙保管的手表赠送给了丙,丙不知道表不是甲所有的(4)甲将替乙保管的1000元钱赠给了丙,丙事先并不知道1000元是乙的
第二篇:第四部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树立崇高信念
第一节 树立科学的理论信念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的理想信念体系。★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革命性和崇高性相统一的思想体系,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争取自身解放的理论指南。(2)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持久的生命力。
(3)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
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信念。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第二节 理想信念的实现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
立志就是确定理想信念。1.立志当高远
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于个人的私利的多少与得失。2.立志做大事
(1)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的。(理想的分类,①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理想可分为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②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划分,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③从理想的对象划分,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④从理想的内容划分,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2)社会理想是个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当社会理想同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个人应使个人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3.立志须躬行
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的奋斗。
二、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
在确立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理想越高远,它的实现过程就越复杂,需要的时间就越长。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毅力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迎高潮而上,乘顺风而勇进,这是身处顺境的学问;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这是身处逆境的学问。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1)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2)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
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然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为理想而献身,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艰苦奋斗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艰苦奋斗,其主旨在于奋斗,其价值在于事业而奋斗。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把握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的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谈季。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4)爱自己的国家。
每个人都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
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内涵。爱国主义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正是通过他的历史性和具体性来表现的。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内涵极为丰富。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敢忘忧国”;“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民族团结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
4.同仇敌忾,抗御外辱
正是在抵御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精神,开拓进取、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新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第三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结 不知不觉,一个学期快结束了。记得刚进入大学开始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时,本以为这门课和我们中学所学的政治一样枯燥无味,很奇怪为什么到大学还要重复学习一些基本无用的东西。但是,看了这本教材,听了老师有趣的讲课之后,我发现这门课和我们中学学的政治有很大的不同。这门课是为了引导我们大学生正确树立价值观,让我们拥有一定的法律基础,使我们能更好的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一份力。我们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历史背景中.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网络广泛覆盖的今天,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声势大、难于控制的特点,对青少年影响极大,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仅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它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及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使这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先贤所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身修之后所产生的良好效果。修身是最关键的一环,是普天之下,不分贵贱都应遵守的真理。经过几千年岁月的洗涤,仍为我国文化的精髓所在。作为一个大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们要适应转变,认清使命;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加强素质修养,提高道德水平;追求高尚人格,不断完善自身,争取成为对国家有用的全面人才。以上就是我上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所思所想。
第四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总结
学期快结束了,我们基本学完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心里体会很深。还记得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认为这门课就和高中时候的思想政治课差不多,没什么好学的,但是,在进一步接触这门课之后,我才知道我错了。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学习,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的课程,对于我们大一学生而言,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教育我们大家怎样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帮助我们明确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希望和要求,明确自身成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前进目标以及成长和成才的途径和方法,为今后创造出应有的业绩作好准备。
在对绪论“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的学习中,使我们深切的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是什么、与中学生活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新的学习理念主要包含哪些内容?我们应如何树立新的学习理念?使我们深切的认识到原以为漫长而精彩的大学生活其实也会很短暂,在我看来,作为一个大学生,需要具备独立判断性及历史使命感,只有拥有了这两大因素,才能真正成熟起来,才能一步步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的学习”,使我们突破以往对理想的定义,将其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去树立远大的政治理想、生活理想、社会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 “脚踏实地”地将言语付诸实践之中;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帮助我们形成崇高的信念,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做一个合格的当代大学生;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的学习,使我们学会结合个人实际与社会现实,深入地去思考“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等问题,并从历史和现实的大量素材中充分认知,明辨是非、善恶、丑美的界限,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人要生存发展,必须处理好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复杂的社会关系里面包含着许多复杂的道德关系,通过课上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道德、道德的功能与作用、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以及公民道德基本规范。老师的讲解让我们领悟到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的重要性。课上老师还围绕为什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进行了讲解,以及诚信及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以及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公共生活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方面,自觉履行道德和法律、在公共生活中知荣明耻就变得异常重要,它无时无刻不再体现着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的强弱,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解决好立业成家的人生重大课题对于社会建设亦起着另番作用;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大学生应当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只有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法律修养,才能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民主政治建设中,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关键是了解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培养大学生自觉应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的能力。如认定法律行为的性质,区分法律责任的类型,辩别罪与非罪等,老师在课上例举了很多典型案例,让我们从案例分析中进一步深化巩固我们的课本知识。
在这门课的课堂知识的同时,老师还鼓励我们多多参与社会活动,比如我们全班同学在植树节那天,在学生干部的组织下,去森林公园认领了一棵松树,我们给认领的树木挂上了红色的绸带,挂上了我们班级的认领牌。一棵树也去对现在的环境问题没太大的影响,但是,我们关注环境问题,我们用心从身边的小事去做了,这才是主旨。我们会带着这份用心在以后的生活中去影响更多的人投入到植树护木的事业中去!
我们还大力提倡学雷锋做好事,在学雷锋周中我们整个班级积极参与,有去社区捡垃圾的,去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的,帮助养老院打扫卫生的,在校园打扫的,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补习功课的,最后班委还围绕学雷锋做好事举行了一次主题班会。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收益匪浅!在主题班会上,同学们
另外我个人还积极参与了学校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去“阳光之家”看望一些虽然智力不及常人但是却非常活泼可爱的大小朋友们。在阳光之家,那里的老师和教导员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很快就组织所有的大小朋友聚集到一个蛮大的活动室,所有的人坐着围成一个圈了,我和他们一起做活动,一起分零食。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女孩子,她会讲英文,会用英文从1数到20,会用英文很清楚的表述十二生肖,最让我吃惊的她还会将日文!她会用日文讲“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谢谢,对不起,再见”!我会开心的带着她一起上台表演,她一点也不怯场,大大方方的把自己会的东西展示给大家看,赢得大家的掌声!这次的阳光之家活动,我感受颇深,我们作为新一代有理想有抱负的大学生,不能只埋头在书本里,还要走上社会,去关注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这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
在课余,老师还鼓励我们多看一些书,这学期,我读了一本有关道德修养的书,大卫·休谟(David Hume)的《道德原理研究》,《道德原理研究》经典著作是人类思想的结晶,是认识历史和当代、反思他者和自我的镜子,也是探索未来的路标。读这本书,也许是书比较深奥,很深层次的意境也许我没有领悟透彻,但是,我还是明白很多道理,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大家的日常行为,而且弘扬道德美德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在我们行业一样处处都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情感。公司推荐这本书给我们看自然有其作用,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启发,让我们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让我们学会互相帮助、互相体谅。这对我生活是有最直接的影响的,我在欧尚超市收银,有的时候会遇到很多脾气很坏爱刁难的客人,有的时候在面对那些客人的时候就会失去耐心,很想把自己的脾气也爆发出来,就有可能和客人发生冲突,读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一个人的第二面貌就是他所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素质修养,还有一颗宽容的心,让我们学会面带微笑的去对待每一位顾客(顾客即是上帝)、去生活!
在以后的生活里,我想,我将会把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学到的东西用到生活中去,用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当一面镜子,随时“反照”自己,审视自己,用法律基础的知识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大学生!
杨珺
2012年5月26日
第五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中国当代著名法学家——韩德培
韩德培(1911年2月——2009年5月29日),江苏如皋人,生前为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顾问;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国际法研所名誉所长,系中国国际法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名誉会长、“新中国国际私法学的一代宗师”、“中国法学界的镇山之石”、《中国大百科全书》“当代中国的法学人物”专条之一;学术论文有《国际私法中的实质与程序问题》、《国际私法中的反致问题》等;《美国国际私法(冲突法)导论》和《韩德培文选》也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好评。
1、人物简介
出生日期:1911年2月
去世日期:2009年5月29日21时
出生地 :江苏如皋
研究方向:国际私法
工作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顾问
荣誉: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国际法研所名誉所长,系中国国际法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名誉会长、“新中国国际私法学的一代宗师”、“中国法学界的镇山之石”、获美国密苏里州首府堪萨斯市市长授予的“荣誉市民”称号、《中国大百科全书》“当代中国的法学人物”专条之一。
其代表性的学术论文有:《国际私法中的实质与程序问题》、《国际私法中的反致问题》、《应该重视对冲突法的研究》、《国际私法的晚近发展趋势》、《论我国的区际法律冲突问题》等。主编的著作主要有:《国际私法》、《环境保护法教程》、《现代国际法》、《中国冲突法研究》、《中国环境法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私法教学参考资料选编》等。其中,《国际私法》。
近年来,由他撰写的《美国国际私法(冲突法)导论》和《韩德培文选》又相继出版,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好评。
主编的统编教材:《国际私法》先后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首届中国图书提名奖;
任总主编的《人权的理论与实践》曾获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000年主编的新的法学核心课程教材《国际私法》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 主编的《环境保护法教程》是建国后第一部有关环境法的教材;还主编有:《中国环境法的理论与实践》、《环境法知识大会》等,发表过:《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当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等论文。
现代意义上的法学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那时的中国方始引进西方现代法律科学。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上),可以找到名列其上的10位中国当代最著名的法学家,韩德培先生是最后一位离开人世的——2009年5月29日晚9时,一代法学泰斗与世长辞。
2、人物生平(1)从私塾到大学
韩德培幼时常在祖父膝下听他讲述当年驰骋马背的军旅生涯,继承了祖父刚正不阿的浩然正气。来到人世间的韩德培却是个苦孩子——那时韩家已逐渐败落,更惨的是韩德培8岁便失去慈母,小小年纪便尝到了家庭贫寒、幼年失母带来的世事炎凉。6岁时,韩德培进入私塾,期间读了《大学》、《论语》、《孟子》、《幼学》等,接受了严格的书法训练,因此打下了扎实的旧学基础。10岁时,韩德培转入京江小学读书,京江小学是旅居如皋经营钱庄和银行业的镇江人开办的,对语文、算术、英语课程特别重视——熟悉韩德培的人都知道,他不但懂英文,还懂法文、德文、日文和俄文,出色的语言能力与他小时候所受到的良好外语训练有关。1928年,韩德培师范毕业。
1930年,他又赴杭州赶考,一举考中浙江大学史政系。半年之后,当时的教育部决定将浙大史政系合并到中央大学,韩德培也随之转入中央大学。初到中央大学,一次旁听课却改变了韩德培的志向与爱好。当时,讲课的教授是后来当过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长、时任中大法律系主任的谢冠生,他主讲的是“法律就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韩德培还清晰记得,“谢教授讲话不带讲稿,只拿粉笔一支,他教法理学,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不仅条理分明,而且把一般人心目中枯燥无味的法学课程讲得趣味无穷”。后来,韩德培还旁听了谢教授主讲的“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和“罗马法”,教室里坐不下,他就站在窗子外面听。
由此,韩德培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知道了法学是一门解决人与人之间纠纷的一门学问,对社会非常有用。因此,他找去谢教授谈了自己想学法律的想法,在谢教授的帮助下,他如愿以偿从史政系转到了法律系。当时,中央大学法律系开设课程非常齐全,比如,刑法、民法总论、物权法、亲属法、程序法等,有许多来自于司法实务部门的人前来授课,包括最高法院的审判员、司法行政部的官员等。“从史政系转到了法律系,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但我无愧于我的选择”,如今已是一代法学大家的韩德培如此评价当年自己的选择。
(2)留学北美
1934年,韩德培从中央大学法律系毕业。旧中国贫穷落后,备受列强欺凌,韩德培深感要提高民族素质,实现国家富强,教育十分重要。求知若渴的他希望能到国外去深造,然而出身贫寒的他只能等待时机考取公费留学。时值中大需要一位主编学报和校刊的编辑人员,韩德培毛遂自荐,承担起了这项工作。机遇在5年后才终于降临,中英庚款董事会在中国招留英公费生,然而24个名额中,攻读国际私法的名额只有1个。经过激烈竞争,28岁的韩德培夺得留学剑桥大学的机会。可正当韩德培等准备出发之际,欧战突然爆发——韩德培只得回到中央大学一面等待消息,一面继续从事教学工作。可是,欧战愈演愈烈,到英国去留学已经非常困难。
1年后,中英庚款董事会决定所有考取的24名公费留学生一律改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学习。1941年7月底,韩德培和一道考取中英庚款公费留学生的钱伟长、张龙翔等人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韩德培没有想到,自己这一去便是5年。在多伦多大学学习的第二年,韩德培在著名国际私法学者莫法特·汉考克教授指导下写作论文,他选择的论文题目是《国际私法中的实质与程序问题》。他搜集和引用了大量的英美和加拿大的判例,结合英、美、加一些学者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汉考克教授审阅过这篇论文后,很高兴地评价道:“你写的论文很好,我不用改任何一个字。”这样,韩德培很顺利地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这是当时该法学院所能授予的最高学位。
1942年,韩德培以特别研究生的身份来到当时世界上声望最高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利用那里世界上最好的一个法学图书馆所收藏的极为丰富的书刊,进一步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研究。在哈佛的3年,韩德培把主要精力集中于阅读国际私法、国际公法和法理学三方面的书刊,并尽量搜集有关的资料。特别是在国际私法方面,他花了较多的时间,做了大量的详细的笔记。此外,他还选听了当时几位有史学者的课,如格里斯沃尔德的“国际私法”、赫德森的“国际公法”和庞德的“法理学”,受益颇深。在哈佛,韩德培还撰写了一些国际私法新著的书评和评介庞德的社会法学派学说以及凯尔森的纯粹法学说等文章,发表于浙江大学发行的学术刊物《思想与时代》及其他刊物上。
(3)与董必武结交
1945年应著名法学家周鲠生校长之聘回武汉大学任法律系教授,后兼任法律系主任、校务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副教务长兼法律系主任。1980年、1981年分别创建了全国高校中第一个国际法研究所和全国唯一的环境法研究所。先后任武大法学院名誉院长,国际法研究所所长,环境法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组第一、二届成员和第三届特约成员,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顾问,国家环保局顾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顾问等。现仍任职于武大法学院并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际法研究所和环境法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国际法学会、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中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会等学会名誉会长。在国外,还曾兼任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理事,环境法研究中心理事,世界城市与区域规划学会理事等。
1945年秋,建立联合国的筹备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董必武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结束后,董老应邀到纽约演讲。在演讲过程中,一些亲国民党的留美学生别有用心,提了一些无理取闹的问题。当地的华文报纸还进行了歪曲报道。
韩德培感到非常气愤,提笔给董老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那些无理取闹的人根本不能代表留美的中国 学生。韩德培知道董老曾经在日本研修过法律,本身也是个法学家,所以还在信中向董老请教:未来的新中国是否需要法制建设?应该怎样进行法学研究?
董必武很快回信:“我能辨别会场上的人,我能区别凤凰和乌鸦。”董老还很明确地告诉韩德培:新中国当然需要法制,没有法制不行;研究法学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研究中国的法学就必须联系中国的实际。
新中国成立初期,韩德培任武大法律系主任,但怎么从事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才能适应建设新的国家的需要,他心里没谱。于是他又请教主持全国政法工作的董老。
1955年前后,董老到武汉视察,专门把韩德培叫到他身边聊天。韩德培还向董老谈了谈武大法律系的改革情况。
3、学术成就
其代表性的学术论文有:《国际私法中的实质与程序问题》、《国际私法中的反致问题》、《应该重视对冲突法的研究》、《国际私法的晚近发展趋势》、《论我国的区际法律冲突问题》等。主编的著作主要有:《国际私法》、《环境保护法教程》、《现代国际法》、《中国冲突法研究》、《中国环境法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私法教学参考资料选编》等。其中,《国际私法》。近年来,由他撰写的《美国国际私法(冲突法)导论》和《韩德培文选》又相继出版,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好评。主编的统编教材《国际私法》先后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首届中国图书提名奖;
韩老被公认为是我国当代的一位学识渊博、思想进步、德高望重的法学家、教育家,特别是国际私法领域的一代宗师,在国内外法学界久负盛名。[2]
1993年,韩德培在“市场经济的建立与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重构”一文中,提出了重构我国国际私法的基本思路,他1999年主编的《国际私法新论》创立了现代国际私法学新体系。
在法学领域,韩德培造诣最深的是国际私法,他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际私法学理论体系,被公认为是新中国国际私法的一代宗师。
韩德培有个形象比喻,国际私法就好比一架飞机,其内涵是飞机的机身,其外延则是飞机的机翼——内涵既包括冲突法,也包括统一实体法,甚至还包括国家直接适用于涉外民商事关系的法律;而两翼之一则是国籍及外国人的法律地位问题,这是处理涉外民事关系的前提,另一翼则是发生纠纷时,解决纠纷的国际民事诉讼及仲裁程序,这包括管辖权、司法协助、外国判决和仲裁裁决的承认执行。
在探寻法学理论前沿阵地同时,韩德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咨询意见,取得了突出成绩。鲜为人知的是,韩德培的这门学问曾给国家挽回了上亿美元的损失。
1981年,我国国民经济计划进行幅度较大的调整,需要终止“文革”后期签订的几个重点工程项目的涉外合同。然而,合同的另一方——日本、西德等公司提出,终止合同必须赔偿100%的经济损失,还要加上因与中国签订合同而未接受第三国订货的间接损失,赔偿额高达数亿美元。
受当时的国家进出口委员会特邀,韩德培和另一位研究国际公法的法学家周子亚先生及李双元副教授一道进京提供咨询,仔细研究了合同书和国际上有关法律条文,写出了一份报告。
报告引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日德两国民法典,充分说明了中国公司不是根本违反合同,不应当承担100%的赔偿责任。报告还指出,对方也具有采取合理措施帮助减轻损失的责任。中方只能“适当补偿”,而非对方提出的“充分、有效、即时的赔偿损失”。这份报告有理有据,经过谈判,将损失减少了3/4。
3、学术观点
韩德培关于国际私法的法律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创立现代国际私法的理论体系
对于国际私法的范围和体系,韩德培强调用发展的观点,结合国际民商事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提出调整国际民商事关系的统一实体法是现代国际私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正确评估冲突法的前途和作用
对于冲突法的发展前景,韩先生认为,尽管冲突规范并不规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缺乏一般法律规范所具有的可预见性、明确性和稳定性,但不能据此否定它是一种法律规范,因为法律规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复杂性,国家在调整这种关系时,既需要坚定地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又需要在无损于自己权益的前提下,发展平等互利的对外关系。因此,它需要一种比较精巧的法律制度能够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而能同时实现上述两方面的任务。冲突法如果运用得当,就有助于实现这样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冲突法不象实体法规范那样明确、具体,而保留一定的灵活性,这不但不是它的缺陷,而且可以说正是它的特点与优点之所在。所以,只要民族国家还存在,各国民事法律就不可能完全统一,冲突法就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法律制度。当然,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冲突规范进行改进,而西方国家对冲突规范采取“软化处理”的潮流值得中国学者密切关注。
论述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
韩先生通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当代国际私法的晚近发展,高度概括和论述了国际私法的若干发展趋势:(1)传统的“分配法”框架与重视政府政策和实际结果相结合的趋势;(2)冲突法与实体法相结合的趋势;(3)公法与私法相结合的趋势;(4)偏重适用内国法和国际私法的法典化、国际化。(5)设计解决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方案。早在1983年,韩先生就注意到,香港、澳门的回归和中国的统一事业将使解决区际法律冲突的区际私法在中国的国际私法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他除了在他所领导的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组织全国的学者来研究这个问题以外,自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超前研究,并在1988年6月于北京召开的中国国际法学会年会上作了题为《论中国的区际法律冲突问题》的专题发言,从整体上探讨了中国区际法律冲突是如何发生的,它有些什么特点以及应如何解决区际法律冲突问题。后来,韩先生与黄进教授合作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了《中国区际法律冲突问题研究》,详细讨论了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产生和特点,探讨了解决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途径和步骤,并从总体、识别、反致、外域法内容的查明、公共秩序、法律规避、属人法、合同关系的法律适用、物权关系的法律适用等方面对未来的中国区际冲突法作了一些设计。
探索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体系
在中国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期,韩先生立即提出应该重构中国的国际私法立法体系,在1993年于深圳召开的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年会上,他与肖永平博士合作发表了《市场经济的建立与中国国际私法立法的重构》。韩先生提出重构中国国际私法的基本思路是:(1)更新观念,实现立法观念的科学化;(2)改善领导,实现立法程序的民主化;(3)增加投入,实现立法手段的现代化;(4)脱离民法,实现立法体例的法典化;(5)大胆引进,实现立法内容的国际化。因此,会议成立了一个以韩先生为组长的《示范法》起草小组,并确定了小组成员及其分工。1994年7月,韩先生在外交学院主持了第一次起草小组工作会议,完成了《示范法》第一稿。以后,他组织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对《示范法》进行了5次讨论和修订。该《示范法》是中国国际私法学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法学界第
一部完全由学术研究团体起草的《示范法》。
倡导比较国际私法的研究
在九十年代初期,韩先生提出要组织力量对不同国家的国际私法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以便开展国际私法的比较研究,为中国国际私法的完善作充分的理论准备。因此,在武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一些研究生相继以澳大利亚、瑞士、加拿大、荷兰等国的国际私法为题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
与此同时,韩先生自己对美国冲突法、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和欧盟国际私法也作了深入的研究。
二、欧美著名法学家
1、人物简介 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 Allen Posner,1939年1月11日--)是美国联邦上诉法院法官,曾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经济学运动的重要人物。
波斯纳1959年本科毕业于耶鲁大学,196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后,曾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William J.Brennan的法律助手,1969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法学院。
1973年美国法官Richard Posner(也是芝加哥大学教授)发表《法律的经济分析》,奠定了“法律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架构;Richard Posner曾说:“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不能无视于其代价!”,就是指法律原则,不能缺乏经济学的效率概念。
2、人物生平
1)思想形成
波斯纳,1939年元月11日出生在纽约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律师,母亲是一位“非常左倾”(波斯纳语)的公立学校教师。他1959年以最优生毕业于耶鲁大学英文系,1962年以全年级第一名毕业于哈佛法学院。在法学院期间,他担任过《哈佛法学评论》主编(president)。他没有拿过Ph.D,但他曾获得过包括耶鲁、乔治城等国内外大学的荣誉法学博士。1962年毕业后,一直到1967年,他曾先后在联邦最高法院担任大法官布冉能法律助手一年,并先后在其他政府机关任职,同时开始接触并自学经济学,形成了他的学术思想。1968年,他加入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成为副教授;次年,他来到了芝加哥大学,担任教授;1973年一部《法律经济学分析》,给整个法律界带来了一场“革命”(《纽约书评》语);1978年以后又成为法学院讲座教授。1981年,里根总统提名他出任联邦第七上诉法院(在芝加哥)法官至今,并在1993年到2000年间因为资深担任首席法官(院长),兼管该法院的一些行政事务。
(2)身体力行
任法官期间,波斯纳还一直担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高级讲师;每年至少上两门课。同时,他每年平均撰写80件以上的上诉审判决意见(这意味着每周近2件),这个数量之多位居撰写司法意见最多的美国联邦上诉审(包括最高法院)法官之列(比美国联邦上诉审法院法官撰写的司法意见平均数大约高出两倍)。重要的是,不像绝大多数法官,波斯纳从不用法律助手捉刀代笔,他总是自己披挂(或赤膊)上阵。他说出来的话,用我遇到的一位他的前法律助手说,打出来就是一段文稿,几乎不用修改。他不仅产出数量多,而且质量也很高。他的上诉审判决意见也是为其他联邦上诉法院引用率最高的法官前茅(大致高出平均数3倍)。而他的学术著作也是如此,据1999年的几个研究分别发现,1978年以后出版的引证最多的50本法学著作中,波斯纳就占了4本(并属于前24本之列),数量第一;他的总引证率也是有史以来最高的(7981次),比位居第二名的学者(德沃金,4488次)高出近
80%。无怪乎,一个有关波斯纳的幽默就是,“谣言说,波斯纳每天晚上都睡觉”。
3、人物评论
1999年底,《美国法律人》杂志年终刊评选了100位20世纪最有影响的美国法律人,自然有霍姆斯、汉德、卡多佐等已故法官、学者、也有不少实务律师、法律活动家,其中有13人有专文介绍,其中之一就是波斯纳。当时的哈佛法学院讲座教授、现任斯坦福法学院讲座教授理查德·莱西格(曾担任过波斯纳的法律助手)撰写了一篇极为精炼且很有意味的、题为《多产的偶像破坏者》的波斯纳简介,也许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个全面、复合的法官、学者波斯纳。经莱希格教授同意和杂志社的授权,我将这一短文翻译如下,作为这一文丛译序的结尾,在必要的地方我还加了脚注。
理查德·波斯纳自1981年以来一直是美国第七巡回区上诉法院法官,自1993年以来一直担任首席法官。他是著述最丰的联邦法官,前无古人。任职上诉法院、却仍属最多产的法学家之列,同样前无古人。如果引证率可以测度影响力,那么当仁不让,波斯纳是在世的最有影响的法学家,他的30本书、330篇论文以及1680篇司法意见都是引证最多的;同时也属于受批判最多之列。
人们称波斯纳为保守主义者,但真正保守主义者也许会质疑他是否忠诚(因为他怀疑原初意图论,批评反毒品战)。他是法律经济学运动的创始人,但他对法律经济学的影响却不限于此。他既是这一运动的詹姆斯·麦迪逊,又是亨利·福特:他把一套关于法律规则与社会结果之间关系的实用主义见解(规则如何影响行为;行为如何更能适应相关的法律规则)都投入了生产,他把这套方法运用于无穷无尽的法律题目,运用于一切,从合同和反托拉斯到宪法的宗教条款以及法官行为。
在过去的几年里,波斯纳写作的题目有些与性的规制相关,其中还包括一本有关艾滋病的著作。他还把经济学镜头对准了老龄化。他考察了引证率,努力测度了另一位非同小可的法官本杰明·卡多佐的影响。他还是“法律与文学”运动的一位中心人物,并就法理学、道德理论和司法行政管理问题有大量著述。在他1995年的著作《超越法律》中,他坚定确立了一个承诺,很可以抓住他的个性:没有单独哪种进路,包括法律经济学,能永久地捕获法律的复杂性。
因为波斯纳有他自己的生活。波斯纳的童年是左翼的(一个著名的故事是,他曾把自己的电动玩具火车送给了卢森堡夫妇的孩子),此后他逐渐右转。当年,他的本科教育是英国文学;如今,他的影响却是在经济学。他当过法官亨利·弗兰德利和大法官威廉·布冉能的法律助手,后来又出任过瑟古德·马歇尔的下属,但波斯纳的思想属于他自己,似乎没有受这些导师的影响。他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变化,都出于他的问题,或来自他对对象的质疑。没有谁可以声称波斯纳属于自己这一派。
波斯纳法官的杰出之处还不仅这些。波斯纳写作就不是想让人舒舒服服(他最新的著作,有关弹劾克林顿的《国家大事》,肯定不会让任何人舒服。),当然,这倒也不是说他写作就有意让人不快,或是要让人犯难。仅此一点就区分了他的语词世界与那个以符合民意调查为宗旨的语词世界;也就区分了他与公共生活领域内的几乎任何其他人。也因此,哪怕有种种更好的理由,波斯纳也完全不可能被任命为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波斯纳从没想过要保持智识的诚实,他只是诚实而已。他让过于简单的分裂双方都很失望。他写作严肃且涉及广泛,目的只在参与。这是位不懂得算计的经济学家和公众人物,在他身上,确实有些世所罕见的和非同寻常的东西,或许还有点反讽。但这正反映了波斯纳最深刻的信念:一个学者――进而一个法官――的最大罪过就是循规蹈矩。
成就与著作 波斯纳定理
该定理是指如果市场交易成本过高而抑制交易,那么,权利应赋予那些最珍视它们的人。理查德·A·波斯纳提出的法律的经济分析进路(即用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法律问题),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假设条件的基础之上的:
1、行为人的行为是他们在特定法律条件下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结果,当事人对一定权利的不同估价是其交易得以进行的原动力;
2、法律制度在运行中会给当事人带来收益和成本,故可用最大化、均衡和效率来评价法律行为;
3、财产权利界定清晰可以降低交易成本。通过制定使权利让渡成本比较低的法律,可促使资源流向使用效率高者手中,从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2)波斯纳法律经济学 波斯纳学说的三大终极难题
1、波斯纳所讲的要最追求财富“最大化”究竟是什么意思?
2、“财富最大化”一定带来幸福吗?人的所有各种幸福都可以用财富换取吗?会不会有时候人更大的幸福之源是财富以外的事物,要得到它正好必须放弃全部或一部分财富?
3、如果“财富最大化”并不是在一切情况下都等于“最大的幸福”,甚至有时候“财富最大化”还正好带给某些社会成员痛苦而违背正义,(例如我们要牺牲某些社会成员的尊严使其痛苦,才能促成社会总体财富最大化),那要请问波斯纳能不能划清范围,或至少提供一组抽象的准则以供人判定哪一些法律案例是财富最大化哲学可以合理适用的、哪一些是不能适用案例?
(3)名声与成就
波斯纳是美国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最杰出的法律经济学家之一,是经济分析法学说的集大成者。波斯纳作为经济分析法学最杰出的代表,其经典著作《法律的经济分析》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深刻的经济分析法学著作。在1991年5月24日的美国法经济学学会全体会议上,科斯、卡拉布雷西、梅因、波斯纳被授予法经济学的“四位奠基人”的荣誉称号。
(4)著作
2007.Economic Analysis of Law,7th ed.(《法律的经济分析》)2003.Law, Pragmatism and Democracy(《法律,实用主义与民主》)
2001.Antitrust Law,2nd ed.(《反托拉斯法》)2001.Frontiers of Legal Theory(《法律理论的前沿》)
1999.The Problematics of Moral and Legal Theory(《道德与法律理论的疑问》)1998.Law and Literature(revised and enlarged ed.)(《法律与文学》)1996.The Federal Courts: Challenge and Reform(2d ed.)(《联邦法院挑战与改革》)1995.Overcoming Law(《超越法律》
1990.The Problems of Jurisprudence(《法理学问题》)1981.The Economics of Justice(《正义/司法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