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旅游1

时间:2019-05-12 01:35: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旅游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湿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旅游1》。

第一篇:湿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旅游1

摘 要:实行生态旅游开发,既能保护旅游资源,又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而湿地生物的多样性成为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如何深入了解湿地生物的多样性,并以此开启生态旅游之门,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增强旅游竞争力、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成为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核心所在。

一.湿地概述 湿地一般以《湿地公约》的定义为标准。即:不管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威水、成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5米的水域。

二.湿地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即一个地区内所有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是一个区域内生命形态的丰富程度。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也可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其主要表现在语言、宗教信仰、土地管理实践、艺术、音乐、社会结构、作物选择、膳食以及无数其他人类社会特征的多样性上。

三.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湿地生态旅游首先是对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和保护,其次是对湿地和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体验欣赏,最后才是经济效益。在湿地生态旅游中,生物多样性保护要集中考虑野生生物、生境和游客三方面的因素,重点体现在野生生物及其生境的科学合理使用。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湿地生态旅游应该重点关注水鸟及其生境的保护,合理控制游客行为,严格按照湿地生态旅游的原则和目的制订相关政策。

(一)建立专管部门

召集来自湿地、生态旅游、生物、水鸟、经济、交通、农业、司法、建设、及地方各个部门的专家组成专门的湿地生态旅游规划管理部门,负责湿地生态旅游的筹建、规划和管理工作。具体包括搜集各国生态旅游的特点,监测和评估全国的生态旅游活动并收集相关数据,促进地方生态旅游立法等,为湿地开展生态旅游提供借鉴和支持。在研究国内外生态旅游形势和未来发展潜力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完善的综合战略方案和管理实施规划,同时加强各级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建设,使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能够深入到基层。

(二)进行科学规划

在每个生态旅游湿地,要按照生态学理念,合理规划各项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布局,包括公路、宾馆、餐馆、供水、供电、给排水、游览步道、公厕、垃圾收集及宣传牌等。所有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在布局上要避开湿地鸟类的核心区,而且要尽量采用低耗水、低耗电或零排放的战略,并利用适宜的系统处理固体废物和废水,以免造成湿地的环境污染。

(三)落实环境教育

生态旅游的教育对象除了游客还包括开发者、经营者、导游、服务人员以及志愿者等所有员工。

第二篇:论生态旅游与生物多样性保护1

论生态旅游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王艳

10级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二班

摘要:人类无节制的开发导致全球环境日趋恶化。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的动物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人类的环境意识迅速觉醒,绿色运动和绿色消费席卷全城。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和“回归自然之旅”,一经提出便得到迅速普及。本文介绍了生态旅游以及生物多样性相关方面的知识。[1] 关键字:生态旅游概念、特征、基本形式、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生态旅游的概念[2]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2、生态旅游的特征有哪些

(1)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2)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环境造成大的破坏。

(3)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略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4)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这些特征能满足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需要,所以,当今的生态旅游方兴未艾。

3、生态旅游的基本形式[3]

(1)观赏性生态旅游 以自然风景观赏为主要内容。如对海滨、湖泊、高山、江河、沙漠、雪山、草原、冰川、森林、野生动植物园以及特殊的民族居位区等的观光旅游活动。1

(2)参与型生态旅游

让旅游者直接参与有组织的生态保育工作。如到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去植树造林、自然生态考察和评估、清理环境、或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研讨等。

(3)医疗保健型生态旅游

借助与特殊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给旅游者以休闲、疗养之功效。

(4)科学型生态旅游

以科研、科普及环境教育与旅游活动相结合,满足旅游者对科学、环境知识探求与好奇的需要。如野外科学考察、对地貌、地质、古生物遗迹、植物、动物以及其他各种自然对象和自然现象的考察和认识。

(5)探险型生态旅游

组织经过筛选的旅游者,进入一些人类很少满足或污染涉足的特殊区域进行探险,如登山、森林猎奇、洞穴寻幽、沙漠探险等。

4.生态旅游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4]-[9]

(1)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是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生物多样性既是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体现,也是生物资源丰富多彩的标志。譬如,涉足到一片茂密的树林中,就会惊讶地发现林子中会有千姿百态的植物、鸣鸟、飞蝶以及各种各样其他小动物和大型动物等等。它们形成一个大千世界,在这里达成生态平衡,互相关联着。如果我们拆散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就难以恢复原状。因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最宝贵的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

(2)维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旅游开发的责任和目标

对旅游目的地社区负责是生态旅游的重要责任性之一 ,它包括对旅游目的地社区的经济增长负责、对社区的传统文化传承负责和对社区的生态和自然环境负责 ,社区参与旅游是实现对旅游目的地负责的最佳实现途径。

(3)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旅游开发思路

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必须在充分保证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其旅游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要有严格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措施,要符合“绿色 ”开发的总体目标要求,要树立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 ”的自然保护区建设新理念,严格控制旅游开发的范围和线路 ,优化设计组合旅游线路。

5.生态旅游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4]-[9]

(1)正面影响

一是生态旅游本身是以保护生态为宗旨的一种旅游方式,它必定要从如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更好地保护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来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开发和规划。

二是生态旅游具有对游客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和生物多样性认识的任务,只有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才能最终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三是生态旅游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乡村居民收入提高对森林中动植物资源的掠取就少了,并且增加了他们保护自然资源的经济动力。

四是生态旅游的经济收益显著,可以将部分收益投入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增加保护力度。

(2)负面影响

生态旅游在理论上、主观设计上是科学的、值得推崇的一种旅游方式。但客观上,在旅游开发者进行生态旅游的开发中,在旅游者进行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已对旅游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旅游活动中反复的践踏和大量的垃圾,都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地力衰退,使生态系统受到损害。大量游客的旅游活动会干扰动植物的生命周期,破坏种群结构;生活污水进入水体污染水环境,破坏水生生物的生物多样性;旅游施设的兴建必定砍伐大量的树木,改变了植物覆盖率破坏了植被结构和动物及微生物的栖息地。所以说,生态旅游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仅仅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

6.生态旅游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4]-[9]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生态旅游中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是绝对的,只要存在旅游活动,就必定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而正面影响则依赖于人的意识和开发、管理旅游活动中所采取的措施。

(1)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

根据环境承载力来控制游客量。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旅游资源质量的前提下,某地区的自然环境所承受的最大限度的旅游活动量。根据旅游环境承载力来控制游客量,可以避免对资源的过度利用,避免开发经营后“人满为患”对生物资源造成破坏。

(2)减少生态旅游的消极影响

在开展生态旅游时,应实行以保护为主、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方针。生态旅游资源具有两重性,一是为人们提供游乐,是维护生态环境。前一种功能必须依托于后一种功能。生态旅游在总体规划时,必须突出生态景观和生物资源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规划出特色突出、功能齐全、项目多彩的生态旅游产品。生态旅游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成功的生态旅游有赖于高级导游、称职经理、老练侍从的合作与配合。而熟练又有技巧的从业人员源于有效的技术培训和良好的教育背景。因此,从事生态旅游工作的在岗人员,必须经过职业培训,持证上岗。

(3)加强旅游景区的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

重点对珍稀濒危植物和特有的观赏植物进行生态习性、分布地点和生长发育特性开展研究,逐种记载。可以对景区的主要植物种类引种驯化栽培实验,并选择适宜的地点建立景区植物园。在景区内可以设立生物多样性研究站,对景区内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细致的研究和分析,从而为更好地保护及利用旅游资源,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旅游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防护林科技》2007年第01期 作者:毛石禧

[2]百度知道;回答者xiangkun2011-4-26

[3]百度文库:防护林科技、2007年1月第一期

[4] 魏湘岳.生态旅游与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1995,(4)

[5] 张杰,张华.生态旅游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生态旅游,1999.20,(2).[6] 沈琪,黄茶英,蒋跃平.杭州西溪和绍兴镜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的维管植物多样性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8-,26(4)

[7] 姚佳,许大为,蒙宽宏,鲁少波,王玉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3)

[8] 卞显红.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

[9]王献溥.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第三篇: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摘要:2010年2月2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湿地日,其全球主题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湿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介绍我国湿地的现状、价值和面临的问题以及为保护湿地、挽救生态危机的紧迫而有效的措施,针对我国湿地保护的不足之处,因地制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湿地、生物多样性、功能和价值、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

根据《湿地公约》定义,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根据全国湿地调查(1995—2003)统计,我国现有100公顷以上的各类湿地总面积为3848.55万公顷(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的数据)。其中,滨海湿地为594.17万公顷,河流湿地为820.70万公顷,湖泊湿地为835.15万公顷,沼泽湿地为1370.03万公顷库塘湿地为228.50万公顷(《全国湿地保护实施规划(2005-2010)》)。中国湿地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北起黑龙江最北江畔,到海南岛和南海诸岛,东自沿海,西至干旱的西北地区,甚至帕米尔高原都有湿地分布。且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几乎拥有拉姆萨尔湿地名录分类系统所列的12种沿海和海岸湿地、14中内陆湿地和9种人工湿地。中国湿地动物种极为丰富。据专家调查估计,湿地哺乳动物有65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3%;湿地鸟类300种,约占全国鸟类总数的26%;爬行类50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3%;两栖类45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6%;鱼类1040种,约占全国总数的37%和世界淡水鱼总数的8%以上,还有高等植物1548种,其中被子植物1332种,裸子植物10种,蕨类植物39种,苔藓植物167种。此外,中国湿地生物中包括许多濒危、珍贵和稀有、特有物种。如白暨豚、白鲟、胭脂鱼等都是生长在长江流域的濒危特有物种。黑鹳、丹顶鹤、赤颈鹤、扬子鳄等都属珍稀濒危种。在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中国湿地内有31种,占54%。全世界共有鹤类15种,中国湿地内有9种,占60%。湿地高等植物中高度濒危种类约100种,如水松,现只零星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等省。

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第一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密集的场所之一。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具有不容忽视的经济价值,首先,湿地中的生物多样性有的直接作为人类的食物来源,海岸、河流、湖泊、库塘等地的野生鱼类是捕鱼者的主要蛋白质来源。据估计,地球上生态系统每年提供总价值约33万亿美元,其中就有10.6万亿美元来自海洋生态系统的海岸地带,4.9万亿美元来自陆地生态系统的湿地,即约为47%的生态服务来自湿地(《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及其可持续开发》)。其次,湿地生物多样性还为人类提供药物来源和各种工农业生产的原料和能源。此外,湿地生物多样性还有其独特的间接价值,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蓄滞洪水、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源、稳定海岸线、控制土壤侵蚀、保墒抗旱、吸化毒污、降解污染、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及湿度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沼泽、湖泊能暂时储存水分,在暴雨期间或冰川融化时能舒缓洪水泛滥的情况;红树林、河口生态系统或珊瑚礁可以形成天然屏障,减低洪水或海水侵入;湿地能够储存水分再慢慢释放出来,尤其在干旱和雨量少时显得特别重要;湿地植物和泥土储存了碳,延缓或替代了碳以二氧化碳形式返回大气,减轻了对气候的影响;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对有机废物、农药及空气和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具有讲解作用,通过对污染物质的吸收和分解达到净化污染、美化环境的效果。同时,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参与有机界和无机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促进了物质循环。我国的有些湿地还是南北半球候鸟迁徙途经的重要中转站,世界水禽的重要繁殖地,是东半球水禽的主要越冬地,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蓄水库”、“地球的碳库”等。

但是,全国湿地调查表明,我国现存自然或半自然湿地仅占国土面积的3.77%,而全球湿地约占陆地面积的6%,自然湿地的数量明显减少,且减少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地遏制;湿地生物多样性的衰退趋势明显;内陆湿地大量丧失直接导致淡水存蓄量减少,许多自然湿地作为“天然水库”的功能已经丧失,直接减少了地下水的补充,加剧了水资源危机(《全国湿地保护实施规划(2005-2010)》)。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人类向湿地索要日益增多,结果在重要的经济海区、河流、湖泊等地大量开发,过度捕捞,破坏湿地的生态平衡,威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同时,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水质变坏而严重危害生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内陆湿地的河流、湖泊,由于江河上流的森林大量被砍伐而造成河流泥沙含量大增,淤积河床、湖底,使湿地面积减小,功能衰退,洪涝灾害加剧,破坏生态系统而危及生物多样性。再者,外来物种的引入不当也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灾难性后果。种种的原因致使我国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有些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保护湿地生物性已刻不容缓。

面对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我国各级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首先是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我国政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级湿地473个,超过40%的自然湿地纳入了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范围,目前我国已有36个湿地被列入《国际湿地名录》。紧接着,又将湿地保护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并制定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各级政府也根据各湿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例如,鄱阳湖、洞庭湖、洪湖湿地、江苏省湿地都实施了退田还湖工作;而云南滇池、安徽巢湖、太湖等湿地的保护则以治理水污染为主。在湿地水污染防护与治理方面,我国实施了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重点治理“三河、三湖、两区、一市、一海的污染,使湿地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与此同时,近几年来,我国与攻击社会积极合作,启动了一系列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技术援助项目。1995年启动的全球环境基金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通过加强湿地保护区组织机构、规划设计、技能开发、信息管理和社区参与等工作,提高了我国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水平;全球环境基金资助的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项目,加强了黑龙江三江平原、四川和甘肃的若尔盖、江苏盐城和湖南洞庭湖等4处国家重要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与国际社会共同开展的长江项目、抗洪项目、红树林保护与恢复项目、西洞庭湖航道清淤项目、长江流域造林项目、森林保护和发展项目、生命之河保护项目等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对我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起到了促进和示范作用。总而言之,我国的湿地保护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中国在湿地保护上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一、许多国家队湿地保护

已经制度化、法制化,而我国目前至今没有制定专门的湿地保护法规,导致许多对湿地的破坏和利用行为无法可依,所以当务之急是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湿地开发利用政策,积极开展湿地保护立法工作,严禁盲目开发和破坏湿地,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实施退田还湖、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恢复工程;

二、我国湿地保护区布局还很不完善,只有约40%的自然湿地在保护区内得到有效的保护。目前,部分地方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还没有建立正式的管理机构,许多自然保护区缺乏保护管理基础设施,开展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还十分薄弱,因此,国家和各级政府应该根据情况确定湿地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划定保护区,加强国际合作,完善保护、管理、开发的措施。

三、我国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湿地资源调查和监测体系,不能及时掌握湿地资源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导致对湿地生态、生物多样性的系统监测与动态分析不足,使得各级政府在制定湿地保护和合理决策时缺乏科学依据,此外,还缺乏湿地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湿地功能效益的评价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所以成立专家系统,强化科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应用3S系统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资料数据库,对已知的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建立模型库和标本库,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四、在湿地调查与监测、保护区及示范区建设、污染治理、湿地研究与宣教等方面都缺乏资金支持。针对这种情况,要合理地规划生态旅游,这样可以拉动交通、餐饮、商业等行业的发展,从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以保证科研的正常进行。

五、全社会还普遍缺乏湿地保护意识,对湿地的功能和价值没有很好的认识。这就可以借助发达的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影像制品、举办展览等方法,结合每年的2月2日的湿地日等活动,加大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宣传,唤起全民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局.《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

2.颜俊.《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及其可持续开发》.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17(2)

3.汪达,汪明娜,汪丹等.《中国湿地面面观——兼论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及其策略》.水资源保护.2003,19(5)

4.汪达,汪明娜等.《论湿地的现状及保护》.水利发展研究.2003,3(12)

5.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6.印红.《对我国湿地保护问题的思考》,湿地科学.2003

第四篇:哈尔滨湿地自然资源与生态旅游相关探讨

哈尔滨湿地自然资源与生态旅游发展探讨

在旅游业愈发兴起的当代,各种纷繁多样的旅游种类,层出不穷。围绕着各种不同的旅游产品、旅游方式、旅游类别等等,也被各学者与专家等社会各界人士关注或使之成为课题研究。这些,都逐渐成为社会的发展与旅游业进步的元素。但在不断的发展中,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20世纪中期以来,在人类所处环境的不断变化、人类理性不断提升、对于人类及世界发展有着更加多元化的认识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逐渐成型并出现,对于传统的发展理论产生了质疑,对其观点产生了巨大转变。这些,对旅游业的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亦是因此,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观,旅游业中的生态旅游在我国便逐渐成为研究的课题并显出重要的地位。既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那么对于生态的保护,自然与人类社会平衡共处则是重中之重。在中国黑龙江省,就有全国面积最大的湿地旅游资源,“大湿地”也正是黑龙江省旅游的特色之一。黑龙江省的湿地总面积有434万公顷,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大小兴安岭。这样的资源,便是生态旅游中宝贵的,需要保护的,也需要有效利用的。

黑龙江省省会,“冰城夏都”哈尔滨,便是一个有着得天独厚生态旅游资源,有面积达12.5万公顷湿地的城市。包括太阳岛湿地、金河湾湿地、滨江湿地、呼兰河口湿地、伏尔加庄园、白鱼泡湿地等13处自然湿地景观。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有如此之丰富的湿地资源无疑是其旅游,尤其生态旅游上的一大优势。哈尔滨市旅游局局长杨杰介绍说,“哈尔滨湿地是全国最大的原生态多样性城市湿地,哈尔滨开发湿地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借助了这样的优势和因此产生的湿地文化,哈尔滨于2011年开展了“哈尔滨松花江湿地旅游文化节”,更好地宣传、带动了哈尔滨的湿地旅游资源,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的精神。

在湿地自然资源的保护上,哈尔滨也在近年来重视并实践:在著名的“太阳岛”,生态建设将贯穿在整个太阳岛的扩建中。恢复其“碧水、蓝天、白沙、湿地草原”的自然风貌,建成“生态示范岛”;金河湾湿地植物园在2008年1月开工建设,恢复了衰退和萎缩的生态系统和湿地原有功能,并随着原生湿地生态的恢复,吸引了野鸡、野鸭、江鸥、喜鹊等难得一见的野生动物归来;白鱼泡湿地在上世纪80年代时消失,小白鱼泡也减小了面积,为此公园管理部门筹措900万元“收复湿地”,如今,小白鱼泡湿地面积已增加到了1600余亩。

从以上的实践上来看,哈尔滨在湿地资源的保护与拯救方面付出了不小的努力,实践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与生态旅游资源。

而令人担忧的是,哈尔滨的湿地自然资源虽然丰富,但湿地自然资源也是容易被人所忽略和破坏的,即使是保护,湿地依旧难以彻底恢复它以前所拥有的功能。生态旅游的倡导在本质上是要“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既然是生态旅游资源,在这样一个人口密集度高的城市中就有着各种不可预知的处境,城市的发展会不会顾及到与该城市生态平衡相关的自然资源?人会不会为了开发生态旅游,或旅游资源,以“开发”的幌子来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资源?我们看到的是哈尔滨近年来对于其湿地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与重视,并为宣传这样丰富的湿地文化与生态旅游特色而举办了“哈尔滨松花江湿地旅游文化节”,但这样的宣传与“以水生金”开发,应该有一个度量,不宜过火,若是超出了“生态”的范畴,逐渐把重心转向“生金”,恐怕这张原本亮丽的城市名片就会大打折扣了。并且,在有关城市湿地自然资源的保护上,法律与规章制度还不算健全,这很容易使不法商家依靠这样的漏洞来谋取利益。而且,不仅仅只是对湿地资源的保护,而是对城市周边的环境与生态一同保护,不宜只图眼前的小利,而是放眼未来,构建一个真正可循环的生态链,使生态旅游发展与保护并行,这样才能更好的带动生态旅游在城市的发展与进步,同时,因为生态旅游的意义不同于其他种类的旅游,也可以让参与其中的旅游者更加深切的体会到它的奥秘,更加热爱自然,更广范围的影响人们的生态意识与责任。

不过,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国家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生态旅游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了向积极方向发展的趋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哈尔滨会依靠湿地生态旅游这一新的城市名片吸引更多的游客,认识这里,并参与进保护湿地资源,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的行列,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生物多样性

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姓名:尚旭晨 学号:0821063030 学院经济管理与法学院08会计电算化2班

三、摘要:本文概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价值,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还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四、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原因,保护。

五、正文: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生命系统是一个等级系统,包括多个层次或水平:基因、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物种、群落、生态系统、景观。每一个层次都具有丰富的变化,即都存在着多样性。但在理论与实践上重要且研究较多的主要有基因多样性(或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现在,人们往往把生物多样性视为生命实体本身,而不仅仅看作生命系统的重要特征之

一。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也可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正如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一样,人类文化(如游牧生活和移动耕作)的一些特征表现出人们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策略。同时,与生物多样性的其它方面一样,文化多样性有助于人们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条件。文化多样性表现在语言、宗教信仰、土地管理实践、艺术、音乐、社会结构、作物选择、膳食以及无数其它的人类社会特征的多样性上。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价值可以从下列两个方面得以了解。第一,直接价值。从生物多样性的野生和驯化的组分中,人类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同时,它在娱乐和旅游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间接价值。间接价值主要与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关,通常它并不表现在国家核算体制上,但如果计算出来,它的价值大大超过其消费和 1

生产性的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表现在固定太阳能、调节水文学过程、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贮存营养元素并促进养分循环和维持进化过程等7个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多样性的最大价值可能在于为人类提供适应当地和全球变化的机会。生物多样性的未知潜力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展示了不可估量的美好前景。

(二)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近年来,物种灭绝的加剧,遗传多样性的减少,以及生态系统特别是热带森林的大规模破坏,引起了国际社会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极大关注。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原因主要有生境丧失和片段化、外来种的侵入、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和工业化的农业及林业等。但这些还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根源在于人口的剧增和自然资源消耗的高速度、不断狭窄的农业、林业和渔业的贸易谱、经济系统和政策未能评估环境及其资源的价值、生物资源利用和保护产生的惠益分配的不均衡、知识及其应用的不充分以及法律和制度的不合理。总而言之,人类活动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以空前速度丧失的根本原因。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同时,中国又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其面积以每年0.5×104km2的速度减少;草原由于超载过牧、毁草开荒的影响,退化面积达87×104km2。生态系统的大面积破坏和退化,不仅表现在总面积的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其结构和功能的降低或丧失使生存其中的许多物种已变成濒危种或受威胁种。高等植物中有4000—5000种受到威胁,占总种数的15%—20%。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就占156种,约为其总数的1/4,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到中国的生存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的国家,而且是85%左右的人口在农村的农业大国,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中国是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人口对环境特别是生物多样性的压力。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种恶化的态势,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甚至会威胁到世界的发展与安全。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行动

(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鉴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峻局面,有关的国际组织或机构以及许多国家政府都纷纷采取措施,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87—1988年起草的1990—1995年联合国全系统中期环境方案中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策略以及实施方案。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通过了1994年至2003年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十年的决议。同时,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当时有150个国家首脑在《公约》上签字。《公约》的宗旨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以及公平共享利用遗传资源所取得的惠益。《公约》主要包括国家主权与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有关获取的议题和资助机制等4个方面的内容。该《公约》是一个框架文件,强调国家水平的行动,为各缔约国如何履行公约留下了充分的余地。为了纪念《公约》生效,更好地宣传和履行《公约》,联合国大会于1994年12月29日通过49/119号决议,决定从1995年起,每年的12月29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分别于1994年、1995年、1996年和1998年在巴哈马首都拿骚、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召开了四次缔约国大会,对《公约》的履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保证科学有效地履行《公约》,还专门成立了科学、技术和工艺附属机构(SBSTTA)。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性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1992年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了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并在《公约》上签字。继而,中国政府批准了这个《公约》,并履行承诺的义务。在国务院环境委员会下成立了国家履行《公约》工作组,协调我国的履约工作。分别于1994年和1997年完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和《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报告》,并正式发布。同时,加强物种保护和自然保护的法规建设,并陆续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程。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政府的决心和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但光有政府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全国人民齐动员,共同奋斗,才能保护好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六、参考文献:

《生物多样性公约》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报告》

下载湿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旅游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湿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旅游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多样性

    城市园林建设注重对生物多样性保护 摘 要:现代社会以来,城市建设的脚步越来越深入,其中城市园林的建设是城市绿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实践过程中由于考虑的不全面,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定稿)

    生物多样性班号:4序号:39姓名:呵呵学号:200专业: 09级2班第2次作业帝企鹅日记观后有感《帝企鹅日记》讲述了帝企鹅如何在广阔而又严酷的自然环境下生产并繁衍后代的故事。为了使......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优化种植是利用有利于病菌稳定化选择原理和病虫害生态学原理,通过调整农田生态中病虫种群结构,设置病虫害传播障碍,调整作物受光条件和田间小气候环境,实现减轻作物病......

    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五篇范文)

    无 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达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保护好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而这个系统的核心就是生物多样性。那么什么是生物多......

    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

    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

    XXXX大学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论文题目: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姓名:学号:专业:学院:摘要: 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根本目的是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

    4.2 生物多样性

    4.2生物多样性 1.在作物首次被驯化的一万年前,人类通过在自然生态系统内猎狩和采集来满足他们的营养和其他生活需要。自那时以来,人类在以前被森林,灌木,牧草,红树林和其他生态系......

    农业生物多样性

    2.农业生物多样性及其再构 虽然,不能够与当今九大类全球主要环境问题相比(全球变暖、臭氧层破环、酸雨、热带雨林的消失、野生物种的减少、海洋污染、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