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比身边的很多人都优秀但是还是很自卑?

时间:2019-05-12 01:1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什么我比身边的很多人都优秀但是还是很自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为什么我比身边的很多人都优秀但是还是很自卑?》。

第一篇:为什么我比身边的很多人都优秀但是还是很自卑?

为什么我比身边的很多人都优秀,但是还是很自卑?

小轻,微信号realqingxinji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简单粗暴的回答如下: 你比别人优秀,和你是不是自信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作为一个在大学工作多年的咨询师,说我见过很多学习成绩“异常”优异的“异常”学生。第二个“异常”是指这些学生很不自信,甚至大部分时候比一些学习不是那么好的学生还要脆弱。他们会因为比不过别人而感到异常焦虑,不停地学习和工作;他们会因为感到自己可能不如别人,在社交场合表现出很高的攻击性;也可能会主动放弃一些自己应该得到待遇,去讨好他人。我想很多人看到这一定拍着大腿叫好:这就是死读书的下场!事实上,这不是所谓的“死读书”不接触社会造成的。这些学生中很多人非常多才多艺,颜值高,甚至优秀到我作为一个咨询师都有点坐不住的感觉 lol。那么他们的不自信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

在这里我想先引入一个概念——自恋性体验。这里的自恋性体验,指的不是知乎上经常可以看到的那种“有个自恋的女友是一种什么体验”之类的,这里指的是一种你感到被关注、被喜爱、并且能够通过这些感受感到自己的存在,并且认为自己是有意义的。

每个人都需要这种自恋性体验。如果说自信像是一个水瓶子的话,这种体验就是这个水瓶子里的水。人在成长过程中首先要有足够的这种体验,才能逐渐的在心中建立起一个关于我是值得被爱的观念,而后,人要在各种理想化和去理想化的过程中体会沮丧和希望共存的状态。通过适度挫折(optimal frustration)去不断修正自我的自信感。学会一面相信自己,一面坦诚的接纳自我的局限性,面对那些不得不去面对的无能为力,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自信。可以说自恋性体验是一个人建立起稳定自信感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有意思的是这一感觉在现实中和个人实际能力基本完全没有关系。它源于照料者(不仅仅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动。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孩子没有做出什么特别大的成绩,但是父母依然坚信他是个了不起的好孩子。他们经常帮助孩子总结个人的优点和特长,孩子依然可以得到很多的自恋性体验。另一个孩子虽然总是做的很好,但是父母经常和他说,你看看你和某某某之间还是有差距的,别老做第二,要做第一,那么这个孩子也可能依然没有足够的自恋性体验。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这些好孩子之所以不自信,是因为家长给他们的关注与支持不够,以至于他们没有足够的自恋性体验呢? 的确,如果家长从小就对你横打竖骂,不给予任何积极肯定和认可的话,你肯定就要和自信这个事情说拜拜了。但是这并不是不自信的全部成因。

前文已经说到,自恋性体验的产生和实际个人成就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但是它能否在一个人心中真正站的稳当,可就和人的实际成就息息相关了。有这么两种情况下,即使父母给予足够的关注(自恋性体验),孩子也没有办法真正的发展出稳定的自信。

第一种就是家长给予的自恋性体验全部集中于某一两个特质或者领域上。

这种情况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很常见。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什么都不用管了,就好好学习,好好学习就好,别的东西都没用。这是一个很多家长都在实践的做法。这种观点会将孩子的自恋性体验全部集中在获得好成绩这一点上。这会造成很多认知偏差。大家可以联想一下现在身边的“成功人生案例”(排除拼爹的),那些实现个人理想的人未必都是曾经成绩最好的学生。成就这种东西可以由很多东西构成:交往能力、对生活的热爱、创意、艺术性、谈吐、气质、颜值(这个….且算是可以改变吧,不明白去韩国看看)…… 这些都可以给人带来成就感,都是可以让人感到“我是足够优秀,值得被爱的”。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生活也是充满着不同类型和领域的自恋性体验的。如果家长把孩子的所有自恋性体验都集中在某一两个领域的话,孩子就会自动忽视掉其他的部分而只集中关注这个领域,那么孩子的自信就会变得非常不稳定,甚至脆弱。可以想象一个超级牛逼、称王全系的学霸,在一个聚会上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怎么接近心仪的异性,一张口什么也说不出来,那么学霸也会忧郁(这里只是为了说明情况举个很极端的例子,并没有对立学习成绩与社交能力的意思,学霸们我爱你们)。

第二种就是家长给予的自恋性体验远远高于孩子的成就实际上可以带给孩子的成就感。俗话就是夸大了,夸假了。这会造成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夸得太假了,孩子根本不认为这些夸奖是真正的夸奖,或者认为它们是别有目的的。比如说家长经常把夸奖当做是实现自己目的的武器。“你是最听话的宝宝了,没人比你乖,来,快去好好学习别玩了。”孩子是小,但不是傻,当孩子意识到这些别有用心的目的后,家长给的自恋性体验就再也不能真正的让孩子感到被关注和被关爱,相反的会感到被欺骗和被忽视。

第二种就是夸大了,孩子承载了家长给予的过大的自恋性体验,这种体验是孩子在现实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不可能得到的。“妈妈相信你,你要是努力的话一定能考全校第一!” 考毛啊,宝宝我可是全班倒数第二啊嘤嘤嘤…… 这种过度的期待会让孩子承载着巨大的压力,以至于自恋性体验不仅不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反而会让孩子害怕、感到压力、甚至主动躲避。比如说自己知道自己明明要好好学习(自恋性体验),但是看书的时候就是忍不住有看手机的冲动(回避)。总而言之,自信是一个基于(,)他人对于你行为而给予的积极关注(,)的自我印象,并且并不那么完全和实际成绩有关的心理活动(被我的语文水平羞哭了嘤嘤嘤,为防歧义请参照我括号中的断句)。

最后稍微多谈一点怎么去改善自信。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简单点提一些方向性的建议。简而言之:探索和面对。探索自己自恋性体验的体验过程,以及自己自信的形成过程。如果你自信,那么你因为什么而自信,这又是怎么形成的,如果你不自信,发生了什么让你变成这样,别人又在你不自信的时候如何对待你?面对自我内心的沮丧、失望、恐惧经历和体验。尝试去在安全的环境下重新处理那些带给你自信创伤的体验。让它们不再成为那么沉重的枷锁。从而实现自信的重建。

希望能够对题主、各位答友、看官有所启发。

新书《愈亲密,愈伤害》已在知乎电子书上架,欢迎大家指正 :-)愈亲密,愈伤害知乎出版

查看知乎原文(155 条讨论)

第二篇:我为身边的活雷锋自豪

我为身边的活雷锋自豪

峰高街道中心校 郑文宇

指导老师 唐方萍

“啪,啪,啪------”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校园里回荡。原来是六一班开展“雷锋精神伴我行”主题班会。那是小记者正在采访我们班的活雷锋——拾金不昧的海楠同学。

一天下午,天阴沉沉的,还下起了牛毛般的细雨。海楠一家人从峰高回荣昌,到了财信小区,海楠的爸爸妈妈都走在前面,在路过小区的垃圾桶时他们俩都没发现垃圾桶上的钱包,可一向细心的海楠却发现垃圾桶上的钱包,并告诉妈妈这有一个钱包。可妈妈听后对他说:“海楠,在垃圾旁的钱包肯定是不要的。快点,弟弟和你爸爸在电梯等我们了,我走了,你自己回家哟。”妈妈说完就走了。他在那儿自言自语地说:“既然不要就丢进垃圾桶里,放在外面我来帮一下。”他索性把钱包捡了起来,正准备丢时,可手一掂量还有点沉,海楠好奇地打开了钱包,“呀!------”一大把的钞票浮现在他们面前,钱包里足足有2000元,一张机票,一张银行卡以及各种证件。眼前的一切让他傻了眼,他不知怎么办,拿着钱包立即跑回了家。

海楠回到家里,举着钱包让海老师看,海老师一遍一遍地数着钞票。笑着说:“哈哈,我们发财了!我正好想要一辆山地自行车,真是心想事成啊!”“可这不是我们的钱啊,用起来也不踏实。”海楠的妈妈补充道。海楠没有说话,心里却极想用这钱去买自己和弟弟喜欢的玩具,此时,海老师说:“2000元,说多也不大多,说少也不少,可够我 1

们一家人一月的生活开支。至于这钱怎么处理,还是让海楠自己做决定吧。”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海楠终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说:“我认为,这钱不是我们的,我们不应该私自独吞这笔钱,应该马上还给人家。不然别人肯定很着急的。”海楠的一句话坚定了大家还钱包的想法。

海楠全家出动,把钱包交给了物管,物管告诉了正在焦急寻找这个钱包的失主,失主得知自己的钱包已经找到了,箭一般地跑过来,激动得跳了起来,气喘吁吁地一边握过海楠一家人的手,一边说:“太感谢你们了!太感谢你们了!------”“小弟弟,你学雷锋学得真好!------”看到失而复得的失主开心的神情,听着失主津津乐道地诉说当时因为给女儿合拍照像把钱包放在数码像机前抵着,拿走数码像机到那边拍照去了,却忘了拿走钱包的情景,站在一旁的业主们也很开心,都竖起大拇指夸奖海楠真是一个好孩子。因此,海楠同学成了财信小区的名人,还上了我们荣昌电视。

听完小记者对海楠的同学采访,我打心底地佩服他。让我改变了之前对他的看法。在学校集会时我们还知道财信小区物管为我们峰高街道中心校送来了感谢信。我们都为拾金不昧的海楠同学高兴,也为我们的活雷锋——海楠同学感到自豪。

下载为什么我比身边的很多人都优秀但是还是很自卑?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为什么我比身边的很多人都优秀但是还是很自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