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英语翻译实习报告

时间:2019-05-12 01:4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土木英语翻译实习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土木英语翻译实习报告》。

第一篇:土木英语翻译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历时一个多月的翻译实习总的来说令我受易非浅,实习目的,内容,过程及我自身的感悟概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为学习语言的学生来说,学以致用是非常重要且决不能被忽视的一点。因此,也就是本着这样的出发点,学院领导在我们大学课程结束后专门为我们因参加研究生考试或是其他原因而没找到工作单位从而没有真正实习机会的同学安排了具有针对性的翻译实习训练,旨在检验我们对外语的掌握程度,考核我们的双语转换能力和提高我们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此次翻译实习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特征。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所分配的翻译材料是各不相同的,例如,土木方向的我们所要翻译的材料均是跟土木工程相关,如国际工程合同和建筑施工过程等。这样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巩固了我们个专业方向在整个大学期间的理论课程学习,加深了我们对理论的理解,同时也夯实了我们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

在本次翻译实习中,我所要进行英汉翻译的材料是关于招投标的相关材料,而要进行汉译英的则是与施工过程相关的材料。总的来说,翻译这样专业性很强的材料在我自己看来无异于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转念一想,自己大学整整四年不正是为了学到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吗?而能力的提高肯定少不了必要的锻炼啊。所以,也就鼓起勇气,尝试着迎着困难前行。通过一个月左右的翻译实习,我自己也从中获得了不少的感悟及体会。整理起来有一下几点:

首先,要想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一定要动手实践。不过实践也要分为两类,即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直接实践就是我们自己要动手翻译,一回生,二回熟,日积月累,第一手经验多了,做起来得心应手,翻译能力有所提高。所谓“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而间接实践就是我们从研究别人翻译的东西。虽说这两种实践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的翻译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但是个人认为,直接实践更具重要性。就如同本次翻译实习,在实习的最初,我对文章里的各种专业术语感到无比的头疼,甚至有抓狂的冲动。原因很简单,它们对我来说完全陌生,这就让我基本读不懂原文,这样怎能做翻译呢?所以,在我一再坚持查阅词典及其他相关资料后,我渐渐地记住了许多术语的意思,也慢慢了解了它们的用法,于是我的翻译速度也就从最开始蜗牛爬的速度变得更加娴熟,译文也不再那么干涩生硬了。这不得不让人感慨,熟能生巧啊。学翻译犹如学游泳。只在岸边看别人游,或只听教练讲解,是学不会的。所以,自己亲身的锻炼是绝对必不可少的。

其次,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翻译材料内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在这次翻译实习中,我所翻译的材料是具有很强专业性的材料,而它的翻译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在翻译的时候,我也采用了相应的方法。对此类专业资料的翻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原文意思的准确性及精确性。因此,在翻译时,选词是很重要的一步。正确选择词义是保证译文质量的中心问题。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英语词义比较灵活多变,词的含义范围比较宽,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比较大。而汉语词语的意思则更为严谨,词义的伸缩性和对上下文的依赖性比较小。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原文的含义,然后在译文语中选择正确的词语进行翻译。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从而做到翻译的第一条标准“信”。

再次,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和方法非常重要。在翻译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存在着的差异,一种语言中有的表达方式在另一种语言中很难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时,必要的翻译技巧和方法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如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的省译法,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的增译法,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而对原句中的词类、句型和语态等进行转换的转译法等等。这些翻译方法及技巧的运用,将对我们在翻译中遇到的难点的翻译有相应的帮助,同时也能使译文更通顺易于理解,更符合阅读习惯。

最后,翻译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方能坚持下去。在这些天做翻译的过程中,我天天都坐在电脑面前,敲着键盘,移动着鼠标。一天下来,总是腰酸背痛,眼睛也胀痛,脖子僵硬。这份辛苦也算的上对翻译工作深切的体会。虽说也明白,各项工作必有它的难处,但亲身体验一下还是十分必要的。至少明白了有些东西,我们仅仅懂得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我们要身体力行并能坚持到底。说到勇气和坚持,这不仅仅是做翻译才需要的品质,今后的工作中,人生道路上都是需要它们的。人生就像马拉松,获胜的关键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在于途中的坚持。你纵有千百个理由放弃,也要给自己找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很多时候,成功就是多坚持一分钟,这一分钟不放弃,下一分钟就会有希望。只是我们不知道,这一分钟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再苦再累,只要坚持走下去,属于你的风景终会出现。这次英汉加起来一共翻译了四万字,对我这个翻译菜鸟级别的人来说,也算的上浩大的工程了。但是,一步一步走下来,也就做完了。坚持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时时刻刻记着它,我们当我们受到挫折遇到困难的时候,它就会鼓励我们不断向前,最终让我们获得成功。人做一件事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要坚持下去,很多人就会半途而废,这样做到一半了就放弃,最后会一事无成。很多人都渴望成功,但不知道怎样才能成功,我认为如果要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有些人能够成功,是他们坚持、努力,最后干出了大事情。所以,这样的翻译实习也就锻炼了以后极需的品质,这对我来说也算是额外的一大收获。

第二篇:土木英语翻译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历时一个多月的翻译实习总的来说令我受易非浅,实习目的,内容,过程及我自身的感悟概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为学习语言的学生来说,学以致用是非常重要且决不能被忽视的一点。因此,也就是本着这样的出发点,学院领导在我们大学课程结束后专门为我们因参加研究生考试或是其他原因而没找到工作单位从而没有真正实习机会的同学安排了具有针对性的翻译实习训练,旨在检验我们对外语的掌握程度,考核我们的双语转换能力和提高我们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此次翻译实习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特征。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所分配的翻译材料是各不相同的,例如,土木方向的我们所要翻译的材料均是跟土木工程相关,如国际工程合同和建筑施工过程等。这样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巩固了我们个专业方向在整个大学期间的理论课程学习,加深了我们对理论的理解,同时也夯实了我们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

在本次翻译实习中,我所要进行英汉翻译的材料是关于招投标的相关材料,而要进行汉译英的则是与施工过程相关的材料。总的来说,翻译这样专业性很强的材料在我自己看来无异于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转念一想,自己大学整整四年不正是为了学到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吗?而能力的提高肯定少不了必要的锻炼啊。所以,也就鼓起勇气,尝试着迎着困难前行。通过一个月左右的翻译实习,我自己也从中获得了不少的感悟及体会。整理起来有一下几点:

首先,要想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一定要动手实践。不过实践也要分为两类,即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直接实践就是我们自己要动手翻译,一回生,二回熟,日积月累,第一手经验多了,做起来得心应手,翻译能力有所提高。所谓“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而间接实践就是我们从研究别人翻译的东西。虽说这两种实践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的翻译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但是个人认为,直接实践更具重要性。就如同本次翻译实习,在实习的最初,我对文章里的各种专业术语感到无比的头疼,甚至有抓狂的冲动。原因很简单,它们对我来说完全陌生,这就让我基本读不懂原文,这样怎能做翻译呢?所以,在我一再坚持查阅词典及其他相关资料后,我渐渐地记住了许多术语的意思,也慢慢了解了它们的用法,于是我的翻译速度也就从最开始蜗牛爬的速度变得更加娴熟,译文也不再那么干涩生硬了。这不得不让人感慨,熟能生巧啊。学翻译犹如学游泳。只在岸边看别人游,或只听教练讲解,是学不会的。所以,自己亲身的锻炼是绝对必不可少的。

其次,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翻译材料内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在这次翻译实习中,我所翻译的材料是具有很强专业性的材料,而它的翻译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在翻译的时候,我也采用了相应的方法。对此类专业资料的翻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原文意思的准确性及精确性。因此,在翻译时,选词是很重要的一步。正确选择词义是保证译文质量的中心问题。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英语词义比较灵活多变,词的含义范围比较宽,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比较大。而汉语词语的意思则更为严谨,词义的伸缩性和对上下文的依赖性比较小。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原文的含义,然后在译文语中选择正确的词语进行翻译。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从而做到翻译的第一条标准“信”。

再次,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和方法非常重要。在翻译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存在着的差异,一种语言中有的表达方式在另一种语言中很难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时,必要的翻译技巧和方

法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如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的省译法,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的增译法,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而对原句中的词类、句型和语态等进行转换的转译法等等。这些翻译方法及技巧的运用,将对我们在翻译中遇到的难点的翻译有相应的帮助,同时也能使译文更通顺易于理解,更符合阅读习惯。

最后,翻译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方能坚持下去。在这些天做翻译的过程中,我天天都坐在电脑面前,敲着键盘,移动着鼠标。一天下来,总是腰酸背痛,眼睛也胀痛,脖子僵硬。这份辛苦也算的上对翻译工作深切的体会。虽说也明白,各项工作必有它的难处,但亲身体验一下还是十分必要的。至少明白了有些东西,我们仅仅懂得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我们要身体力行并能坚持到底。说到勇气和坚持,这不仅仅是做翻译才需要的品质,今后的工作中,人生道路上都是需要它们的。人生就像马拉松,获胜的关键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在于途中的坚持。你纵有千百个理由放弃,也要给自己找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很多时候,成功就是多坚持一分钟,这一分钟不放弃,下一分钟就会有希望。只是我们不知道,这一分钟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再苦再累,只要坚持走下去,属于你的风景终会出现。这次英汉加起来一共翻译了四万字,对我这个翻译菜鸟级别的人来说,也算的上浩大的工程了。但是,一步一步走下来,也就做完了。坚持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时时刻刻记着它,我们当我们受到挫折遇到困难的时候,它就会鼓励我们不断向前,最终让我们获得成功。人做一件事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要坚持下去,很多人就会半途而废,这样做到一半了就放弃,最后会一事无成。很多人都渴望成功,但不知道怎样才能成功,我认为如果要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有些人能够成功,是他们坚持、努力,最后干出了大事情。所以,这样的翻译实习也就锻炼了以后极需的品质,这对我来说也算是额外的一大收获。

第三篇:土木英语翻译

土 木 专 业 英 语 翻 译

0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steel construction,in the early stage,the Bessmer and Siemens-Martin progress,make it possible to produce steel in large for structure ,especial in bridge construction and ship fabricating ,which bring huge advance to the improvement of steel material,the Crystal Palace ,the Eads Bridge ,the EiFfel tower,which indentify the steel use widely.Secongly,with development of steel construction , the skyscrapers come up and

to be more and more higher,because of

steel rapid development ,which bring many problem.to limit the phenomenon.The steel construction toward another advance.At last the two world war interrupt steel construction ,after the war, many countries put more study on steel,and improve the steel function ,paperwork to be more quickly by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Key word: steel construction iron beam the Bessmer and Siemens-Martin progress skyscrapers

Steel Construction

Steel construction refers to a broad range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 which steel plays the leading role.Most steel construction consists of large-scale building or engineering works,with the steel generally in the form of beams,girders,bars,plates,and other members shaped through the hot-rolled process.Despite the increased use of other materials, steel construction remained a major outlet for the steel industries of the U.S,U.K,U.S.S.R.Japan,West Germany,France,and other steel producers in the 1970s Early history.The history of steel construction begins paradoxically several decades befor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essmer and Siemens-Martin progress made it possible to produce in quantities sufficient for structure use.Many of problems of steel construction were studied earlier in connection with iron construction,which began with the Coalbrookdale Bridge,built in cast iron over The Severn River in Englang in 1777.This and subsequent iron bridge work,in addi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team boilers and iron ship hulls,spurred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iques for fabricating ,designing,and joining.The advantages of iron over masonry lay in the much smaller amounts of material required.The truss form ,based on the resistance of the triangle to deformation,long used in timber ,was translated Effectively into iron,with cast iron being used for compression members_i.e, hose bearing the weight of direct loading __ang wrought iron being used for tension members_i.e,those bearing the pull of suspended loading The technique for passion iron ,heated to the plastic state,between rolls to form flat and rounded bars,was developed as early as 1800;by 1819 angle irons were rolled;and in1849 the first I beams,17.7feet(5.4meters)long,were fabricated as roof girders for a Paris railroad station.Two years later Joseph Paxton of England built the Crystal Palace for the London Exposition of 1851.He is said to have conceived the idea of cage construction_using Relatively slender iron beams as a skeleton for the glass walls of a large,open structure,Resistance to wind forces in the Crystal Palace was provided by diagonal iron rods.Two feature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 history of metal construction:first,the use of latticed girders,which are small trusses,a form first developed in timber bridges and other structures and translated into metal by Paxton;and second ,the joining of wrought_iron tension members and cast_iron compression members by means of rivets inserted while rails In 1853 the first metal floor beams were rolled for Cooper Union Building in New York.In the light of the principal market demand for iron beam at the time,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the Cooper Union beams closely resembled railroad rai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essemer and Siemens_Martin processes in the 1850s and 1860s suddenly open the way to the use of steel for structural purpose.Stronger than iron in both tension and compression,the newly available metal was seized on by imaginative engineers ,notably by those involved in building the great number of heavy railroad bridges then in demand in Britain,Europe,and the U.S.A notable example was the Eads Bridge,also known as the St.Louis Bridge,in which tubular steel ribs were used to form arches with a span of more than 500ft(152.5m),In Britain,the,Firth of forth cantilever bridge(1883_90)employed tubular struts,some 12 ft(3.66m)in diameter and 350 ft(107m)long.Such bridge and other structures were important in leading to the the development and enforcement of standards and codification of permissible design stresses,The lack of adequate theoretical knowledge,and even me an adequate basis for theoretical studies,limited the value of stress analysis during the early years of the 20th century ,as occasional failures,such as that of a cantilever bridge in Quebec in 1907, revealed.But failures were rare in the metal _skeleton office buildings;the simplicity of their design proved highly practical even in the absence of sophisticated analysis techniques.Throughout the first third of the century,ordinary carbon steel,without any special alloy strengthening or hardening,was universally used.The possibilities inherent in metal construction for high_rise buildings was demonstrated to the world by the Paris Exposition of 1889,for which Alexandre_Gustave EiFfel, a leading French bridge engineer,erected an openwork metal tower 300m high.Not only was the height_more than double that of the Great Pyramid _remarkable,but the speed of erection and low cost were even more so,a small crew completed the work in a few months.At the same exhibition the huge,single_story Galerie des Machines,housing some of the exhibits,also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advance of metal construction.Its roof was supported by latticed steel arch ribs spanning 114.3m

The first skyscrapers.Meantime,in the United States another important development was taking place.In 1884_85 Maj.William Le Baron Jenny,a Chicago engineer,had designed the Home Insurance Building,ten stories high,with a metal skeleton.Jenny's beams were of Bessemer steel,though his columns were cast iron.Cast iron lintels supporting masonry over window openings were,in turn,supported on the cast columns.Solid masonry court and party walls provided lateral support against wind loading.Within a decade the same type of construction had been used in more than 30 office buildings in Chicago and new York.Steel played a larger role in these , with riveted connections for beams and columns,sometimes strengthened for wind bracing by overlaying gusset plates at the junction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members.Light masonry curtain walls,supported at each floor level,replaced the old heavy masonry.Though the new construction form was to remain centred almost entirely in America for several decades,its impact on the steel industry was worldwide.By the last years thof the 19 century,the basic structural shapes_I beams up to 20 in.(0.508m)in depth and Z and T shapes of lesser proportions__were readily available, to combine with plates of several widths and thicknesses to make efficient members of any required size and strength.In 1885 the heaviest structural shape produced through hot_rolling weighed less than 100 pounds(45 kilograms)per foot;decade by decade this figure rose until in the 1960s it exceeded 700 pounds(320kilograms)per foot Coincident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structural steel cam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otis electric elevator in 1889.The demonstration of a safe passenger elevator,together with that of a safe economical steelconstruction method ,sent building heights soaring.In New York the 286-ft(87.2-m)Flatiron Building of 1902 was surpassed in 1904 by the 375-ft(115-m)Times Building(renamed the Allied Chemical Building)the 468-ft(143-m)City Inveting Company Building in Wall Street,the 612-ft(187-m)Singer Building(1908),the700-ft(214-m)Metropolitan Tower(1909)and ,in 1913 ,the 780-ft(232-m)Woolworth Building The rapid icrease in height ang the height-to _width ratio brought problems.To limit street congestion ,building setback design was prescribed.On the technicalside,the problem of lateral support was studied.A diagonal bracing system,such as that used in the Eiffel Tower,was not architecturally desirable in offices relying on sunlight for illumination.The answer was found in greater reliance on the bending resistance of certain individual beams and columns strategically designed into skeleton frame,together with a high degree of rigidity sought at the junction of the beams and columns.With today `s modern interior lighting systems,however ,diagonal bracing against wind loads has returned;one notable example is the John Hancock Center in Chicago,where the external X-brace form a dramatic part of the structural`s façade World War I brought an interruption to the boom in what had come to be called skyscrapers(the origin of the word is uncertain),but in the 1920s New York saw a resumption of the height race,culminating in the Empire State Building in the 1931.The Empire State Building`s 102 stories(1250ft.[381m])were to keep it established as the highest building in the world for the next 40 years.Its speed of the erection demonstrated how thoroughly the new construction technique had been mastered.A depot across the bay at Bayonne,N.J.,supplied the girders by lighter and truck on a schedule operated with military precision;nine derricks powered by electric hoists lifted the girders to position;an industrial_railway setup moved steel and other material on each floo.As the building rose,the hoist engines were lifted outside the building to successively higher stages.Intial connections were made by bolting,closely followed by riveting, followed by masonary and finishing.The entire job was completed in one year and 45 days Joining of steel parts by metal are welding had been successfully achieved by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and was used in emergency ship repairs during World War I,but its application to construction was limited until World War II.Since then it has gained steadily,especially in shop fabrication.Another advance in the same area had been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_strength bolts to replace rivets in field connections Since the close of World War II,research in Europe,the U.S,and Japan has greatly extended knowledge of the behavior of different type of structural steel undervarying stresses,including those exceeding the yield point,making possible more refined and systematic analysis.This in turn has led to the adoption of more liberal design codes in most countries,permitting freer,more imaginative design made possible by so_called plastic design and by the use of higher strength materials,with significant savings in cost。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mputer by short_cutting tedious paperwork,made further advances and savings possible

中 文 翻 译

摘要:本文介绍了钢结构的早期阶段发展历史,贝塞麦炼钢法和马丁平炉炼钢法,让大量生产为建筑使用的钢材成为可能,特别是在桥梁建造和船舶制造业上,为此给钢材料性能带来了巨大的提高。水晶宫﹑伊兹大桥﹑埃菲尔铁塔的建成,有效地证实了钢的广泛运用。其次介绍了随着钢结构的进一步发展,摩天大楼纷纷出现,并且的越来越高了。由于钢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为了限制这种现象,钢结构朝新的方向发展。最后介绍了两次世界大战中断了钢结构的进展,战后许多国家纷纷投更多的研究到 钢之上,提高了钢的性能,通过电脑的运用令手工计算变得便捷。

关键词:钢结构 铁 梁 贝塞麦炼钢法和马丁平炉炼钢法 摩天大楼

钢筋结构是以钢筋为主要作用组件,其涉及到房屋建筑比较大的范围。几乎所有的钢结构是由大规模的建筑或者工程建筑物组成的,通常通过热扎工序形成主梁,横梁,杆,板,和其他构件的形状,在上世纪70年代,尽管其他材料使用增加,但是美国,英国,苏联,日本,西德,法国的钢铁工业和其他钢铁生产国家依然以钢筋作为主要的出口产品。

早期的历史。钢结构起始于,采用贝塞麦法和西蒙斯-马丁(平炉炼钢法)大量生产钢筋为建筑物的使用成为可能之前的数十年。许多钢结构的问题 与1777年在英国开始使用生铁在塞文河之上建造科尔布鲁克代尔大桥的铁结构联系起来研究。从那以后的铁桥梁工程,除了蒸汽锅炉和铁船体的建造之外,刺激了铁制造技术,设计技术,和连接技术的发展。铁的的优势是比石造工程所需的材料更少。桁架的外形长期使用原木,根据三角形的抵抗力来变形,有效地被铁表达出来,把铁作为承压构件,即承受重量的直接荷载,同时铁可以用来作为抗拉构件,即承受悬载重的拉力。

通过把铁加热到塑性状态,压制形成平状和圆状的技术,早在1800 年 发展了。在1819年之前角铁被制造出来。1849年第一个工字梁,5.4米 长,被制造出来作为巴黎火车铁路的屋顶梁。两年之后,1851年英国的约瑟夫-派克斯顿为伦敦世博会建造了水晶宫。据说他构想出一个笼子建筑的概念—使用相对细长的铁制梁作为玻璃墙的构架,打开建筑物。水晶宫的风压抵抗力由铁斜杆提供的,两个特点在金属建筑物历史中是相当重要的:第一个是格子状的梁的使用,他们是很小的桁架,在木桥和其他建筑物中发展,同时也被派克斯顿用金属来表达;第二个是熟铁和铸铁的连接通过加热用铆钉嵌入。

1853年在纽约第一个金属地板梁在柯柏联盟大楼中使用。考虑到当时主要市场对铁梁的需求,所以对于柯柏联盟大楼的梁跟铁路的铁轨相似这并不惊讶。

贝塞麦法和西蒙斯-马丁制作法在19世纪50年代发展,,19世纪60开辟一条根据建筑用途使用钢铁。富有想象力的工程师们找到了最新可以利用的金属,无论压实性和拉伸性都比铁强大,尤其在英国,欧洲,美国涉及大量的铁路桥的需求

一个有名的例子就是伊兹桥,圣路易斯桥也远近有名,它是用管状钢铁形成一段跨度超过152.5米的拱。在英国,福斯湾悬臂桥(1883-1890)使用了管状支柱,有些分别长3.66米和107米。这样的桥和其他建筑物重要影响标准的发展和实施,形成允许设计压力的法则。缺少足够的理论知识,甚至理论研究的一个正确的基础,限制了在20世纪初压力分析的重要性,随着偶尔失败出现,正如1907年魁北的悬臂桥被揭露那样。但是失败很少在金属骨架办公大楼出现。他们简单明了的设计证实非常实用的,在缺少有经验分析技术的时期内。在整个世纪3分之一时期内,普通碳钢,没有加入任何特殊的合金,被普遍使用了。

金属超高的建筑的内在潜在价值在1889年的巴黎世博会上得到证实,法国首席桥梁工程师亚历山大·居斯塔夫·埃菲尔建造了有穿孔洞的高300米金属铁塔。它的杰出不仅在于高度金字塔的两倍多,而且在于建造完成时间短短几个月和成本不高,同时在展览上的巨大单层高大机器,房子,都是归功于金属建造的发展,它的顶部由横跨114.3米网格状的拱排架支撑。

第一栋摩天大楼。与此同时,在美国另外一个重要的发展出现了。在1884-1885年 威廉·勒巴隆·詹尼,一名芝加哥工程师,设计了10层高用金属作为骨架的家庭保险大楼。他用的是贝塞麦法制造的钢铁,尽管它的圆柱是生铁,生铁过梁支撑窗户洞口上面的石造工程,反过来,支撑生铁圆柱。实心的砌体庭院和共用墙体提供侧向支撑抵抗风荷载。在十年内这样类型的建造多于30栋办公大楼中使用在芝加哥和纽约。钢铁在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再用铆钉连接梁与圆柱时,有时通过在垂直方向的和水平方向的构件覆盖节点板可以加强抗风支撑。薄砌体幕墙,支撑每层楼面水平,代替过时的笨重砌体。

尽管在过去数十年里,几乎整个美国的新建筑的外形依然能保持稳定。它对钢铁工业的影响是世界性的。在19世纪最后几年,基本的建筑外形—I梁提高了0.508米深度,Z,T外形的则比例相对小点,可以准备和板的的宽度和厚度结合,让构件符合所需的尺寸和强度。1885年最重的建筑外形通过用每立方英尺不少45千克重量去热扎生产出来;十年又十年,这样情况一直发展上升,直到20世纪60年代,已经远远超过每立方英尺320千克了

与建筑的钢铁同时采用的奥的斯电梯在1889年,这证实了一个安全的乘客电梯,要配合一个安全的经济的建造方法来到达高耸的建筑。在1902年的纽约87.2米的熨斗大厦,被后来的1904年的115米高的泰晤士大厦(更名为联合化学大厦),在华尔街的143米高的城市投资公司大厦,187米高的辛格大厦(1908),214米高的城市塔(1909)和伍尔沃思大厦等超过

大楼的高度和宽度的快速增加带来了问题。为了限制街道的拥挤,大厦的逆流设计被规定了。在技术的方面,侧向支持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一种斜的支撑体系,正如运用到埃菲尔铁塔,这并不是设计办公室的阳光的照明。原因更多取决于各自独立可靠的梁和圆柱的弯曲抵抗力,有条理设计入骨架,连同更高的坚硬度梁和圆柱的连接点。在现代户内照明系统的发展,然而,; 对角支撑对抗风荷载重新使用。一个有名的例子就是在芝加哥的约翰汉库克中心,外部的X支撑形成建筑物的正面的一部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摩天大楼(这个词来源不确定)的繁荣,在上个世纪20年代,纽约恢复了建造高楼高度竞赛,在1931帝国大厦的建成达到顶峰。帝国大厦102层(381米)高,它接下来40年里保持世界最高的大厦的记录。它的安装速度证明了新的建造技术彻底地给掌握。巴约讷海岸对面的军队以驳船搬运和卡车运输提供给梁,九台电力转臂起重机把梁吊到适合的位置,一条工业轨道负责为每一层运输钢铁和其他材料。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在建筑外面起吊的发动机提升到更高的位置,起初的连接是先螺栓连接,然后是铆钉连接,最后是砌墙体和装修,整个工程完成花费了1年45天

上个世纪30年代全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阻碍了钢结构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焊接技术的采用,代替了铆钉连接是一个重要发展。

在十九世纪末,钢筋的构件通过焊接成功地连接一起。这种技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运用到紧急救护船的维修,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运用到建筑中。自从在车间发展获得稳定发展,另外一个重要发展出现相同的领域,就是高强度的螺栓取替了铆钉连接。

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扩大了对不同类型的建筑钢筋在不同的压力下的变化的研究,包括临界屈服点,做更加精确的系统的数据分析。这导致很多国家采用更加开明的法规,允许更自由,更富有想象力地在节约成本下条件下使用更加高强度的材料去所谓灵活设计,电脑的取代冗长乏味的手写计算,能去的更大的发展和减低成本。

第四篇:土木实习报告

学校代码:11517 学号: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毕业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李经纬 院(部)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实习单位河南恒联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指导教师尚琛煦

2016年 4月

这次实习安排在毕业设计之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毕业设计贯通整个本科四年所有专业知识,将平时所学的零散知识点第一次完完整整的串联起来,第一次让我们最真实的体会结构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对本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和继续深造具有深远的影响。而这次实习过程中,建筑、结构、施工的老师还有现场技术负责人在全程中给予指导,带领我们从实际工程中去认识书本知识的现实存在。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设计当中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先进设计思想和经验。

实习时间:2016年3月23号----2016年4月19号

实习单位:河南恒联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实习地点:航海路第八大街

实习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与单位的同事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互相经常交流思想,尊重实习指导人的指导和安排。一进入实习单位,首先对整个工程及工地的分布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看了施工规程,还了解工程的进度情况、及各个标段的技术的配备,及目前实验的内容及各标段出现的问题。通过现场调查,指导人员的指导与同事们交谈等方式,对工程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即知道整个实验内容已完成了那些任务,还有那些任务要完成,我将参与哪些工作等。

一、结构选型

本次实习工程项目多为多层结构。对于多层结构而言,采用框架结构既能满足受力需要,功能需要而且相对而言经济性好,因此结构形式多选框架结构或者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目前结构选型中常用的形式,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有机结合。框架结构易于形成较大的自由灵活的使用空间,以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剪力墙则可提供很大的抗侧刚度,以减少结构在风荷载或侧向地震作用下的侧向位移,有利于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二、结构布置

1、平面布置

结构的平面布置是指在结构平面图上布置柱和墙的位置以及楼盖的传力方式。从抗震角度看,最主要的是使结构平面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相重合或者尽可能靠近,以减小结构的扭转反应。该地区主要的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因此建筑物是需要考虑抗震要求的。在这次实习中,所有的建筑平面都并不规整,不满足平面布置的要求。但是结构设计者通过灵活的设缝和柱网的布置,将不规则的建筑平面分割成多个规则的平面,从而使各个单独的分体系满足了抗震要求。

在抗震地区设缝应为防震缝,平面形状复杂时,用防震缝划分成较规则、简单的单元。但对高层结构宜尽可能不设缝。

2、竖向布置

竖向布置的要求是:结构沿竖向(铅直方向)应尽可能均匀且少变化,使结构的刚度沿竖向均匀。由于本次参观的工程项目都属于多层建筑,因此在竖向布置上的要求体现得并不多。

三、基础设计

任何建筑物都建在地层上,因此,建筑物的全部荷载都由它下面的地层来承担,受建筑物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地基,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称为基础。

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必须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设计等级、建筑布置和上部结构类型,充分考虑建筑场地和地基岩土条件,结合施工条件以及工期、造价等各方面的要求,合理选择地基基础方案。

本次实习中各工程采用的基础形式,如图1所示既有柱下独立基础(浅基础)又有桩基础(深基础)。该项目处于河边,地质条件复杂,同时地下水位较高,并根据综合评价,采用承台桩基础最为适宜。但与前者不同的是这里的桩直接与地基梁连在一起,取消了承台,二者类似柱与梁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基础形式的选择和组合,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还是有很大的自由度的。

图1地基基础

四、柱网的布置

柱是框架结构的主要竖向受力构件,柱网的布置对整个建筑结构的功能和力学性能有这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优良的柱网布置能够方便施工,加快施工进度。

柱网布置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2、建筑平面布置的要求。

3、柱网布置要使结构受力合理。

4、方便施工。

五、承重框架的布置

柱网确定后,用梁把柱连起来,即形成框架结构。梁柱刚接构成双向梁柱抗测体系。一般情况下柱在两个方向均应有梁拉结,故应在房屋纵横向均应布置框架梁。因此,实际的框架结构是一个空间受力体系。但为计算简便起见,可把实

际框架分成纵横两个方向的平面框架即横向框架和纵向框架。横向框架--由建筑物短方向的梁柱组成。纵向框架--由建筑物长方向的梁柱构成。如图2所示两向框架分别承受各自方向的水平荷载。

图2框架结构

根据楼面竖向荷载的传递路线,可将框架的承重体系分为三种:

(1)横向框架承重体系: 横向框架跨数往往较少,有利于增加横向房屋抗侧移刚度;纵向连系梁截面尺寸较小,有利于建筑的通风采光。(2)纵向框架承重体系:适用于大空间房屋,净空高度较大,房屋布置灵活。

(3)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体系:各杆件受力较均匀,整体性能较好。

六、施 工

主要对施工现场的建筑机械设备,人员组织,施工方法,技术、质量和安全控制进行学习。而本次施工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配合毕业设计当中的施工设计,因此,我的实习重点是放在施工组织设计上的。如图3-1,3-2,3-3所示是施工现场的布置。

图3-1电配

图3-2钢筋摆放、消防配备

图3-3挖掘机施工图

如图3-1,3-2,3-3所示,各种钢筋、水电、起重设备、模板堆放合理,配电箱、消防栓、临时水一应俱全,挖掘机的布置线路合理。临时水的使用经费是自理的。图5-2中的箍筋,箍筋有135度,90度弯钩,计算箍筋下料时,需计算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和或之差,箍筋周长是度量外包尺寸时两项相减,度量内皮尺寸时则两项相加。图5-3是反铲挖掘机,反铲挖掘机挖远点的土将周围的土挖平,正铲挖掘机挖脚下的土,越挖越深。1.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用来指导施工项目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是施工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是工程开工后施工活动能有序、高效、科学合理地进行的保证。

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1)配套投产,根据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投产先后顺序,都要服从施工组织总设计的规划和安排。安排各单位工程开竣工期限,满足配套投产;(2)确定重点,保证进度;

(3)建设总进度一定要留有适当的余地;

(4)重视施工准备,有预见地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在工程开工的前头;

(5)选择有效的施工方法,优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确保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

(6)充分利用正式工程,节省暂设工程的开支;

(7)施工总平面图的总体布置和施工组织总设计规划应协调一致、互为补充。

施工组织设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施工条件设计(或称施工组织基本概况);(2)施工组织总设计;(3)各个建筑物等单位工程的施工设计 2.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是在确定工程施工目标工期基础上,根据相应完成的工程量,对各项施工过程的施工顺序、起止时间和施工工艺衔接关系以及所需的劳动力和各种技术物资的供应所优质的具体策划和统筹安排。编制一份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协调好施工时间和配置关系,是施工进度计划贯彻实施的首要条件。

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的基本要求

(1)保证拟建施工项目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努力缩短施工工期。

(2)保证施工的均衡性和连续性,尽量组织流水搭接、连线、均衡施工,减少现场工作面的停歇和窝工现象。

(3)尽可能的节约施工费用,在合理范围内,尽量缩小施工现场各种临时设施的规模。

(4)合理安排机械化施工,充分发挥施工机械的生产效率。

(5)合理组织施工,努力减少因组织安排不当等人为因素造成时间损失和资源浪费。

(6)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3.施工平面布置

(1)施工平面布置的意义

施工场地平面布置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指导现场文明施工有着重要的意义。否则,施工场地布置不合理会造成施工秩序的混乱。一个项目的施工场地要容纳上百人上千上万的队伍进行施工,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难免会互相干扰,再加上施工场地布置得不明确或考虑不周到,施工过程中就有可能占用其他队伍的施工场地,影响其他队伍施工,就会产生纠纷。许多材料、机械需要存放,进行施工场地平面布置时如欠全面考虑,就可能出现存放位置占用了建筑物的设计位置等等,这些都会影响施工进度而增加施工成本。由于施工场地布置粗糙直接影响施工安全,并容易发生触电、失火、水淹等危害,造成经济损失和人身安全事故。因此,必须要充分重视施工场地的布置。

(1)施工平面布置的作用

1)确定生产要素的空间位置。

2)项目施工过程中,确保施工互不干扰做到有秩序的进行施工。

3)可使施工所需各种资源及服务设施,相互间有效的组合和安全运行。

4)减少场内物、料的二次搬运费、降低施工成本。

5)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是现场平面管理的依据,现场调度指挥标准。

(3)施工平面布置图

施工平面布置图是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建设区域平面布置的一种简明图解形式,用以表示在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和现有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为施工服务的临时性的生产、行政和生活用房、机械设备、塔吊轨道、室内和露天仓库、道路(铁路)、给排水管线、电力和热力网及其他管线的相对平面位置。

七、总 结

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本次实习使我加深了对结构概念的理解,从另一个更高层次的角度去看待施工,第一次接触了建筑设计,了解到了一些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思路。在查阅资料的过程当中,了解到了许多有用的概念和理论。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知识掌握和认识上的一些问题。

本次实习使我更加明确了设计的任务和过程。我将尽量把这次实习所得,灵活的运用到即将开始的毕业设计当中去。

第五篇:土木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管理现场体系:

总指挥 :谭晓春 项目经理:邱德隆

生产副经理:卢伟 总工:高树栋

部门:工程部(包括测量部)、质量部、财务部等。

江西自然科学博物馆简介:

江西自然科学博物馆项目占地约1200亩,建筑面积约70000平方米,前期预计总投资约6亿元人民币,后增加到10亿,被列为新余市“1010”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该馆将借鉴国外“活的博物馆”模式,建成后将成为集科普教育、会展交流、文化娱乐、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科普教育基地、国家4A级风景旅游,成为新余对外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对提高我市民众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升新余城市文化品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2007年12月开始,通过国际邀请招投标形式,并由专家委员会评审,确定美国马达思班设计联合体承担江西自然科学博物馆设计任务。

规模:54,519 m2

业主:江西省新余市仰天岗管理委员会

合作方:奥雅纳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上海原构国际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项目组:马清运 陈展辉 黄嵘 王坚锋 Bittor 莫娇 王捷 吕嘉豪 叶晓钦 许健勇 段俊 赵鹏 李兴君 杨士翔 章昊 沈前

江西新余自然博物馆是被抽象化的,装饰化的“自然表达”,该建筑物保持了这块土地独特的精神和能量,是地域风貌与当代时空想象雕塑的“大地艺术”。它集科普教育、科技展示、文化演艺、游乐体验、休闲旅游、商务接待、国际会务于一体。该项目立足抒发当代人文自然的历史,发扬技术创造的传统,捕捉场地的形态资源,塑造一个具有极高观赏性、极强参与性、极大经济辐射力的人与自然交融、空间与功能交融、时间与空间交融的“新地标”。设计时,在功能上注重灵活性、可变性,特别强调休闲、娱乐和观赏湖景、山色的前所未有的视点和角度。形象上通过荷叶、水生态、水生物等来聆听“天籁”之音,同时通过风流、水暖、来表达“环保”思想。

马达思班建筑事务所简介:

马达思班(MADA s.p.a.m.)建筑事务所是中国建筑界一个在典型的社会转型期间产生的非典型性的实践团体。在其不断发展的同时却绝不形成定式,而在其成熟的过程中却绝不丧失敏感度。这一切都归结于它多领域、多角度、多层次对建筑以及建筑的社会人文处境的介入。它的成员来自世界各地,从1995年起,十多年间先后在深圳、上海、宁波、西安、成都、杭州、天津、北京等城市以各种形式参与设计业务。2000年后马达思班建筑师事务所正式在北京、上海成立中国设计事务所,它旨在以精湛的专业技术综合工作的平台为业主提供高标准的服务,与此同时以优秀的作品强化我们的建筑环境。

北京建工集团简介:

北京建工集团是以工程建设业、房地产开发为主业,集建筑设计、建筑科研、设备安装、装饰装修、市政路桥、环保节能、物流配送等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房地产开发经营一级,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总承包一级,地基与基础、装修装饰、钢结构等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及国际工程承包、对外贸易资格。集团现有法人单位190家,其中集团公司所属全资、控股、参股企业74家,员工约2万人,境内外开复工面积约2000万平方米,总资产212亿元,净资产32亿元。

江西自然科学博物馆位于江西省新余市,是集教育与展示、收藏与研究、合作与交流、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自然博物馆。建筑物东西长249m,南北宽102m,总建筑面积85000余平方米。整个建筑像一个蘑菇,设计前卫、构思独特,与自然融为一体。

建筑结构采用下部钢筋混凝土,上部钢结构的混合式设计。下部能够提供很好的结构支撑,而上部又能有效利用钢结构制作大空间的作用。结构设计形式合理。上部钢结构工程由中冶集团所属上海宝冶建设有限公司承建。该项目总用钢量5000余吨,工期为128天。5月24日上午,上海宝冶集团施工的江西自然科学博物馆第一根钢柱吊装成功,这标志着江西自然科学博物馆钢结构施工的全面展开。

本次我的实习单位是北京城建在江西自然科学博物馆外包部的工程部。部长万里程,技术员有杨涛,实习员小邹。另外测量部也属于工程部,有技术员两名。还有质量部配合工作。

现场办公室为彩钢房,四合院式。其中有甲方、乙方、监理等各部门。另外甲方在工地一处楼内有办公室。

各方都在同一个地方,因此彼此十分熟悉,关系协调方便。

博物馆的1-3区主体建设已经完工,正在装修阶段。4区由于设计变更,开工较晚,现正在基础建设阶段。4区基本情况为:基坑开挖到了一定的程度,灌注桩已经就位,处于开挖阶段。由于昨天下了雨,所以今天反铲挖掘机在简单地开挖了一段时间后停止了工作。基坑边坡有一部分搭设了脚手架,正在护坡处理。边坡边上有一个操作平台,工人们正在分工完成锚杆的制作。锚杆由螺纹钢筋制作而成。首先是有工人将钢筋轮流送到钢筋弯曲机处由固定的工人将钢筋弯曲90°角,另一部分工人将短钢筋两边弯曲,然后焊工将短钢筋焊接在螺纹钢筋上作为扩大的一部分以利于锚固。

随后参观了主体完工的1-3区工程。建筑结构为混凝土框架和钢结构组合而成。在建筑外可以看见,-10m层正在安装桥架。上部建筑有些层工人正用大块的粉煤灰砖砌筑隔墙。每处隔墙都设置了若干的马牙槎,待浇筑混凝土后作为构造柱。而且在墙两端处都预留了钢筋,砌筑时将砖与钢筋砌在一块,增强了墙的刚度和整体性。

以下是实习过程中见到的各种施工工艺:

筏板基础施工工艺:

1、桩基础施工

2、基坑开挖、同时做基坑支护

3、平整基坑土方

4、浇基坑防水垫层(如果有砖胎模也要做砖胎模)

5、做基筏板底防水涂膜

6、做防水保护层

7、绑扎筏板钢筋

8、浇灌筏板砼

9、养护砼

边坡挂网喷护施工方案:

施工机械主要有:空压机、喷射机、高压输料管、砂浆搅拌机、风钻、挤压泵、切割机、调直机、电焊机、洛阳铲等。

一、准备工作

搭设金属扣件双排脚手架,按照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做好准备工作。

1、搭设前应严格进行钢管筛选,凡严重锈蚀、薄壁、严重弯曲裂变的杆件不宜采用。

2、严重锈蚀、变形、裂痕螺栓螺纹已经损坏的扣件不准采用。

3、脚手架的基础除按规定搭设。

4、脚手架座立于三七灰土上,用方木200*200垫块垫底。

6、同一立面的小横杆,应对等交错设置,同时立杆前后对直。

7、斜杆接长,不宜采用对接扣件。应采用叠交方式,搭接长度不小于50cm,用三只旋转扣件均匀分布扣紧,两端余头不小于10cm。

8、搭设人员安全上下使用爬梯,必须符合安全规范要求。

9、人员操作面平台设置护栏横杆,挂设安全网。

拆除脚手架时,按照拆除方案做好每一步工作。

1、拆除现场必须设警戒区域,张挂醒目的警戒标志。警戒区域内严禁非工作人员通行或在脚手架下方组织施工。地面监护人员必须履行职责。

2、仔细检查调运机械,包括是否安全可靠。调运机械不允许搭设在脚手架上,应另行设置。

3、如遇强风、雨等特殊气候不应进行脚手架的拆除。夜间实施拆除作业,应具备良好的照明设备。

4、拆除人员进入岗位以后,先进行检查。清除架板上留的材料、物件及垃圾块。所有清理物应安全输送至地面,严禁从高处抛掷。

5、按搭设的反程序进行拆除,即安全网-竖挡笆-防护栏杆-搁栅-斜拉杆-连接杆-大横杆-小横杆-立杆。

6、不允许分立面拆除或上、下二步同时拆除(踏步式)。认真做到一步一清,一杆一清。

7、所有连杆、斜拉杆必须随脚手架不成拆除,同步进行下降,不准先行拆除。

8、所有杆件与扣件,在拆除适应分离,不允许杆件上附着扣件输送地面,或两杆同时拆下输送地面。

9、所有架板拆除,应自外向内里竖立、搬运,防止自立向外翻起后,架板上垃圾物件直接从高处坠落伤人。

10、当日完工后,应仔细检查岗位周围的情况,如发现留有隐患的部位,应及时进行修复或继续完成指一个程序、一个部位的结束,方可撤离岗位。

11、输送至地面的所有杆件、扣件等物件,应按类对方整理。

在边坡进行喷砼前,按设计图纸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a)清理防护边坡杂物,清除浮土及松动的土块;

b)用水冲洗坡面,并使边坡表面保持一定的湿度;

二、锚杆施工

在边坡面上确定锚杆孔位、进行钻孔,孔深及孔径应符合图纸要求。钻孔采用风动锚杆钻机或风钻凿岩机钻孔,钻至规至深度后,用高压风吹孔,用牛角泵向孔内灌入水泥砂浆或设计图纸规定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材料并打入锚杆,孔口不满部分用泵补灌,再用砂浆将孔口抹平。土钉纵横间距2M布置杆体每2M设置1定位支架。

钻孔采用螺旋钻孔干作业法:

用螺旋杆进行钻孔,被钻削下来的土屑对孔壁产生压力和摩擦阻力,使土屑顺螺旋钻杆排出孔外。对于内摩擦较大的土,和能形成粗糙孔壁的土,由于钻削下来的土和孔壁间的摩擦阻力小,土屑易于排出,就是在螺旋钻杆转速和扭矩相对较小的情况下,亦能顺利钻进和排土。

螺旋钻孔所用钻杆,每节长约2~6M,根据钻孔直径选择螺叶外径和螺距,二者之间有一定的比值。

用此法钻孔时,钻机连续进行成孔,后面紧接着安放锚杆和灌注浆。

中型机具设备采用倒链吊装;

1.使用倒链必须仔细检查铁链是否损坏,钩头是否变形或裂缝;保险闸是否正常,摩擦片是否良好,转动是否灵活等。

2.链条有伸长和扭转等现象禁止使用。

3.拉链人数根据倒链的起重能力而决定;操作时,拉小链的力要均匀,不得过快;如拉不动应检查倒链是否有故障,加以排除或调换,严禁强拉。

4.严禁操作人员站在倒链正下方拉链,或站在部件下拉链而随部件同时提升。

5.起吊的重物停止时间较长时,要将手拉小链拴在起重链轮的大链上。

三、网片制作安装

埋设控制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标志,铺设φ8钢筋网,网格间距20×20cm。钢筋网与锚杆联结牢固,其与坡面的间隙按设计图纸规定施作;

钢筋现场绑扎操作工艺

1)将预留钢筋调直理顺,并将表面砂浆等杂物清理干净。先立2~4 根纵向筋,并划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于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定位水平筋,并在横筋上划好分档标志,然后绑其余纵向筋,最后绑其余横筋。弹墙体线剔凿坡体混凝土浮浆修理预留搭接筋绑纵向筋绑横筋绑拉筋或支撑筋

2)钢筋绑扎完后,把垫块或垫圈固定好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纵向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

3)钢筋网绑扎。全部钢筋的相交点都要扎牢,绑扎时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成八字

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4)为控制墙体钢筋保护层厚度,宜采用比墙体竖向钢筋大一型号钢筋梯子凳措施,在原位 替代墙体钢筋,间距1500mm 左右。

5)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la。(la 为钢筋锚固长度)。同排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及上、下相邻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沿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宜小于500mm。

6)竖向分布钢筋可在同一高度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la。

7)分布钢筋的锚固:水平分布钢筋应伸至墙端,并向内水平弯折10d 后截断,其中d 为水平分布钢筋直径。

8)混凝土喷浆前,对伸出的墙体钢筋进行修整,并绑一道临时横筋固定伸出筋的间距(甩筋的间距)。墙体混凝土浇筑时派专人看管钢筋,浇筑完后,立即对伸出的钢筋(甩筋)进行修整。

2.4、卸水空设置

泄水管采用φ110PVC管道,梅花形布置。PVC管钻眼后,采用‹2MM的钢丝网包裹2层,绑扎牢固,仰角10º。

2.5、喷射混凝土

a)施工前先确定湿式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喷射混凝土前先进行试喷、调整回弹量、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施工操作程序,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b)采用湿式喷射机喷射砼,移动式电动空压机供风,施作前先对机械进行技术检查,对水、风、电路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运转。

c)喷射混凝土分段、分片由下而上进行。作业开始时,先送风,后开机,在给料;结束时,待料喷完后,在关机。向喷射机供料时要连续均匀,机器正常运转时,料斗内保持足够的存料。喷层厚度均匀,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d)混合料宜随拌随用。不掺速凝剂时,存放时间不超过2小时;掺速凝剂时,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0分钟;混合料的拌和时间按规范操作;

e)混合料在运输、存放过程中,严格防雨淋、滴水及大块石等杂物混入,在装入喷射机前过筛;

f)喷射后,当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养护应不少于10天;当采用矿碴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养护不得小于14天,喷层周边与未防护坡面的衔接处作好封闭处理;

g)喷射混凝土的回弹物,不能收集起来放入下批配料中,以免影响喷射混凝土质量;

h)喷射质量检查

·按规范检查喷射表面。是否有松、开裂、下坠、滑移等现象,如有及时清除重喷;

·喷体达一定强度后可用锤击听声,对空鼓脱壳处及时进行处理;

·钻眼量测,厚度不够处补喷;

·及时测定回弹率和实际配合比,以指导下步施工;

·作喷体试件进行力学试验。

2.6、施工注意事项

a)雨天冲刷新喷面上的水泥,造成混凝土脱落时,不得施工;

b)气温低于+5℃时,不得施工;

c)大风妨碍喷射手进行工作时,不得施工。

现场的机械设施有:冲击钻、吊车、挖机、炮机、运输车等。

为期半个月的实习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了解了现场的各部门职责、现场基坑的各种施工方法、检验方法。桩的施工。挖机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范围。现场方案的改变。土方的计算和土方的运输问题。护坡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法。基底标高的确定。各部门的协调关系。现场的施工人员工作状况和生活状况。

本次实习中甲方的严波、乙方工程部的万部长、杨涛、实习员小邹以及测量部的技术员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小邹同学和测量部,每天都是跟着他们进行工程实践。现场的测量工作以及现场的氛围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十五天的实习过程带给我工程实际中的各种见识与经验。但是限于时间与工程建设的状况,工程中的很多问题我都存有疑惑,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逐渐认识。

下载土木英语翻译实习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土木英语翻译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土木实习报告

    前言 实习方向:道路与桥梁工程 实习地点:淮南及其周边地区,合肥市 实习时间:6.12-6.22 实习学生:刘月/04土木-7班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学生到施工现场或管理部门去学习生产......

    土木实习报告

    土木实习报告土木实习报告1临沂商会大厦是一座集商务办公、产品展示、培训咨询、企业家活动、会议和信息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大楼,建成后,将提升全市民营企业的整体形象,......

    土木实习报告

    实习内容1.熟悉工程施工管理、技术管理 ① 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落实技术岗位责任制和技术交底制,每道工序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并填写“技术交底记录”,土木实习报告。 ② 项目经......

    土木实习报告

    有关土木实习报告 有关土木实习报告1 一、实习目的:学校为了让大家对本专业有更好的认识,在我们大一下半学期,组织了一次外出实习,好让大家可以将平时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联系到......

    2010土木实习报告

    土木工程实习报告一、前言 生产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是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统一。在实习过程中,我以技术员的身份深入到建筑施工单位,......

    土木实习报告

    土木实习报告 土木实习报告1 前言实习方向:道路与桥梁工程实习地点:淮南及其周边地区,合肥市实习时间:6.12-6.22实习学生:刘月/04土木-7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学生到施工现......

    英语翻译实习报告

    翻译实习报告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过后,我开始正式的翻译实习工作,负责带我们实习的是教学经验的张现彬和尚军老师,我抽到了一篇关于的外文资料来翻译。这篇资料包含了一些的经济学......

    英语翻译实习报告

    英语翻译实习报告 英语翻译实习报告1 随着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我们使用的报告越来越多,报告具有成文后性的特点。写报告没有线索?以下是小编编写的英语专业翻译实习报告,仅供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