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的重点总结

时间:2019-05-12 01:3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概的重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概的重点总结》。

第一篇:毛概的重点总结

毛邓三复习要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式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单选)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2.(单选)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确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3.(单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4(单选)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5.(单选)1998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单选)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7.(单选)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8.[单选]1935年,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确立是在遵义会议。

9.[单选]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10.[单选]中共七大上,刘少奇对“马克国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出进一步阐述。11.[单选]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中共七大。12.[单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13.[单选]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路线是群众路线。

14.[单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15.[单选]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6.[单选]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实事求是。17.[单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18.[单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19.[单选]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20.[单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二、多项选择题

1.(多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2. 多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3.多选)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谈话,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关于“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的思想、关于“三个有利于”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关于先富帮后富、共同富裕的思想。

4.(多选)1998年底中共中央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5. 多选]1931年,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的王明教条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苏联经验神圣化。6. [多选]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

7、[多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8、[多选]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三、简答题 1.(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表现在哪里?(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2.(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

义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指导思想。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3.(简答)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地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4.(简答)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史进程。

(1)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探索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2)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同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提出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同时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倡导调查研究,在群众斗争中创造新局面。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3)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全面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政策和策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

(4)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和政策,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提出了进行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进行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继续发展。

5、[简答]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具体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6、[简答]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简答]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民展的新阶段,主要体现为三个“新”: 第一,第二,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超越前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提示社会主义本质,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世界特征和总的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了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

8、[简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到:

⑴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⑵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⑶继续深化改革开放。⑷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四、论述题 1.(论述)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它概括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地预测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2.[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践.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3.[论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什么?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它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方向、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指导着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向前进。第二,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不仅开辟了有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而且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永远是中国前进的旗帜。第三,它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大优良作风、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依然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引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4.[论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什么? 第一,它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

第二,它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三,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5、[论述]试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⑴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⑵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体现在: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第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第三,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

6、[论述]“三个代表”的辩证统一关系。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群众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单项选择题 1.2.3.4.5.6.7.8.9.(单选)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讲话中指出,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单选)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单选)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

[单选]胡锦涛提出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是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讲话中。[单选]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会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单选]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单选]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单选]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单选]党的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10.[单选]党的思想路线验证的条件和目的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1.[单选]邓小平明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文献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2.[单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13.[单选]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概念的文章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4.[单选]毛泽东倡导的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的会议是中共七大。15.[单选]1978年我国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讲座提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16.[单选]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17.[单选]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多项选择题 1.2.3.4.5.6.7.8.9.(多选)2002年,江泽民在觉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多选)“四个坚定不移”(1)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2)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3)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多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的著作和讲话有《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多选]1992年春,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多选]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主要表现在科学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多选]要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做到重视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和重视理论对实践的基础作用。

[多选]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多选]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增强党的战斗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和谐;(4)坚定不移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

中的重要地位;科学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深刻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

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0.[多选]2007年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是发展是第一要义;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1.[多选]“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12.[多选]“四个坚定不移”是指:⑴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⑵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⑶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⑷必须坚定不移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3.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三、简答题 1.(简答)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A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关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

B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C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探索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强大的思想武器。D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2、[简答]简述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主要表现在:

⑴科学地概括“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邓小平明确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⑵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就在于实事求是,必须把二者统一起来。

⑶深刻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邓小平认为,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总是思想路线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

3、[简答]简述解放思想的内涵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四、论述题 1.[论述]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怎样形成和确立的? 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毛泽东在1929年6月的一封信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概念。同年12月,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问题。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适用于党的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标志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形成。

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开始指导全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

1937年毛泽东撰写了《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批评了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整风运动中,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2.[论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第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关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第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第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探索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强大的思想武器。第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3.[论述]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做到实事求是? 第一,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第二,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与时俱进。江泽民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第三: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求真务实。胡锦涛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

4、[论述]试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无产阶级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坚持这一思想路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⑴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关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表明,什么时候不从中国实际,而是从“本本”出发,就会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危害。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取得胜利。

⑵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其正确性都依赖于是否坚持了正确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的奋斗历史表时,如果没有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制定出一毓符合吉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新政策,也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好局面。

⑶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探索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强大的思想武器。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由于对三大规律的不断深入认识将贯穿于共产党执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整个历史时期,因此,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也必将贯穿于这一历史过程。

⑷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一个关系党的性质和历史地位的根本问题,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要求。创造力是党永远保持活力的根本因素。能否永葆党的先进性和创造力,关键在于是否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2.3.4.5.6.7.8.(单选)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单选)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单选)毛泽东指出,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个基本国情成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单选)1930年1月,毛泽东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著名书信,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单选]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五四运动。[单选]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中共二大。[单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论》。[单选]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友问题。根本原因。9.[单选]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10.[单选]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11.[单选]毛泽东否定“城市中心论”,提出“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文章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单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12.[单选]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领导权问题。

13.[单选]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二、多项选择题 1.2.3.4.5.6.7.8.9.(多选)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多选)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多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多选)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革命的主要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多选)“四马分肥”是国家收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和资本家红利四个方面。

[多选]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多选]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多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动力包括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多选]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10.[多选]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就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1.[多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12.[多选]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13.[多选]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14.[多选]密切联系群众的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15.[多选]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农村革命根据地。

16.[多选]“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势,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17.[多选]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8.[多选]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经济成分是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9.[多选]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0.[多选]国家资本主义初级阶段企业利润分配的方面是国家税收、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本家红利。21.[多选]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所采取的政策是利用、限制、改造。

22.[多选]近代中国人民面对的两方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23.党的七大政治报告概括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三、简答题 1.(简答)党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⑴是迅速发展国营经济,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顺利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客观要求。⑵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⑶是土地改革后,发展农村经济政治的必然趋势。

⑷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条件。2.[简答]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是什么?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个基本国情,成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大革命存留的政治影响和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组织的坚

强有力及政策的正确,又构成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

3、[简答]社会主义改造有哪些基本经验?

⑴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⑵采取积极引导、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式,既避免了社会动荡和生产力的破坏,又使被改造对象逐步提高觉悟,愿意接受改造,变成社会主义劳动者。⑶运用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说服教育等原则实现了和平过渡,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4、[简答]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依据。

⑴是迅速发展国营经济,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顺利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客观要求。⑵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⑶是土地改革后,发展农村经济政治的必然趋势。

⑷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条件。

四、论述题 1.(论述)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进程中,一定时期采取的国家形式。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也称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化,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构成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基本轮廓。2.[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是什么?(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提出了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新理论。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里如何进行革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第二,它成功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问题。(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意义。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科学阐明了中国革命的规律,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伟大实践并取得了胜利。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胜利,表明党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了党的最低纲领,从而为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论述]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第一,是迅速发展国营经济,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顺利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客观要求。第二,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三,是土地改革后,发展农村经济政治的必然趋势。第四,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条件。总之,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不能走别的道路。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2.3.4.5.(单选)《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为党的八大的召开做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单选)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单选)建国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失误,原因很多,归根到底,就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单选)邓小平理论正是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基本理论问题的再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会主义”这个问题没搞清楚。

起来的。6.7.8.9.(单选)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单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单选)邓小平谆谆告诫“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单选)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0.(单选)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11.(单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12.[单选]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3.[单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4.[单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15.[单选]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16.[单选]邓小平完整地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是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17.[单选]“社会主义本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18.[单选]“社会主义本质”中的生产力方面的目标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9.[单选]“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方面的目标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0.[单选]中共八大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21.[单选]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22.[单选]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是在1980年。23.[单选]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是在1992年。

二、多项选择题 1.2.3.4.社会主义本质是:(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3)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多选)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多选]建国后,毛泽东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著作有《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多选]邓小平之所以再三提出一定要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搞清楚是为了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为了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是因为过去我们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5.6.7.8.9.[多选]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原则是发展生产和共同致富。

[多选]发展生产力目标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之间的关系是(1)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2)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多选]邓小平关于“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阐述指明了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多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显著特点是在目标和本质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多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显示社会主同富裕互为条件。

从生产关系方面揭示社会主义性质。

义优越性的需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10.[多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简答题 1.(简答)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的显著特点有哪些?(1)在本质和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2)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3)强调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最终目标。(4)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2.(简答)之所以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因为:

(1)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3)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4)当前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3.(简答)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党的执政地位和党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决定了党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3)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4.(简答)简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1)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2)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3)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4)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5.(简答)简述中国共产党如何做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党的一切活动中体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2)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4)必须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6、[简答案]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始终是与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党要永远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就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走在时代前列,首先就要走在生产力发展的前列。

⑵必须把觚笔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党的一切活动中体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⑶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⑷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⑸必须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四、论述题 1.(论述)试述发展才是硬道理。

(1)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2)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自己的发展。(3)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我们的发展。(4)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2.[论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有什么特点?(1)在本质和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2)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3)强调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最终目标。

(4)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在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时用了五个动词——“解放”、“发展”、“消灭”、“消除”、“达到”——在动态中生动地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3.[论述]为什么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党的执政地位和党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决定了党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3)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4、[论述]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⑴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一切社会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最根本的推动力。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⑵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任何一种社会制度要存在下去都需要发展生产力,但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发展生产力的实现方式和目的却不同。资本主义社会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通过对工人的剥削来发展生产力的,其目的是为了少数人富裕起来,结果只能导致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社会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各

种需求,逐步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⑶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一种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只有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巩固。⑷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关键在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只有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尽快搞上去,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才能达到共同富裕。否则,共同富裕就只会变成普遍贫穷。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单项选择题 1.2.3.4.5.6.7.8.9.(单选)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单选)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60年代初期曾设想社会主义社会可能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单选)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单选)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将长期处于杜会主义初级阶段。

(单选)1981年,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社会主(单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单选)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单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义阶段。

要矛盾作出了科学分析。

10.(单选)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11.(单选)1997年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12.(单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13.[单选]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是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单选]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曾设想社会主义社会可能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15.[单选]全面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历史地位,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党的十三大。

16.[单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发达阶段。

17.[单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18.[单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是属于社会主义性质。19.[单选]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时期至少需要100年

20.[单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1.[单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根本上说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22.[单选]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发展动力。

23.[单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4.[单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25.[单选]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6.[单选]党的十五大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27、[单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所经历的阶段。

28、[单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9、[单选]我们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2.3.4.5.6.7.(多选)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多选)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多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包括:(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坚持改革开放。(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4)巩固和发(多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1)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3)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多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因为它规定了我国走什么道路,实行什么样的经(多选)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方向和道路的统一。目的和过程的统一。不断发展和[多选]我国对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这些有益的探索主要是(1)毛泽东曾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跨越这个阶段。技术基础。

展团结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国之本。(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济和政治制度,由什么样性质的政党来领导,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发展阶段的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不发达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了社会主义“初级的阶段”;(3)党的十二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4)党的十三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8.[多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1)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决定的;(2)这是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仍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决定的;(3)它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分别是(1)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10.[多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社会性质的区别,这种社会性质的区别具体表现在(1)经济基础不同;(2)主要矛盾不同;(3)根本任务不同。

11.[多选]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信息化以及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12.[多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中的“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13.[多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提出的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应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

14.[多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1)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3)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5.[多选]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起的政治保证作用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团结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具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16.[多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因为它规定了我国走什么道路;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由什么样性质的政党来领导;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

17、[多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⑴也是最根本的,它们的经济基础不同。⑵主要矛盾不同。⑶根本任务不同。

18、[多选、简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信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17.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跨越这个阶段。

三、简答题 1.2.(简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

(简答)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它们的经济基础不同,这是最根本的区别。(2)主要矛盾不同。(3)根本任务不同。

(1)要用相当长的时闻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许多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2)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3)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3.(简答)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社会生产的落后状况,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逐步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才能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巩固杜会主义制度。4.(简答)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5、[简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⑴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基本的国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根本依据。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⑶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助于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颖惑,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6、[简答]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国,才能摆脱社会生产物落后状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⑶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逐步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才能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四、论述题 1.(论述)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1)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基本的国情,是制定路线方针致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根本依据。(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助予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2.(论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2)必须坚持四顶基本原则。(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4)必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3.[论述]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1)二十多年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生命线,是国家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基础。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4必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没有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什么经济建设,什么改革开放都搞不成

4、[论述]为什么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⑴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虽然逾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但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要求建立在高于资本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所以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这样才能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⑵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我们必须用相当长的时期改变生产力的落后状况,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逐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才能进入社会主义比较成熟的阶段。可以说,我们逾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就必然要经过一个不可逾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⑶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基本上实现现代袋子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当今世界正处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之中现代化的含义在变化,各国经济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快的发展速度,付出更大的代价,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5、[论述]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首先,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但是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通过若干阶段的具体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地向前推进。在每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都需要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形成阶段性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过去制定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以及现在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都是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其次,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共产主义既是一个伟大的社会理想和科学的理论体系,又是一个现实的运动。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归根到底都在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创造条件。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衬衫现准备必要的条件。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理想与现实统一,方向和道路的统一,目的和过程的统一,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第六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2.3.4.5.6.7.8.9.(单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我们党提出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

(单选)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单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单选)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改革。

(单选)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被称作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单选)我国改革的任务决定改革应是全面的改革。(单选)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单选)邓小平在1980年,正式提出“对外开放”的表述。(单选)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点和主题。

7、“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方针。

10.(单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提出来的。11.(单选)我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要立足于以质取胜的战略。

12.(单选)建立经济特区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中的一项具有远见卓识的伟大创举。13.(单选)经济特区之“特”在于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14.(单选)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5.[单选]首先全面阐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的是毛泽东。

16.[单选]毛泽东认为: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7.[单选]我们党提出改革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18.[单选]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19.[单选]我国改革的任务决定改革应是全面的改革。20.[单选]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21.[单连]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点和主体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22.[单选]首先使用“对外开放”这一表述的,是邓小平。

23.[单选]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立足点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24.[单选]我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要立足于以质取胜的战略。

25.[单选]在我国现阶段,经济特区之“特”在于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制度。

26.[单选]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经过长达15年的谈判,2001年11月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7.[单选]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28.[单选]邓小平认为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改革。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在阐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时,提出的两个观点是: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多选)“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从根本上说,是生产社会化、国际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2.3.(多选)实行对外开放是有风险的,但我们有能力克服;对外开放会导致一部分资本主义的东西进入,但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多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是:

(1)两者本质上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3)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4.5.6.7.(多选)我国的对外开放是采取分步骤、有层次、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全面展开的办法。

(多选)我国经济特区的主要特点是:(1)经济发展以利用外资为主。(2)着重发展外向型经济。(3)对外商实行经济上的优惠政(多选)邓小平有关我国的经济特区描述是:是具有综合职能的经济特区。(2)是技术、知识、管理和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3)[多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主要贡献是(1)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和内涵;(2)指出社全主义社会策。(4)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4)是对外开放政策的窗口。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3)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4)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8.9.[多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2)不是对抗性的矛盾;(3)具[多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的目的就是要(1)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4)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中华民族;(2)推动我国社全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0.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11.[多选]我国当前的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第二次革命;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改革。12.[多选]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的原因是就国内来说,原有的经济等体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2)就国际环境来说,原有的经济体制不能适应国际经济的快速发展。

13.[多选]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赶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潮流的客观需要。

14.[多选]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各种形式的开放;对所有国家的开放;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开放。15.[多选]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16.[多选]我国的经济特区是具有综合职能的经济特区;是技术、知识、管理和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7.[多选]我国经济特区的主要特点是经济发展以利用外资为主;着重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商实行经济上的优惠政策;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18.[多选]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对外政策的窗口。

19.[多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三、简答题 1.(简答)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主要内容是:(1)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和内涵。

(2)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3)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4)分析了社会生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5)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2.(简答)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主要内容有:(1)指出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主要标准。(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4)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改革。3.(简答)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1)改革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解放生产力。(2)改革是对原有体制进行的根本性变革。(3)改革引起了经济生话,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4.(简答)简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发展是硬道理,是改革和稳定的目的。(2)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3)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4)社会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5.(简答)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6.(简答)简述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1)使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建立起开放型经济,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很好地发挥了四个“窗口”的作用。

(3)对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等。

(4)经济特区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和探索,推动了在全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7.[简答]如何正确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1)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要通过改革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来解放生产力。在阶级社会里。通过阶级斗争。透过革命来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2)邓小平认为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这是不完全的。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8.[简答]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目的。

(1)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2)就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革党的建设,保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9.[简答]现在的世界为什么成为开放的世界?(1)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2)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1)现代通信技术、交通工具的应用,国际金融联系的扩大。以及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又加速了经济国际化的趋势,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的经济局面。

10、[简答]简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的关系。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⑵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⑶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⑷我们必须坚持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的统一,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面,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对外开放。

11、[简答]如何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一,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第二,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第三,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素质人才。第四,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第五,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四、论述题 1.(论述)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1)我国是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的独立自主权,决不允许别国干涉。

(2)我国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现代化建设不可能依靠别人,必须立足于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

(3)强调自力更生,可以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迫使我们奋发努力,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把人民团结起来,就比较容易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

(4)取得外援要付出代价,放弃自力更生,就会丧失独立自主的权利。2.(论述)试述当前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

(1)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2)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3)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素质人才。(4)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5)切实维护国家安全。3.[论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主要贡献。

(1)指出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主要标准。他认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要从实际出发,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从而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4)指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改革。4.[论述]如何正确处理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

(1)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而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

(2)我们党确定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始终遵循这个方针。(2)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做到在稳定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长期稳定。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七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单项选择题 1.2.3.4.5.6.7.8.9.(单选)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并在(单选)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分“三步走”。

(单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是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单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二步是到20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使(单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的第三步是指,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单选)党的十五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

(单选)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出到2020年比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单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单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途径。1956年列入党的八大所通过的党章中。

民的温饱问题。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10.(单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1.(单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2.(单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13.(单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14.(单选)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15.(单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6.(单选)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17.(单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18.(单选)在促进我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中,邓小平提出“两个大局”的思想。19.(单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单选]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正式全面提出分“三步走”的,是党的十三大。

21.[单选]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出到2020年比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22.[单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23.[单选]党的十六大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民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24.[单选]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大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25.[单选]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6.[单选]党的十七大提出,要转达变经济发展方式。

27.[单选]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的必须是农业。

二、多项选择题 1.2.3.4.5.(多选)挺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方针。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多选)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多选)“两个坚持”,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多选)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多选)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主要表现为: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1)它为人民生活提供基本生活资料;(2)农业为工业提供大量丰富的原料;(3)农业的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4)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6.7.8.9.)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多选)党中央为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曾提出过重大决策,这主要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多选)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的关系、资源的关系、环境的关系。

(多选)我国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尽快治理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10.[多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即1990年实现屠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到20世纪末,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11.[多选]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曲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即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20年,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义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12.[多选]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13.[多选]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且标,这主要是(1)国民生产总值到202O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2)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3)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14.[多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15.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所包含的内容有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16.[多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17.[多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做到“两个坚持”,这是指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18.[多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三个转变”,就是促进经济增长(1)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主要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2)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3)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19.[多选]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0.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1.[多选]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为:⑴农业向人们提供粮食等基本生活资料;⑵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市场;⑶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

三、简答题 1.(简答)建设创新型国家,当前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2)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越、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

又快发展。

(3)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2.(简答)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1)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2)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4)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3.(简答)简述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性。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3)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4.(简答)如何做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2)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设生态文明。

5、[简答]简述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⑴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⑵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⑶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⑷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⑸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6、[简答]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哪些特征?⑴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⑵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⑶坚持城乡协调发展。⑷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7、[简答]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⑴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⑵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⑶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设生态文明。

四、论述题 1.(论述)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的内容是: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2.(论述)试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要做到的“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1)“两个坚持”,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2)“三个转变”是指:①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③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论述]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⑴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新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这就是说,国家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调控能力,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运用能力。谁在知识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战略地位。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带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⑵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需要。只有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领带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4、[论述]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中央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个总要求是一个有机整体,既包括发展农村生产力,又包括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统一的发展要求。⑵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现代农业总的思路和目标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一体化新格局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新方针和新要求。这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富裕的根本途径。贯彻这一新方针和新要求,应着力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着力推进城乡劳动力就业一体化、着力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要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单选)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是由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

2、(单选)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全民所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

3、(单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4、(单选)决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5、(单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6、(单选)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

7、(单选)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一项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稳定和完善这一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和核心是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

8、(单选)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这些经济关系借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是指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9、(单选)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私有还是公有。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10.(单选)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1.(单选)陈云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

12.(单选)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13.(单选)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4.(单选)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15.(单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是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去实现调控的目标。16.(单选)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17.(单选)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由其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18.(单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分配原则,但不是惟一原则。

19.(单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0.(单选)允许一部分人靠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必然会加快共同富裕的步伐。

21.单选)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和途径。

22。(单选)正确处理先富和共富之问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23.(单选)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4.(单选)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

25.(单选)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26.单选)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27.(单选)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

28.[单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9、[单选]我国现阶段居于主体地位的经济是公有制经济。

30、[单选]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1、[单选]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单选]市场机制的核心机制是价格机制。

32、[单选]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33、[单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单选]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是社会保险。

二、多项选择题

1、(多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多选)国有经济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3、多选)党的十五大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

4、(多选)公有制可以采取独资企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形式,在经营方式上可以实行公有公营、公有民营、租赁、承包经营等方式。

5、(多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

6、(多选)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表现在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7、(多选)“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这一科学论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包括:明确界定了市场经济的属性。消除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为我国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莫定了理论基础。

8、(多选)市场经济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既有其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市场经济的共性主要表现为:企业是独立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制环境。

9、(多选)市场机制缺陷主要表现在: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存在外部性的场合,市场难以发挥调节作用;市场竞争会导致垄断的出现,但市场本身并不能消除垄断;不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纯粹的市场调节会扩大收入差距;生产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有一定的盲目性。

10、(多选)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2)增加就业;(3)稳定物价;(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11、(多选)按劳分配原则是:

1、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原则;(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主要的分配原则。

12、(多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有: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2)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3)资产收益和资本的利得;(4)提供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

13、(多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作用包括:(1)示范作用;(2)帮助作用;(3)带动作用。

14.[多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15。[多选]就全国而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6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7。[多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与公有制经济长期共存。

18。[多选]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形式主要有按劳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资产收益、提供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

19[多选]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

20[多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包括:⑴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⑵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⑶市场调节可以和计划调节相结合;⑷市场和计划都是经济手段。

21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三、简答题 1.(简答)为什么说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杜会主义服务。2.(简答)简述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必然性。

(1)公有制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2)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3)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3.(简答)简述非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大量的产品和服务,丰富了市场,满足了人民多样化的需求,并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2)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3)非公有制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公有制的改革。

(4)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外商投资经济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在引进外资与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简答)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5.(简答)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2)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直接原因。(3)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6、[简答]简述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必然性。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⑴公有制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⑵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性的经济基础。⑶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⑷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7、[简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⑵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⑶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8、[简答]简述“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在富裕的道路上存在先富与后富,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承认在一定时期内允许富裕程度差别的扩大,是有其经济根据的。这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结果;这是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⑵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并不矛盾,一部分人先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和途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很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示范作用,二是帮助作用,三是带动作用。先富起来的地区和先富起来的人可以为落后地区和还没有走上致富道路的人们提供经济发展的空间、机会和手段,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论述题 1.(论述)试述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要性。(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2)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求有多种分配方式。2.[论述]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3.[论述]为什么必须把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1)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是资源配置和提供激励的有效方式,对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

(2)市场虽然在资源配置中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但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也有其弱点和不足。市场机制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在相当一部分公共设施的供给方面,市场难以发挥调节作用;市场竞争会导致垄断的出现,但市场本身并不能消除垄断;市场不能实现收人分配的公平;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必须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体系,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弥补和抑制市场调节的这些不足和消极作用。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两者缺一不可,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单纯强调这一面、轻视或者忽视另一面,都不利于改革和发展大业。4.[论述]试述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客观必然性。(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2)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5.[论述]如何正确理解“先富”和“共富”的关系?(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在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有先富和后富,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具有客观必然性。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着其他多种分配方式。生产要素也以其对生产的贡献参与分配。第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会导致富裕程度的差别。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手段和途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很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示范作用。二是帮助作用。三是带动作用。6.[论述]如何解决社会成员之间收人差距过大的问题?(1)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从长远来看,要着眼于发展。

(2)要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3)要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第一,保护合法收人。第二,调节过高收人。取缔非法收入

7、[论述]试述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作用。

⑴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等。⑵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体系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提供各种帮助,让那些即使遭遇困难的社会成员也能获得基本的生活资料,使劳动力的再生产成为可能。社会保障体系也打破了家庭保障或企业保障的局限,使劳动者在变换工作和流动时没有后顾之忧,因而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配置。第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保障体系具有再分配功能,它可以将较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适当转移给另一部分收入较低特别是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别,维护了社会稳定。第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经济的运行。当经济过热、增长速度过快、失业率下降时,社会保障支出会自动减少,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需求的膨胀和物价的过快上涨;而当经济衰退、失业增加时,社会保障的支出会增多,从而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增长。⑶当前在我国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一方面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它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顺利推进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条件。

8、[论述]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⑴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供求变化导致的价格的涨落,引导着生产者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甚至改变生产经营方向,从而使稀缺资源在不同的部门和企业之间流动,并最终配置到效益好的环节。⑵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也有其弱点和不足。在生产和消费活动存在外部性的场合,在相当一部分公共设施的供给方面,市场难以发挥调节作用;市场竞争会导致垄断的出现,垄断会排斥市场竞争,造成效率的下降,但市场本身并不能消除垄断;市场不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实际上纯粹的市场调节会扩大收入差距,引发社会矛盾;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能,有一定的盲目性,它不可能自动地实现宏观经济总量的稳定和平衡。因此,必须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体系来弥补和抑制市场调节的这些不足和消极作用。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 1.2.3.4.5.6.7.8.9.(单选)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

(单选)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单选)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单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单选)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敢治制度的基本范畴。

在农村,村民委员会的建设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成果,其基本内容就是实行村民自治。(单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单选)邓小平在1979年明确地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单选)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更明确地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10.(单选)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核心。11.(单选)社会主义最大的政治自由就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12.(单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是尊重和保障人权。

13.(单选)1997年9月,江泽民在十五大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把“依法治国”作为党和国家基本的政治方略郑重地提了出来。14.(单选)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15.(单选)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16.(单选)法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单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起来。

17.[单选]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8.[单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19.[单选]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成果是村民委员会建设。20[单选]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

21[单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22[单选]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二、多选题 1.2.3.4.5.6.7.8.9.多选)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明确指出:“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相互结合起来,就是人(多选)进入社会主义后,人民的组成都分有: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阶级、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多选)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性质相同,作用、职能相同,历史使命相同。(多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是:其政治基础、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行“议行合一”;既是(多选)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责,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多选)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多选)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多选)我国认为首要人权是生存权和发展权。

(多选)我国的政治体制,是指与国家根本制度相适应的具体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民民主专政。”

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以及新产生的社会阶层。

最高立法机关,又是最高权力机关;是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

10.(多选)政治体制改革是否成功,关键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看是否增强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生活;看生产力是否得到持续发展。

11.(多选)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2.[多选]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民范畴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拥护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新产生的社会阶层。(13.多选)我国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必须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

14.[多选]在我国,人民的组成部分有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新产生的社会阶层。

15.[多选]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主要表现在:⑴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的权利;⑵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⑶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⑷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

16.[多选]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17.[多选]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首要的人权是生存权和发展权。

三、简答题

1.(简答)简述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⑴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⑵这一制度有利于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⑶这一制度有利于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之一,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2.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⑴就重大问题与各民主党派进行直接的平等协商。

⑵举荐优秀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与共产党合作共事。⑶发挥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中的作用。

⑷注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全面发挥各民主党派的作用,在各个方面为党和政府的重要决策提供咨询和智力服务,并为沟通海峡两岸的关系、促进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起积极作用。3.[简答]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的关系是什么? 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决不能以党代政,也决不能以党代法。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表明党是依法治国的倡导者,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但要在实践中把二者协调地统一起来,同时不断探索党的领导在依法治国中的基本模式和基本方法,制定执政党与人大、政府的关系模式的法律原则。

4、[简答]为什么必须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第一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保证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行使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就必须要保证他们在基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事务中当家作主的权利。社会主义民主也必须通过发展基层民主来实现。第二,基层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性,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和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为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创造条件。

5、[简答]简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⑴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⑵完善法律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权威。⑶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发挥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⑷建设服务型政府,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⑸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6、[简答]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⑴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基础、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⑵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议行合一”的政治制度,它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国家机器运转达的高效率。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既是最高立法机关,又是最高权力机关。⑷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

7、[简答]简述依法治国的深刻内涵。

第一依法治国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是辩证统一的。第二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第三依法治国必须重视依法治权。第四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第五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治理国家。

8、[简答]依法治国对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远意义。

⑴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⑵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的根本保证。⑶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⑷实行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四、论述题 1.(论述)试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我们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党的最根本的使命,就是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纲领,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最大优势。

(2)人民当家作主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能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检验党的领导是否正确和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也是检验社会主义民主实现程度的根本标准。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党和人民的意志将主要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定化,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将在法制的轨道上,通过依法治国来实现。

2、[论述]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我们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领导着有十三亿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的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这就是便利党的领导对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党的最根本的愈来愈就是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纲领,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最大优势。第二人民当家作主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能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检验党的领导是否正确和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也是检验社会主义民主实现程度的根本标准。党也只有真正做到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第三依法治国是党和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党和人民的意志将主要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定化,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将在法制的轨道上,通过依法治国来实现。执政党的权利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才能成为管理国家的社会公共权利。宪法和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也是党的主张的体现,党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符合法的原则,使党的执政活动严格地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3、[论述]怎样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一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政治保证,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经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绝不能搞西方的政治制度。第二必须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诸多方面,是一项内容广泛的、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每一个措施都涉及千千万万人的利益。改革的方针必须坚定,但方法要细密,步子要稳妥。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始终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在和谐稳定的环境中有序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第三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但并不意味着不能和不需要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西方政治文明中包含着人类社会共同的文明成果。因此,它的某些观念、形式和方法,我们可以吸收借鉴。但吸收借鉴应该是有分析、有批判的。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2.3.4.5.6.7.8.9.(单选)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建设和谐文化。(单选)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单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单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单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单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单选)对中国共产党和先进分子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单选)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单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10.(单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11.(单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础。12.(单选)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13.(单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14.(单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

15、[单选]毛泽东提出的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6、单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灵魂是马克思主义。

17、[单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共同理想。

18、[单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19、[单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多项选择题 1.2.3.质。4.5.6.神。7.8.9.(多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多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多选)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多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多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多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包括了:“64字创业精神”、伟大的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多选)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多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多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结,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10.[多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1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加强社会公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家庭美德建设、个人品德建设。12.[多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委的公民。

三、简答题 1.(简答)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1)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2)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实践同步。

(3)马克思主义的曲折发展,使马克思主义经受住了考验,将使马克思主义更健康地发展。2.(简答)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是什么? 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简答]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B、坚持百花齐主、百家争鸣的方针。C、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的方针。D、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E、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4、[简答]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⑴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和谐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根本。⑵在和谐文化建设中,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才能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营造全社会的和谐舆论氛围,塑造全社会的和谐心态。只有建设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新生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5、[简答]简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

2006年3月,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论述题 1.(论述)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和原则。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什么为指导、为什么服务的问题,是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不仅决定着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也决定着文化的性质。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是对文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注意区分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政治问题的界限。对政治问题,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对学术问题,要提倡学术民主、平等讨论、相互切磋。对思想认识问题,要加强有针对性的引导,努力析事明理,解疑释惑。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的方针。只有这样才能回答和解决问题,反映生活本质,满足群众的文化需要。

(4)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邓小平和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其中关键是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实质是协调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2.[论述]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2)坚持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离,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建设的新课题和新要求。

(4)坚持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正确处理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关系。

3、[论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公可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而且也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愚昧无知、失去理想、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观念形态上反映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基本特征,同时又对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搞好,使它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才能实现。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实力的总和。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任何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有一种普遍的社会认同和凝聚能力,以维护社会的协调与稳定。这种认同和凝聚能力主要来源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通过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想信仰和行为规范,产生凝聚和激励社会成员的巨大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建设提供强大的科学支撑和智力支持;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人们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准则,为改革和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能够引导人们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以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社会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4、论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为什么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

首先,爱国主义是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的崇高感情的体现,历来是鼓舞人民团结奋斗,推动我国社会历史不断前进的世大力量和精神支柱。

其次,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再次,弘扬爱国主义,必须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爱国主义和分裂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弘扬爱国主义,就是要维护自己祖国的领土完整、主权统一,要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维护自己国家的车家利益、尊严和荣誉,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主义。我们提倡的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民族虚无主义。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2.3.4.5.6.7.8.9.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构建和谐社会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单选)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概念。(单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单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范畴。(单选)中国经济连续二十多年来的平均增长率达到9%以上。

(单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单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单选]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又一个重要目标是社会更加和谐。

[单选]《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获得审议通过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10.[单选]提出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的领导人是胡锦涛。11.[单选]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概念的党的会议是十六届四中全会。12.[单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13.[单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指的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14.[单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做到以发展为目的,以改革为动力,以稳定为基础。15.[单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坚持走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6.[单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17.[单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18.[单选]构建和谐社会,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发展。

19.[单选]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就有顺利完成“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00美元;中国经济连续20多年平均增长事达到9%以上。

20.[单选]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1.[单选]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概念是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22.[单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3.[单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

二、多项选择题 1.2.3.(多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一同构成“四位一体”战略地位。(多选)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多选]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的社会。

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4.[多选]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平正义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维护和实现。

5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诚信友爱是全社会互相帮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5.6.[多选]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充满活力是创造意愿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多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部署是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保障果得到肯定。

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9、[多选]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⑴以人为本,科学发展;⑵改革开放,民主法治;⑶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⑷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三、简答题 1.(简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

(1)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3)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2.(简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历史上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是有机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范畴,二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3.[简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1)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3)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4、[简答]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四、论述题 1.(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是什么?(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目标的统一。2.(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哪些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坚持科学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3)

坚持改革开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动力。(4)坚持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5)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条件。(6)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3.(论述)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体有哪些措施?(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杜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4、[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一个在矛盾运动中由低级到高级,由局部到全面,由单纯到复杂,形成不断变化、不断前进、不断上升、不断完善的发展趋势的历史过程。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一个凝聚社会力量,不断消除社会矛盾中的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实现社会进步的现实的实践过程,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我们党十分强调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即这个和谐社会是建立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揭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从而明确地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概括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新发展,进一步充实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加突出了“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以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强调只有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全体人民能够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和谐状态,才能使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目的和要求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反映了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对执政规律、执政方略的新认识。

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到本世纪中叶,我们还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们党的近期奋斗目标,也是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目标的统一。当前,我国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确实出现了不少不和谐的因素和现名胜。主要再现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等。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也处在一个特别容易引民各种经济社会矛盾的“矛盾凸显期”。这些新的发展变化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实事求是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调整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积极性,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5、[论述]如何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第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家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第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

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第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老龄工作。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第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仪器药品安全。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是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

一、单项选择题 1.2.(单选)把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是在1894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

(单选)台湾问题最初是由中国内战形成的暂时分离状态,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要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3. 华社1949年3月发表《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4.(单选)1955年5月,在全国人大第15次常委会上,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5.(单选)“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后来先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6.(单选)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的提法代替了“解放台湾”的提法。

7.(单选)1985年3月,全国人大六届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基本国策。8.(单选)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9.(单选)全国人大七届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邓小平称赞它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

10.(单选)1993年3月,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1.(单选)2005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12. [单选]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不容许外国干涉。13. [单选]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是周恩来。

14. [单选]1963年周恩来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15. [单选]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16. [单选]20世纪50年代中期,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各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是周恩来。

17. [单选]“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单选]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是在1983年。[单选]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一个中国”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2.(多选)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进步,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各民族的交流与合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多选)敌视新中国的美帝国主义所做的阻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的事件包括: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并直接干涉中国内政,础和必要条件。

公然派兵进入台湾,派遣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抛出“台湾地位未定”之说,妄图将台湾分裂出中国;美国同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列入其军事保护伞之下;美国至今仍未停止出售先进武器给台湾。3.(多选)英国侵占香港通过1842年8月签订的《南京条约》,1860年10月缔结的《北京条约》,1898年6月签订的《展拓香港

界址专条》。4.5.6.7.8.9.(多选)香港回归对祖国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中国人民雪洗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标志着“一国两制”的巨大成功,(多选)针对台湾局势新情况和新变化,2005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了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多选]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的交流与合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选]英国强占香港岛是通过《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多选]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对台工作四条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多选]《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它一方面坚持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一方面明确规定香港作为特别行政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并对澳门回归和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发挥了示范作用。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这是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10.[多选]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雪洗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对澳门回归和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发挥示范作用;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作出了新贡献。11.[多选]两岸直接“三通”是指通商、通邮、通航。12[多选]香港回归祖国具有重大意义:

⑴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中化民族的百年国耻;⑵“一国两制”构想获得巨大成功

12.⑶对澳门回归和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发挥示范作用;⑷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做出了贡献。

三、简答题 1.(简答)1963年,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四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即台湾统一于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待条件成熟并尊重蒋的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双方互不派人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2.(简答)简述江泽民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1)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强调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3)强调在一个中国原则前提下,举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什么都可以谈。(4)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3.(简答)胡锦涛提出的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主张是什么?

(1)建立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异。(2)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3)开展平等协商,加强沟通,扩大共识。(4)鼓励两岸民众加强交往,增强了解,融合亲情。4.[简答]“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决反对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

(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关键靠中国人自己。5.[简答]中共十七大报告是如何阐述对台工作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的?(1)再次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主张,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再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3)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

和平发展新局面。

6、[简答]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第一,第二,第三,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主义制度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积极促谈,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统一;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经济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决反对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文化等各项交流,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关键靠中国人自己。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国家无权干涉。解决台湾问题靠自己:发展是硬道理,大陆要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增强综合国力,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同时寄希望于台湾两千三百万同胞。

7、[简答]台湾问题的实质及其与香港、澳门问题的区别。

台湾问题最初是由于中国内占而形成的暂时分离状态,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要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属于中国和英国、葡萄牙国家之间的问题,我们已经在适当的时候通过谈判,解决了这些问题,收回来主权。

四、论述题 1.(论述)试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具体包括:

(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关键靠中国人自己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任何国家无权干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重大意义有: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2.(论述)试述胡锦涛在新时期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1)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2)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3)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的主题。

(4)强调和平统一工作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5)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3、[论述]试述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阐述的对台工作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第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他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4、[论述]“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它既适合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也充分照顾到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实际需要,也充分照顾到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同时也妥善照顾到一些国家在这里的投资和利益,是有关各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学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允许在一个统一的主

权国家内有良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突破了在一个内部只能允许一种社会制度而不允许另一种社会制度存在的认识,是一种新型的国家结构组织形式,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发展。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处理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本是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也就是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准则。邓小平说: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同意问题,这是一种和平共处。这是一个好办法,是一个创造。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当今世界,存在着许多历史遗留下来而未决的问题,经常引起国家间、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对世界和平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一国两制”的构想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办法。正因为如此,当“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后,得到世界舆论的广泛赞誉,被认为是解决当今世界难题的一个最佳办法,是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的重大贡献。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2.3.4.5.6.7.8.9.(单选)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单选)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其中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单选)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单选)新科技革命是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推动力。

(单选)1953年12月,局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经过1955年的万隆会议为(单选)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地决定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提出了“一(单选)20世纪80年代以来,邓小平根据形势的变化。确定了“真正的不结盟”战略。(单选)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单选)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趋势。

许多亚洲国家所接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条线”的外交战略。

10.(单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11.(单选)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一新的理念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12.[单选]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13.[单选]邓小平在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时,指出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东西南北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14.[单选]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15.[单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16.[单选]20世纪50年代初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7.[单选]邓小平指出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是争取和平。18.[单选]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趋势是多极化。

19.[单选]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20.[单选]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21.[单选]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途径是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2.[单选]首先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是胡锦涛。

23.[单选]邓小平在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时,指出和平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东西南北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24.[单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2.(多选)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毛泽东逐步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多选)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3.4.(多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终结。

(多选)多极化格局使世界备种力量逐渐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与制衡的关系,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5.6.7.8.9.(多选)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多选)我们需要的是世界各国平等、共赢、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多选)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五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多选)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外交思想,确定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善于守拙、决不当头的方针。

10.(多选)和谐世界应该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

11.[多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动可以概括为旧的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12.[多选]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世界各国平等的、共赢的、共存的全球化。

13.[多选]我国维护世界和平,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其处。

14.[多选]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树立新安全观;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5.[多选]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包括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6.[多选]邓小平提出的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是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善于守拙、决不当头。

17、[多选]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动可以概括为:旧的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18邓小平提出的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是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有所作为、善于守拙,决不当头。19多选[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次序必须: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主义政治(2)树立新安全观(3)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维护世界多样性

三、简答题 1.(简答)为什么说和平问题成为当代世界的主要问题?(1)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2)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所向,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

(3)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强.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4)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5)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2.(简答)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3.[简答]邓小平对时代主题作了怎样的科学判断?(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3)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4)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4.[简答]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2)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3)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

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5.[简答]如何理解建设和谐世界的新理念?(1)这一新的理念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它继承了新中国外交的传统,并结合国际形势与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的变化,进行了重大理论创新。(2)和谐世界应该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

(3)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应该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6、[简答]简述党的十七大对国际形势的认识。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诡计形势总体稳定。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很多难题和挑战。

7、[简答]如何理解建设和谐世界的新理念?

这一新的理念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它继承了新中国外交的传统,并结合国际形势与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的变化,进行了重大理论创新。和谐世界应该是民主的世界,和谐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

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应该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利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8、[简答]中国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四、论述题 1.(论述)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1)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今天的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愿尽自己所能,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

(3)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特别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总之,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我们坚持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秉持公道,伸张正义。2.(论述)试述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的外交政策宗旨。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历史经验和国际形势的发展都告诉我们,哪里有霸权主义,哪里就会出现不稳定,不安宁的局面。中国始终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2)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杜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无论是维护世界和平,还是促进共同发展,都要在国际事务中提倡和贯彻民主原则,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3)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事实证明,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观,无助于

保障国际安全,更不能营造世界的持久和平。只有倡导新安全观,才能应对国际安全挑战,维护各国安全利益。

(4)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一新的理念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人民将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人类的美好理想而不懈努力。

3、[论述]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间内维护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其中也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防止局部战争的问题。和平问题成为当代世界的主要问题是因为:第一,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第二,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所向,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式越来越大的力量。第三,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强,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第四,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五,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发展问题是指经济发展问题。世界相对和平的新历史条件,为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发展问题之所以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是因为;第一,它不仅与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进步事业,同时也与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紧密相连;第二,发展不仅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迈向更高阶段的基础,第三,没有全人类协调、平衡、坚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没有持久的世界和平与稳定,已经实现的和平与稳定也难以巩固。

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是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其中发展问题是核心。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和平与发展问题至今没有解决。

4、[论述]怎样才能做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与发展。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政策主张,努力同各国一道实践建立和谐世界的崇高目标。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稳定的主要根源,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由于各国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不同,世界上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有一种文明、一种社会制度、一种发展模式、一种价值观念。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要在国际事务中提倡和贯彻民主原则,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大家平等协商,集中各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

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事实证明,以军事联盟为基础、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观,无助于保障国际安全,更不能营造世界的持久和平。只有倡导新安全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第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谐世界应该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一、单项选择题 1.2.3.4.5.6.7.施。

7. 1935年召开的瓦窑堡会议第一次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8.(单选)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9.(单选)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

37(单选)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单选)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单选)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单选)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单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单选)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单选)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

10.(单选)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11.(单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全部工作的根本立足点和落脚点。12.(单选)立堂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

13.(单选)当前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14.(单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15.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的基础,把思想建设摆在党的建设首位,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经验。16.(单选)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着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7. [单选]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是党的领导。18. [单选]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19. [单选]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各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内部问题。20. [单选]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关键在于维护和加强职工的国家主人翁地位。21. [单选]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社会主义性质的。、22. [单选]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23. [单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4. [单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25. [单选]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思想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 1.(多选)面向新世纪,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全党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是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2.3.4.5.(多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要求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多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求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创造性实践;要始终抓好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多选)加强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

(多选)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基础工程;要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来进行;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6.7.8.9.(多选)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多选)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必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多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10.(多选)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1.(多选)知识分子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和核心力量。

12.我国农民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社会主义建设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践者。

13.[多选]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是先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开拓者;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美好精神产品的重要创造者;知识创新、人才开发的主力军。

14.[多选]建设和保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有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农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15.[多选]在当今世界许多地区民族冲突迭起的情况下,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因我国消灭了民族压迫;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了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

16.[多选]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7.[多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多党台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组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18.[多选]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19.[多选]杂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中,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20.[多选]当前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三、简答题 1.(简答)为什么说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1)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导地位。(2)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3)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力量。2.(简答)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3.(简答)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4.(简答)当前改善党的领导的具体措施是什么?(1)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2)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3)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5、[简答]如何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一是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知识分子施展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在全社会进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二是必须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积极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对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要给予重奖,并形成规范化的奖励制度;

三是必须在政治上对知识分子予以充分的信任,同时积极引导,严格要求,使其发扬“热爱祖国、求实创新、拼搏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更好的承担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简答]简述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7、[简答]什么是党的执政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靠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的能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四、论述题 1.[论述]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中国共产党才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论述]试述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

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党的思想建设、党的组织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制度建设和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的基础,把思想建设摆在党的建设首位,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经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最根本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为民、务实、清廉政治品格,在国内外风险考验中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奋勇前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清政廉洁、团结协商的要求,着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着力使之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着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就是要切实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政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是各项建设的重要保证,并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首先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坚强反腐倡廉建设,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努力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要严格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制建设。

第二篇:毛概重点总结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主要内容: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③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泽东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用和平赎买的办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性质)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程度)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中国梦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改革开放的性质: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改革开放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内容: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的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

评判标准: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正确处理好改革、稳定、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坚持公有制的主要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起主导作用。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6、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就其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7、意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制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8、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9、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1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4、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5、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核心)、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保障)。

16、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7、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公平、公正、法制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18、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19、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0、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第十章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体。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由、;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性、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目标。

第三篇:毛概重点总结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3.1945~1959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发展阶段。进一步剔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找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进行探索。

六: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七: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将他所犯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区分开来,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八: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国家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科学内涵。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要求。)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发挥人民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利益。)“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十:科学发展观。形成、背景。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2.我国在新世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重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注意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第二章

一:实事求是思想的重新确立和发展(邓小平贡献)。1.“文化大革命”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2.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四:为什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所谓理论精髓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又体现最本质的东西。正是由于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2.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十六大依赖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精神。

五:结合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谈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思想路线,它包括: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实事求是有重大的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意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上,只要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会取得进步和发展。如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坚持了实事求是,才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使得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革命力量发展壮大,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国情,坚持了实事求是,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最终使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一旦偏离了实施求实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可能受到损失。如在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没有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放弃革命领导权,使得革命受到重大损失。在十年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由于没有认识中国国情,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受损严重。由上可见,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重大意义,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才能取得进步,发展,所以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三章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2.动力:工

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3.领导:帝国主义要将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中华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只有它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4.性质和前途: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1.原因: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为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过条件。帝国主义的间接统治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导致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2.内容: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四: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包含两个联盟:工农联盟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忽略其他的斗争形式。3.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第四章

一: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中国成立,标志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2.新民主主义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同时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3.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社会。

二: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规律。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规律。3.二战后的国际形式。4.由过渡时期条件决定的(经济,政治,思想,干部)。5.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三: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四: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经验、教训)。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相合作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3.正确分析农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五: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验教训)。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六: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四篇:毛概重点

毛概重点.txt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当你的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到模糊的全过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邓论的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的主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所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体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由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曾共同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即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有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3)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成功;

6、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就他的一生看来,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同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开来,为我们完整准确的理解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7、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8、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从党的十七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0、实事求是的概念: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界定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涵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1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1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1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7、建国初期的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

18、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19、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0、邓小平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剖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2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第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第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2、基本国情:我国还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准确的把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23、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4、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途径。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25、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

一是,曾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式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6、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7、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28、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9、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30、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

3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3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制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了,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并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造福社会。

33、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

34、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第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国家。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第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五,统筹区域发展。

第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5、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6、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体系。

3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这里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8、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3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40、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要动力。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41、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4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额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43、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文公武备”的总方略。44、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4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46、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历史经验和攻击形式的发展都告诉我们,那里有霸权主义,那里就会出现不稳定、不安宁的局面。

47、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48、新的社会阶层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人员等。

49、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50、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

第五篇:毛概重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 1938 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 作的题为《论新阶段》 《 的政治报告中最先 作的题为 论新阶段》 提出了“马克思质疑中国化”这个命题。提出了“马克思质疑中国化”这个命题。他指出: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他指出: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 “ 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具体的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即将马克思子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 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相结合,具体地说,实际相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 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 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 的长期实践中,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 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产生了两 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大理论成果。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 泽东思想,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 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 “ 代表” 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 略思想。略思想。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 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 二,马克思主义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 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精 神支柱。第三,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主义中国化倡 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和优良学风 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 和优良学风,国发展的新境界。国发展的新境界。5.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5.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土地改革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 土地改革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了以井冈山 为根据地的农村包围

下载毛概的重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概的重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重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5)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

    毛概重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P3)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毛概重点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地提出、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

    毛概重点

    一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2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明确界定,在中共领导下立足基......

    毛概重点

    1、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可从两方面来认识。其一,历史地位与理论功能:毛泽东思想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与中......

    毛概最新重点

    一、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历史必然条件 ①解决它是实现实际问题的需要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③源于中国 革命进程中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概重点(模版)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

    毛概重点

    第八章 1、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的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2、以党的十一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