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申论热点大总结+申论万能(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01:54: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申论热点大总结+申论万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申论热点大总结+申论万能》。

第一篇:2012申论热点大总结+申论万能

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背景链接】 2010年

3月

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

说,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发展 科学技术。要认真贯彻自主创新的方针,全面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标准表述】

[意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

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 个方面。

[措施]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 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坚持自主创新、重 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二、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 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三、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 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

四、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 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教育公平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教育放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将教育列在了“加快推进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之首,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实现教育公平。

【标准表述】

[内涵]是指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 等两个基本方面。[意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人生公平的起点。最大的公平就是教育公平。

只有公平的教育,才能造就公平的社会;只有受到公平教育的一代,才能自信地创造未来。在教育上体现公平、正义,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关注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权利,让每个人都 有享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措施]最大的公平是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公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各级政府要采取措施推进社会公平。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调整地区、城乡、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推进社会公平,为教育公平创造良好的 客观环境。

第二,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与财政支出结构,强化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调节公平与效

率关系的作用。尽可能从资金、信息、生源等方面,给条件较差的学校以必要的重点扶持。教育的增量部分应向薄弱地区倾斜,增加其教育机会。

第三,深化教育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以促进教育公平。教育结构单

一、学制僵硬等 制度化教育的自身缺陷,是造成教育机会、尤其是学业成功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重要原因。通过深化教育体制、办学体制、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也是增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第四,加强教育立法,建立社会救济制度。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立法,以法律来 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坚决打击教育领域中的各种犯罪行为,坚决纠正各种教育收费不规 范或乱收费现象,以法治精神确保教育公平。

和谐社会 【背景链接】

2004年

9月

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此后,“和谐社会”便常作为这一概念的缩略语。2005年 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将“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战略任务,“和谐”的概念要成为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价值取向。

【标准表述】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社会。这是从人们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思想道德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的动 力机制和整合机制等诸多方面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或本质规定所作的阐释。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与法治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处理人们的政治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方面,总的来说,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 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相结合,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 改革、发展、稳定从政治上、法律上提供保障,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 谐的政治局面。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 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 现。公平正义是指在解决社会个体之间、群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利 益关系时,体现一种公正、正义的原则和精神。社会公平是人类自古及今的不懈追求,是 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一个重要尺度,是评价制度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尺度。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在全社会提倡互帮互助和诚实守信,形成全体人民平等友 爱、融洽相处的良好局面。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风气,一方面要加强道德教育,增强 人民的诚信意识和观念,同时也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使诚实守信者得到社会的褒奖 和好处,使失信者遭到社会的鄙弃,受到应有的惩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 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最大多 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 的因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 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 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走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生活富 裕、环境优化、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政府公信力 【背景链接】

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 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 映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标准表述】

[措施]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信用政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当前,应

该把提高政府公信力作为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并且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紧迫任 务,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能,特别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各级政府部门加强作风建设。

[意义]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是政府治理社

会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提高政府公信力,就要求政府部门认真接 受群众、舆论和监察机关的监督,严格履行其对社会的承诺,做到执法公正、廉明。各级 政府和公务员应当带头严格遵诺守信,廉洁公正和依法行政。校园安全

【背景链接】2010年

5月

3日,***在全国综治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胡锦涛

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高度重视针对小学生、幼儿园儿童的恶性案件并作出重要 指示,要求依法严肃处理犯罪分子,精心治疗受伤人员,切实加强校园安全防范。*** 指出,政府要把维护学校、幼儿园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党 政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深入抓。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 识加强校园安全保卫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切实肩负起维护校园安全的政治责任。

【标准表述】

温家宝总理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指出:频频发生的杀童案,说明中国社会存在深层次 矛盾,而且日趋尖锐化,“除了采取强有力的治安措施之外,我们还要注意解决造成这些 问题的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包括处理一些社会矛盾,化解纠纷,加强基层的调解作用。

孩子是民族的未来,这些还未长大的中小学生,是我国社会安全环节上最薄弱的一环。在宁静的校园频发如此血腥的惨案,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类似的血案接连的发生,创 伤不断地复发,无疑会给孩子的身心以及整个社会留下深重的阴影。

基于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公平正义尚未实现等现实因素,当前有相当数量的 群众存在着不公平感和压抑感。要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源头调整社会分配体制,解决好民生问题。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使之更趋公平的基础之上,建立覆盖面更为广泛的社会保障体系,让更多的惠民制度惠及弱势群体,及时救助那些穷困潦倒、产生绝望情绪的病患者,使他们免于生存的恐惧、生活的窘迫以 及滋生仇富的畸形心态,让更多的人在生存底线得到应有的保障之下,看得到、摸得着这 个社会的公平正义与温暖关爱,能够有尊严地活着。

第二,政府出资建立公立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各级各地相关职能部门,稳步推进、逐 步完善。政府应建立公民生存状态与心理问题筛查、干预、控制、跟踪一体化的机制,早 期发现问题并作出果断及时的处置,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构建这一体系,一方面是转变 社会心理习惯、推进体系完善的过程;另一方面,在体系完善的过程中,那些遭遇类似郑 民生一样不幸的人,他们滋生的不同程度的破坏性心理,会被及时疏导。

第三,积极加快实施校园安全立法,防范校园安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应上升为“学校安全法”,以提升保护师生安全和强化各方责任的法治威严。全国中小学 生的安保措施应当给予法律规定,明确学校应该做什么、当地政府应该做什么,从制度层 面保护学生的安全;校园里外均应加强专业保卫力量及其硬件设施等,保安必须要经过严 格的训练。政府相关部门需要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入手执行好现有制度,在校园安 全上投入人力物力,并对平时出现的懈怠与疏忽严肃问责到人,让恶意袭击者望而生畏,不敢以身试法。

第四,尽早实施国家赔偿问责机制。政府、学校不管是哪一级都应立即承担责任。国家援助制度必须尽快建立,问责机制要迅速出台,给予学生安全以制度保障。

民生问题 【政府声音】

温家宝总理

2010年

3月

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发展

社会事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情况下,我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 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 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民生是和谐之本。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 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

【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

一、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中央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 金,实施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部分费率、再就业税收减免及提供相关补贴等政 策,鼓励企业稳定和增加就业。开展系列就业服务活动,多渠道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促 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和到企事业单位就业见习。组织城乡劳动者参加职业 培训。这些措施促进了就业的基本稳定。

二、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普遍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出台包括农民工在内 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推动我国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迈出历史性步伐。

三、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大幅度增加全国教育支出,中央财政加大支出,全面落实 城乡义务教育政策。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 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开始实施。不断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基本保障了困难家 庭的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

四、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组织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央财政增加医 疗卫生支出,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基 本药物制度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了一批县级医院、乡镇中心卫 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实施扩大乙肝疫苗接种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加强食 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

【标准表述】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做好政府工作,要做好以下 几点:

一、必须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种手段,在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发挥市 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策高效、组 织有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二、必须坚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关系,注重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既克服短期 困难、解决突出矛盾,又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必须坚持统筹 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方针,坚定不移地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三、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围绕改善民生谋 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着眼维护公平正义,让全 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必须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既强调统一思想、顾全大局,又鼓励因地

制宜、探索创新,形成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这些经验对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推进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蜗居

【背景链接】

2010年

2月

27日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的联合专访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我 也知道所谓蜗居的滋味,并称小时候一家五口人只有

9平方米的住房。随后在政府工作报

告时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 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但两会结束第二题,北京出现了两块“地王”。

【标准表述】 “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这句台词折射出都市“房奴”的辛酸苦 辣,道出都市无房族的困惑与无奈。“蜗居”一词迅速成为

09年年度热词。“高房价”、“住房难”受到社会关注。

让百姓买得起房,有房住,政府需要加大以下几方面的执行力度:

一是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执行年度建设 计划,确保土地、资金和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二是继续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加快普通商品房项目审批和建设进度。规范发展二手房市场,倡导住房租赁消费。盘活住 房租赁市场。

三是抑制投机性购房。完善商品房预售制度。对于中小套型住房,在财税、土地、信 贷政策上予以优惠,使房地产开发的供给结构与中低收入家庭真实需求逐步相吻合。

四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完善土地收入管理使用办法,抑制土地价格过 快上涨。加大对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财税制度改革 【背景链接】

2010年

1月

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会议时强调,面对错综复杂的国

际国内形势,我们要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把改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 系,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标准表述】

当前,我国继续处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 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坚定不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更好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

要积极发挥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作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 宽松的货币政策,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着力实施有利于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 民生、促稳定的政策措施。要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注重扩大 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优化政府公共投资结构,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国民收入分配 调整力度,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把更多财政资源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 弱环节、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构 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要加快完善税收制度,坚持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要按照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 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规范专项转移支付,提高地方政 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 服务能力。要健全预算制度体系,逐步形成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 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完整的政府预算制度体系,提高预算编制的科 学性和准确性。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认真贯彻中央关于 财税工作的决策部署,推进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提高做好财税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财税工作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引导广大财税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做到为国理财、为民服务,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坚持勤俭 办一切事业,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让人民批评政府 【背景链接】

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指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创造条件让人

民批评监督政府。不少领导干部在不同场合表示,欢迎媒体监督批评政府,多反映百姓呼 声。这显示出中国在巩固经济复苏成果的同时,进一步奉行以人为本理念、广开言路、打 造责任政府的决心。

【标准表述】

[原因]批评监督政府是现代国家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也是现代政府自我检视、自我完

善的必要一环。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 议的权利。行政监察法、公务员处分条例规定,对公器私用打击报复批评者的官员进行行 政处罚。

[条件]让人民真实、充分、善意地批评政府,帮助政府改进工作,应该从以下方面创 造条件:

第一,政府的工作应尽量公开透明,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及时公开政务信息,完善各 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 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第二,要认真受理群众的批评,让群众的批评、监督、意见,能够得到认真地采纳,得到政府的尊重,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作为公民的荣誉感。

第三,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保障制度,更要做到违法必 究,让批评者不再担心受到报复或追究,而让报复者付出惨重代价。但让人民批评、监督 政府往往是“知易行难”。

宏观调控

【政府声音】

温家宝总理在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回升

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市场信心增强,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企业 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 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 整难度加大;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农业稳定发展和农 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温家宝总理强调: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宏观调控的概念】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 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的偏离宏观目 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标准表述】

经济手段:这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 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经济杠杆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价值形式和价 值工具,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

法律手段:这是指政府依靠法制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 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通过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保护公有 财产、个人财产,维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各个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个人的合法权益;调整 各种经济组织之间横向和纵向的关系,保证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

法律手段的内容包括经济司法和经济立法两个方面。经济立法主要是由立法机关制定 各种经济法规,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经济司法主要是由司法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制度、程 序,对经济案件进行检察和审理的活动,维护市场秩序,惩罚和制裁经济犯罪。

行政手段:这是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经济活 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纵向性、无偿性及速效性等 特点。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还不能放弃必要的行政手段。因为计划手段、经济手段的调

节功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计划手段有相对稳定性,不能灵活地调节经济活动;经济手 段具有短期性、滞后性和调节后果的不确定性。当计划、经济手段的调节都无效时,就只 能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尤其当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失调或社会经济某一领域失控时,运用行政手段调节将能更迅速地扭转失控,更快地恢复正常的经济秩序。当然,行政手段 是短期的非常规的手段,不可滥用,必须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加以 运用。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加强宏观调控措施】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一是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从财政收入看,还要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从财政支出看,继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完成 在建项目、加强薄弱环节、推进改革、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等都需要增加投入。

二是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

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把钱花在刀刃上。继续向“三农”、民生、社会

事业等领域倾斜,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欠发达地区的建设。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压缩公用经费。

四是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增强内外部约束力,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财政风险。同时,要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严厉打击偷骗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

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适度宽松的政策目标,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资 金需求。同时也有利于管理好通胀预期、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是优化信贷结构。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有效缓解农户和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强 化贷后管理,确保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

三是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股权和债券融资规模,更好 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

四是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探索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强化对跨境 资本流动的有效监控,防范各类金融风险。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 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继续提高农民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和城乡居民最低生 活保障水平,增强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巩固扩大传统消费,积极培育信息、旅游、文化、健身、培训、养老、家庭服务等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扩大消 费信贷。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努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继续实施和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幅 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增加品种和型号,扩大补贴范围,完善补贴标准和办法,加 强对中标企业的管理和考核,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完善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和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小排量汽车购置税按7.5%征收。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

各级政府投资都要集中力量保重点,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资金安排主要用于项目续 建和收尾,切实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扎实推进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保质保量完成任 务。鼓励扩大民间投资,完善和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加强和改进投资管理,严 格执行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和产业政策,切实防止重复建设。对有财 政资金投入的建设项目,要加强全程监督,坚决避免以扩大内需为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 工程和政绩工程。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确保公共投资真正用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 民生活,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服务型政府建设 政府声音】

2010年

3月

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 称,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温家宝指出:一年来,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取得新进展。为应对各种困难,我们特别

注意发扬民主、倾听基层群众意见,重视维护群众利益。广大公务员兢兢业业、勤勉尽责,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政府工作与人民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职能转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一些工作人员依 法行政意识不强;一些领导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 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我们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服务 型政府建设,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温家宝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 公正、更加和谐。

【服务型政府概念】

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它 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 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 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 体体现。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任务】

第一,观念必须转变;

第二,政府职能必须转变;

第三,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与世贸经济规则接轨的法规体系;

第四,办事必须公开化;

第五,贯彻一视同仁的原则;

第六,建立贸易工作的复审机制和失误救济机制;

第七,要正确处理服务行政中的管制问题。

【标准表述】

构建服务性政府的五项措施:

1.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

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 义。

2.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的

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健全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 处理机制。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管,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遏制重 特大事故发生。

3.要适应新形势,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认真解决

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动争议、涉法涉诉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改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加强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着力解决突出治安问题,防范和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国家 安全和社会稳定。

4.要努力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使各项政策更加符合

实际、经得起检验。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做到令行禁止。强化行政问责,对 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对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执

行有力,绝不允许各自为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 行政。切实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努力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快建立健全 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

5.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坚决执行中央

关于报告个人经济和财产,并自觉接受纪检部门的监督。要把查处违法违纪大案要案,作 为反腐败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监察、审计部门的作用,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要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各项制度。要坚持勤俭行政,反对铺张浪费,不断降低行 政成本。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 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买房贵问题

<2006年中国经济和社会蓝皮书》显示,买房贵是新民生三大问题之一,也是近年“两

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那么买房贵到底“贵”在哪里?有什么解决措施?

一、买房贵原因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合理因素,如城镇人口增长较快,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住房需求迅速增加;土地价格上升,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加之商品房品质提高,配套设 施和环境改善,商品房开发建设成本增加。但也有许多不合理因素。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 几点:

第一,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近年来,银行存款利率较低、股市低迷,社会资金 缺乏其他投资渠道,纷纷挤向房地产市场。同时也有不少境外资金进入热点城市房地产市 场。

第二,一些地区投机炒作现象严重,投资性购房需求迅速扩大。一些居民基于房价上 涨预期,也参与购房投资;或者担心房价继续上涨而提前入市。

第三,商品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不足,抬高了商品住房的平均价格。

第四,部分城市盲目大拆大建,搞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带来大量被动性 需求。在经营城市的理念指导下,抬高了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

第五,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少数开发商及中介机构利用市场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通

过囤积土地、囤积房源、虚假交易、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哄抬房价,误导市场预期。

二、解决措施

1、坚持遵循经济规律,主要采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时实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

强政府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力度。

2、调控的总体思路:坚持积极稳妥、把握力度,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强化法治、加强监管,促进住房价格的基本稳定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3、调控工作实行供应和需求双向调节、综合治理的办法。

4、调节需求的重点:遏制投机性需求,控制投资性需求,限制被动性需求,引导合

理的住房消费。

5、改善供应的重点:鼓励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增加中低价位、中小

户型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同时,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提高认识。稳定住房价格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政

府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 展观的高度,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稳定房价工作的统一政 策部署,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其次,落实责任。国务院明确,省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稳定住房价格工作负总责,同时要落实市县人民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要把这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负起稳定住房价格的责任。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措施不力,造 成当地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影响经济稳定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地区,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 责任。最后,加强监督检查。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加强对各地稳定房价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和 指导;对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力的,将通报批评。各省级政府也应当加强对市(区)县工作 的督查和指导,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经济结构转型 【政府声音】

温家宝总理

2010年

3月

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中国

2010年经济工作的重

点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在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正 以前瞻的目光面向未来。中国经济转型,不仅将为国内发展奠定基础,对推动世界经济健 康发展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也具有深远意义。

温家宝在报告中指出,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夯实长远发展基础。我们把保增长与调结 构紧密结合起来,加快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

【经济转型的必然性】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世界经济 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金融领域风险没有完全消除,各国刺激政策退出抉择艰难,国际大 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可能加剧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加上气候变化、粮食 安全、能源资源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

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比如,经济增长中投资所占比重过大、一些地方“三高”(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产业尚未得 到根本遏制、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调 整结构,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社会经济的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经济转型的现实困难】

从国内看,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市场信心 增强,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 提高。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 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 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财政金 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 决。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判断形势,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等同于经济运行根本好 转。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努力化解矛盾,更加周密地做好应 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京佳公务员的转型措施表述】

措施一: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

一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用好技改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和节能降耗。

二是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推动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加 快淘汰落后产能。

三是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引导企业以品牌、标准、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健全质量管理 体系,强化社会责任。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努力把我国产品质量提高到新 水平。

措施二: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 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 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

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措施三: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一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抓紧修订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和小企业创

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减少、简化行政审批,坚决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

二是继续落实财政对中小企业支持政策。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央财政预算内技术改造专项投资要覆盖中小企业,地方政府也要加大投入。

三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鼓励建立小企业贷款风 险补偿基金。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措施四:加快发展服务业。

第一、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

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

第二、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

第三、农村服务业基础薄弱、发展潜力大,要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科技信息 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

第四、加快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进一步完善促 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逐步实现国家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基本同 价。

措施五: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

一要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

二要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及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业面源

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

三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能力建 设。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物回收利用、余 热余压发电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

四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国土绿化进 程,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 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

措施六: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认真落实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规划和政策。加快推 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重点抓好 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 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在扭转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增强发展的协调性;重在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基本公 共服务均等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背景链接】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国际竞争的新形势,2010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 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这是 进入

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

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标准表述】

[意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

设一流国家。保证教育的科学发展不仅需要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还需要教育内部深 化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办学体制、管理体 制等方面深化改革。

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教育发展的三十年也是 教育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要求,群众新的期盼,大力推进教育事业 科学发展,仍然需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措施]2010年

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座谈会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必须坚持以下几点:

一是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现代办学 理念,在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

二是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学校要以教学为中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 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教育的行政化倾向。

三是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公平,使教育资源更多向 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 因而失学。学校还是要办出自己的特色。鼓励出名校、出名师、出名人。

四是大力倡导教育家办学。充分发挥教育家的办学才能和特长,让那些有终身办学志 向的人不受任何名利干扰诱惑,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

二代农民工 【背景链接】

最新普查数据显示,年龄在20岁至

30岁之间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主体。他 们主要是

80后和

90后,总人数大约

1个亿,占农民工外出打工的 60%。而这些新生代农民 工,也是首次被写入了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群体。

【标准表述】

[特点]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和城市人没什么很大的差别:衣着潮流、手机先进、喜欢

上网、极少寄钱回家,就连口音都差不多。由于对网络的熟练运用,80后的说话胆量、开 放程度和交际能力已经远远大于第一代农民工。他们有越来越多的权益诉求,与他们的父 辈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重要性]随着这些新生代农民工数量的日益庞大,社会亟须对他们在城市面临迫切的

婚姻、身份认同等问题予以关注。如果继续将他们排斥在体制外,将更容易产生怨恨心理,不利于社会治安和稳定。

[现状]目前我国的很多城市尽管放低了进城门槛,实行了有条件的户籍制度改革,尝

试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但必须正视,流动人口要想完全融入城市,同样需要一个相 当长的代际传递的过程。不能依然止步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式的应急处置,也不能仅仅依 赖蜻蜓点水式的定点救助而忽略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个规划不仅要有近期急务、中期目标,更要有长远的考虑,要把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城市发展繁荣结合起来。

问责机制 【背景链接】

中共中央政治局

2009年

5月

22日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 责的暂行规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将“问责”制度纳入党的纪律条例,第一次规 定出问题不仅要问责行政负责人,更要问责党委负责人,也是第一次对被“问责”官员 “复出”作出明文规定。

2010年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强化行政问责,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对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执行有力,绝不允许各自为政。各 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行政。

【标准表述】

[内涵]问责机制说到底是一个谁来问责的问题,是一个向谁负责的问题。权力是人民

赋予的,当然是要对人民负责。所以问责机制的内驱力就要落实在群众的监督权上。常态 化的政府问责,必须以健全的问责机制为基础,通过立法确保各级政府部门和官员的权力 始终处于一种负责任状态,杜绝任何行使权力的行为脱离法定责任机制的监控。

[意义]第一,它是硬约束。制约、规范了领导权力,有多大的“权”就担多大的“责”。这必将大大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第二,它是宽范围。以前行政行为出问题,主要问责行政负责人,党委负责人并没有进行问责的规定。问责规定第一次把党委负责人 纳入问责范围。第三,它是民字牌。这个规定不但把依靠群众写入原则之中,而且明文点 出“检举、控告”是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问责的线索来源,并重视对群体性事件的问责。另 外,对民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官员异地复出现象,也做了详细规定。

[措施]一方面要从立法上进一步细化政府和官员的权责,不仅开出官员明细的“权力 清单”,更需设计出明确的失职状态下的责任后果;另一方面,须以严密的规则将各种责 任方式、问责主体、问责程序以及责任实现的监督等纳入法制轨道,尤其是要建立对问责 的事后监督制度,对免职官员的复出进行必要的约束,以防止官员问责流于形式。垄断行业改革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垄断行业改革

【背景链接】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同时,垄断行业改革问题成为进一步 深化改革的焦点和难点。行政性垄断导致中小企业发展困难、价格关系扭曲、结构调整进 展缓慢、资源消耗过高等,不利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标准表述】

[意义]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化

垄断行业改革,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 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有必要把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作 为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措施]垄断行业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要坚决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到宏观调控、社 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合理定位,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 改革。

其次,要坚决改革金融体制,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服务功能。要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对宏 观经济的积极作用,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服务功能;还要要着眼于危机防范,加强金融监管 机制建设。

再次,要坚决调整所有制结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继续大力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 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垄断性行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经济在一般竞争性 领域的优势,放宽市场准入,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

最后,要坚决改革现行的资源价格和财税体制,真正建立起能够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坏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能够反映区域贡献差异和区域发展需要 的财政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

社会保障制度 【背景链接】

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 遗留问题。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加快构 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

【背景链接】

[内涵]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保险是以

经济保障为前提的。一切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不论其是否完善,都具有强制性、社会性 和福利性这三个特点。

社会保险:分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社会救济:基本特征是维持最低水平的基本生活。社会救济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财 政支出和社会捐赠。

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包括社会救济,是指国家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 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贴、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的总称。狭义的社会福利,是 指国家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中需要给予特殊关心的人群提供的必要的生活保障。

优抚安置,是指国家对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如军人及其亲属予以优待、抚恤、安置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优抚安置的对象主要是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残疾 军人及其家属。

[作用]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第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第三,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公平的平衡器。

[措施]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第一,加快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让社会保障有法可依,增强强制力。

第二,完善社会保障运行机制。建立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效机制、参保缴费激励约束 机制、社会保障责任分担机制、退休人员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第三,强化政府社会保障责任。社会保障是政府的重要职责,除了加强制度建设外,还体现在资金投入、基金监管、管理服务等方面。体面劳动 【背景链接】

2010年

04月

27日,胡锦涛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

切实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充分就业,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 质量,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 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标准表述】

[意义]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重要体现。工资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普通劳动 者的幸福指数,关系到他们的生活尊严。不断提高一线劳动者报酬,是促进公平和谐的基 础性工作。农民工等一线劳动者的工资长期在低位徘徊,国企高管等的收入远高于一线劳 动者,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势必会挑战人们的公平观念,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我国经济 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对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尤为关 键。改变劳动报酬过低的局面,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从这个角度来看,提高劳动 报酬,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局。不断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肯定劳动价值,实现分 配正义,让广大劳动者更多地分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这不仅是执政为民的体现,也是 社会公平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保障。

[对策]

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 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第一,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凝聚强大精神力量。要实 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热爱劳动、勤 奋劳动,必须依靠全社会尊重劳动、保护劳动,必须使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为亿 万人民的共同追求。

第二,进一步激发创造活力,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第三,进一步保障劳动者权益,为促进社会和谐奠定坚实基础。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 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厂务公开制度,组织职工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广大劳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 到更充分更有效的保障。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 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第四,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不断提 高广大劳动群众的综合素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 重要保证。

依法治国

【背景链接】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面临的新形 势新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标准表述】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 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 实施的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 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 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贯彻方法】要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工作,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 威,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一是依法执政。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干 部带头贯彻实施宪法和法律,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为全社会作出表率;督促、支 持和保障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正确处理重大决策、重大政策与宪法和法律之间的关系,善于使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相统一并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二是依法行政。就是要使政府的组织、权力和活动等,都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都受 宪法和法律的规范和约束。确保行政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性文件同宪法和 法律保持统一和协调,注重配套法规规章的制定和实施,充分发挥我国法律体系的整体功 能。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核心的现代行政执法观念,严格依照法定权 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形成职责权限明确、执法主体合格、适用法律有据、救济 渠道畅通、问责监督有力的政府工作机制。

三是公正司法。司法权威是法制权威的重要体现。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深化司 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 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加强政法队 伍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为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有力的司 法保障。

四是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 的领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新时期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国家机关 工作人员要真正树立并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带动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弘扬法治 精神。大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抗旱就早

一、名词解释

干旱是因长期少雨而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气候现象。仅仅从自然的角度来看,干旱 和旱灾是两个不同的科学概念。干旱通常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 的气候现象。干旱一般是长期的现象,而旱灾却不同,它只是属于偶发性的自然灾害,甚 至在通常水量丰富的地区也会因一时的气候异常而导致旱灾。

干旱和旱灾从古至今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

天,它们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 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这也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干旱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二、相关背景链接

农田龟裂、水井干涸、水库见底„„自

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

罕见的特大旱灾。时至今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

1.11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

8579万亩,2212万人因旱灾导致临时饮水困难。

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粮食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事关经济全局,意义重大。抗旱救灾工作不仅关系粮食安全,而且关系扩 大内需政策的实施。旱区要把抗旱工作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当前全国旱情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西南地区旱情十分严重。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

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

9449万亩,占全国的

85%;其中云南省耕地受旱面 积

4794万亩,占全国的

43%。二是因旱饮水困难尤为突出。目前,全国因旱饮水困难人数 达

2212万人,是多年同期的1.9倍,其中

79%集中在西南 5省(区、市)。而且,饮水困难

群众主要分布在偏远山区,部分山区群众需到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外拉水,拉水成本每立 方米达到

30―80元。三是旱情持续时间长,旱灾损失十分严重。一些旱区持续受旱时间 接近

5个月,现在仍呈发展趋势;云南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已超过

170亿元。四是北方地

区旱情露头。东北、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饮水困难也比较突出,甘肃东部、陕西大部、山 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等北方冬麦区降雨较多年同期偏少二至五成,部分农田受旱也比较严 重。

三、旱灾产生原因及影响

(一)原因分析

1.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是主要原因。西南地区许多水库主要靠雨季降雨蓄水,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机,水库就只能够吃老本。去年

9月以来,云南、贵州大部及广西、四

川、重庆的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多年同期总体偏少五成以上,一些地区偏少七至九成。到月中旬,云南全省库塘蓄水仅为

46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同期偏少近

18亿立方米。

2.温度偏高,目前云南冬季以来的平均温度是

1950年到现在为止最高的。降水少,温度高,必然造成蒸发量大,土壤失墒很严重,出现严重的干旱。

3.抗旱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依然突出。云南省的水资源是比较丰沛的,在全国排在 第三位,但水资源利用率只有

6%。贵州省已建成的

17893处蓄水工程中,中型水库仅

座,99.9%都是小型水库,总蓄水量不到

20亿立方米。因为缺乏必要的水利设施,特别是

缺少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再加上云南、贵州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雨水蓄不住,地 下水用不上的状况。

(二)旱灾的影响

1.西南旱区饮水困难人口不断增加,解困难度越来越大。按预测,3、4、5月云南全 省饮水困难群众将分别达到900、1080、1200万人。以

1000万人测算,通过水库供水,实施应急调水,打井开采地下水以及群众自救等措施可解决

300万人,尚有

700万人需要

靠拉水送水来保障饮水,确保人畜饮水的难度越来越大。

2.抗旱水源日趋紧张,生活、生产用水矛盾更加突出。如果云南省干旱持续到

5月

中旬,现有

45亿立方米的库塘蓄水将基本用完,局部地方将面临无水可用的极端状况。3.灾区群众收入锐减,灾民救助任务重,大春生产压力大。4.是我国北方地区“十年九春旱”,若后期出现少雨温高多风天气,北方地区的旱 情将会迅速发展,可能面临南北方同时抗旱的严峻局面。

四、面对旱灾我们应采取的措施(一)减少旱灾所造成的损失

1.加强雨水情、旱情的监测分析和会商研判。组织旱区对缺水情况逐县、逐乡、逐

村、逐户排查摸底,进一步细化完善供水方案,合理使用和调配好有限的抗旱水源,优先 保障生活用水,妥善安排好生产用水,不惜一切代价,保障旱区每家每户每一位群众的基 本生活用水。

2.因地制宜,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抓紧建设一批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和抗旱应 急水源工程的建设,为春耕生产用水提供有力保障。

3.如果具备人工增雨的作业条件,气象部门应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有效增加降水量。(二)抗旱救灾措施

第一,旱区各级防汛抗旱、水利部门必须算好水账。首先进行全面排查摸底,按照“先 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对现有水源统一管理和调配。采取水库供水、应急调水、打井取水、拉水、送水等各种应急措施,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第二,春耕备耕要根据水源现状因水定种,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扩大旱作种植面积,推广抗旱节水技术,为春耕生产做好充分准备,力争做到小春损失大春补。

第三,建立长效抗旱机制,通过编制抗旱规划和加快规划的组织实施,建立完善抗旱 应急水源工程、旱情监测预警、抗旱指挥调度、抗旱保障等体系,全面提高我国综合抗旱 减灾能力。

用工荒和就业难

一、背景

人保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 630万人,比

2009年的 611万多

19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热度不曾减退,“用工荒”也不 是真正的无工可用,“用工荒”与“就业难”在中国矛盾地存在。

表面上看,用工荒和就业难是悖论,而将两者联系起来剖析,实质上是人才结构、产 业结构的问题。劳动力市场的整个趋势是供大于求,就业难将长期存在。而用工荒只是暂 时的,结构性的。

二、现状

一方面,大量企业出现用工荒,另一方面,不少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尤其是大学生群 体就业比较困难,有些地方大学生的平均工资已低于农民工群体,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彰 显。

首先,从用工方来讲,主要是低端产业的用工荒,用工需求比较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 电器制造、机械加工、服装制鞋等低端制造业产业上;而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先 进制造业等行业,在国际上还没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用工需求不足,造成大量大学生就 业难。这无疑折射出目前我国经济产业发展的不足。

其次,从对求职者的要求看,不少企业需要的是掌握熟练技能的技工,而这恰恰是目 前农民工欠缺的,也是大学生们所不具备的。

三、对策

第一,根本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把经济发展的重心转 移到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上,保持传统制造业产业优势的同时,在谋求现代服务业、新兴 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高端产业的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经 济产业链条,才能解决企业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

第二,对于高校毕业生,首先要进一步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到 基层去、到部队去、到中小企业去、到中西部地区去;要进一步拓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 道,鼓励一部分大学生走自主创业道路。其次要加强就业指导,除改变大学毕业生的择业 观念外,还必须继续加强和完善相关的扶持政策并使之长效化。

第三,对于农民工,各地政府加大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政府 可定期、定时组织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第四,对于企 业来说,一方面要摒弃“唯学历”论的用人制度,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实现人力资本价 值最大化。另一方面应提高酬待遇和福利保障,从而能够留得住人。

国家机密与经济安全 【背景链接】

2009年

7月

5日,上海市国家安全局以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澳大利亚力拓公司上海办事处胡士泰等

4人作出批准逮捕决定,力拓案牵出铁矿石贿赂 链,涉及多方利益。2010年

3月

22日,案件得以公开审理。

中国是铁矿石的需求大国,进口世界一半多的铁矿石。但是在与国际矿业巨头的谈判 中,中国这个需求大国甚至连“首发价”都拿不到,国际三大铁矿石巨头近几年从与中国 的贸易中获取的溢价高达

7000亿人民币。

【标准表述】

[危害]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谈到国家安全时,考虑的只是政治安全、军事安全、技术安全等,很少把它与经济安全联系起来。当一国经济规模很大,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安 全的重要性某种程度甚至比一般的国防机密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影响还大。

钢铁业作为工业经济的基础性原料,其价格的波动将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中国钢企自然要把这庞大的成本转嫁给其他行业,比如房地产,这最终要消费者付费买单。而高房价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许多人买不起房,这对中国社会无疑会产生相当大冲击。

[严峻形势]

很多人的经济安全意识很差,在其他国家看来是经济机密的一些东西,中国却门洞

大开,无意中泄密的事情很多。境外利益集团一般通过在华机构和个人进行利益输送、政 策游说以及商业情报的搜集等方式来获取中国的经济情报。发达国家的政策游说一般都制 定有一整套制度和程序来规范游说活动,而中国在这方面却显得非常混乱。

由于西方掌握着国际经济的话语权和规则,为了进入国际市场,很多中国公司主动请 国外投行、会计师事务所或评级机构进行咨询、审计、评级,这当中很多核心数据与规划 等重要商业机密被其所获。

鉴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级政府控制着巨大的社会资源和政策资源,中国将 会越来越吸引一些国家、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向华派出间谍刺探经济情报,行贿政府官员 和相关企业领导人。而无论是商业贿赂还是通过其他方式窃取经济情报,都会对中国经济 和社会安全产生非常大的危害。

[跨国企业窃取中国商业机密的方式]

一是通过在华外国企业商会举办研讨会等形式,对国家有关部门的决策施加影响;二 是通过在中国的渠道寻找利益代言人。几乎所有跨国公司的驻华代表,都有在相关部门或 大型企业任职的经历。不仅如此,跨国公司甚至直接在中国政府内部寻求代理人。

[措施]

中国应尽早制定一部专门针对外国企业的反商业贿赂法,运用法律手段,使防范各类 国际不良企业和个人侵蚀中国经济安全和经济利益的举措机制化、日常化。

同时,对境外利益集团的游说活动要进行严格限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无拘无束。可 设立相关机构,对外资、外国商品的进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 的外资投资和并购项目有效进行国家安全审查等。

另外,还应规范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与学者接受境内外企业、机构资助的课题研究,严 格禁止涉外部门工作人员在外企或驻华商会等“变相任职”。鼓励相关社会团体和新闻媒 体等对境外利益集团造成中国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进行监督和提起法律诉讼。

矿难之痛

一、矿难回放

(一)山西王家岭矿难

2010年

3月

28日

14时

30分左右,中煤集团一建公司

63处碟子沟项目部施工的华晋

公司王家岭矿(在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境内,为中煤集团与山西焦煤集团合作组建的华晋 煤业公司所属)北翼盘区

101回风顺槽发生透水事故,初步判断为小窑老空水。事故发生 后,已确认

109人安全升井,尚有

153人被困井下。

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

5日

15时召开第十次新闻发布会。新闻发 言人刘德政表示,截至目前,事故井下

153名被困人员中已有

115人获救。山西省省长王

君同日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透露,预计矿井下还有 38人有生还可能。这些在尘世间摸

爬滚打久经历练的兄弟,吃树皮,喝脏水,把矿灯收集起来,以保证救援到来的那一刻它 们还能准确指示自己的方位。伊川矿难已经造成28人死亡,仍有多人下落不明。任何关

于灾难的奇迹,都只能出现在灾难之上。与其期盼灾难之后的奇迹,不如远离灾难本身。

一次又一次的血泪教训再三证明,天灾虽难防,人祸却可免。绝大多数的矿难,都是 本可避免的人祸。3月

30日,在王家岭矿难发生后的第三天,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

联合发出的事故通报称,王家岭煤矿施工过程中存在违规违章行为,工作面出现透水征兆 后,没有按照规定及时撤人和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施工方为了经济利益赶工期,更被认为 是导致矿难的首要原因。

只有责任的归于责任,人祸所导致的矿难才能有所遏制,生命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得以

保障。在这个基础上,奇迹才有价值和意义。

(二)河南伊川矿难

记者从河南省伊川县“3.31”矿难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了解到,矿难已经导致

人死亡,6人失踪。

2010年

3月

31日

19时

20分左右,伊川国民煤业有限公司井下

21煤工作面回风巷施

工过程中瓦斯突出,逆流从负井口涌出,遇火在地面发生爆炸。截至

4月

6日晚,经初步

核实,矿难发生时当班井下人员共有

98人,其中已经安全升井

57人,已经确认死亡

人,6人失踪,爆炸还造成地面人员

5死

1伤。目前,核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称,矿难发生后,由于矿长和伊川县政府派驻的驻矿安监员逃逸,地面存放有关下井人员资料的矿灯房被完全损毁,加之企业用工混乱,下井人数由包工头 确定,企业没有统一的人员调度安排,没有花名册、工资册、职工档案、劳动合同等原因,严重影响了人员核查工作进度。

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称,经初步核查,该矿共有职工

300人左右,其中管理人员、技 术人员和勤杂人员

53人,临时招用的井下工人

250人左右。

事故责任人的追捕工作进展顺利。5日下午,又有

1名事故发生后逃逸的驻矿安监员

投案。通过有关部门多渠道做工作,6日上午,2名该煤矿重要知情人员主动到现场抢险 救援指挥部说明情况,配合救援工作。

此前,矿难发生后逃逸的矿长王国政已经自首,多名逃逸的副矿长、记工员、驻矿安 监员被抓捕归案。洛阳市、伊川县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已经启动对驻矿监管人员的责任 追究工作。

发生事故的矿井设计年产能为

15万吨,属于技术改造矿井。2009年

5月该矿曾发生

过瞒报事故,矿长王国政被判缓刑。王国政是伊川县国民煤业有限公司所在地半坡乡白窑 村村委会主任。

二、矿难原因

表面上看,矿难频发有安全生产基础差、法制意识淡薄、矿工维权难这三大原因。倘 若作进一步的思考,就会发现它们背后还有诸多深层次的原因,如管理者认识上的误区、经济粗放型增长、监管机制不合理、教育国策失误、新闻自由度提高等等。

具体原因如下:

(一)安全生产基础差。我国不少煤矿自然开采条件恶劣,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管理上 漏洞诸多,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不足,对防范伤亡事故没有把握。

(二)法制意识淡薄。目前中国有一系列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和法规,如《劳动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和《煤矿安全规程》。虽然它们还有待完善,只要认真落实 已有的规章制度,大部分矿难本可以消弭于萌芽状态。可以说矿难最直接的原因,是规章 制度形同虚设,法律法规没有落实到位。

(三)矿工维权难。尽管《煤炭法》第42条和《矿山安全法》第23条都规定了矿山企

业工会应当依法维护职工生产安全的合法权益,组织职工对矿山安全工作进行监督。但本 该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会,在矿工面临死亡威胁时缺位了。另外由于矿山劳动力的供过于求、工作机会的稀缺,很多人最担心下岗,煤矿侵犯矿工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据知情人士透 露,陈家山煤矿矿工的待遇每况日下,有时一些劳动保护用品都得矿工自己购置。面临“停 职停工”的威胁,无处主张权利且生活无着的他们,明知下井工作有生命危险,也只好妥 协。

(四)伤亡赔偿标准过低。安全生产的技术设备非常昂贵,当矿工死亡补偿过低时,矿

主就会受经济规律驱使,在安全上偷工减料。煤矿开采的暴利和矿工生命的廉价,使一些 矿主视矿工的人命如草芥。

(五)经济粗放型增长导致能源需求的高速增长。当煤炭生产的利润空间加大,超负荷 生产成为顺利完成财政指标、刷新

GDP的首选。一些矿产地企业和地方政府置安全和生态

保护于不顾,超限开采、超负荷运转;一些小煤矿则把矿工当作赚钱机器,有些已取缔的 小煤矿也死灰复燃。可以说,矿难频发是高能耗、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市场反应。

(六)监管机制有缺陷。教训证明,本应是煤矿安全监管者的县乡两级地方政府,往往

会成为煤矿直接或间接的经营者。作为一些地方的主要产业,违法违规经营的煤矿能解决 就业问题,也是主要税源,一旦取缔,会使当地政府发生财政困难。直接的利益驱动使裁 判员成了运动员、监管者成了保护者。

三、解决方针

全面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五项措施:

(一)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

(三)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四)健全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

(五)形成重视煤矿安全生产的氛围

总而言之,解决矿难治理的决策模式和治理结构两大根本问题。

所谓决策模式,即要摆脱那些无效或低效的行政单方面决策,让民意有效参与,制订 出能够瞄准问题核心,而不是只做表面工夫的矿难治理措施;

所谓治理结构,也就是在加强政府监管之外,煤矿安全治理应形成两大制衡机制,一 是通过广泛建立矿工工会,让矿工能够有组织地监督企业落实各项规章措施,维护自身的 安全保障,二是通过公众、媒体、NGO等的深度介入,形成一个约束资本与权力的外部力 量。

鉴于目前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特别是一些国有大矿接连发生问题,理顺煤炭 行业管理体制,健全管理机构、强化管理职能已显得十分迫切。同时,国家应增加了企业 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提高伤亡赔偿标准,通过这三项经济政策,配 合法律法规和行政监督来加强高危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如此,矿难才会有根治的希望。

地沟油

【背景链接】

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武汉工业学院何东平教授

2010年月披露,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

200万-300万吨,而从餐饮业的餐厨垃圾中提 炼

1吨地沟油,成本仅

300元左右。长期摄入地沟油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如发育障碍、易患肠炎,并有肝、心和肾肿大以及脂肪肝等病变。而地沟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黄曲霉 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标准表述】

[原因]

小小地沟油成为治理难题,从根本上说,凸显的是政府餐饮食品监管中的无效和缝隙。地沟油屡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多头管理导致“谁都有责变成了谁都无责”;二是 政府部门缺乏积极治理的自觉性;三是相关规定不够细化,缺乏可操作性。这三个原因归 根结底是缺乏问责,监督力度不够。

在我国的《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禁止生产“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 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观性状异常的食品”;2002年,国家颁布 《食品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的规定》中明确要求,无论是过菜油还是地沟油,都属于废 弃油脂,禁止再收购、加工成食用油脂。要根治地沟油的存在,不让地沟油危害百姓健康,地方政府应该承担起“垄断”回收地沟油的责任,不能让地沟油的回收成为一个无人管理 的领域。地方政府回收后的地沟油可以用来加工柴油等,通过合法的“变废为宝”,堵住 地沟油流入饮食行业的渠道,加大监督力度。

[措施]

当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还存在着一些漏洞,制约和影响了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改变和完善监管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标准统一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各地的食品安全标准还 依旧是各自为政,参差不一。如问题奶粉,在流出地就能拿到合格的报告,而在流入地检 测就不合格。海南豇豆在海南残留合格,而出了岛就超标等等。因此,尽快实现全国统一 的食品安全标准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是完善各环节之间的监管衔接,堵塞食品安全漏洞。在食品从农田到餐桌,要经历 许多环节,这些环节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监管。由于部门利益和避责的需要,在各环节 的衔接上,存在着许多“真空”地带,看似都在管实际上谁都不管,协调起来也是困难重 重,一旦出现问题都是推委扯皮,追起责任来都感到很冤。

三是监管人员和经费严重不足。现在的体制是监管的责任分散在很多部门,只是各部 门职责的一部分,普遍存在着人员少、任务重、经费紧张的困境,很难引起相关部门应有 的关注和重视,必将影响到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工作的正常进行。一旦有专项行动,就临时 组织力量搞搞突击,难有大的作为。

食品安全监管的链条长、覆盖面广、涉及部门多,环节衔接松散,监管责任不明确,再加之食品流通范围广,监管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如何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是摆在政府 和各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有一点轻视和大意,就会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决不 可掉以轻心。同时,要进一步改善监管模式,缩短监管战线,把监管职责尽可能地压缩到 最小限度,实现权责的统一,以确保食品安全的最终目标的实现,让人们吃上放心的食品。

政府网络舆情能力

一、背景资料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于

2010年

4月

12日发布了“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 力排行榜”,对

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党政机关应对舆情热点事件的得失进行考评。四川

巴中“全裸”乡政府因为在信息透明度、政府公信力等指标上一枝独秀,进入总体较为得 体的蓝色区域,而贵州安顺警察枪击致死案、山西问题疫苗事件则被判定为应对严重失当,被亮起“红色警报”,值得反思。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教授在点评山西疫苗事件时就指出

“问题一个系统又一个系统的出,再一个系统一个系统地去治理,显然不是一个好办法。所以,现在是各个领域都需要很好重视的时候了”。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互联网上官民良性互动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很多地方党政机 关逐步重视探索网络问政,并积累了一些有益和值得推广的经验。为了更好地推广这些经 验,让更多的地方党政机构用好网络问政这一新的治国理政平台,从今年开始,每期排行 榜推出“网络问政实践”的典型经验,供地方当政者参考。本次推出的常州环保局长“批 评有奖”就是一个很好的尊重网络民意的案例,有一定的推广和借鉴价值,北京网络媒体 协会会长闵大洪点评时认为“对于网络批评和网络监督,领导干部应有的心态是欢迎和提 倡,以广阔的胸怀听取民意,从善如流”。

二、名词解释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舆情监测室)是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舆情监 测、研究的专业机构之一,在舆情监测和分析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在互联网影响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术机构都越来越重 视互联网舆情的监测、研究和引导。胡锦涛总书记

2008年 6月

20日在人民日报考察工作

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 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互联网业已成为了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新平台之一,网络舆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三、典型案例的启示

【四川巴中“全裸”乡政府】

2010年

3月,四川巴中市白庙乡政府公示今年

1月公务开支明细表,详细记录了每分 钱公务花费,连“花

1.5元购买信纸”,招待上级官员烟酒都悉数公布,被网友称为“政 府全裸第一例”。

2008年

5月

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打造透明政府从此有法可依。在信息

交流与传播日益发达的今天,尤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处于关键攻坚阶段的今天,地方基层 政权的建设显得更加凸出。而政务信息公开和透明,正是地方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 分。

“全裸”乡政府给我们的启示:

1.信息公开有利于密切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增加百姓对干部乃至政权的信任感。2.透明政府有利于预防干部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的腐气败习出现。3.信息公开有利于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进步。

4.信息公开有利于防止怨气积累、矛盾积累和问题积累,从根本上消除了地方群体 性事件产生的可能。

5.信息公开有助于推动整个中国民主政治的进步。

四、政府提高舆情能力的措施

(一)要加强学习增强政治敏锐度。

只要我们政治敏感、视野开阔、鉴别力强,就能够及时捕捉舆情苗头,及早处理。要

转变思想,不能狭隘地认为了解舆情、应对舆情是其他部门的事,要从维护党和国家形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出发。要加强学习,学深学透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增强政治鉴 别力。要勤观察、勤思考,把握发展趋势。

(二)要建设透明开放政务系统。

信息公开透明不仅有利于开展工作,也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我们要改变封闭的 观念,树立开放的意识,把群众满意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群众关注的热点 问题上,坚持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做到政务公开,真正落实党员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 与权、监督权。

(三)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

要重视与新闻媒体的沟通,随着网络、手机的迅速发展,新兴媒体已成为社会意见的 重要汇聚之地,很多舆情也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平台得以表现。因此,要主动与网络媒体 建立联系,特别是在权威网站上及时将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开,确保正面的、权威的信 息始终占有主导权。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发挥他们的资源优势,加强对重点网 站的跟踪、监控,为应对舆情创造条件。

(四)建立专门的舆情工作部门。

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新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可选择综合素质高、组织工作业务全面的 领导干部担任,主要职责是在一些重要工作中代表组织部门做好信息发布和疑问解答。其 次要有高素质的媒体评论员。其主要职责是做好日常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在舆情发生时 的引导、应对等,如在主流媒体撰写评论员文章,在权威网络上做好发帖和跟帖工作等。此外,有条件的可建立一支顾问队伍。顾问可邀请一些公共危机处理专家担任,主要是在 舆情发生后能够为做好危机处理提供指导和咨询。

(五)对公务员加强应对舆情的训练。

要在公务员培训中加入应对舆情的课程,特别是根据新媒体特点,创新舆情管理能力 培养的方式方法。如邀请舆情分析、公共危机处理等方面专家,采取报告会、专题讲座、现场模拟等多种方式,定期开展舆情培训。通过专门培训,提高公务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 力、运用互联网的能力、舆论引导的能力,确保政府在应对舆情中掌握话语权、占得主动 权。

(六)健全应对舆情工作制度。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是应对舆情的关键环节。要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在主流媒体或重要 门户网站,及时将重点、热点工作信息公布。要建立舆情监控制度,利用舆情工作者队伍 密切监控重要舆情动态,掌握舆论动向。要建立舆情引导制度,对舆情迅速分析研判,查 找发生问题的根源,并以权威发布的方式,及时回应公众疑问,不作无谓争辩,不跟风炒 作,不人为制造热点。要建立舆情处理预案制度,就工作中的热点问题和容易发生舆情的 网络等媒体,事先研究制订相关应对预案,预案应包括舆情事件表现形式、原因、先期措 施、善后处理等内容。

五、反思网络舆论

网络舆论只能代表以下群体的声音:生活在城市地区、有经济能力使用网络并有足够 闲暇在网络中逗留并乐于发表意见的青年人。”而网络舆论的现实表明,这些青年人的声 音所代表的显然不仅仅是这些青年人本身。这些表达背后的民意支撑显然不能视而不见。

更何况网络作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具有延续性和扩展性,把“特定社会群体”的声音与 “普遍的民意”割裂开来,只能是与现实愈发背道而驰。

网络舆论的热热闹闹,除去网络本身的技术优势外,更有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表达不 够自由的原因。

表达自由是民主的前提,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体舆论的互动推波,形成强大的压力,不 仅对腐败不公的个案解决有所裨益,也是制度改进的推动力量。而我们的现实情况是,发 现问题甚至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困难,往往由于决策者的利益取向,迟迟不能推动制度改 进或者推出的却是南辕北辙违背常识的制度。就当前的实际而言,网络舆论力量的助推显 然大有可为。

政务公开 【背景链接】

2010年

3月

30日,国土资源部在官方网站发布了

2010年部门预算,这是我国决定三

年内公开中央部门预算后,第一个公开部门预算的中央部委。第二天财政部、住房和城乡 建设部、科学技术部相继在各自官网亮出

2010年收支预算总表。

2010年

3月,四川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在网络上公示乡政府的公务开支明细,乡党委 书记张映上还在网上公布了个人财产,成为中国第一个“全裸”乡政府。

【标准表述】

[内涵]政务公开就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使国家机关信 息公开,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措施]推进政务公开,需要从各个制度层面逐步推行,目前可以重点在以下方面下功 夫:

首先,完善制度建设,健全体制机制。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施行为契机,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健全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 度。初步形成政务公开工作的制度体系。

其次,依法清权确权,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政府各个部门要狠抓清权确权,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并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开权力事项、工作规则、流程图等,便于社 会各界了解和监督。再次,创新审批方式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级政府要努力将政务公开与行政审

批制度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改革现场审批方式,建立网上审批平台,促进行政审批制度改 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最后,把握公开重点,不断提高政务公开的质量和水平。各级行政机关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本系统的特点,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和本部门的核心权力为重点,不 断丰富政务公开的内容,争取让政务公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有较大的提升。

总之,要创新公开形式确保公开工作让人民群众满意。各级政府要根据社会服务的

需要,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创新服务形式,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和网络技术的优势,将政府 门户网站建设成为信息公开的窗口、在线办事的平台、联系群众的桥梁和公共服务的载体。

产品质量召回 【背景链接】

2010年

1月

21日起,丰田部分车型先后爆出踏板门和刹车系统都出现了问题,随 后丰田大规模召回问题车辆,据初步估算,此次丰田召回的汽车已超过

1000万辆。

2004年起,我国第一个有关缺陷产品的召回法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 定》开始施行。此后,《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食品召回管理规定》、《药品召回 管理办法》等也相继出台。2010年

3月

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加强汽车产品

质量建设、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总结世界汽车产业的经验和教

训,企业要加强质量并建立召回制度。

【标准表述】

[影响]

召回事件严重影响到丰田乃至日本汽车的品牌形象,作为召回事件的始作俑者,丰田 自尝苦果。召回制度是一种崭新的法律制度,它需要与中国现行的合同制度、产品责任制 度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相衔接。召回制度不仅依赖于企业的自律和政府的他律,还依 赖于市场竞争与政府监管之外的第三种力量――消费者遭遇缺陷产品时的制衡能力。这需 要整合政府力量、民间力量、法律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去联手设防,健全产品召回法规体 系,使其更具权威性和可操作性;需要有关部门在监管上形成合力,未雨绸缪,及时制定 法律和规章制度及配套措施,防患于未然。召回制度法治化,在鉴定碰撞标准和相关设备 等方面要更加完善和细化。建立产品召回制度,不仅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促进消费,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可以促进企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整个行业的健 康发展,更能体现出社会的责任感。同时,对于维护我国消费者经济利益也有巨大促进作 用。

[措施]

汽车生产企业要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改变重产能、轻质量的倾向,建立汽车产品质量 责任制,不断完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提高汽车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全过 程质量管理水平。汽车生产企业要加大技术升级和新技术研发力度,加强信息化建设,以 信息化手段提升产品质量。

汽车生产企业要加强汽车产品售后服务,加大对消费者正确使用汽车产品的培训和指 导,增强消费者汽车质量安全意识,发展和完善修配、保养等多种服务,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企业要建立质量风险预警和防范体系,建立产品追溯、召回、申投诉处理 和安全事故的责任追究制度,及时召回、处理缺陷汽车产品。建立健全汽车产品质量监管 体系要注重四方面工作:一是完善标准法规体系,加强汽车行业安全和节能环保标准和技 术规范的研究和制修订工作。二是严格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加强《车辆生产企业及 产品公告》管理。三是加强公共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大力加强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的汽车 产品强制性标准检测能力建设和质量事故鉴定能力建设,不断完善产品质量评价方法和评 价体系。四是建立汽车行业质量信息公示制度,切实保护诚实守信的企业,制约和惩戒失 信企业和失信行为。

统筹城乡发展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当前,农业农村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但是城 乡发展不平衡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衡量城乡统筹发展的成效,关键要看 农业基础是否不断加强,国民收入分配是否真正向农村倾斜,公共事业发展的重点是否切 实向农村倾斜,改善民生的举措是否更多惠及农民。归根结底,要看立足点是否真正放在 加强“三农”上。决不能以牺牲农业农村为代价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决不能借统筹城乡之 名削弱农业农村、损害农民利益。

【标准表述】

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基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在关 键环节上花气力、下功夫。

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的政策信号不能变、支持不能减。完善农业补贴制度,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重农抓粮 的积极性。加强和改进农产品市场调控,保持价格合理水平。

不断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科 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健全农产品市场 体系,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

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将政府的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 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加快解决农村发展最急需、农民要 求最迫切的饮水、用电、教育、医疗等问题,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更加注重城乡联动、协调推进,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稳定和 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继续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民工融入城 镇、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作为城乡改革联动的突破口。

软实力

【背景链接】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 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

【标准表述】

[内涵]“软实力”作为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主要包括文化的吸

引力与感染力;对外政策、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等。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化与影 视传播、介绍与宣传,是一个从国家到国民素质的提升与展示过程,是本国文化发扬光大 的过程。载体是本国、本民族的文化、精神、传统和理论本身。

[现状]目前我国的软实力要着眼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切实

推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外交等各种领域的工作,追求国富民强、社会公平正义、法平等法制、公民社会建设以及国民幸福程度等重大目标,调整经济模式和利益结 构,设法逐步恢复改革发展的道义基础。

[措施]增强软实力的可以从以下入手:

首先,软的要更软。加强对本国、本民族以及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精神、信仰、理 论的继承、吸收与创新,继续加强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建立完善法律法规等配套措施,形 成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体制机制,让文化的活力充分释放。

其次,硬的更硬。硬实力是重要基础,发挥硬实力的作用对提高软实力大有作为。一 国的影响很多时候是“不怒自威”,硬实力运用得当,本身也可以创造强大的软实力,树 立国家威信。

服务型政府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服务型政府

【背景链接】

2010年

3月

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 称,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标准表述】

服务型政府的核心理念是政府必须提供服务,政府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满足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立足点是政府的一切行政必须从 公共利益出发,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力度,加大公共服务投入,让公共服务均 等化,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涵义]服务型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 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

[基本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

权、监督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而民主愈发展,权力也就愈为公众服务。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民主政 治的步伐正在加速。

[意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不仅是适应“小政府大社

会”发展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更是重视民生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 的必然要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背景链接】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 出来。综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也重点强调,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标准表述】

[要求]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全局。全党全国必须增强主动性、紧迫感、责任感,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加强 规划引导,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要任务,兼顾当前和长远,处理好速度和效益、局部和 整体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必须通过坚定不移深化 改革来推动。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 施的协调性,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推动全国上 下齐心协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措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从以下入手:

第一,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调整城乡结构,加快推进城镇化,加快调整区域经济结 构和国土开发空间结构。

第二,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 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 水平上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第三,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更加注重 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宏大的创新型 科技人才队伍,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第四,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构建粮食 安全保障体系,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 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六,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互利共赢的 开放战略,统筹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加快调整出口贸易结构,加快调整进口贸易结构,加快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公平正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2010年

3月

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回答

记者提问时提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标准表述】

[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 求”。

温家宝总理也曾经说到:如果说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那么公平正义就是国家 制度的首要价值。如果说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职,那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就是政 府的良心。

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讲求效率才能增添活力,注重公平才能促进和谐,坚持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才能更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内涵]我国现阶段要实现的社会公平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缩小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

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和发展不平衡问题;缩小东部与中、西部之间 的差距和发展不平衡问题。

[措施]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

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我们把提高效率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结合起 来,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经济效率提高、促进社 会和谐。既高度重视通过提高效率来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又高度重视在经济发 展的基础上通过实现社会公平来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改革开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医疗改革 【背景链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加

快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五项重点工作。继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要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坚持基本医疗的公益性方向,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改善医患关系。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卫生机构,在服务准入、医保定点等方面一视同仁。扶持和促 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标准表述】

[意义]

医改是我国从“基本制度”的高度规划医疗卫生事业,保障人民健康。这是我国基本 医疗卫生制度的一大创新。将缓解群众最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基本、基础和基层”,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降低居民的医疗负担。从源头上降低疾病风险,保障人民“不生病、少生病、少生大病”。从长远看,实施医改有助于改善国民的健康状 况,进而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预期,刺激消费增长并带动宏观经济的增长。新医改将为我 国经济增长注入原动力。

[对策]

医疗制度的改革是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实施医改是重大民生工程,把医疗卫生保健 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体人民提供是政府责任的体现。但具体落实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确 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明确政府、社会与个人的卫生投入 责任。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 体制。

二、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完善卫生法律法规,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立法,明确政府、社会和居民在促进健康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加强城乡卫生监督机构能力 建设。

三、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全面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做好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完 善医疗保障管理机制,有效减轻城乡居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提出接近

400种药物实现零

差价,就是通常使用的药物群众不再付出高价了。基层医疗单位实行零差价以后需要补偿,而使基层的卫生人员待遇不下降。

四、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 务机构建设,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 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

五、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已经确定,就是要实行公益性的改革。也就 是说公立医院公益性改革的公益性方向应该坚定不移。

2012申论万能模板

一、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以法为镜,可以断曲直。”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才能形成公正的社会氛围,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好相关的监督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来促进材料中所提到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

三、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任何问题的出现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社会来说总是带有一定的破坏性,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问题的出现有助于我们清楚认识到我们在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处理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这对于我们来说反面是一个完善自己,完善社会相关体制机制的一个机会。

四、1、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和现象的存在和发展蔓延,值得我们去沉思和探讨。

2、从材料中所反映的情况来年,目前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严峻的课题。

五、坚持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在完善相关法律体制的同时,各级有关部门和机关 应当采用各种灵活的方式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和教育。使人民群众发解问题的严重性和政府对该问题的有关解决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人民群众自发去预防和解决该问题,节省法律运作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法律的实际执行成本。

申论万用句型、模板

题目

立论法:确定资料主题,表述中心论点: 提高劳动者能力拓展就业渠道、让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入人心、建立节约型社会应先打造节约型政府、加强反腐倡廉 构建和谐社会、诚信,不仅仅是私事、加强安全生产建设 推进经济健康发展

第一段:开篇语

开篇点题,陈述现象和相应的政策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问题日渐凸现出来,在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在这样的形势下,目前产生的。。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起强烈反响。

★近些年来。。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但与此同时。。(现象,政策)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但。。的改革却明显落后,(后面引出材料反映问题)

第二段:原因分析

★检视。。面临的窘境,我们不难发现,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多、底子薄是基本国情,这就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之一,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问题已经解决。当前及今后依然严峻的形势主要表现在:。。

★现阶段我国的。。形势,表现为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趋势与依然严峻的现状并存。严峻的形势有浅层次的因素,也有深层次的矛盾;既有历史

第二篇:申论热点总结

一、中国梦

1、标题:A、打造中国之梦造就美好明天

B、凝聚中国力量同心共筑中国梦

2、框架:A、以实干之基托起中华复兴之梦(实干兴邦)

B、以自主创新助推中国梦扬帆远航(科技进步)

C、以文化为中国梦插上腾飞的翅膀(文化繁荣)

D、以改革之力为中国梦保驾护航(惠及民生)

3、开头:

A、有梦想才有目标,有希冀才会奋斗。不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家庭,梦想都是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从新中国“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奥运梦、世博梦终于梦想成真,我们听到中国梦渐行渐近的铿锵足音。伟大的梦想,源于现实的土壤。只有凝聚中国力量,不断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B、新中国“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新世纪“强起来”,正是国家民族的强盛,让人民的幸福有了坚实依托;中国梦的茁壮,使个人梦想有了广阔空间。吃饱穿暖、下海经商、有车有房„„个人梦想的日益丰富说明,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唯有凝聚中国力量,将个人之梦寄托于国家之梦、民族之梦,梦想才有成真的可能。

4、结尾:

A、民族独立梦、两弹一星梦、奥运世博梦、航天潜海梦„„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今天的中国,民族复兴的梦想仍在继续,住房梦、创业梦、宜居梦、小康梦„„在个人梦想和国家梦想的互动交融中,世界东方升腾起激荡人心的中国梦,奏响一个伟大民族走向复兴的交响乐章。

B、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中国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为了更好的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需13亿人共同奋斗,凝聚中国力量。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脚下。

5、名言警句:A心存希望,幸福就会降临你;心存梦想,机遇就会笼罩你。

B一个有事业追求的人,可以把“梦”做得高些。虽然开始时是梦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轻易放弃,梦想能成真。

二、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1、标题:实干兴邦:“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2、分论点:A、坚持求真务实

B、勇于攻坚克难

C、善于开拓创新

3、开头

梦想照进现实,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干。邓小平同志曾讲过,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同样道理,不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只能停留在梦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行动第一、实干第一,才能为“中国梦”照进现实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根本保障。

4、结尾

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历来是治国理政的大忌。中华民族百余年的奋斗史,也从另一面印证了这个道理。付出世人难以想像的巨大牺牲,在“坚船利炮”的西方列强侵略下夺取民族独立的胜利;靠着“节衣缩食、勒紧裤带”的奋斗精神,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鼓起“杀出一条血路”的改革勇气,用短短数十年走过西方国家两三百年历程。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走出苦难、走向辉煌,靠的不是空想清谈,而是实干苦干。

三、保障性住房

1、标题: 健全保障房管理机制 确保分配公平公正

2、分论点:A、科学合理规划保障性住房的布局和相关配套设施

B、做好保障房建设的质量监管

C、出台新的保障房管理办法

D、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投入

3、开头:

A、我国古代,孔子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近代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公平公正一直是我国民众的追求与向往。保障房政策根本目的是惠民生、促公平,但分配管理制度不健全,使该保障的“落了空”,不该保障的“搭便车”,形成了新的不公。有鉴于此,必须健全保障房分配管理机制,确保保障房分配公平。

B、实现住有所居,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十八大,党给我们的承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的愿望。住房是民生之要,牵动着百姓的心,无论是身居庙堂,还是远在江湖,都为其忧虑。政府为解民之忧,推出了保障房政策,但在分配中却出现了不公,故此,必须健全保障房管理机制,严守公平分配的“生命线”。

4、结尾:

A、杜甫有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安居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古人的忧思犹在耳畔,政府新政正跨步向前。各地政府勇于开拓,迎难而上,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同时也在探索健全保障房管理机制的新途径、新方法。保障性安居工程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保障房分配的公开公平,不仅维护了住房困难群体的切身利益,更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B、保障性住房建设,事关住房困难群体的幸福安康,事关社会的公平正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方面,要大力推行“三级审核、三榜公示”制度,逐级把关,切实满足最困难群体的住房需求;另一方面,必须继续贯彻保障房对象家庭动态管理制度,使这一有进有出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推进保障房建设,公平公正分配是关键,健全管理机制是保障,故此,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这一民生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夯实健全机制之基,筑造公平分配之厦。

四、转变工作作风(加强作风建设转变工作作风)

1、对策:A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标责任B坚持依法行政,优化发展环

境C强化纪律约束,提高政府执行力D严格考核奖惩,确保责任落实E

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环境

2、纯正风气聚民心

3、开头:工作作风是否纯正,直接影响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从当前看,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已成为影响政府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沉疴顽疾,着力整治政府工作中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工作作风凝聚民心、带动民风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4、分论点:

A治庸就是整治庸碌无为,褒扬奋发有为、为民立功。

B治懒就是整治懈怠懒惰,褒扬勤奋好学、激情工作。

C治散就是整治纪律涣散,褒扬顾全大局、令行禁止。

D治奢就是整治骄奢淫逸,褒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5、结尾:工作作风是否纯正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从治庸、治懒、治散、治奢着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还政风“碧波清泉”。

第三篇:申论热点总结

申论热点问题总结

申论热点问题总结

一.科学发展观:

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

2、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做到三好三民:三好: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三发展四一切:三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一切: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

(二)发展是第一要务

1、发展: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在内的全面发展。

2、核心:发展的重要性——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都是前进中遇到的问题,一切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发展又必须从解决问题开始,无数事实证明,发展才是动力,发展才是出路,发展才是归宿,发展才是破解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问题的根本。

3归宿,发展才是破解前进路上一切困难问题的根本)。第二、增强国力。第三、提升国际话语权。

4、实施三大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

1、全面: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强调发展内容的多元化。

2、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协调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强调各个环节的相互协调性。

3、可持续: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要着眼长远,不能损害后代人发展的能力,实现永续发展。强调发展的结果是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4、坚持一条道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建设两型社会: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

(四)五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一是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二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三是统筹城乡管理制度。四是统筹城乡收入分配。

统筹区域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地关注和解决失业、贫困、教育、医疗、-1-姜琳琳

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公正和反腐败等社会问题。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核心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努力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通过深化改革,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趋利避害。

二、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民主法治

所谓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二)公平正义

所谓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好社会共性和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只有实现公平正义,才能达到社会和谐。

(三)诚信友爱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四)充满活力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五)安定有序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前提和条件。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条件,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重要前提。

三、服务型政府的含义

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概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一直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它强调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以多元参与为服务形式,以合作协调为服务基础,以满足公共需求为服务导向。

总的来讲,即一个能够公正、透明、高校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

服务型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法制的政府、有限的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原则:责任原则、效能原则、竞争原则、法治原则、分权原则。

四、食品安全问题

(一)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

2、企业经营者缺乏社会责任

3、监管部门操办不力

4、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存在诸多弊端

(二)解决措施:

1、逐步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2、在综合协调监管的基础上推进监管的专业化。

3、加强监管力度、严格检测食品安全的各个环节

4、完善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

5、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社会责任

6、提升全民的消费安全意识

(三)可用素材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确保“舌尖上安全”(李克强)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五、儿童安全问题

(一)事件回放

2012年中国未成年人保护十大事件

(1)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增加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专章

(2)校车事故促《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出台

(3)国务院颁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儿童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

(4)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民政部等八部门联合开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

(5)免费午餐计划促进政府决策。

(6)佛山女童小悦悦遭碾压18路人无人援手案

(7)山西村镇干部轮奸12岁少女被定性为嫖宿幼女

(8)《中国留守儿童日记》引发思考

(9)广州7岁女童饥饿跳楼觅食案

(二)儿童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1、儿童健康成长权益未得到重视

2、儿童的受教育权得不到充分的保护

3、儿童权益保护在刑事司法等程序中的缺陷

(三)儿童安全问题的原因:

1、家长监护责任缺失

2、学校法律责任缺失

3、儿童救助机制不健全

4、儿童权利保护法律缺乏系统性

(四)儿童权益保护的主要举措:

1、强化家长和教师的监护职责

2、健全儿童权益保护的救助机制

3、完善儿童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

(五)可用素材儿童权益保护需构筑严密法律网络

“内外兼修”助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少年强则国强——筑就保护堡垒保障儿童权益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儿童共享阳光温暖

六、就业最难季

(一)就业难的成因:

1、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岗位供需不匹

2、发展环境不利导致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数受限

3、资源配置失衡导致人才分布过于集中

4、就业不公情形呈增多趋势

5、高校忽略教学质量提升影响学生就业效果

6、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待提升

(二)破解就业难举措:

1、根本之策应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2、以简政放权激发就业创业创新活力

3、以政策激励分流就业方向

4、通过激励与约束政策营造贡品的创业就业环境

5、高校应注重教学质量提升

(三)可用素材

1、名言警句

没有一定增长不足以支撑就业、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考发展,把经济发展蛋糕做大、把就业蛋糕做大。——习近平

服务业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以简政放权释放就业创业创新活力——李克强

2、标题示例:呵护就业梦编制中国梦

释放就业创业活力始自简政放权

让公平之光照亮就业之路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莫让就业难羁绊青年梦

守护民生之本筑牢发展之基——促进就业亟待经济升级

七、建设节约型社会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措施:

1、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

2、加大调控和监管力度,杜绝重复建设等浪费现象。

3、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发展模式。

4、大力扶持环保产业,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5、建设节约型社会,还要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以科技进步带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二)可用素材

1、名言警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俭节则昌,淫饮则亡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涓涓细流,汇成大河。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

八、文化篇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一)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1、可直接创造经济效益

2、满足群众需求

3、弘扬中国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二)问题:高增长背后的隐患:

1、总量不大,水平不高

2、缺乏骨干企业、知名品牌

3、贸易逆差依然较大

4、盲目发展仍然存在(三)主要原因:

1、思想观念落后

2、政策法规不完善。补充词汇:知识产权保护缺失

3、资金投入、人才保障不完善

4、技术发展落后

(四)对策:

1、以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为前提。例:光电总局规范婚恋交友类节目。

2、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根本动力。

3、以培育文化企业“航母”为发展重点。

4、以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为重要支撑。

5、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强大保障

6、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重要补充。

(五)可用素材:

1、名言警句

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恩格斯

大力倡导文化创新,努力追求文化创新。——刘云山

2、标题示例

廓清文化产业创新的藩篱

提高文化软实力呼唤文化产业创新

以政策甘霖润泽文化创新之花

第四篇:2012申论热点总结

一、政务公开当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开始实施,但纵观当前各级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现状,在充分肯定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必须正视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1、政府信息公开的思想观念障碍大。官本位思想、官僚主义和文牍主义遗毒未清,部分公务员热衷于“暗箱操作”,不愿意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2、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有限,流于形式。表现在形式上公开多,实质上公开少;结果公开多,过程公开少;原则方面公开多,具体内容公开少;公众被动接受的多,主动参与的少。

二、政务公开难原因

1、部分单位和领导对信息公开重视不够。

2、特权思想严重,不愿公开。

3、存在腐败行为,不能公开。

4、信息公开监督缺乏力度。

5、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体系不完善。

三、完善政务公开的对策建议

1、确立政府信息公开原则,促进政府观念的转变。

要敢于公开,及时公开,全面公开,真实公开。坚决摒弃封建官本位意识,克服封建思想,杜绝“暗箱操作”,树立服务理念。保证媒体及时准确获得信息。坚决杜绝以往政府官员因害怕而隐瞒事件真相的做法,客观真实地公开相关事件真相。

2、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促进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信息互动。

打破过去的时间和空间界限,打破过去政府信息公开的自上而下的逐级下传模式,实现政府信息公开的网络化模式,提高政府内外沟通的效率。行政机关行政行为全过程信息,特别是行政决策信息需要及时予以公开,同时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系统性、针对性。

3、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更多地赋予民众政府信息请求权。

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更多地赋予民众政府信息请求权。积极建设电子政府,加快政府网站建设,建立政府与公众有关政府信息的互动回应机制,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能力。

4、建立完整的社会监督机制。

建立完整的社会监督机制将是加速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强大力量支持。首先要赋予第三方机构更大的权力,加强第三方机构对政府信息处理的监督力度。其次要鼓励政府在处理政府信息时采取听证、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等增加政府信息透明度。

5、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保障。

政府带头践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民、社会舆论要提高自身的法制意识,依法行使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的监督权和参与权。此外,应通过有关监督法律规范的制定,提高新闻监督的法律效力,保证新闻媒介对政府信息的报道权以及公众对政府公开信息的评论权。

6、加强政府公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培养,转变政府职能。

公务人员的素质、政府部门的形象也直接决定着政府公信力的强弱。为此,首先要转变执政理念,树立正确的政府信息公开观念,实现由“官本位”思想、“权本位”思想向“民本位”思想转变。其次要推行电子政务,加强政府公务人员民主施政、阳光行政的执政理念。

四、经典论述“以人为本”是服务型政府构建的核心理念。

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加强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深入分析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实践经验,认真借鉴国外有益做法,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在风险时期求索和谐

——近年来社会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总结反思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频繁发生的集体上访和群体性突发事件,以及西南大旱、玉树地震之类关乎公共安全的自然事故,都在警示着高风险时期的来临。面对此情此景,党和政府正以无穷的智慧和勇气直面风险、构建和谐。作为公务员考试,政治、民生都是申论考试的重点选题方向,考生有必要对近年来社会突发性公共事件进行总结反思,了解其现象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一、社会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

自然灾难无法避免,但社会矛盾可以规避。事实上,回顾近年来社会突发事件,可以将它们的根本原因归纳为社会利益和利益分配的不对称。具体可分为两大方面:

首当其冲的是伴随着群众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老百姓有着更多的利益诉求,但这种诉求存在梗塞。例如百姓遇到问题时无处倾诉、倾诉了也无人解决的现象时有发生,问题越积越深就演变成了接二连三的上访现象。

其次,少许管理层面的决策不力、作风不实、漠视群众利益现象也确有存在。例如近期频发的网络舆论危机事件大都是人民群众对管理层人员工作、生活作风的检举,韩峰日记事件、天价烟局长等事件均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社会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的解决措施

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从多方面入手、多策并举化解矛盾、降低风险。

首先,化解矛盾最根本的着眼点在于畅通群众利益诉求通道。要创建公平的博弈平台、拓宽民意表达途径,以此为民众提供便利的诉求渠道。比如针对上访现象,其解决方法不是让基层干部天南地北的追着上访者、盯着上访者,而是要让有权处理问题的行政机关出面调解和落实,并建立高效透明的化解矛盾的工作机制。

其次,在矛盾发生之前就必须具备高度的预见力,制定各类风险应急和长期预案,并建立长效机制。如各级党政部门可开展多种形式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这样就能将遗留问题抹去,将未来风险预计。即使风险“变现”,也能以未雨绸缪的前期工作为基础迅速行动、化险为夷。

需要强调的是,对待那些涉及百姓重大经济利益的问题时,应遵循民主协商的原则,决策透明、信息公开,充分尊重各方利益关系。近期持续热涨的房地产市场在我国密集出台的爱民政策面前也正在逐渐“退烧”,这正是我国党和政府维护百姓利益的表现。

最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行政、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也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方面。对内宣传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和法制宣传工作,以此引导群众在面对矛盾冲突时选择合法合理的正确方式。

应该看到的是,凡事都具有两面性,频发的社会公共事件不仅仅是一种威胁,其实它也是一种激励,因为近年来的这些矛盾甚至冲突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百姓利益诉求渠道的畅通和我国公民民主权力的深入。矛盾并不可怕,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相信整个中国社会必将全面走向和谐、迎来辉煌!

第五篇:申论最新热点

西南旱情

一、事件背景阐述

“河水断流、水井干涸、农田龟裂……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西南5省区市的旱情不断加重,其中云南、广西的部分地区的旱情已达到特大干旱等级,贵州省秋冬连旱,出现8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部分地区旱情甚至百年一遇……”

自2009年秋季以来,云南、贵州等西南省份遭遇特大旱灾,农作物绝收、饮用水奇缺,牵动了社会各方的心弦。严重龟裂的土地,温总理紧锁的双眉、沉重的语气,让我们无不为这一罕见的旱情所震撼。

1、受灾省区及各地灾情:

云南——最大粮仓130多天无降雨。全省已有超过800万人、48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最大粮仓陆良县125天无降雨。

贵州——84县230天滴雨未下。230余天无雨,84个县(市、区)沦为重度受灾。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417.5万亩,153.3万人、75.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广西——31万人靠送水度日。13个市77个县(市、区)受灾,受灾人口782万人,饮水困难人口达219万人。

四川——稻田无水拟种烤烟。13个市(州)55个县(市区)616万人受灾,131万人饮水发生困难;水稻田拟改种耐旱烤烟,流了500年的泉眼干涸。

重庆——两江枯水大船难靠岸。34个区县出现旱情,农作物受旱270万亩,94万人出现饮水困难;低水位使大吨位船舶只能“蹲”在江心没法靠岸……

蔓延——湖南、甘肃未能幸免。湖南5个市(州)38个县(市区)近3700多个村民小组38万多人饮水困难;甘肃受旱面积达1628.3万亩,143.6万亩地下种困难,72万人饮水困难。

2、灾情成因:

(1)降水偏少蓄水不足系造成旱情主因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邱瑞田认为,降水偏少和蓄水不足造成南方旱情的主要原因。

今年降水量,南方五省严重偏枯,一些河道来水量不足常年平均的50%,部分河道少于九成,造成整个西南五省出现严重干旱。由于持续时间长,这个面积逐渐扩大到目前的状况。现在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几乎处于不饱和状态,蓄水严重不足,从而造成严重的供水不足。

(2)水资源利用率低。

南方水资源量非常充沛,但是它的河道属于峡谷型的河道,水资源的利用率是比较低的。大致上我们水资源利用率在6%左右,这是相当低的,这和它的特殊地理条件有很大的关系。

(3)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天气晴好,持续高温。

在此影响下,副热带高压整体偏强,东亚季风携带的水汽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导致我国东部降水较多,北方降雪频繁。相反之下,我国西南地区是下沉气流占优势,常出现晴好少雨天气。

(4)冷空气时机没有掌握好。

大多数冷空气在北方开始偏东移动,直接从西南省市边缘“溜”过去。加上冷空气不够“强势”,翻不过秦岭,无法对盆地及其他地区造成影响。加之“水汽”条件不丰富,无法形成较好的降水。

(5)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原因外,也有专家认为这次西南严重旱情的成因不乏下列因素:

第一,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西南一些省份提倡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而这两种作物涵水能力较差,大面积种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第二,西南的矿产、矿石资源丰富,但矿产大量开采,尤其石材的开发,对西南的保湿屏障破坏很大,缺乏地下水保持气候湿润,也使喀斯特地貌调节旱涝的功能受到破坏。

二、相关知识储备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坚持走科学发展观道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型社会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文本。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可考虑的应对措施及思路

1、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保障人畜饮水安全。

优先解决群众饮水问题,要想尽一切办法,保证群众的生活用水。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饮水解困方案,落实供水措施。重点抓好现有水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加快应急水源工程建设。采取水库供水、应急调水、打井以及拉水等多种措施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

2、尊重自然规律,坚持科学发展。

正确认识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其危害,尊重自然规律,调整结构,推广抗旱技术,根据水源情况适时补种、改种农作物,力争做到小春损失大春补,粮食损失经济作物补,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农业损失非农业补,努力夺取今年农业丰收

3、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经济,加强基础水利设施建设。

大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通过科学手段,因地制宜,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抓紧建设一批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从根本上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010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一、背景链接

2009年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网友在线交流表示,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反腐败重大举措,政府正在积极准备这项工作。

在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与委员发出了建立健全财产申报制度的呼吁。

2009年9月份召开的中纪委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在认真贯彻落实好《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的基础上,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公职人员管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直接关系政权的巩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坚决执行中央关于报告个人经济和财产,包括收入、住房、投资,以及配偶子女从业等重大事项的规定,并自觉接受纪检部门的监督。

建立健全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呼之欲出。

二、财产申报制度

(一)财产申报概述

财产申报制度,是对官员有关家庭财产申报、登记、公布的制度,是科学反腐制度体系的核心内容,建立起有效的财产申报机制,将国家公职人员的家庭财产置于人民群众和国家法律制度的监督之下,使其非法所得无处藏身,就会使腐败分子难以为所欲为,从而能够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财产申报的现状

关于财产申报,在我国已提了近15年,但目前试点地区的官员财产申报大多集中于科级以上干部。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一路走来,可谓是速度相当缓慢。从1995年规定“温柔”地诞生,现在普遍沿用的还是这一套最基本做法。近几年,在“两会”代表委员的持续呼声、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之下,各地开始尝试破冰,试图突破现状,但仍旧陷在公开不彻底的争议之中。

(三)财产申报的障碍

家庭财产申报制的实施必然面临三大难题:一是鉴于中国目前没有公开、统一、标准的公民信用保障系统,个人资信难以查实,反腐败工作缺乏坚强的技术支撑;二是腐败分子为了逃避财产申报和资金核查,必然会将大量腐败资金和非法收入转移到他人名下,或馈赠亲朋好友,逃避法律的制裁;三是腐败分子在国

内无法藏身,必然想方设法外逃,势必给国家财富造成巨大损失,破坏法律的实施,损害社会的公正,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

三、完善财产申报制度的建议

鉴于目前建立我国制定财产申报法的条件还不具备最基本的条件(如尚未实行全民信用卡制度),在真正意义上的财产申报法出台之前,京佳教育认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制度资源,通过增加环节来完善现有的干部收入申报规定。

第一、申报对象可以逐步扩大到所有的国家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就国家工作人员来讲,除了对他们进行任职、离任时的审计外,还应要求他们在任职前、任期间、离任时对自己和家庭的财产进行如实申报,其申报范围可依具体申报对象的工作性质及其重要程度作不同的规定,其具体操作除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外,可逐步交由银行执行或监督。

第二、加大对申报结果的监督和公开程度。增加二个环节:一是审核环节,即审查核对环节,通过检查核实申报内容;二是公示环节,申报结果的公示范围可以视条件的成熟程度而逐步扩大,可以先做到同级公示,即在班子内或同级干部中公开,由人大产生的干部的收入申报在人大中公示;这里不应有“秘密申报”部分,也即不应有暗箱操作部分;

第三、增强惩处力度。是追究环节,根据检查结果,对于不如实申报收入,或瞒报、漏报、谎报者做出严肃处理,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于多次谎报者应免去其领导职务;四是信用记录环节,对于是否如实申报的情况应记录在案。建议各单位纪检监部门有必要对现任干部任职以来历次收入申报记录进行一次大检查,使检查结果进入干部信用档案(所以必须先建立干部信用档案),以供组织部门任免干部时参考。第三、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使得财产申报制度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在条件成熟之时出台已呼唤了十多年的《反腐败法》,并专设章节对于官员财产申报作出明确而完善的规定。沙尘暴

一、相关背景

20日18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新一轮沙尘天气会接踵而至。而19日开始的沙尘天气肆虐一天后基本结束,据称,这是今年入春以来北方地区遭受的强度最强、影响范围最大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16个省份约2.7亿人遭受沙尘侵扰。

据悉,目前,已进入沙尘天气高发期。国家林业局要求各地采取切实措施,做好沙尘暴应急处置工作。各级应急人员要坚守岗位,随时掌握相关情况并及时报告;各地要做好灾前预报预防及沙尘暴发生中的应急处置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启动相应预案,并对可能发生沙尘暴的地区向群众进行广泛宣传,妥善安置好群众的生产生活,将损失减到最低程度;必要时组织人员对灾情作详细调查。同时,还提醒人们在沙尘天气发生时,应尽量减少外出和户外活动,若需外出应戴好纱巾和口罩等防护用品;建筑工地要覆盖好裸露沙地和废弃物,加固好易被大风吹落的搭建物。

二、沙尘暴概述

(一)沙尘暴概念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百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二)沙尘暴的危害

1、危害人体健康。当人暴露于沙尘天气中时,含有各种有毒化学物质、病菌等的尘土可透过层层防护进入到口、鼻、眼、耳中。这些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尘土若得不到及时清理将对这些器官造成损害或病菌以这些器官为侵入点,引发各种疾病。

2、生产生活受影响。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

3、生命财产损失。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市、武威市、武威市民勤县、白银市等地市的强沙尘暴天气,受灾农田253.55万亩,损失树木4.28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亿元,死亡50人,重伤153人。2000年4月12日,永昌、金昌、威武、民勤等地市强沙尘暴天气,据不完全统计仅金昌、威武两地市直接经济损失达1534万元。

4、影响交通安全(飞机、汽车等交通事故)。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

(三)我国沙尘暴的现状

经统计,60年代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而90年代至今已发生过20多次,并且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重。

(四)沙尘暴的成因

客观地讲,今年的沙尘天气和特大旱灾,与气候异常有直接关系。据气象专家称,沙尘天气主要是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不稳定的热力条件形成大风或强风天气造成的。

但毋庸讳言,我们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长期以来,追求GDP的政绩观在一些地方根深蒂固,一些地方政府嘴上讲保护生态环境是惠及子孙万代的头等大事,但实际干的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断子孙后路”的蠢事;一些地方招商引资急功近利,不顾环境危害制定“土政策”允许上污染企业,为环境违法企业“保驾护航”,形成“老板赚钱、群众受害、政府埋单”的恶性循环链。

三、相关对策

沙尘旱灾肆虐,是对人类警示,因此京佳教育认为当下我们要尽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正确处理好“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主动节能减排,防治污染,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此外,还要强化防灾减灾意识,加大政府投入、完善相关设施建设,做到未雨绸缪。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第一、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第二、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第三、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的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人们要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第四、政府官员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个干部能不能被提拔重用,不仅要看他在经济建设方面的能力和成绩,更要看他对环保治理的态度和效果。将环保成效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标准,对未按期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地方和部门,将坚决实行“一票否决”,环保“成绩单”将直接影响官员的选拔任用。以“环保成绩”选拔官员,让牺牲环境为代价捞个人政绩的投机者没了市场,能够促使更多的干部转变观念,务实作风,树立科学的为政思维,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好事。第五、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过度。由于交通不便等缘故,西部的生产方式还基本停留于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放火烧山,导致地面植被覆盖率急剧下降;急于脱贫,一些老百姓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些行为都给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压力。因此,必须发展集约型农业,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出,防止不断的毁林开荒行为。蚁族

一、名称由来

首先,蚂蚁具有较高的智商。据相关研究表明,蚂蚁有25万个脑细胞,在所有的昆虫中,是最聪明的物种。蚂蚁的高智商能用来描绘该群体所具有的“高知”、“受过高等教育”等特点。其次,蚂蚁属群居动物,一个蚁穴里常常有成千上万只蚂蚁,这也与该群体在物理状态下呈现出聚居生活的特征相吻合。此外,蚂蚁很弱小,但若不给予其足够的重视,蚂蚁也会造成严重的灾害(如蚁灾),因此有人称蚂蚁为“弱小的强者”。蚂蚁这些特点与该群体弱势、低收入、不被人关注,易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等方面极为相似。

此外,蚂蚁还有许多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优点,而恰恰是这些优点,与该群体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比如蚂蚁永不言弃的精神:如果我们试图挡住一只蚂蚁的去路,它会立刻寻找另一条路。要么翻过或钻过障碍物,要么绕道而行。还比如蚂蚁所具有的期待情怀:整个冬天蚂蚁都憧憬着夏天。在严冬中,蚂蚁们时刻提醒自己严寒就要过去了,温暖舒适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即便是少有的冬日暖阳也会吸引蚂蚁们倾巢而出,在阳光下活动活动筋骨。一旦寒流袭来,它们立刻躲回温暖的巢穴等待下一个艳阳天的召唤。此外还有蚂蚁勤勤恳恳、全力以赴的工作态度等等。这些特点,都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真实写照。

什么是蚁族

“蚁族”,是指“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廉思日前在北京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这些受过高等教育,却从事着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们,主要居住在城乡接合部或近郊农村;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月均收入低于2000元;年龄集中在22岁至29岁之间。他们中有九成人是童年时曾被称为家中“小太阳”“小皇帝”的“80后”。

二、研究调查

根据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西安等城市研究调查显示,每个城市的蚁族聚居的人群数量都相当惊人。与就业、教育相比,该人群的性危机凸显。作为80~90后,他们处于性活跃期,然而,蚁族婚姻状况与同居状况对比。未婚的人数占到被调查总体的93%,结婚的为7%,与异性同居的只有23%,这比农民工性危机还令人忧虑。

“蚁族”的性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在93%未婚人群中有恋人的人占51%,其中的23%的人选择了同居的生活方式,只有33%的人在最近一个月内有过性生活。就全国成年人而言,平均性生活频率是在每星期1次左右。然而该群体的67%的人最近一个月没有性生活。对比之下,“蚁族”在性需求方面难以得到满足,人际性活动的缺失很可能会通过独自性生活(如:自慰)或其他途径进行宣泄,如果通过其他途径则在很大程度上引起社会问题。

不论是“啃老族”,“月光族”,还是“蚁族”,它们指的是当前年轻人,特别是高校毕业刚步入社会不久的大学生们的几种生活观念和生活状态。我且把它们统称“三族”。其实这些“三族”现象不是我们中国的特色,它在国外早已普遍存在。只是我国每年涌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数以百万计,每年流入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年轻人成千上万。规模上外国不可能有这么多人,所以,在国外这个现象也就不显得那么突出了。

尽管如此,国外的“三族”现象早也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美国这个群体有个比较好听的名称--“youngworkers”(青年打工者)。美国的一家专业机构(Peter D.HartResearchAssociates)曾经对这个群体从1999年至2009年做过一项跟踪调查,调查涉及该群体生活的诸多方面,如就业、收入、医疗保险、家庭生活等。

根据调查他们发表了一份报告,题目为“YoungWorkers--A Lost Decade”(青年打工者——迷失的十年)。报告显示青年打工者一族在走向社会、开始独立生活的道路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当然,报告调查的“青年打工者”与我们的“三族”不一定完全吻合,但是报告反映的情况与我们的“三族”,特别是类似“蚁族”年轻人面临的困惑和挑战是相似的。

三、生存现状

生活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思想情绪波动较大,挫折感、焦虑感等心理问题较为严重,且普遍不愿意与家人说明真实境况,与外界的交往主要靠互联网并以此宣泄情绪。

“蚁族”多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和餐饮服务等低层次、临时性的工作,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收入低且不稳定。

四、“蚁族”聚居处社会问题

与现实生活中“蚁族”的庞大数量相比,在社会关注度上,“蚁族”却是一个极少为人所知的群体。现在社会上经常出现的是以“农民工、下岗职工、农民”为主题的媒体报道和学术研究,而有关“蚁族”的学术研究和媒体报道,都寥寥无几。在外来流动人口成为新闻媒体和文学作品(特别是打工文学)关注的主题,同时也日益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话语和焦点时,“蚁族”却埋没于“青年农民工”、“流动人口”、“校漂族”等字眼之下,他们既没有纳入政府、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也很少出现在学者、新闻记者的视野之中。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被漠视和淡忘的群体!这是一个少有人关注和同情的群体!

“蚁族”在主流话语中的缺失,并不代表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重要!

2010年,“蚁族”的主要聚居区——北京市唐家岭村面临拆迁。大约5万唐家岭租客不得不另觅他处。

五、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大城市就业。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蚁族”的数量在未来几年内必将急剧增加。因此,尽管“蚁族”还没有形成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阶层”,但日益显现的“蚁族”现象应当

引起社会的充分关注和重视。

执著未来憧憬明天

六、解决对策

第一,建立公平合理的农民工报酬、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机制。

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作用的基本定位,我们必须公平对待新生代农民工,构建合理的农民工工资报酬制度,建立规范有序的就业制度、平等的人力资本投入制度和开放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农民工合理分享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不断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保证和基本渠道。

第二,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的本质是依附于其上的种种福利、政策和管理方式,如何改革户籍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应着力研究尽快采取行动,逐步降低农民工入户门槛,在为城市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奖励型入户、购买城市房屋的投资型入户等制度的基础上,把在本市居住多少年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可以入户的制度也纳入进来,直至条件成熟时,取消户籍的城乡划分和地域划分。

第三,为新生代农民工制定相应的住房政策。

“新生代农民工”要想摆脱漂移不定的状态,“居者有其屋”是最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客观地说,在现有户籍制度尚未改变的前提下,任何城市的住房政策制定者都不敢也不愿全部将农民工纳入自己的保障住房范围。假如农民工可购买经济适用房,将很快吸引很多农民工进城入住直至城市不堪重负。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为农民工提供廉租房,为“新生代农民工”修建宿舍或单身公寓。从长远看,应综合考虑集体农村土地制度下农民工进城后土地权益的变现问题。

第四,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政策服务体系。

以市场载体、职业介绍、劳动力培训为重点,全面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转移就业服务水平,形成覆盖市、县、乡的职业介绍体系;引导和发展民间培训机构,规范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服务行为;进一步完善劳动事务代理等“一站式”服务,使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享受同样的就业服务;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第五,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整体素质。稳定就业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需求,促进就业的关键是提高其就业能力,而素质和技能培训是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重要一环。当前,首先要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培训考核及资金监管办法,规范农民工技能培训。其次,加大资金投入,足额保证农民工培训补贴资金,设立专项资金,整合培训资源,改善劳动力技能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提高培训质量。

新生代农民工

一、名称由来

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1]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特征概述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二、新生代民工的消费特点

个人消费支出快速增加,不再为攒钱而使自己变成“苦行僧”——这是不同于父辈的显著特点。

据广东省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09年第二季度,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每月挣钱873元,只交回老家232元,即将近八成的工资收入被自己花掉了,或者自己留着了。他们把超过一成的收入花在了文化娱乐和电话费上。新生代农民工在接受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受到了一些不良风气和固有陋习的影响,出

现了“娇子农民工”、“月光族”等现象。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是刚刚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进入城市打工,既没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也没有吃苦耐劳的能力和精神,过分追求较好的生活,勤俭节约的品格逐渐淡化。调查显示,有68.5%的人收入主要用于自己的吃穿住行,工资很少寄回家,70%的人拥有手机或小灵通。一些人崇尚享受,注重攀比,非理性的消费观念让收入较低的农民工生活更加陷入困境。

我国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前沿挑战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第二代农民工的市民化。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年龄的增大和逐步返回农村,新生代农民工陆续进入城市并成为农民工的主体。这部分人的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与其长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他们在文化程度、人格特征、打工的主要目的、城市认同感、生活方式、工作期望、与农村家庭的经济联系等方面与第一代农民工也迥然不同

2、他们的“城市梦”也比他们的父辈更执著,他们中间大多数人不愿意在结束了若干年的打工生涯后回乡务农

3、他们中间绝大多数根本没有务农的经历和经验。

三、面临社会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面临的前沿而又现实的挑战突出表现在:

(1)他们的劳动供给和就业行为明显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在不同时代成长的农民工有着不同的阅历和自身不同特点,导致他们追求目标、偏好等不同,因此,仅仅将农民工视为同质群体的传统研究方法不能了解当今农民工劳动市场的供求状况。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新生代农民工因为他们的效用和目标函数与第一代农民工的差异导致了他们的劳动供给函数及其在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均衡点与厂商需求之间存在“缺口”而出现“民工荒”现象。

(2)他们对社会保障的需要胜过第一代农民工。在心态和观念上,第一代农民工更接近于农民,对城市认同感较低,即使在城市中无法生存时,还有回乡务农的最后一条退路。第二代农民工更接近于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较高,但与城市劳动力相比,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和进入正规就业市场的本领,心中过高的期望与所面对的非正规就业市场,形成巨大落差,在城市中无法实现真正立足,但也不愿甚至没有能力退回到农村中务农,成为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真正的“两栖人”。新生代农民工不仅需要劳动权益的保护,而且需要社会失业救急网络的保障。

(3)他们的市民化问题如不能顺利解决,将直接关系到城乡的社会稳定。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第二代农民工是更需要市民化也是更容易市民化的群体。他们更加渴望城市的文明,意识和行为已接近于城市人,但因为个人、制度和市场等多方面原因依然滞留在农民工队伍中。随着第二代农民工进入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如果长期不能迈过市民化这道“门槛”,累积到一定时期和规模时很有可能引发为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四、与第一代农民工区别

人们的印象多是“大包小包、一头乱发”,但在本报等单位主办的第四届“民工招聘会”上,出现了不少与此大相径庭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年龄普遍在25岁以下,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时不时地从包里掏出名牌手机;基本没有务农经历,受教育程度较高;他们与上一代农民工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观和就业观。

“新生代民工”不再老老实实地待在最脏、最累、最“没出息”的工作岗位上,不再省吃俭用攒钱往家里寄,更不会挣够钱回家盖房娶媳妇。在受到歧视时,他们会摔门离去。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春光用更为“学术”的语言对他们进行了描述:新生代民工有76%未婚;基本上没有务农的经历,很多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外出的,甚至连基本的农业常识都缺乏;从动机上看,他们基本上不是基于“生存理性”外出,而是更多地将流动视为改变生活方式和寻求更好发展的契机。

第一代农民工普遍将谋生作为第一目标,建筑工地是他们的聚集地,新一代农民工的目光则投向三产服务业、制造业、纺织业、电子业等行业,赚钱只是他们外出打工的部分目的。他们希望在城里买房,能像城里人一样生活。

因为有着更多的企盼,他们找工作时也往往更“挑剔”。“虽然我来自农村,但这并不代表我对生活质量没有要求。我同样需要娱乐,需要交友,需要上网来了解全国各地的信息。”王玉明今年23岁,初中毕业,一家招工单位对他有意向,但因为单位地处偏僻,上网、外出都不方便,他一口回绝。

“我有技术,不愁工作,我要进大企业工作。我原来那家单位管吃管住,但早晨馒头、咸菜加白开水;

中午一年到头都是炒白菜,这样的生活,我不能忍受。”这是一个第二代农民工对找工作一直持观望态度。

许多用工单位很需要这些人,但也对此表现出了相当的担忧。“现在不少年轻人,在工厂有点不高兴,什么也不想,马上走人。”一家企业招工负责人曾说,用人单位有一部分认为,第二代农民工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敬业精神差。

五、歧视与城市融入

“民工”是“农民工”的简称。从社会分工角度来看,农民本来是一种职业,然而在中国农民自古以来就带有身份的色彩。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生产率的迅速提高,使本来就人多地少的农村有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当城市工矿产业改革迈开脚步时,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务工。其时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

城市对农民入城,既欢迎又有些排斥。农民进入城市大多干的是最苦、最累、最脏、挣钱最少的工作,的确填补城市职业的许多空白,给城市居民带来许多方便,也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然而,农民涌入城市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使得城市居民对他们产生一种拒斥意识。

入城务工人员所受到的经济上、政治上的待遇,与有城市户口的工人相比确实也是“二等工人”。他们与有城市户口的工人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同工不同福利保障,就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还把他们当作另类工人管理,甚至有的城市规定限制他们进入某些行业就业。

这些现象,不仅明显违反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等一系列权利;而且背离了现代社会通行的文明准则,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平等规则,伤害了为数众多的社会成员的尊严,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妨碍城市发展的正常化进程,甚至对目前的贫富两极分化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给人们直接的感觉,就是它放大着社会业已存在的不公。

六、心态问题

对大多数第一代民工而言,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是城市的“过客”,他们来自农村,归宿也在农村。

对于新生代民工来说,他们往往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他们向往城市,却不被城市所接纳;他们的根在农村,却对农村日益疏远。对他们而言,城市意味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意味着不一样的前途,不一样的命运。他们希望通过进城务工经商,告别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外出的经历更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因此他们才发出了“死也要死在城市”的心声。但是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严格的户籍制度、冷漠的社会歧视等一道道有形无形的门槛不断粉碎着他们的城市梦。

城市文化的耳濡目染又不断消解着他们对家乡存有的情感认同和社会记忆,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也使他们渐渐不再适应农村的生活方式。总之,比起第一代民工,他们真正成了既融不进城,也回不了乡的“边缘人”。因此,他们无法规划自己的人生,走一步看一步、得过且过的心态相当盛行。

七、培训与发展

新生代农民工更期待未来的发展,大多数人有着自己创业的梦想,对未来的渴望超过第一代农民工,对未来的人生轨道也有一定的规划,但是往往因为喜欢享受,总是离自己的预期目标很远。

与第一代农民工求生存为主不同,学技术成为第二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大多希望有一技之长以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56.9%的第二代农民工认为打工是为了多挣钱,但也有高达62.6%的人未来有做老板的打算,“有自己的事业”是他们中不少人的最高理想。

由于第二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较高,因此他们对文化精神生活也有着强烈的需求,很多人认为看电视、看报纸都只是较低层次的精神需求,但由于收入较低,他们只能选择比较廉价的文化消费方式。调查显示,31.2%的人在工作之余选择学习,56.2%的人希望当地有关机构能组织开展各种技能培训。

第二代农民工在选择工作时,非常关注“对人的尊重”,希望被他人尊重和被社会认可。调查中,第二代农民工对一些公司控制加班时间,进行人性化管理非常满意,认为这样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工作的信心和动力更大。

调查显示,尽管目前城市的管理、服务与青年农民工的实际需要相差甚远,但仍有27.4%的人希望一直呆在城市参与城市建设和分享城市发展成果。广东省青年干部学院青年研究所所长谭建光认为,这说明第二代农民工内心对城市的认同感和渴望融入的心理,他们希望参与城市种种公共活动,体现自己的价值。

“民工潮”兴起于改革开放初。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一个又一个躁动的身影,告别“日出而作,日落

而息”的生活模式,义无反顾地闯进陌生的城镇,汇聚成让人叹为观止的亿万农民工大军。一方面似乎是永远汹涌的“民工潮”,另一方面民工开始回流。2007年,湖南劳务输出达109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30%,近年,湖南各地纷纷对回乡创业者制订优惠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和金融服务力度,提倡和鼓励“劳务湘军”回乡创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湖南全省已有约30万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创办“回流型”企业3.3万多个,吸纳近120万农村劳动力。

80后农民工的生活逐渐被城市化,他们在穿着、饮食习惯、价值观念、谈吐、思维方式等方面逐渐与城市的孩子接近,城市的“向心力”日益增强,如何为他们提供就业教育机会、提高他们自身素质、完善进城配套政策等已成为当前政府部门思考的课题。许许多多像万春水一样的老民工回乡后一去不还。取而代之的是小杰这样的年轻娃子。他们有文化,有想法,更加的不安分。这些80后民工的精彩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结果,那就是外出、赚钱、回乡、建房、再出来,已经不是民工们外出打工的唯一选择。人生的路,在农民工的脚下,越走越宽。

八、人群评价

农村流动人群已不再是昨天的农村流动人群,“新人换旧人”,新的一代已经成长为农村流动人群的主力:他们“新”在年轻,“新”在没有务农经历,“新”在对城市生活更强的憧憬和向往,“新”在更少的家庭负担。

面对新一代农村流动人群,我们的一些城市仍然“我自岿然不动”,无动于衷,甚至有个别城市还想着法子,拆迁“城中村”,让流动人群无容身之地,从而企图变相地迫使他们离开。我们仍然看不到农村流动人群如何分享城市发展、繁荣的成果。不少城市并没有把农村流动人群作为中低收入者看待,低保、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这些为城市中低收入者设计的福利政策都没有他们的份儿。

尽管国务院曾专门为农民工发过文件,要求流入地政府解决农村流动人群子女的上学问题,但是不少城市的教育部门仍不能解决农民工子弟学校的问题。

新一代农村流动人群一方面想永久地离开农村,不愿返回农村生活定居,另一方面他们在城市没有“家”的感觉,找不到融入城市的钥匙。城市对他们构筑起一道道屏障。一些城市想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改造“城中村”,让农村流动人群没有了就业机会和安身之所,从而让他们自动离开。事实上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只要仍然存在城乡二元差别和地区差别,那么城市的繁荣就会吸引农村流动人群向城市流动。如果一个城市如此无情地对待为其繁荣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村流动人群,那么农村流动人群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回报”它呢?它又将怎样实现和谐呢?和谐社会何以可能呢?

新一代农村流动人群不会“坐以待毙”,总要寻找他们在城市的生存和生活空间。在城市社会的排斥下,他们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圈和社会。他们在城市主流社会找不到认同和价值的肯定,而转向自己群体的认可,建立了自己的生活圈子和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他们凭借着老乡、亲戚朋友等传统资源,去维持他们内部的秩序,以他们特有的方式解决他们自身的问题。在不少城市,已经形成同一个县或省来的人生活在一起、集中在同一个行业的现象,甚至出现各种老乡团伙,占据一方天地。

有研究者研究发现,最近农村流动人群上访少了,并不等于他们面临的问题比以前少了,而是他们更多地借助于其内部的非正式力量和方式解决问题。这就是城市排斥的结果。城市的排斥,使得农村流动人群更倾向于挖掘内部的传统资源,去构建他们的生活秩序和圈子,去支撑他们在城市的生活、生存。长此以往,城市将形成双重结构:主流社会和边缘社会。当边缘社会不断扩大,势必对主流社会产生强大的冲击,从而会带来隔离、断裂后的紧张、矛盾和失序,城市居民也就不会有安稳的日子。

为了避免这样的恶果出现,每个城市都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将农村流动人群排斥在外,不能再继续把他们仅仅当做“过客”,新一代农村流动人群的出现和壮大,已经让城市没有多少时间去享受流动人群的“红利”了,继续靠农村流动人群的廉价劳动维持繁荣和发展的余地将越来越小。因此,只有给予农村流动人群以基本的市民待遇,让他们分享城市改革、发展和繁荣之成果,一个城市才能真正实现和睦相处、社会和谐的理想,才能保持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从“卖苦力”到“拼智力”,从城乡两栖到定居城市,从单向涌入城市到开始回乡创业,中国农民工群体正在发生着脱胎换骨般的变化。低碳经济

一、新闻背景:

机动车的污染排放将被列入环境税征收范围内。一旦实施,北京的机动车车主也要为尾气排放埋单。机动车的环境税在征收时,车主将按照机动车不同的污染排放量情况,缴纳不同的税费。购买高排量汽车的车主,肯定会比购买低排量机动车的车主缴纳更多的机动车环境税,类似于车辆征收购置税。据了解,具体征收的时间现在尚未确定。

此前环保部污染防治司负责人表示,财政部和税务总局正在和环保部商量,要把机动车污染排放的内容纳入汽车污染防治的内容中去,跑的里程越多付出的费用将越高。据悉,环境税的增收已经取得了环保部等相关部委的同意,财政部接下来要研究的是征收的名称和形式。此外,《机动车污染防治管理条例》也有望于明年推出。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认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收税涉及到征管能力和手段的问题,需要从长计议。“短期内难以开征,开征至少要两到三年后。”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江海潮也认为,新税种的征收,将经历长时间的社会及专家论证,2~3年内条件成熟时宜开征。

是必然趋势传递节能信息

“征收环境税是必然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国机动车数量的逐年增长,环境压力日渐凸显”。江海潮博士认为,开征环境税也传递了一个信息,国家在保持汽车持续发展的同时,节能环保迫在眉睫。

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对在用机动车征收“污染税”的只有英国伦敦。该税收于2008年2月12日开征,主要针对进入伦敦市区的大排量和重污染的车辆征收,每车每天高达25英镑。

二、什么是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

三、低碳革命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推进两个根本转变:

一是将社会经济发展由高度依赖能源消费向低能耗、可持续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是将能源消费结构由高度依赖化石燃料向低碳型、可再生能源的根本转变。

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中心环节是加快构建新型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着力推进低碳能源与低碳技术发展,使整个经济社会活动低碳与无碳化。

四、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性的共识与探索。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

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挑战,也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近期看,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不仅是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确保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

从长远看,发展低碳经济更是着眼全球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任

五、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低碳发展产业。

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并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强化抑制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政策,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

2.节能降耗,推进低碳消费。

继续制定全国及地区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着力构建低碳型社会。

大力推广节能省地绿色型建筑,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能耗限额标准监督管理,建立并完善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等,着力推进低碳建筑。

加快城市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严格执行并适时提高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推进替代能源汽车产业化,着力推进低碳交通。

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和低碳行为好的做法,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

目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应立足国情,充分利用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在政府逐步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引导“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应从搞好内部环境管理开始,做好生产环节中的节能减排和降耗工作。同时,企业要有长远投资眼光,在一些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上做战略投资。

3.发展清洁能源,构建低碳能源供应体系。

进一步落实可再生能源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大力开发风能,加快开发生物质能,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提升新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技术研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促进新能源的加快发展。加强低碳能源工程建设,着力推进大型核电、大型水电、西气东输、大型风电基地和清洁煤电基地等项目,着力提高天然气、核电等优质能源在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引导和鼓励农村居民发展户用沼气,生产生物质原料,为大中型生物质发电工程提供稳定可靠的燃料保障。

4.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

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把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和封存等先进低碳技术作为提升国家技术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列入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规划。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科学、战略与政策的研究。发展“低碳经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因素,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也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统一认识、健全法规,完善规划、夯实基础,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全面推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事业发展与改革各项工作。务。

和谐干群关系

一、背景链接

2010年3月22日,河南X县一农民魏某找乡长蒋某反映问题时,拿起办公桌上一水杯欲喝水,被蒋某喝止。两人发生口角后出现肢体冲突,随后,蒋某喊来警察。魏某被拘留7日。据了解,事前该村民土地被非法征用,补偿三年未兑现,去找乡长反映此事。村民与乡长发生冲突而被拘留一事,引起了众多媒体和网民的关注。此间媒体又登出乡长蒋某“原计划把魏克兴关个三四天”、“事件被曝光后自己变得骑虎难下”等雷人之语,进一步招来板砖无数。

对此事X县县委高度重视,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经调查,蒋某在接待群众过程中,工作方法简单,群众观念谈薄,处理问题草率,且有干预司法警务行为。3月28日,X县县委做出决定,免去蒋某乡长职务,并做出深刻检查;责成X县公安局免去城郊乡派出所张某所长职务。

群众本着对政府信任,到乡政府找乡长反映问题,本意不是寻衅滋事打架的。作为一乡之长,不仅没有认真接待来访群众,倾听百姓呼声,而是失去诚意,一错再错,以致与人发生肢体冲突,上演了一场“茶杯门”事件,令人对于其素质产生怀疑;此事在网上传播甚广,令广大网民对当今打造和谐干群关系的迫切性产生越来越高的呼声。

二、背影深层次原因分析

《党章》规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接待群众上访是政府官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即使群众出现一些过激言行,作为政府官员应该多多理解和包容,而不是动辄动用警察等公权力加以干预,甚至打击报复群众。

分析必乡长蒋某的行为,至少存在以下几点失误:

一、脱离群众:群众有知情权和上访权。找乡长反

映情况理应认真接待或安排专人接待,而该乡长见到群众时,表现出不够耐烦,当看到老农准备动用其茶杯喝水时,不是耐心做好解释和劝导,而是始终拒绝。

二、与人争执:即使老农动用了乡长的茶杯喝了水,乡长也不应该与老农发生争执和过激行为,也不至于发生肢体冲突,把事态扩大。

三、打击报复:乡长的举动无疑存在利用警察的公权力打击报复群众的嫌疑。

这位乡长的雷官雷语要批判,但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其背后的农村基层利益博弈以及天平的失衡。如今农村的主要矛盾不再是税费征收,大多数纠纷是因土地问题引发,尤其对于城中村和城郊村,由于利益巨大且空白点较多,征地和拆迁问题更是凸显。在这种城市化进程中,最基层的官、商、民被推到了时代浪潮以及矛盾的第一线,他们之间交叉式的利益博弈日显激烈。而转型期的中国,一些地方的基层权力也有待整顿,导致了游戏规则的失范和博弈的不公。具体表现为权力刁蛮——为了政绩或形形色色的“干股”,一些基层官员成为违法征地、野蛮拆迁的急先锋;资本通吃——各路商人以糖衣炮弹攻下基层官员,再假借公权之虎威,或建厂或炒地皮或盖楼,胡萝卜加大棒侵占村民利益;黑恶势力嚣张——权力的异化、几何倍增的利益,催生了农村基层的黑恶势力,他们或倚公权之威,或搭资本之车,横行乡里,欺行霸市。

与一些“更高级”的贪污受贿等相比,这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利益侵占和蚕食更加直观,也就更容易激起县乡基层民众的不满,触发农村社会的官民矛盾。而与此同时,利益诉求、申诉的表达渠道不畅甚至堵塞,使得一些农村地区的矛盾愈发积累。权力的滥用使基层群众告状无门、有冤难伸,在一些基层官员观念里,“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等同于把矛盾“堵塞”、“隐瞒”在基层,从而让矛盾遭到挤压和发酵。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没有得到彻底打破,一些深层次矛盾依然在农村地区存在,农村社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干群之间,也积累了一些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些都成为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隐患和阻碍,不可不察,不可不纠。

三、打造和谐干群关系

多发的群体事件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形象,给地方经济发展增添了不稳定因素,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不和谐音符。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大多与紧张的干群关系有关。因此,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和谐干群关系,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树立民本意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群众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强化党员干部的民本意识是打造和谐干群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些党员干部放大自我,对人民群众根本地位认识不到位是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中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孟子早在两千年前就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足见人民群众地位的重要。在民众权利意识不断觉醒的今天,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打造和谐干群关系,这就更需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一切工作要围绕人民群众来开展。民本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员干部开展工作的思想基础。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强化民本意识,推动干群关系和谐发展。

2.强化责任意识。民心似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把维护群众的利益当作自己的责任,在工作中就不会失误、失职、渎职,才不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财产造成了损失。强化责任意识,就是要树立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党员干部必须在思想上强化责任意识,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用在抓工作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牢固树立履责应该、尽责光荣、失责可耻的思想,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敢于直面困难,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积极化解各种复杂矛盾,做到事不避难,敢于担当,扎实推动工作。

3.保持学习意识。干群关系是个大课堂,群众才是高明的老师。党员干部只有深入群众,虚心向民众学习,倾听民众的呼声,才能体察民情,做出的决策才能合乎民意。当前,少数党员干部高高在上,脱离人民群众,政策和决策违背民意,是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的直接原因。是深入基层、虚心向群众学习,还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这是衡量领导干部群众观是否端正的试金石,也是体现一个政党是否先进的鲜明标志。发展要依靠群众,就是要承认并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现实中,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认为群众素质低,自己见多识广,自恃高明,好为人师,漠视群众意见,擅自决策。这样的政策和决策必然偏离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必然与民意想背离,必须在实践中改正。党员干部要熟悉民情民意就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就要与群众打成一片,就要走上田间地头,下到社区民居,调查情况,听取民声,研究实际,破解难题,真正

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树立服务意识。服务意识是根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强化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真正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落到实处是打造和谐干群关系的根本。当前,部分党员干部群众观淡漠、主仆错位,缺乏服务意识,对群众安危冷暖重视不够,甚至以权谋私。这是干群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我国目前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关键时期,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至关重要。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党员干部必须强化以上四种意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员干部一定要克服父母官的思想,在干群关系中摆正位置,以公仆意识,做为民官。要深刻认识到,权力来自于人民群众,要用好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观念,急群众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群众谋利益,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地沟油问题

卫生、工商、环保、质检等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应加大查处力度。

餐饮行业严格自律。

行政处罚是不够的,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建立并完善专门针对地沟油的法律法规。

实行回收准入制,将餐饮垃圾只交给有资质的公司处理,斩断利益链

整合并提高地沟油检测技术,让地沟油无处藏身。

政府调控市场食用油价格,食用油价格降低了,或许有些小餐馆不再使用地沟油。

大力向消费者宣传鉴别地沟油的方法,并确保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更加通畅。

下载2012申论热点大总结+申论万能(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申论热点大总结+申论万能(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申论热点

    2012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最新热点汇总 2012年公考申论热点:寻求食品安全长效机制 食品安全令人心焦!为了对付这一顽疾,让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多个政府部门连续多年英勇战斗,立......

    申论热点整理

    温家宝:推进收入分配改革 提高居民收入比重 中新网9月13日电 世界经济论坛第四届新领军者年会(2010年夏季达沃斯论坛)13日下午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

    申论热点(本站推荐)

    “为什么当村官?”魏华伟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框说,“这个话题,年年都有人问。选择文楼是因为这里充满挑战和考验。” 他在2008年9月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去到了河南省上蔡县文楼......

    申论热点

    一篇曾经在国考中获得88分的高分申论范文 【华图 - 公务员考试试题】: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呈......

    2013申论热点

    【背景链接】 近年来,随着汽车拥有量的迅速提升、出行服务质量的不断改善,开车回家已成为许多白领首选。春节回家路途较长,油费较高,一个人驾车也很辛苦。加上从去年开始的长假......

    《申论》热点及模版

    一、经济1.手机资费调整 2.政府出手相关措施,抑制房价 3.土地供应将做改革,土地招标限制户型价位4.油价上涨(可列出租车价格上调) 5.(消费税提高,个税起点调整至1600)税......

    申论热点

    80后渐成流动大军主角 【背景链接】 国家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以下简称《报告》)。这是国家人口计生委继2010年6月首次发布《中......

    申论热点

    申论热点:公车治理 【背景材料】近日,有消息称,由国管局牵头联合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等七个部门负责修订的新的党政机关公务用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基本会签完毕。该修订方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