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8例心悸患者中医辩证施治体会
108例心悸患者中医辩证施治体会
【摘要】目的:研究规范化的中医辩证治疗方式治疗心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8例心悸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为5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实验组进行规范化的中医辩证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07%、88.89%,p值小于0.05,而普通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改善情况中,两组患者总的有效率均为79.63%、81.48%,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即p值大于0.05。结论:规范化的中医辩证治疗方式,对于心悸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要明显好于常规的西药治疗,而普通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改善,两组的治疗效果相同,说明中医辩证治疗心悸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心悸中医辩证施治室性早搏
【中图分类号】 R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5)01-0262-01
心悸在临床上属于室性早搏的病症,能够引发心悸的因素有很多,中医对于心悸的研究有很多,认为心悸通常是由于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淤血阻滞等,导致的心神不宁等,使得心中急剧跳动,患者无法自主控制的一种症状。心悸在发作时,常常会伴有胸闷等,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眩晕、晕厥,本文主要研究心悸的中医辩证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2年4月份到2014年5月份的心悸患者10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室性早搏的诊断标准,已经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其中男性患者为62例,女性患者为46例,年龄在24岁到78岁之间,平均的年龄为53岁,病程时间在1个月到1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8年。在实际选取的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没有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功能不全、妊娠期的妇女,或者接受过其他未知疗效治疗的患者。患者的原发病情况为:42例冠心病、19例心脏病、13例风心病、24例心肌炎、10例为特发性室性早搏,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为54例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选择可达龙、倍他乐克、心率平等药物进行治疗,通常情况下,使用其中一种药物即可,4个星期为一个疗程。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施治,治疗时间也为4个星期,对于16例心虚胆怯证的患者,容易受到恐吓,常常会坐立不安、失眠多梦等,甚至经常被恶梦惊醒,因此用药应该以养心安神为主,治疗药物可以选择安神定志丸,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适当的调整配方,如患者的心气较弱,添加10克人参。中成药可以选择黄芪注射液40毫升加入250毫升葡萄糖溶液,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每天注射两次。19例气阴两虚证的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心烦失眠、自汗盗汗、胸闷等,用药应该以益气养阴为主,方药可以选择炙甘草汤,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症状不同,适当的调整每种药物的剂量,如患者的气虚情况比较严重,可以添加30克黄芪,中成药可以选用参麦注射液40毫升加入250毫升葡萄糖溶液,每天静脉注射一次。10例痰火扰心证的患者,每当心悸发作时,会感觉到口中苦涩、便秘、小便短赤等,用药应以清热化痰为主,方药可以选用黄连温胆汤,如患者的心悸情况较重,适当的增加生龙骨和生牡蛎各30克,中成药可选用葛根素注射液800毫克加入250毫升葡糖糖溶液,每天静脉注射一次。6例心血瘀阻证患者,心悸发作时面部和唇部会呈暗紫色,用药以活血化瘀为主,方药选用桃仁红花煎,如患者血虚,适当增加24克熟地、20克首乌、15克枸杞,中成药可选用灯盏细辛注射液30毫升加入250毫升葡萄糖溶液,每天静脉注射一次。3例心阳不振的患者,心悸发作时,会感觉到四肢寒冷、脸色发白,方药可以选用参附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如果患者的并且其较重,四肢出汗严重,适当的加服四逆汤,中成药可用参附注射液30毫升左右加250毫升葡萄糖溶液,每天注射一次即可。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一个星期,进行一次普通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检查,临床上进行常规的血、尿检查等,详细记录每个患者的心悸和胸闷的症状和不良反应等。对于治疗效果的判定,按照我国《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心悸治疗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治疗效果分成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级别。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结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量数据采用卡方值检验,其中p值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经过4个星期的治疗后,实验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好明显好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值小于0.05,详细的数据如表1所示,而普通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改善方面,两组患者的差异没有明显的差异,即p值大于0.05,详细数据如表
2、表3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普通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
讨论
西药用于治疗室性早搏的药物有很多,虽然在临床上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大多药物都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停止用药后复发的几率很高,如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西药很难起到相应的治疗效果。室性早搏就是中医中的心悸,患者一旦患有冠心病,心悸的几率很高,中医认为导致心悸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脏腑亏虚、气血失调、气阴两虚等,多数患者的本虚标实,在临床的治疗中,应该标本同治。由于研究的时间较短,在临床上心悸的中医分型,依然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所用的五种分型,很多分型中都存在,虽然分型上有差异,治疗的方法都是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为主。现代中医临床治疗的核心是辨证施治,而脏腑是中医辩证的核心,目前中医辩证施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患者的个人感受,特异性较差,很难形成统一化的标准,导致不同的医生和患者,辩证的结论无法统一。正是这样的辩证的方式,使得中医对经验的依赖性较强,无法摆脱经验医学的束缚,限制了现代中医的发展,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打破传统中医的诊断思维,推进治疗方法的现代化,建立中医辩证治疗的标准,使得中医疗效可以重复化。
本文通过选取108例室性早搏的患者,选择常见的心悸中医辩证施治分型,治疗方法中有方药和中成药两种,在发挥出中医治疗优势的同时,避免了临床上用药混乱的现象,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在普通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上,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同,没有明显的差异,即p值大于0.05,而在临床症状的改善上,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88.89%,高出对照组74.07%很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
参考文献
[1] 姜瑞雪,朱文锋,马作峰.心悸的中医病因病机源流探析[J].光明中医.2007(09):15-18
[2] 王闻娜,丁碧云.中医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09(09):159-160
[3] 吕志军.炙甘草汤治疗心悸(室性早搏)气阴两虚证6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08):1411
[4] 宋云飞,陈伊,黄昕.频发室性早搏QRS间期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关系的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7(05):22-24
[5] 李雅琴.辨病与辨证结合论治心悸述要[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02):125
作者简介:崔金峰男 1977.5 汉族山东省莱州市中医临床本科专业中医内科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工作单位莱州市平里店镇中心卫生院内科一级甲等
第二篇:2018抚州中医知识:中医儿科学中胎黄的辩证论治
中医知识:中医儿科学中胎黄的辩证论治
一、概述
胎黄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因与胎禀有关,所以称为“胎黄”或“胎疸”。胎黄相当于西医学新生儿黄疸,包括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形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致病因素很多,主要为胎禀湿蕴,如湿热郁蒸、寒湿阻滞、久则气滞血瘀。其病变脏腑在肝胆脾胃。发病机理主要为脾胃湿热或寒湿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日久则气滞血瘀。
二、辨证论治
治疗原则:生理性黄疸能自行消退,一般不需治疗。病理性黄疸以利湿退黄为基本原则。
分型论治: 1.常证
(1)湿热熏蒸证: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哭声响亮,不欲吮乳,口渴唇干,或有发热,小便秘结,小便深黄,舌质红,苔黄腻。
治法:清热利湿退黄。代表方:茵陈蒿汤。(2)寒湿阻滞证: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不退,精神萎靡,四肢欠温,纳呆,大便溏薄色灰白,小便短小,舌质淡,苔白腻。
治法:温中化湿退黄。代表方:茵陈理中汤。(3)气滞血瘀证: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逐渐加深,晦暗无华,右胁下痞块质硬,肚腹膨胀,青筋显露,或见瘀斑、衄血,唇色暗红,舌见瘀点,苔黄。
治法:行气化瘀消积。代表方:血府逐瘀汤。2.变证
(1)胎黄动风证:
证候:黄疸迅速加重,嗜睡,神昏,抽搐,舌质红,苔黄腻。治法:平肝息风,利湿退黄 代表方:羚角钩藤汤
(2)胎黄虚脱证:
证候:黄疸迅速加重,伴面色苍黄,浮肿,气促,神昏,四肢厥冷,胸腹欠温,舌淡苔白。
治法:大补元气,温阳固脱 代表方:参附汤合生脉散
最后我们来看一道例题回顾一下这节课所学内容:
【例题】患儿,出生28天,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不退,精神萎靡,四肢欠温,纳呆,大便溏薄色灰白,小便短小,舌质淡,苔白腻。治疗首选方:
A.羚角钩藤汤 B.参附汤 C.血府逐瘀汤 D.茵陈理中汤 E.茵陈蒿汤
【答案】D。解析: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不退,精神萎靡,四肢欠温,纳呆,大便溏薄色灰白,小便短小,舌质淡,苔白腻为胎黄寒湿阻滞证的证候,治法为温中化湿退黄,代表方选用茵陈理中汤。
第三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方法体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方法体会
【摘要】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进行康复护理,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缓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破坏性的肺部疾病,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并与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虽然是气道的疾病,但对全身的系统影响也不容忽视。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是慢性肺疾病的常见并发症,随着大气污染及吸烟人数的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居当前全世界死亡原因的第四位,根据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研究报道,至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将成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五位,估计全国有2500万人患此病,45岁以后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死亡率也在逐渐的增加,应用中医护理康复方案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病人进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康复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饮食护理
1.1 肺脾气虚证:宜食健脾补肺的食品,如山药、百合、薏苡仁、核桃、胡萝卜、鸡肉等。
1.2 肺肾气虚证:宜食补益肺气、肾气的食品,如枸杞子、黑芝麻、核桃、木耳、山药、杏仁、桂圆、牛肉、猪心、羊肉等。
1.3 肺肾气阴两虚证:宜食益气养阴的食品,如莲子、牛乳、蛋类、百合、荸荠、鲜藕、雪梨、银耳、老鸭等。
1.4 汗出较多者,可多饮淡盐水,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橘子、香蕉等;腹胀纳呆者可用山楂、炒麦芽少许代茶饮。
1.5 饮食宜少量多餐,每餐不宜过饱,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为主,烹调方式以炖、蒸、煮为宜,忌食辛辣、煎炸或过甜、过咸之品。
情志护理
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问题,及时予心理疏导。采取说理开导、顺情解郁、移情易性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并注意充分发挥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五音疗法
宜选用商调、羽调音乐,于7时~11时欣赏《梅花三弄》、《船歌》、《梁祝》等曲目,可促使肾气隆盛。于15时~19时欣赏《阳春白雪》、《黄河》、《金蛇狂舞》等曲目可助长肺气; 呼吸功能锻炼
4.1 呼吸训练
4.1.1 重建腹式呼吸模式
放松训练:用以放松紧张的辅助呼吸肌群,减少呼吸机耗氧量,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具体方法为:前倾依靠位,患者坐于桌前或床前,桌上或床上置两床叠好的棉被或四个枕头,患者两臂置于棉被或枕下以固定肩带并放松肩带肌群,头靠于被上或枕上放松颈肌,前倾位还可以降低腹肌张力,使腹肌在吸气时容易隆起,增加胃压,使膈肌更好收缩,从而有助于腹式呼吸模式的建立。
缩唇呼吸法:用鼻腔吸气,嘴呼气,呼气时将嘴缩紧,如吹口哨样,在4-6秒内将气体缓慢呼出。这种方法可增加呼吸时的阻力,这种阻力可向内传导至支气管,使支气管内保持一定压力,防止支气管内保持一定压力,防止支气管及小支气管为增加高的胸内压过早压瘪,增加肺泡内气体排出,减少肺内残气量,从而可以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缓解缺氧症状。
暗示呼吸法:通过触觉诱导腹式呼吸法,如:双手置上腹部法,方法为:患者仰卧位或坐位,双手置于上腹部(剑突下、脐上方),吸气时腹部缓缓隆起,双手加压做对抗练习,呼气时腹部下陷,两手随之下沉,在呼气末,稍用力加压,以增加腹内压,使横膈进一步抬高,如此反复练习,可增加膈肌活动。
4.1.2 胸廓活动训练:活动上胸及牵张胸大肌,吸气时挺胸,呼气时两肩向前、低头缩胸。
4.2 全身呼吸操练习:以缩唇呼气配合肢体动作为主,吸气用鼻,呼气用嘴。第一节:双手上举吸气,放下呼气,10~20次;第二节:双手放于身体侧面,交替沿体侧上移下滑,10~20次;第三节:双肘屈曲握拳,交替向斜前方击拳,出拳吸气,还原呼气,10~20次;第四节:双腿交替抬起,屈曲90°,抬起吸气,放下呼气;第五节:吹悬挂的小纸球训练。
4.3 防感按摩操,自我按摩印堂、迎香、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位,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进行耐寒训练,如入秋后开始用凉水洗脸等。
康复指导
病情较轻者鼓励下床活动,可每日散步20~30分钟或打太极拳等。病情较重者指导其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主动运动,或予四肢被动运动。向患者讲解呼吸功能锻炼对改善肺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提供病友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分享锻炼体会,提高患者锻炼的信心。定期随访,鼓励坚持锻炼。
出院指导
生活起居规律,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室内勿摆放鲜花。顺应四时,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勿汗出当风。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防止感受外邪诱发或加重病情。
小结
通过应用中医康复护理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进行护理,认为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止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汤小泉、崔三生等临床运动疗法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中医护理方案卫生部
作者单位:康瑾女大专(本科在读)青海省大通县人民医院主管护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