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上的做法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上的做法
一、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碰撞火花,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受“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影响,也从数的个位上来寻找答案。而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学生则能很快走出误区。通过报数字,在数位顺序表上摆豆子的方法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则能很快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看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否被3整除。在师生、生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摒弃一个个错误的猜测的过程的同时,更加深了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二、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操作,在实践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对于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很快就忘记;看过了,可能只是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三、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这样,既可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时,我改变了教材上提供的例题,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购买铅笔的生活场景:买一枝铅笔需0.75元,9.75元可买多少枝铅笔?让学生独立完成。面对新的问题,学生积极动脑,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可以买13枝;有的学生把0.75元、9.75元都换算成以分为单位的整数来计算,在学生初尝成功的喜悦时,我立刻说:“运用名数的改写,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这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如果没有单位名称的算式题又该怎么办呢?”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一般的计算方法。
第二篇:小学数学互动课堂上的几点做法
小学数学互动课堂上的几点做法
仓房镇陈庄小学孙于云
一、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碰撞火花,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受“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影响,也从数的个位上来寻找答案。而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学生则能很快走出误区。通过报数字,在数位顺序表上摆豆子的方法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则能很快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看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否被3整除。在师生、生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摒弃一个个错误的猜测的过程的同时,更加深了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操作,在实践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对于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很快就忘记;看过了,可能只是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三、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这样,既可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时,我改变了教材上提供的例题,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购买铅笔的生活场景:买一枝铅笔需0.75元,9.75元可买多少枝铅笔?让学生独立完成。面对新的问题,学生积极动脑,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可以买13枝;有的学生把0.75元、9.75元都换算成以分为单位的整数来计算,在学生初尝成功的喜悦时,我立刻说:“运用名数的改写,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这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如果没有单位名称的算式题又该怎么办呢?”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一般的计算方法。
第三篇:如何让小学生在课堂上爱数学
如何让小学生在课堂上爱数学
【论文摘要】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5分钟,为什么课堂教学效果却不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话题,也就是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数学课。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其次完美的教学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还要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还要认识到练习的重要性。
老师们天天都在上课,也常常去听别人的课,大家看到的课堂教学往往有两种不同的场面:其一,教师满怀激情,生动传神,学生投入兴趣盎然,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其二,则是另一种场面,教师枯燥乏味地讲解,学生机械重复地做题,呆板的教法沉闷的课堂气 氛 .学生木然置之,毫无反应,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这是为什么呢?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 的 45分钟,为什么课 堂教学效果却不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话题,也就是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数学课。
1.正确的教育理念
上好一堂课.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作向导。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认为:“无论是对于科学工作者、技术人员,还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而数学知识是第二位的。”这个看法是正确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灵魂。从素质教育 的角度看,数学教育中培养各种人才所需的共性的东西,既不是数学知识.也不是解题 能力,而是数学观念——“数学地”思考、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不论一个人今后从事怎样的工作,哪怕他对现在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忘得一干二净,或者不再会解中学的数学习题,只要他形成了一定的数学观念他就会在自己的工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或多或少地运用数学的思想和观点思考问题。数学观念永远支配着人的思维,发挥着无形的作用。因此,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象俄罗斯数学教育家 A·斯托利亚尔所说 的那样 .把数学教学看作“数学活动的教学,即看作某种思维活动的教学”。这样我们才能教学生学会思考,我们的教育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完美的教学设计
应该向优秀教师学习、与同事合作,同时也必 须结合 自己的教学风格、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精心预设。我的做法是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很多内容学生在学习之前都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教师习惯于创设一个生活情境以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生活情境必须是“真情境”,尤其当生活数学与课本数学不统一时教师更不能回避.应从容面对、巧妙应对。如教学《角的概念的推广》,老师都只讲数学角,而学生的起点则是认识了大量的生活角。我曾做过一次跟踪调查,发现传统的教学是没有
效果的,主要是因为教学没 有链接生活,教师没有 准确把握现实起点。我是先让学生明确生活角.再通过分类学习数学角的。再如教学《数列》,我们可以先举一个兔子繁衍的例子,然后再说明这就是斐波那契数列,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数列的意义。
3.要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同班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特征,同一班级的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好的课程应当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 中有所收获。应恰当处理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同类型的反馈信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注意倾听各种学生的回答,即使知道学生可能回答不对,也应让学生表达出来自己的见解。相信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会对学生自己和别人带来一些启示,这些启示有的来自正面,有的可能来自反面。
4.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的余地。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最简单的一个指标是教师提问以后是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至少有几秒钟的时间让学生想,而不是急于下结论,判定学生会还是不会。特别是那些需要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5.以练习设计 为艺术。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 材知识结构 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有效的练习可以推动这个过程的顺利完成。课堂练习不是对所学新知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培养兴趣的广阔天地。教师要用练习设计的艺术吸学生的心,使他们有锻炼和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习了排列组合,我设计“小鸡吃米”的故事情节,学生在笑声中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学习了概率.我设计了在多项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的环节,培养了学生全面地看问题加强了思维深刻性和敏捷性训练。丰富多彩的练习深 深地吸引着同学们,学生在“英雄用武”中增强了兴趣。发展了思维.培养了毅力。
目前阶段,课堂教学依旧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要十分注重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和优化,强调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客观性,即,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 本技能及问题解决的策略。以具有初步的科学意识、科学态度。同时又强调课堂教学的人文性、社会性,发展学生的自信心、自制力,培养积极进取的良
好个性品质.着重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心体验,注重知识、智能、情感和行为的整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如何让小学生在课堂上爱数学
数学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进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并且长久地将这种兴趣保持下去。这样做就能够让学生更爱学习数学,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总结了让小学生更爱学习数学的几个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兴趣
数学学习一般会给人枯燥、呆板的印象,而小学生正是处于爱玩的年纪,枯燥的数学课是很难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因此自然也就会有很多小学生不爱学习数学,那么怎么样让小学生爱学习数学呢?不论是中国、外国,还是古代、现代,但凡在学业上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对学习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因此,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喜欢学习数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觉得数学课不是枯燥呆板的,而是新鲜有趣的。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也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当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的时候,他们就会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去,进而想尽一切方法去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当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时,他们就不会视学习为一种苦役,就能愉快地进行数学学习,也就达到了让他们喜欢学习数学的目的。因此,我们数学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进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并且长久地将这种兴趣保持下去。这样做就自然能够让学生更爱学习数学,也就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了。笔者现将自己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几种教学手段总结如下,希望能给各位同行一点建议,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顺利地完成。
一、教师要爱护学生,真心地关心他们,通过加深师生感情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经过多年的教学,我发现当学生与某个老师的感情比较好时,他们就会很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所以数学老师要想让学生喜欢学习数学,首先要做的就是爱护、关心学生,拉近学生与自己的心理距离。但是,可能是由于数学学科的严谨性所致,在一般的情况下数学教师很容易在学生心中形成严厉、古板的印象,这样就会让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也就不喜欢上他的课了。所以,数学教师在上课时要态度可亲,对学生多一些包容:在平时要经常和学生聊天、谈心,了解学生内心的真正想法。如果有可能的话,还要常常和学生一起参加一些集体活动,相信经过这样的相处,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亲近感,进而才能真正喜欢这位教师、喜欢学习数学。当学生进入小学高年级时,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学困生,这时数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对他们的态度,不能动不动就训斥他们,将所有的错都归到他们身上。要对他们一步步进行引导,注意尊重他们、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常常使用表扬、奖励等方法去鼓励他们,特别是对成绩落后、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进步也要及时表扬,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学生从害怕上数学课逐步转变为爱上数学课,进而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学习兴趣。
二、要开展多种多样、内容广泛的课外活动,通过拓展课外知识,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要想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除了和学生搞好关系外。还要经常性地开展各种各样、新鲜有趣的课外活动。比如:让学生组成数学课外活动学习小组,使其分组完成作业,看看哪组的作业完成得最好,通过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组织形式多样的智力竞赛、口算比赛等,让学生在竞赛的氛围中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互相感染、互相帮助,一起提高数学学习水平,进而长久地将数学学习兴趣保持下去。
另外教师还要在数学课上,注意让学生学会将与本节课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联系起来,让他们知道数学不是没用的,而是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的,进而使他们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讲到认识图形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上课时找找自己周围存在着哪些图形,看看自己的课本、桌椅都是什么形状,想想自己家里的日常用品、上学路上见过的建筑物都是什么形状。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住这些图形,还可以让他们知道这些图形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构成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使他们在教师的表扬中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个人都喜欢成功,小学生也不例外,当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且再接再厉,以期获得更多的成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如果能让学生一点点地获得成功,让他们尝到学习数学的甜头,体验到这种“成功”的喜悦,就一定能使他们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要教师在学生获得成功时对他们给予肯定和表扬,就会促使他们更爱学习数学,进而产生“越学越爱学”的现象。因此数学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不管学生回答的对错都要找到他的可取之处,对他进行表扬。要多用“你真棒”、“你真会动脑筋”等表扬鼓励的话,使每位学生都感到“我能行”,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对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对他们的评价应适当降低标准,要侧重表扬、鼓励他们的进步。另外。数学教师在选择练习时也要注意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来选择练习题,在作业测评时尽量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这样就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进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种,不同的老师对这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一定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积累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更爱学习数学。
第四篇:探索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探索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开远市人民路小学 吴丽荣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有了高效的课堂,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构建理想化的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奥秘在哪里?
一、要了解学生,做到因人施教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生理、心理的差异。面对智力、能力、思维、性格、毅力等都存在差异的学生,我们的教育要“以人为本”,就要让每个学生鲜亮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为此我们的教育要允许学生有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进行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素质差别入手,以学生个体为教学对象,进行个别化因人施教。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开头几分钟往往影响整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在新课进行前必须有别出心裁的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学习。
三、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领受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定制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学生则要求会运用多种算法,能力更好的学生在会运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学会择优或想出更好的方法。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最终“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优化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有人戏言:一支粉笔走天下。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现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年龄关系,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的阶段,解答相对复杂的图形就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例如教学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可以通过电脑演示用平移、加线、旋转、重组重叠图形方法化解难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让学生看到具体形象的过程理解图形的组成,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与拓展,两者在教学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识,宽容的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就像布鲁姆说的那样:“人们无法预测教学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同样,没有了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
(四)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小组合作学习要讲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什么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而组织进行。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这样,每个人都有思维上的参与,实现人人学数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规则。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为目标的。动手能力强的拼,书写能力强的写,条理清晰的说。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得以彰显,使大家都得到锻炼并发挥自身的的长处。
2、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策略
在课堂学习中,合作小组常常表现出不善于合作的状态,教师在平时要采取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1)鼓励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都能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进行有效的沟通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清楚地理解对方的想法和观点,积极承担自己扮演的角色。对那些内向的、怕羞、不敢说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点拨。(2)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倾听,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有困难了。首先,要树立倾听的意识。教师应该告诉孩子们: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你自己就先要尊重别人,而你倾听是你尊重他人的一种方式。其次,当众口头表扬那些愿意倾听他人的学生,建立起榜样。最后,评一评哪些学生学会了倾听。(3)达成共识。让学生对组内的认知冲突进行有效解决,从而解决问题,理解知识,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充分信任。
四、巧妙设计练习“留”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但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会把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兴趣而无情淹没,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巧妙、有趣。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不同的练习,给学生留下趣味,让他们回味无穷。
1、练习设计要体现目的性
设计练习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练在点子上。要集中有效地体现练习意图,例如,教学了“分数的意义”后,我设计了如下练习。在下面的括号里填
1上适当的数,并说明理由。(1)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
4()份的数。(2)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6组,一个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两个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3)把3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这些苹果的(),每个小朋友分到()个。
2、练习设计体现基础性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数学的学习,使学生人人都获得适应现实生活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数量关系和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等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因此,我设计练习时要力求把握基础,使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理解,对基本技能的形成,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我认为这部分练习课这样设计:
(1)题材直接取自于课本。课本中的练习是编者经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既体现基础性,又有变式发展和应用,我们在数学设计时只要稍加练习层次安排就可以了。
(2)教师可以自己设计和改编题目。有时会觉得课本的练习设计不理想,不能很好体现知识的基础,不能体现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不利于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这时我们可以自编或改编课本中的练习。
(3)练习设计要体现开放性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开放题的条件相对结论而言不充分,结论未定或未知,从而包含着多种结果,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数学开放题有利于改变学生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学习数学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以及应用数学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练习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范围和教学内容适度安排,设计一体多解、一题多问的题目。小学生常常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设计这样的题目让学生去解答,恰恰给他们创设一种“探索”的感受意境,解题中感到乐趣无穷。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愉快的学习,调动内在潜能,主动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各种困难,从而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愉快地学习,以提高每堂课的课堂效率。
五、高效课堂来自不断地教学反思
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需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不断地反思,反思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设计出一套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不断完善的教学方法,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学中,我们要及时地反思,启发引导学生克服思维障碍。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效课堂给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高效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更要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的改革,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策略
第五篇: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修改稿)
在实践中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泉湖乡泉湖小学 张红莲
邮编:735000 联系电话:***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和谐评价
学案导学
教学反思
达标测评 作为教师,追求“高效课堂”是一生理想的境界,是我们每个教师应思考和落实的首要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常教学的高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课题导向,提高效能。
首先,为寻求高效教学的策略和措施,在实践中我重视教学教研活动,以数学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和学科组成员随时随地进行交流、探讨。面对学习、实施中的困惑,我积极抓住各级各类教研单位提供的课堂观摩学习和教研教学成果展示,对口研讨课、常态课、达标课、探究课、展示课的机会,寻找课堂高效教学的办法。同时结合我校的“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个人“高效课堂”达标活动的实施计划,进一步加强数学学科的高效教学。
第二,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主体能力的发挥。为了改变现状,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从2010年11月开始,我们借鉴洋思和杜郎口教学经验,根据我校教学实际和学区安排的研究课题,本人承担了《如何发挥兵教兵作用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子课题,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兵教兵”的合作学习方式,实现了高效教学的达成,同时对高效课堂的实施有了明确的导向,二、经验交流,提高效能。
为了相互交流和提升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高效,每学期分别举行两次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交流。教师交流在实施高效课堂中的有
效做法和遇到的困惑;优秀学生在全校经验交流大会上交流自己如何高效学习的方法,并适时进行“请进来,走出去”的班与班之间的交流,让“教师引导教师,教师引领学生,学生影响学生”。
三、和谐评价,提高效能。
(一)建立一种促进学生作出个人努力并且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评价机制。
(1)定期评价,采用比赛形式引入竞争机制,用《“兵教兵”“帮扶结对”情况分析表》这种记分的方法,以及《合作学习小组长周评比》,激发 “兵教兵”的积极性。
(2)生生互评,师生互评,教师与教师互评,学科评价小组评价的多渠道评价。
(3)周周清、单元请、月检测的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4)学生自我评价,将自评变为自主参与、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自我评价,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创建和谐的师生评价——赢得情感支持。评价方式主要体现三级评价:
自评、形成自我反思。互评、,促进和谐发展。他评。加强情感交流。评价载体主要体现在:
1、对学生课堂上的评价。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评出:合作之星、参与之星、管理之星、创新之星等,每周获星之最发喜报,并将获得的星星按周次、课节、类别分别贴在如“星光闪耀——×××”(个人评价表)和“群星灿烂—××组”(小组合作评价表)这两个评比表内,注重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2、让作业本成为情感交流的平台,写特别评价语:师生互写寄语,互写节日祝福语,互写困惑,互写心里话,老师还可在作业本上写脑筋急转弯、幽默语,让学生“回答一下吗?”“笑一笑嘛”给单调的作业本赋予生命的气息,让学生喜欢打开作业本,产生“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四、学案导学,提高效能。
我坚持每个单元最少编制一份精品导学案与全校教师相互传阅、学习、借鉴。实践表明,设计学案成为教师的一项重头工作,为了使设计的导学案科学、实用,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成为能否让导学案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关键。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含量,也消除了课堂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学就是“教着学生自己去学”。导学案具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突破问题的功能。为了有效适时的编写导学案,我们把分工编写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由学科教研组长负责分工,各学科教师按单元确定编制人,一人编制一个单元的导学案,发到公用邮箱实施网上集体备课,同时,经过各任课教师讨论交流,由教研组长审定后供全体教师使用,未经备课组一起讨论的学案一律不得采用。导学案使用时授课教师可以结合班情、学情、课型等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适时调整,有增有减。编制学案时,务必要将教材抽象的、严谨的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接受的、具体的知识,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我在使用导学案时,重视预习自学和展示这两个环节。预习自学环节中,我提前一天将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利用校园网平台,通知家长配合,让家长引导、督促孩子做好预习任务,为第二天的上课做好准备。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在组长的引领下学习,我及时做好组织教学、与孩子们的讨论活动,并做好导学案每一环节的小结工作。在导学案展示环节,我除了展示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值的问题,还展示与家长共同学习的独特方法和问题,展示家长的留言。最后进行小组内的导学案评比。
五、尊重差异,提高效能。
实施高效教学,学困生的问题是绕不开的。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喜欢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共同前行。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的竞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让全体学生能够共同进步。我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在班内建立了帮扶制度,低难度、小步子,使学困生的学习信心逐步增强,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六、反思教学,提高效能。
在课堂上我注重“三反思”,即教学前反思、教学实践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反思中做到“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的教学指导思想,在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是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表情也是很愉快的。作为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个球,特别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的球,这也是作为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
七、达标测评、提高效能
我认为,对于学生认知知识的检测,在每一个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可以及时地、适时地进行检测。每节课最后的达标测评必须当堂完成,不要拖到课外或是下一次课进行。测评题针对学生要分层要求,不能一把抓。因此教师要每节课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达标练习时间,并要及时反馈达标训练情况,掌握学情,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构建高效课堂,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不仅体现在课堂四十五分钟,也体现在课堂之外,要使课内外形成合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