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在一直带领着全国人民不断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为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史,也是一部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探索史。
鸦片战争后严酷的现实表明,中国需要新的社会力量来寻找先进理论、开辟前进道路。1921年,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正确方向、代表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诞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自身的独立与解放。
在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史。在中华民族面对巨大灾难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中华民族出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了全国人民共同抵抗外国列强的入侵,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赶走了蒋介石的资本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和独立。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但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却极度空乏,我国的工业水平极度落后,基本没有重工业,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一穷二白的基础下,肩负起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重任。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深刻的认识清楚了中国的现状,制定了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政策,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工农业的伟大改造的完成,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工业体系;使中国的经济发展走上了正确的轨道。东方红卫星的发射,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成功爆炸,显示了新中国日益增强的国防力量,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显著提高,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中国共产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总结历史,高瞻远瞩, 从中国实际出发,逐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做出将党的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的决策,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全面进入社会主义的建设阶段。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大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用“一国两制”政策顺利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洗刷百年耻辱,领导中国人民在经济、农业、工业、教育、科技、国防、外交等各个领域都取得重要成果。在现代化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己任,领导全国人民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在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党和国家面临又一个重大历史关头。国际上出现严重政治**,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巨大困难和压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深刻的认识我国的具体情况,指出了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21世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空前的社会变革在给我国社会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顺应人民新期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团结带领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更加光明美好的前景。
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的不懈奋斗、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其重要意义在于: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从两千多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历史性跨越,从国家被侵略、民族被压迫到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强大动力的历史性跨越,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永远告别了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100多年来对于民族复兴、国家现代化、生活富裕和社会和谐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党的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而我们党清醒的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所以我们党以发展做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共产党以兴国为已任,以富民为目标,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按照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吸纳各种德才兼备的优秀分子;按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我们党吸纳人类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按照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我们党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使党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信赖。
中国共产党也是在领导中国人民的发展道路上,不断的解放、发展和完善自我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开展,让我更加深切感受到,我们党是一个成熟的、先进的、充满活力的政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唯有靠中国共产党。基于这种认识和感受,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和热情更加强烈,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我生活和工作的标准。作为一名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有一种光荣的使命感,在理念上、作风上和行动上都受到党组织的直接教育与培养。在政治上我坚信我们的党、热爱我们的党,在思想上更加自觉、紧密地把自己的成长、事业、人生与党的要求、使命和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怀着坚定实现共产党的信念,用全部的热情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事业中,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第二篇:党的发展历程
篇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大部分,即新生期、奋斗期、探索期、逐步迈向成熟期。
一、中国共产党新生期
清末民初,人民深受军阀混战的残害和西方殖民者的压迫。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中国国民党由于它的自身原因限制,无法满足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需要。因此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迫切要求成立自己的组织。1921年,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但是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对统一战线内部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与反动性认识不足。因此,没有及时有效地组织革命力量同他们作坚决的斗争。结果,当蒋介石、汪精卫控制中国国民党先后叛变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不能组织有效的反击,导致了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1927年革命失败后,蒋介石与中国国民党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支持下,建立了新军阀统治,对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实行极其残酷的镇压。在1927年到1928年上半年,就屠杀了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33.7万多人。但是,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
针。9月,毛泽东同湖南省委领导了湖南、江西边界的秋收起义。随后,湘鄂赣粤各地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它许多地区的起义先后爆发。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8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领导武装起义100多次,开始进入创建红军和发动土地革命的新时期。
毛泽东组织建立了中国农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并带领军队进驻井冈山。于1928年与朱德带领的起义军会师于井冈山,创立了红军第四军,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1933年,全国红军发展到33万人,共产党员也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1万多人发展到30多万人。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党内的“左”错误几乎使城市中有组织的革命力量损失贻尽。党中央在城市站不住脚。1933年,被迫撤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一方面军损失惨重,不得不在1934年10月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月,长征途中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批评了党在军事理论指挥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但是,王明冒险主义造成的这次严重损失,使全国红军由30多万人减少到3万人左右,共产党员由30多万人减少到4万人左右。
毛泽东说过:“我们的军事力量长征前曾经达到过30万人,因为犯错误,后来剩下不到3万人,不到十分之一。重要的是在困难的时候,不要动摇。三万人比三十万人哪个更强大?因为得到了教训,三万人人队伍比三十万人的队伍更强大。”
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期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针对当时实际情况毛泽东同志多次重申党的二大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规化,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思想,指出了中国的出路在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并进而转入社会主义。并着重总结了建党以来在统一战线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制订了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以及同顽固派斗争的方针。建立了中国国民党在内的包括一切抗日阶级的抗日统一战线。并将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放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和政权。在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执行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路线,致使革命力量迅速发展。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人民军队的主力,由抗战开始的3万多人,发展到120万多人,使我们党真正建设成为一
个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成为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领导力量。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蒋介石依赖美国的援助,拒绝我党和全国人民关于实现和平民主的正义要求,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以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和革命实践的发展,充实和丰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政策,面对蒋介石发动的全面内战,提出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以革命的两手反对其反革命的两手。在武装斗争总题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使我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在内战中不断发展壮大。
从1946年6月至10月,国民党军侵占解放区城市153座;解放军则收复城市40座,歼敌29.8万人。从1946年11月至1947年2月,国民党军侵占解放区城市87座;解放军则收复和解放城市87座,歼敌41万人。国民党军被迫放弃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而改为对陕北、山东两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从1947年3月至6月,解放军经过4个月的内线作战,努力打退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并在东北、热河、冀东、豫南等地开始局部反攻。解放区虽仍有95座城市被敌侵占,但解放军同时收复和解放了153座城市,并歼敌40余万人。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1949年4月,百万雄狮过大江,占领南京总统府。
中国共产党仅仅经过3年多的英勇奋战,就消灭了蒋介石的800万军队。中国共产党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美国制造的飞机加大炮,推翻了国民党政府。
三、中国共产党探索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此,中国人民开始建设新中国,为新中国的繁荣与发展奋斗的探索之路。1955年夏季以后,“大跃进”运动兴起,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为以后的长期发展遗留了一些问题。期间,“浮夸风”盛行,偏离了实事求是的道路。虽然后来拨乱反正,但是这次错误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得的影响。
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这十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
灾难的内乱。它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使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随后开始的改革开放事业,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的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干涉。为了保护党和国家不受外国的侵犯,中国共产党不断地完善自己,歼灭国内的残余反动势力,还先后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及援越战争。从而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进一步提升,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幻想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更好地维护了党和国家的政权。
四、中国共产党逐步迈向成熟
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继续大力发展经济,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而努力。通过10年的发展,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越了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血泪史。有多少位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是一部成长史,中国共产党经历过无数挫折,仍然能够成长与壮大;是一部发展史,它是从“星星之火”发展到“可以燎原”的态势。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历史,是一部光辉的高速发展史,使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变成“富起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努力,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它不断发展到现在。我相信,在它的带领下,中国人民一定可以实现共产主义。
篇二: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简介
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简介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的基本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成为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
中国共产党产生的阶级基础,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中国工人阶级是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中国早期官僚买办资本和民族资本开办近代工业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到1919年,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成为中国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工人阶级从产生时起,就不断地进行反对剥削和压迫的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工人阶级的壮大,工人罢工的次数日益增多,罢工的规模急剧扩大,开始参加规模较大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斗争。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先进的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本阶级政党的领导,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物质力量,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为了反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中国人民进行过无数次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是,包括太平天国等农民运动和辛亥革命等资产阶级革命,都没有能够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最后都失败了。近代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有一个新型的先进的阶级来领导。这个历史重任,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身上。中国工人阶级除具有世界一般工人阶级的优点外,还具有斗争最坚决最彻底、集中程度高,易于形成强大政治力量、便于和农民结成巩固联盟等本身独特的优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最革命、最进步、最有远大前途的阶级。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中国工人阶级有力量、有能力肩负起历史责任,发挥决定性作用,领导中国革命达到胜利。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基础上产生起来的。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一直苦苦寻找救国之路,诚心诚意地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但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这些“先生”并不希望中国独立富强,他们总是欺负自己的“学生”,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的现实,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不得不在黑暗中继续摸索新的出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把学习的目光由西方转向俄国,转向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在近代中国,最早歌颂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李大钊(1889-1927),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地村人。他在1913年至1916年留学日本期间,就注意研究社会主义思潮。1918年,他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二十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并满怀豪情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5月,李大钊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在中国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并强调阶级斗争学说是把三大原理联络起来的“一条金线”。同年7月,他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等文章,驳斥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诬蔑,强调对中国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从而维护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年上半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在巴黎召开了重新瓜分世界的“巴黎和会”。当时,中国作为战胜国也参加了会议。但会议拒绝中国正当要求,还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日本。北洋军阀代表居然准备在这样的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中国,激起中国各阶层人民强烈愤怒。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主权的损害,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政策,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3000 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的革命政党,是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的结合。工人阶级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才能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形成自觉的工人运动,不断提高斗争水平,产生组织起工人阶级政党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经验的科学总结,只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才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指导工人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建立起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中国共产党从酝酿、准备到正式建立的过程。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它的伟大作用。因此,一大批先进分子纷纷到工厂、煤矿等地方,调查工人生活,开办工人夜校,讲解革命道理,宣传马克思主
义,发挥桥梁作用,使马克思主义逐步地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以后,这项工作开展得更加深人,知识分子和工人当中都涌现出一批有共产主义理想的先进分子。在此基础上,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基本具备了。工作的决议》,决定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首先是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此;中国有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和唯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工人阶级有了坚强的战斗司令部,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兴起,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919—1927)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1927—1937)
1927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长
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1937-1945)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发动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军民逐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党领导敌后军民坚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并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妥协逆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战争(1945-1949)
全面建设(1949-1956)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 篇三:党的发展历程
九十年风雨兼程,九十年星光闪耀。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至今已经走过了90年不平凡的历程。90年来,历经风雨的中国共产党,从当初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近8000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党和国家的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梳理党的历史,那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面栩栩如生,刻在我们心里的那一些记忆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1、从五四运动到“南湖会议”(党的创立时期 1919.5.——1921.7.)
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和“救亡图存”斗争的屡遭失败,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社会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政治上的觉醒,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阶级基础;十月革命的胜利和马克思主义的传人,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思想基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干部基础。在各种条件具备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2、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到“七.一五分共”(国民革命时期 1921.7.——1927.7)
1924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推动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但由于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右派的妥协退让,放
弃了对同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领导权,致使国民党右派势力得逞,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3、从挺进井冈山到“七七事变”(土地革命时期 1927.7.——1937.7.)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实现了两次生死攸关的大转折:第一次是从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中国共产党在失败中总结教训,成功的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第二次是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遵义会议的召开,停止了“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治,重新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党的领导地位,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4、第二次国共合作到抗日胜利(抗日战争时期 1937.7.——1945.8.)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芦沟桥事变”,点燃了全面侵华的战火。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情地推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并历经八年艰苦抗战,打败了强大的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5、从重庆谈判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放战争时期 1945.8.——1949.10.)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的反对,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和各民族党派的支持下,最终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6、从争取国民经济恢复到“三大改造”完成(向社会主义过度时期 1949.10.——1956.12.)1949年到1952年,面对满目倡痍、白废待兴、茅盾重重的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遵循“不要四面出击”的方针,成功地用三年时间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从1952年开始,又展开并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7、从“大跃进”到“八字方针”制定(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 1957.——1965.)
从1957年开始,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也出现了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指导下,加之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出现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历时十年的全局性内乱,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严重挫折和损失。
9、从“两年徘徊”到十一届六中全会(拨乱反正时期 1976.——1981.)
1977年粉碎“四人帮”后,由于党的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使社会主义建设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并开始了全面的拨乱反正工作,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的制定并通过,标志着拨乱反正工作的胜利完成,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实现了第三次转折。
第三篇:党的光辉历程
党的风雨历程
中国,一个用生命搭起的国家;中国,一个用智慧与理想构造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着这一使命为了一片美好的江山。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带领全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掌舵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繁荣昌盛的新中国!
不知不觉中,已经建党90周年了。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成立至今,走过了90年坎坷而光辉的道路,从一个只有五十多人的党组织发展成为拥有八千多万党员、执政六十多年的世界最大政党。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要抱有感激之心,感谢中国共产党带给我们繁荣富强的国家,幸福安逸的生活,让我们生活在和平的时期。
党九十年的征程是一部真正的血与泪的奋斗史,我们的党出生在一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一开始就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就是这个成立初才一二十个人的组织真正携起了广大工农和各个正义之士的手,以坚韧的品质顶住了国内外的各种压力乃至压迫,撑起了共和国的一片天空;是共产党带领我们走向今天的社会主义,走向幸福和光明。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历经九十年走过的风雨历程:在90年前,中国正处在风雨如磐、彻夜难眠、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黑暗年代。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此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序幕。1921年,毛泽东等人代表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历史阶段。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国之初,中国政府成功地在大部分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三亿农民分得了土地,那时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大幅提高,并且建立起一批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包括飞机和汽车制造业以及发电设备制造业等等。“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和人民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但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因为这样的重大失误而畏缩不前,他们始终在摸索着前进的方向,终于在1978年中华大地重新崛起。
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经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坚持改革开放,并紧紧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国际地
位持续不断提高;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而去年,中国更是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回首这九十年来,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但他们从来都没有屈服过,中国共产党用这种不屈的精神换来了祖国的美好明天。
中国共产党的这种不朽的精神永远都值得我们学习。共产党人永远是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及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精神服务于人民,他们淡泊名利、视死如归,以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车轮,已经辗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新中国的建设,如火如荼,突飞猛进。许许多多的共产党人,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他们在奉献、在拼搏、在献身。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些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驰骋疆场、马革裹尸的军人。从万里长征、八年抗战、南征北战到自卫还击、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多少年来,这支人民的军队,在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经受着无数次血与火的洗礼,一次又一次向党和人民交出完美的答卷。还有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党的好干部孔繁生等等等等,他们将这座不朽的丰碑点缀得灿烂辉煌,五彩缤纷。这座丰碑是千千万万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用忠诚和智慧树立起来的。当一座座“永远的丰碑”如此高大的耸立在我们面前时;当一个个时代精英勇攀科学高峰所创造一项项令人瞩目的奇迹时;当一幅幅子弟兵舍身忘我的抗洪救灾的感人画面映入我们眼帘时,共产党人英雄形象早就被牢牢地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
90年风云变幻,90年潮起潮落。走进新世纪,面对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中国共产党历久弥新,青春常在,是什么赋予它如此神奇的力量?放眼未来,沧海横流,征途漫漫,中国共产党又靠什么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紧紧把握时代潮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永葆党的先进性和青春活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90年成功的真谛。
汶川大地震,同此国殇,悲伤的泪,感动的泪流了很多。大地震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憾,受到了一次历史性的洗礼,让我的党性得到了一次最有益、最深刻的锤炼。
以人为本,让党旗增色、增辉,危难之中,党旗更红。有条不紊地组织救灾,体现了党和政府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在第一时间作出全面的安排和部署。全国动员,全民动员,专员救助队、解放军紧急出动全力施救,紧急集中和调动财力支援救灾,交通、电力、通讯的抢通,帐蓬,药品,医护人员的紧急组织,伤员转外省,党中央、国务院紧急部署“一省帮一重灾县,几省帮一重灾市(州)”,“一个月之内向灾区提供90万顶帐篷,同时安排专项资金,为灾区首批建造100万套过渡安置房”,志愿者组织,心理救助的实施,堰塞湖等次生灾害的防治,全国的爱心捐助,大额党费的缴纳,疫病防治,灾后重建,失去学校的孩子转外省异地就读„„这些措施,哪一项不是把温暖送到了人心,哪一项不是以人为本光辉的凝聚。这些措施,充分体现了党的宗旨,体现了党对灾区的高度关怀,体现了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无比优越性,通过这次大灾,让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中国,一个伟大的党。党在,希望就在。民族的自豪感,凝聚力油然而生。
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赢得了民心,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忠心拥护和爱戴。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在大灾面积的不俗的
表现,赢得了世界最广泛的赞誉,赢得了民心。
“看到党员,就有了安全感。”这是灾区群众的肺腑之言。灾难降临,许多共产党人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有的为保护群众牺牲了生命,有的为抢救群众舍弃了爱人、儿女、父母,有的冒着生命危险深入一线抢救伤员、安置受灾群众,参与各项救灾工作。经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共从废墟中救出近7万名群众,救治伤员26万余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在解放军官兵、各地志愿者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下,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438万多人。他们用感天动地的壮举,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也践行了自己的入党誓词。
时间的车轮不断向前迈进,回顾往昔,我们亲爱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地带领下不断繁荣富强!现今,我们伟大地中国共产党也已九十周岁了,身为入党积极分子地我也深感荣幸,同时页深感自己地责任与使命的艰巨。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能够带领人民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中国共产党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是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此共同为我们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90周岁的华诞庆贺,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而如今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已经召开,它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勾勒出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从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完成这个目标,目前已经’赛程过半’,’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战。
今天,我们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这充分体现了人才的重要性,大学生党员是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力量,保证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加强对高校党的建设,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统领,紧密结合实际,实现重点突破。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持从严治党的原则,特别是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必须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学校党建工作必须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质量、水平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必须把党建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使党的工作有机融合,渗透和体现在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项工作任务中,并以这些工作的成效和事业的发展衡量和检验党建工作的效果。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九十年过去,我们要以时代为己任,要把实现自身的人生追求同党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党作风建设历程
作风是一个政党的性质、宗旨的外在体现,它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我们党总是在重大历史转折时期,更加突出地强调和推进作风建设,为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当前,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环节,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保证。
一、深刻把握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要义
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包含两个层次、七大建设。一个层次是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这两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主线;另一个层次是五大基础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五大基础建设之一。通常讲,党的作风是党的阶级本色和政治品质的外在表现。换句话说,中国共产党的作风是指全体党的成员在思想、政治、组织、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高度凝练的行为方式,是党的内在精神、整体素质、政治倾向和纪律规范的体现和反映。一句话,党的作风是党的品格和特质的外在表现。党的品格和特质可以从多方面看待,但是最为核心的一点就是,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党,所以党员和党的干部所呈现出来的应当是亲民的、为群众着想的、为群众服务的、维护群众利益的、与群众关系密切的作风。党的作风建设,就是要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抵制与党的要求不符、损坏党的形象和群众利益的各种不良作风。党的作风建设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作风建设的主线和总体性要求,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二是作风建设的常规性内容,如思想作风、工作学风和学风文风建设等;三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归结到一点,就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重视作风建设,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和优点。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风建设。对此,毛泽东同志曾经有过一段很精彩、很深刻的论述。他说:“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1](P1360)这里提到的“革命风格”就是指党的作风。由此可见,党的作风建设非常重要,它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良的作风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党的作风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三是党的作风关系到政风民风或社会风气,四是党的作风建设影响到党群关系和党的执政基础。党风建设的关键和重点是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领导干部作风问题是个党性问题。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胡锦涛同志还对领导干部列了六条基本标准: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作风优良是合格领导干部“六条基本标准”之一。俗话说,做人要有人品。领导干部作风问题、党性问题,说到底是做官最基本的的品质,是“官品”或“官德”。
我们党总是在重大历史转折时期,更加突出地强调和抓紧作风建设,为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著名的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提出“三大作风”,为夺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为我们胜利地夺取全国政权和迅速荡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经受住执掌新中国政权的初步考验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证了正确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21世纪之初,当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顺利完成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在今天这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党需要再次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这对于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乃至完成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会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
二、深刻把握党的作风建设的发展脉络
新形势下有效推进党的作风建设,首先要对党的作风建设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尤其要全面把握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不同时期党的领导集体对作风建设的发展和贡献。
(一)毛泽东同志对党的作风建设的发展和贡献
毛泽东同志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首创人、设计师和实践者。他首次提出了作风的概念,概括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形成了党的作风建设的一整套理论,并且有效付诸于实践。他曾经说过,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这样才算得一个共产党员。他也说过,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他还说过,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他强调,一切从事国家工作、党务工作和人民团体工作的党员,利用职权实行贪污和浪费,都是严重的犯罪行为。他还特别指出,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看作高居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那么,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
早期,毛泽东同志主要强调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形成党的优良作风。上世纪20年代,在秋收起义之后进行三湾改编的时候,毛泽东开始思考依靠我们这点力量如何能打下一片天地,如何将我们的部队建设得与众不同?他最早提出要用无产阶级思想来改造我们的军队、武装我们的党。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影响深远的建党原则。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全党范围内领导和发动了著名的延安整风,历时数年,主要是整顿“三风”,即党内存在的党风、学风、文风不正的问题,批判主观主义、宗派主义、教条主义,最终达到全党思想上高度统一的目的。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系统总结概括出我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告诫全党要保持“两个务必”,即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开始执政之后始终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在全党开展了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并将党内的整风运动扩大为全国性的教育活动。
(二)邓小平同志对党的作风建设的发展和贡献
邓小平同志对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重新恢复我们党的优良作风。邓小平说过,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同志,特别是主要领导人,威信建立在什么地方呢?建立在思想、工作、言论的正确上,建立在民主作风上,建立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上。他也说过,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不应当计较享受。要弄清楚,我们的生活不能脱离社会的生活水准。他还说过,我们脱离群众,干部特殊化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干部搞特殊化必然脱离群众。我们的同志如果对个人的、家庭的利益关心得太多了,就没有多大的心思和精力去关心群众了,顶多只能在形式上搞一些不能不办一办的事情。他曾严厉指出,现在有少数人就是做官当老爷,有些事情实在不像话!脱离群众,脱离干部,上行下效,把社会风气也带坏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倡导和推动下,中央于1979年和1980年先后出台两部重要的党内法规,一部就是《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一部是《关于党的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这两部党内法规推出的主旨,就是强调还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还要保持共产党员的优良品质和政治本色,哪怕是立功再多、受苦再大,也不能成为搞特权的理由。从1982年开始,全党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整党,也起到了进一步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的作用。
二是明确了反腐败斗争以及拒腐防变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党对于腐败主要采取个案处理的办法。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中央把腐败分子张子善、刘青山处决以后,震慑了好多年。改革开放初期人们也有过这种想法,通过抓几个关键的问题,收拾几个重要的人物,起到震慑作用。但是,邓小平首先意识到这样做不管用,因为经济逐步走向市场化之后,各种权力更加容易“寻租”和“套现”,尤其在体制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权力制约容易失效,容易滋生腐败,治理起来又特别复杂,因此反腐败斗争和拒腐防变成为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邓小平多次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反腐败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他还强调,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这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1989年,邓小平同志在退出领导岗位时有一个重要的政治交代,就是反复强调必须抓好党的建设,要从严治党,千万谨防党内腐败变质。这是邓小平对作风建设所做的重要贡献,对新时期党的建设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江泽民同志对党的作风建设的发展和贡献
江泽民同志对于作风建设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把执政条件下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党的十四大把“执政党的党风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写进了党章。他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党始终坚强有力,治国必会正确有效。他指出,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端正不端正,关系十分重大。思想、作风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他还反复告诫,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必须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绝不允许以权谋私、贪赃枉法。
二是深入探讨了执政条件下党风建设的重大问题。之前党的作风建设一直是延续了革命时期作风建设的框架,而江泽民则专门有针对性地探讨执政条件下的党风建设问题。当时,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大党、老党、“百年老店”出了问题,的确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比如,有的执政党经济搞不上去或者腐败严重,导致执政无法继续;有的执政党的经济和政治都搞得好,但是由于没有处理好社会问题,还是下台;还有一些执政党,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都处理得很好,但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国际关系而导致下台。江泽民同志由此思考我们党如何吸取他们的教训,如何遵循执政规律执好政、建设好党。当时的一项权威调研结果也令人担忧,如不少基层组织比较涣散,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很好发挥,有些干部还有些迷茫情绪。在当时改革开放的情况下,已不适合采用延安整风时的群众运动来进行党的作风建设,但又必须集中解决一些突出问题。所以,1998年至2000年,党内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此后,2001年9月,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并再次强调“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十六大强调: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四)胡锦涛同志对党的作风建设的发展和贡献
胡锦涛同志对党的作风建设的贡献和发展主要有三点。
一是号召全党牢记“两个务必”。他主政伊始第一个大的举动就是带领新一届政治局常委到西柏坡重温“两个务必”。二是夯实作风建设的制度基础。这期间,中央系统出台了一些重要的党内法规,2003年,党中央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05年党中央制定出台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三是系统阐述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他指出,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他特别强调,领导干部作风说到底是个党性问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明确要求,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一是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二是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三是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四是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五是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六是要发扬民主、团结共事;七是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八是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
这期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报告都强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倡“四个大兴”: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2012年1月,胡锦涛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要求,切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要大力保持党员、干部作风纯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持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纯洁性的试金石,坚持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
三、深刻把握党的作风建设的推进重点
(一)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密切联系群众,党的作风建设的推进重点是围绕密切党群关系,坚持拒腐防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本色
党群关系之所以重要是基于如下几点理由。第一,党群关系是多数与少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政党就是群众的一部分,只不过她是群众中的先锋队,但和人民群众相比依然是少数,所以党不能离开群众。第二,党群关系是仆主关系、代表者和被代表者的关系。人民是主人,党是人民群众的代表。我们常说“权为民所用”,其实还暗含另外两句话,“权为民所授”和“权为民所有”,我们党虽然长期执政,长期代表老百姓,但必须时刻铭记公仆的角色。第三,党群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群众需要一个先锋队,需要被领导。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也离不开党,只不过“党离不开群众”是无条件的,群众是否能离开某个政党是有条件。要让群众离不开党,党必须具有如下的资格:一是党要知晓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群众根本利益所在;二是要善于平衡群众间的利益关系,并将其整合;三是党能够教育和提升群众;四是党自身能够始终保持清正廉洁。这样,就能够做到“党离不开群众、群众也离不开党”。
现在党群关系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一些局部地区,党组织和党员的吸引力、影响力有所下降。一些党员干部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关键时候或危急关头就显现出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实际影响力其实很弱,群众并不买账。再比如,在一些局部地区,党员干部和群众关系疏远,党群关系比较紧张。有人说,中国的官员只怕领导,官员不怕代表或者委员,老百姓离官员很远。这话不是没有一点道理。近年来,社会冲突、群体性事件的上升也是党群关系紧张的一个表现,许多地方的警察和保安的人数不断增加,也说明党群关系在社会变革时期面临的问题非常突出,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又比如,一些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成为损坏党群关系的关键因素。腐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公权私用等,另一种是各种形形色色的特权。第一种腐败的影响已经为人所熟知。不过,各种特权的泛滥对党群关系破坏力也很大,动辄就“领导优先”、特殊待遇、奢华接待、等级森严,等等,这对我们党的形象损害较大。还有许多形式主义的东西,也都损坏我们党的形象,影响党群关系。
(二)新形势下,作风建设的重点要围绕改善党群关系,弘扬和培育党的优良作风
一是要真正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本质特征和最大的政治特色就是为人民服务,我们现在讲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群众利益无小事”,都是基于为人民服务的要求。这个宗旨是不可以动摇的,党不能与民争利,党也没有自身利益,党的利益就是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绝不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口头上说要以群众为师、把群众奉为衣食父母,但做起来却是另一套,对领导的意见十二分在意,对于群众的呼声和利益不闻不问、敷衍了事。发展市场经济会涉及利益,不能回避利益。但是,作为共产党人,就必须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党员和干部不能利益当先,坚决不能用“为领导服务”取代“为人民服务”,也不能用“为纳税人服务”取代“为人民币服务”,更不能用“为人民币服务”取代“为人民服务”。我们是有崇高理想信念的党,始终不渝坚持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拒腐防变的“底线”。
二是要真正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最主要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什么我们要如此强调贯彻群众路线呢?因为我们党是长期执政的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好处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如何做到办了大事让老百姓满意呢?要保证一点,就是不能集中力量犯了大的错误,比如搞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怎么避免犯大的错误呢?如何把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发挥出来,而把劣势避免掉?根本的途径就是必须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党是一直在台上,不像西方有些国家的政党是轮流执政,群众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到选举的时候就看出来了,否则就过不了选举这一关。我们没有这个制度,我们一党长期执政,所以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这样才能科学决策,这样的决策才能受群众欢迎,才能保证让群众受益,最终才能拉近与群众的关系。这是密切党群关系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跟国外选举型政党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是选票说话,我们是科学决策赢得民心。现在这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好多人没有完全贯彻群众路线,没有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是拍脑袋决策,拍脑袋决策必然失去民心。世界银行曾经对我们“七五”至“九五”期间的投资做了一个评估,失误率占30%左右,由决策失误造成的资金浪费数以千亿计,因此有人说,决策失误比贪污腐败还严重。这就是没有按照群众路线,没有真正地把群众的需求,把真正的情况,第一手资料掌握好,而是随便了解一些情况、一些信息,有的甚至是不做调研和论证,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钱,这必然造成极大的浪费,久而久之就会失去民心,侵蚀党的群众基础。现在,有的地方也在搞一些时髦的做法,比如,这两年搞各种各样的听证会来收集一手的资料,听证会也是国际通用的,好好搞也行,但有的地方把这个做成一种“应景”,当成是走过场。网上曾经披露,有人成了听证专业户,什么样的听证会他们都参加,有个女同志参加了19次各类听证会,这就不是听证了,而是“托儿”了。老百姓“被代表”了,肯定不会满意。因此,必须扎扎实实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地了解群众的呼声,才能作出一些科学的决策。
三是要不断创新党的群众工作。发展基层民主,是创新党的群众工作的基本方向,也是密切党群关系、贯彻群众路线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要想真正地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需要大力发展基层民主,我们现在的基层民主发展还需要解决几个问题,一个是要真正体现和落实“权为民所有”。老百姓一辈子都不参与选举、不参与权力运作,他怎么能体会到这个权力是我的呢?因此要搞一定范围的直选,要进行真正的差额选举,让老百姓有行使权力的实践。二是要有“权为民所授”的实践。选举就是一种授权,在实践中才能锻炼和培育群众,夯实基层民主的根基。三是要重视并做实“用权环节”的民主。发展基层民主在解决好授权的同时,还要解决好权力运用过程中的民主管理,要扎扎实实做好“用权民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下运行,在严格规范下运行。
四是要继续探寻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治本之举。在密切党群关系上,还有一个绕不过的、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反腐败和拒腐防变。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经过了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最早的时候叫“重点反腐”,有什么腐败反什么,搞各种专项治理等。后来邓小平同志提出反腐败是一个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人们开始探讨一些长效的机制,特别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收效比较明显,比如,推行收支两条线、公开招标、改革审批制等,都是源头治理的措施。特别是审批制的改革,原来名目繁多的审批极其容易滋生权力的腐败,后来把好多不合理的审批都废除了,收到了源头治理的效果。现在反腐败工作初步构建了一个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教育、预防、监督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不断走向深入。但是现在有些问题还是无法解决,或是还没有完全解决好,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越演变越复杂,反腐败的难度也在增加。还有一些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只要超过一定的“度”,其实也是腐败,但是又很难划定一个明确的界限,比如一些大的国有企业,高管们的工资可能并不高,但是在职消费却是非常惊人的,有些消费可能是必要的,但也有些企业官员正是通过这个便利来搞腐败的。只有反腐败和拒腐防变斗争取得重大的成效,党群关系才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五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制度和纪律。作为一名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要围绕党性修养不断加强学习和教育。这几年一直在进行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政党建设,我们党要培养优良的作风、要不断成长、永葆活力,就必须加强学习和教育。如果不学习,人心和党心就容易散了。除了学习知识方面,还要学习思想理论,要学习党的历史,要学习实践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党员干部尤其要了解老百姓的一些真实的情况,而且还要学习国外的一些做法。通过学习,开阔眼界,明确定位,提高党性修养,增强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和实际能力。另一方面,培育和弘扬优良作风,也需要通过一些制度机制加以规范和保障,还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及保密纪律。我们已经制定了不少制度和纪律,但是,有些制度和纪律有待增强其有效性,有的制度和纪律有待强化其执行力,确保以坚强的党性修养、严格的制度和纪律保障党的优良作风,以优良的党风促进民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五篇:党的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是主要矛盾,后者是次要矛盾。因此,中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中国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社会的阶级构造主要有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四大阶级,且农民阶级占绝大数,因此,后来成为了革命的主要力量。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维新派组织维新运动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等旧民主主义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证明: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不能但当起领导人民夺取反帝、反封建胜利这一历史重任。同时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给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一是没有先进的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二是没有科学的思想理论做指导。中国民主革命要取得胜利,只能由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和马列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阶级基础;二是思想基础;三是组织基础。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及其活动。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共产主义组织。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
(2)1921年7月23日-31日,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章
党章是一个政党为保证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的一致和组织上,行动上的统一所制定的章程。一个党的党章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该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纲领任务、组织结构、组织制度,党员的条件、权利、义务和纪律都项。通常衡量一个政党是否成熟党章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党章是政党的宗旨和行为规范。中国共产党现行党章于1997年9月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修改、通过。除总纲外共十章五十条。规定了党的纲领、组织机构、组织制度、党员的条件、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党的纪律等项。概述:
党章是一个政党为保证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的一致和组织上,行动上的统一所制定的章程。一个党的党章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该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纲领任务、组织结构、组织制度,党员的条件、权利、义务和纪律等项。通常衡量一个政党是否成熟党章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党章是政党的宗旨和行为规范。中国共产党现行党章于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于2007年10月21日通过。除总纲外共十一章五十三条。规定了党的纲领、组织机构、组织制度、党员的条件、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党的纪律等项。
(一)总纲
1、什么是党章总纲
党章总纲是党章的组成部分,党章的前提和总则,即纲领、要领。泛指起领导作用的原则。党章的总纲,是党的最基本的政治纲领和组织纲领。
2、总纲的主要内容
(1)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最终目标。
(2)行动指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3)概括和总结了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的发展经验及其基本要求(五个方面问题):
①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通规律(普通性与特殊性)和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②马列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我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④规定了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任务和基本政策。⑤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提出四项基本要求。
(二)党章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 党员
1、什么是党员?
党员:政党的成员、党的细胞。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有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之分。
本章对党员的性质,申请入党人的基本要求,党员的义务、权利,发展党员的基本程序、入党宣誓,预备期党员的教育情况,党员的退党、劝告退党,自动脱党,除名等问题作出了规定。
2、入党誓词与入党誓词的演变。
(1)入党宣誓:表示是对党员的要求以及党员对党表示自己愿意承担的政治责任,对党的坚定信念和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的一种形式。
(2)入党誓词:预备党员在入党宣誓仪式上面对党旗宣誓的内容。
(3)入党誓词的演变:
①世界上最早的入党誓词:1847年6月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的党章——《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诞生,在章程中对入党誓词作过规定,这是入党誓词的雏形。当时采用了19世纪欧洲非常流行的一种问答载体。其中有三个问题:a.你是否确信财产共有制的原则是真理?b.你是否愿意承担义务,始终不渝地以言语和行动为传播财产共有制的原理并促其在实践中得到实现而努力?c.你是否甘愿服从同盟的决议?
②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入党誓词的基本内涵。
红军时期的入党誓词(24字):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决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现行的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第二章 党的组织制度
1、什么是党的组织制度?
要求党的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组织规程。它是发挥党的战斗力和实现党的任务的组织保证。
党的组织制度的核心是民主集中制,党章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6条基本原则。
2、组织制度的具体内容。
包括党代表和委员会的选举,党组织的建立,上下级组织的关系,对重大问题的决策程序和讨论问题的方法。第三章 党的中央组织
1、什么是党的中央组织?
全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按照十六大党章规定,包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由它产生的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书记处、中央纪委检查委员会、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这一章里对党的中央组织产生、职责、任期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作出了规定。
2、全国代表大会与全国代表会议的区别。
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立法机关、最高权力机关。正常情况下,每五年举行一次,代表是由全体党员选举产生的。全国代表会议是在两次全国代表大会之间,根据工作需要,由党的中央委员会召集,讨论和决定需要及时解决重大问题的会议。它的职权与全国代表大会有所不同。
第四章 党的地方组织
1、什么是党的地方组织?
党的地方组织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和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党的组织。(简单地讲省级以下,县级以上的党的组织)
本章对党的地方组织的代表大会的召开,代表大会的职责等作出规定。
2、党的地方组织与党的地区委员会。
从党章规定中看党的地区委员会不是一般独立的地方组织,它是党的省、自治区委员会在几个县、自治县、市范围内派出的代表机关。它根据省、自治区委员会的授权、领导本地区的工作。
第五章 党的基层组织
什么是党的基层组织?
是指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中的党的组织(包括党委总支、支部)。
本章对基层组织组建、任期、基本任务作出了规定。第六章 党的干部
1、党的干部及其本质。
党的干部,党的事业的骨干力量,党政机关、军队、人民团体中的公职人员。(包含各级国家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担任领导职务)
党的干部的本质: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什么是公仆,特指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党的干部的本质就是人民公仆。
马克思最早称掌握巴黎公社权力的人为公仆。恩格斯也曾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必须采取坚决措施,防止国家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新增了党的干部一章,首次把人民公仆作为对干部的要求载入党的章程。
本章对干部的本质、选拔任用标准、程序、干部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等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第七章 党的纪律
什么是党的纪律?
党的纪律是一个政党内拥有制定党内法规权力的机关根据党的章程制定和颁布的,运用党纪处分的手段保障其实施的,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党的纪律,从它的内容和涉及的范围来说,主要有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群众纪律,还包括宣传纪律、经济纪律、保密纪律、人事纪律、外事纪律等。
本章对违纪党员的处分的种类、处理程序作出了规定。
第八章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什么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简称“纪检机关”,是维护党规党纪和管好党的纪律及协助党委管好党风的专门机关,是党的工作的重要部门。主要包括党的中央、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派驻纪律检查组。
本章对纪检机关的设置、任务及上级与下级纪检机关的关系等作出规定。第九章 党组
1、什么是党组?
党组不是一级党委,是上级党的委员会在非党组织中的派出机关。党组成员由批准成立党组的党的委员会指定,党组必须服从批准它成立的党的委员会的领导,代表上级党的委员会指导本机关和直属组织内党的工作。这是党组的特殊性质。
2、什么是非党组织?
是指除共产党组织之外的其他组织。在我国这些组织包括:国家机关各部委、国务院直属局的直属经济管理机构以及人民团体;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机关的厅、局以及各人民团体;州(地)县(市)政府、人大、政协、机关和政法部门以及各人民团体。
3、党组与党委的区别?
(1)党委是按照党章规定,由全体党员大会或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而党组则是由批准其成立的党委指定的。
(2)党委可以直接接收或批准接收党员,而党组没有这个权利。
(3)党委可以直接决定或批准对党员的纪律处分,党组一般不能直接决定或批准党员的纪律处分。
(4)党委可以召开党代会(党员大会),选举出席上级党代表大会的代表,而党组一般不能召开这些会议和选举出席党代表大会的代表。
(5)党委向同级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并接受党的上级组织的领导,而党组则不是一级党委,必须在批准它成立的党委领导下工作。
4、党组的特点。
(1)成员身份的双重性,党组成员一般都是有行政负责人的身份。
(2)对上负责的直接性。
(3)工作职责的专业性。第十章 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关系
1、为什么要特别提出党和共青团的关系?
这是由共青团性质所决定的。
2、党和共青团是什么关系?
党章第49条规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受党中央委员会领导。共青团的地方各级组织受同级党的委员会的领导。同时受共青团上级组织领导(简单地讲就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本章对共青团组织的性质、党与共青团的关系作出了规定。第十一章 党徽党旗
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
中国共产党的党徽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一个党员都要维护党徽党旗的尊严。要按照规定制作和使用党徽党旗。
党的辉煌成就与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了近九十年的光辉历程,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理论财富和精神营养。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好、学习好党的历史,借鉴经验、汲取营养、坚定信念、提高水平,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推动沁水消防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党员只有五十几人,面对的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今天,我们党已成为在全国执政六十多年、拥有七千万党员的大党,中国人民已拥有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祖国。这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历史奇迹,我们应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事实充分证明,在风雨中成长壮大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核心力量。我们要爱这个党,敬这个党,对党所领导的事业充满信心,矢志不渝地跟党走。学习党的历史,研究党的历史,就是要用党的风雨历程、辉煌成就,来教育党员,鼓舞人民:共产党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一)在三大历史转变中建立的三大历史功绩
纵观我国近百年的历史变革,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三大历史转变,同时也建立了三大历史功绩。
(1)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党领导人民奋斗28年,完成了从旧民主主义的革命向新民主义革命的转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发生的最广泛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3)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领导亿万人民开创了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党认真总结国内国际的历史经验,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使我国社会、经济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二)在推进社会变革中建立的六大历史功绩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实现三大历史转变中,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变革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军队、外交等方面建立了辉煌的历史功绩。
(1)政治功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发生的社会根本性的变化,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2)经济功绩。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解决了12亿中国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许多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3)文化功绩。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坚持发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吸收各国文明的先进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日益繁荣,以人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4)民族方面的功绩。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形成了五十六个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香港、澳门胜利回归国,实现了全民族的夙愿。
(5)军队方面的功绩。锻造了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立起巩固的国防。人民军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打败国内外敌人、建立人民政权、保卫国家、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6)外交方面的功绩。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安全和民族尊严。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三)党的优良传统
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45年4月24日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提出来的。因为提出的时间早,并且对现在及以后党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又称党的三大优良传统。
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举措。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牢固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学习,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1、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牢固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是牢固树立坚定正确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
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在于党。首先共产党人拥有自己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在新形式下,只有履行好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也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执政理念。
2、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对所有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
共产党员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自觉坚持党的宗旨,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我们党坚持的一贯原则。党的宗旨特别强调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这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政治原则,鲜明地体现了党的价值取向和执政理念。虽然党在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工作任务有所不同,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也有所不同,但党的根本宗旨没有变,也不能变。只有牢记党的宗旨,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宗旨立得牢,执政才能执得好。党员干部,要始终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利,来自于党和人民,自觉摆正自己是人民公仆的姿态,要始终想百姓所想,做百姓所做,在新的形势下,要牢记党的宗旨,在不同的岗位上,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定地履行着党的宗旨,才能得到人民的广泛赞誉。同时,必须旗帜鲜明的反对不思进取、贪图安逸,作风飘浮,工作不实,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行为,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增强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从而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伟大成果。
3、不断地增强党的观念。增强党的观念,按照党章规定履行党员义务,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积极完成党的任务,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是保持共产党员本色的重要条件。
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也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只有深刻理解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党员标准,从思想上牢固树立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决心,才能有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党员只有具有了强烈的党的观念,才会珍惜党员称号,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时刻用党员的标准约束规范自己,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只有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政治立场;才能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考虑和处理一切问题;才能自觉、坚定地坚持正确的东西,旗帜鲜明地反对错误的东西,维护政治纪律的严肃性。
4、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政治优势。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项根本要求。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内容极为丰富,最主要的是:坚持与时俱进、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实行群众路线,自力更生、苦奋斗,独立自主、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等。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同样需要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从实际出发,把积极进取和求真务实结合起来,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随着实践的深化不断得到提高。
(四)抓住机遇,谋取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九十年,是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断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九十年,是为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不断经受考验、发展壮大的九十年。九十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要取得斗争的胜利,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九十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无产阶级的政党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九十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乎党的生命,必须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以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九十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衡量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否先进,要放到具体的历史的实践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九十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要使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认真总结好、研究好、运用好这些经验,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去克服困难、应对挑战、夺取新的胜利非常有益。经验就是财富,经验弥足珍贵,我们要挖掘整理好这些经验,学习研究好这些经验,继承发展好这些经验。
研究历史是为了继承过去,发展今天,更好地谋划未来。我们要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新期待,坚定信心,砥砺勇气,坚持不懈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不断完善适合我们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要坚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实现互利共赢,加强同世界各国和省外各地的经济技术合作,以大开放来促进大开发,实现共同发展。我们要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好地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做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项工作,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特别是要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切实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坚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局面。要长期奋斗、顽强奋斗、不懈奋斗,始终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头脑,充分估计前进道路上种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风险,进一步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创造新的业绩。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提高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切实改进思想和工作作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为人民群众做出表率。
消防部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从建国以来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安全保障做出了杰出贡献,当前党史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在省委的领导下,扎实做好部队的党史工作。我们要抓住机遇,奋发进取,努力开创党史工作的新局面。为沁水的光辉未来尽一份力。
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
党的路线就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准则和总的方针政策。从范围上分,有党的总路线和党的具体工作路线;从内容上分,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等。党的具体工作路线是根据党的总路线制定的,是受总路线制约并为总路线服务的。党的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党的政治路线就是党的基本路线或党的总路线。它集中体现了党的政治主张,是党的行动的基本准则,也是党的纲领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路线就是该时期的政治任务。党的政治路线是制定各项具体工作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各项具体工作路线和政策则受它制约并为之服务。
党的思想路线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原则的体现。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的思想路线是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基础,也是贯彻执行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保证。
党的组织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政治路线的需要而制定的关于组织工作的原则和方针。党的组织路线主要体现在干部政策、干部制度、组织原则、组织制度以及党员标准、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等方面,其中核心内容是以干部“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跨世纪的人才,保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由此可见,党的组织路线是由政治路线决定的。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主要保证。
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体现,也是我党对待群众的根本态度和领导方法,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党的基本方针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达到一定目标而确定的重要的指导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中央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
在干部任用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针对党和国家干部队伍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实际情况,邓小平提出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四化”方针。进入新的世纪,江泽民又提出了“努力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主张,进一步丰富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理论。政治上:依法治国。
文化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链接:“二为”方针: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同志作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事业的宗旨和方向。他说,文艺史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这就是“二为”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在第四届文代会上对此提法作出修改,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百”方针:50年代,毛泽东同志多次提出发展文化事业的政策,——“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鼓励各种艺术形式共同发展,不同风格流派展开讨论,要批判吸收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两结合”的创作方法:1958年,毛泽东提出文艺的创作方法,即“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前者强调要深入生活,反映生活,大胆揭露矛盾;后者强调要用英雄主义、理想主义教育人、鼓舞人;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将二者结合起来。关于精品的三个标准:江泽民同志提出,所谓艺术精品,使指那些“思想精深、艺术精良、制作精湛”的作品。“五个一”工程:根据江泽民同志的指示,中宣部在全国文化宣传界组织实施“五个一”工程。即各地要抓精品,抓出一批具有示范作用、影响力大的优秀作品,重点抓“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一出戏、一本书、一篇理论文章”,合称“五个一”工程,每年评选一次。三贴近:胡锦涛同志提出文化宣传工作原则: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科技上:科教兴国。
对台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在纪律检查工作上:预防为主,教育为主,先立法,先教育,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既坚决又稳妥地搞好党风、严肃党纪。(链接:“预防为主,教育为主”。即从纪律检查工作的角度,针对在党的生活中可能发生的违纪现象,积极主动地采取防范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面,不能等到党员犯错误后才去检查处理,要提前打政治预防针,使党员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就当前党风不正的状况而言,绝大多数犯错误的党员都存在严重的思想意识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不从改变思想作风这个根本点上着手,就难以改变一些党员搞不正之风的错误行为。因此,党的纪检工作必须坚持以教育为主,加强预防和监督,努力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从思想深处筑起反腐蚀的大堤,防患于未然。“先立法,先教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方面,党中央的纪律检查机关加强了立法工作,颁布了一系列党规党法,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对全党进行党规党法教育。通过对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发出通知、通报、决定等,明确告诉党员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事请允许做,哪些事情不允许做,并对党员提出明确要求。这些带有党规党法性质的条文,对防止产生新的不正之风,严肃党的纪律,教育和挽救党员,都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先立法,先教育,可以从制度上堵塞漏洞,教育和约束党员遵章守纪。“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有法必依,就是首先要求纪检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办事,在审理、查处案件时,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党纪、国法为准绳,坚决反对主观臆断,感情用事;“违法必究”,则是对一切违犯纪律的党员都要予以追究和制裁,坚持在党纪面前人人平等;“执法必严”,是指纪检机关和纪检工作人员执行党的纪律必须严格、严肃,一丝不苟地按照党规党法办事,维护纪律的尊严和权威,不折不扣地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处分党员的程序和审批制度办事。坚决改变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越是高级干部、越是名人的违纪违法事件越要严格查处。既坚决又稳妥。即指在纠正党风、严明党纪中要既坚决、又稳妥地进行。“坚决”,就是纠正不正之风、严肃党纪要下决心,不能手软,要抓紧进行,一抓到底。“稳妥”,是严格按照党的政策规定办事,实事求是,慎重处理。)在对台工作上:力争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在教育上: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政策:是一个集合概念,泛指党制定的所有政策,如: 人民当家做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宗教信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