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焦裕禄、文朝荣、付正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焦裕禄、文朝荣、付正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全体党员干部祥焦裕禄、文朝荣、付正先同志学习之际,镇政府组织全镇党员干部观看了焦裕禄、文朝荣、付正先的相关视频,影片讲述了焦裕禄同志的经历,展现了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真理,“吃别人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全面展现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呕心沥血”的精神。
向焦裕禄、文朝荣、付正先同志学习,向他(她)们看齐,关键是要认真抓好“四个对照查改,一是对照求实作风,查改自身的形式主义问题,更要反对形式主义,靠真抓实干。二是对照公仆精神查找自身的官僚主义问题,为民服务理念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审视自己是否象焦裕禄、文朝荣、付正先同志的奋斗精神,查改自身的享乐主义问题,就是要审视自己是否象焦裕禄、文朝荣、付正先同志那样知难而进、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做到敢于担当。四是对照道德情操,查改自身的奢靡之风问题,经常审视自己是否象焦裕禄、文朝荣、付正先同志那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勤俭办一切事业,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通过焦裕禄、文朝荣、付正先三位优秀党员干部的先进事迹的学习,让我真正找到了工作中的镜子,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牢固树立为民服务观念,始终要心系群众,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为民办实事要公平透明,不能厚此薄彼、优亲厚友,坚持反腐倡廉与经济发展的高度统一论,坚定信念、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解放思想,求实进取,把群众利益常挂心中,经常对困难群众问寒问暖,切实为民办实事。
焦裕禄、文朝荣的先进事迹永远都是为民学习的榜样都是我们基层干部值得效仿的楷模和标杆,时时刻可以他们作为我在今后的工作中的宝贵镜子,向他们看齐,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身作则,清正廉洁,做到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干事,树立自身良好形象。
第二篇:学习焦裕禄文朝荣
学习焦裕禄文朝荣
心得体会
为响应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就群众路线要求提出“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的号召,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学习了两位先进楷模的事迹。结合自学情况,现将学习心得概述如下。两位同志均是党的优秀干部,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榜样,其中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楷模,文朝荣同志是支部书记的楷模。从他们的事迹中得知,都是党的基层领导,总是一心一意想着人民群众并从实际行动中去落实各项具体工作,为人民造福,得到广大群众的爱戴。
曾经看过电影,本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再次在学校集中观看学习,还从网络上认真学习了焦裕禄整个人生的多份事迹材料,对原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唯独欠缺的是还没有看到《永远的焦裕禄》纪录片,一旦有机会,无论如何也要去认真学习学习再学习。通过学习得知,焦裕禄同志是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人,一九二二年八月十六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里。一九**年五月十四日,焦裕禄同志不幸逝世,时年四十二岁。焦裕禄同志参加革命工作十八年间,一贯听党的话,对党的工作忠心耿耿,为人民鞠躬尽瘁,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焦裕禄同志不愧为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焦裕禄同志对革命无限忠诚,为人民鞠躬尽瘁。他参加革命工作以后,特别是担任领导职务以后,始终继承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艰苦朴素,永葆劳动人民的本色。他严于律己,坚决反对特殊化,坚持同破坏党的组织纪律等一切不正之风,作不懈斗争。焦裕禄同志诚恳待人,他时刻想着人民群众,爱护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热情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始终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我们要学习他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大兴服务群众之风;学习他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学习他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学习他不怕困难、不惧风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精神,大兴知难而进之风;学习他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大兴敬业奉献之风。
文朝荣是贵州树立的典型,也是我们基层干部的学习好榜样。学习文朝荣是从今年5月开始的,先学习了《文朝荣:榜样的力量》和《村支书的楷模——文朝荣》2篇文章;6月8日从中央台、贵州台新闻及中央焦点访谈中再一次学习。
通过一次次深入学习,得知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彝族苗族乡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朝荣,通过20多年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带领群众,斗荒山,战贫困,绿化荒山上万亩,将全村13400亩荒山从风沙四起的“和尚坡”变成了万亩林海,价值超过4000万元,森林覆盖率达到70.4%,创造了海雀人吃上“林业饭”的奇迹,村民亲切地称文朝荣为“老愚公”,实现了从“苦甲天下”到“林茂粮丰”巨变。2014年2月11日,文朝荣同志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他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农村干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集中体现了当代新农村干部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我们要学习他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以为民务实的良好形象和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学习他“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造福子孙”的精神;学习文朝荣精神,就是要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学习他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时刻把百姓装在心中,认真学习,提高素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做一名值得群众信赖的好党员好干部。
有些人总是想着要干大事,可是等了很久也似乎没有能办成大事。其实,所有的大事都是由若干个小事组合而成,只要将每一件小事做好,就做成了大事。有的人一天口号称爱党、爱国、爱人民、为人民服务,可涉及具体能表现出其口号的细节事情时,并不是认真去思考、对待、完成,不付诸实际行动,或简单应付或令他人代劳等。我们就应该向焦裕禄、文朝荣等先辈、模范们学习,从每一件小事认真做起,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只要人人都想着为国家、社会、集体付出努力,那整个社会也就快速前进,同时自己及家庭或小集体也会受到益处。愿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紧紧围绕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服从安排,努力工作,我们的“中国梦”就近在眼前。
第三篇:学习焦裕禄、文朝荣体会
“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学习心得体会
在街上看到一条横幅,“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通过观看焦裕禄电影和学习文朝荣先进事迹,了解了焦裕禄精神就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求实作风,“敢叫日月换新天”,“革命者在国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文朝荣抱着植树造林能改善生态、改变生活的信念,不分昼夜地到每家每户做思想工作,还积极组织党员开支部会,召集村民开群众会和寨老会,向他们灌输植树造林能带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思想,带头超额完成800多亩华山松的种植。
学习他们的精神,就要心中有百姓,牢记党的宗旨。只有心中装有群众,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坚持群众路线,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努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学习他们精神,就要学习勤俭节约、艰苦创业、解放思想、求真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的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自觉践行艰苦创业、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优良作风,发扬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学习他们精神,就要学习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深入调查研究,真正把求真务实融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当中,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学习他们精神,就要学习两袖清风、廉洁自律、廉政为公、勤政为民的精神,只有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才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体现,我们才能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党和人民事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坚持慎独慎微,自觉防腐拒变,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学习他们精神,就要学习不怕困难、不惧风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品质,也是焦裕禄和文朝荣精神的重要内容。学习他们精神就是敢于挑起重担、敢于克难制胜、敢于奋勇争先。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今后工作中,要牢记党的宗旨,心中装有群众;要勤俭节约、艰苦创业、解放思想、求真创新;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做到廉洁自律、廉政为公、勤政为民、无私奉献;敢于挑起重担、敢于克难制胜、敢于奋勇争先。
第四篇:文朝荣先进事迹
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老支书文朝荣从毕节市人民医院做完手术回家后,已经是2013年8月.3个月的住院时间和术后治疗,他感觉到身体大不如从前.他问儿子文正友自己得了什么病,儿子支支吾吾.他也不再追问,照例每天拿着镰刀巡山,与已经有缸钵粗的华山松近距离接触,可是每每走到村口,爬上两段山路,已累得气喘吁吁.苍翠挺拔的华山松,从村头一直绵延到山顶.30多座山坡,交织成郁郁葱葱的林海,海雀村掩映其中.文朝荣说:“海雀人选择用华山松构筑绿色生态和谐之梦,就是因为华山松经霜耐寒,在贫瘠的土地里能壮成、涵水养土,还能生籽结果,福荫后人.”看着父亲对华山松林难舍难分的眷恋,好几次,悄悄跟在后头的文正友眼里噙着泪花.看着父亲身体越来越差,从双脚行走到依靠拐杖才能靠近山林,文正友忍不住劝说父亲:“您身体不好,不要太过劳累.”
“其实你不说我也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我只是忍不住想到山林里走走,听听鸟叫,和华山松说说话,我心里就高兴.”文朝荣说到这里,话变得语重心长起来.“儿啊,现在的政策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你记住一定要守住这些松林,有青山常在,才有绿水长流,不然海雀又会回到过去我们过怕了的苦日子.”
青山有幸埋忠骨,翠松无悔护恩人.时空定格在2014年2月11日,苍天垂泪,林海肃穆,文朝荣因患癌症不幸病故,永远和他钟爱的华山松相伴在一起.生存怪圈里的苦日子“海雀村,作坊河;罩子遮齐门槛脚.要想扯尺遮羞布,肩膀当作地皮磨.”地处乌蒙大山深处的赫章县海雀村,平均海拔2300多米,山寒水冷;森林覆盖率不到5%,荒山秃岭;缺水,缺电,无通村公路,全村的苗、彝群众基本是文盲,没有一名初中生.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海雀村的状况.按照彝语,“海雀”是 “候确”的音译,是“湖水灌注”的意思.海雀村过去有3个海子,水从高到低从一个海子流到另一个海子.当时的海雀,却找不到一处海子,没有绿水青山,有的只是让人揪心的穷山恶水,连年水打沙壅的生态灾变.“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不少地方都享受到开荒种地带来粮食增产的好处,可我们海雀却没有.”年过半百的村民王永刚回忆,当时的海雀村,地势高寒不适宜玉米生长,群众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种一坡收一萝,粮食作物以洋芋、荞麦为主,更为致命的是,由于从大集体开始时在山上过度放牧,面积上万亩的草山草坡和次生林沙化严重,满眼荒山秃岭,石头越长越高,土地越种越薄.山下的人给海雀村编了几句顺口溜:“海雀地无三尺平,有女莫嫁海雀人.踏着云雾去种地,抬起楼梯进家门.经济的贫困导致了生态的恶化,生态的恶化又加剧了群众生活走向水深火热.每到年关,就出现群众开始缺粮,而到青黄不接的四五月,海雀村700多苗彝同胞几乎家家断炊,靠挖野菜、吃洋芋叶度日,一些饿得睁不开眼的群众到山下借粮,借一斤包谷,秋收后要加倍偿还.尽管赫章县当时的恒底区考虑到海雀的贫困程度,把救济粮指标多拨给海雀村,但犹如杯水车薪,只能解决一时之急.1985年5月,新华社一篇不足千字的报告里这样写到:“在海雀村3个村民组察看了11户农家,家家断炊.苗族老大娘安美珍瘦得只剩下枯干的骨架支撑着脑袋.她家4口人,丈夫、两个儿子和她,全家终年不见食油,一年累计缺3个月的盐,4个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了.苗族社员王永才家靠吃野菜等物过日子,更谈不上吃油、吃盐.在他家的火塘边,一个3岁多的小孩饿得躺在地上,发出“嗯嗯嗯”的微弱叫唤声,手中无粮的母亲无可奈何.走进苗族大娘王朝珍家,给一下子惊呆了,大娘衣不遮体,见有客人走来,立即用双手抱在胸前,怪难为情地低下头,她的衣衫破烂得掩不住胸肚,那条破烂成线条一样的裙子……大娘看出了记者的难堪,反而主动照直说:“一条裙子穿了三年整,春夏秋冬都是它,唉,真没出息,光条条的不好意思见人.”大娘的邻居是周光华家.主人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早在去年年底就把打下的粮食吃光了,几个月来,找到一升吃一升……”新华社的这篇报告在最后说到:“这些纯朴的少数民族兄弟,尽管贫困交加,却没有一个人外逃,没有一个人上访,没有一人向国家伸手,没有一人埋怨国家,反倒责备自己‘不争气’,这情景令人十分感动.”海雀村的极度贫困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并作出批示:“有这样好的各族人民,又过着这样贫困的生活,不仅不埋怨党和国家,反倒责备自己‘不争气’,这是对我们这些官僚主义者一个严重的警告!
请省委对这类地区,规定个时限,有个可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扎扎实实多做工作,改变这种面貌.批示引起了贵州省委的高度重视,省委将这篇报道和批示用急电传给各地(州、市)委负责同志,并连夜召开全省电话会议,布置各地(州、市)、县立即检查安排群众生活.省委随即派出8个工作组对贫困地区进行调查,详细了解农村缺粮情况.中央分两次拨给贵州生产救灾款3600万元,增调粮食5亿斤.贵州省委、省政府派调查组星夜兼程奔赴海雀村核实情况,决定批给赫章县100万元救济款,帮助解决农户渡过生活难关.1985年7月24日,刚到任的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马不停蹄来到赫章县等地调研.1988年6月9日,由胡锦涛亲自倡导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海雀村也因此被誉为毕节试验区的“发祥地”.在乌蒙山区这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视为“不适宜人居”的土地上,海雀村人在文朝荣支书的带领下,展开了一场战天斗地,绝处求生的惊天壮举.为绿荒山白了头海雀村拉开决战贫困的大幕,是从种树开始.1986年春天的海雀村,山上一棵像样的树也没有,就连护卫在一些人家房前屋后的树也少得可怜,掰起手指头就可以数出来.和往常一样,文朝荣吃了午饭扛着锄头去对门的营盘山挖地.春日的阳光很暖,他的身后跟着的小黑狗摇着欢快的尾巴.天有不测风云,还没到山顶的沙地里,对面的红房子村方向尘土飞扬,气势汹汹的狂风正朝营盘山这边扑来.文朝荣想起去年冬天,邻居家的杈杈房就是被这样的狂风吹垮的,他不由自主地为自己的杈杈房捏了一把汗,想着赶回去,但风势来得凶猛,已经来不及了.文朝荣迅速趴在地上,闭上眼睛,任沙尘从身上狂扫而过.等到狂风过后,文朝荣从山上回来,看到寨子里有几栋杈杈房被狂风扯得支离破碎,鼻子一阵酸楚,老天不开眼,我们偏要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与风沙战斗,否则海雀人真的活不下去.”很多天,文朝荣苦苦思索:“风沙大,可以盖土墙房来抵挡,但每年的水打沙壅,肥泥不断被冲走,庄稼越长越矮,石头越长越高,怎么办?”他想到了种树:“只要山上有树,就可以把风沙挡住,山上有林就能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就能养牲口,有牲口就有肥,有肥就有粮”。
下定决心后,文朝荣迅速召开党支部会、村民代表大会、寨老会等各种形式的思想动员会,动员村民们种会还没开完,就引来大多数村民的激烈反对: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力气?树能当饭吃?村民思想不通,村支部领头做给大家看.文朝荣与另外两名苗族村干部商量:“看来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要花时间,我们先把树苗找到,带头做给大家看.村里苗族群众占多数,你两个苗族干部多做工作,只要村支部团结起来扭成一股绳,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就这样,三名村干部白天干农活,晚上就去串门,挨家挨户搞动员.一次说不通,两次,两次说不通,就三次.个别村民意见大,文朝荣就上门苦口婆心地劝说了五六次,终于做通了工作.在群众思想基本统一后,又一个难题困住了文朝荣.全村大大小小30多个光秃秃的山头,要在这么大的面积上种树,到底种多少棵树?种什么树?这么多树苗又要去哪里找?树要种到哪年哪月?一连串的问题,让他睡觉都闭不上眼睛.文朝荣左思右想,古代愚公都能挖山开路,我还不信种树会有挖山难?只要全村人齐心协力,把冬天闲着烤火的时间都用上,一年一年地栽,一片一片地栽,光秃秃的山坡一定能长出树林来.为了找到苗木,他每天早早地起床,一边向乡里汇报,一边往周边的村子和乡镇跑,县区乡的各级干部都被他这样的精神打动了.1987年初冬,林业部门免费提供给海雀村100亩华山松苗,村委自力更生培育了35亩苗圃.这一年的冬天,文朝荣带领全村200多名青壮年顶风冒寒,背着洋芋上山当午饭,开始了海雀村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壮举.这年冬天,文朝荣带领大家在几座山头栽种了800多亩华山松.面对那些只剩下荒砂的山头,文朝荣总结出了“点穴种树”、“浅坑植苗”、“同向移栽”、“借泥成肥”等种树经验,他还编了鼓励大家种树的顺口溜:种树之人下决心,千难万苦不灰心.关键窝窝要打好,树子最怕栽坐根.一年更比一年大,一年更比一年青,第二年春天,种下的苗木迎风生长,村民们看到了绿色的希望,对海雀村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第五篇: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文朝荣——一个响亮的名字,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这就是文朝荣,我们贵州的榜样人物,1942年3月出生,197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3月至1982年2月任赫章县海雀村党支部副书记。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艰苦的人民
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文朝荣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文朝荣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农村基层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热情服务的公仆情怀。
作为基层的一名工作者,我们应该以文朝荣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刻苦学习,不断创新,努力全心全意为老百姓热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