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2 11:5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播音主持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播音主持工作总结》。

第一篇:播音主持工作总结

精选范文:播音主持工作总结(共2篇)一.关于《尘封xx》节目: 1.流水账。2.关于部分系列节目的背后。“梅兰芳”系列节目: 其实在节目播出之前至少一两个月,我就在根据文稿来寻找各种声音素材。在某一个特定历史时期、某一个特定地点,需要使用哪些类型的垫乐、配乐才能达到“情景再现”,这是一个看似简单,但难度颇大的工作。为了节目中仅出现一次的两三分钟的背景音乐,可能需要十几个小时的搜集、试听和筛选。通过背景音乐对老北京历史气息的还原,对当年大上海历史的还原,对梅兰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心态的还原,都需要使用大量的音乐素材。在这种反映戏曲大师传奇经历和艺术成就的节目中,不能没有梅兰芳本人的演唱选段,在交代各种场景的情节中,还需要使用大量正宗梅派的唱腔伴奏。为了不使节目在众多戏曲专家和爱好者面前贻笑大方,每一个貌似随情节出现的背景唱段中,都没有出现任何曲牌上的差错。做到这一点,听起来很轻松,但在背后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太多,无法一一介绍。“昆曲六百年”系列节目: 昆曲作为“百戏之母”,是汉族的本体灵魂音乐。后世出现的京剧、汉剧、楚剧等都源出于此,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和莎士比亚戏剧并列,被誉为世界戏剧的三大源头之

一、“中华文化的雅乐”(连京剧都没有获得如此高的赞誉)。对所有爱好和学习京剧的人,昆曲都是必学项目。当前,京剧已经现出疲态,而昆曲正在重新崛起。在文化圈和演艺圈内,昆曲在沉寂百年之后已经重新形成时尚。从xx年开始,《1699桃花扇》、《青春版牡丹亭》在全国、全世界的观众里造成的轰动效应,至今仍未消散。这股文化潮流已经波及到了全国各地,从北京北大到xxx大,众多的大学生、文化人都在讨论、观赏和学习着昆曲,这不是宣传口号,而是事实。我的学生中,就有不少人利用假期自费去南京,就为了看一看《牡丹亭》的现场演出,而演出也绝没有令他们失望。一出长达5个小时的昆曲演唱会,能在各种现代演出方式和文化潮流中屹立不倒长达7年,让自费前往的观众趋之若鹜、场场满座,让众多从未接触中国戏剧的各地大学生泪流满面,这难道还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需求吗? 该系列节目,既有历史传承的厚重,也有现代风潮的反思;既有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有当代艺术的反哺。在受众面上涵盖了所有戏曲种类的爱好者,也涵盖了高级知识分子人群。“抗战”系列节目: 这个系列很伤脑筋。问题全部在于细节。关于抗战的文章,网上一抓一大把,书店一买一大堆。但是这些素材如何适用于音频表达方式?如何尽量准确的反映当时的战况?这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只是为了做节目,弄点抗战文章录出来,配上点紧张的音乐,以我的制作能力来看,得到好评应该不太难。但是我不想这样草草了之。其次,是大量当事人的采访。系列节目中,共计271段不同阶层人士的采访,涵盖了参加抗战的国共双方和民主人士、海外抗战人士的后代、侵华日军老兵等,甚至有张学良、宋美龄等人在当年的原始录音或回忆采访。这都是很不容易收集到的资料。这些资料来自于大量的平时积累和搜集各种相关的资料片、老电影、纪录片,绝非一蹴而就。再次,是各种音效和歌曲的选择。抗战是日本对中国14年的侵略,更是中华民族儿女8年的坚决反抗。在全国各地发生了那么多的战事,在国共双方牺牲了那么多的英才,在大江南北伤亡了那么多的平民。这些事件发生之后,在缺乏录音资料的情况下,如何去准确还原,带人走进那一段历史? 我的做法仍然是大量搜集音效。要做好专业节目,就得先成为半个专家。做抗战节目,除了了解当时敌我双方的各种战事和政事,更需要了解和熟悉当时使用的大致武器所发出的声音。有了这些声音素材之后,就能够准确的大致反映出当年的各种战况。这一点,听过节目的话应该会有印象,但可能不会去注意它运用的真实程度。我的抗战题材节目里绝不可能出现国内各种影视剧里头的穿帮丑态----例如铁道游击队队员竟然人手一把德国进口毛瑟驳壳枪、或者八路军大量使用捷克轻机枪、或者日军飞机俯冲攻击时出现喷气式飞机一掠而过等(二战时期的确有喷气式战机,但仅限于试验阶段。要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才开始投入使用)。要知道,当年我国若有这等装备,那就轮到我们去富士山饮马了,还打什么抗日战争啊? 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成长,比任何进修更难,但更有收获。在节目上我想达到的目的是,等到数年之后再拿出这些系列节目进行播出,仍然能得到认可和赞赏。在一年来的工作中,我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除了接受和主动完成各种本职、非本职工作任务之外,我也在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经常练笔写新闻评论、增加本行业内的文稿阅读量、勤于分析着名的新闻报道案例与叙事手法。另外,今年我通过了编辑中级职称的各项考试。通过不断的积累、修改,通过各位领导、老师、同事的不断指正,尘封xx节目全年来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好评,先后在本台各频道和外台的xx台、xx台、xx台等处进行播出,也得到了全年各次的周评、月评、季评的好名次。一年来,忙忙碌碌,起早贪黑,工作很辛苦,但是在xx台这个大集体中,也得到了很多温暖和快乐,这是和以x总为轴心的管理团队为大家创造的“累,并傻乐着”的良好气氛分不开的。即将到来的2011年中,我将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更有效率的投入到无限的为淫民服务之中去,争取弥补今年以来的各种不足和遗憾,为部门、为领袖、为同事、更为自己多做贡献。尘封的历史还有很多,以后的故事会更精彩。更多精彩系列节目,且听我一一道来。(着名坏人帅三少)[播音主持工作总结(共2篇)]篇一:播音主持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播音主持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在一年里,我在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圆满的完

成了各项工作,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远去的日子都将成为尘封的历史,随时间的远去而模糊。然而过去的一 [播音主持工作总结(共2篇)] 年的时间对于我而言却历历在目,还记得我

总的来说在江源广电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学到的东西,也明白了新闻和专题的区别。我热爱新闻,我崇尚

激情,我也渴望着奉献。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尽快更多更广地结交朋友,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丰富自己,融汇贯通,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本职工作的要求,全方位的学习,了解各个岗位的工作方法。在2010年里,每一天都在收获,每一天都很快乐。这快乐源自刻苦学习后收获的愉悦,源自用心工作后观众的反馈,源自用心吐字,用爱归音,源自当好口舌,服务群众。在2010年,我不仅仅要快乐的工作,更要兴奋的工作,让播音成为我的细胞,让吐字做为我的血液,调整好每一次状态,完成好每一次播出,“每一天,美一点”。相信明年我们节目会更加好看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吧!

篇二:播音主持工作总结

播音主持工作总结

一.关于《尘封xx》节目:

1.流水账。

2011年(截止 12月5日),尘封xx节目分别制作和播出了下列成品系列节目:

61集系列节目“激荡三十年”、10集系列节目“梅兰芳”、15集系列节目“昆曲六百年”、24集系列节目“抗战”、20集系列节目“诗人毛泽东”、24集系列节目“邓小平”、24集系列节目“百年恩来”、6集系列节目“生于50、60、70年代”、32集系列节目“新中国风云岁月”、18集系列节目“新中国重大决策密档”。(32集系列节目“毛泽东”即将推出。)2.关于部分系列节目的背后。

“梅兰芳”系列节目:

其实在节目播出之前至少一两个月,我就在根据文稿来寻找各种声音素材。在某一个特定历史时期、某一个特定地点,需要使用哪些类型的垫乐、配乐才能达到“情景再现”,这是一个看似简单,但难度颇大的工作。为了节目中仅出现一次的两三分钟的背景音乐,可能需要十几个小时的搜集、试听和筛选。通过背景音乐对老北京历史气息的还原,对当年大上海历史的还原,对梅兰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心态的还原,都需要使用大量的音乐素材。

在这种反映戏曲大师传奇经历和艺术成就的节目中,不能没有梅兰芳本人的演唱选段,在交代各种场景的情节中,还需要使用大量正宗梅派的唱腔伴奏。为了不使节目在众多戏曲专家和爱好者面前贻笑大方,每一个貌似随情节出现的背景唱段中,都没有出现任何曲牌上的差错。做到这一点,听起来很轻松,但在背后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太多,无法一一介绍。

“昆曲六百年”系列节目:

昆曲作为“百戏之母”,是汉族的本体灵魂音乐。后世出现的京剧、汉剧、楚剧等都源出于此,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和莎士比亚戏剧并列,被誉为世界戏剧的三大源头之

一、“中华文化的雅乐”(连京剧都没有获得如此高的赞誉)。对所有爱好和学习京剧的人,昆曲都是必学项目。

当前,京剧已经现出疲态,而昆曲正在重新崛起。在文化圈和演艺圈内,昆曲在沉寂百年之后已经重新形成时尚。从xx年开始,《1699桃花扇》、《青春版牡丹亭》在全国、全世界的观众里造成的轰动效应,至今仍未消散。这股文化潮流已经波及到了全国各地,从北京北大到xxx大,众多的大学生、文化人都在讨论、观赏和学习着昆曲,这不是宣传口号,而是事实。我的学生中,就有不少人利用假期自费去南京,就为了看一看《牡丹亭》的现场演出,而演出也绝没有令他们失望。一出长达5个小时的昆曲演唱会,能在各种现代演出方式和文化潮流中屹立不倒长达7年,让自费前往的观众趋之若鹜、场场满座,让众多从未接触中国戏剧的各地大学生泪流满面,这难道还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需求吗?

该系列节目,既有历史传承的厚重,也有现代风潮的反思;既有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有当代艺术的反哺。在受众面上涵盖了所有戏曲种类的爱好者,也涵盖了高级知识分子人群。

“抗战”系列节目:

这个系列很伤脑筋。问题全部在于细节。

关于抗战的文章,网上一抓一大把,书店一买一大堆。但是这些素材如何适用于音频表达方式?如何尽量准确的反映当时的战况?这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只是为了做节目,弄点抗战文章录出来,配上点紧张的音乐,以我的制作能力来看,得到好评应该不太难。但是我不想这样草草了之。

于是我想办法找来了一部120分钟长度的《抗战十四年》纪录电影。这首先保证了对史实的交代准确无误。然后以这部电影为蓝本,一个字一个字 听写 打

出文稿,以此为基础,加入各种延伸出的文字资料,形成24集、每集23分钟的系列节目解说词。这是做起来很不容易的工作。

其次,是大量当事人的采访。系列节目中,共计271段不同阶层人士的采访,涵盖了参加抗战的国共双方和民主人士、海外抗战人士的后代、侵华日军老兵等,甚至有张学良、宋美龄等人在当年的原始录音或回忆采访。这都是很不容易收集到的资料。这些资料来自于大量的平时积累和搜集各种相关的资料片、老电影、纪录片,绝非一蹴而就。

再次,是各种音效和歌曲的选择。抗战是日本对中国14年的侵略,更是中华民族儿女8年的坚决反抗。在全国各地发生了那么多的战事,在国共双方牺牲了那么多的英才,在大江南北伤亡了那么多的平民。这些事件发生之后,在缺乏录音资料的情况下,如何去准确还原,带人走进那一段历史?

我的做法仍然是大量搜集音效。要做好专业节目,就得先成为半个专家。做抗战节目,除了了解当时敌我双方的各种战事和政事,更需要了解和熟悉当时使用的大致武器所发出的声音。有了这些声音素材之后,就能够准确的大致反映出当年的各种战况。这一点,听过节目的话应该会有印象,但可能不会去注意它运用的真实程度。我的抗战题材节目里绝不可能出现国内各种影视剧里头的穿帮丑态----例如铁道游击队队员竟然人手一把德国进口毛瑟驳壳枪、或者八路军大量使用捷克轻机枪、或者日军飞机俯冲攻击时出现喷气式飞机一掠而过等(二战时期的确有喷气式战机,但仅限于试验阶段。要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才开始投入使用)。要知道,当年我国若有这等装备,那就轮到我们去富士山饮马了,还打什么抗日战争啊?

抗战期间,东北军使用的枪械大部分是汉阳造和仿德国毛瑟(俗称驳壳枪、盒子炮)等,中央军使用的德械轻武器、捷克产zb29机枪和火炮等,八路军、新四军使用的主要是缴获的日军三八式步枪(俗称三八大盖)、边区土造手榴弹、克虏伯山炮等,日寇使用的三八式步枪、南部半自动手枪(俗称王八盒子)、大正11年式轻机枪(俗称歪把子机枪)等。另外还得再加上美军的m系列步枪的声音、参战各方使用的各型号空军战机声音等。这些声音都各不相

同、不可混淆,更不是为了做节目而能在短时间内知晓和明白的知识,而是需要平时的大量积累。

有了这些音效,在诉说各种战事的时候,就能够给人身临其境的紧张感。但仅仅有这些还不够。

在抗战中,是中国歌曲发展的鼎盛时期之一。延安鲁艺学校的演奏会结束后,当年外电评论说:“冼星海的一曲黄河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由此可见歌曲在当年的重要程度。

为了做这个系列的节目,我想方设法找到了四十余首原版抗战歌曲,在节目中随着剧情而逐渐使用,对烘托气氛起了很大的帮助。这些歌曲中的一部分至今仍在传唱不休。

有一首歌曲,在当年曾经由国共两党军队 在上阵杀日寇的冲锋前高唱,从延安唱到到重庆、从云南唱到滇缅。甚至到了抗战之后的国共内战时刻,仍被上阵双方的士兵所高唱。这首歌,最后成为新中国的国歌。

而另一些歌曲,在当年令人热血沸腾,后来则成为海峡两岸同胞在某些不方便交谈的时刻,在海外传递心声的代言,那就是黄河大合唱......有了这些回肠荡气、动人心魄的抗战歌曲,节目的灵魂才能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听众面前。其实,为了这些歌曲,可以再做一个系列节目,等待充分搜集完毕歌声背后的故事和历史之后,再予以推出。

二.关于其他工作。1.流水账。

2011年度,在节目之外,我制作了全频道的ppt多媒体幻灯片“xxxx台推介”(36页)、参加了年初的“感动xx”现场活动和每一场“三农xx”节目下乡活动、7月9日“直播大xx”大型直播、“60年xx记事”(作为唯一参与撰稿、制作、播音的主持人,负责1965年越王勾践剑出土的相关报道)、参加了

广电影视“十佳节目”评选(我、旋、美)并获奖及获得xx广电影视节目奖三等奖。

根据本频道安排,分别制作了“主持人、记者2011年拜年宣传片、节目头”、“春节特别节目(我、旋、菊)的节目头及6集春节系列节目(每集23分钟)”、每一场“三农xx”户外活动的宣传带、“05-12周年之祭走汶川”宣传带、“创建xx卫生城市专题报道”节目头、xx台09版“台标”(两版)、09版“间隔”(两版)、09版“结束曲”(两版)、新闻大视野“国内外新闻”片头、新闻大视野“今日关注”片头、新闻大视野“欢迎提供线索”宣传带、午间新闻网“资讯xxx”片头、午[播音主持工作总结(共2篇)]间新闻网“新闻xxx”片头、2011“六十年xx记事”片头、向祖国六十华诞献礼“风云六十年”片头(三版)、2011“国庆总片头”、“科学发展观”专题报道片头、xx台“创卫宣传”(四版)、“直播大xx”特别节目的所有片头及宣传带?? 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共计制作和播出完毕各种宣传带195条,总时长6小时21分钟。

2.关于节目和工作的一些感想和思考。

通过全年各种系列专题节目的构思、素材收集、播音、制作,有了不同的收获和思考。

广播节目的优质化生产和播出,确实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落到实处。与电视相比,广播节目在先天上就缺乏叙事优势,无法通过历史上留存的照片和无声电影来交代、还原当时的情景。但我的节目在诉说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和文化事件的时候,却必须给听众以“那个年代”的感觉,否则就将影响到节目的品质。这就是节目在创作和制作之前必须要考虑到的实际问题和矛盾。那么,如何“无中生有”?其实功夫在节目之外。

只要有空余时间,我就必须去搜集各种正规出版发行的文字材料,力求准确、真实的去诉说,而不是戏说。在各方面文字材料的基础上,去设想哪一个方面

下页 余下全文

第二篇:播音主持工作总结

[播音主持工作总结]多的平民,播音主持工作总结。这些事件发生之后,在缺乏录音资料的情况下,如何去准确还原,带人走进那一段历史?

我的做法仍然是大量搜集音效。要做好专业节目,就得先成为半个专家。做抗战节目,除了了解当时敌我双方的各种战事和政事,更需要了解和熟悉当时使用的大致武器所发出的声音。有了这些声音素材之后,就能够准确的大致反映出当年的各种战况。这一点,听过节目的话应该会有印象,但可能不会去注意它运用的真实程度。我的抗战题材节目里绝不可能出现国内各种影视剧里头的穿帮丑态----例如铁道游击队队员竟然人手一把德国进口毛瑟驳壳枪、或者八路军大量使用捷克轻机枪、或者日军飞机俯冲攻击时出现喷气式飞机一掠而过等(二战时期的确有喷气式战机,但仅限于试验阶段。要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才开始投入使用)。要知道,当年我国若有这等装备,那就轮到我们去富士山饮马了,还打什么抗日战争啊?

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成长,比任何进修更难,但更有收获。

在节目上我想达到的目的是,等到数年之后再拿出这些系列节目进行播出,仍然能得到认可和赞赏。

在一年来的工作中,我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除了接受和主动完成各种本职、非本职工作任务之外,我也在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经常练笔写新闻评论、增加本行业内的文稿阅读量、勤于分析着名的新闻报道案例与叙事手法,工作总结《播音主持工作总结》。另外,今年我通过了编辑中级职称的各项考试。通过不断的积累、修改,通过各位领导、老师、同事的不断指正,尘封xx节目全年来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好评,先后在本台各频道和外台的xx台、xx台、xx台等处进行播出,也得到了全年各次的周评、月评、季评的好名次。

一年来,忙忙碌碌,起早贪黑,工作很辛苦,但是在xx台这个大集体中,也得到了很多温暖和快乐,这是和以x总为轴心的管理团队为大家创造的“累,并傻乐着”的良好气氛分不开的。即将到来的2011年中,我将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更有效率的投入到无限的为淫民服务之中去,争取弥补今年以来的各种不足和遗憾,为部门、为领袖、为同事、更为自己多做贡献。

尘封的历史还有很多,以后的故事会更精彩。更多精彩系列节目,且听我一一道来。(着名坏人帅三少)

第三篇:播音主持工作总结

2011年(截止 12月5日),尘封xx节目分别制作和播出了下列成品系列节目:

61集系列节目“激荡三十年”、10集系列节目“梅兰芳”、15集系列节目“昆曲六百年”、24集系列节目“抗战”、20集系列节目“诗人毛泽东”、24集系列节目“邓小平”、24集系列节目“百年恩来”、6集系列节目“生于50、60、70年代”、32集系列节目“新中国风云岁月”、18集系列节目“新中国重大决策密档”。(32集系列节目“毛泽东”即将推出。)

2.关于部分系列节目的背后。

“梅兰芳”系列节目:

其实在节目播出之前至少一两个月,我就在根据文稿来寻找各种声音素材。在某一个特定历史时期、某一个特定地点,需要使用哪些类型的垫乐、配乐才能达到“情景再现”,这是一个看似简单,但难度颇大的工作。为了节目中仅出现一次的两三分钟的背景音乐,可能需要十几个小时的搜集、试听和筛选。通过背景音乐对老北京历史气息的还原,对当年大上海历史的还原,对梅兰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心态的还原,都需要使用大量的音乐素材。

在这种反映戏曲大师传奇经历和艺术成就的节目中,不能没有梅兰芳本人的演唱选段,在交代各种场景的情节中,还需要使用大量正宗梅派的唱腔伴奏。为了不使节目在众多戏曲专家和爱好者面前贻笑大方,每一个貌似随情节出现的背景唱段中,都没有出现任何曲牌上的差错。做到这一点,听起来很轻松,但在背后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太多,无法一一介绍。

“昆曲六百年”系列节目:

昆曲作为“百戏之母”,是汉族的本体灵魂音乐。后世出现的京剧、汉剧、楚剧等都源出于此,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和莎士比亚戏剧并列,被誉为世界戏剧的三大源头之

一、“中华文化的雅乐”(连京剧都没有获得如此高的赞誉)。对所有爱好和学习京剧的人,昆曲都是必学项目。

当前,京剧已经现出疲态,而昆曲正在重新崛起。在文化圈和演艺圈内,昆曲在沉寂百年之后已经重新形成时尚。从XX年开始,《1699桃花扇》、《青春版牡丹亭》在全国、全世界的观众里造成的轰动效应,至今仍未消散。这股文化潮流已经波及到了全国各地,从北京北大到xxx大,众多的大学生、文化人都在讨论、观赏和学习着昆曲,这不是宣传口号,而是事实。我的学生中,就有不少人利用假期自费去南京,就为了看一看《牡丹亭》的现场演出,而演出也绝没有令他们失望。一出长达5个小时的昆曲演唱会,能在各种现代演出方式和文化潮流中屹立不倒长达7年,让自费前往的观众趋之若鹜、场场满座,让众多从未接触中国戏剧的各地大学生泪流满面,这难道还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需求吗?

该系列节目,既有历史传承的厚重,也有现代风潮的反思;既有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有当代艺术的反哺。在受众面上涵盖了所有戏曲种类的爱好者,也涵盖了高级知识分子人群。

“抗战”系列节目:

这个系列很伤脑筋。问题全部在于细节。

关于抗战的文章,网上一抓一大把,书店一买一大堆。但是这些素材如何适用于音频表达方式?如何尽量准确的反映当时的战况?这是一个大问题。

如果只是为了做节目,弄点抗战文章录出来,配上点紧张的音乐,以我的制作能力来看,得到好评应该不太难。但是我不想这样草草了之。

于是我想办法找来了一部120分钟长度的《抗战十四年》纪录电影。这首先保证了对史实的交代准确无误。然后以这部电影为蓝本,一个字一个字 听写 打出文稿,以此为基础,加入各种延伸出的文字资料,形成24集、每集23分钟的系列节目解说词。这是做起来很不容易的工作。

其次,是大量当事人的采访。系列节目中,共计271段不同阶层人士的采访,涵盖了参加抗战的国共双方和民主人士、海外抗战人士的后代、侵华日军老兵等,甚至有张学良、宋美龄等人在当年的原始录音或回忆采访。这都是很不容易收集到的资料。这些资料来自于大量的平时积累和搜集各种相关的资料片、老电影、纪录片,绝非一蹴而就。

再次,是各种音效和歌曲的选择。抗战是日本对中国14年的侵略,更是中华民族儿女8年的坚决反抗。在全国各地发生了那么多的战事,在国共双方牺牲了那么多的英才,在大江南北伤亡了那么多的平民。这些事件发生之后,在缺乏录音资料的情况下,如何去准确还原,带人走进那一段历史?

我的做法仍然是大量搜集音效。要做好专业节目,就得先成为半个专家。做抗战节目,除了了解当时敌我双方的各种战事和政事,更需要了解和熟悉当时使用的大致武器所发出的声音。有了这些声音素材之后,就能够准确的大致反映出当年的各种战况。这一点,听过节目的话应该会有印象,但可能不会去注意它运用的真实程度。我的抗战题材节目里绝不可能出现国内各种影视剧里头的穿帮丑态----例如铁道游击队队员竟然人手一把德国进口毛瑟驳壳枪、或者八路军大量使用捷克轻机枪、或者日军飞机俯冲攻击时出现喷气式飞机一掠而过等(二战时期的确有喷气式战机,但仅限于试验阶段。要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才开始投入使用)。要知道,当年我国若有这等装备,那就轮到我们去富士山饮马了,还打什么抗日战争啊?

抗战期间,东北军使用的枪械大部分是汉阳造和仿德国毛瑟(俗称驳壳枪、盒子炮)等,中央军使用的德械轻武器、捷克产zb29机枪和火炮等,八路军、新四军使用的主要是缴获的日军三八式步枪(俗称三八大盖)、边区土造手榴弹、克虏伯山炮等,日寇使用的三八式步枪、南部半自动手枪(俗称王八盒子)、大正11年式轻机枪(俗称歪把子机枪)等。另外还得再加上美军的m系列步枪的声音、参战各方使用的各型号空军战机声音等。这些声音都各不相同、不可混淆,更不是为了做节目而能在短时间内知晓和明白的知识,而是需要平时的大量积累。

有了这些音效,在诉说各种战事的时候,就能够给人身临其境的紧张感。

但仅仅有这些还不够。

在抗战中,是中国歌曲发展的鼎盛时期之一。延安鲁艺学校的演奏会结束后,当年外电评论说:“冼星海的一曲黄河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由此可见歌曲在当年的重要程度。

为了做这个系列的节目,我想方设法找到了四十余首原版抗战歌曲,在节目中随着剧情而逐渐使用,对烘托气氛起了很大的帮助。这些歌曲中的一部分至今仍在传唱不休。

有一首歌曲,在当年曾经由国共两党军队 在上阵杀日寇的冲锋前高唱,从延安唱到到重庆、从云南唱到滇缅。甚至到了抗战之后的国共内战时刻,仍被上阵双方的士兵所高唱。这首歌,最后成为新中国的国歌。

而另一些歌曲,在当年令人热血沸腾,后来则成为海峡两岸同胞在某些不方便交谈的时刻,在海外传递心声的代言,那就是黄河大合唱......有了这些回肠荡气、动人心魄的抗战歌曲,节目的灵魂才能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听众面前。其实,为了这些歌曲,可以再做一个系列节目,等待充分搜集完毕歌声背后的故事和历史之后,再予以推出。

二.关于其他工作。

1.流水账。

2011,在节目之外,我制作了全频道的ppt多媒体幻灯片“xxxx台推介”(36页)、参加了年初的“感动xx”现场活动和每一场“三农xx”节目下乡活动、7月9日“直播大xx”大型直播、“60年xx记事”(作为唯一参与撰稿、制作、播音的主持人,负责1965年越王勾践剑出土的相关报道)、参加了广电影视“十佳节目”评选(我、旋、美)并获奖及获得xx广电影视节目奖三等奖。

根据本频道安排,分别制作了“主持人、记者2011年拜年宣传片、节目头”、“春节特别节目(我、旋、菊)的节目头及6集春节系列节目(每集23分钟)”、每一场“三农xx”户外活动的宣传带、“05-12周年之祭走汶川”宣传带、“创建xx卫生城市专题报道”节目头、xx台09版“台标”(两版)、09版“间隔”(两版)、09版“结束曲”(两版)、新闻大视野“国内外新闻”片头、新闻大视野“今日关注”片头、新闻大视野“欢迎提供线索”宣传带、午间新闻网“资讯xxx”片头、午间新闻网“新闻xxx”片头、2011“六十年xx记事”片头、向祖国六十华诞献礼“风云六十年”片头(三版)、2011“国庆总片头”、“科学发展观”专题报道片头、xx台“创卫宣传”(四版)、“直播大xx”特别节目的所有片头及宣传带……

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共计制作和播出完毕各种宣传带195条,总时长6小时21分钟。

2.关于节目和工作的一些感想和思考。

通过全年各种系列专题节目的构思、素材收集、播音、制作,有了不同的收获和思考。

广播节目的优质化生产和播出,确实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落到实处。

与电视相比,广播节目在先天上就缺乏叙事优势,无法通过历史上留存的照片和无声电影来交代、还原当时的情景。但我的节目在诉说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和文化事件的时候,却必须给听众以“那个年代”的感觉,否则就将影响到节目的品质。这就是节目在创作和制作之前必须要考虑到的实际问题和矛盾。

那么,如何“无中生有”?其实功夫在节目之外。

只要有空余时间,我就必须去搜集各种正规出版发行的文字材料,力求准确、真实的去诉说,而不是戏说。在各方面文字材料的基础上,去设想哪一个方面的素材足以支撑起一个系列节目的稿件量。然后针对某一个特定系列,去寻找历史原声(若没有足够的声音素材,则暂时搁置,如“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战争”就大致完成了文稿,仍在声音资源收集中)。

通过各种题材的系列节目,我自身的制作能力、编辑思想得到了一步步验证和提高。对各种长度的稿件如何拼合、取舍、改写、缩写、扩充,各种音效资源如何整合、修饰,有了一点点体会和认识。最大的认识是,没有做不好的节目,但要得到好节目,就要付出大代价。

做节目,个人观点是,不能仅仅将它当做节目来做,也不能拘泥于为了每次的评分等级而做;不为了做出一系列节目去临时抱佛脚,也不因认为自己做不好这些题材而放弃。

做节目期间,得到了来自于领导、老师、同事、听众各方面的指导、建议和批评,这都对我起到了莫大的帮助。主持人、编辑人、制作人、撰稿人......首先是个人,是人就会有状态的起伏,为了做节目,有过困惑、有过烦恼、有过思考、有过迷茫,忙得一天到晚主动加班还忘记打卡。但看看周围的同事们都是一样的劳苦,一样的加班,于是就有了更多的动力,不计较一时的利益得失,把这个节目尽我所能的做到最好。

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成长,比任何进修更难,但更有收获。

在节目上我想达到的目的是,等到数年之后再拿出这些系列节目进行播出,仍然能得到认可和赞赏。

在一年来的工作中,我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除了接受和主动完成各种本职、非本职工作任务之外,我也在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经常练笔写新闻评论、增加本行业内的文稿阅读量、勤于分析著名的新闻报道案例与叙事手法。另外,今年我通过了编辑中级职称的各项考试。通过不断的积累、修改,通过各位领导、老师、同事的不断指正,尘封xx节目全年来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好评,先后在本台各频道和外台的xx台、xx台、xx台等处进行播出,也得到了全年各次的周评、月评、季评的好名次。

一年来,忙忙碌碌,起早贪黑,工作很辛苦,但是在xx台这个大集体中,也得到了很多温暖和快乐,这是和以x总为轴心的管理团队为大家创造的“累,并傻乐着”的良好气氛分不开的。即将到来的2011年中,我将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更有效率的投入到无限的为淫民服务之中去,争取弥补今年以来的各种不足和遗憾,为部门、为领袖、为同事、更为自己多做贡献。

尘封的历史还有很多,以后的故事会更精彩。更多精彩系列节目,且听我一一道来。

参考更多:

第四篇:播音主持工作总结

一.关于《尘封xx》节目:

1.流水账。

2011年(截止 12月5日),尘封xx节目分别制作和播出了下列成品系列节目:

61集系列节目“激荡三十年”、10集系列节目“梅兰芳”、15集系列节目“昆曲六百年”、24集系列节目“抗战”、20集系列节目“诗人毛泽东”、24集系列节目“邓小平”、24集系列节目“百年恩来”、6集系列节目“生于50、60、70年代”、32集系列节目“新中国风云岁月”、18集系列节目“新中国重大决策密档”。(32集系列节目“毛泽东”即将推出。)

2.关于部分系列节目的背后。

“梅兰芳”系列节目:

其实在节目播出之前至少一两个月,我就在根据文稿来寻找各种声音素材。在某一个特定历史时期、某一个特定地点,需要使用哪些类型的垫乐、配乐才能达到“情景再现”,这是一个看似简单,但难度颇大的工作。为了节目中仅出现一次的两三分钟的背景音乐,可能需要十几个小时的搜集、试听和筛选。通过背景音乐对老北京历史气息的还原,对当年大上海历史的还原,对梅兰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心态的还原,都需要使用大量的音乐素材。

在这种反映戏曲大师传奇经历和艺术成就的节目中,不能没有梅兰芳本人的演唱选段,在交代各种场景的情节中,还需要使用大量正宗梅派的唱腔伴奏。为了不使节目在众多戏曲专家和爱好者面前贻笑大方,每一个貌似随情节出现的背景唱段中,都没有出现任何曲牌上的差错。做到这一点,听起来很轻松,但在背后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太多,无法一一介绍。

“昆曲六百年”系列节目:

昆曲作为“百戏之母”,是汉族的本体灵魂音乐。后世出现的京剧、汉剧、楚剧等都源出于此,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和莎士比亚戏剧并列,被誉为世界戏剧的三大源头之

一、“中华文化的雅乐”(连京剧都没有获得如此高的赞誉)。对所有爱好和学习京剧的人,昆曲都是必学项目。

当前,京剧已经现出疲态,而昆曲正在重新崛起。在文化圈和演艺圈内,昆曲在沉寂百年之后已经重新形成时尚。从XX年开始,《1699桃花扇》、《青春版牡丹亭》在全国、全世界的观众里造成的轰动效应,至今仍未消散。这股文化潮流已经波及到了全国各地,从北京北大到xxx大,众多的大学生、文化人都在讨论、观赏和学习着昆曲,这不是宣传口号,而是事实。我的学生中,就有不少人利用假期自费去南京,就为了看一看《牡丹亭》的现场演出,而演出也绝没有令他们失望。一出长达5个小时的昆曲演唱会,能在各种现代演出方式和文化潮流中屹立不倒长达7年,让自费前往的观众趋之若鹜、场场满座,让众多从未接触中国戏剧的各地大学生泪流满面,这难道还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需求吗?

该系列节目,既有历史传承的厚重,也有现代风潮的反思;既有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有当代艺术的反哺。在受众面上涵盖了所有戏曲种类的爱好者,也涵盖了高级知识分子人群。

“抗战”系列节目:

这个系列很伤脑筋。问题全部在于细节。

关于抗战的文章,网上一抓一大把,书店一买一大堆。但是这些素材如何适用于音频表达方式?如何尽量准确的反映当时的战况?这是一个大问题。

如果只是为了做节目,弄点抗战文章录出来,配上点紧张的音乐,以我的制作能力来看,得到好评应该不太难。但是我不想这样草草了之。

于是我想办法找来了一部120分钟长度的《抗战十四年》纪录电影。这首先保证了对史实的交代准确无误。然后以这部电影为蓝本,一个字一个字 听写 打出文稿,以此为基础,加入各种延伸出的文字资料,形成24集、每集23分钟的系列节目解说词。这是做起来很不容易的工作。

其次,是大量当事人的采访。系列节目中,共计271段不同阶层人士的采访,涵盖了参加抗战的国共双方和民主人士、海外抗战人士的后代、侵华日军老兵等,甚至有张学良、宋美龄等人在当年的原始录音或回忆采访。这都是很不容易收集到的资料。这些资料来自于大量的平时积累和搜集各种相关的资料片、老电影、纪录片,绝非一蹴而就。

再次,是各种音效和歌曲的选择。抗战是日本对中国14年的侵略,更是中华民族儿女8年的坚决反抗。在全国各地发生了那么多的战事,在国共双方牺牲了那么多的英才,在大江南北伤亡了那么多的平民。这些事件发生之后,在缺乏录音资料的情况下,如何去准确还原,带人走进那一段历史?

我的做法仍然是大量搜集音效。要做好专业节目,就得先成为半个专家。做抗战节目,除了了解当时敌我双方的各种战事和政事,更需要了解和熟悉当时使用的大致武器所发出的声音。有了这些声音素材之后,就能够准确的大致反映出当年的各种战况。这一点,听过节目的话应该会有印象,但可能不会去注意它运用的真实程度。我的抗战题材节目里绝不可能出现国内各种影视剧里头的穿帮丑态----例如铁道游击队队员竟然人手一把德国进口毛瑟驳壳枪、或者八路军大量使用捷克轻机枪、或者日军飞机俯冲攻击时出现喷气式飞机一掠而过等(二战时期的确有喷气式战机,但仅限于试验阶段。要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才开始投入使用)。要知道,当年我国若有这等装备,那就轮到我们去富士山饮马了,还打什么抗日战争啊?

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成长,比任何进修更难,但更有收获。

在节目上我想达到的目的是,等到数年之后再拿出这些系列节目进行播出,仍然能得到认可和赞赏。

在一年来的工作中,我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除了接受和主动完成各种本职、非本职工作任务之外,我也在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经常练笔写新闻评论、增加本行业内的文稿阅读量、勤于分析著名的新闻报道案例与叙事手法。另外,今年我通过了编辑中级职称的各项考试。通过不断的积累、修改,通过各位领导、老师、同事的不断指正,尘封xx节目全年来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好评,先后在本台各频道和外台的xx台、xx台、xx台等处进行播出,也得到了全年各次的周评、月评、季评的好名次。

一年来,忙忙碌碌,起早贪黑,工作很辛苦,但是在xx台这个大集体中,也得到了很多温暖和快乐,这是和以x总为轴心的管理团队为大家创造的“累,并傻乐着”的良好气氛分不开的。即将到来的2011年中,我将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更有效率的投入到无限的为淫民服务之中去,争取弥补今年以来的各种不足和遗憾,为部门、为领袖、为同事、更为自己多做贡献。

尘封的历史还有很多,以后的故事会更精彩。更多精彩系列节目,且听我一一道来。(著名坏人帅三少)

第五篇:播音主持·

 语流音变  主讲:卢倩依  1.口部操

 口腔:“提”“打”“挺”“松”

 唇:双唇打响,噘唇咧唇,左右撇唇,绕唇

 舌:左右顶舌,舔齿绕舌,伸舌卷舌,弹舌

 牙:咬牙关

 3.发声练习

 a:开口音,像咬苹果

 u:闭口音,像吹气

 i :提笑肌,嘴唇咧开

 循环:a、u、i循环发声,男生达到6个循环,女生达到4个循环。

 语流音变——轻声

○语气词:“吧、吗、啊、呢”等

○助词:“着、了、的、地、得、们”等

○名词后缀:“子、儿、头”等

○叠词:“AA、AABB”等

○表示趋向:“上、下”等

○重叠词中间的“一”或“不”

○口语色彩强的四字词语

○作宾语的人称代词

 轻声的声调变化

○阴平+轻声:轻声为半低调(2度)

○阳平+轻声:轻声为中调(3度)

○上声+轻声:轻声为半高调(4度)

○去声+轻声:轻声为低调(1度)

○轻声+轻声:后一个依据前一个逐渐降调

 轻声绕口令

 语流音变——儿话音 ○区分词性:动词/形容词+儿话=名词

○区分词义:改变词语的含义或区分同音词。

○表示少、小的意思:突出或强调物体的细小、单薄等。

○表示不同的感情色彩:喜爱、亲切,或轻蔑、鄙视。

 儿话音绕口令

 语流音变——“一”的变调 ○单念或表示序列不变调

○在非去声前变去声

○在去声前变阳平

○夹在重叠词中间变轻声

 语流音变——“不”的变调 ○单念或在词末不变调

○在非去声前不变调

○在去声前变阳平

○夹在重叠词中间变轻声

 语流音变——重叠形容词、动词的变调 ○AAB不变调,加儿话音第二个A变阴平。

○ABB有时不变调,有时会将BB变阴平。

○AABB第二个A变轻声,BB有时不变调,有时变阴平。

 语流音变——轻重格式 ○双音节:中重、重中、重轻

○三音节:中中重、中重轻、中轻重

○四音节:中重中重、重中中重、中轻中重

 语流音变——“啊”的音变

○前一音节以a、o(ao、iao除外)、e、ê、i、ü收

尾,“啊”变“ya”。

○前一音节以u(包括ao、iao)收尾,“啊”变“wa”。

○前一音节以n收尾,“啊”变“na”。○前一音节以ng收尾,“啊”变“nga”。

○前一音节以-i(前)收尾,“啊”变“za”。

○前一音节以-i(后)收尾,“啊”变“ra”。

 朗读技巧  主讲:卢倩依

 1.口部操

 口腔:“提”“打”“挺”“松”

 唇:双唇打响,噘唇咧唇,左右撇唇,绕唇

 舌:左右顶舌,舔齿绕舌,伸舌卷舌,弹舌

 牙:咬牙关

 3.发声练习

 a:开口音,像咬苹果  u:闭口音,像吹气

 i :提笑肌,嘴唇咧开

 循环:a、u、i循环发声,男生达到6个循环,女生达到4个循环。

 朗读技巧——重音

在播音中,运用声音形式着重强调和突出的词或词组就是重音,它是有声语言中体现语句本质和目的,突出主要感情的重要手段。

用符号“.”表示。

一、语法重音: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确定,位置比较

固定,无特别强调的色彩。

例:1.太阳出来了。今天星期天。(谓语)

2.他学唱歌,我学跳舞。他去北京了。(宾语)

3.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

(定语)

4.他飞快地跑着。春天是多么美丽啊!(状语)

5.他坏透了。他激动得流下了眼泪。(补语)

6.他什么都知道了。你到哪里去了?(疑问代词)

7.请在那里等候。你咋这会儿才来?(指示代词)

二、逻辑重音:突出强调语意重点,无固定位置,随

说话环境及意愿而定。

例:1.我知道你会唱歌。(不用问别人。)

我知道你会唱歌。(你不要瞒我了。)

我知道你会唱歌。(不是别人。)

我知道你会唱歌。(你怎么说不会?)

我知道你会唱歌。(别的会不会我不知道。)

2.我又没干坏事。(是别人,不是我。)

我又没干坏事。(我干的是好事,不是坏事。)

3.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并列)

4.今天是星期一,不是星期二。

不怕慢,就怕站。

(对比)

5.她是谁呢?她就是我的二妹——王玲。(呼应)

6.胜利的歌声像海洋。

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比喻)

7.他的脸白得真吓死人了。这事太难办了。

她差一点没掉下山谷去。

(夸张)

8.我们一定要完成任务。你不能不去。

白桦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坚决肯定)

三、感情重音: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无固定位置。

例:1.你怎么这么糊涂!

2.在大家心里,我就只是个小丑,逗别人哈哈一

笑,可有谁知道我内心的苦闷。

3.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

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

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

(随着闻一多先生逐渐高涨的感情,重音逐渐加强)

 重音的表现手法 1.重读:以声音的强弱对比突出重音,表达明朗的态度、观点,以及形象鲜明的事物。

例:我不是不肯,我是不会。

2.高读:以声音的高低对比突出重音,表达轻快、激

昂或愤怒的情绪。

例: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3.慢读:以声音的快慢对比突出重音,表达深沉真挚的情感。

例:爸爸脱下了帽子,妈妈摘下了头巾。他们低下

头,向周爷爷默哀。

4.轻读:降低音高,加大气音,烘托意境,或表达深

沉凝重、含蓄内敛的细腻情感。

例: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

纱,显得格外清幽。

江姐吃了一惊,布告上怎么会有他的名字。

冬天过去了,微风悄悄地送来了春天。

5.停顿:运用前后停顿突出重音,留下深刻印象。

例: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吗?

 重音练习

1.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2.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3.“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会回来了。”爸爸说。

4.多么富于哲理的话语,多么乐观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见,影响一个人快乐的,有时并不是困境及磨难,而是一个人的心态。

 重音练习

1.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2.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3.“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会回来了。”爸爸说。

4.多么富于哲理的话语,多么乐观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见,影响一个人快乐的,有时并不是困境及磨难,而是一个人的心态。

 朗读技巧——停顿

在播音中,语言的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语句之间、词组或词之间休止、中断的地方,时间有长有短,这就叫做停顿,它是有声语言中显示语意、抒发感情的重要方法。

用符号“/、// ”表示。

一、区分性停顿:区分语意,突出感情。

例:1.亲爱的爸爸妈妈/欢迎您!

亲爱的爸爸/妈妈欢迎您!

亲爱的/爸爸妈妈欢迎您!

2.剧烈的疼痛/使得巴尼只觉得眼前一片漆黑。

二、呼应性停顿:体现句子的呼应关系。

例:1.下面播放/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

2.他/当过演员,在大学里教过书,还干过电工。

三、并列性停顿:句子中同等位置、同等关系、同等

样式间的停顿。

例: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的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3.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奔腾怒吼,绿叶/在树枝上沙沙地响。

四、强调性停顿:在需要强调的字词前后停顿。

例:1.自古称作天堑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

2.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3.森林爷爷/一点儿也不着慌。

五、心理性停顿:对作品整体理解后,有心理情绪决

定停顿位置。

例:1.她吓昏了,转身向着他说:“我„„我„„我丢了/佛来思节夫人的/项链了。”

2.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 停顿练习

1.中国政府代表、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代表团临时代表侯志通过今天上午在日内瓦关贸总协定总部向总协定总干事邓克尔博士递交了一份照会。

2.冬天过去了,微风悄悄地送来了春天。

3.我和哥哥拿着叔叔帮我们做的风筝,高高兴兴地来到体育场。

4.我指的是那些不会跳舞也不会唱歌的同志。

5.现在我向大家介绍唐代大诗人杜甫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诗篇。

 停顿练习

1.中国政府代表、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代表团/临时代表/侯志/通过今天上午/在日内瓦关贸总协定总部/向总协定总干事/邓克尔博士/递交了一份照会。

2.冬天过去了,微风悄悄地/送来了春天。

3.我和哥哥/拿着叔叔帮我们做的风筝,高高兴兴地/来到体育场。

4.我指的是那些/不会跳舞/也不会唱歌的同志。

5.现在我向大家介绍/唐代大诗人/杜甫/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诗篇。

 朗读技巧——连接

在播音中,那些不休止、不中断的地方,特别是文字稿件中有标点符号而不休止、不中断的地方,就叫做连接,它是有声语言中显示语意、抒发感情的方法。

用符号“⌒”表示。

一、直连:内容连接紧密,不换气,顿号最典型。

例:1.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

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2.你的为人不如他的十分之

一、⌒百分之

一、⌒

万分之一!

二、曲连:似停非停、声断意连、环环紧扣,逗号最

典型。

例:1.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

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2.人群里,年长的是大娘,⌒大爷,同年的是大

哥,⌒大嫂,兄弟,⌒姐妹,都是亲人。又仿

佛队伍同时是群众,⌒群众又同时是队伍,根

本分不清。

 连接练习

1.古人咏自然美,皆爱风花雪月。但我独钟情于雨。

雨有细雨、疏雨、阵雨、暴雨、大雨、小雨、阴雨、霖雨、淫雨、好雨、密雨、烟雨、还有毛毛雨、杏花雨、黄梅雨、豆花雨、桑柘雨、倾盆雨、及时雨,面目各异;每个人眼中的雨,也别有一种情韵。

2.阿呀,我的太太!您真是大户人家的太太的话。我们山里人,小户人家,这算得什么?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不嫁了她,哪有这一注钱来做聘礼?她的婆婆倒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就将她嫁到山里去。

 连接练习

1.古人咏自然美,皆爱风花雪月。但我独钟情于雨。

雨有细雨、⌒疏雨、⌒阵雨、⌒暴雨、⌒大雨、⌒小雨、⌒阴雨、⌒霖雨、⌒淫雨、⌒好雨、⌒密雨、⌒烟雨,还有毛毛雨、⌒杏花雨、⌒黄梅雨、⌒豆花雨、⌒桑柘雨、⌒倾盆雨、⌒及时雨,面目各异;每个人眼中的雨,也别有一种情韵。

2.阿呀,⌒我的太太!您真是大户人家的太太的话。我们山里人,⌒小户人家,这算得什么?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不嫁了她,哪有这一注钱来做聘礼?她的婆婆倒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就将她嫁到山里去。

在播音中,由于全篇稿件和整个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的要求,以及各个语句的本质和语言环境不同,每一个语句必然表现出不同的声音形式,这种不同的声音形式称为语气。

用符号“

”表示。

在播音中,有声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回环往复称作节奏。语气是指“这一句”的思想感情的色彩和分量,节奏是指“这一段”、“这一篇”的思想感情运动状态的外部呈现。

分为高亢型、低沉型、紧张型、舒缓型、轻快型、凝重型。

在播音中,以语言内容为依据展开再造想象,使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等在自己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的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的过程。

该过程分四步:理清头绪、设身处地、触景生情、现身说法。

在播音中,那些在播音主持语言中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表露出来和没有直接表露出来的语句关系和语句本质,就是内在语。即话里有话、弦外之音。

分为六种类型:发语性内在语、寓意性内在语、关联性内在语、提示性内在语、回味性内在语、反语性内在语。

在播音中,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受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使之处于运动状态。

下载播音主持工作总结(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播音主持工作总结(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播音主持(范文模版)

    鼓舞、熏陶和感染作用。这就需要主持人经过苦心构思、精心设计、雕塑自己的任务。 外形美和心灵美和谐统一。外形美指:容貌、仪表、姿态、言谈和举止的美;心灵美指:思想、情操......

    播音主持

    主持课内容 口部操练习:1.舌部操 ;2.唇部操 形体训练:站姿、坐姿、走姿、面目表情呼吸训练、发声练习训练:深吸慢呼气息控制延长练习、深吸慢呼数字练习、深吸慢呼长音练习、托......

    播音主持

    大学播音主持专业面试自我介绍 4.大家好!我叫刘婕,是邵阳经纬学校的高三学生,今年l6岁。我的青春写在脸上,我的愿望记在心里。多姿多彩的生活造就了我对艺术的热爱、对播音主持......

    播音主持

    ——我喜欢新闻,因为新闻新鲜、实效,每天都有大不同,新闻可以第一时间告诉我这个世界的真实变化,可以让我冷静的对这个世界进行思考,可以让我对周围的生活不断的探索。 ——我喜......

    播音主持年度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播音主持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在一年里,我在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圆满的完 成了各项工作,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远去的日子都将成为尘封的历史,随时间的......

    播音主持的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在一年里,我在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远去的日子都将成为尘封的历史,随时间的远去而模糊。然而过去的一年的......

    播音主持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在一年里,我在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圆满的完 成了各项工作,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远去的日子都将成为尘封的历史,随时间的远去而模糊。然而过去的一 年......

    播音主持绕口令

    要想练好口才,必须先练好基本功:绕口令。下面是我从绕口令选的比较难的的绕口令供大家参考,练习。 扁担长,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没有板凳宽。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偏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