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色彩风景写生实习报告
色彩风景写生实习报告
一、色彩风景写生的概述
水粉画是使用水调合粉质颜料绘制而成的一种画。水粉画的性质和技法,与油画和水彩画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介于油画和水彩之间的一种画种。其表现特点为处在不透明和半透明之间,色彩可以在画面上产生艳丽、柔润、明亮、浑厚等艺术效果。含粉对水色流畅的活动性会产生一定限制。
色彩风景写生是最能充分体现大自然中绚丽的色光变化,有助于锻炼我们的色彩感觉,培养概括色彩的能力,从而提高我们的色彩修养。
二、关于色彩风景写生的专业问题的体会 1.色彩风景写生的取景
自然是一个纷繁的世界,你要从中选定一个美丽的景色来作画,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开始阶段,应从简单的景色人手,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选景的能力和水平。
选取题材时,应该有自己的意图和目的。初学者应根据习作的要求与进度,去选择合适的景色来写生,最好选具有近景、中景、远景的平远风景人手练习,因为这类景色,可以明确认识到视平线在画面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形体与色彩由于空间距离关系所产生的变化规律。另外,不要总是局限于环境类似,色调类同,缺乏新意的选景,应该有意选择具有明显地域区别或环境特点的对象来写生。如画过繁华活跃的城市街景后,可以接着画静寂广阔的田野山林;画过巍巍群山和高耸挺拔的森林古木后,再去画些平远舒展的江海景色……在这些对比鲜明的景色写生中,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能力,从而促进对于不同环境的构图、色彩、形象、意境的充分认识,提高作品的绘画效果和感人魅力。
2.色彩风景写生的构图和透视
自然界的各种景物,由于透视关系,形体会产生变化,即近大远小的距离缩减现象。要理解这一变化规律,必须懂得透视的基本原理。在风景写生中,描绘建筑物、江河、道路这类景物,如不能符合透视变化规律,建筑物就会歪斜不正,江河、道路也不能平卧在地面伸向远方。
在风景构图中,最重要的是选择视高,即视点的高低。不同视高的构图特点与表现目的应是相互联系的。视高大致可分为低视高(仰视)、一般视高(平视)、高视高(俯视)三种。
3.色彩风景写生的色彩搭配
丰富复杂的色彩变化和由色彩形成的意境情调都可以在外光景色的观察与表现中接触到。通过风景写生,可以获知外光色彩的特点和规律,并掌握更为复杂而具有艺术表现力的色彩语言。
产生色彩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有四:
(1)光源色,景物受光部分会偏暖调,反映出阳光的色彩特点。纵然物体的固有色不同,都会微微罩上带黄或红等暖色因素,早晨或傍晚的阳光在景物中反映得更加明显,以至形成非常统一的暖调;
(2)偏蓝青色的天光反射,景物受到反射光影响的部位,偏冷调。如建筑物背光墙面的上部分,丛树的背光部分,山峦起伏的背光部分,会明显地发觉这种与受光部形成补色对比的冷色调;
(3)受光地面的反射,受到这种反射的部位,必是接近地面的背光部位。如建筑物的屋檐底面,背光墙面接近地面的部分等等;
(4)物体与物体之间,一个物体受到另一物体阳光反光时,也产生暖调。
4.色彩风景写生的物象形体与质感的表现
在风景写生的开始阶段,先对一些具体景物进行分析认识,再选择采用最佳的表现方法。
写生中,画建筑物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景。植物不管是一棵还是一片,都要着眼于大的基本形体的美感。
(2)不能只见树叶、树干等局部的小效果,而忽视了整体的大效果。
(3)在画建筑物时,要表现出它的稳定感和庄重感,而不能显得平板轻薄。
(4)要仔细观察形成建筑物主体效果的各个形的变化和组成建筑物中垂直的、平行的,以及斜向的直线和曲线与体面结合的情况。
(5)正确表现出各种植物和建筑物的形体与色彩的特征。
第二篇:色彩风景写生教案
色彩风景写生教案
大千世界,自然景物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力,加涂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还有助于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以描绘室外自然景物为内容的描绘称为风景画。优秀的风景画,由于情感的传递作用,使人产生回归自然怀抱之感,得到移情的审美效果,给人以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色彩风景写生
一、目的要求:
风景写生是培养造型能力的基础课题,它对于创作构图中的环境表现,以及色彩风景写生课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1、透视规律与风景写生
2、风景写生的构图
3、风景写生的步骤与要点
三、教学重点:
1、风景写生的色彩表现
2、风景写生中透视规律的运用
3、风景写生中的技法应用
四、教学难点:
1、风景写生的透视规律运用
2、风景写生的情感表现
五、讲课程序: 导入新课:
大千世界,自然景物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力,加涂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还有助于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风景写生的透视与构图
以描绘室外自然景物为内容的描绘称为风景画。优秀的风景画,由于情感的传递作用,使人产生回归自然怀抱之感,得到移情的审美效果,给人以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风景画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间接地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从客观的自然景观到富于艺术感染力的风景画,画家的感情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说画家的情感和主观意识,创造与表达风景,画竟境之美的基础,那么风景写生中透视规律和构图法则(形式)的运用,则是表现画家情感和主观意识,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的手段之一。
1、透视规律与风景写生
素描造型要求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表现客观物象三度空间的立体性,因此透视规律的运用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表现广阔深邃的自然景观来讲,透视规律更是不可忽视的。
1.1 视点、视平线与景物透视
视点与视平线是确定物象透视缩形变化的基本依据。自然景观所占有的空间较之室内的静物来讲,要广阔深远得多,因此,透视变化也就更为明显、复杂。要准确把握景物的透视,首先,要确定视点及与视点位置等高的视平线。
为了准确把握视平线位置,避免自然景物的遮挡干扰,只要将目光上下移动,当看不到画板上下两个面而只看到画板的一条边时,这条边(线)的高度位置即是视平线位置。
依据透视规律,在视平线以下的物体都是近低远高,在视平线以上的物体,却是近高远低。在风景写生中,视平线愈高,地平面上的景物就看得愈多,给人以宽阔之感;反之视平线愈低,地平面上的景物看得愈少,近处的景物给人的高耸之感。可见视平线不仅是确定景物透视变化的基本依据,而且可以触动的调动这种变化,以充分体现风景写生的构思立意。
1.2 地平线与画面景物透视
在风景写生中,与景物透视密切联系的还有一条线,即地平线,如果我们站在海边或站在一望无垠的广阔平原上,两眼平视远望,远处海平面或地平面与天空交界的那条水平线,就是地平线。
在一般情况下,视平线与地平线是一致的,当视线发生仰俯变化时,视平线与地平线就有了高低上下的差异。俯视时,地平一的位置在视平线的上方,仰视时,地平线的位置在视平线下方。
地平线的高低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构图效果,它是表达作画意图的基线,对画面整体气氛的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画面上要根据景物的特点和构思要求,确定地平线的高低位置,以决定构图的基本形式。一般来讲,采用俯视而将地平线位置放得较高,宜于表现广阔深远的气氛;采用俯视,而将地平线位置放得较高,宜于表现广阔深远的气氛;表达高大高耸的气势,采用平视而将地平线放在习惯的视平线位置,宜于表现和谐、自然的情调。
在构图中,将地平线置于画面1/2的位置,或将地平线横贯画面,容易造成构图的笔板或单调,对比应尽量避免。一般应将地平线确定在画面1-2偏下的位置。对于贯穿画面的长直线则应采用“破”的办法求得起伏变化。
1.3 透视规律的应用
在风景写生中,为了准确表现景物的结构比例和空间距离,必须按照统一的透视比例尺度,确定景物的透视关系。一是要从整体上把握景物的远近、大小、宽窄的透视缩形变化,即形体透视,二是要从整体上把握景物空间的远淡近浓、近实远虚的透视变化,即色彩透视。在风景写生中,强调准确把握景物的透视变化,目的是求得景物的真实感,以更充分表现构思立意,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但是,决不能因此而过分拘泥,以致将风景写生画成建筑透视图。因此,对客观景物透视关系的把握,应依靠敏锐观察力来确定。
2、风景写生的构图
构图是美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是绘画艺术语言的组织形式。在我国传统绘画的“六法”画论中,所谓“经营位置”即是结构图,具体来讲,风景写生的构图是指在一定空间内安排和处理景物间的相互关系与位置,将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合成为完整的艺术整体,以加强主题和意境表现的一种画面结构形式。
在风景写生中,构图是表现画面主体与意境的主要手段,构图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画面的整体效果,决定着一幅风景写生的成效。
2.1 风景构图的方法
作画必须先“立意”,“意”就是画面所要表现的主题和意景,所谓“立意”即是构思的意思。因此,构图之前首先要确定画什么?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和意境?这就是风景写生程序的第一步,叫做“取景”。取景的过程,就是确定主题,构思意境的过程。所谓“意在笔先”就是这个意思。
面对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不能看到什么就画什么,要多走走,多看看,熟悉写生环境,感受景物气氛,力求“遍而赏之”,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比较,选择最能表达自己的视点感觉,最能表现景物“情趣中心”的角度进行构图。
在风景写生中,当我们面对取景的景观场面时,为了更好地取影构图,可借助于“取影框”,取景框可用硬纸片制作,镂空的方框部分其长宽比例应与画幅基本一致。取景时把取景框或横或竖置于视野之前,通过上下左右远近的移动,可以任意调整取景的部位和范围,直至感到满意时即可构图定稿。
自然景观是丰富的,也是繁杂的,为了取得完美的构图要善于通过取舍、添加,进行调整。因繁杂而影响构图的景物部分,要大胆舍弃;对于易导致画面单调呆板的长直线、平行线,要适当调整以求得疏密、起伏的变化,为了烘托环境气氛增强构思立意的表现,还可以根据构图的需要合理地添加点缀性的人物、动物等等,甚至可以突破空间局限,将某些富有特色的景物进行迁移,最大限度地突出画面的主题与意境。
为了提高风景写生的构图能力和对客观景物的概括取舍能力,有意识地加强“小构图”练习是十分重要的。
2.2 风景构图的基本形式
风景构图一定要完整、稳定;二是要具有鲜明的形式美感,这是风景构图的基本要求。要善于运用“静物写生”中的构图原理与法则,去取得完整、稳定的构图。对此我们可借助取景框去进行检验。将主体景物放在取景框内十字线交点的周围,可取得趁于对称胜的稳定构图,将主要景物放在景框内两组垂线的任何交点周围,可取得趁于对称性的稳定构图,将主要景物放在取景柜内两组垂线的任何交点周围,可取得趁于均衡的近似黄金分割线的构图。
要善于运用几何形体与形体结构的几何形原理,去把握画面结构和构图的基本形式。画面构图包括了形体的组合、线条的对比、明暗的配置以及画面边框等多种因素。其中,主体形象的轮廓线与线条的趋向,是决定画面构图基本形式的主要因素。
由画面主体形象轮廓线与线条趋向所构成的形式,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垂直线构图
垂直线一般给人以稳定、沉着、庄重之感垂直线构图可分为仰视与俯视两类。仰视垂直线构图,即线条趋向由下而上并在画面上部空间停住,给人以涨的动感,呈现出昂扬向上的势、俯视垂直构图,即线条趋向从画外由上至下,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
水平线构图
水平线一般给人以平静、广阔、向左右无限延伸的感觉。
水平线构图呈现安宁、深远、开阔的表现特征,特别是水平线所产生的左右伸延的感觉,往往给人以画外的联想。但是,水平线过分偏低的构图,往往在沉稳与平静之中,又给人以压抑的感觉。
斜线构图
斜线具有不稳定的趋于动感的表现特征。
斜线构图所表现的动感强弱和运动速度,同斜线的倾斜程度有关。当斜线在画面上构成对角线分割时,即成对角线构图。对角线一般为45度左右的斜线,也是画面最长的线,因此,其中动感表现和形式特征最为鲜明。
S形构图
S形线具有流畅、活泼的表现特征。S型构图往往在弯曲,回转的线条趋向中,给画面带来无穷的意趣。不仅有利于加强景物的呼应关系,并将观者的视线由近及远带入画面空间及意境之中。
起伏线构图
起伏线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起伏线构图线条的起伏变化,不仅可以加强画面的节奏感,而且还通过高低变换的节奏,充分体现出情绪的起伏变化。
三角形构图
正置的等边三角形是所有几何形中最富稳定感的图形,而倒置的三角形却又是最不稳定的,正置的不等边三角形给人的感觉则介于两者之间。
三角形构图具有多种表现特征。一般来讲对称的三角形构图容易缰滞、呆板,处理得当的倒置三角形构图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倾斜的不等边三角形构图因倾斜程度不同,可以表现出趋于动或静的多种形式特征。
十字线构图
水平线与垂直线均有平稳之感,由两者相交构成“十”字线构图更加强了画面的规整与稳定的感觉。呈现出庄重、严肃、安静的形式特征。
风景写生的步骤与要点
人们常说“诗情画意”去赞美那些给人以美的感受的自然风光,可见诗情与画意是密切相联系的。风景写生要做“意在笔先”,首先要去领悟自然风光的诗情,才能执着真情地表现画意,无论是学习写生步骤还是掌握写生要点,都离不开画者的感情因素,对于风景写生尤其如此。
风景写生的步骤
风景写生较之室内写生视野宽阔,景物繁杂,既要立意构思,又要概括取舍,其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在风景写生中必须遵循作画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构思起稿
根据取景、构思的需要,首先确定画面地平线的高低位置和构图基本形式。接着是确定景物位置,简略地画出景物的基本形。
构图起稿的主要任务是“经营位置”确定布局,在这重要的第一步中,一是把握构图基本形式;二是把握透视关系;三是把握景物的主次、前后、疏密的布局变化。
2、画大色调
画大色调要根据景物近、中、远景的空间关系,按照近浓远淡、近实远虚的色彩空间原理划分出三个色调层次,并画出大体的色调关系,为主题意境的表现奠定整体色调气氛。
画大色调要注意整体比较,从远景画起,从浅的色调层次画起,以利于把握由远及近的空间与色调关系。
3、中景刻画
一般来讲中景部分往往是风景写生的重点,即主体部分,中景的色调变化最为丰富,它既可丰富空间层次,也可概括空间层次,它在远景的衬托成近景的掩映下所产生的变化,对画面气氛与意境的表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着力刻画。
中景的刻画要特别注意整体比较,准确把握近、中、远大块色调的对比关系。
4、近景表现
近景一般却较清晰具体,对比强烈,在色调上深色更浓重、浅色则更明亮,近景的表现要根据画面的需要而定,如果以近景为主题,则尽可处理得简略概括一些。
近景的表现无论是简略还是具体,都需准确把握与中、远景的色调对比关系,而使画面空间更为丰富、深远。
5、调整统一
画面的调整统一要从主题与意境表现出发,通过添加求得画面的丰富,通过点缀求得画面的生动,通过近、中、远景色调的加强或减弱以求得空间层次和环境气氛的表现。
风景写生的要点
风景写生的要点体现于景物空间与景物特征的表现,以及风景写生的表现形式三个方面。景物空间
景物空间的表现是风景写生的基本要求,如天空的辽阔、大地的深远、小径的幽长,远山的空邃等等。在画面上由地平线所划分的“天”与“地”的空间,是景物空间表现的基础。抓住大空间就抓住了画面的构图趋势和意境基调,也就是抓住了景物空间的“归缩”。
形体空间与色彩空间仍然是景物空间表现的两个基本要素。在确定好“天”与“地”大空间的基础上,运用透视规律,准确把握处于前后不同空间距离的景物的透视缩形变化,并将其划分为近、中、远景三个空间层次,这是加强景物形体空间感表现的有效方法。
大气中有许多水蒸气和人眼看不见的尘埃微粒,因而会导致透明度降低,使远处景物较之近处景物的清晰度明显降低,明度对比明显减弱,这就是近浓远淡,近强远弱,近实远虚的色彩空间原理。风景写生的空间范围愈大,这种色彩空间现象愈为明显。换句话讲,要加强景物的空间表现,就要依据近景、中景、远景,由近及远地划分出相应的明度层次,使其保持相应的明度对比关系。这也是加强景物空间表现的有效方法。通过路栅栏的透视,近、中、远景物之间重叠遮掩,以及近浓远淡、近实远虚的明度变化和色调变化,表现出深远的空间和意境。
划分景物近、中、远景的明度变化层次,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景物近、中、远景明度层次的划分,要以景物固有的明度关系为依据。由近及远的景物,并非都是由深至浅的明度渐变关系,因此才得以构成
画面色调的丰富变化。因此,要善于依据景物固有的明度关系,通过概括归纳划分明度层次。二是要依据不同的主意境和景物表现的需要,确定明度层次的对比关系。近、中、远景的明度层次并非却是等比关系。在对客观景物的明度层次进行概括归纳时,要根据不同的主题意境和景物表现的需要,既可以缩小中、远景明度层次比例,加强与近景明度层次的对比关系,也可以缩小中、近景明度层次比例,加强与远景明度层次的对比关系。一般来讲,表现欢快明朗的情趣,阳光下的景物,可加强不同空间层次的明度对比关系,表现幽雅含蓄的意境,雨雾中的景物可适当减弱同空间层次的明度对比关系。
景物表现 天空的表现
天空因季节、天气、时间及地区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反映于地面景物,并影响和制约着地面景物的变化,对画面气氛的烘托与意境表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天空的表现要与地面景物相联系,切记孤立地画天空。由于太阳光对大气层的透射作用,天空的色调与地面景物相比较显得单纯而清淡,为了表现天空的旷远,要充分利用纸色,宁可画得轻些、虚些,而不可过重过实。天空不是一块平面,而立体的有深度的空间。
因此,无论是淡淡的薄云还是密布的阴云,即使无云的天宽,也有透视和明暗层次的变化,要善于观察比较灵活表现,既要注意近、中、远层次变化,又要注重整体的和谐统一。
山的表现
画山要注意景物空间的不同层次,远山的表现注意山脉转折起伏的气势,近山的刻画要注意山石质地和起伏向背的结构,所谓“近看取其质,远看取其势”就是这个意思。
天气和时间不同,会给自然景物带来许多变化,阳光下,山有明显的块面转折,石质转折峻峭,土质转折圆浑,而阴雨天,山的起伏转折与质感差异明显减弱,而处在一片朦胧之中,即“远山无树,远水远波”。画山特别是远山,尤要注意整体感的表现。
树的表现
各种树木都有自己的特点。画树一个是要掌握树的生长规律,二是要抓住树冠的基本形体特征。画树要取“势”,即是说要注意把握树的长势。树干的粗细,长短比例,往往表现出树的个性,树枝的疏密、穿插、动势、呼应等关系,往往是最富于“表情”的,树枝与树枝间的穿透空白,树叶尖端的起伏轮廓等,都是表现树的特征和姿态的生动细节,切不可忽视。
画树重要的是画出树的“性格”,松树的庄重肃穆,白杨的坚韧挺拔,柳树的婆娑笔美,都是树的“性格”表现。因此,画树不仅要把握树的自然属性及外形特征,还要善于通过联想赋予树的情感表现。
建筑的表现
建筑及风暴画中常见的形象因素,或作为画中的点缀,或作为写生的主题,都是风景写生训练的重要课题。
建筑作为风景画的主题形象,一是要依据统一的比例尺度,准确把握建筑物的透视变化;二是要抓住建筑物的结构样式以及通过屋顶、门窗、墙饰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如门窗样式、大小、高低等,往往也能反映出时代、地区及功能特征;三是要注意质感表现,高楼大厦与农家小院,砖墙与土墙,瓦房与茅屋等等。不同的质感特征,不同的表现方法,将给画面带来丰富的变化,增加感染力。
建筑作为画面的点缀,则应注意把握特定空间中的比例关系和在特定空间层次中的色调对比关系,虽是“点缀”,但对意境情感的表现有着直接的影响。
表现方法与技巧
风景写生的表现方法多种多样,或以线为主,或以色调为主,或介于两者之间。不同的工具,不同的表现方法,构成相应表现形式,“情动于衷而发于补”在风景写生中,培养对自然美的“悟”性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像把握人的神情动态一样,体会自然景观的“山水灵性”才能真正掌握风景写生的表现语言,得以应手地将构思意境展现于画面。
自然景物是丰富多样的,我们也要力求掌握多种工具、方法和形式。钢笔风景写生
铅笔风景写生可分为以色调为主,以线条为主和色调与线条结合三种表现形式。
钢笔画的色调变化不依赖于自身墨色的深浅,而取决于线条,笔触组织的疏密程度。线条组织愈疏、色调愈浅,线条组织愈密,色调愈深,不同的线条,笔触形式,不同的组织方法,所产生的色调变化呈现不同的表现特征。
钢笔画充分运用纸的“白色”和由线条、笔触组织成的丰富色调,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造型语言,以色调为主的表现形式,对于自然景物的光影变化、环境气氛以及意境情趣等,是极富表现力的。
线条是钢笔画的基本造型语言。钢笔画的线条变化十分丰富,这种变化,一是来自运笔的快慢、轻、重,运笔轻而快,线条就细而急,动笔重而慢,线条就粗而缓,运笔忽轻忽重,忽快忽慢,或稍作抖动,线条还会产生具有情感性的变化;二是来自笔端墨水的饱和程度,饱和则线条饱满、润泽,反之则线条苍劲、枯涩;三是来自笔尖的正侧、背的变化,线条由此呈现出不同的表现特征。如果将以上三种因素综合运用,其线条变化就更为丰富了。
钢笔画的线条表现与纸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光洁度高的纸面作画,线条流畅、潇洒,在粗糙的纸面作画,线条会出现“沙笔”而更显犹劲,在宣纸上作画,线条则淋漓、润泽。在反复的练习中熟悉了纸的性能,提高对“线”的驾驭能力,必将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线条与色调的结合,会使表现形式有较大的自由性,但是,两者之间一定要和谐、统一。切忌在表现形式上给人的不调合之感。
铅笔、木炭笔风景写生
铅笔风景写生一般多用4B左右的软铅,为了丰富线条粗细与线条形状的变化,可将铅笔芯削成45度斜面,使用时只要调整铅笔与纸面的角度,即可画出各种形式的线条。
铅笔画的色调变化取决于用笔的轻重,铅笔线条组织的疏密可构成不同明暗层次的色调,具有空透感的表现特征。
木炭条质地松软,利用粗细不同的炭条可画出多变的线条,横卧用笔可画出奔放的色调块面,既可呈现清晰的笔触,又可表现渲染的韵味,对于景物气氛和意境表现具有独特的优点。但木炭条的炭粉易脱落,色调不够浓重,很难画得精细。使用木炭条要善于所长避短,注意整体气氛的表现,局部刻画可以与炭精条结合使用。
在铅笔、木炭条风景写生中,不可忘记橡皮(胶泥)、纸笔、软布等辅助工具,画远山、云朵可在画出淡淡线条的基础上用纸笔、软布或手指擦抹,再辅以线条,以表现远山的朦胧和云朵的轻柔。画树株、山石,可先画出基本的明暗色调后,用橡皮,胶泥擦出亮部或某些细节,再进入深入刻画,易于求得整体的统一和细节的生动。
作业:
1、色彩风景写生10幅
2、作业要求:
1、符合透视规律
2、画面构图处理得当
3、色彩表现协调、统一
第三篇:色彩风景写生教案完整
色彩风景写生教案
大千世界,自然景物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力,加涂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还有助于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以描绘室外自然景物为内容的描绘称为风景画。优秀的风景画,由于情感的传递作用,使人产生回归自然怀抱之感,得到移情的审美效果,给人以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色彩风景写生教案
授课人:
授课班级: 班
色彩风景写生
一、目的要求:
风景写生是培养造型能力的基础课题,它对于创作构图中的环境表现,以及色彩风景写生课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1、透视规律与风景写生
2、风景写生的构图
3、风景写生的步骤与要点
三、教学重点:
1、风景写生的色彩表现
2、风景写生中透视规律的运用
3、风景写生中的技法应用
四、教学难点:
1、风景写生的透视规律运用
2、风景写生的情感表现
五、讲课程序: 导入新课:
大千世界,自然景物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力,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还有助于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1、色彩基础知识认识
三原色:红、黄、蓝
三间色:由三原色中某两种原色混合得橙、紫、绿 复色:原色+间色=复色
间色+间色=复色
同类色:同种颜色加入白或黑得到深浅不同的颜色。类似色:在色环上相邻的颜色。
冷色﹑暖色:是颜色给人的冷暖感觉,是人的心理作用。红色与蓝色是冷暖的两个极端。
对比色﹑补色:两种不同的颜色并置在一起就会产生对比。在色环上处于180°的一对对比色称绝对对比色也
就是补色。例如:黄与紫、蓝与橙、红与绿。
2、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色彩的相貌。
色性:色彩的冷暖属性。黄、橙、红使人联想阳光,给人热烈的感觉。蓝青使人联想到天空、海洋产生冰冷的感觉,绘画中冷暖的表现,由整幅作品的冷或暖的色彩倾向,更需要表现物与物、物体本身之间的色彩冷暖变化。
明度与纯度:明度就是色彩的明暗程度,纯度就是色彩的饱和度。
3、色彩在绘画中的运用
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及其相互关系
(1)﹑固有色:物体本来固有的颜色,在画面上一般在物体过渡面上。
(2)﹑光源色:可分为自然光和人造光
(3)﹑环境色:指物 体周围的颜色,在暗部反映明显
(4)﹑三者相互关系:光源色越强,固有色越弱,环境色越强。光源色越弱,固有色越强,环境色越弱。
4、色彩的对比规律 风景写生的透视与构图
色相对比 :包括原色对比、间色对比、复色对比补色对比 原色对比:红黄蓝色相上的对比,对比最强烈。间色对比:橙绿紫色相上的对比。复色对比:能产生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补色对比: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各自的色彩个性
都很突出。
当补色并置时,一般采取降低其中一方的明度和纯度,或者运用面积上的对比,这都可以使主体更加突出
明度对比:是指色彩在素描关系上的明暗对比。不仅包括物体两部与暗部在色彩明度上的变化,还包括物体与物体之间明度变化。
纯度对比:纯度高的两色并置,对比的双方都很突出。纯度高与纯度低并置,会使纯度高的更突出。
冷暖对比:物体的亮部与暗部有冷暖对比前后物体也有冷暖对比。
冷暖变化的规律:
物体亮部色彩主要是光源色和固有色的混合。如果光源强,那么物体亮部的色彩冷暖就随光源的冷暖转移。
固有色较暖的物体,受光面成暖色,那么暗部必然偏冷。反之,固有色冷,受光面冷那么暗部偏暖。
同一物体远处要比近处偏冷。风景较明显。
5、风景写生
以描绘室外自然景物为内容的描绘称为风景画。优秀的风景画,由于情感的传递作用,使人产生回归自然怀抱之感,得到移情的审美效果,给人以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风景画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间接地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从客观的自然景观到富于艺术感染力的风景画,画家的感情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说画家的情感和主观意识,创造与表达风景,画竟境之美的基础,那么风景写生中透视规律和构图法则(形式)的运用,则是表现画家情感和主观意识,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的手段之一。
6、欣赏课件中的风景画讲授风景的表现方法: 风景写生的要点
风景写生的要点体现于景物空间与景物特征的表现,以及风景写生的表现形式三个方面。
六、作业:
1、色彩风景写生1幅
七、作业要求:
1、符合透视规律
2、画面构图处理得当
3、色彩表现协调、统一
八、小结:
通过学习,学生对色彩从认识到理解再到应用的全部过程。风景画逐步画的完整统一,色彩更接近实际的颜色。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以理论、实践、合作与交流的方式来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生活,促进了他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培养了他们积极的情感态度,也提高了他们的风景画写生能力,本课很好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使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及课堂活动中去。
第四篇:色彩风景写生教案
风景色彩写生教案
课
程:场景色彩写生
授课形式:面授、多媒体教学 教
材:整理材料
任课教师:
一 教学目的
风景色彩是色彩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色彩写生能力和认识自然、表现自然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风景色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发现色彩的空间美,增强色彩表现能力,能够进行场景色彩写生与表现。着重培养从大自然中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运用水彩画独特的表现语言从大自然的原始魅力中汲取创作的灵感与激情。
学会用概括的手法,表现繁杂的自然境象,构图简练,色彩整体,并有一定的设计意识,能动的去把握和控制画面的能力,熟练综合的运用水彩技法来表现不同的景物,画面丰富耐看,每幅画都有明确的色调,格调高雅,有一定的个人特点和追求,为专业学习打下较好的色彩基础。
二 教学要求
风景色彩写生课不仅仅是技法和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审美眼光和高品味的画风。学会用概括的手法,表现繁杂的自然境象,构图简练,色彩整体,并有一定的设计意识,能动的去把握和控制画面的能力,熟练综合的运用水彩技法来表现不同的景物,画面丰富耐看,每幅画都有明确的色调,格调高雅,有一定的个人特点和追求,为专业学习打下较好的色彩基础。
三 教学重点
着重解决画面的构图、色彩色调、表现手段及正常宽松的作画心态。主动的探索水彩画的各种表现技法,并就不同的境物用不同的技法来表现,画面画法随意大方,体现出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四 教学难点
如何重新组织画面的构图,最本质的反映客观对象的特点,做到去表及里,去粗存精,有目的地强化和再现客观景物的精神面貌。
五 教学方法和手段
写生前先做多媒体课件演示、中外水彩画大师作品欣赏和经典场景画作品欣赏。开始写生后主要采取面授形式,根据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实际能力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做到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因材施教。定时进行学生作业的讲评。尽量去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项,充公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动脑,勤动手。学习掌握气氛感受、情调表达和意境体现,自觉吸收与借鉴他人成功的表现技巧和艺术处理的经验,逐步掌握按艺术规律来处理和表现自然规律的实践经验,提升自身艺术鉴赏能力和手头表现能力。
六 注意事项
写生前,我对这四周景物和室内场景写生课进行了总体的考虑和布局:突出重点,抓住最主要的问题,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场景色彩写生画的知识。我把这最基本的场景色彩写生入门大致归纳为四个方面:
第一:树立正确的绘画心态,放开胆子去作画。放开去画,并不是乱画,不要怕失败,作为学生,画不好,画失败是很正常的。我们要明白一条真理,就是失败的越多,离成功越近,前提是要不断的查找失败的原因,如何去解决和改正。养成轻松愉悦的绘画心态将能对学生今后的绘画生涯及成就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二:是构图,场景画的构图成败,将直接影响这张画的质量。好的构图是成功的开始,学生在画正稿前最好用速写本多画几幅构图,反复地推敲,选择最佳的一张构图做成正稿。每个景点都有它的特色,如何去把它独特的审美价值再现在纸上并不是易事,作为初学者,进行多张小构图练习是很有必要的。无论是静物、人物或风景画,构图都非常重要,我们应把它放在第一位。同是一个景点,不同的画家去画它,构图必定不同,因为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构图的美感是多样性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构图的差异性其实就是作者的审美情趣和个性的具体反映;
第三:是画面色调问题。对初学画水彩的学生来说,我这里强调的是画面大的色调关系。学生最初的色彩训练要求,主要画短期的色彩作业为主,训练学生敏锐的色彩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如要求学生完成多幅这样的色彩训练科目,相同景物、相同的构图,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光线去画,学生必须能够区别相同景物不同时间段的色调变化情况。学生画的每幅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色调,尽量避免习惯用色和色调雷同。当然对初学者而言,这样的要求有一定的难度,只有通过大量的色彩训练才有可能解决。而教师必须在风景画教学过程中经常地引导、提醒学生注意色彩问题,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有意识地去注意每幅画的色调问题。大自然的色彩丰富异常,千变万化,我们必须学会去把握其主色调,注重大色块的表现,任何细节的变化及丰富,唯有这样你的色彩风景画才能经得起考验和推敲,色彩才有力度;
第四:素描关系在场景色彩写生画中的重要性。画面的构图、结构、空间透视、虚实、黑白灰的对比以及画面整体感的处理,这些无疑和素描能力是分不开的。对初学者而言,除了大的色彩关系之外,大的素描关系的把握无疑是最重要的。打个比方说,我们画一个杯子,上面有图案,先画什么,后画什么,虽说很简单,但还是会有少数同学作画的方法步骤不对,他们可能会放弃主体,而认真的去画杯子上的图案,正确的方法却是先把杯子的比例、透视、体块质感等大的关系画出来,最后才画图案。图案这一细节是建立在大的合理的空间体积上的细节,而不是脱离杯子这一“本质”的细节,以此来推,画场景画也是一样的道理。以上谈这四点要求是画场景最基本的要素,把这几项问题解决了,学生的场景画也就见效了。七 教学内容
。风景画画种分类:中国画,油画,水彩画,(透明水彩画,不透明水彩画)丙稀画等。
本课以水彩为主。
水彩画简述
水彩画是以水为媒介、运用水溶性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形式。水彩画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透明水彩,另一类是不透明水彩(又称水粉)。两者最大区别在于透明水彩的明暗色阶变化要依靠画纸的底色和颜料的透明度来控制,不需加白色;而不透明水彩需要加入不等量的白色(白粉)来控制色阶的变化。因两者所用颜料的区别和所用技法的不同,画面效果也有明显的区别:水彩画透明而灵动,水粉画则厚实而丰富。这里所介绍的技法主要是指透明水彩技法。与其他画种一样,水彩画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它不易反复涂改,如果冲洗次数和覆盖次数过多则会失去水彩透明灵动的特性,同时画纸纹理也易遭损坏并产生“脏”、“腻”的感觉,因此在创作大幅水彩作品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
第一节 场景画的表现手法
1、水彩、水粉画
2、国画
3、油画
4、素描速写(铅笔钢笔等不同工具表现)
5、丙稀画
第二节 学习风景画的几种方法
1、临摹
2、写生
3、创作方法
4、记忆画
第三节 风景写生的工具材料
1、颜料与纸、笔
2、其他工具(画板、画夹、水桶、抹布、调色盒、喷水壶、工具箱、透明胶、小铁夹等)
第一章 场景色彩写生的方法步骤
第一节,水彩与水粉的不同特点与步骤
一、水彩风景色彩写生写生的特点步骤(详)
1、起稿构图。由于水彩颜料的覆盖性较差,起稿时最好用铅笔,且尽量少用橡皮擦在水彩
纸上反复擦改。如果修改过多,会破坏水彩纸的结构而使纸的表面起毛。铅笔稿要画出构图中的各种关系,安排好画面主次,虚实,明暗,形体结构,透视关系等。阳光下写生,光影的描绘要有明确的部位关系。
2、着色前的准备工作
(1),着色前的思考。在着色前有个观察、思考的过程,如,根据水彩风景写生“由浅到深、“由远到近”的着色程序来计划、安排着色的步骤。即先画哪里,后画哪里,干湿画法的部分,用水的多少,及画面的基本色调等要有所考虑。
(2),还要计划好哪些部分一遍色完成,哪些要多次重叠塑造完成。
3、开始着色
按着色程序,先画天空与远景。景物较复杂时,一般先画天空,再画地面上的中景与近景,这是因为,天空是画面上最远的一层。天空的颜色与各种云彩是一次性画完,尽可能不再进行改动,就可保持深远的感觉,画天空一般用平涂与湿时连接法进行。
4、画中景和近景
画完远景后,就画中景与近景,中景是一张场景画的最主要的部分,是重点塑造和重点表现的部分。近景是起拉大空间层次方面的表现,所以近景要概括,中景细致。在画中景、近景时,要抓住重点部分,全面铺开,构成景物层次之间的对比关系。色彩关系要相互呼应,又要相互对比,控制好整体的色调。对于水彩画面的颜色,要尽可能的一次把颜色画够,第一遍色尽可能的接近对象,对于较繁杂的景物,还是不可避免的要多次重叠完成。要选层次不太复杂的景物来画,上色要注意抓大块颜色的变化,这样便于把握,容易表现。
5、深入刻画、调整完成
这一步重点仍是在中景与近景上,在强调整体关系的前提下调整画上中景、近景的色调与色彩关系,找出有代表性的细节进行描写刻画。刻画中要注意各景物间的层次关系、主次关系以及色彩关系,不可孤立地去描绘单一的物体、或孤立观察单一物体的色彩,应记住,色彩写生,主要是表现对象的色彩关系。局部要有变化,而这变化又要统一在一个整体的色彩关系中。刻画中要处理好部分与总体的关系,要整体地看,整体地比较,看好了想好了再动手修改。水彩风景色彩写生着色(上色)的基本程序
1、由浅到深。因水彩画的工具材料构成的特殊特征,透明、透,它没有用浅色覆盖深色的能力。
2、由远到近。因远的场景会产生一种虚远模糊的感觉,色彩也感觉较单纯,近处场景光色对比强烈,繁杂,主体物是集中在中景和近景上,水彩色没覆盖能力,最后画远处的场景可以说就没法再画上去。
二、水粉的特点步骤(略)
与水彩画的步骤大致相同,只是水彩是透明水彩,水粉画是不透明水彩,水彩的上色是从亮面画到暗面,从浅色画到深色,明度深浅靠水份的多少来调节。而水粉画是从暗部画到亮部,从深色画到浅色,明度深浅靠白色的多少来调节。两者同样要采用干画法和湿画法及干湿结合来表现对象的虚实空间层次关系。
第二节 由天空、远景向近景渐进的方法(室外场景)在表现不同距离的景色时,视距近的景物,明暗色调差别大,色彩对比强烈,景物清晰,色彩偏暖,色彩变化丰富。随着景物的推远,色彩变化逐渐减少,对比逐渐减弱,景物模糊,景物愈远其色彩愈冷,变化愈单纯。
天空的观察与表现: 天空是复杂而多变的。由于大气层和光的作用,天空云层的变化绚丽多姿,不同时刻,不同季节与气候都影响着云层的状态。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随着大气的运动,云层时厚时薄,远近形体有透视差异外,还有明暗层次变化和色彩变化等。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天空会呈现出上冷下暖、上暗下明的感觉。因此,我们在表现天空时,首先要敏锐的捕捉色彩关系,把握云层的形状与透视,落笔要肯定、到位。表现技法上多采取湿画法为主,看准下笔,一气呵成。
由天空、远景向近景渐进的方法:
先从天空画起一次画好,形成整体感,再趁湿画远景,使天边的景物与天空自然衔接,再接着画中景。这样由湿于干,由虚到实的表现,产生较好的空间层次关系。
第三节 从主体景物开始的方法
在示范过程中讲析
第四节 勾轮廓填色的方法(略)
多采用钢笔(铅笔)淡彩法表现
第二章 观察与表现
学习水彩风景色彩写生,首先要学会正确观察色彩的方法。初学者在写生时,往往遇到这样的问题,询问老师这个物体是什么色,那个物体是什么色,总是痴痴的盯住对象看,结果无法判断出色彩的准确性。要知道,任何物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一个整体的组成部分,物与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一切色彩都处在一个相对的环境之中。我们观察色彩一定要从把握整体色调入手,把表现的对象置于所处的光源以及环境中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观察,然后,我们再从这整体中将各个局部进行比较,去区分这个局部与那个局部的差别,找出它们的相互关系。画色彩其实就是画色彩关系,这种色彩关系的正确性就是在整体
观察和全面比较的过程中完成的。
第一节 场景的选择
怎样在繁杂的自然中去选取要表现的景物,是场景色彩写生中的首要环节。而在选景的同时,往往会要考虑景物在画面上构图的组织安排,二者联系紧密。选景构图的因素很多,画者要根据不同的取景对象采取不同的构图形式。对庞杂的景物要概括和取舍,提炼那些具有典型性的东西,甚至还可以根据构图的需要,移入或添加一些景物来帮助突出主体,使其更加集中、明朗。一般来讲,初学者不宜选择过于复杂的景物,应从比较简单的一树一木,一山一水入手,以有远、中、近三个层次为佳,其空间色彩变化规律容易把握,构图也好安排,能较完整地表现空间效果。
进行景物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健康审美观指导下,根据艺术美的要求去细心观察,要有利于突出主题内容,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养成时刻注意观察周围景物的习惯,发现其自然美的所在;
2)依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择其描绘的角度; 3)考虑到作画的条件。场景写生要求景物光线较稳定,画者位置要较固定。另画者的坐位,避雨,遮阳也考虑周到,确保写生作业的完成。
4)可借助于“取景框”来取景,它可以用一张64开的纸,在中间挖一个长方形的小孔就可以,也可用两手来搭成个方形取景,另有相机的也可以用相机来试着取景,便可看到各不同的画面,选取最好的部分描绘到画纸上来。
第二节 如何认识自然的光与色
光色变化的一般规律
风景写生是在室外进行,光色差异很大。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因光源不同所产生的光色变化; 2)因环境不同所产生的光色变化;
3)因空间距离的不同所产生的光色变化;
注意要处理好形的透视关系,不然,会影响空间的表现,在写生中,要注意“色彩透视”的问题。基本规律是,近景的色彩对比和明暗较明显,给予其他物体的色彩影响也愈强;离我们距离愈远,则色彩愈弱,其他物体所受的影响也愈弱,甚至某一色调会逐渐改变变另一色调,如近山与远山,近山对比强,色彩层次分明,颜色丰富,且呈现其固有色,若将它对推远到中景,山就不那样清楚了,远山颜色也全变了,本来是绿色的树木,都变成淡紫或淡蓝灰色了。色彩透视的现象,因为空气中存在微粒、水气和灰尘等,产生光的吸收与反射作用。到极远处的地平线上,许多物体固有色都失去它的本来面目,而与天空的色调相近,这说明近色与远色变化是很大的。
4)因气候不同而产生的光色变化
不同的天气形成画面不同的色调,给人以不同的情趣与色彩感觉。晴天,受光部分都偏暖色调,背光和投影部分因受天光的影响而偏冷,反光部分受环境的影响较大,明暗交界线部分与明部对比强烈,中间色部分主要是呈现固有色;
阴天,受光部一般呈现较冷的色调,背光部因受环境的影响和受光部产生对比,而呈现较暖的色调。风、下雨、雾、雪气候与阴天类似,场景色彩普遍都受环境的影响。写生时要结合实际景物情况,把各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理解。同时抓住其特定对象在特定时间、光线、气候、环境下的光色特点来进行描绘。
第三节 干、湿技法
水彩画表现技法多种多样,很多有关书籍都作过详细的诠释,现就自己的经验对两种最基本的、常见的、也就是最难掌握的技法作一些适当的补充与提示。
干画法:是用水调和颜色后,在干纸上着色的一种基本技法。干画法又分干重叠与干连接两种。干重叠是第一遍颜色干透后,再重叠第二遍颜色,要求第二遍颜色比第一遍颜色浓、暗;干连接是在第一遍颜色干后,再在其边缘上并置第二遍颜色,不使边缘扩散。
干画法的特点是:造型坚实有力,表现对象突出,形体肯定,体面转折明确,色彩层次清晰。
干画法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1、颜色易灰、脏。主要原因是重叠次数太多,每次重叠的颜色都有变化,没有考虑几遍颜色重叠后产生的色彩效果。颜色太多太杂就会浑浊而失去色彩倾向。解决的办法就是:不要过多的重叠色彩,即使重叠也要注意,越是后面的颜色纯度要越高。
2、颜色易板而不透明。主要原因是重叠色彩时颜色过厚,特别是半透明色(如赭石、熟褐等)与不透明颜色(如土黄、土红等)的运用。解决的办法是:重叠颜色时,越到后面要越薄,并且水色饱和度要高。
湿画法:是用水调和颜色后,在湿纸上着色的一种基本技法。湿画法又分湿重叠与湿连接两种。湿重叠是趁第一遍颜色未干时,再重叠第二遍颜色,要求第二遍颜色的含水量比第一遍颜色的含水量要少,而颜色饱和度要高;湿连接是在第一遍颜色未干时,再在其边缘上连接第二遍颜色,使边缘线相互晕化而产生模糊的效果。
湿画法的特点:造型柔和,形体边线模糊,色彩层次含蓄,水色丰润,富于变化。
湿画法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1、易出现水渍。主要原因是第二遍颜色重叠时,比第一遍颜色水多而色少,把第一遍颜色反而冲开的结果。解决的办法就是:第二遍重叠颜色时宜水少而色多。
2、物体易走形。主要原因是第二遍叠色和接色时水分过多产生流动而造成的。解决的办法就是:第二遍叠色和接色时与第一遍颜色的水分等量运用,这就要处决于作者的经验去把握水分。
当然,干湿画法在水彩风景写生中不是孤立运用,而是巧妙结合、灵活变通。一般情况如下:
1、铺大色彩关系以湿画法为主,具体塑造以干画法为主;
2、远景以湿画法为主,近景以干画法为主;
3、虚的、次要的部分以湿画法为主,实的、主要的部分以干画法为主;
4、光滑柔软的物体以湿画法为主,坚硬粗糙的物体以干画法为主。
干湿画法是水彩风景写生中最基本的表现技法,是外出写生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的。至于其他一些特殊的技法在这里暂不作专题介绍。
第四节 常见景物的表现方法
1、树的观察与表现
树的表现在场景写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许多场景写生中离不开“树”这个基本原素的表现。画好树,场景写生的问题就解决了不少。画树,必须要了解树的形体结构。不管哪种类型的树,都是由根、干、枝、叶几部分组成,只是由于自身的生长规律,使得树的外形千姿百态。但无论树的外形如何变化多端,都可以把其理解为球形,伞状和圆锥形等几种形态。
在画法上,首先从树冠(即树叶部分)开始,趁湿先画树冠的受光面再连背光面,分组表现出树叶的前后左右的空间关系。树叶分组,大小块面适宜,块面之间适当留出空隙,使其透气具有空间深度。然后添加树枝,顺着树叶块面的空间走势,注意树枝的前后穿插与疏密对比,干湿结合勾枝,与叶浑然一体。最后画树干,树干的表现采用干湿并举的方法,湿画法使树干顺畅灵动,富有生机;干画法使树枝苍劲有力,宜于粗糙质感的表现。无论哪种表现方法,总要表现出树干的体积感及主、支干的空间感。再者,要强调的一点是叶、枝、干的色彩关系要表现正确。由于环境的变化,会影响树的色彩变化,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多变的色彩关系。树丛的表现主要抓住大的层次关系,通过色彩对比,明暗深浅对比去把握树的主次与虚实,这样就能避免紊乱、拥挤和呆板的现象。
2、山石的观察与表现
山石的表现是水彩风景画中常见的自然景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看高低各不同”是反映出山的多姿面貌。山越远,颜色越冷,边线越模糊,体积越弱。反之则颜色越暖,边线越清晰,体积感越强。远山上方颜色深,下方颜色淡。
画山,首先注意山体走势和远近层次的明暗、色彩关系。趁天空颜色未干时,连接远山山峰的颜色并表现山脚的色彩。近山先画山脚的颜色,用重颜色连山峰与远山脚,这样色彩衔接自然,就能达到层次分明的空间效果。
画石,中国画有“石分三面”之说,也就是立体的去表现石头。先看准大体色彩关系,趁湿铺色。在塑造体积时,以干画法为主,辅以湿画法。湿画法表现石头的背光部则虚,干画法表现石头的受光部则实。体块的转折要干画,就能表现石头坚硬的质感。画石头应象画静物一样的去表现。
3、水的观察与表现
水无色透明,主要是反映天光或水被污染的颜色。又因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水的形态与色彩也随之不断变化。
水的形态概括为二种:即平静水与流动水。
平静水表面如镜,直接反映天光与环境颜色,天光、环境颜色表现为景物的倒影。映衬在水面的倒影一般比景物的色彩、明暗要灰暗、偏冷些。表现平静水时,宜采用湿画法,把实景与倒影连起来画,能较好控制整体。
流动水波澜起伏,水色跳跃,倒影支离。水流湍急则倒影全无。表现时,宜顺水流势用笔,加强流动感,水波纹的处理应找出其规律,概括出特定形态去表现;山泉、瀑布的表现要抓住流动的气势。“白哗哗”往下淌的水要靠周围环境的深色来烘托。飞溅的水花则可留白。
4、建筑物的观察与表现
建筑物也是场景画中重要的表现内容,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的整体。建筑物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但是无论何种形式,我们观察时都必须从整体出发,多注意建筑物与自然景物之间相互的色彩关系与空间关系,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形体差异、层次变化,不要孤立的去看那些无关紧要的细节。表现时也要从整体入手,先用湿画法表现整个建筑物的大体色彩关系。待干后,再从大色块逐步向小色块过渡,一层层去塑造局部。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门、窗、瓦的塑造不要死抠,要有色彩变化和虚实处理,否则会死板而缺乏生气。
5、点景人物的表现
场景画中的人物点缀可以增加画面的生活情趣,活跃画面的气氛,平衡构图,呼应色彩。但点缀不当,就会适得其反,破坏画面原有的协调效果。所以,我们在点景人物的处理上应反复琢磨和推敲,做到“画龙点睛”而不是“画蛇添足”。画好点景人物要特别注意人物与景物之间的正确比例,人物的准确造型,动态的生动活泼,位置的恰当安排。点缀人物时,可画完景物后根据画面需要再添加人物,或起稿时就有完整的构思。一般点景人物的表现是先画人物动态,后点人物头部。当然点景人物的表现总是以烘托景物气氛为宗旨,人物应处在画面的中、远景为宜,人物点缀只要抓住大的体块关系就行,不要过多的塑造和夸大,以免喧宾夺主。
第四章 写生中常遇到的问题
第一节 构图上应注意的问题
场景画的构图 构图,它涉及到画者的美学思想和艺术修养,反映其概括取舍和组织画面的能力,也是场景
画写生成败的重要因素。场景构图应注意如下几方面:
1)明确主题,分清主次;
2)明确远、中、近三个层次的关系,妥善安排地平线的位置。风景画应具 备远、中、近景三个层次,在进行相应构图时,要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主体物般放在中景上,远景要虚,地平线一般很少放在画面的二分之一处;
3)概括与取舍。自然景物十分繁琐,概括与取舍有利于突出画面主体物; 4)构图要注意对比、均衡、统一与变化等美学法则。
第二节 灰、花、脏、生等问题
因为初学者对色彩缺少正确的认识,或色彩表现技法上不熟练,所以常常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毛病。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颜色脏、灰
脏:调色时混色太多,易脏。注意调色不宜太杂,能用一个颜色画的,就不要用两种颜色,更不能用三种颜色;画面重叠颜色时也不宜过多,一次能画好的也不要二次或三次去完成;再者,任何颜色一笔画过都很漂亮,反复涂抹就脏。
灰:画面缺乏色彩的明度对比;两种颜色不要等量混合,特别是对比色混合。注意拉开色彩的明暗层次,混色要有倾向。
2、颜色生、假
生:用色单一,不调和颜色,直接用原装颜料。注意调配其它颜色使之协调。
假:用色不真实,注意看色、调色与画色三步的统一协调,一个环节不准则失真。
3、颜色花、生
花:用色太多种类,没有统一起来,生:用色太纯,没有调配就上画面,4、颜色焦、厚
焦:用色干枯且没有冷暖对比,特别是使用土黄、土红、赭石、熟褐之类的颜色。注意保持适度的水分;使画面色彩形成冷暖对比。
厚:用色反复叠加覆盖,造成厚而浮的感觉,失去水彩画的透明特性,也易失去色感。注意水彩颜色只能是重颜色盖亮颜色,反之不能。再者,一次性用色不宜过厚,水色调配要饱和适中。
5、不敢用色
初学者过分注意色彩的透明与洁净,生怕画脏,画灰,以致不敢用色,特别是重颜色,结果造成画面苍白无力。这就需要初学者在弄懂色彩规律之后,大胆的去调配色彩,不要顾及太多。作为训练就不要怕失败,只有在失败中去积累经验,才能逐步掌握用色的技能技巧。第三节 色调问题
色调的控制与把握
色调是画面色彩的一种倾向。场景的色调是受地域、气候、季节等环境影响的,而光源色、固有色,又是形成景物色调的主要因素,它们相互影响,形成景物的色彩关系和基本色调。
地域反映固有色的特征,茫茫戈壁与浩瀚大海,干涩的黄土高坡与滋润的江南平原等,体现出不同地域景物的不同色调。气候反映光源色的特征,阴、晴、雨、雪对自然景物影响是改变色调的主要因素。晴空万里则明而暖;阴云密布则暗而冷;细雨绵绵则灰而冷;大雪纷纷则明而冷等等,都会呈现出不同气候的不同色调。季节也是改变自然景物色调的又一重要因素。春季,大地复苏,鹅黄嫩绿;夏季,阳光充足,绿茵浓郁;秋季,天高气爽,金光灿灿;冬季,天寒地冻,白雪皑皑等等。但是,无论哪一种因素对自然景物的影响如何,都只是反映景物色调变化的一般规律。然而,自然景物是复杂多变的,对景物进行描绘的关键还在于具体而深入的观察,抓住主要的色彩关系,把握大体色彩,采用适当的表现手法,以此控制好色调,避免程式化,单调化和杂乱无章的表现。在画好室外场景的同时,室内场景也就得心应手了。因为室内场景的色彩关系没有室外那么复杂。
作业的布置:
1、室外场景写生,4K纸,3幅。
2、室内场景写生,4K纸,5幅。
3、画数张小色稿。
作业要求:构图完整,色调表现充分、准确。
第五篇:色彩写生实习报告
色彩写生实习报告
2011年于贵州·镇远
六月末我们开始了大学的第二次实习生活。本次实习是围绕着镇远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而进行的。我们在潘老师的带领下,乘坐火车来到了位于贵州省镇远县。
在刚刚到达镇远的那一刻,我仿佛就感受到了它的魅力。虽说已是傍晚,但是仍然可以体味到浓浓古代风情,加之细细的雨洒在石板路形成若隐若现的倒影,更给镇远增加了神秘感,宛如桃源仙境一般,给明天的行程增加了更多期待。
第二天在同学的指引下我们开始参观镇远。一条河流自东而西穿村而过,古式建筑依傍于河流两岸,景观非等闲之地,遵“地师”指点,整个古城仿船形建造,寓“借水西行,得神助,取真经,从而大吉大发”之意。镇远的确地灵人杰,从古至今出过很多高官贵人,能人志士。
经导游介绍,镇远县中到现在仍留有明清民居百余幢,保留完好的多达几十幢。洁白的粉墙主要是为防止雨水侵蚀,配着黛青的鸳瓦、飞挑的檐角、高昂的兽脊斗拱,宛如一幅宗族生息繁衍的历史长卷。高低错落的马头墙,以其抑扬顿挫的起伏变化,体现了贵州民居的独特韵味。询问才知道马头墙最初的作用只是封火山墙,防止邻人失火殃及自家,是具有相当的实用性的。但后来却成为一种装饰,民间俗称为“五岳朝天”。在这的众多老房子多以天井为中心,四面高墙围护,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外墙很少开窗,即便是有也是在高处以四五十公分的小窗略作为点缀,因此总给人一种幽暗而迷离的感觉。据当地人讲,这除了防盗之外,还有“暗室生财”的讲究,真是不亏为徽商的住宅啊。
参观了许多古建筑,给我留下最深印象还是那些如此精美的木雕和石雕了。
木雕是镇远古民居以及祠堂内部必不可少的装饰。在许多住宅中窗槛、窗扇、栏杆、斜撑、斗拱以及梁、柱等均以木雕作装潢。通常雕刻有八仙过海,山水园林,亭台楼阁,鸟兽鱼虫,人物戏文及几何或祥纹。据说,有的木雕除了精雕细琢之外还要镏金绘彩显示富丽堂皇。但是我找了许多的老房子也没有发现,是不是真的还存在,不得而知啊。不能不说是这次实习的遗憾啊。上面的木雕是我在尚德堂拍摄的,属于明代的作品了。他雕刻精美,虽不见轰轰烈烈场面,但是它内涵丰满,表达了不同的意境,还透露出诱人的哲理,值得大家驻足观望,细细体味。同时它对于整体建筑审美而言,无疑是锦上添花的。正因为有了这些精美木雕,镇远的建筑才满目生辉。
石雕,在镇远也是很常见的。因为这里特产“黟县青”大理石,这种大理石质地坚实而细腻,非常适于雕刻,所以这里素有“产青石而如金”的传说,这也就不难解释镇远的石雕为什么如此精美了。石雕它不像木雕和砖雕那样复杂,内容多以动植物和祥文为主,少有人物和山水。左右两幅图片是在西园所拍摄的。西园建于清道光四年,原为四品官河南开封知府胡文照故居。在整个西园里,这两个石雕算是最大的亮点了。左边“松石图”,右边 “主梅图”,它们都是采用双面镂空雕刻而成的。寓含“咬定青山不放松,寒梅疏竹共风流”之意。其构思之清新,雕刻之精湛堪称西递古代石雕之极品,也是西递村三绝中的一绝。据说曾经有人出价十万美金并没有买走这两块石雕,在我看来这不单单是金钱的问题,这还是一个文化传呈的问题。竹,梅都是高洁之物,房屋的主人要两袖清风,为民作一个好官,清官,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向自己一样具有这高洁的品质,难到他的后代会为金钱而出卖祖先对家族的美好的愿望和祝福吗?
既然是色彩写生主要目的还画画,不单是色彩,还同时进行着速写。
在这次写生中我第一次画水彩画,虽说来这之前看了一些关于水彩的书,但真的画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经过了几张的尝试对水彩的特性有了基本了解,对颜色的把握还是可以的,但对用水上还是掌握的不好,太湿或太干,对物体的表现上难以很具体,给人的感觉太软了,看来今后还要多加练习啊。
在镇远画建筑速写简直太适合不过了,高高的马头墙,曲径通幽的小巷,还有满目的绿色,完整的徽派建筑。速写的一开始不是太顺利,总是停留在那黑瓦上,更像是去表现一种肌理效果,用线也不是太灵活。到后来就好多了,线也比较自然流畅,透视也没有很大问题了,原来速写中存在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真受益匪浅啊。
短短的几天实习在又一场小雨中结束了,镇远建筑艺术不足以在这些天中全部了解,我认为在实习中引起对镇远乃至这个徽派建筑艺术真正的兴趣才是其精华所在,实习之本。镇远给了我们太多的疑问,也给了我们太多的期待……
镇远,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