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慧智经典诵读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大全

时间:2019-05-12 11:4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德慧智经典诵读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德慧智经典诵读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大全》。

第一篇:德慧智经典诵读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大全

德慧智经典诵读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新疆兵团第七师129团五五中学

陈新兰

我是一个团场中学的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我是在2010年的7月在石河子继续教育学习时,知道了德慧智经典诵读的理念,我通过学习,了解了德慧智经典诵读的理念,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是中国古代教育与西方教育理念的完美结合,以“教人修德,以德养慧;慧智双运,培贤育圣”为教学目的,理法兼备,自成系统的一个完整教育理念。

“德慧智”三个字,既是德慧智经典诵读独有的教育特色,也是德慧智经典诵读与社会上其他经典诵读所不同的根本区别,同时也是德慧智经典诵读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

“德”、“慧”、“智”三个字,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以“德”为统帅、为根本,来带动“慧”与“智”的和谐开发启动,达到培贤育圣的教育目的。那么什么是“德慧智”呢?

“德”既具有品格性,同时具有能量性,是营养思维、心理等精神系统的重要物质,是慧识和智识同步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最佳营养,是大慧和上智的能量源泉,是仁慈大爱的乳汁。

“慧”:是指以道德心灵为体,右脑慧识为用,从而产生的思识,也称之为“慧识”。它包含着灵感思维、潜在意识和直觉的透发。

“智”:是指左脑智识对皮层意识的直接应用,其中含有禀性意识、习性意识,以及通过善、正、真的教育而获得的正觉与正念。

通过对“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的学习,我在我所教的5个班开始了德慧智经典诵读的实验,我先制定了诵读计划,贴在每个班的教室里,确定了诵读的内容,主要诵读老子的《德道经》,还有培养孩子品格的《弟子规》。我和5个班的班主任沟通好,让七年级的学生每天的早读课前诵读三遍《复兴道德心愿词》和《德道经》双一章,即老子的《德篇》第一章《论德》和《道篇》第四十五章《观眇》。我教七年级5个班的思想品德课,我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诵读。我和学生一起诵读,每次在诵读前,我要求学生以感恩心、恭敬心来诵读经典,在诵读中对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道德思想教育,在诵读中自然而然地养成文明礼仪,在诵读中汲取经典的人文营养,在实践中修养自己的道德心灵。

随着诵读的深入,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德道经》的双一章背会了,同学们很有成就感,刚开始诵读时,句子不好读,老子的文章很深奥。就这样每天坚持课前的五分钟的集体诵读。还利用阅读课给学生们上了一堂多媒体课《德的内涵》,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们知道来了“德”字的内涵,很多学生说没有想到一个“德”字有这么多的含义,解释起来,就是一心一意地去执行十种善行、四项行为准则,为众人服务,为民族服务、为国家服务,这就是“德”的完整意思。我给学生讲老子的《德道经》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是一部宝藏,它既具有能量性,也具有品格性。能量性是指它具有我们每个人的精神所需要的上善能量,品格性是指它能引领我们每个人的思想朝着仁、义、礼、智、信五德方面进行完善,直至完美。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用我的思想品德课给学生上了一堂德慧智经典诵读的课,我上的是《学海无涯“慧”作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经典诵读有了更深的体会了。很多同学表示要好好诵读《德道经》,开启慧性头脑,慧智双运。我要求学生每天诵读,我自己也每天诵读《德道经》1-----45章,有时和学生一起分享诵读的体会,诵读了一段时间,我要求学生写一下自己诵读的体会,学生的体会交上来,我一看,学生真的是写的很好,我摘录两段:

2011-10-26陈雯雯

星期三,我们去多媒体教室上了一节课,是“德的内涵”,对《德道经》的诵读也就更用心了。

学了这一课,我知道了“德”的意思,众人要一心做到十种善行,四项行为准则。其中十种善行是:“忠孝心、仁爱心、勇猛心、博爱心、忍耐心、和蔼心、慈悲心、教化心、好善心、平等心”,四种行为准则是:非德勿视、非德勿言、非德勿听、非德勿行。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对“德”有了了解,明白了德的重要性。我决心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所以我要坚持诵读《德道经》,俗话说“贵在坚持”,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有收获的。

2011年12月22号 张艳格

七(1)班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读《德道经》,我的学习进步很大。老师讲的东西记的也快,背单词的时候只要读几遍就会,考试的时候有一道题,这道题我记得老师讲过的,可我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我想应该是我的心情太急躁了吧!我就在心里默读复兴道德心愿词和《德道经》双一章。等读完后我再一次看这道题,我一下子就写出来了。这一次考试我很轻松,所以我每天做作业的时候,心里就会默读一遍,这样心里平静下来,做题的效果才会出来,每次读完后,心情就会很愉快,很轻松,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们通过经典诵读明白了许多道理,通过学习《弟子规》,知道了做人的规范,通过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知道了起心动念不离道德,通过诵读《德道经》知道了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做一个知道感恩的人。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我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运用了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在两年的经典诵读教育活动中,学生们的整体素质发生了变化,我所教的5个班的思想品德课的成绩也有很大提高,愿德慧智经典教育早日结出累累硕果。

第二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多媒体的运用的体会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多媒体的运用的

体会

信息时代的到来,的确给我们生活、工作带来了诸多方便,有了多媒体教学,课堂美丽了,生动了,既解放了教师的粉笔,又解决了许多“三寸不烂之舌”所不能言语的“海市蜃楼”的苦衷。课堂容量增大了,学生可以如饥似渴地在网络知识里汲取更多的养分,大大推动着教学生产力的发展,成为教学诸多推动因素中一个和谐的音符。我就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运用谈谈我的认识和体会:

第一,通过多媒体系统对教学内容进行动态组织和编辑,把声音、图片、文字、影像,按照教学过程的逻辑需要组织起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能更加生动、具体地展现出来,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例如如思想品德“依法保护环境”,可用一张活动投影片配合教师引导来开课。投影片内容为:树木被砍光后,光秃秃的黄土地上只有一个个树桩(真实照片),一只小鸟飞来(抽动片),无处安家,小鸟发出悲鸣:“我的家在哪里?”(字幕覆盖片)。教师用语言引导:乱砍滥伐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环境遭到破坏,小鸟无处安家。这样发展下去,人类是否也会失去家园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探讨如何共同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这样开课即简单明了,又富有启发性,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二,我们的教学内容,有不少是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的,要使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感情,我们就要感动学生,以往我们常常讲事例,但由于大部分教师讲读水平有限,效果往往不如人意,但若用上一幅制作精美的图片,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一组恰如其分的镜头„„再加上一段精彩的视频,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共鸣,引起他们的思想认同。例如,在讲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发展”时,我们可以结合电影《红河谷》中的这一片断(课堂中插播电影片段):藏族的头人识破英国人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进而占领西藏的阴谋时,面对英国侵略者的挑拨、威胁,伸出五个指头,义正辞严地对英国侵略者说了这样一段话:“藏族是这个,汉族是这个,回族是这个,蒙族是这个,还有满族、维族„„。既然我们的祖先把我们结成了一个家,家里的事,就不当你的家来问了!”来说明民族团结的必要性。一个封建农奴主能说出这样有爱国热情的话语,那么,我们教师在此基础上有激情地进一步总结,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以情感打动学生、激发学生,会收到特别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通过创设情景演练,从而激发学生思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在介绍初一年级《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时,我们先放一段中央电视台关于一些青少年被非法侵害的视频,再用图例演示“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现场表演遇到侵犯时,如何选择保护自己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了解保护自己的途径

总之,恰当地将多媒体运用到思想品德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浅谈诵读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与价值

浅谈诵读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与价值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诵读是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尤其适宜于诗歌、散文、文言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诵读比简单的朗读更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这一方法有助于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情感投入,达到语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在“阶段目标”中再从具体操作层面给予保证: 在前三学段提出具体要求的基础上,第四学段(初中阶段)提出了更高要求,“诵读诗词散文和浅易文言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然而,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弊端。除了上公开课,阅读教学仍是“师生对话”方式一统天下,轻视了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中心。在课堂上要想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就必须建立在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因为学生除了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主旨外,学习语言(包括朗读、背诵、积累、运用等)也是学生阅读的一个重要目标。反之,作为阅读主体的需要——认识发展的需要和情感动机的需要就得不到满足,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另外,老师的过细串讲和分析占去了课堂时间,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既不能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也体现不了阅读教学的目的和本质。

在现代诗歌朗读教学中,我认为应以“诵读”为载体,走进文本。朗诵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解读诗歌的艺术殿堂。《一片槐树叶》是一首新诗,也可以说是一篇带有淡淡思乡情愫的美文,我将这节课的重点放在“诵读”上,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整体把握和感知文章,通过“诵读”,培养和提高学生诵读和理解诗歌的能力。同时采用了以下几个环节来进行朗读训练。学生诵读感知——教师范读品鉴——研读理解文本——思读感悟主旨。

㈠.注重朗读技巧的指导。

课堂上,我首先加强了“指导朗读”这个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节奏、重音,注意语速、语调等。“朗读技巧教学靠灌输不行,因为学生未形成„内化‟,就不能灵活运用,更不能引发创新;朗读技巧教学必须在范读、模仿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对朗读进行“探索”,即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求知的需要,以探索的态度和方法学习朗读技巧。”在老师范读的影响下,学生有的学着老师的腔调,读得如痴如醉,有的进行创造性朗读,展示着自己的个性。这样,诵读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从语言的节奏、韵律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琅琅的读书声回荡在教学的课堂上,在诵读中来体味涵咏文章的美感,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朗读时,我有意识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在教师的范读和学生朗读的比较中,让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在别人朗读时大胆地纠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巩固了朗读技巧。

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

“朗读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本来就是统一而相辅相成的、相得益彰的。”在“指导朗读” 后,我给学生谈了结构美、旋律美、音韵美后,把作者写诗的特有思想感情做了介绍:纪弦先生写乡愁之情,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寄托了诗人思乡盼归的情感,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这样完美的形式,这样富有的思想感情,怎不能让学生们深入其中,品味文本的美感和深意呢?通过让学生去感知、去感悟、去创新,以达到明其意,动其情,见其形。让学生再次边读边思,边读边赏,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㈢.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在诵读中品味语言。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将诵读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结合起来,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整体把握和感知文章,通过“诵读”,培养和提高学生诵读和理解文章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的能力,培养口语交际、写作能力。并能促美育、促个性、促创新,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片槐树叶》的语言很美,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深刻地感受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在这一环节,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对词语的品析,简单描述想像到的画面,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的精神,既有个人的见解,又有集体的智慧,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学生入情后,在品词析句中不断有新发现,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先去发现,然后说出依据,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激活。这首诗学生的发现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诗歌的层次结构,二是诗歌的立意。用时空的变化顺序来组诗,使这首诗的层次非常清楚,由对家人的思念上升到对祖国大陆的思念,正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升华。

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这一课程目标呢?我认为课堂教学要从教师讲解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练习诵读为主;把立足点从讲翻译、谈语法转移到指导学生诵读上来。其核心就是要加强诵读教学及其指导。

㈠.变 “串讲”为“自读”,以疏通词句。

初中阶段的文言文选文,大多篇幅不长,注释详细、浅显意懂。学生在自读过程中,只要认真阅读文下注释,少量查阅古汉语词典等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便能疏通读懂课文。因此,在课文词句的疏通上,要求学生自读。学生在自读课文时碰到难词难句不能理解,就做上记号,先在学习小组中讨论解决,如果不能解决,则在全班质疑。学生提出疑难,我尽量让其他学生回答,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兴趣和能力。这样就提高了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当然,对每篇古文的“训练重点”中要求“理解”的词语和要求“归纳义项”的词以及中考说明中要求的考点——少量多义词、活用的词和常用的文言虚词等,必须作为重点在课堂上提出,要求学生当堂解答并予以积累。

㈡.变“分析”为“诵读”,以理解文意。

我们有这样一种认识: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的确,学生如果没有熟读课文,即使老师口若悬河,讲得眉飞色舞,分析得头头是道,那也只是一种自我陶醉。一堂课下来,学生并没有留下多少印象。相反,如果学生对课文进行了熟读,甚至达到了成诵的地步,他们自会从诵读中感知和领悟文章的意蕴。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不对文言文的文章作过于繁琐的分析,一般把课文的层意和整篇文章的大意及作者的情感、写法等设计成几道讨论、思考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诵读,在诵读中去感悟、品味,再适当点拨,达到理解性记忆,加快记忆速度。当快要熟读成诵时,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从吟诵中参悟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情感、态度。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为例,可设计这样二道思考题引导学生诵读:⑴用“__为__所__”句式逐节概括内容;⑵文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㈢.科学指导“诵读”,以提高效率。

文言文教学以诵读教学为主要途径,是否就是不加指导完全由学生自己朗读及至背诵?当然不是。诵读教学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科学的指导。它包括纠正学生的读音,要求学生读准节奏,读出语气,理解文章层意,粗知文章思路,找准文章支撑点,变换朗读方式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诵读的能力,加快背诵的速度,最终达到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在科学指导学生诵读方面,我做了以下尝试:

1.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和气势。诵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读准字音和节奏,就能正确理解句意,正确理解文章;读出语气和语势,就能恰当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和沉郁、豪迈之情感。

2. 粗知文段层次及大意,掌握文章思路。指导学生诵读,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然后再合并为一。以巜湖心亭看雪》的教学为例:通过诵读学生从“人鸟声绝,独看雪景,亭上饮酒,舟子喃喃” 四层次把握,最后自读。每层自读三—五遍,大约15分钟左右,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能较好的完成背诵任务。

3.灵活运用诵读方式。任何一种单一的呆板的方法都会造成人们对事情的厌恶乃至产生抵制情绪,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指导学生诵读也是一样。应该灵活运用多种诵读方式,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使学生在兴奋感中愉快又昂奋地诵读,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文句的理解,加快学生背诵的速度。一般说来,诵读方式可分为领读、齐读、分组读、自读等,而应该以自读为主。如《与朱元思书》第三段分三层来具体写山景,可让男生读第一层(整体形象之奇),女生读第二层(情趣之奇),再男、女生合起来读第三层(明志)。第二遍则男、女生所读内容互换。然后再让学生分层自读三至五遍。大概15分钟左右,绝大多数学生便能基本背诵了。

综上所述, 诵读这个为古人沿用千载的传统教法,不仅不可摒弃,而且应该很好地继承发扬。宋代的朱熹曾说:“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吴伯萧也曾忠告:“把工夫下在多读原文上边”。这些都体现了“诵读”的重要性。随着教改的深入发展,作为语文教师, 必须加强诵读教学,让书面的无声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艺术,让形象由诵读树起,让意境以诵读创设,让诵读串起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个动态过程。

第四篇:浅谈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模版]

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南充市南部县铁鞭小学魏云昱

魏云昱,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中学一级教师,学校教导主任,现年44岁。2006年4月被评为“南充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007年9月评为“南充市专业学科带头人”; 2009年9月被南充市委、市政府评为“南充市优秀教师”; 2010年9月被评为 “四川省农村初中骨干教师”; 2011年11月本人荣获南部县初中教学质量先进个人。电话:***QQ :315729627

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够通过音频、视频等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课的多媒体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是更好地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 思想品德;多媒体;教学运用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展基础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目标。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基础和保障,而且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把学生带进虚拟的世界,并使枯燥乏味的政治道理变得形象生动。

一、思想品德课与多媒体教学资源整合的重要意义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中考学科,同时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及教师的传统教育方法,使学生 1

往往感到思想品德课很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运用,打破了过去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和资源,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等创新精神。

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并茂、动静结合、形象直观的特点。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满足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引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让学生在教学中耳闻其声、眼见其形,从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教材,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1、巧设话题,引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目标的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讲授七年级《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一课的时候,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片段,同时配以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变化的画面,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巨大变化,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思维上的共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利用动画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动画是当前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的一种媒体表现形式,在思想品德课中适当运用动画可以迅速把学生引入动画情境,拉近理论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习“人类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时,学生已懂得我国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尤其是森林资源遭到乱砍

滥伐的情况十分严重。这时再出示一幅《落泪的地球》的漫画,让学生思考发言,并联系实际谈谈有何体会,深刻地体会到保护环境的迫切性,保护环境必须从自身做起,从而激发了学生心中的共鸣:“爱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关键,是要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两者关系达到和谐统一。以往的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收效甚微。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特有的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再加上教师适时恰当的讲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不断探索,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逐步缩小,师生共同针对教材内容与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地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就使师生之间的这种教学交流逐渐变成情感交流、心灵交流,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多媒体运用要遵循的原则

多媒体技术走进思想品德课堂,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结合,既突出了多媒体的示范、指导、激趣作用,又充分发挥了

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还应遵循相应原则。

1、适度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注意的发生和保持,均以一定的兴趣为条件,而兴趣对保持有意注意,提高学生主动性具有支持作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能引起并保持学生兴趣,然而多媒体的使用也不能过度。

2、实效原则。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媒体手段和表现形式,做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以达到使学生理解知识、形成技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制作课件时,选材一定要新颖、典型、贴切学生实际,制作的画面要清晰、声音要清楚、文字量不要过多。只有高质量的课件,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增强教材的信度。

3、互动原则。现代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种智慧与情感交融的互动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要防止因使用多媒体手段而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饱满的情感、积极的思维、巧妙的组织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其主动探索,主动实践,积极互动。

四、思想品德课运用多媒体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一方面大大促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教师的不恰当使用或是对多媒体教学的定位认知不准确造成的。

1、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导致教师备课准备不足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让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师的唯一教学手段,这就造成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过度依赖,造成部分教师备课不积极主动,也使得部分教师在课程的准备上不足,只是针对多媒体情景教学的讨论而讨论,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要明确主辅,切忌本末倒置。

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应是为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而服务的。如果过分注重图片的设计,声音的选配,动画的设置等,就难免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变成多媒体展示教学,虽然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无益于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完成。

3、要注重多媒体信息之间的有效搭配。

思想品德教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在于考查学生是否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哲学思维,.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适时使多媒体信息之间进行艺术配合,效果会很好。同时,也要尽可能避免无关的或互相矛盾的多媒体信息的同时呈现。

总之,现代化教学手段课件的应用,使传统课堂教学不便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扩大了信息,充实了容量,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生动,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为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拓展了空间,增强了感染力,促进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教学、高效教学。

2014年2月23日

第五篇:诵读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性

诵读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的教材中,古代诗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因为有中考的压力,所以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都比较关注教材所选古代诗歌的背诵和默写,而忽略这些篇目的理解和赏析。[1]即使也设计了理解赏析的环节,也大多从诗句意思和主题思想等角度进行知识层面的传授。古诗词教学最传统的诵读环节,一直都处于次要地位。无论是从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角度,还是从完成语文课程目标的角度,这都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那么诵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究竟有哪些重要作用呢?

一、诵读,能促进学生把握古诗词的主题内容。

古诗词都是古人在一定背景下,对其心理感受的一种表达。而通过诵读来理解诗歌内容,不仅是对作者当时心理感受的一种还原,也是对时代背景以及作者人格魅力的一种解读。[2]当然,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例如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教师先要指导学生了解其写作背景。这是苏轼被贬谪到密州的时候,和同僚出猎的时候写下的一首作品。虽然被贬,但是苏轼的情绪并不消沉,而是仍然充?M着为朝廷效力的雄心壮志。接着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带着理解去诵读这首作品,并且根据学生诵读的实际情况予以具体指导。当学生能用雄心勃勃而又颇为自得的语调去读“亲射虎,看孙郎”,用低沉充满期盼的语调去读“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慷慨激昂的语调读“西北望,射天狼”。那么学生对苏轼这首作品中抒发的情感,以及这首宋词的魅力理解的相当透彻了。

二、诵读,能帮助学生形成多种语文能力。

很多优秀的古诗词能够脍炙人口,不仅是因为其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这也和这些诗词中运用了很多艺术手法有关。理解掌握这些艺术手法,感悟它们在表达情感、刻画人物、描绘意境中的作用,对于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这些艺术手法的作用,单靠教师的讲授是不行的。而把这项内容和学生的反复诵读结合到一起,效果就要明显多了。

例如陆游的名作《卜算子?咏梅》,词中作者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在对梅花高贵品质的赞美中,抒发了作者对高洁之士矢志不渝精神的崇尚之情。而在描写梅花形象的时候,作者没有运用太多的形容词,也没有正面直接进行赞美,而是通过描写“驿路断桥边”这一独特的环境,和“只有香如故”这一细节,来完成的梅花形象的塑造。

学生掌握这些手法对于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写作能力都很有好处,而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些手法好处的有效途径,就是合理安排充分诵读环节。当学生用悠远凄婉的语调,读出“驿路断桥边”这一句的时候,他们的头脑里一定会勾勒出荒郊野外生长着一棵孤独的梅花这一画面。这个时候教师稍微引导一下,学生就会明白典型环境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其写作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三、诵读,能深化古典文学对学生心灵的熏陶。

学习古诗词,既能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但是其最终目标,还是继承优秀古典文化,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3]学生可以在诵读中加深理解,在诵读中提高能力,也可以在诵读中受到古诗词更深刻的影响。

打开中国古典文学的宝库,能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的作品比比皆是。《诗经?蒹葭》中追寻梦想的百转千回;《长歌行》里珍惜时光的明智;《观刈麦》里拷问良知的济世情怀;《竹里馆》的超脱悠闲与世无争;李白在《行路难》中的自信豪迈,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深沉惜别,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的乐观豁达,辛弃疾在《破阵子》中的沉痛悲壮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好素材,反复诵读,便能让这些好素材的积极意义最大程度得到发挥。

读不是目的,用诵读的方法实现对古诗词的理解,学习古诗词优秀艺术手法,接受古诗词情感意蕴的熏陶,这才是目标。也唯有如此,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才能尽得中华灿烂古文化的精华,也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古文化更多的滋养。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初探[J].王素芹.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09)

[2]品诵?欣赏?感悟――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讨[J].李芳.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9)

[3]让古诗词教学回归文学本位[J].唐波.文学教育(下).2008(01)

下载德慧智经典诵读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德慧智经典诵读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思想品德课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浅谈思想品德课中情境教学的运用情境教学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所谓情景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结合学情,利用多种手段创设贴近学生、贴近......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思想品德课,运用案例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案例运用研究论文五篇

    顾名思义,案例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具体案例情景,使学生根据案例进行讨论。案例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往,教师......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全文5篇]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郏县新世纪小学牛世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也悄然走进了课堂,以其强大的表现力、交互性、较好的受控性和......

    1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思想品......

    在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运用互动式教学(合集五篇)

    在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运用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是实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有效形式,它摒弃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参与为主的生动活泼、互相促进的教学形......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环境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环境教育之实践与探索 上海市漕泾中学顾啸锋一、环境教育是《思想品德》课中的重要教学内容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把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提到了......

    婴儿德慧智教育中的五根教育概述

    婴儿德慧智教育中的五根教育概述 熊春锦 婴儿教育,由于是从○岁至三岁这一时期。婴儿处于一种性主神形的生理期,性主,是指一点灵光中的真性直接在前台活动,性慧天然透露,不露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