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胜、于海河、毕世祥、文朝荣同志
简
报
第29期
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采编
2014年8月22日
以先进典型为镜
做营运服务标兵
为进一步学习先进典型,弘扬新风正气,巴士一汽一分公司党支部广泛开展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胜、于海河、毕世祥、文朝荣同志学习的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先锋模范为镜,促进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精心组织,学习他们信念坚定、对党赤胆忠诚的政治品质。公司党委下发活动通知后,一分公司党支部积极响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开展向王胜、于海河、毕世祥、文朝荣同志学习的主题活动,通过中心组学习、组织生活会、座谈交流、专题讨论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教育:分公司党支部将四位同志的先进事迹打印成册,分发到各个党小组,要求每个党员认真阅读,并做好笔记,在8月份党小组学习中交流心得体会。分公司所属全体党员对学习他们的事迹热情高涨,许多党员在之前就已经对他们有所了解,他们的事迹感动了全中国,触动极大。
四位同志的先进事迹,鲜明地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勇于进取的时代精神,深刻彰显了党员干部心系群众,为民造福的公仆情怀,生动诠释了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和内涵,他们是全国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广大基层干部的学习榜样。
交流讨论,学习他们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
在交流讨论中,许多同志都争相发言,说出了他们深深的感动和学习的心得体会。55路党小组长宗根宝说:学习了他们的事迹我深受感动,这份感动来自于他们坚定的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来自于他们心系群众,为群众奋笔疾书,不把群众的困难解决好决不罢休;来自于他们忘我的工作;来自于他们甘于清贫;来自将艰苦奋斗的精神落实到点点滴滴的坚守。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要求,他们不愧为弘扬“赶考”精神的优秀代表。
巴士集团“优秀党员”周亚伟同志说:我是一名普通党员,是一名普通的一线驾驶员,虽然去年被评为集团优秀党员,但学习了他们的事迹,让我看到了我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他们的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切实抓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好职责,用细致和用心服务乘客,把党员的承诺奉献给党和公交事业。
付诸行动,学习他们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一分公司党支部不仅仅是在理论上加强对四位同志的学习,同时也将他们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贯彻到营运工作中。
首先,干部带头,每天坚持早晨现场管理,做到与职工们工作在一起。关心职工,了解职工思想动态,遇到能够现场解决的问题绝不拖延,职工有困难第一时间提供帮助。力争做到困难不累计,矛盾不激化,职工心态好,工作热情高。
其次,党员表率,在日常工作中,分公司的党员不计较辛苦,车队有困难,缺班次,党员顶上。带头执行车辆安全检查工作、车厢内“一程一检”和离车拔钥匙等基本规范操作。行驶中,不急不燥,遵章守法,安全行车,温馨服务,真真正正的在行动中向四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学习。尽管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也在平凡中彰显了我们公交党员自己的风采。
最后,带动群众共同进步,分公司党员在休息时间向职工讲述这四位优秀党员的事迹,将他们的精神传播给所有职工,并弘扬在工作中向他们学习,自己表率的前提下,帮助其他驾驶员共同进步:碰到忘记安检的立刻提醒,帮助他们捅车、清洁,使他们感受到党员的先进,党组织的温暖。
通过学习贯彻落实,分公司党支部向广大党员发出号召:向他们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们坚定的信念,一心为民的理念;向他们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向他们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们苦干实干、不畏艰难的顽强意志。他们的精神事迹触动着每一个人的灵魂,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要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发扬他们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认真学习,对得起中国共产党员这个称号!
第二篇:关于广泛开展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胜、于海河、毕世祥、文朝荣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领导小组、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广泛开展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胜、于海河、毕世祥、文朝荣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通知》号召,全国各条战线的党员、干部都要向王胜、于海河、毕世祥、文朝荣同志学习。学习他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始终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学习他们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学习他们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努力做到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学习他们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始终保持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昂扬锐气;学习他们清正廉洁、一心为公的道德情操,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严以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清廉本色。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先锋模范为镜,向先进典型看齐,深学、细照、笃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历史、人民的业绩。
《通知》指出,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深入开展,人民群众热切期盼教育实践活动出真功、见实效。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宣传王胜、于海河、毕世祥、文朝荣等4名同志先进事迹作为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强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下大气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开展向王胜、于海河、毕世祥、文朝荣同志学习活动,通过中心组学习、组织生活会、座谈交流、专题讨论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教育,推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于海河,男,汉族,辽宁康平人,1962年8月出生,1981年3月参加工作,198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宝清县富山乡中心校校长、乡纪委书记,龙头乡副乡长,尖山子乡党委副书记,七星泡镇镇长、党委书记,龙头镇党委书记,县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县政协副主席兼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等职务;先后被评为双鸭山市劳动模范、十佳公仆、农村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
2013年11月6日,于海河同志因坚持工作致阑尾炎病情恶化,引发败血症,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51岁。2014年6月,中央组织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于海河一生视群众为亲人。农民把海河当兄弟,有困难就找海河。在宝清,提起于海河,没有一个不竖起大拇指的。他走到哪里,都会把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心带到哪里,都会把爱心带到哪里。他实实在在地为农民排忧解难,千方百计地帮农民脱贫致富。
于海河真诚对待农民,农民也真心爱戴于海河。
于海河去世后,在搜集整理他事迹的时候,有人说:“于海河的事迹太感人了,但不知道能不能树得住?”这时,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忽然拍着桌子说:“焦裕禄树得住,于海河就树得住!”
于海河一生视事业为生命。从乡镇到农业局,从政协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他到哪里任职,哪里的工作就走在前列,就会和谐稳定。他先后工作过多个乡镇,每个乡镇都由后进变成先进。领导把他当战友,有难题总是找海河。县委、县政府总是把他放在最重要的工作岗位,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打头的”和“救火队长”。
于海河在宝清农业战线工作了30多年,他的足迹遍布全县232个村屯,先后为宝清争取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项目50余个,争取项目资金7.9亿元,宝清先后被评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新农村建设先进县,被列为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重点县。
于海河一生视清廉为根本。他曾长期担任部门和乡镇的“一把手”,职务虽然不是很高,权力却不算小,每年由他经手审批的项目资金多以亿计。但大家都知道,他是出了名的“会算计”,从不乱花单位的一分钱,从不照顾亲友一个项目。于海河同志病逝后,大家才知道他妻子毛淑香一直没有正式工作,但他从来没有跟别人诉过一句苦,从没有为个人的事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就连他的父母去世,丧事都只是家人料理的,他的同事和朋友无一人知晓。今年春节期间,县委书记朱海涛带着县几大班子领导去看望于海河的家属,他家房子只有50多平米,摆设也很简单。他爱人告诉我们,海河生前经常说,能住上楼房,他就已经感觉很幸福、很满足了。
于海河日志
2012-11-4 足以
最近几天,有朋友说到政协做副主席没意思,言下之意没有农业局长“实惠”。我在想,只要能保证一日三餐能吃饱,有衣穿,有房住,还图什么呢?想一想过去,已经太幸福了!况且,不至于连馒头、大碴子粥、葱叶、一块豆腐,外加大酱,都吃不上吧,温饱有余,足以!
2010-4-28 我祈祷
近几天阴云密布,总说要下雨,好在没下大。去冬今春气候就不正常,雨雪大、气温低,眼瞅着老百姓要耽误农时了。我真的好期盼雨过天晴,一片阳光啊!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这场雨别下了!!
第三篇:学习郑德荣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学习郑德荣等7名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
材 料 汇 编
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中共XX支部委员会 二零一八年七月 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中共中央关于追授郑德荣等7名同志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党同志正满怀豪情、意气风发,奋力书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为大力表彰宣传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新时代典型,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见贤思齐、锐意进取,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党中央决定,追授郑德荣、钟扬、李泉新、许帅、姜仕坤、张进、张超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郑德荣,男,汉族,吉林延吉人,1926年1月出生,1952年11月参加工作,195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5月3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92岁。郑德荣同志是我国著名中共党史专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理想信念坚定,毕生追求、信仰马克思主义,毕生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67年来始终坚守在教学科研一线,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余部,主编的《毛泽东思想史稿》开创毛泽东思想史科学体系的先河,以鲜明政治立场、卓越学术成就践行对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党的事业的忠诚与执着。他学高德馨、以身垂范,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远大理想,把传承红色基因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把党的创新理论贯穿学术研究全过程。他品行高洁、虚怀若谷,从不以资深学者自居,从不为自己和亲属谋取特殊照顾,赢得广大师生和学界普遍敬仰。
钟扬,男,汉族,湖南邵阳人,1964年5月出生,1984年8月参加工作,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原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选派的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2017年9月25日,在赴内蒙古为民族干部授课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年仅53岁。钟扬同志对党无比忠诚、对事业无比热爱、对人民无比赤诚,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教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他秉持“只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做”,在青藏高原跋涉数十万公里,收集上千种植物的数千万颗种子,为国家和人类储存下绵延后世的基因宝藏。他牢记“组织的需要第一”,16年如一日把生命最宝贵的时光献给祖国雪域高原,倾心培育少数民族科研教学骨干,帮助西藏大学将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推向世界。他坚持“干事比名分重要”,勤勉务实、严格自律,生活简单朴素,从不对职务待遇、收入条件提任何要求,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和人格力量。
李泉新,男,汉族,江西丰城人,1958年2月出生,1976年2月参加工作,198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江西省委第三巡视组原组长。2016年5月31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年仅
3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他廉洁奉公,主动向党委递交个人廉政承诺,在公司推行“阳光分配”。他把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共产党人精神永远留在国企职工群众心中。
张超,男,汉族,湖南岳阳人,1986年8月出生,2004年9月入伍,200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原一级飞行员。2016年4月27日,张超同志驾驶歼-15飞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时,面对突发故障,全力挽救战机,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9岁。张超同志自觉把人生追求融入强军伟业,瞄准强敌对手,苦练精飞,先后飞过8型战机,3次成功处置重大空中险情,20多次执行战斗起飞任务,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飞出了中国海军的自信,捍卫了伟大祖国的尊严。他为人至诚至性,爱亲人、爱家庭,对战友满怀真诚,用高尚品行感染和温暖着身边的每个人。
郑德荣等7名同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模范践行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光辉典范,是新时代党员干部信念坚定、许党报国、为民造福的杰出楷模。党中央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他们学习。要像他们那样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像他们那样对党绝对忠诚,始终爱党、信党、护党、为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像他们那样勇于担当作为,始终坚持实践实干实效,锐意进取、攻坚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克难,平常时刻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要像他们那样践行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像他们那样坚守道德操守,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带头弘扬清风正气,自觉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
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郑德荣等7名同志先进事迹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广泛组织学习宣传。今年“七一”期间,基层党组织要围绕学习先进典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要引导党员、干部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发有为,扎实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
2018年6月27日
7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2016年12月25日,长春市已进入天寒地冻的隆冬。这天,吉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学术年会在长春理工大学召开。
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陈昊华看到,一位年长的学者一早就到了,安静地坐在前排。等到这位学者作大会主题报告时,他才知道,这竟是大名鼎鼎、年过九旬的郑德荣。
声如洪钟,激情澎湃,郑德荣作的《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报告立意高远,说理透彻,点燃了这位青年党员的心:“像郑老那样,多读一些原著,把学问做好,为信仰而努力。”
每逢中国共产党建党重大纪念活动等,郑德荣都著文参会,正面发声。不管工作有多繁忙,身体有多么不适,不管邀请单位大小,他从不拒绝,有求必应。
“老师这么大年纪了,许多会议完全可以不参加,他开会宣讲、申报项目,就是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宣讲解读党的理论,这是他挚爱的事业和毕生的信仰。”郑德荣的学生、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刘世华说。
一次对话,她明白了郑德荣的动力源泉。
那次,她建议老师推掉一家基层单位的邀请:“最近这么累了就不要去了吧。”
“这正是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是我们党史工作者可以发挥作用的时候,怎么能推脱呢?”郑德荣的回答坚定、不容置疑。
这么多年来,郑德荣从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理想,不因理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想遥远而放弃追求。
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一些学生思想上产生了困惑。“要坚守信念,决不能在这个时候有所动摇。”郑德荣要么把学生找到家里来,要么打电话、写信,耐心从学理上讲解,在思想上引导。
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南京市行政学院副院长刘喜发是郑德荣1991级博士生,那段日子让他记忆犹新,也受益终身:“老师那种对共产主义信念的追求和坚守,深深影响了我,使我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2009年,有一次郑德荣去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在乘坐飞机时碰到一位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者向他请教:“现在研究毛泽东思想还有用吗?”
话从理论工作者口中问出来,这让郑德荣深感忧虑。随后,他展开针对性的研究,撰写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等多篇文章和多部著作进行阐释和回应。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郑德荣始终站在马克思主义这块精神高地上,自然看得通透。
这些年,社会变化剧烈,思想日益多元多样多变,郑德荣清醒地看待各种社会问题,用理论武器予以解释。他常教导学生:“现在的问题是这个阶段必须经历的过程,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
没人考核,没人“布置”,没人要求,走过花甲之年、古稀之年、耄耋之年,郑德荣依旧笔耕不辍,跑遍大半个中国,只
011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说,老师把自己的生活习惯都改变了。
熟悉郑德荣的人,都知道他雷打不动的生物钟—— 5点多钟起床,6点钟去南湖散步,九千步,一小时。7点钟回来,先把散步时思考的问题通过电话跟学生进行交流,随后做做操、吃早饭。8点半左右,学生来家里,开始上课。11点半下课,活动一下之后用午餐。13点40分准时从午休中起床,14点继续给学生上课到17点。晚饭后,收看《新闻联播》,去书房写会儿文稿,睡觉。
没有双休日,很少有节假日,每天如此,他向时间要效率:“如果不勤奋,理想就是一句空话。”
出书著文、申报项目,他绝不会点卯挂名,向来亲力亲为。前几年,他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论证会上的评审专家,多是比郑德荣小二三十岁的“后辈”,看见郑德荣不仅亲自来了,而且连个助手也没带,很惊讶:“郑老师就不需要论证了吧。”“按规定来,怎么规定怎么办。”郑德荣认真地从头说到尾。
“老师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工作,只有生命结束的那一天,他的学术生涯才告结束。”学生们都说。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郑德荣很早就开始思考著文的思路框架,这是他一向的习惯。3月,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理论研讨会的征文通知来了。这时,郑德荣的身体已经很虚弱,吃不下饭了,但他还是写了9页手稿,和学生一起修改。
论文发出去了,郑德荣却住院了,癌细胞全身转移,他已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说不出完整的话了。
4月16日,这天,学生胡范坤来到病床前,把改好的论文一字一句念给他听。9千多字,一直念了两个小时。
“要分段,要有条理。”郑德荣拔掉氧气管,一个字一个字地,艰难地给出修改意见。
4月19日,通知来了,论文入选,研讨会5月4日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邀请作者参会。
他试着站起来,紧紧搂着学生邱潇的脖子,艰难地站立了6秒钟,已用尽了全身力气。
他明白,这次恐怕是无法去参会了……
大爱铸魂——“入了这个门儿,就必须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为师传道,郑德荣是出了名的“挑剔”。
刘世华记得,当年自己慕名报考郑德荣的博士,想找位老师帮忙引荐,结果大家怕碰钉子,没人敢帮这个忙。后来,她才理解了老师为什么这么“挑”。
“考博士招博士不是个人的事,这是给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人选必须各方面都过硬。”在郑德荣这,想来“镀金”的一律没门儿,不仅如此,他还得在考前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了解,尤其看重德行。
人们也许认为,博士研究生不再需要德育,但郑德荣对德育不仅没有放松,还放在首位。
郑德荣有堂著名的开学“第一课”,是每位博士生的“标配”。
415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座。
“我被他征服了!”孙金玉是化学学院2014级本科生,对党史一直感兴趣。2016年她在一次讲座中见到了神采飞扬的“90后”郑德荣,被深深打动,铁了心要转专业。现在,她被保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即将在新的专业开启研究生学业。
时间仿佛倒回70年,那个身揣一把黄豆,穿过哨卡投奔解放区而来的年轻学子,被讲台上的共产党人深深吸引,从此投入真理的怀抱,醉心徜徉了一辈子……
临终嘱托——“不忘初心,坚持马克思主义” 入春后的长春,春寒料峭,依旧带着丝丝寒意。这天,东北师大政法学院政治系党支部召开了一次组织生活会,主题是学习十九大精神。
郑德荣是支部成员,他像往常一样来了,作了主题发言,激动地讲了20多分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从50年代到现在都是怎么提的,对于变化我们该怎么看……”“八个明确,分哪些层次,有哪些创新……”
直到一个多月后,人们看到了郑德荣的讣告才知道,这位92岁的老人那时已经是癌症晚期。
但是大家并不感到意外。履行党员义务,郑德荣从不缺席。每个月他都按时交党费,偶尔不能自己来,就让学生及时捎过去;党支部的会议、活动,他都准时参加、积极发言,因住院来不了,就跟支部书记请假;去年,省委组织部部署党员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在手机上注册“新时代e支部”,他第一时间让学生帮忙注册,戴上老花镜,逐字核对信息,“上面有五大板块,我们又多了个资料库。”
“他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身边人讲述着郑德荣不同时期的故事。
1955年,郑德荣到西安出差,想到大雁塔看一看,于是周日自费乘车前往。下车第一件事,就是把4分钱的车票撕掉,他怕与出差的票据弄混,“绝不能占公家一点儿便宜”。
80年代,学校发给老师办公用的信纸,一次,家人撕下一张给孩子用,被他严厉批评。他用公费开的药,家里人也不能用。
当手中有了权力,他更是心存敬畏,一心为公。郑德荣担任副校长的时候,分管招生。一次,有关系户找上门来“公关”,想把一名不够分数线的学生招进来。郑德荣顶回去了:“违背原则的事不能办。”
另一次招生,却给郑德荣“招”来了纪检部门的调查。有一年高考,一名西藏考生在当地报考东北师大的学生中排名第一,但离分数线还差几分,当时国家有政策,对少数民族地区可以适当放宽。郑德荣在会上主张录取:“少数民族地区需要教师,如果不录取,今年西藏就一个学生都没有了。咱们是师范院校,有义务帮国家培养。”最终,这名学生被录取。为这事,纪检部门曾来调查,没发现有违法违纪问题。
给家里人走后门,在郑德荣那里更是绝无可能。
819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肯定有希望吧!见证了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见证了新时代的到来,他有理由坚信,伟大的精神必将引领伟大事业,一往无前!
不忘初心,坚持马克思主义。
这是郑德荣最后的遗言,是他留在世上最后一句完整的话。
几天之后,郑德荣住进了医院。
5月2日上午10点,探望的两拨学生刚走,郑德荣拉着小儿子的手,一个字一个字地挤出了几个字,“我困了,我要睡一会儿。”
这一睡,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5月3日清晨,郑德荣安详地离开人世。(文章转载于求是网:http://)
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钟扬回归大地 种子回归科学
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西藏种质资源库运行已经半年有余,最近,主任扎西次仁提出申请,计划带领自己的团队到中国西南野生生物资源库考察、学习。
也是在那里,有扎西次仁多年来跟随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一起在青藏高原收集的千万颗种子。种子安然无恙,导师钟扬的生命却定格在去年的9月25日,再也不会回来。
3月29日,中宣部追授这位艰苦援藏16年的植物学家为“时代楷模”。
种子方舟
扎西次仁和老师钟扬,其实是同龄人。1987年,他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了西藏大学理学院任教,直至2013年。其间,他远赴挪威卑尔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02年回到西藏大学,便遇到了钟扬。
扎西次仁说,钟扬与西藏的缘分,是从上一辈援藏教师那里延续下来的。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吴千红1978~1980年曾作为援藏教师,任西藏师范学院(西藏大学前身)数理系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后来,正是吴千红把钟扬介绍给了西藏大学。
2000年后,钟扬与西藏大学开始了学科层面的合作。不过最初,钟扬并不是直接冲着种子去的。
223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更多的是教育。
钟扬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生物学发展靠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有一大批专家和人才。而在西藏这个学科基础非常薄弱的地方,要培养人才很慢很慢。
因此,在西藏大学的十几年时间里,他几乎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资源,不仅仅扶持生态科学的建设,更是帮助学校整体向更高的平台提升。
其间,他为西藏大学申请到了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为西藏自治区第一位长江特聘教授,申请到第一个生态学博士点,带出了西藏自治区第一个生物学教育部创新团队。去年,更是将生态学科带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此外,他还帮助西藏大学组织申请成为“211工程”大学。
扎西次仁特别提到,钟扬为了提升学校的学术氛围,分别为本学科以及全校的本科生作讲座;组织、成立了西藏大学高山植物爱好者协会,亲自参与协会的野外活动;他为全校教师举行过如何申请国家自然基金、如何培养硕士生的各种专题讲座;他还凭借一己之力在西藏大学召开有关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不断邀请国际学术权威开展交流活动……
只要是为培养人才,钟扬总是竭尽全力、事无巨细。尤其让扎西次仁印象深刻的是,在复旦读博期间,西藏大学新校区建成,钟扬团队有了自己崭新的办公环境和办公设备。办公室的使用频率并不是很高,扎西次仁又不放心把它交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给其他人,钟扬却毫不犹豫地把钥匙交给了年轻教师,让他带着本科生好好利用这些资源。正是因为钟扬的一句“没有人气不行”,这个办公室已经服务了四届本科生。
除了面对自己学校的学生、弟子,钟扬非常热衷科普这件事。他穿梭于各种科普活动现场,为新建的上海市自然博物馆提供标本,并参与写作500多块图文展板,撰写、翻译、审校10本科普著作……只要是有价值的科普活动,他甚至可以随叫随到,乐此不疲。
2015年,钟扬在上海突发脑溢血,住进了ICU病房。扎西次仁回忆说,钟扬常常全国各地奔波,每次来西藏一定带着工作,一次最长不会超过25天,全年可达三四十趟。这种常年高频率地在平原和高原来回切换的工作状态,对身体的损耗是不可逆转的。
作为科学家,钟扬非常清楚这一点。可就在那次重病的9个月后,他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又出现在了西藏大学。
活着的每一天,他都用尽全力。明知不可为,却要为之。这就是学生、同事、朋友眼里的钟扬。
扎西次仁说:“很多人问我,钟扬老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我只有一个回答——‘种子精神’。给种子一点温度和水分,它会依靠自己的力量从土地里迸发出来,当它长成参天大树,它再将自己的种子播撒到其他的角落。”
种子传承
2013年,扎西次仁被借调到西藏自治区科技厅,之后3
627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一泓清泉映忠诚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有的人却能像流星一样,即使一瞬而过,也能发出耀眼的光,给人力量、令人感念。
7月29日,冒着酷暑,刚刚结束今年第二轮巡视工作的省委第三巡视组组员们带着鲜花,又一次来到他们组长的墓前,驻足肃立,鞠躬缅怀。两个月来,这座墓碑前,墓主曾经的同事、授过课的学员,甚至被巡视单位的干部接踵而至,一次次地把墓前新长出的青草踏平……
斯人虽逝,风范长存。故事的主人,是5月底离世、用模范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崇高追求和坚定信念的省委第三巡视组组长——李泉新。
这是一位把对党的忠诚融入血液的共产党员。他身上闪烁的精神光芒,契合了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谆谆教诲;他在工作中谱写的华彩乐章,呼应了“必须加强党内监督,使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的铿锵宣言。
这是一位用生命书写担当和守护纪律的巡视干部。他带着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对工作事业的无限热爱,一身正气,敢于较真碰硬,善于求实创新,坚持从严要求,甘于无私奉献,用模范行动映照出属于巡视队伍的时代光华。
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迎难而上勇担当——“作为巡视干部,对党忠诚,首要就是能够担当负责,敢于较真碰硬。”
巡视是实施党内监督、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的重要方式。巡视工作虽闻不到炮火硝烟,看不见刀光剑影,但与腐败分子和丑恶势力的斗争却十分尖锐复杂。
去年3月,李泉新率省委第三巡视组进驻部分县(区),收到很多关于某镇镇村干部私吞村民征地款的问题反映。他了解到,村民因此多年上访,当地却一直未能对这些问题立案调查。
原因到底在哪?李泉新立即组织巡视了解,发现背后存在权钱交易、准黑恶势力干预等问题。他把巡视组初步掌握的问题线索交给当地纪检监察机关:“这个案子要快查快结,尽早给群众一个满意答复。”
受领任务后,当地纪检监察机关很快介入。不料,阻力来得同样很快。纪律审查人员陆续收到威胁短信:“都在一个区里工作,抬头不见低头见,差不多得了。”
短信的事很快传到李泉新耳中,他敏锐地意识到,有人威胁,恰恰证明有问题在包袱里还没“抖”出来。这场斗争的激烈程度,比之前预料的要严重。如果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不仅会使群众不满,而且会影响党的形象。
“没有不能揭的黑,没有不敢碰的恶。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必须坚决完成省委交给的重任。”面对躲在暗处的压力和阻力,李泉新毅然选择迎难而上。他告诉纪律审查人
031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厅长因受贿罪被判刑。此案中还有没有可挖掘的线索?李泉新决定顺藤摸瓜,找寻蛛丝马迹。这时,组里不少同志认为,此案检察机关已结案,没有进一步挖掘的价值,很有可能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李泉新相信自己的判断,他迅速集中力量进行攻坚,最终发现了一批未被发现的有价值的线索,确定了一批新的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问题。事后,组里的同志都兴奋地说:“‘老矿’有挖头。”
去年12月,省委第三巡视组在省直某单位巡视期间,有信访举报称该单位专项资金使用混乱,但从被巡视单位账面上又看不出问题。在个别谈话中,有人提及这笔专项资金大部分下拨给了基层单位。李泉新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信息,立即召集全组人员进行分析研判,寻找突破方向,决定由组里的副厅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重点县(市、区)找分管的县领导和具体承办单位有关人员谈话了解,查核资料。最终,巡视组找准了该单位问题的“牛鼻子”“腰眼子”,核实了被巡视单位存在资金监管不严、业务管理混乱、利用公款送节礼等问题线索。
“打一仗,就要进一步。”每轮巡视过后,李泉新都要召开组务会,集思广益,总结工作和经验。他要求每名组员结合情况谈体会、讲问题、提建议,由组领导点评,会后还要形成巡视工作改进方案,实现在实践中探索、在工作中进步。此举充分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让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发挥,提高了全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组员们都对那段激情燃烧的日子记忆犹新。葛春瑜记得: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每次分析讨论“案”情,李泉新都全身心地进入工作状态,思维敏锐,分析问题透彻,往往能切中要害……有一次,李泉新皱着眉头说:“‘泉新工作法’现在不灵了,他们有所防备了。”顿了顿,他又笑着来一句“不过,我又有新办法了。”把大家逗得大笑。
组员李思远记得:巡视期间,大家都期待着每周开例会的时间,这是观点碰撞、相互学习的好机会,因为李组长鼓励大家“谁的意见好,就按谁的意见办”。每次例会上,都能看到无论职位高低、资历深浅,大家畅所欲言、你争我辩的动人场景。
在李泉新这个“主心骨”的带领下,省委第三巡视组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自2014年至今年4月,完成了省委交给的8轮巡视任务,先后巡视了26个单位,发现问题线索934个,其中涉及厅级干部问题线索89个、县处级干部问题线索333个。
守纪如铁严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巡视组是监督别人的,千万不能让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
执纪者先守纪,律人者先律己。在巡视中,李泉新坚持守住自身干净的行为底线,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做到保持定力、防意如城。
按照规定准备好的套间不要,转头住进标准间;看到菜品超标,立即要求撤下去;被巡视单位来人陪餐,他毫不犹豫请人离开……类似情景,跟着李泉新参加过多轮巡视的唐志勇见过太多。每轮巡视,李泉新都反复告诫组员:“打铁还需自身
435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委第三巡视组所巡视地方的一名区委书记,被人举报涉嫌渎职,造成国有资产损失。通过调查了解,这名区委书记在干部群众中口碑较好,所有决策合理合规,个人没有涉嫌贪腐,但存在急躁、工作方法简单等问题。对此,李泉新既肯定他的成绩,又一针见血指出问题,还结合自身实际教方法、传经验。事后,这名干部动情地说:“组织帮我卸掉了思想包袱,我一定会继续甩开膀子干。”
由于曾长期从事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看到不少领导干部由好同志沦为阶下囚,李泉新深感惋惜。他利用巡视发现的问题和各级查处的违纪案件,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章党规党纪学习教育和纪律内容的普及,致力唤醒大家的纪律和规矩意识。
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在省委党校,在省直机关,在市里,至今都流传着李泉新“一堂课讲下来3个小时不上厕所、听众陶醉其中舍不得中途离场”的佳话。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上万名党员干部聆听过他的警示教育课。学员们都反映,他的课平实、幽默,有感召力、接地气,“全是满满的正能量,大家都打满分。”
今年3月10日,李泉新从赣州赶往南昌参加省委对巡视组考核的动员会途中身体不适,12日住进了医院。想到这轮巡视刚进驻,有许多事情需要布置安排,李泉新第二天便坚决要求出院,并不顾医生强烈反对和家人含泪劝说,拔掉针头,在医院劝阻住院患者外出告知书上签下名字后,带着药坐了4个多小时长途车,连夜赶到在赣州的江西理工大学。
“周日晚上碰头是惯例,我不能坏了规矩。”组员们记得他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赶到时说的话,还记得当晚组长脸色发青、双手发烫,只是勉强吃了几口饭。
爱人知道他放不下工作,想跟随到赣州照料,但他说:“外出巡视是工作,带着家属在身边,影响多不好,扛一扛就过去了!”接连3天,他一边打点滴,一边布置工作、调阅材料、找人谈话,天天忙到凌晨。直到巡视进驻工作步入正轨,在领导的“命令”下,他才回南昌复查。上车前,他还指着校园电子显示屏交代校领导:“要每天滚动播放巡视进驻的有关情况,让广大师生知晓。”
即使是在治病期间,李泉新也是一边输着液,一边用手机短信与组里的同志沟通工作。5月29日,病逝的前两天,他还发短信叮嘱道:“问题线索要了解印证清楚,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纪律为准绳……你们要张弛有度,注意休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到底是什么在支撑他如此砥砺前行?组员李思远对记者回忆起一次散步时,李泉新曾动情地对他说:“士为知己者死。党培养了我们,我们要懂得感恩,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
李泉新去世后,同志们送来的一副挽联上写道:“一泓清泉润真情,半弯新月照英魂。”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优秀巡视干部的真实写照。
839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群众眼里的“羊书记”
——追记贵州晴隆县委书记姜仕坤
贵州省晴隆县地处滇黔桂石漠化核心区域,大山上遍布石漠,土地破碎。雨水一来,又将薄薄的土壤冲走露出岩石。人们在这块异常贫瘠的土地上耕种着,贫困如影随形。
已故晴隆县委书记姜仕坤在晴隆工作期间,认准了发展种草养羊产业来破解石漠化严重、贫困面大两大困局,带领晴隆县探寻出一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扶贫效益并举的产业新模式,被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羊书记”“羊专家”。
深入调研学习:自己成“羊行家”
20多年前,晴隆就开始探索种草养羊扶贫的路子,在羊的育种、繁殖、经营上取得成效,一批养羊户走上致富路,逐渐形成了发展山地畜牧业的“晴隆模式”。
“晴隆多山少地,发展山地畜牧业得天独厚,‘晴隆模式’能不能全面铺开,成为兼顾解决石漠化和贫困问题的产业?”2010年初,姜仕坤刚到任晴隆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时,提出设想。
最初的“晴隆模式”就是借助扶贫项目,县草地畜牧中心把母羊“借”给农户养,产出的羊羔归农户所有。此模式的优势是,养羊户没本钱也可以养羊,减轻了经济负担。但由于羊产权不明晰,现有经验只是扶持了一批养羊大户,散户受益面不大,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很多养羊户觉得是在为“公家”养羊,发展动力不足。
“晴隆模式”的创始人、晴隆县草地畜牧中心主任张大权说:“一些散户责任心不够强,一些母羊生病没发现、没及时医治而死亡,导致国家和农户‘两头损失’。”
姜仕坤不断下村调研,直奔农户的羊圈,了解养羊户有什么具体困难、哪个季节羊群最容易发病……
姜仕坤隔三岔五找张大权沟通,几乎所有的话题都是种草养羊,就在姜仕坤病逝前几天深夜,还打电话向张大权询问细节。
茶马镇镇长田志敬曾在大田乡分管种草养羊,姜仕坤常向他取经。姜仕坤对他说:“你是真正抓这个产业的实践者,跟农户最贴近,最清楚农民担忧什么、想要什么,你的意见很重要。”
姜仕坤的办公室和宿舍里堆放了许多种草养羊的书、资料,还有几大本笔记、摘录和思考。
“姜书记把专业知识都消化了,是个行家了。”张大权说。着眼脱贫效应:农民成“羊主人”
经过深入细致调研后,姜仕坤对当地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养羊的根基只有放在散户上,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脱贫致富的效应。”
姜仕坤对传统的“晴隆模式”进行升级,打破以前借羊给农户养的模式。由县里为农户提供低息小额贷款,让农民自己购买种羊养殖,再由县草地中心提供技术指导。此外,每年预算
243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全村700多户中有310户种草,当年共收草3010万斤,收入600多万元,种草村民年人均收入达8000多元。有的人家种草年收入达十几万元。“刚开始动员大家种草挺难,才一年,不用动员很多人就去种了。”村委会主任邓吉龙说。
2013年初到2015年底,晴隆县人工种草由20万亩发展到48万亩,晴隆的山头被点缀得碧绿青翠。可喜的是,随着草场面积的扩大,晴隆石漠化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2012年初至2015年底,晴隆县的贫困人口从16.19万人减少到7.9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52.2%降至25.1%,种草养羊产业所做贡献超过50%,已成为晴隆脱贫攻坚第一大产业。
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张进同志事迹简介
张进,男,汉族,重庆巴南人,1965年4月出生,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9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重庆船舶工业公司原副总经理,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重庆前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执行董事、总经理。2016年6月26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年仅51岁。
2004年张进担任重庆前卫仪表厂厂长以来,把“公司的事当作自己家里的事来干”,把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国有企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12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前卫公司营业收入增长12倍,利润总额增长20多倍,走出了一条具有前卫特色的多元化发展道路。他秉承“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前卫军工精神,是出了名的“铁汉”。2005年,在接到某重点型号军品紧急订货任务,要求三年完成500套产品后,他向军方立下军令状,最终提前半年完成任务。2009年,为完成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下达的演练任务,他连续64天吃住在车间,坚守一线,靠前指挥,践行了一个船舶军工人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为我国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十多年来,张进通过借力借势、多元合作,将原来产品单一的前卫厂打造成集军品、燃气计量、水务计量、风电控制系统、海洋石油装备、高压电能计量、IT配套的七大产业群,进一步壮大了公司实力。张进对待工作、对待职工温暖如火,但对待自己却近
647-
第四篇:学习郑德荣等7名同志事迹心得: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同志学习
6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追授郑德荣、钟扬、李泉新、许帅、姜仕坤、张进、张超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为大力表彰宣传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新时代典型,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见贤思齐、锐意进取,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其学而坚其守,存一息而不堕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信念坚定,追求执着,学识广博,治学严谨,为人谦逊,人格高尚,把个人融入时代,把研究融入生命,把创新融入学术,锲而不舍,驰而不息。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应该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同志学习,做爱岗敬业的标杆、做甘于奉献的标杆。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更应该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同志学习,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发有为,扎实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第五篇:学习追授郑德荣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追授郑德荣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
日前,党中央决定追授郑德荣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号召各级党组织向他们学习。这七个人,他们谦和低调、默默耕耘,他们受万人敬仰、群众爱戴,他们都是平凡而伟大的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忠实践行者。他们分别是:“学高德馨,信念坚定”的中共党史专家—郑德容,科研骨干—钟扬,执纪如铁的纪检监察干部—李泉新,人民“孺子牛”—许帅,农民书记—姜仕坤,“铁汉”董事长—张进、航天英模-张超。
这七个人来自祖国各地、五湖
四海,从事的职业和工作的岗位也千差万别,只因为一个共同的信念,他们走在了同一条道路上,活在了人民群众心中。他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他们都勤于做事、乐于奉献、勇于实践。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每一位共产党人,我们要学习像他们一样百折不挠、勤勉不倦,永远为光荣与梦想不懈奋斗,令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闪在心中,使为民服务的行动持之以恒,让党的事业行稳致远。以模范为镜,向七位优秀共产党员学习,首先应做好三件事。
坚定信念,做好合格党员。做合格党员,是对共产党人的基本要求,看似简单,其实是对党性意识和宗旨意识的最高检验。郑德容等七位同志都是党性坚定的模范、宗旨意识的标杆。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向他们一样,坚定理想信念,严守行为规范,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四个意识”,提升自
身素质,争做合格党员,努力向“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优秀党员干部标准看齐。
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七位同志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总书记曾说过:“人生本平等,职业无贵贱。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是社会所需要的。”为了捍卫了伟大祖国的尊严,飞出中国海军的自信,苦练精飞的张超奉献出年轻的生命。自龙岩市人才中心与龙岩市就业中心合并以来,从事的工作岗位发生了变化,工作的内容也增加了不少,刚开始觉得工作任务比原来加重了很多,但是待遇反而降低了一些。觉得很划不来,减少了工作的积极性。但是想到同事当初一个人就做这么多的业务,没有埋怨,任劳任怨在做好本职工作。还非常耐心地把她手中的业务一五一十不辞劳苦地教我做,此时想到她做为一名年轻的党员爱岗敬业,能不计报酬的做好本职工作,做为比她年长的党
员更应该向她学习,排除思想杂念,努力做好一名龙岩市人力资源市场窗口的优秀服务人员。始终牢记“服务发展、服务人才、服务民生”的三服务工作主线,从此开始不再觉得工作划不来了,反而增加了工作的积极性,做好自己岗位的工作任务,准时精确做好人力资源供求数据的报送工作,写好每月人力资源定点监测的数据分析报告。在第二年换岗位时,把自己原先的岗位任务毫无保地留把工作方法和措施移交给同事,并耐心地教同事如何做好岗位工作。接受新的岗位也不再是消极而是积极接受新的岗位工作。我想是因要做一名合格的党员促使我改变了工作态度和观念。因此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在什么工作岗位,只要我们恪尽职守,勤于工作、甘于奉献,能长年累月、持之以恒地做好岗位上的每一件事,就是合格党员,就有可能从众人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先锋模范。
心系群众,践行为民服务。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七位同志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我想为作为一名基层的就业和人才服务的工作人员,时刻要牢记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人才服务工作没有小事,耐心地解答求职者的疑问,为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提供便利,使龙岩人力资源市场真正成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沟通的桥梁。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为民服务面前,打动人心的不是空谈理论,而是以身作则,坚守道德操守,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带头弘扬清风正气。时刻把群众利益看在眼里,放在心上,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与拥戴,才能为干好各项工作夯实基础,才能使龙岩市人力资源市场工作的事业一直向前,使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学习郑德荣等7名同志事迹心得体会
郑德荣等7名同志的光荣事迹是很多地方干部值得学习的地方,下面小编就为
大家带来了一共7篇学习郑德荣等7名同志事迹心得体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
在建党97周年之际,中共中央为大力表彰宣传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新时代典型,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见贤思齐、锐意进取,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党中央决定,追授郑德荣、钟扬、李泉新、许帅、姜仕坤、张进、张超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七位优秀共产党员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其中印象深刻的就是郑德荣教授,无论年龄多大,身体多不好都积极参加党组织生活,超额完成自己培养博士生和发表专著的目标,做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是一位信仰坚定的优秀共产党员。
郑德荣男,汉族,吉林延吉人,1926年1月出生,1952年11月参加工作,195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5月3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92岁。郑德荣同志是我国著名中共党史专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他67年来始终坚守在教学科研一线,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余部,主编的《毛泽东思想史稿》开创毛泽东思想史科学体系的先河,以鲜明政治立场、卓越学术成就践行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与执着。
郑德荣虽然是一位教师,但是他始终做到在其位谋其政,立足自己的岗位,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到最后一刻,这让我想到,新时代新作为,不是你有多高的权力,不是你有多高的职务,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善始善终,奋发作为,就是坚持“四个意识”,树牢“四个自信”的优秀党员。
他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政治标准,把做人作为教育学生第一重点,作为教师,郑德荣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三位一体的,而传道应列为首位。他将多年教学和研究的收获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把自己对党的事业执着追求的心得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从中学习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真谛。他经常对学生说,不仅在业务上要使自己成为国家的高级人才,而且在政治上应使自己成为共产主义战士,不管在什么样的政治风浪中,都要始终坚持坚定的政治方向,站稳立场,保持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前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征程,我们要进行伟大事业,更需要榜样的引领。笔者认为,郑德荣同志是新时代的优秀教师代表,更是共产党员的楷模。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郑德荣同志的崇高精神,见贤思齐,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埋头苦干,为决胜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2018年6月28日晚7:00—7:30期间,盘州市教育局组织收看中央电视台-1的节目。中共中央关于追授郑荣德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其中就有我省晴隆县县委书记姜仕坤的名字。在新闻节目中,中共中央决定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向以上七位同志学习,他们都是优秀共产党员,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率先垂范,做出了常人难以忍受,难以煎熬的看似平常,实则伟大的事业。现在我们党员,有的缺乏坚定的政治信仰,吃苦耐劳的精神,干事凭几分钟的热情,能坚持几天,几月的人有,估计要始终如一的坚持一辈子的就不是很多。中央之所以这样决定,就是要树立正能量,为我们党员干部找到标杆,树立榜样,让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论职务的高低,官职大小,甚至是普通干部,都应该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孜孜不倦,时不我待的
工作,我们个人与祖国息息相关,祖国强大,我们才有话语权,只有祖国越强大,我们才越来越安全。
“我的心头凝结着一份庄严的使命,肩上挑起一份重大的责任,我将继续为晴隆的建设与发展,奉献自己全部的热情、智慧和汗水。”这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姜仕坤的决心和理想,姜仕坤长期在贫困偏远山区工作,始终把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体现在脱贫攻坚的使命担当中。在晴隆县工作的六年多时间里,他以坚忍不拔的劲头,探索经济、生态、扶贫三效同步精准脱贫的“晴隆模式”,心系群众,做了许许多多,卓有成效的事情,他就是我们学习的表率。今天我们所有党员干部,都应向这些优秀共产党员学习。
作为晴隆的县委书记姜仕坤同志,他来到晴隆,帮助晴隆的干部改变了思维,为晴隆的发展找到了新路,他敢于担当,让很多原本茫然无措的干部找到了发展的方向。让晴隆的干部工作激情
高涨,让晴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姜仕坤同志始终没有把自己凌驾于老百姓头上,他工作的重点放在为老百姓谋福利上,把担当和作为的精神传播到每一个晴隆人身上,这样的领导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一心为民,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是一个党员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现在在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我们的确需要这样的好干部、好领导。
通过学习,我们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敢于担当,大胆作为,为全市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总书记先后对七位同志的先进事迹做出重要批示,号召全体党员向他们学习。他们用实际行动奏响了一曲党的赞歌,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他们分别是:至诚报国的物理学家——黄大年,人民的“樵夫”——廖俊波,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人民的好法官——邹碧华,新时期共产党
人的楷模——兰辉,航空报国英模——罗阳,最美大学生村官——张广秀。
这七个人来自各条战线,从事的工作千差万别,为了一个共同的信仰,走在了同一条道路上,活在了人民的心里。他们生前心系祖国,对党忠诚,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勇于实践,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每一位共产党人,他们是共产党员的标杆和楷模。
战争年代,需要共产党员冲锋陷阵,流血牺牲;和平年代,建设时期,需要党员同志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干事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他们七个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了“入党为什么”,他们为党旗添彩,为党徽增辉,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
我虽然退休了,但我要做到离岗不离党,发挥余热,用实际行动在心底里爱党护党,做好党的宣传员,传递正能量,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近日,党中央追授郑德荣、钟扬、李泉新、许帅、姜仕坤、张进、张超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以此宣传和表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新时代典型。
人们常说人需要有信仰,回顾这七位同志的生平,他们作为共产党员,将共产主义当做毕生信仰,他们胸怀国家,心系人民,崇尚共产主义真理。用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他们有的醉心学术笔耕不缀,为找寻真理孜孜不倦。有的埋头实干为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呕心沥血。有的为了保家卫国,捍卫祖国尊严抛洒热血。这全因为心中那份信仰。
雨果曾经说过:“ 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共产党人选择了信仰,他们是幸福的。就像这七位同志,他们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是他们仍然幸福,他们坚定着共产主义的信仰,他们的生命重如泰山。
从嘉兴南湖一叶扁舟的起航到如今,97年的岁月流转,97年的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心怀一个理想,质朴深沉,凝聚力量;始终胸怀有一种信念,炽热坚定,昭示未来。97年的岁月里多少仁人志士壮士豪杰,只因心怀那一份信仰,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祖国更加美好的未来。走进新时代,更涌现出千千万万个像郑德荣、钟扬、李泉新、许帅、姜仕坤、张进、张超这七位同志一样的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新一代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誓言,为党、为人民、为了更好的祖国始终奋斗着。
诗人纪·哈·纪伯伦说:“信仰是心中的绿洲”。让我们勿忘党旗下的铮铮誓言,不忘初心,坚定信仰。永远葆有一颗赤子之心。为理想、为信念、为共产主义的那片绿洲奋斗终身。
日前,党中央决定追授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号召各级党组织向他们学习。这七个人,他们谦和低调、默默耕耘,他们受万人敬仰、群众爱戴,他们都是平凡而伟大的党员干
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忠实践行者。他们分别是:“学高德馨,信念坚定”的中共党史专家—郑德容,科研骨干—钟扬,执纪如铁的纪检监察干部—李泉新,人民”孺子牛”—许帅,农民书记—姜仕坤,“铁汉”董事长—张进、航天英模-张超。
这七个人来自祖国各地、五湖四海,从事的职业和工作的岗位也千差万别,只因为一个共同的信念,他们走在了同一条道路上,活在了人民群众心中。他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他们都勤于做事、乐于奉献、勇于实践。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每一位共产党人,我们要学习像他们一样百折不挠、勤勉不倦,永远为光荣与梦想不懈奋斗,令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闪在心中,使为民服务的行动持之以恒,让党的事业行稳致远。以模范为镜,向七位优秀共产党员学习,首先应做好三件事。
坚定信念,做好合格党员。做合格
党员,是对共产党人的基本要求,看似简单,其实是对党性意识和宗旨意识的最高检验。郑德容等七位同志都是党性坚定的模范、宗旨意识的标杆。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向他们一样,坚定理想信念,严守行为规范,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四个意识”,提升自身素质,争做合格党员,努力向“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优秀党员干部标准看齐。
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七位同志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总书记曾说过:“人生本平等,职业无贵贱。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是社会所需要的。”郑德荣等七位同志来自不同行业、不同的工作岗位,但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绩,李泉新投身纪检监察工作27年来一直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正严明,“铁汉”董事长张进忠于党的事业,牢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把
毕生心血倾注在建设军民融合创新型领军企业;为了捍卫了伟大祖国的尊严,飞出中国海军的自信,苦练精飞的张超奉献出年轻的生命。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在什么工作岗位,只要我们恪尽职守,勤于工作、甘于奉献,能长年累月、持之以恒地做好岗位上的每一件事,就是合格党员,就有可能从众人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先锋模范。
心系群众,践行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七位同志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许帅和姜仕坤一个是救助站站长,一个是县委书记,但他们都是把群众疾苦挂在心上的好干部,都被当地群众所牢记。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为民服务面前,打动人心的不是空谈理论,而是以身作则,坚守道德操守,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带头弘扬清风正气。时刻把群众利益看在眼里,放在心上,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与拥戴,才能为干好各项工作夯实基础,才能使党的事业一直向前,使人民群众的生活蒸蒸日上。
在了解郑德荣等七位同志的事迹后,我的内心深深得被震撼了,党中央决定授予他们“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我认为是名副其实的,不仅是对他们一生的肯定,更是对新时代先进典型的宣传,激励和引导我们更加坚定信念,见贤思齐,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
郑德荣、钟扬、李泉新、许帅、姜仕坤、张进、张超等7名同志,用他们有限的人生作出了非凡的成绩,实现了人生价值,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和对我们的影响是无限。在我为他们的生平事迹感动时,也发现了他们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他们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共产党人坚强、担当、奉献的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
致,他们穷尽一生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不同的贡献,真正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应该怎么去做,为我们树立了模范和榜样。
我们要向我们的英雄学习,学习他们信念坚定、许党报国、为民造福的精神,要像他们那样对党绝对忠诚,始终爱党、信党、护党、为党,将中国共产党作为我们的信仰,并在实践中发挥共产党人的作用,用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敢于作为,勇于担当,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像郑德荣等七位同志一样,牢记使命,用自己的行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近日,党中央决定,追授郑德荣、钟扬、李泉新、许帅、姜仕坤、张进、张超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这一决定既是对这七位优秀党员的肯定,又是鼓励更多党员向他们学习,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这七名党员生前在各自岗位上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不畏病痛折磨、视学问为终身事业,为党史立说、为学术立命、为学生立标的“红色理论家”郑德荣诠释了对何为信仰坚定;12年间带领一个濒临破产的军工企业,发展成为具有七大产业群的科技集团,曾连续64天吃住在车间的“铁汉”张进展现了什么是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面对突发故障,全力挽救战机,不幸壮烈牺牲的张超体现了什么是对党忠诚。
英雄是需要被铭记的。2014年,总书记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对为国牺
牲、为民牺牲的英雄烈士,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荣誉和敬仰,不然谁愿意为国家和人民牺牲呢?郑德荣、钟扬、李泉新等七人是新时代下的英雄。他们用行动为推动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乃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中央做出追授行为就是对他们的肯定,就是要让更多的人记住他们,记住他们的先进事迹。
英雄是需要学习的。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一个社会的价值标杆和魂魄。一个不想、不敢、不屑于做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没有前途的民族。郑德荣、钟扬、李泉新等七人用行动告诉了我们在新时代下如何做一个民族的英雄。那就是无论顺境逆境都要坚守信仰;危难面前要敢于挺身而出;大是大非面前要敢于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