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了活着活下去——《活着》读后感
为了活着活下去
——《活着》读后感
余华的书总是给人一种赤裸裸的的感觉,是人们脱下伪善的外衣最真实、最直接的表达。让我们看到一个被太阳晒得白花花的世界,却浑身起鸡皮疙瘩。故事都是悲剧,但语言却淡漠诙谐。他总是一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
福贵,一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富家少爷因为年轻时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毁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终于在贫困中觉悟,也许那并不算迟。可厄运的阴影一直追随着他的脚步,残暴地夺走每一个与他有缘的人的生命,毫不同情。他的父母在家境败落后相继死去,丧失的伤痛还未平复,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妻也离他而去。最后,连他唯一的孙也没有逃过死神的魔掌,只剩下他一个人孤独地活着。
福贵亲手埋葬了六个至亲至爱的人。不知是命运对他的特别眷顾或是另一种惩罚,他活了下来。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他只是很单纯地为了活着而活着。
以前一直以为,我们是为了等待死亡而活着。也有人说,是为了实现生命的价值而活着。但是余华却在《活着》中告诉我,“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开始迷茫,我们到底死为了什么而活着。
记得有那样一句话: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长成为一个希望,他们就是我们的双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脖上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
家珍对富贵说,“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都给你做一双新鞋。”如此简单,如此幸福。感觉这就是她活着的全部意义。
而我们,似乎完全没有千钧一发,没有穷途末路,没有经受生活给予的灾难和绝望,却在一路坦途中探求活着的意义。甚至投身死亡。是我们缺少苦难?还是得到了过多的幸福?
第二篇:活着为了信仰
活着为了信仰
余华《活着》——读后感
在清寂的时候,我总是喜欢将双目微阖,任由思绪奔泻着地潜入自己的灵魂。平日里不轻易外露的心思,在此刻展露无余。我翻开那本叫做《活着》的书,鲜红的封皮,一本《活着》,我几乎是哽咽着踏在福贵的人生之路上,每走出一小步,我都能感受到苦难的沉重,感受到泪水的微不足道。空气中处处弥漫着绝望的叹息,精神的支撑似乎随时会被瓦解,会在眨眼间烟消云散。福贵几乎时时身陷生与死的边缘,痛苦的挣扎,忍受着至亲们一个个的离去,在一次次希望的破灭中坚忍不屈的依旧活着。
文章中的主人公叫富贵,寓意大福大贵。年青的他确实很富贵,整日游手好闲,过着阔绰的生活。吃喝嫖赌,有着一切阔少爷的秉性。还有一个具有一切旧社会妇女美德的妻子——家珍,她贤惠、包容、孝顺。
此刻富贵活着的理由只是为了享受这一切富贵的生活。
终于,嗜赌成性的这位小开——富贵,丢了所有家业,包括老宅子。他成了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富贵落魄了,可喜的是他醒悟了,决定要白手起家,他坚信眼前的一切都可以改变,只要活着。
此刻富贵活着的理由是希望,对未来的憧憬。
正当主人公憧憬着美好的新生活,梦想破灭了。为生病的母亲出去买药的福贵刚好撞上国民党征兵,被拉去做了壮丁。在激烈又无情的战争中,生死只在一线之间。活着,更艰难了。福贵游走于生死之间,在战火中,他活了下来。
这是活着,为了仅仅是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要不是因为自己,家业就不会破败。等富贵重返家乡时,母亲已经去世了,女儿因为生病成了哑巴,已懂事的儿子居然不认识父亲。命运总是捉弄福贵,为什么不幸总是降临。看着清贫的家,福贵成了一个真正的农民。不再幻想过去的锦衣玉食,不再对东山再起怀有希望。他开始为一粒米,一滴油算计。作为丈夫,作为父亲的富贵挺起了,照顾妻子,抚育儿女的重任。在他的身上有多了一份责任。
为了身上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必须得活着。
余华在书中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说的:“人最宝贵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是呀,不管生命赋予人们的是快乐还
是悲伤,幸福还是不幸,乐趣还是孤单,都要去忍受。当你拥有生命的那一刻起,就有责任走完生命的历程。幸福美满,生离死别都是其中的小插曲,别说找不到活的理由,自己就是最好的理由,不为别的,就只要活着。生命仅仅只是活着,仅仅只是一种存在。不要轻易抛弃你的生命,感受生命的程就是每个人的责任。
对于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来说,要怎样活着呢,生命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奈,有太多的不如意,每当有不顺心的事时我们就会抱怨自己,是多么的不幸自己是多么的可怜,有太多时间在一边抱怨不如踏下心来好好想想自己都干了些什么呢。心的负荷沉重,有多少往事不堪回首?或许我们应该担起责任:国家、父母、朋友、自己,所给的那份责任,自己一生的信仰。
生命有时就如一场雨,看似美丽,但更多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那些无奈与寂寞,并且以晴日的幻想度日,当没有阳光时,你自己就是阳光,没有快乐时,你自己就是快乐!快乐且有意义的人生需要你自己去探索,定有目标,保有希望,坚持不懈,向你的目标努力。生活不是简单的为生而活,探索的过程就是也是有意义的!
记得小时候,特天真,特容易满足,整天笑嘻嘻的不知道烦恼。岁月蹉跎,时光荏苒,转眼间自己已经长大了。谁能跳出红尘逍遥自在呢,人活着便注定奔波与劳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别让心太累。人真正长大以后才会感觉到心灵的负荷,精神的压力,最奢望的莫过于快乐的童年时代,真的希望自己永远也长不大。可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信仰必须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因为,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
塞缪尔·斯迈尔斯在《信仰的力量》种指出: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
人之所为人,在于信仰。
信仰就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感悟。人类社之所以能够延续并兴旺下去,靠的是信仰。然而信仰的流失,道德的滑坡却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特点。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树立自己的信仰呢?
我们应该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信仰,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鉴别各种社会思潮,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我们应该提升自身的荣辱观,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在实践中辨别正误,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最终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有价值的活着。
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成长为一个希望,生命就是一个不停飘移的过程,每一个人,也许都将成为驿站,成为过客,对于曾经的驿站,只能剪辑,却不能驻足,对于曾经的过客,只能感激,不能强留。只有有信仰的人,生命的脚步才会停向前,才可能在生命没逝的时候找到自己活着的价值,心灵的归属
第三篇: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读后感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前段时间在老师的引荐下我拜读了Walter Isaacson先生所著的《史蒂夫·乔布斯传》并深有感触,仔细回首看看自己走过的这十九个年头,莫不是一声哀叹,羞愧之心顿然而生。乔帮主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我把这句最让我震撼的话工工整整地写在了纸上并贴在了我的墙头,每天一早醒来我就能看见它,它似乎给予了我无穷的力量,让我觉得每一天都是多么的美好,充满了爱与能量,激情与感恩。每天早上起床后走到我可爱的小镜子面前,我总是带着满脸微笑满怀信心的告诉镜子里的我: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天啊!我是最棒的!
现在,我把我个人的五点浅薄的人生感悟分享给每一位朋友,以此来与各位朋友共勉,希望每一位朋友都能与我一起共同成长和进步:
一、人生本就是一条凹凸不平的坎坷道路,所有的人都会有跌倒的时候,但只有伟大的人才会再站起来。尽管前面的十九年被我弄得一塌糊涂,似乎已经跌到了无数次,摔得是遍体鳞伤,但是那些自己给自己造成的伤害已经成为过去,我们都深知一个道理:真正打击我们的不是伤害本身,而是我们对待伤害的反应。台湾著名书画家谢坤山先生从小失去了一只眼睛、一条腿、一双手,但他并没有因为如此巨大的打击而像普通人那样一蹶不振、自甘堕落,反而每天都在坚持寻找能够让自己快乐的理由,对于他的成功,他只用了短短一句话来
概括:“就是坚持!”我们可以成功,可以失败,但绝不可以放弃!因此,我极为愿意趁我现在才走过人生的四分之一而选择再站起来,只有再站起来,我才会获得重生,也只有再站起来,我才能活在当下,赢在未来。
二、人这一辈子是一个不断学习、感悟和践行的过程,但凡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比较精彩的仁人志士,都具备一种心态,那就是著名的“空杯心态”。佛教中有一句话:初学者的心态。拥有初学者的心态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尽管我们现在已经步入大学,成为别人眼中“名副其实”的大学生,但是假如我们真的读懂了《大学》这本书,明白了《大学》里面的三纲,才会发现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是多么的“名不副实”。我们其实都应该给自己定位为“幼儿园小班学生”水平,我们永远都应该是初学者,这也就是世界五百强企业常提到的“空杯心态”:人如果是一个杯子,假如这个杯子盛满了水,那么它还能盛下多少水?假如这个杯子盛了一半的水,那么它还能盛多少水?假如这个杯子就是个空杯子,那么它又能盛多少水?试问哪种状态下这个杯子能接受的水最多?答案毫无疑问当然是空杯状态,而知识和智慧恰好就是这个“水”。
三、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如果你还没能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继续寻找,不要放弃,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我觉得这句话特别符合我们国人经常提到的那一个词语叫做“爱岗敬业”,我们需要去寻找一个能给我们的生命带来意义、价值和让我们感到充实的事业,只有拥有使命感和目标感才能
给生命带来意义、价值和充实。比如我,我就特别热爱销售行业,在我的脑海中永远铭刻着这么一条观念:企业只有营销才能实现利润其他都是成本,企业最大的成本就是那些不懂得营销的员工。所以,我在销售方面做得总是比其他方面稍好一些,因为我爱这个行业,爱我的工作,我深信热爱一个行业才是我们通向成功的最大的动力资本,我个人认为这不仅对我们的健康和寿命有益处,而且即使在我们处于困境的时候我们也会感觉良好。在每周一的早上,我们能不能利索的爬起来并且对工作日充满期待?如果不能,那么我们就得重新去寻找,我们自己一定会感觉得到我们是不是真的找到了。
四、我们的人生一定要成为卓越的代名词,很多人并不能适合需要杰出素质的环境。前段时间我看了口才中国网的“情景实战潜能口才”培训,口才中国网的罗盛华老师和陈刚老师两位老师让我深刻的意识到成功是没有捷径的,我们必须意识到当前我们这个群体中大多数人都很优秀,但是卓越的人却太少太少了。我们应该把卓越变成我们身上的一种特质,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天赋、才能、技巧,把其他所有人甩在我们后面,努力增大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将会改变一切的细节上。我们当前大多数人之所以没能做到卓越,我觉得这是大多数人都只是在尽力而为而没有做到全力以赴的缘故,我个人认为,尽力而为和全力以赴在猎狗和野兔身上体现得最为深刻,假如一条猎狗正在追一只野兔,那么这条猎狗所做的不过就是尽力而为,因为追不到这只野兔它顶多不过只是挨一下主人的骂、少吃一只野兔罢了,而对于这只野兔,则一定是
在全力以赴的奔跑,因为如果这只兔子一旦稍有缓速,就极可能会被这条猎狗吃掉,丢失自己的性命。如果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能做到全力以赴,带着突破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情,我相信把卓越变成我们身上的一种特质这并不是太难。
五、一定要做好迎接机遇的充分准备。我觉得乔布斯先生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这与“机遇”二字也是分不开的,同时我也发现几乎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是因为获得了“机遇”而成功,那么是不是我们其他的正在等死的或者没有成功的人是没有碰到“机遇”吗?其实不是的,我分析了身边的人包括我自己的前十九年生涯后发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几乎每一个人都有遇到“机遇”的时候,而那些成功了的人,几乎都是做好了迎接机遇的充分准备的人,而那些失败了的人,几乎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没有充分或者根本就没有做好迎接机遇的准备。开明的人或者有智慧的人当遇到机会到来的时候总是抓住机会、解决问题最终达成目标,而自作聪明的人要么看不到眼前的是个机会,即使看到是个机会他往往也只是抓住问题、放弃机会最终丧失目标。“成功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这句话原本是一位韩国留学生所著的论文,后来改编成一本书并在届时韩国总统的推荐下广为流传,然而就是这么小小的一本书,却改变了整个韩国的经济命运,使韩国的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腾飞。那么,这本书究竟给了世人一个怎么样的启示呢?那就是自信。它告诉世人一个真相:其实很多的成功者在成功后都故意把自己的成功历程进行了夸大宣传,致使很多还未成功的人误认为成功是一件非常艰难且极为不容易达成的事情。
正是因为这本书让当时的大部分韩国人都明白了这一点,才建立了他们努力拼搏实现成功的自信心,最终把握住了机会并且有效地解决了问题达成了目标,而这本书的作者,也成了韩国最具影响力的汽车生产制造企业的副总裁。
前天我在百度贴吧上看到了这么一句话,我当时就记录了下来: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他们从一生下来就开始在等待死亡,只有极少部分人,他们在死亡还没有到来前一直在努力地寻找重生。我觉得这句话似乎印证了口才中国网陈刚老师经常给我们提到的“二〇八〇”定律: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财富掌握在百分之二十的人的手里。前十九年,我觉得我要成为这百分之二十的人几乎是不可能,但是当我看到陈刚老师年仅二十四岁就做了中国职业演讲家的时候,当我看到乔布斯先生大学只读了六个月就退学却能创办苹果公司改变世界历史的时候,我深信,女人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我在吸收了他们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后,也能够活出我自己的色彩来。
而就在昨天,我在老同学的微博里面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乔先生活着是为了改变世界,那么我们活着又是为了改变什么呢?”我看到许多博友纷纷发表评论回答说是为了“改变生活”“改变命运”“改变自我”等等,然后我微微一笑,在朋友的微博上面回复了一句乔布斯先生的原话: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
第四篇: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这故事讲述了福贵的一生,活着读后感。他是地主的儿子,娶了城里一个有钱人的女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都进城里的赌馆赌钱。赚得不多,输了的不少。终于有一天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一次福贵爸上茅厕时死了。也许这是报应,他是地主,是败家子。地主位置被一个以前经常借钱给福贵赌博的人坐了。一贫如洗的福贵因为为救母病去城里抓药,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拉去当兵。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当他幸运归家时,女儿却已经成了哑巴,母亲死了,家里一穷二白。福贵的儿子意外身亡;后来女儿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因产后失血过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外孙子吃豆子时死了。福贵老了,故事结束了&&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离自己而去时,心底那时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他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活着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其实福贵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历一下酸甜苦辣,有钱就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活着就是这么简单。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对自己前途不怀有任何希望,于是他们也选择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亦有些人,在碰到丁点儿大的困难时,选择了后退,后来他们觉得退缩也不是解决方法时,于是他们也与世界说了声再见,然后挥手而去了。《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然后,教给我们:如何让这根发丝不断裂。我也是想过死的,而且不止一次。咳,自杀,如今看来多么触目惊心的字眼。以往,我只要稍有不如意,每次都会那么想:哎呀,反正人总归要死的,无非是迟早的事,我这么失败,死了算了!就那么想着,有时,这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有时,它也会在脑中盘旋好几日。然后,看着周围世界不再那么灰暗,也就不想了。我并没有像书评中说的那样流着眼泪读完全文,我在看完整本书的同时,也明白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明白了绝望的不存在。福贵,这样一个坚毅的人,在经历了人生几乎是所有的劫难之后,终变成了一个风烛残年,看淡一切的老人,他一个人,走过人生的漫漫长路。记得曾经看见过朱德庸的一组漫画:上学的时候,老师考验你的智力;上班的时候,老板考验你的毅力&&当你老了,你以为一切考验都结束了,但你才发现,原来,一切都在考验你的记忆。那么福贵呢,他还会去回忆那一段太过于残忍和不堪的过去吗?我想,他会的吧。因为,他已经把这整一个人生,看成过眼云烟。他与他的那一头取名为福贵的牛一起,度过人生最后一段平静的生活。我要好好地活着,因为,所有的挫折,与生命站在一起,又都能算得上什么呢?我得为余华的《活着》写一篇读后感,读后感《活着读后感》。有哪本书比《活着》更有意义,能更好地有感而发呢?是《青春之歌》,是《兄弟》还是《冷山》?《活着》,一个悲惨的故事。虽然不会像看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时哭得稀里哗啦的,但看《活着》会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种不肤浅的感觉,一种看了让人深感悲凉凄惨的感觉。这书看过很久了,但余华那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还是令我难忘:一个小村,一座小城。还有主人公福贵。这故事讲述了福贵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儿子,娶了城里一个有钱人的女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都进城里的赌馆赌钱。赚得不多,输了的不少。终于有一天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一次福贵爸上茅厕时死了。也许这是报应,他是地主,是败家子。地主位置被一个以前经常借钱给福贵赌博的人坐了。一贫如洗的福贵因为为救母病去城里抓药,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拉去当兵。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当他幸运归家时,女儿却已经成了哑巴,母亲死了,家里一穷二白。福贵的儿子意外身亡;后来女儿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因产后失血过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外孙子吃豆子时死了。福贵老了,故事结束了。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离自己而去时,心底那时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他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活着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其实福贵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历一下酸甜苦辣,有钱就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活着就是这么简单。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而世上却有成千上万的人始终不明白,他们总以为活着只是为了幸福,只为了爱情,只为了养家,只为了金钱,只为了做官,只为了别人。当他们达不到目的时就跑去结束自己的生命。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对自己前途不怀有任何希望,于是他们也选择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亦有些人,在碰到丁点儿大的困难时,选择了后退,后来他们觉得退缩也不是解决方法时,于是他们也与世界说了声再见,然后挥手而去了。小时候,我曾想过自杀。自杀,现在一想,咳!一个惊心动魄的词语!那是小学时,我的数学糟透了,每天都要被数学老师罚留堂。我写的作文在语文老师的眼里永远都是次等货。那段日子真令我活得心惊胆战的,每天都期待着可爱的老师们不要当着全班五十多位同学的面对我一个人实行鞭策,但老师们还是这样做了。我没了面子,没了自信心,没了立足之地,没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没了一切。世界没有了任何色彩。但我还有一条生命,活生生的。我想结束她,结束了她我就可以逃开一切。但当我站在家里阳台向下望时,当我一步一步爬上长城时,我突然发觉,我并不想死。若我想死,我早就可以跨出阳台上的栏杆一跃而下,在长城上可以将扶紧栏杆的两手松开,往后一躺&&那是多么触目惊心哪!我不想死了。后来我找回了自信心,找回了面子,有了立足之地,大家对我有了几分羡慕,自然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我的心情如同拥有了一切一样兴奋。庆幸当初我没有做愚蠢事儿啊!是啊,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种胜利。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生不可选,死不该选,惟有硬着头皮活着!
第五篇:《活着》读后感范文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就是这样的命。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这样反倒好,看看我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摘自余华《活着》
当看完朋友对《活着》的评论后,就有一股想要看看这篇高尚作品的冲动,我不知道作者在写时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但我知道作为一个读者,在品味这篇叙说一代人历程时的深切感受!
我总认为人世间最伤心的事莫过于亲人对你的不理解,当看完《活着》你会知道,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是看着身边一个个亲人慢慢的死去,直到只留下你孤单的一个人....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换着是我,我会不会继续生存下去,但是他却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这种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
现在的我们还在为物质上的需求挑三捡四时,我们从来不知道上一代人为了生存而挣扎的情形;当我们还在抱怨命运的不公时,是不是也应该想想这世上更苦难的人,与他们相比,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感到幸运呢!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当这个贯穿全文的引子让我扪心自问时,我却无从答起。在我脑子里,我仍然清晰的记得前几天报道的那位为钱财而贪污受贿的官员,在法庭宣判前的那一番话:受贿巨款,只是为了下一代过得更好,再说,我所贡献的远比我所得到的多得多。这就是他活着理由吗?
当一次次邪恶的观念充斥着我们的大脑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冷静的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第一件事,千万别为自己找什么借口,因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