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快乐驿站——我的情绪我做主教学案例(七年级《生命教育》第二单元珍爱生命)
活动设计:谢其华
一、活动设计:
1、本课内容选自初中七年级《生命教育》第二单元珍爱生命中的第七课《我的情绪我做主》。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我们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一些情绪,在这些情绪中有许多不良的情绪对我们学习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共同探讨合理地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的方法,让我们以后学会用这些方法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使自己每天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调控情绪的重要性,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的表达个人的情绪。
2、能力目标:能觉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绪,认识情绪对自身的影响,并能应用有效的方法调控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3、知识目标:了解青少年时期情绪易于波动,不稳定的特点,明白情绪需要个人主动调控的道理;了解并学会运用调控情绪的方法。
三、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情绪需要调控、可以调控(理由是:青少年的情绪具有丰富而又强烈、不稳定、难自控的特点,很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这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让学生知道情绪需要调控、可以调控,便成为本课的重点。)
难点:了解和正确运用调控情绪的具体方法(理由是:知道情绪可以调控,关键在于日常生活的运用,而这又为初中生的阅历水平、思维能力、自控能力所限制,因此引导学生将调控情绪的具体方法运用到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就成为本课的难点。)
四、活动方法
1、情景教学法:设置情景,并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直观教学、兴趣教学。
2、沟通法:让学生互帮互助,让学生自己体会助人为快乐之本。
五、教学过程:(一)、热身游戏。(拍手)
老师今天要选一位我们未来的奥运冠军,这位同学将会代表我们中国队参加2016年的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那么这位同学将具备怎样的条件呢:1.反应快、2.速度快3.毅力坚强。小测试:1分钟是多少秒?请你猜猜在这时短暂60秒内。可以鼓多少次掌?(先让学生猜)老师计时,学生鼓掌(提示:自己在边鼓掌时自己数数,坚持不下的同学坐下)。最后让学生谈感受。(主要让学生初步体验情绪)
老师总结:鼓掌也是一种运动中,鼓掌时我们的腹肌运动让我们产生愉快的感觉,保持好良好的情绪状态,掌声送给自己可以帮助我们产生自信,掌声送给别人有助于我们可以建立好良好的人际关系。(二)、导入新课:
带着这一份喜悦,老师今天要带同学们去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快乐驿站”。
1、快乐第一站:快乐气象站(让学生了解情绪)
老师让两位同学来猜一猜此时此刻老师的心情,猜中的有奖。(多媒体展示图片)从而引出我们的喜、怒、哀、惧。对于这上面的各种表情就是我们说的情绪,那么你喜欢哪种呢,引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
第二篇:珍爱生命,因“我”重要--生命安全教育活动案例
珍爱生命,因“我”重要
----“悦纳自我、敬畏生命”生命教育活动案例
利川市南坪乡中心学校 尹胜林
一、活动背景
七年级生命安全教育第一单元是以“悦纳自我、敬畏生命”为主题,其中的第一课是《生命最重要》,这也是初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第一课,其核心是感受生命的重要!每个生命都是大自然的财富,无论是“丑小鸭”还是“白天鹅”,都是生命,如果生命不存在,一切将变得毫无意义,都应该被尊重。要学会正确看待自我,懂得“珍惜自己就是珍爱生命,善待自然就是善待生命”。下面就笔者师在南坪中学观摩的本课的教学过程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反思。
二、具体做法:
1、师生互动,激发探究欲望。【结合实例,直面生死】
上个学期,我校14岁多的八年级男生牟伦毅在家偷骑父亲的摩托车到柏杨镇玩耍,刚到达柏杨镇街头,和一辆现代牌小汽车相撞,不幸身亡。即将满15岁,多么美好,正准备参加八年级地生考试,崭新的生活正在向他招手,母亲正烧好了中饭等儿子回家,然而一切却都不复存在了„„ 人的生命是非常脆弱的,交通事故猛如虎狼,火灾频频,大火吞噬了多少生命财产,食品中毒接连不断,游泳溺水和玩耍坠楼等等无不威胁着生命安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平均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名中小学生属非正常死亡。一件件血腥的报道,令人胆战心惊,一幕幕惨剧目不忍睹。忽视生命,带给社会、亲人的就是悲痛欲绝的心身、沉重的打击、血的教训。人是最宝贵的是生命,只有生命的存在,才能去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才能创造财富,才能使世界变得更美好。只有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活泼身影,才能使我们的校园充满阳光、充满生机。
【关注自我,感悟生命】
(1)教师谈话引出交流话题: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花谢了可以再开,燕子飞了可以再回,但是生命只有一次,不能再生,再不会重来,一旦逝去,便无法追回。就像那位15岁的男生永远地离开了他的父母,离开了他的老师和同学,这对爱她的人来说将是永远的痛啊。
同学们,每一个人生存在这世界上,都是非常重要的。当你一来到这个世界,就意味着给家人带来欢乐,给家庭、国家和社会带来希望。从这一刻起就有多少人关注着你,期望着你快快长大,成材成器。我们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属于我们自己,更属于我们的父母,属于关心我们的人,属于社会、国家。
(2)学生思考交流话题:你认为你重要吗?为什么? 在这一个过程中,有的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浅层次的重要性,比如说是家中的开心果,是妈妈的小帮手,是学校的小干部等,但也有一些人认为自己并不重要,好像对周围人来说是无足轻重的。有的学生甚至还说爸爸妈妈并不是很爱自己,自己做错了事会受到责罚等。
2、家校互动,共悟生命价值 【课前准备,增进交流】
在第一周结束时布置学生回家对父母或长辈进行采访,并做好采访记录。时间为两天。采访内容是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我重要吗?为什么?在你们心目中我是怎样的孩子? 第二,你重要吗?为什么? 第三,怎样才是珍爱自己的生命? 【体验挚爱,真情流露】
我重要吗?一个看似很简单又直白的问题,但对学生来说,本身对此一知半解,或者有的根本未意识到自己对父母、长辈、家庭的重要性,甚至有的还觉得父母对自己的管教过来是一种缺乏爱的表现。他们对父母的付出感到是理所当然或不屑一顾,有时根本无法理解家长的所作所为。当“我重要吗?”摆放在父母面前时,他们的回答却让孩子们动容了----
“你当然很很重要。因为爸爸妈妈养育女儿,女儿点点滴滴的成长过程是一道风景线,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爸爸妈妈和孩子在家庭中,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一个和谐的家庭,因为有了爸爸而安定,有了妈妈而温馨,有了孩子而欢乐。” “孩子,你出生的第一天,看见你的第一眼,我就对自己说:‘要好好爱护她,尽自己所能。’„„有了你让我享受到了做母亲的快乐,让我感受到了做母亲的责任和义务。”
“孩子,你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是我们的希望。你有多重要呢?妈妈想告诉你:给我全世界都不换!”„„
【生生互动,深化感悟】
采访过后,组织孩子们进行汇报交流。结合采访结果谈谈各自在父母心中、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心中的重要地位,及在家庭中的存在意义。
在彼此的交流中,每个人都明白了,“我”是非常重要的,不论“我”成绩好坏、脾气如何,在家人心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极其珍贵的宝贝,无法替代。
同时在交流中也可以看出,孩子们从每位父母那里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与发展牵挂着许多人的心,浸透着许多人的心血,应该幸福地、健康地活着,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3、教师引导,渗透生命教育
在让学生交流并有所感悟后,教师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既然每个人的生存都很重要,都是无法替代的,那么,对于自己、对于他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真正地关爱生命呢?让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能爱屋及乌,由己及人,得出启示:珍爱生命,不仅是珍爱自己的生命,更应尊重他人生命,敬畏所有生命。
三、教学反思:
1、“我重要吗?”这是一份特殊的采访作业,它让小手牵起了大手----孩子们在感受教育的同时,也提醒了父母,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而生命只有一次,不论是孩子还是父母,都要爱惜自己,尊重生命,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更精彩。
2、在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中,学生对生命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理解,同时也对父母对自己的爱有了深刻的体会----有些孩子原本不能理解父母的一些态度和做法,通过与父母的交流,他们深深地体会到了父母内心深处对孩子至真至爱的情感,在感动的同时开始尝试从生命的角度去理解父母。
3、在采访过后与同学的相互交流中,孩子们开始意识到----每个人在父母等长辈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有其生命存在的价值。既然如此,那么就应该爱屋及乌,爱自己的同时也应该爱他人,爱父母,爱同学,爱朋友等。
4、在学习感悟过程中,孩子们开始懂得怎么做才是真正地爱自己及他人的生命----他们不仅在提醒自己要时刻注意安全,注意从生活的各方面爱惜自己,还开始向父母作宣传,提醒他们也要好好地爱自己,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为了社会。
第三篇:“我成长,我快乐”生命教育实践月总结
“我成长,我快乐”生命教育实践月总结
哈!一提到实践月,我就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眼看就结束了,那真是难以忘怀啊!
实践月的活动数不胜数,如:写诗歌、练太极、自己做菜、摘胡豆、郊游、看电影„„都是我记忆中最快乐的时刻。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乡下摘胡豆。
哎呀!终于扯下一根胡豆了。放眼望去,绿油油的胡豆苗像一个乖巧的小孩躺在那里,好像在说:“快点,快点„„”。一会儿,老师微笑着走了过来,抓起一大把胡豆苗,一根又一根地往下摘,我们也学老师的样子,不一会儿,就有胡豆落入了我们的口袋。但在这时,还有部份同学在抱怨,有的说:“真讨厌,让我干这种活”也有的说:“不甘心,真烦”还有的说:“真讨厌实践月”。从这些话里让我感受到农民伯伯的确挺辛苦,俗话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现在,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惜粮食。
在写诗歌时,我感受到了老师为我们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教我们学诗歌,和我们一起背诵,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
在看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让我受到启发: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得到最终胜利,没有苦哪来甜啊!
在练太极时,练了许多,我几乎什么也没学到,除了一
些感受。虽然什么动作也没学到,但让我知道了太极原来就是这样形成的,学到了一些知识。
在自己做菜时,我感受到了父母为我们做饭做菜的努力和付出,我们要用感恩的心来回报他们。
在郊游和参观公园时,我领悟到了:做清洁的叔叔阿姨们的辛苦,许多同学乱扔垃圾,他们不停歇地打扫。美化我们的环境。叔叔阿姨们,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实践月让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的技能,希望学校在以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我们多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
第四篇:《释放我的生命活力》教学反思案例
来到站前路小学,为校园每一个角落都翻滚着课改的热浪而震撼不已;看到站前路小学的人们,又会为每一位教师投入课改的热情和活力而感慨动容;关注站前路小学课堂,更会为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张扬而感慨万千。课改风来满眼绿,站小校园尽是春,这一道道朴实而明丽的风景形成于站小独具特色、颇具实效的校本教研。踏着“一个学期一个主题、一个主题一种形式”的教研步伐,课改把站小的校本教研推向了前台,校本教研把站小的人推上了舞台。在一次次有序而富有实效的讲座、培训、交流后,在一个个艰辛探索的实践中,厚积薄发,开拓创新,新课程正从理想状态走向现实,真正的课程正在这里生成,教师的生命活力在这里释放。
1.聆听专家的声音,走进课程改革的快速通道
点击课改3年中曾莅临我校的专家,有远道而来的人教社小教室的编辑,也有近在咫尺的西湖区教研员们;从理论性很强的学术专题报告,到与一线教师一道备课、听课、评课;从与教师们文字上的交流,到面对面的对话。每一次与专家们亲密接触,心灵都为之振奋。讲座中他们铿锵有力的措辞,让我感到课改势在必行;交流时他们高瞻远瞩的目光,让我对课改有坚定的信念;课堂上他们细致入微的指导,让我进入了课程改革的快速通道。更新观念、荡涤心灵是专家们对教师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课改的关键所在,聆听了各级专家的报告和指导后,新名词、新观念、新做法在脑海里定格,我不再追求一体化的课堂,更欣赏个性的张扬;我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课堂是孩子们的世界;我不再只欣赏成功,有时失败也是一种美。课堂上,孩子们的笑容多了,胆子大了,小手举起来了,思维活跃了,童言稚语、个性想法、团队精神四处横溢,“老师,我想提个问题”,“我有不同的想法”,“我对他的发言有意见”,“我们这小组认为”……60个生命,60个主体,这不正是我们呼唤已久的灵性吗?因为有了课改,孩子们才有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因为有了专家们的亲临指导,才让这个舞台更加绚丽多彩。
2.交融同伴的智慧,创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灵感
每到周五下午,站前路小学校园里总是洋溢着浓厚的教研氛围。全员性参与,按学科交流,分年级“登台”展示,“合作教学竞赛”已成为每一位站小人的习惯。上课、说课、评课,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关注点,实验教师和非实验教师没有距离,老教师和年轻教师没有“代沟”;有的只是对新理念不同的理解,对一堂课不同的诠释,对教师没有及时关注学生的遗憾,对某个环节另一种方法的处理而再次构思……集体的智慧在交融,理论与实践的灵感在丰富的资源中酝酿创生。
这是我所在的年级组执教的一堂合作教学竞赛课“平均数”:老师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通过移多补少、先合再分的方法来摆出平均数,然后再教学平均数的算法。课后交流环节中,有的听课教师提出,让学生经历平均数得出的过程非常好,但活动和教学算法脱节了,并没有体现活动的真正意义。听完老师的点评我认识到,数学活动要和算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才能体现它的价值,这确实是我们备课时所忽略的。通过合作教学竞赛,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身的不足;听其他年级组的合作课,让我走进了不同的年级,走进了更广阔的天地;评课中唇枪舌剑,会心一笑,这种智慧的碰撞往往就是我茅塞顿开、创生灵感的瞬间。
手捧着三本汇集着集体智慧结晶的教案集,更有一种沉甸甸的喜悦。当年级组里分配好每个人的备课任务时,大家分别开始潜心钻研教材,尝试独立备课,有困难或有疑惑,再立即和备课组的老师一起研究、解决。拿到其他老师的备课教案后,也都是仔细研读,圈圈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每一次合作备课,都会产生疑问让脑子高速运转起来,也会有好的想法和大家分享。像这样大家互相启发、互相完善的教案集,散发的是油墨的清香,浓缩的是集体智慧的精华。
3.沉淀自己的思绪,让课程改革在理性中升华
2002年9月,校本教研又推出一项重头戏,撰写《教学反思录》。凝视着《教学反思录》上“精彩回顾”、“弥补追述”、“教育摘录”以及“教学随想”等栏目时,我深深地领悟到,课程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需要每一位实验者“风风火火搞课改”的同时,更需要我们沉淀自己的思绪,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课改在理性中升华。每一次翻开《教学反思录》时,我不禁会把课堂上的一切在脑海里重放。有时,为自己能恰好地把握教学契机,转变成有效的教学资源而兴奋不已;有时,为自己对学生没有充分信任或充分考虑又懊恼不已。这些真实的情绪和想法都得到了及时的保存和沉淀,为课改的理性升华提供了素材和可能。“精彩回顾”让精彩永恒,“弥补追述”让弥补不断减少。也正因为开辟这种教研形式,让我学会了思考,更准确地把握好课改的方向和需要。在反思中,我会为了点滴细节或喜悦或遗憾,不禁发现,我是真的投入了!
第五篇:《珍爱生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三框)教学设计与反思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珍爱生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三框)授课教师:赵学芹(北师大朝阳附中)【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学科 相关领域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进行灌输式教学,从理论到理论,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主动性、创造性。
本课教学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让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打破教材局限,从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入手,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在体验和感受中产生情绪情感的升华,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本课基于新课标的设计理念中关于生命的教育的内容,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综合思想品德课中关于生命的内容分为三框内容,这是第三个内容,是生命教育的核心,起到提炼升华的作用。
学生情况: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何在,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尽管有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在一些偏差,对于生命,他们的认识往往是肤浅而表面的,因此教育学生认识生命,引导学生欣赏生命,期许学生尊重生命,鼓励学生爱惜生命就显得非常必要。教学方式: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 《珍爱生命》 政治 生命教育
学段:初中
年级
初一(上)技术准备:教师制作的课件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通过事例分析懂得生命的珍贵,理解绝不能放弃生命,通过辩论活动,全面辨证地认识珍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懂得尊重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生命;不仅不能轻易放弃生命,珍惜生命,并且还要热爱生命,让生命活出质量来。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永不放弃生命,尊重肯定生命。教学难点:全面深刻认识珍爱自己的生命
教学流程示意 珍爱生命
永不放弃生命
尊重自己生命同时尊重别人生命
发展生命,让生命更有价值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出示冰心老人在散文《谈生
命》中的语句: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生命像一江东流的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
学生结合名人发挥学生想象语句,进行生命力,提出问题,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你认为生命像什么呢? 的畅想。(幻灯片展示生命畅想:生命
像……)
例一:生命像小草有着无限的生命力。
例二:生命像流星,唰,说没就没。
归纳: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死不能复生。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视频。
活动
(一):事例分析 学生观看视频,1.2011年7月23日晚20:34,回答问题。一声轰响伴随着蓝光,甬温
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两列火车发生追尾撞击,乘坐在2号车厢7座的北大研究生冯
宁,在随着车厢翻滚了几圈根据故事层次,之后,被重重地甩在一边,进行讨论思考,清醒过来的冯宁意识到火车回答问题 出了问题……
说一说,冯宁此刻的情绪可能是怎样的。
讨论思考 归纳:冯宁可能特别慌乱,回答问题
也可能镇静地想办法自救。
2.意识到火车出了问题,冯
宁开始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车厢侧翻,车窗朝上,冯
了解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程度。
通过最直观的视觉冲击,带给学生震撼,为之后的内容做铺垫。
通过分层的故事,旨在促使学生清晰深刻地认识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宁开始搜寻自己的手机,找到后,用仅存一点点的电量
针对镇静和慌乱的矛盾展开讨论,突出要珍视生命
拨打了110,此时,跟冯宁同讨论思考 一卧铺车厢的两位老人特别回答问题 慌乱,不停大声的喊着“救
命”并将纸笔递到冯宁手中要她赶紧写遗言留给亲人,冯宁……
猜一猜,此时冯宁的心情是怎样的?她会怎么做? 归纳:这样的一段,让我们
体会到了冯宁还是十分镇静
地面对当前的状况,但新的学生思考,回答
问题又来了,冯宁又会如何问题
选择呢?
3.冯宁感受到了心里强烈的恐惧,但是她又想着爸爸妈
妈还在等着她,她还想到了
她做一个好老师的梦想,求
生的意识、自己的梦想,让
她推开了老人递给她的纸
笔,她安慰老人一定可以出
针对乐观和悲去,同时寻找有没有可以自
观,突出乐观对救的方式,不一会看到窗外有人用扁担来砸窗子,但砸
了一会好像砸不开就走了,身边的老人看到这一幕特别
待生命
绝望,认为这些人冷漠不救学生讨论思考 她们,冯宁……
你认为(希望)冯宁会如何
认为?
归纳:此时,她的心里应该
是有非常大的恐惧的,同时
大家也感受到了,冯宁又碰学生猜测,回答
到了一个两难的选择,是选择相信坚持下去,等着救援,还是选择不信,在恐惧中自怨自艾?那么她又是怎么做的,我们继续来看:
针对镇静与慌
4.当这样一种绝望的情绪在车厢中蔓延开来时,冯宁告诉自己也告诉老人,相信外边的人一定会想办法再来救他们的,在冯宁的鼓励下,老人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过了不知多久的时间,救援人员砸开了窗户,冯宁和同车厢的老人得救了。归纳:可以说,这场事故中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活下来,但是,救援工作缓慢,有些人就产生了失望和绝望的心理,而冯宁选择了镇静乐观不放弃。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这种悲观和慌乱情绪蔓延到很严重,人们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结果会怎么样?(有的人可能会发狂,有的甚至可能自杀,总之会无谓消耗,影响救援工作)如果是我们遇到这种突发事故怎么办?我们该学习冯宁,遇事不慌,不放弃对生命的希望,或者安静地等,或者积极想办法自救。
活动
(二):多媒体出示动车学生感受,相撞事故中失去亲人人们的图片以及《好心网友为小伊伊制作的视频》,引导学生感
在图片出示后进行联想。
乱、相信与不相信的矛盾,突出不放弃生命的希望。
渲染气氛,为下边的内容做铺垫。
受这些人们的心情。
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给学生以强烈提问:你在这些图片中看到的刺激,认识到了什么?
生命是属于所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联想,有爱自己的人如果故事中的冯宁死去了,的,因此不能轻不仅自己无法再体验和感受生,随意放弃自
这个世界,同时也会给家人
己的生命。带来无尽的痛苦。同时引导
学生理解生命不仅仅属于自
己,属于所有关心自己爱自
学生进行游戏,己的人。帮助学生认识感受自己的生到自己生命的
命。
奇妙、独特、不活动
(三):组织学生参与小
断变化和来之游戏“感受自己的生命”
不易,为学生悦提问:你感受到了什么?
纳自己、尊重自
分析讨论事例,己生命奠定基总结归纳:在这个活动中,回答问题。础。大家感受到了生命的奇妙和独特,我们应该要爱护自己的生命。
活动
(四):多媒体出示金双
雨的照片,朗读金双雨的随
笔。
提问:对比金双雨同学的表
现,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肯定
尊重自己的生命?
总结归纳:我们要像金双雨一样善待自己每一天,快乐的生活,快乐的学习。
活动
(五):多媒体出示动车学生分组讨论
相撞时以生命捍卫职责的司后自由辩论。
机潘一恒的事例,引出辩题:
潘一恒为了捍卫乘客的生命安全而丢掉了自己的生命,他的行为是/不是不珍爱自己生命的行为。
通过辩论活动,帮助学生全面、深刻、辨证地认识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不忘尊重他人的生命。
动车相撞事故发生后,当驾
驶D301次动车组的福州机
务段动车司机潘一恒,被武警战士从严重变形的驾驶舱
里救出时,已经死亡,胸口被闸把穿透。此次事故遇难
之前,潘一恒安全驾驶动车
238262公里,从事机车乘务
工作18年,从未发生任何行
车事故。
据透露,两车相撞时,D30
1次列车的时速在170-180公
里之间,潘一恒的坚守带来了40多公里/小时的减速,慢
了40多公里/小时,意味着撞学生讲述知道
击对后方车厢的冲击力大的事例。
减。作为18年的老司机,他
深知已无力阻挡事故的发通过事例分析
生,他应该也知道,他身后和图片展示,帮的一扇门可能为自己带来生的希望——若是他第一时间转身往车厢里跑,依照15秒
助学生认识:要尊重别人的生命,通过帮助别
可跑100米计算,潘师傅可离谈自己的收获人让自己生命开车头和第一节车厢,依然(对生命的看更有价值。
法)。有逃生的希望。
总结归纳:当生命遭遇民族大义、道德、职责……时,我们要……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别人的生命。
提升学生对生命的认识。选用学生身边
活动
(六):多媒体出示动车相撞事故后,国家、军队和民众为救援工作所做的努力。
问题:这些尊重他人生命的行为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引导学生谈想法,再次说一说生命是什么。
结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出
示两句名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奥斯特洛夫斯基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弗洛姆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1.学生自我评价:形成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能力。的例子,更具说服力。
学生朗诵名言。对内容进行延
伸,巩固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认识。
2.表现性评价:在特定的任务和真实的情境中观察、收集和评价学生多方面的表现,如实例分析、辩论、观察等。评价量规
1.学生自我评价表
在本课学习中你的总体感受是(优秀、良好、一般、需改进)
你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次数及内容
你参与课堂讨论的次数及内容 你为本课学习做了哪些准备?
你搜集到的与本课相关的资料有哪
些?来源于何处?
除了课本知识,你还知道哪些相关知
识?
在本课学习中,你感到疑惑之处有哪
些?
体验与感悟是什么?
2.教师对学生听讲,提问回答,思维方式有无创造性等进行分组量化评价
【说课】
对于这节课设计的思考源于一次发现名为《死亡笔记》的日记本在学生当中的流行,原来这种笔记本是商家根据日本漫画《死亡笔记》的内容制作的,这套漫画其中贯穿的一个内容就是谁拥有死亡笔记,就可以将自己仇恨的人名写上,这个人的生活就会遭受厄运至死,而很多学生纷纷购买这种笔记本,竟然也会把自己不喜欢的人名写在上面,了解这样的内情,让我很惊讶,于是,我便有了针对学生漠视生命的问题进行课程设计的想法,但又考虑到德育课程应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于是我想到了不久前发生的汶川地震时的很多震撼人心的例子,于是就有了《珍爱生命》这节课的设计,下面,我就汇报一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课标依据及教材内容: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珍贵。
教材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两目: 1.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2.肯定尊重生命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纵向来看,《珍爱生命》所在的单元《认识新自我》是七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除去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旨在面向初一新生,帮助他们适应初中生活之外,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可以说是后面所有内容的基础,横向来看,《珍爱生命》是第三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前两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的教学设计是从学生中来的,首先我在课前作了一个小的课前调查,了解了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反映出了这样的问题:
学生开始思考生命问题,但自我意识过强,对生命存在漠视,对尊重、敬畏、珍爱生命的认识更存在一些偏差
(三)理论依据
1.教育理论:依据生命教育理论,“教育要促进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2.建构基础: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3.教学原则: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原则。依据学生的情况、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内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制定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生命是珍贵的,养成尊重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生命的习惯;树立不轻易放弃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
(二)能力目标:提高交流、合作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三)知识目标:通过事例分析能说出生命是珍贵的,永不放弃生的希望,通过参与两难辩论,总结出生命遭遇民族大义和道德职责等时要想一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永不放弃生命,尊重肯定生命。教学难点:全面深刻认识珍爱自己的生命。
四、教学方式:
1.教法:为学生创造探究活动的机会、为学生创设情景体验的平台、给学生搭建讨论交流的空间。
2.学法:在情景中感受、在体验中认同、在交流中提升。
五、组织教学
下面我按照教学流程来具体地讲述一下这节课的安排。
(一)导入新课:畅谈生命
出示冰心老人在散文《谈生命》中的语句: “生命像一江东流的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
提出问题:你认为生命像什么呢?(幻灯片展示生命畅想:生命像……)例一:生命像小草有着无限的生命力。例二:生命像流星,唰,说没就没。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想象力,提出问题,了解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程度。
(二)讲授新课 1.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活动一:分层分析《冯宁的故事》 提问:你的感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多媒体出示冯宁的故事,引导学生分层进行讨论思考,系统归纳出冯宁得以活下来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最直观的视觉冲击,带给学生震撼,为之后的内容做铺垫。通过分层的故事,旨在促使学生清晰深刻地认识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活动二:多媒体出示动车事故中失去亲人的人们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人们的心情。
提问:你在这些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渲染气氛,为下边的内容做铺垫。
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认识到生命是属于所有爱自己的人的,因此不能轻生,随意放弃自己的生命。
2.肯定尊重生命(难点突破):
活动一:组织学生参与小游戏“感受自己的生命” 提问:你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生命的奇妙、独特、不断变化和来之不易,为学生悦纳自己、尊重自己生命奠定基础。活动二:多媒体出示金双雨的照片,朗读金双雨的随笔。
提问:对比金双雨同学的表现,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肯定尊重自己的生命?
设计意图:选用学生身边的例子,更具说服力。
活动三:多媒体出示动车司机潘一恒的事例,引出辩题:潘一恒为了捍卫乘客的生命安全而丢掉了自己的生命,他的行为是/不是珍爱生命的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活动,帮助学生全面、深刻、辨证地认识珍爱自己的生命。活动四:多媒体出示动车事故后,国家、军队和社会各界为救援工作所做的努力。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哪些行为属于尊重别人生命的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事例分析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认识: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别人的生命。
(三)总结评价
引导学生谈想法,再次说一说生命是什么。设计意图:与导入相呼应,提升学生对生命的认识。综合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形成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能力。
表现性评价:在特定的任务和真实的情境中观察、收集和评价学生多方面的表现,如实例分析、辩论、观察等;
教师对学生听讲,提问回答,思维方式有无创造性等进行分组量化评价。设计意图:多元化评价,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六、教学设计特色
亮点之一:课程定位德育课程,本课注重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积累。这不仅从独特的教学活动设计可感觉到,而且辩论环节的设置,把“舍己救人”和“生命至上”这样的两难问题分析引入课堂,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辩论得难分难解,最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道德两难中去分析、去判别,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亮点之二:本课还注重了教学的创新性。意念情境教学的使用非常新颖,是将心理学常识带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一次积极尝试,设计实施了心理游戏“感受自己的生命”,柔和的音乐搭配典型的让人遐想的图片,再加上老师精心设计的引导语,学生很快进入创设的意境,学生在意念的想象与体验中,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和珍贵,活动效果很好!亮点之三:课堂选材较为精心,案例挖掘非常到位。在选材上体现了在时间上接近学生;在情节上贴近生活;课堂案例的使用基本选自动车事故的事例,特别是冯宁例子的层层深入,挖掘较为到位,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活例、有新意,并借以增添了教材的时代气息,激发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感悟、理解。
亮点之四:本课注重挖掘了学生身边的例子,课堂内容及活动设计特别注意贴近学生生活,例如,金双雨的例子就比较典型,在凸显“珍爱生命”并非高不可攀的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了身边的榜样,使教学内容更具说服力。生命的内容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本就显得有些深奥和苍白,只有找到其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契合点,并加以引导,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感悟。
亮点之五:在课堂中借助了多种方式,音频的较好组合,视频,音乐的渲染等引导学生情感参与,例如,在音乐背景下出示地震中失去亲人的人们的图片一段,感人至深的图片和近乎催人泪下的音乐的和谐搭配,再借助多媒体技术协助缓缓出示,但却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及心理冲击,带给学生震撼和共鸣之余,也为之后的内容做了非常好的铺垫。
我的说课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课后反思】
1.在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否则,将达不到理想的教学实效。本课在进行过程当中,由一个学生举出的事例作为转折点,由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体会生命的内涵。
2.教学设计内容要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生命的内容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本就显得有些深奥和苍白,只有找到其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切合点,并加以引导,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感悟。
3.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资料,特别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本课中图片及音乐的选用,在内容还未展开之前,就渲染了很好的气氛,使后面的一系列问题都显得水到渠成,也给了学生很好的意识体现,益于他们对于后面问题的把握。
4.存在的不足:①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但我个人的引导有时候却显得有些单薄。把握学生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增强。②在活动过程当中,大部分学生参与进来了,但还有一些学生被忽略了,活动的动员应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