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阳复圣书院传统文化学习心得
贵阳复圣书院《幸福人生》传统文化学习心得
分享人:黎平城关一小 杨国怀
2014年12月2日有幸随同我们的祝校长一行15人到贵阳复圣书院参加了复圣书院举办的第二期《幸福人生》讲座。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人生的转折。通过这次学习使我重新找到了我人生的目标和方向,感受深刻,体会颇多。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是无法全部一一和大家分享的,大家都知道一句话“百善孝为先”下面我就从“孝道”这一方面简单的和大家分享我的几点感受。
曾国藩说过读尽天下书,无非一字“孝”,在没去贵阳复圣书院学习之前,我一直认为我在尽孝道方面表现的还不错,到复圣书院听了老师们的讲座和受到义工老师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后,我才发现我做到的微乎其微,对父母的付出太少太少。我们只认为在物质上满足父母,不嫌弃父母就是“孝”了,没错,这确实也是在尽孝道,但这只是孝道中微乎其微的一部分。我们不但要养父母之身,还要养父母之心,更要养父母之志。父母需要的是我们多抽出时间陪陪父母,我们往往由于工作的繁忙和一些朋友之间的应酬而忽略了这点。也许父母表面虽说你们忙你们的不要管我,其实父母还是希望子女能够常陪在身边的。说到这里,我想和大家说说我和父母。
我和与我同龄人不一样,我所说的“不一样”指的是像我这年纪的人父母一般是50至60岁,而我的母亲已经快80岁了,我父亲如果还健在的话今年应该是82岁。我家有兄妹五人,在我前面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我大姐已经快60岁了,我还有一个妹妹。我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那时候由于家里穷,八十年代又刚实行计划生育,母亲在怀着我的时候因为交不起一千块钱的超生罚款,计划在我生下来时不要我的,我之所以能够幸运的活了下来是因为伴随我来到这世界上的还有我的双胞胎妹妹。双胞胎,那时在我们村是前所未有,父母都很高兴,所以我很幸运的活了下来。可因为我和我妹妹的到来,也给了这个原本就贫困潦倒的家庭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一千元,在那时可算是一根天文数字,一千元的罚款对于这样的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为了我,我哥哥姐姐们全部辍学,所有的家族都变得贫困潦倒。从我懂事以后,在我脑海父母给我的印象除了劳累还是劳累,沉重的压力压得父母喘不过气来,母亲的身体被生活的压力压得严重弯曲,上体和下体已经成90度了。也许像人们说的那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所以我和妹妹从小一直很懂事,学习也特别优秀。工作后,为了报答父母和族人的恩情,我也特别努力,一心只想尽快把债还完,然后好让父母好好想想清福,一心扑在工作上而忽略了父母的身体和感受。2008年我的老父亲没能享到一天的清福就离开了我,我追悔莫及,忏悔不已。父亲去世后,通过努力我买了房子,也把母亲接到县城和我居住了,以为那样就是让母亲享福了,以为就是尽孝道了,其实不然。有时为了工作、为了生活去打拼往往忽略了母亲的感受。这是我们很多人都犯下的错误,为了朋友,为了应酬,一个电话甚至连个电话都不打就不回家吃饭,母亲却一直在家苦苦等候,有时很晚回家,母亲都一直在等到我回家后才睡。有这样一幕我一直清楚的记得,十多年以来,每次从家出来都发现母亲佝偻的身躯趴在阳台上一直目送我,直到看不到我为止。从这可以看出一个老母亲是多么的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多陪在她身边。我母亲是这样,相信大家的父母亲都是一样的心情。老师们,家人们,希望大家多抽出时间回家陪陪父母。无论再忙都要回家吃饭,无论再迟都要回家睡觉。钱没有了还可以再去挣,可父母只有一个,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了。所以在我们的父母有生之年多陪陪他们,对父母好一点,不要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再在我们身边发生。
通过这次复圣书院学习后,我有几点体会在此也和大家分享: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老母亲幸福的生活。通过这次学习,我发愿:无论是对自己老妈还是对未来的岳父母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 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有时却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通过这次学习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后,我相信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各种人际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以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践行《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学生和我的下一代,让他们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老师和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的认识得到了提高、心灵得到了净化、觉悟得到了增强。我们学校也一直在推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推行落实《弟子规》,在去贵阳学习之前很遗憾我一直没有完完整整地读完《弟子规》过,可能有些老师也和我一样。去复圣书院学习我才有机会完完整整地把《弟子规》,《孝经》读了几遍。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最后,我想向大家提出一点倡议:让我们继续传承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的国学瑰宝点亮我们每个人的心灯。让我们以一颗感恩的心,把心中的大爱传出去,去感化、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孝敬父母做起,做一个不愧于国家、不愧于社会、不愧于父母的人。
2014.12.10
第二篇:贵阳学习心得
小学数学名师“同课异构”贵州专场研讨会
学习心得
黄云艳
本月25、26号,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名师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贵州省专场研讨会的学习。通过观看叶怡、黄爱华、邓晖、潘小明、尹侠、徐长青等专家的观摩课,倾听他们的讲座,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让我耳目一新,下面我谈一谈我的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的智慧碰撞,取长补短,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这次学习主要听了六节课,前4节是同一个知识领域的同课异构,后两节是同一节内容的同课异构。每一教学内容都是贵阳本地老师和外地专家各上一节。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表现空间,将教学过程处理成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操作、实践的过程。让学生们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从中获取新知,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这样,学生主动思考、各抒己见,不仅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弥补了教师个人不能面向全体学生的不足。
《数与代数》 知识领域的同课异构是贵阳苗苗实验小学优秀教师叶怡和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黄爱华老师上的。两位专家的课都很重视孩子们知识建构的过程,让孩子们在由浅入深的学习中,一步步攻破难题,从中学到方法,学到知识。特别是黄爱华老师的课,在引导孩子们看图时,是让孩子们当导演,用编连续剧的形式完成,整个过程孩子们的兴趣很高,黄老师幽默风趣的引导语言让孩子们笑声不断,就是在这样开心和谐的氛围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就学到了新的知识。上完课之后,黄爱华老师进行了精彩的讲座,他10分钟的研修活动给我们深刻地启示,他就以我们观课的老师当学生,以倒数这一课时为例,转变教师角色,猜想学生对这一知识的困惑,锻炼老师们在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和课堂语言的准确精炼。
《几何与图形》知识领域的同课异构是贵阳市实验小学邓晖老师和来自上海的专家潘小明老师上的。邓晖老师在上课时很注重组织教学和孩子们动手操作的能力,潘小明老师的课,一开始,就把网洒了很大,让学生自己探索思考、遇到难题想办法解决,老师只作恰当的引导,让孩子们在一次次的思想撞击中不断的解决问题,学到新的数学思想、知识,并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适当的认知结构中去,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知识作出自己的解释,从而使新知识在心理上获得确定的意义。
最后是遵义市余庆县实验小学的伊侠老师和来自天津师范大学的徐长青专家上的同一课题《烙饼问题》。两位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没有特意的去准备什么教具和学具,教学中要用到的锅和饼都来自于学生的身上,手当饼,书当锅。特别是徐老师的课,每当探索烙几张饼要多少时间时,都要孩子们形象生动的说:锅来了,饼来了,磁啦,3分钟,这些语言很让孩子们兴致盎然,下课后都一直沉侵在这些好玩的学习活动中。徐老师的讲座更是让我难忘,他说了三句话:
1、让孩子们在逆境中有意识的思考;
2、为孩子们的错误而教;学生已经会的老师不教,学生自学会的老师也不教,我们老师的课堂上要允许学生出错的,你不允许他课堂上出错,难道允许考试时出错,生活实践时出错?
3、还孩子们自由学习的天空,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平凡的三句话,但却很值得我们研究思考。
听了两天的课,回到家后,我自己做了深刻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与专家们差距这么大,问题出在哪里?要改变自己的哪些思想,行为?
一是教师角色不同。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担心自己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所以把自己看作“教”者、“问”者、“师”者,一切从自己的意志出发,问题教师提,发言教师点,内容教师定,学习方式教师选,学习过程教师控,学习结果教师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劳累,学生学得索然无味。而如果老师不仅仅把自己当作“教”者、“师”者、“问”者,也把自己当作“学”者、“思”者、“听”者、“参与”者,不仅仅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更承担开启学生心智的重任。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无论是从教学目标的确定还是教学策略的选择,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教学是激发还是压抑学生学习兴趣;是激活还是禁锢学生思维;是促进还是限制学生发展;是保护还是损害学生自尊心。我们要真正站在学生角度思考教学,真心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声音;真诚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认识;真正关注学生的成长。后者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营造适宜学生的创造发展空间,引导并鼓励学生超越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已有知识储备,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拓展、创造、实现新旧知识融会贯通。鼓励学生不光把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活动中,还要触及心灵,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关注社会的责任心、使之知识、技能、情感得到和谐发展。二是教学方式不同。如果教师主要以单纯接受性学习为主,致力于让学生掌握知识,因而教学中讲究知识体系的严密,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流畅。于是,教师遵循教材,拘泥教参,亦步亦趋,一丝不苟地完成教学过程,不出一点差错。学生犹如一只风筝,任凭你飞得再高,所系的线都会被你牵回到既定的教学套路中来。后者采用了多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致力于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经历学习的过程,并从中体验探究、发展、创造的乐趣,关注的是人终生可持续性发展。因而课堂上倡导民主,提倡开放,允许并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学生按照自己喜好、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允许学生随时站起来回答问题或向教师、同学质疑,所以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
三是数学教学要重在三教: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学生不是容纳知识的容器,他们是有思想活生生的个体,教师对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总之,这次同课异教学观摩学习意义非凡,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们出去学习的机会,让我既收获了知识,又激发了改进教学的激情,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努力,减小与优秀教师和专家们的差距。2014、10、28、
第三篇:书院小学学习心得
书院小学学习心得
2009年12月,受教委领导的委派,到书院小学挂职学习一周,领导再三嘱托“要多看,多听,多学,要潜下心来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一定要不虚此行”!牢记领导叮咛,带着对书院小学的一种仰慕,来到了书院。在该校生活的这一周里,确实收获颇丰。通过深入课堂,聆听师生对话;参加教研,感受师师参与,参观校园,领略学校特色;参与活动,感受其中意义。通过“听、看、议、谈”我们对书院小学有了一些了解,回来后,静下心来,对刚结束的挂职学习经历进行回顾,获益匪浅,感触颇深,顿悟了许多。
学校基本情况:书院小学始建于1745年(乾隆10年),史称“道一书院”,1903年(光绪29年)改办为官立高等小学堂。学校占地10.6亩,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现有3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80人,教职工86人,其中专科及以上学历56人,学历达标率为100%。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施规范化管理,为学生的一生奠基”为办学理念,不断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我校的“大语文课程观”的教改试验、“研究性学习教改实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研究”、“小学数学足迹式全程评价研究”和“听音乐想像作文”实验,均取得较好成绩。枣庄、两级市教研室多次在我校召开教学改革现场会。
学校先后被评为: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市教学示范学校、滕州市教改十面红旗、市教学示范学校、市德育示范学校、市家长最满意学校、省电教示范学校、省少先队规范化学校、省教学示范学校。.一、学习收获:
1、校园文化氛围浓厚
校训:和谐 自信 勤奋 创新校风:求真 尚美 敬业 乐群
教风:严谨 务实 开拓 进取学风:睿智 博学 自励 善思
等展示给人启发,耐人寻味。院内“雷锋”雕塑、走廊上的诗文配图、名人名言、温馨提示等更彰显了学校文化的特色。进入班级,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让人羡慕,每个教室内都有一个图书角,学生每天背诵一首古诗,处处彰显书香校园的特色。
2、业务精湛、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
我觉得书院小学的领导班子是团结奋进的班子。首先,这里的领导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他们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开阔的视野、理性的思维、开拓的精神、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善于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贯彻于学校的活动中。
3、扎实有效的校本培训
在教师成长中,他们采用级部负责制的办法,骨干教师是学校宝贵的人才资源,学校加强了对他们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让每一位教师都得到外出学习的机会。书院的教师是紧张而忙碌的,每天都能听到他们上下楼的急促脚步声,看到他们健步如梭的身影,往来于教室与办公室之间。他们处于幸福的紧张与忙碌状态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研、讲、评课活动:参与活跃、实事求是、互相辩驳,上课老师谈设计意图,课后反思,同伴更是有所准备对课进行忠恳的评价,领导的点评更是把研讨推向高潮。授课老师结合同行和领导的点评再次进行反思,听课老师在活动中受益,上课老师在反思中进步。
4、精细扎实的常规工作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决定结果。教师的责任更多地体现在学生行为养成的细节中。为了切实将常规管理落到实处,学校推行了教师值班制度,每天领导带班,老师值班,全天记录班级班风、学风,教室卫生、文明言行、古诗文背诵、学生的读书、写字的姿势等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学校的路队管理更是学校的一大亮点,学校校园小学生多,学校采取按级部放学制,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排成四路纵队分东西两个路口回家,路口的两头分别由两个学生站在那边举着牌子,牌子上写着“请相信我们能自理”学
校一天一小结,一周一总结,每月颁发常规流动红旗,并将评比结果及时公布,以优秀的班级榜样感召人,激励人。教师的考勤也是学校的改革的一户窗口,教师考勤分两张表,一张以7:30之前为早签到,7:30——7:40为正常签到,7:40以后为迟到,对早来的最多的教师学校加10分的量化分给予奖励,充分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做好各项常规工作成为书院人的倾心追求。
5、丰富多彩的活动
该校还精心策划了品学兼优、才艺出众的“才艺 双星”评选活动,“读书小名星”评选活动,并广泛宣传“这些优秀学生”的事迹,并在“六一”节隆重表彰颁发证书,这是对学生爱自己,做最好自己的有力促动!另外,每年开学组织收看感动中国人物颁奖会,是全校学生爱英雄、学模范的必修课。利用升旗仪式为在各类竞赛获奖的学生颁奖,是他们激励学生拼搏进取,为学校增光的重要环节。学校的读书活动、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体育特色活动等,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二、学习反思:
1、校长首先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就好像是没有灵魂的躯壳!要确立好自己的办学愿景:“好习惯,好人生。”要把握好教育的大方向和本质,即如何育人的问题,不能跟风走,不能整天只想着做应付各级检查的事情。
2、我看到了书院的管理和他们的经济一起迅速腾飞,看到了他们的发展依靠经济的发展。这一点确实没法比!所以,面对现实,我们不比经济,不比条件,不比设施,只比“思想”!但是,有的教师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不否认,但只是“离不开”,不是“一定离不开”。
所以,就在我们现有的状态下,我认为,既要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管理理念,同时还要利用我们现有的资源,不断开发自己的本土文化。挖掘利用其潜能,做小事,做实事,做新事,把要做的事做好。教育思想就
好比是希望的种子,不管在哪一片土地中,或许肥沃,或许贫瘠,但一定都可以破土、发芽、成长。
回忆起学习的这段时光,依然觉得清新而温暖。这段学习经历,必将成为我人生的一笔财富和一生回味的经典。真诚祝愿我们两校,因我们共同深爱的事业架起的友谊之桥,拉近彼此间心灵的距离,并把这种友情延续到永远。
第四篇:贵阳学习心得
德育干部赴贵阳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
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实践。人生中就是这样,每一次的学习就是一次实践的机会。这学期有幸参加了中山市三乡镇中小学德育干部赴贵阳研修班,听了专家们对德育有关问题的精辟分析,感受甚多。下面就谈谈我参加本次培训的收获和体会:
在培训中,专家王先华先生讲的师德:学校德育的核心。师德是什么? 就是聚集自身的风水;就是用一颗善良的心对待孩子。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高尚,学识渊博,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专家王先华先生还讲述到大爱无痕的教育家霍懋珍的故事。霍懋征,全国政协常委,周恩来总理说她是中国的“国宝”。从教60年,做到了“四个”没有: 1.没有和学生发过一次火; 2.没有因为学生犯错请过一个学生家长。3.没有惩罚过或变相惩罚过一个学生。4.没有让一个学生掉过队。听了让我觉得很温暖,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从教60年,始终坚守在教育教学最前沿,多次获得各种荣誉称号。她用博大的师爱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用高尚的师德影响着身边每一个人。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表现,作自我问题剖析:
一、查自己在热爱学生方面
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体现在既爱“双优”的学生,更多地关爱 “欠发展的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新型的师生关系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努力做到在关爱与严格要求学生上把握好分寸。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师人格不断完善的动力。
不足之处:缺乏依法执教,特别是遇到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时,我心躁气急,对此类学生有时难免恶语相击,大声训斥,偶尔对学生小施惩戒,还认为是对学生的关爱,有歧视后进生的言行。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这实在是一种不尊重学生人格的表现。不仅损害了老师的形象,还违背了“为人师表,语言规范健康,举止人优雅文明礼貌”的教师应该具备的起码要求。
二、查自己在爱岗敬业方面
在教育教学中,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我努力以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教风,严明的教纪从教,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人为本、严格要求、耐心引导,认真备课上课,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达成教学相长之目的。
不足之处:由于个性使然,有时较情绪化,课堂教学往往受情绪支配。
三、查自己在为人师表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克服个人主义、注意言行,以模范对学生做出表率。
不足之处:我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保持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关心学生的生活,分担学生的疾苦,服务于学生的意识不牢。而必然损害了学生的利益,想想在工作上自己有时对后进生缺少应有的耐性,满足于完成任务;学生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时又言行过激。总觉得自己能按照要求去做,依法规范自己,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为了学生。
四、查自己在团结协作方面
我总是和同事良好合作,谦虚谨慎,尊重同事,虚心向他们学习,共同讨论,探索教学规律。
不足之处:关心集体还不够。
五、查自己在廉洁从教方面
记得陶行知先生在《每天四问》中写道:“一切心术不正行为不端,都是由不廉洁而起”。工作中,我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从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它商品,索要学生、家长的财物,从事有偿家教等以教谋私行为。
不足之处:主动意识不强。有时对待一些工作抱着保持原有的态度,不愿深入,存在求稳怕乱思想,而缺乏自我挑战意识。
六、查自己在严谨治学方面
今天的时代已经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化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教育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在工作中我认真钻研教材、研读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做到了不断自我充电,谦虚谨慎,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不耻下问。
不足之处:对获取新知识,钻研业务,求上进等方面认识还不足。在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中放松自我充电,忽视了知识更新,主动性不强。
通过本次培训,让我体会到了这一点,德育工作是我们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师德更是学校德育的核心。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应该重视我们的这一项工作,脚踏实地地把它做实做细。
第五篇:传统文化学习心得
《弟子规》我以前接触到的不多,只是想当然的把它当成是和《三字经》、《百家姓》一样是以前古代儿童刚开始学习的启蒙读物。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学习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一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凤凰涅、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阙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眼球像扫描仪一样机械地扫看着,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当接触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倡导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思想时,心头更是为之一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圣先贤用更多的时间总结过去,思考未来,所以他们睿智。他们真正是在用心地活着,好好的活着,真正让自己达到精神与躯体的结合,诠释活着的内在含义。而生活在现代社会忙碌的我们,被太多世俗的东西所束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目前的障碍物远不止“一叶”。物欲横流、攀比严重、穷奢极欲、功利心强的现代风气,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迷醉了我们的心窍;让我们仅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类面临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一个是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二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三是解决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人内心的贪嗔痴,使我们的境界充其量也就仅仅局限于第一个问题而无法达到更高。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抛却世俗的欲望,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它就是改变现代心浮气躁功利的社会风气的一剂良药。但再好的良药也得有人愿意接受,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托付于它,才能发挥功效。外国人非常注重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我们中国人却时常有把薪火相传几千年安身立命之本的济世良药全盘否定和摒弃的冲动,岂不痛哉?
一人独自走在街上,发现戴手串的人越来越多。那一串串手串,或左或右。我相信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和安心的意味。这的手串真能够安抚我们那份不安、焦虑、怀疑、悲观吗?我想只要我们能够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社会会是一个安静祥和的社会,我们还需要借助外来的东西增强自己的内心吗?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情形?我很期待。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这晚辈后生尚不具备如此深厚的功底,不敢妄加评论。但我始终相信人的处世之法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深藏其中;中国乃至世界的之道深藏其中。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无数仁人义士以生命和实践换来的宝贵财富,能够承受的住这几百年科学发展的考验,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如今的中国社会,急需传统文化匡时济世。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二
通过我院开课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离我们很远,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活创造形成的产物,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精选(共6篇)
。是指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民族小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怎能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呢?虽然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被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但我们仍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我们的文化。因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有新的元素融入到我们生活中如今许多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时尚、追求特立独行,在人生进程中已迷失了自己。哈韩、哈日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我们现在有些年轻人能够流利讲出国外的服饰历史以及饮食文化能够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却对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甚至不能流利的朗诵一篇孝经。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得野蛮、愚昧,缺少了对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将变得浅薄、无知。但是在现代中国人的身上随着一代一代更替,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越来越模糊了。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该得到继承的。有段时间,我学习了关于《孝经》的知识,父母在最初的时候给予了我们生命,然后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教我们用勺子和筷子吃东西,教我们穿衣服、绑鞋带、子,教我们洗脸,等教我们学会了所有东西时候,我们首先回报给他们的是顽皮和顶嘴,我们忘记了父母将你我捧在手心,含在嘴里那些日子,我们忘记了父母是怎样把毕生的心血一点一点的传输给我们。所以我很庆幸能在这个时候学习到传统文化让我学会了感恩。我们需要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会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才会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做出有利的贡献,才能是个有精神有信仰的有灵魂的人……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三
任时光匆匆流去,岁月侵染几层烟火,我心依缱绻几分墨香,于一盏茶的间隙,手捧一书,在光阴的罅隙捡拾几片落红,问一场繁华落寞后的归宿是否是今生无法逃脱的宿命。然却寻遍千般皆不是,微觉情深为心困。
偶然熏得花香为风起,时而深的智慧为博知。若不是世间种种缘分结识于相逢的路途,就不会有共赏烟霞、同度良宵的机会。也许,昨天的我依然在探问温煦的阳光今日打在谁的脸上;也许,今天的自己依旧在为昨日的琐事耿耿于怀;也许,此刻的我在键盘上敲打着往日的无奈和彷徨……但有一点我始终坚信,那一次受益或许不是终生的却是深刻的。自从接触传统文化后,我常常思考,这一生的多数所得所习,或许在冥冥之中早已安排好了的,若不然,每一个个体普世的道理怎会有共性了?与此同时,我也发觉差异化在习得的知识的同时是必然的。学习传统文化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具体而言与人、与自然。
为人之道,不容小觑。人活一辈子,寻求的最终意义纵然无法摸清,却也基本知晓为人之道的重要性。论语里曾说君子是为人的一个方向标。但是世间百态千变万化,众生百相迥然不同。如何让众生心境的参差不齐修得齐头并进,共度幸福人生了。我想那必然是修心、知性、感念、物化、行知方可蓦然回首探寻人生幸福的真谛。然而在这过程中传统文化之道无时无刻不行在心中,用在其中。
回想起自己的那次经历,虽说奇妙,却也生发着几分感恩,几分欣喜。自从偶得传统文化之道的洗涤,心境渐觉清净,内心诸多喜怒哀乐也知是身心无所依傍,内景无所展望所致。故而知晓其本源,方觉刹那间心蓦地清明,原来智慧均在古圣贤为人之道的言论里。说起为人之道,从字体而言,是可以比拟为两个相投的个体相互携手才能描绘“人”字的立。而在与人之道时,知其最重要的是为德之心,人之伦常、人之关联皆是人之本性所发。而这其中的各所及之道理都源于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是我们祖先长期积累的经典。学习这些道理后便觉文化的魅力是无穷的,尤其是在卷帙浩繁的书籍里传递下来的传统文化更是让我们现代人受益匪浅。若春风拂过大地,润泽着万物回春的向荣,似夏荷沁带着几分清雅,酥醉着行人驻足流连,传统文化的精髓何止这般的迷人和令人沉醉在其中了。想到世间万物的和谐相处,不由得觉得为人当因入万物的智慧之中。当将其自己植入一片静谧的天空下是否会陶醉着眼前的风景,是否会想那自然的和谐是如何运行的如此完美了?豁然开朗便知,在传统文化的天道之理里早已将任何自然之循环之道融入在其中。
常言道话不投机半句多,人不学不知道。若此刻净出尘世,不求闻讯世间种种,我想那必是清修者寻到万物皆空之想,万物皆因一场繁华而落幕。而这起源于人与自然的一种自生自导的果。众生都是修心之人方可名万物皆有最好的归宿,然众生却不得其扼要之精。故而觉传统之精华不慎重要,故而丢弃学习的能动意识。自从学习天道之本后,我时常省内而看外。尘世非渡空境,而知世道之理,万物运行之本,非为道呼所名,而晓其义。人与自然万物若行之合一,当会皆大欢喜。如果我们一味的索取,甚至在基本的规律面前不合乎自然的法,那后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最大受惠的是人和万物的共生体,而不是人本身孤立的个体。顺乎自然之道,我发觉认识是在失去时变的宝贵。如我们真的在抓住时就明理之源,自然会在发生前仅仅握住,那时就已然与不和规律的线相交,也渐渐更加和谐自然。至于人与万物皆因一场相遇而关联,何苦破坏彼此对于个体本有的认识。我想自然的事物本身不再重要,若不然,惊讶怎会出于不自然的感觉了。人与自然,难分离,人与万物皆由自然道法运行。素来平添几度离合,不因四季的更替,不因人的改变,这既是自然,也是人与自然可以共存的最基本的法。
恰逢春雨润无声,一场雨落添新颜。沉寂许久方可知,有些相逢是缘。来到学校的时日,一直对传统的文化存于心,却不想那久之未曾滋润的心,适逢甘露降入心底。那份小小的感动是有的,那份战战兢兢的心情是迫切的。学校的几次学习使我原本的初心有了种新的回归。回想当时初中的日子,那时的感觉意犹未尽。现今虽然少有触及,却也明这些道理对人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轻轻地我走了,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那手,却带不走那份感动。如果说一次远行意味着下一次新的征程的结束,我愿将那份心底最虔诚的感动影响着更多的人,将心底最美的风景分享给和我下一次一路同行的人。前方之行,无所顾及。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路,我看到了志同道合的人,这一路不说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的落寞。这一路有你们,这一次不说道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来一切都是如春花般绚烂,似夏荷般淡雅,犹秋叶般静美,当雪梅般凌然。心在远方,路在脚下。未来的路还很漫长,这一路走来我们感恩老师的辛勤付出,更觉得学弟学妹们——你们的努力更加让基地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受到更多人的感动,影响到更多的人。“行百里者半九十”,继续前行,继续带着学习传统文化的理念去践行,去影响更多的来者。
风轻轻掠过我的耳畔,我打开掩合的书,慢条斯理地行动起来。那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彷佛在我心里来回的传递一个信念,那就是:“终于等到你,还好没放弃。”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四
8月23日—29日,本人有幸参加了由肇庆市教育局组织的为期7天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交流,深入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弟子规》等课程,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教授们的讲座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让我深有感触,受益匪浅。
一、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弟子规》、《论语》等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几千年文化的积累,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是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结晶。因此,我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二、对为人处世有了新的认识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愉悦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 的话负责,“言既出,行必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三、对学校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孩子受到外来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变得冷漠起来:他们爱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手里的玩具大多是芭比娃娃、奥特曼??;总是谈论着一些日韩卡通人物;大多数幼儿在家以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来消磨时光,很少外出散步、与小伙伴们玩户外游戏,资料共享平台
《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https://www.xiexiebang.com)。
在我们这样一个文化大国,孩子不仅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感受越来越少,而且他们离真实的民族文化也越来越远,这是不利于他们成长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会让人受到很好的熏陶,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和四书五经等等,这些古人给后人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特别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和思考。在学生的教育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能使学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学生一定的素质和能力,唤醒学生对灿烂的传统文化的热爱,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一个人若能在孩童时期就汲取人类最好的精神营养,早早培养起自学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走上卓越的人生之路是必然的。开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广泛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日常道德修养大有好处。相信通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教育,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给他们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用传统文化的教育来点亮孩子的心灵。人的道德必然与他的成功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教育就要让孩子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做事。万事德为先,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同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者,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的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都成为学生和社会的楷模。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而且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之能够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好和更大的作用,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五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与自己的工作关系不大。然而,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传统文化凝聚了五千年来所有人的智慧,我们的先辈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传统文化学好?我们不仅要学习传统文化,也要把它运用到现实当中,与时代结合,让五千年来祖辈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熠熠生辉,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我龙的传人背后的悠久历史带给我们的力量!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