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记我的老师:孙路弘,一个带我感受“真”数学的人
记我的老师:孙路弘,一个带我感受“真”数学的人
(友情提示,此文属坑,急性子慎入。但有个小惊喜在文末等着,等着您一笑。当然,还有个小惊喜,我在开头就放:两张图,为你在6000字的文字中导航。)
一、我是幸运的人,总能遇到好老师我是个很幸运的人,在我的一生,哦不,在我的小半生中,遇到了很多好老师。
上小学时,与我相伴6年的班主任是个不走寻常路的好老师,她在上课时会带我们去菜场买菜、课余会举办洗衣服大赛、严冬时会把教室外走廊泼上水变溜冰场、特别是她竟然允许我们在课堂上一言不合就辩论;顺便,她还肤白、眼大、脸小、个高,绝对真女神......有朋友感叹我简直是上了歪国小学,可天知道,我所就读的不过是一所30年前的、中西部的、最普通的小学,它普通到几乎在区域排名中垫底......所以,我也一直很纳闷,我的母校是怎么混进这种好像是从新时空穿越来的女神老师的,并且她还刚好教了我,还一教六年!最终答案只能是——命好!命好,呵呵,我忍不住笑出声来。是的,如果我没有遇到张伟老师,我可能是另一个人,另外一个比现在缺少点热情与自由感的人。后来,我似乎一路命好,中学、大学时遇到了更多好老师。他们不只教给我知识,更启发我以全新的方式看待世界。如今,我已经毕业11年了,但我的好命似乎还在继续。我在新的时代,在网络里、在手机里遇到了另一个好老师,孙路弘老师,他帮我以新的视角了解了数学,理解了教育。我是个喜欢摊底牌的坦诚(幼稚)的人。为什么在写孙老师之前要写我的小学老师呢?因为我想借此说一个我最近才绕过弯来的事:网络里的老师和现实中的老师是一样的啊,他们都给了我们知识,都启发我们以全新的方式感受世界,作为学生,我们对他们都难掩感激,他们是一样的啊。时代往前走了,我们的想法也得往前走了。孙老师就和我的其他老师一样,给了我太多启发。
二、孙路弘,带我感受“真”数学的老师孙老师带给我哪些启发呢。篇幅所限,只说三点。第一点,是慢。1.学数学,要慢了解这个“慢启发”前,请您做好“慢”的准备,因为以下关于“慢”的启发,有前因,有后果,有成效,有延伸,很长......前因:快节奏学数学,学得很糟在我的词典里,一直以来,慢基本上就是个贬义词。慢基本上就等于“不认真”或者“笨”。可为什么?好犹豫要不要写得这么犀利——最近在和我先生讨论“慢启发”时,他分析说,我认为“慢”是贬义的根源在于,我的原生家庭是“劳力而不太劳心”的普通工人家庭,——您已秒懂?详细点说就是,我最亲爱的父母作为普通工人,并且是因时代而丧失足够教育机会的工人,他们的工作只是要求快与符合标准,而他们在尽心完成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塑造了与工作要求相符合的价值观,并通过无数的生活点滴把那价值观刻入我的头脑。很刺耳,但有道理。当然,在长长的岁月里,我也没有为自己找到重新认识“快与慢”的机会,我不只自己快快地学习,我还在辅导女儿的时候要求她快快地学习。如:辅导她数学作业时,我看见她错就急,我看见她慢我更急,我曾经最常表达的一个意思就是“你怎么连这个都不会?快点儿啊!”——而比话语本身更糟糕的是我的配套语气,它含着惊讶与轻蔑。真搞不懂以前的我是怎么想的?我觉得女儿应该是“文曲星”下凡,或者是“度娘”的转世灵童?再或者我觉得学习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不必花时间和心思?这些想法都是多么荒谬啊,可我当时就是以这样的荒谬要求孩子。一厢情愿的荒谬执念不会有好结果,女儿学业表现一般,特别是数学;她不只成绩一般,并且,对数学已心生恐惧,即使她才上小学一年级。我知道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大问题,所以我不停地换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但每一种努力都失败,而失败的原因只可能是一个:我没找到解开困局的关键,它在我的大脑中是个盲点。这个盲点就是“学习数学不能快”;我在跟随孙路弘老师学习“小升初数学.每日一题100天”的课程之后,很快看清了这个盲点。等等,你女儿不是才一年级吗,你怎么开始学“小升初”的课?是的,我女儿才一年级,所以,这个课不是她学,是我学。尽管我小学毕业时,数学成绩似乎是全年级第一,高考数学也过了重点线,并且我大学时高数似乎还考过全年级最高分98,但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吗?分数能代表什么,我的数学思维其渣无比。所以,我决定从头学起,扎实地学起,然后以更扎实地思维影响女儿。后果:学习“慢”及收获我曾走了很远的路,但终于还是走到了我想去的地方。“小升初数学.每日一题100天”是视频课。有句俗话叫“百闻不如一见”,那意思应该是距离拉近之后,我们可以通过表情、声音,通过更具体、更亲切的口语交流,获得百倍于远距离所了解到的信息。在这个意义上,视频课确实有纸质书无法取代的启发意义。而上视频课的第一天,孙老师就让我吃了一大惊,开了一大悟。让我吃惊的事是:孙老师讲课很慢。要知道,每天的视频课程不过5分钟,时间多短啊,要是换我讲课,我肯定会火急火燎地塞满每一秒。可孙老师却十分慢,孙老师,十分慢。慢的1.0版:读题慢首先,老师的整体状态很慢。整个讲授过程,他始终不急不慌,十分从容,那状态好像不是在讲数学题,而是在闲庭信步;其次,老师读题很慢。作为北师大数学系毕业生及中国第一个奥数班班主任,他读一道简单的小学题时竟然是慢慢地、逐字地、而非一目十行地,在重点部分他还会重音读,特别关键的部分还会折返念三遍,并且,在句与句之间,在句子读完后,还会有长长的停顿——停顿其实不过几秒钟,但在心急的人看来,几秒钟都是漫长。这与我的预期完全相反。数学好的人,必须是很聪明的人,聪明的人,不应该是很快吗?可怎么这么慢?但在我眼前的,肯定是一个聪明人啊,肯定是一个在数学上不知比我聪明多少倍的人啊,他的做法一定有其奥妙,我得琢磨,我得学。于是,我学着孙老师的方法读了当天讲授的题目,——我现在把那读题方法比喻为“慢的五部曲”,即:逐字念,速度慢,重点部分更慢,关键部分折返念,念间与念后停顿——然后,我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世界:题目的所有信息,不再只停留在我眼里,它们进到了我的脑子里,并且,它们就像小人儿一样,在我预留的充足时间里,从容地在我脑中重新排列,并自然地向我昭示思路与答案。——你不相信?那就亲身试试,试试“慢的五部曲”,看你是不是也看到了更清晰更深刻的世界。当然,感受“慢的五部曲”时,也请体会一下慢和懒的区别,前者只是嘴慢手慢,大脑专注着呢。上课第一天,我就有了关键性的收获。并且,随着学习的深入,我的收获越来越厚实。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接触到了我37年来从没接触过的学习思想,丰富立体的“慢思想”,如:“学习数学,我们要比基础,不比小聪明”,“思路不能贪快跳跃,养成思维跳跃的习惯,面对复杂的问题会混乱”......如孙老师所言,中小学的基础就像大楼的根基,不注重基础的扎实,楼会塌地很快,塌得很惨。哎,过往的我就是个建造“楼渣渣”的房地产商啊,不同的是,我建楼不是让别人住,而是让自己的思维居住。重塑思维习惯吧,更慢一点重新看数学。不要以为这就是孙老师给我的所有启示。在开课的第3天,老师就又慢出了新花样。慢的2.0版:讲语文,想心态从第3天开始,孙老师会在开始讲数学题之前先讲1—2分钟语文,是的,语文。更具体地说,老师讲的是词汇,每天讲一个与当天知识紧密相关的核心词汇,并且,这个核心词汇不只启示当天的数学知识,还会启示一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东西,就是学习方法、思维习惯、做事心态。举例说明。第44天的主要内容是“四则混合运算”,老师讲的核心词汇是:“宁慢勿错”,这个词不只提示了“四则混合运算”的操作要点,更启示我们注意“宁与勿”是一个选择,启示我们去思考到底是要选着急忙慌的速度,还是选放长时间的线去钓知识的大鱼?——你的选择是什么?孙老师的这个动作,对我启发太大了。学习远不只学知识,我们一定要示范、并启示孩子在更大的维度上思考学习方法、思维习惯、做事心态,后者才是真正决定他们的数学学习甚至整个人生状态的东西。我现在还做不到像孙老师那样把数学、语文结合起来讲出花儿来,因为那太需要积累和酝酿,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不对孩子讲这些,我就是在吃饭的时候打开手机听孙老师讲,我也不要求孩子也听,可孩子嘛,都是“你听又不让她听”时候特别想听,哈哈,我就这样狡猾着诱导她听了不少。孙老师都是大白话讲小道理,她听得懂,她一定有受益。慢的3.0版:存疑开课后不久,课程群里掀起过一个小波澜。波澜的起因是有孩子不理解一个问题,家长很急,事实上,家长也不太理解那个问题,所以和孩子一起着急;而且,急的还不是一两个家长。这个时候,孙老师连发几条微信,给了所有的家长一个大震撼。如下:看微信的时候,我觉得整个世界都静止了。存疑,看上去是个很个性的观点,可它不过遵循着最质朴的道理,学习不是什么速成的事,不会了,坦然存疑,慢慢思考,这就是学习本来就该有的样子啊;可我们家长真不知被什么孽障迷了心,竟然常不允许孩子存疑,竟然总是希望他们必须回,立刻会。这种霸道在摧毁自然而然的成长的同时,更让孩子感觉到恐惧。而当小小的他们陷入恐惧时,还能用什么去思考?他们带着恐惧的努力其结果必然是挫败,而挫败久了,他们会误以为自己很笨,却不知道,那只是因为着急的爸妈让恐惧关上了他们思考的门。我必须立即改变。在此,我又狡猾了一把,我关于存疑的学习和反思,没有讲给孩子听,我讲给孩子爸听,讲孙老师说了什么;讲我们大人也有很多开始不会做、但想几天、想几年终于会做的事;讲孩子有题不会也太正常了,真的不用急,——所有这些,我都只讲给孩子爸听,因为我知道孩子的心理:孩子们在什么时候听得最用心啊?在你在和别人讲有关她的事时最用心啊,哈哈。我就用这方式,更新了全家的认知,并在新的认知氛围里支持存疑。慢的实践与成效 在上课约十天后,我和女儿就开始了全新的数学学习模式,一个字概括,慢!做题时,我们弹着“慢的五部曲”;做题后,像讨论语文那样讨论对数学题目的理解;遇到大难题,我们还会放上3天——你知道不慌不忙地酝酿三天后做出大难题的她有多开心吗?看着她开心,我也很开心。不只为她的笑容开心,更为她在重建的自信开心。当然,我们有时还是会着急,急时怎么办?方法有二,第一:打开手机听听孙老师的声音,感受那从容的节奏,然后跟着他的步调再次进入“慢的五部曲”;第二:我就跟女儿说,你看孙老师数学都那么厉害了,做题时还不急呢,咱们小学生急什么,慢慢想,大不了想几天,正常。“慢”的实践,很快就开出小花:能先说说我自己的小花吗?我以慢的状态,做出了我以前完全没思路的题。就是下图这道,上学时参加大学生英语竞赛,遇到过类似的题,蒙;数年前,在某论坛看到某家长求助此原题,我也蒙;而现在在女儿的练习册上看到此题,我只慢慢地思考并与女儿讨论了不到2分钟就想出了答案,真开心——也真讽刺,2分钟就觉得慢啊,我以前面对数学是连2分钟的从容思考都做不到吗?从容。再说说女儿的小花:她作业的一次正确率大幅提高;而在考试中,她也表现得很优异,最近一次相当难的卷子也拿下了98分。——说来可能都没人信,女儿成绩的大幅进步,靠的竟然不是报班、刷题,靠的竟然是“慢”!在此还想讲个有趣的事:我现在都会靠“相面”来推测她作业的正确率了,只要她做题时是从容而专注的表情,那正确率,绝对盖了。哈哈,我竟成了屡试不爽的算命先生!慢的迁移与延伸好的思维,都是相通的。孙老师的“慢启示”也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其他难题。比如学钢琴,背语文课长文,学习一个英文音标的发音,或者拆一个太复杂的包装,不管是什么挑战,我们尽量都以不急不躁的方式慢慢来,边想、边做,慢慢推进,有时也会急,但最终会发现,最快的路,同时也是最快乐的路,是走得慢一点的路。(括号中的这部分考虑删除,因为不够妥贴......“慢启发”的总结“慢”,已经成为我最近最为“着迷”的一个字,它真的让我以前所未有的亲切感重新接触数学。同时,对“慢”感受思考的越多,我越能从“慢”里读出一种超级自信。不是吗?别人都在快,孙老师怎么敢领着孩子一起慢?敢慢慢地读题,敢慢慢地讲词语,甚至慢慢地把不懂放上几天?敢慢,是因为自信。私以为,孙老师不是对某个特定学生自信,甚至不是对自己教学水平自信,而是对人类本身的自信。以孙老师对认知心理学扎实精深的了解,他必然知道,我们在长长的进化路上,已经进化出多么伟大的大脑,它不只有着惊人的感知能力、存储能力、处理能力,它还有着惊人的好奇心......我们真的不用担心孩子们的能力,只要防着大人们的愚蠢。是的,我一定要防着我的愚蠢。)“慢启发”的主菜已上完,下面是轻松甜品。2.学数学,要生活不知有多少人和我一样,觉得数学与自己毫无关系——除了数数、算钱;并因此提不起学数学的兴趣——除了数数、算钱。坦白说,“无关感”是拒好多人于数学大门之外的主要原因。包括曾经的我。孙老师显然知道这一点,所以,从第一讲起,课程就充满了各种“生活感”。如:老师的数学问题里不乏冰淇淋题,吃饭搭配题,作息时间题,制作汉堡题,微信红包题,坐公交车数站题,东西南北题,以及航海题,航空题,水费题,电费题,温度题,影子题......这些难得的题目需要孩子真正的深入生活,有时还需要他们亲子动手操作,它们让“数学要和生活相联系的理论”真正活了起来,也引领我这个学生打开了更多通向“生活数学”的门,比如为吃货女儿高定的各种蛋糕题,比如将奇妙的数学画在女儿、儿子的T恤上。一下图片为各种生活数学题,有孙老师布置的,有我受孙老师启发自己创设的:影子与形状:我家在北京南偏西方向:不同杯子比容量:
可爱的跳房子:同时,为了亲近数学,老师不只打出了“生活牌”,更是提出了“和数字做朋友”的理念。什么是“做朋友”?真实生活中的“做朋友”就是怀着欢喜多见面,见面了还要多了解;数字也一样,多见面还要多了解。老师为此举出趣味一例:2010年6月20日生的小朋友,你的数字好朋友都有谁呢?和10、100能手拉手的就是好朋友,所以,90就是你的好朋友,4就是你的好朋友,80也是你的好朋友。例子还有更多,我不一一列举。只再举两个我模仿老师的例子吧。第一个例子,我模仿老师买了个黑板钟,并给从1到12的钟点都找了好朋友。女儿前一阵正学20以内的加减法,所以好朋友是图中这些,下个阶段要学100以内的加减法了,到时再给钟点找新的好朋友。第二个例子,我把1-100的数字画成了彩色装饰画,这里面的好朋友可多了,比如,有些好朋友的十位都比各位小2,它们在哪儿?数字是数学语言重要的一部分,不熟悉它们可不行,学着孙老师,用各种方法和数字交朋友吧,收获的还有乐趣本身。3.学数学,女孩要当心陷阱一篇文章,最好只讲三点。但这最后一点要分享哪个,我真是好纠结啊,因为“孙老师的怼人智慧”、“孙老师是脑力工程师”、“晨读会毁三观”、“向同学学习”等都是让我感激的启示。最后的最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女孩学数学的话题,因为,因为我热爱女性,我特别希望所有的女孩都能绕过学习数学的陷阱,拥有和男生一样的感受数学美好的权利。女孩学习数学的陷阱是什么?是优秀的记忆力吧。这是孙老师朋友圈的资料: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男孩由于记忆力偏弱,无奈中只能以体验和探索来补偿,反而培养出更深刻而亲切地理解数学的习惯,而女孩正是因为记忆力优秀,所以仅靠记忆力就可以解决低年级大部分数学题,从而没有必要去探索和体验,这让她们没有机会培养真正正确的学习习惯。学到了就要行动,我动手做了三件事,1.向我先生、女儿普及了这个认识,正确的认知有助于行动;2.每天检查作业的重点不是答案,而是女儿是否真的理解,具体说来,女儿负责主讲她的理解,我负责犀利提问,然后她负责答妈妈问;3.多玩、多体验生活,多动手操作题目。其实这个女孩学数学的问题就是把数学要“慢”要“生活”的理念又综合了一下,对女孩儿们做了一次特别提示。我以前是不屑于玩公园的这种游乐设施的。现在,只要她想,我就支持:就说这三点吧。最后,进入总结。很多年前,我在天涯上读了一篇文章,作者说他用了很多年才发现,有学霸爸妈对孩子最重要的影响,根本不是辅导知识,而是点播思维。其实,我学习“小升初数学一天一题100天”课程的最简单感受就是,我在网络上给自己找了个学霸爸爸,他能辅导知识,更能用100天(也许会更长)的时间点播我的思维。事实上,我曾想把这篇文章的题目起为《我在网上,给自己找了个爸爸》,但我怕孙老师打我,也怕我先生打我,所以,还是把这个貌似标题党但其实真实感爆棚的句子默默地放在最后让大家笑话一下吧......本文公众号:匠妈与俩孩共成长
微信号
功能介绍 你好,我是匠妈,现实又理想的俩孩妈。我很现实,所以我研究小学生数学、阅读、作文、新概念、小升初、出国......希望给孩子一些有力的帮助; 我又很理想,所以我对套路SAY NO,我讲究每一个教育行为的意与益。希望与你分享我的现实与理想。
第二篇:老师带我脱了贫周记
实话告诉你吧,说出来也不怕大伙儿笑话,我的爸爸妈妈为了能圆我家住上楼房这个梦,毅然离开了我们那个偏僻的小山村,来到北仑打工,我跟随他们来到了东城小学读书,平时,我知道爸爸妈妈的工资并不高,从未伸手向他们索要过零花钱,用同学们的话说,一年四季,囊中羞涩。可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我们的羊老师终于带我脱了贫。
本期,羊老师教我们的语文课,他非常善于引导学生作文,使我这个从不会写作文的学生,在后来写起作文来得心应手。在一次作文课上,羊老师拿来了一张《北仑新区时刊》报,向我们朗读了报上兄弟学校的学生所发表的文章,顿时,我们都听得屏声敛息,而又心升羡慕,紧接着,老师又在班里让我们传看了这张报,天呀!写得太好了,大家纷纷赞叹不已,捧着报纸爱不释手。
最后,羊老师站在讲台上,用洪亮地声音说:“同学们,其实,我们班上也有许多同学的作文写得也不错,大家再加把劲,也争取让我们的文章走到大报上来,大家有没有这个勇气?”
“有!”老师话音刚落,台下顿时响起排山倒海般的回应。
从此,我班上的写作劲头更高了,老师的桌子上时常落下了鹅毛般的稿件。我也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老师递交了一份稿子。
自从我的那篇稿子呈交给老师后,我每时每刻都在等候着佳音,每时每刻都诚惶诚恐,可是音信沉沉,不见回应;我几次都怀着如焚的心情,想到老师那里询问个究竟,但又觉尴尬,难以启齿;无奈,只好暗暗叹息,自解自劝,这次渺茫,下次努力吧。
忽然,六月的一天,羊老师喜形于色地走进教室,他朗声叫着我名字,并把一个大信封递交到我手上,他说:“祝贺你,你的文章《给妈妈的生日礼物》,在《北仑新区时刊》报上发表了,这里还有一张稿费的单据。”
顿时,班级里仿佛划过了一阵电闪雷鸣,同学们惊涛骇浪般地围上来,抢去了我手中的大信封和稿费单,他们迅速抽出了信封里面的报纸,当看到了我的那篇文章时,他们尖叫着,欢呼着,跳跃着……
“彭亚东,你牛了,名字上报了!”
“彭亚东,你富了,一下子得来60元钱呢!”……
放学后,早有那些热心的同学,挥舞着我的报纸和稿费单据,脚下生风般地替我交给了家中的爸爸妈妈。
妈妈捧着那张报,不住地摸抚着我的头,她流泪了,一句话竟没说。
爸爸把那张稿费单递给了我,他凝视着我,嗓音有些暗哑地对我说:“孩子,家里平时没有给过你零花钱,这些钱,你拿去买零食吧。”
我接过那张稿费单一看。天哪,60元钱,我从来没有过这么多零花钱。仿佛,我觉得自己一下子富起来了。这60元,要买多少零食啊!倏的,我想起班上有许多同学的口袋里也从未装过零花钱;蓦然,我又想到了对我们呕心沥血的羊老师……立即,我决定,用这60元钱,给全班每位同学都买上一个本子,让他们每人都写出好文章,让他们的文章都能得奖,让他们每人都成为富翁;再给我们的羊老师买上一个最好的记录本,让他写出更好的教案,带领我们全班同学彻底“脱贫致富。”
爸爸妈妈听了我的打算后,都夸我考虑得周全。
我握着那张稿费单,眼前立即又浮现出羊老师给我们上作文课时的情景;仿佛还看到了同学们都收到了稿费单,并且都雀跃欢呼道:“我也有钱了,是老师带我脱了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