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唐教授对乡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关爱学习心得
听《乡村幼儿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关爱》
——学习心得
今晚听了唐烈琼教授的课,我感受很深,唐教授从留守儿童的案例分析——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报告——社会调研——留守儿童的定义——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报告——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留守儿童心灵的苦楚——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理解——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分析——留守儿童主要心理问题等等来阐述。
是的在当今社会,外出务工的人群越来越多,其群体种类也多,有农村的、城镇的、有下岗人员的等。这里就存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在此挑战着学校的管理体制,挑战着教师的综合素质。要针对具体的教学情况,从外出务工子女和家长们的处境与生活经验去思考他们生活上及学习跟不上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以此为基础来改变学校的管理办法和课堂的教学内容及方法,使他们受到“平等并符合他们需求的教育”。班主任和老师要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关爱的班级环境,使他们得到健康的发展。外出务工的人们,无奈地把孩子留在家里,选择老人来带。使得这些孩子在生活、学习、性格、心理以及行为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除了懒惰,生活上放任、性格上怪异,心理压力沉重等问题外,最难处理的是生活上的困窘。我们要加强其生存教育、培养这个群体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让他们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四班六组:蒋家菊
第二篇:关爱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其它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其它教育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守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主要在农村)。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总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角色的要求,而占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亚东第一小学地处偏远农村,全校学生数1086人。几年来,留守儿童数量呈上升趋势。2009年14岁以下留守儿童108名,占全校学生总数的9.94%。父母双方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他们都将其临时监护责任理解为让孩子们吃饱穿暖、不出事,而忽视了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且在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中,以隔代监护者居多。他们的监护人大多年龄在60岁以上,大总分是文盲、半文盲。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大总分还存在着溺爱的现象。留守儿童也觉得他们的老化,极少与隔代长辈之间进行思想的交流和沟通,所以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时,祖辈们都难以及时察觉。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少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
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总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别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20%。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我校作为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接纳的留守儿童比例较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明显感觉到问题较多。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
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掌握我校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找准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我们计划对亚东第一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出专题研究。
二、研究目的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分析留守儿童长远发展趋势,探索有效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为学校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
1、亚东第一小学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查研究
2、亚东第一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3、亚东第一小学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4、亚东第一小学留守儿童个案研究
5、亚东第一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念依据。
2、问卷调查法
了解我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3、教育实验法
为我校留守儿童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实验研究,以便发现、验证因果规律。
4、经验总结法
对收集的资料和实验研究结果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5、案例研究法
选择恰当的学生样本,通过跟踪调查、教育引导,摸索留守儿童的一般规律。
五、研究的组织实施
1、研究的组织
学校教导处负责课题有关理论的组织学习,学校教导处负责课题的总体规划、研究方法引导,督促指导以及课题有关开展工作。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在主果题负责人的具体指导下收集有关资料,开展有关实验研究并共同进行总结,最后由课题负责人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组组长:
辛传允(亚东第一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全面负责课题的各项工作)课题组成员:
李晓伟(负责资料的分析整理工作)
李文霞、苗新永(主要负责周边学校留守儿童资料的收集)
杨忠华(负责一、二年级资料的收集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杨东梅(负责三、四年级资料的收集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安学军(负责五、六年级资料的收集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马国柱、朱国清(主要负责收集一年级留守儿童资料,开展个案研究)任成峰、栾春玲(主要负责收集本校二年级留守儿童资料,开展个案研究)张卫强、刘英娟(主要负责收集本校三年级留守儿童资料,开展个案研究)程广宇、丁长江(主要负责收集本校四年级留守儿童资料,开展个案研究)
孙秀娟、讷久红(主要负责收集本校五年级留守儿童资料,开展个案研究))郭友才、穆伟东(主要负责收集六年级留守儿童资料,开展个案研究)
2、研究实施阶段
(1)第一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1月为课题申报和理论建构阶段 主要目标:召开课题组活动预备会议,开题论证会议,进行职责分工和研究预设,在课题立项之后寻求理论的指导与帮助。
(2)第二阶段:2010年2月——2012年6月为全面铺开阶段
主要目标:各种资料的收集、各项研究实验、案例的开展,摸索积累留守儿童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3)第三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2月为验收结题阶段
主要目标:摸清我校留守儿童现状,总结出留守儿童教育的模式或有效方法,反思、完善实验研究,完成课题的结题。
七、研究的成果预期:
1、亚东第一小学留守儿童现状的第一手调查研究资料一套。
2、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空难论文、案例研究成果。
3、给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建议。
4、给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报告。
5、我校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明显好转。
亚东第一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心理问题及其它教育研究”课题组二OO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第三篇:关爱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其它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守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主要在农村)。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总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角色的要求,而占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北关镇第三初级中学和北关镇北村小学距离民权县城25公里,六至九年级学生数306人。几年来,留守儿童数量呈上升趋势。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73%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他们都将其临时监护责任理解为让孩子们吃饱穿暖、不出事,而忽视了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且在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中,以隔代监护者居多。他们的监护人大多年龄在60岁以上,大部分是文盲、半文盲。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大总分还存在着溺爱的现象。留守儿童也觉得他们的老化,极少与隔代长辈之间进行思想的交流和沟通,所以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时,祖辈们都难以及时察觉。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少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总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北关镇第三初级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北村小学是非寄宿制农村小学,接纳的留守儿童比例较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明显感觉到问题较多。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掌握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找准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我们计划对这两个学校留守儿童关爱教育问题作出专题研究。
二、研究目的
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分析留守儿童长远发展趋势,探索有效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为学校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
1、北关镇第三初级中学、北村小学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查研究
2、北关镇第三初级中学、北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3、北关镇第三初级中学、北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4、北关镇第三初级中学、北村小学留守儿童个案研究
5、北关镇第三初级中学、北村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念依据。
2、问卷调查法
了解针对的这两个学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3、教育实验法
为我校留守儿童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实验研究,以便发现、验证因果规律。
4、经验总结法
对收集的资料和实验研究结果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5、案例研究法
选择恰当的学生样本,通过跟踪调查、教育引导,摸索留守儿童的一般规律。
五、研究的组织实施
1、研究的组织
程传富负责课题有关理论的组织学习,学校教导处负责课题的总体规划、研究方法引导,督促指导以及课题有关开展工作。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在主课题负责人的具体指导下收集有关资料,开展有关实验研究并共同进行总结,最后由课题负责人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组组长:
程传富(北关镇第三初级中学政教主任,全面负责课题的各项工作)课题组成员:
冯先霞(负责资料的分析整理工作)贾 敏(主要负责留守儿童资料的收集)
宋 铭、张爱萍(主要负责收集七--九年级留守儿童资料,开展个案研究)
郑红霞(主要负责收集六年级留守儿童资料,开展个案研究)
2、研究实施阶段
(1)第一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2月为课题申报和理论构建阶段 主要目标:召开课题组活动预备会议,开题论证会议,进行职责分工和研究预设,在课题立项之后寻求理论的指导与帮助。
(2)第二阶段:2015年3月——2015年8月为全面铺开阶段
主要目标:各种资料的收集、各项研究实验、案例的开展,摸索积累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3)第三阶段:2015年8月——2015年10月为验收结题阶段
主要目标:摸清留守儿童现状,总结出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模式或有效方法,反思、完善实验研究,完成课题的结题。
七、研究的成果预期:
八、预期主要成果
1、《课题研究方案》 负责人:程传富
2、《留守儿童档案》 负责人:宋 铭
3、《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卡》 负责人:冯先霞
4、《留守儿童学习情况和行为习惯调查报告》 负责人:郑红霞
5、《阶段研究报告》 负责人:张爱萍
6、《课题研究报告和课题总结》 负责人:程传富
7、《案例分析集》 负责人:贾 敏
8、《论文集》 负责人:冯先霞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北关镇第三初级中学 程传富
2014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