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工伤)新
2011年上半年度工作总结及
十二五规划
一、主要工作内容:
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我们定期到企业发放工伤保险政策宣传材料,到人员较为集中的街道设立工伤保险宣传台等形式宣传工伤保险政策,对企业和个人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明确的答复和举实例让企业进一步了解工伤保险政策;二是为了方便企业,开发了企业版工伤保险缴费软件,该软件增加了身份证过滤功能及缴费情况、工伤情况等相关信息的查询功能,该软件的不仅方便了企业,更加增加了工伤保险工作的透明化。
二、主要工作业绩:
截止到2011年6月,工伤保险所现共有参保单位553家,参保人数为51564人。今年廊坊市局下达扩面任务为1500人,截止6月份扩面完成3240人,占扩面任务目标的216%其中,事业单位共107家,参保职工7900人,占总体参保单位人数的15%。截止到2011年6月,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已缴纳完毕。今年廊坊市局下达基金征缴任务为880万元,截止到6月底我市基金征缴收入已达441.05万元,已完成总任务目标的50%。
2011上半年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共310人次,支付工伤保险费共计375.67万元。其中享受千元以上工伤保险待遇共251人次,占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总人数的80%,小工伤保险待遇(千元以下)共59人,占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总人数的20%。
三、“十二五”规划
五年来,全市工伤保险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工伤保险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切实做好今后工伤保险的各项重点工作:一是如期完成解决“老工伤”问题,二是全力推进工伤保险扩面工作,三是做好“十二五”规划工作,四是进一步提高工伤保险经办管理水平,五是推进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试点工作。我市工伤保险工作从优先参保、扩大覆盖,全面实施工伤保险“平安计划”;平衡关系、确保待遇,将“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管理;统一政策、加大调剂,合理负担、支持发展,全面实行工伤保险浮动费率;提高能力、规范程序,大力提高工伤管理工作水平,工伤保险所预计“十二五”期间新增扩面11000人,基金征收预计2500万。
我市的工伤保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把工作做深、做细。“十二五”期间工伤保险工作力争继续增长企业覆盖面,为企业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河市工伤保险所
二〇一一年七月月十五日
第二篇:围场十二五年规划
关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 胡熙宁
(2011年9月15日)
各位代表:
从今年开始,我县将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根据县委四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按照中共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第五次代表大会精神,县政府制定了《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全县人民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围场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保增长、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主题,努力在营造发展环境、凝聚发展力量、创新发展思路、提高发展质量上下功夫,积极克服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影响,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呈现出了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县域经济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2亿元、财政收入3.45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3倍和3.8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58.4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6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97元,分别是“十五”末的1.6倍和1.5倍,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三个翻番”目标。
——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坚持把保增长与促转型紧密结合,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初步构建了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多元支撑的产业格局。生态型工业实力增强,清洁能源产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风电装机达到100万千瓦、并网发电94.3万千瓦,水电、光电开发积极推进,我县被评为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园区聚集作用凸显,四合永工业园区初具雏形,入园企业达到34家。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4亿元,是“十五”末的4.6倍。农业产业化水平日益提升,全县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5家,其中省级2家,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3%,较“十五”末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先后被评为全国马铃薯和胡萝卜绿色原料供应基地、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旅游产业加快发展,资源整合开发积极推进,三大景区实现“一票通游”,产业实力进一步提升,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4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4倍和4.5倍,被评为河北省旅游强县和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旅游名县。以旅游产业为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1.2亿元,是“十五”末的2倍。
——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坚持抓开放增活力、抓项目强动力。五年来,先后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家、国内500强企业3家,累计引进市外资金136亿元、引进对方投资百万元以上经济技术协作项目249个,分别是“十五”时期的3.1倍和1.5倍;累计实施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71个,其中超亿元项目36个,完成投资148.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2倍,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
——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承围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村村通”工程扎实推进,258个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4290公里;新建220KV输变电站和开闭站各1座、110KV输变电站1座、35KV输变电站5座,电网结构不断优化;固定电话、移动通讯、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制约发展的“瓶颈”逐步缓解。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成果显著,累计投入资金33.4亿元,实施重点城建项目187个,城市化率达到30%,较“十五”末提高了9个百分点。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建文明生态村50个、新民居示范村19个,城乡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态建设不断加强,累计完成造林62万亩、草场建设50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9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56.7%,较“十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被确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高度关注民生,累计向民生领域投入资金12.4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52.2%。惠民举措积极落实,连续实施了十大类20项“惠民工程”,办理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65件实事,一大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社会保障不断强化,社保、低保、医保、住保、五保等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实现了困难群体、弱势群体保障全覆盖。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教育、卫生、计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事业统筹发展,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扶贫开发成效显著,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实施,信访稳定形势总体平稳,妥善解决了塞罕坝机械林场和御道口牧场长达30年之久的边界纠纷。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防火防汛防疫等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妇女、儿童、青年、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健康发展,人事、司法、武装、统计、粮食、物价、档案、民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执政能力进一步提升。全面实施《行政许可法》,政府系统依法行政的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提升,连续五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县”。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累计承办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及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1595件,落实力度不断加大,落实率逐年提高,达到85%以上,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市“承办工作先进单位”。深入实施“五个三”工程,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狠抓干部作风转变,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强化政务公开,设立县长公开电话和县长网络信箱,推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广泛听取民意,主动接受监督,全面推进“阳光行政”。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不断增强。切实加大监察、审计工作力度,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各位代表,五年的奋斗历尽艰辛,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实践证明,走好围场的路,干好围场的事,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第一动力,坚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必须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统筹兼顾、生态优先;必须把真抓实干作为第一准则,坚持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必须把和谐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坚持依法治县、以德治县有机结合;必须把人民幸福作为第一追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严峻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共同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县单位、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外来投资者、民营企业家,向所有关心支持围场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小、质量低、发展后劲不足,产业支撑能力弱,骨干财源匮乏,财政保障能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群众增收任务艰巨;城镇化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落后,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待加强,一些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办事效率与发展的需要、人民的期盼还有不小的差距。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的战略机遇期,是厚积薄发、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也是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的全面攻坚期。抓好未来五年的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既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更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
从困难和挑战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紧、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对部分行业土地、环保、资金等方面刚性约束增加;周边地区新一轮竞相发展的竞争更加激烈,进位赶超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人民群众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追求幸福、期盼富裕的愿望更加迫切。这些,都时刻在考验着我们领导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与水平。从优势和机遇看:一是外部环境助推力增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继续向纵深发展,世界正进入经济结构的调整期、治理机制的变更期、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的孕育期以及新兴市场力量的上升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二是政策环境驱动力增加。中央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我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三农”工作、发展社会事业提供了良好契机;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加速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为我县开发优势资源、推进产业升级、统筹城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三是区域环境借力点增多。环渤海地区成为重要增长极,京津冀一体化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河北省建设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战略、承德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与沿辽蒙经济带战略正统筹推进,为我县融入环京津、环渤海,更好地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引进战略投资者、拓展和深化区域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四是自身发展原动力增大。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发展基础,有了一个清晰超前、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特别是随着资源禀赋的不断彰显、生态优势的日益突出、产业格局的逐步优化、瓶颈制约的陆续破解,以及全县各级干部谋发展、抓发展、干事业的信心和能力的不断增强,广大群众兴产业、创实业、富家业氛围的日渐浓厚,这些优势和潜力正逐步转化成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只要我们切实增强抢抓机遇的胆识和气魄,提高用活用好政策的灵气和能力,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就一定能够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实现跨越。
基于上述分析判断,“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生态优先、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突出培育休闲旅游、清洁能源、生态农业、商贸物流四大产业,重点加强生态、项目、园区、发展环境、基础设施五项建设,大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为走出一条具有围场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而努力奋斗!
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三个倍增”,即:GDP增长1倍,达到100亿元;财政收入增长2倍,达到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倍,累计达到450亿元。同时,《纲要(草案)》还提出了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六个方面的目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为主,体现了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加速赶超、争先晋位的要求,体现了惠及民生、和谐发展的要求。无论是从我县所处的内外环境、三次产业的增长潜力看,还是从增强实力、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的需要看,规划目标都是积极的、可行的、稳妥的。这样安排,有利于处理好加快发展和加速转型的关系,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上来,转移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转移到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来。
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观念来解决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
——坚持生态优先、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建设、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用和谐共生的办法来推动城镇与乡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谋虚假政绩,不做表面文章,在为百姓谋福祉上体现“真金白银”。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用亲民善政的实际行动来化解民忧、凝聚民心、集中民智。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构建现代产业新格局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加快构建以休闲旅游为引擎、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商贸物流为动力、以清洁能源为支撑的现代产业格局。
优先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坚持把旅游产业摆在最突出的位臵,优先发展、重点发展、加快发展,以旅游产业率先发展,带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推进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产业大县、旅游经济强县转变。推进旅游产品升级,充分挖掘皇家、民俗等历史文化资源,包装文化创意类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文化民俗游;加快冰雪资源开发,大力发展冰雪游;围绕风电、水电等工业项目,开发观光、游览、参观类旅游产品,大力发展工业观光游;立足旅游沿线重点乡村,建设乡村旅游专业村和休闲农业示范园、观光采摘园等,大力发展乡村田园游;依托县城周边景观,建设观光体验、休闲娱乐主题公园,大力发展城郊休闲游,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推动旅游业由观光向休闲、由单季向四季、由坝上向全县转变。建设精品旅游项目,瞄准高端、休闲发展方向,大力引进温泉、狩猎、冰雪、会展类旅游产品,积极推进大峡谷自然生态公园、自驾车营地、国际艺术村等在建项目,加快实施狩猎场、滑雪场、秋狝大典城等前期项目,配套建设旅游接待服务中心、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旅游服务功能区等服务设施项目,进一步完善接待功能,提高产品档次,提升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深化旅游资源整合,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机制,在“一票通游”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核心景区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进行分离,逐步实现规划、建设、投资、经营、管理“五统一”,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新格局,不断提升景区整体竞争力。优化旅游消费环境,以游客满意为标准,大力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旅游监管体系、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旅游诚信经营体系和旅游投诉体系,制定并推行旅游安全、环境卫生、节能环保标准,完善优化旅游管理者、经营者、参与者分级管理培训机制,努力实现人性化、亲情化、精细化服务,着力打造舒适、和谐、安全的旅游市场环境。打造知名旅游品牌,搭建宣传平台、创新宣传方式,积极组织旅游推介会、旅游招商会等专题推介活动,精心举办满蒙文化旅游节、皇家围猎节、森林草原节等节事和赛事,广泛宣传“塞罕坝”、“御道口”、“红松洼”三大品牌,集中推介“木兰围场”旅游龙头品牌,切实增强旅游宣传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尽快把木兰围场打造成国际知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到2015年,主要景区晋升为5A级,年接待游客力争突破200万人次,年均递增在20%以上,实现旅游收入2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大力培育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到2015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5%,提高12个百分点。力争用3—5年时间,将围场打造成京津乃至全国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依靠科技提档次,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推广普及良种、良法和先进农业技术,制定完善并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或技术标准,加快建立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相配套的技术标准体系,严格按照技术标准组织农业生产,有效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到201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以上,农业科技普及率达到95%以上。建设园区带基地,按照标准化生产、规范化作业、社会化服务的要求,积极推动土地流转,着力抓好科技示范园区和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以园区为载体,大兴农田水利工程,推广先进农业机械,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带动基地加快发展、提质升级。到2015年,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达到80万亩以上。壮强龙头增效益,坚持以产业化为统领,综合利用政策驱动、基地联动、项目带动等措施,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合作组织+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重点扶持宇航人沙棘、宏远肉鸡等原有龙头企业技改扩能,加快推进味来食品、洁农果蔬等在建项目实施进度,积极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运行机制活、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不断提升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到2015年,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5家以上,总数达到50家以上。打造品牌拓市场,大力实施“品牌兴农”战略,进一步提高农民、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经营者的商标意识、品牌意识,抓好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培育、认证和管理工作,全力支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树品牌、创名牌、拓市场,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到2015年,新增有机绿色食品认证20个以上。
突出发展生态型工业。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统筹兼顾,合理开发、科学管理,大力发展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益的生态型工业。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1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7%以上。加快开发清洁能源,坚持把清洁能源产业作为立县支柱产业,进一步优化服务、破解难题、强化保障,集中精力推进风电、光电、水电综合开发,切实抓好华御风光电一体化开发、御道口如意河风电场、小滦河梯级水电站开发等重点项目,积极引进风电、光电、水电设备制造业,推动清洁能源向产业化经营转变,把围场建设成为清洁能源大县。到2015年,全县风电、光电、水电装机总量达到220万千瓦以上,清洁能源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亿元以上,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2%以上,成为立县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推进产业集群、项目集中、要素集约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完善提高四合永工业园区,制定完善入园政策,建立利益调节机制,推进土地收储工作,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严格项目准入、严控投资强度,努力打造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加快建设硅砂产业园区,立足得天独厚的硅砂资源优势,积极推进资源集约利用、整合开发,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改造升级,尽快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集群和加工基地,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坚持以工业化思路抓农业,在不断壮强现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同时,积极引进新上农产品加工项目,大力发展马铃薯深加工、净菜及山野菜加工、肉类和奶制品加工等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的集约化发展水平。狠抓节能减排,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抓手,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攻坚行动,严把项目“准入关”,做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不上,不符合集约用地的项目不上,不符合节能环保的项目不上;严把产能“淘汰关”,坚决取缔“两高一资”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把企业“治理关”,推进科技进步,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对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进行重点治理,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消减排量。保护青山绿水,造福子孙后代。
提升发展商贸物流业。立足近邻京津冀巨大市场、地处内蒙古重要出海通道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着力打造冀蒙边界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强化扶持促提升,制定并实施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及相关优惠政策,在资金、用地等要素配臵上予以支持,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工程和“新网”工程,用足用好专项资金,积极吸引社会资金,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加强引导促转型,编制并实施《城乡商业网点规划》,以规划为指导,以流通信息化为手段,加快建设一批大型专业市场、商业街区和物流园区,重点推进城郊综合物流园区、县城核心商业圈、农产品交易市场等项目建设,配套建设仓储设施、配送中心、转运中心等附属设施,加快发展新型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着力构建覆盖城乡、辐射周边的现代商贸物流网络体系。到201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以上。
(二)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动力,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坚持把扩大开放摆在核心位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体现到经济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千方百计引资金、上项目,全力以赴保环境、建项目,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外向度。
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紧盯国家“十二五”投资计划,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准确把握国家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找准国家政策与县情实际的对接点,积极谋划包装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围场发展实际的重点项目,不断增强项目的针对性、提高项目的关联度。全员发动,全力跑办,组织精干力量,拿出主要精力,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最大程度地引进资金、争取项目、扩大投资、促进发展。
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深入开展“全民招商”活动,进一步创新招商理念、拓宽招商渠道、整合招商资源、改进招商方式,立足环京津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和其它资本外溢区域,瞄准知名央企、民企和外企,围绕县域主导产业,采用专业招商、产业招商、项目招商、以商招商等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不断加大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努力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先进技术方面实现突破,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对外开放格局。狠抓重点项目投资。坚持把项目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作为园区建设的支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开工保进度、抓在建保投产、抓谋划保后劲。进一步健全完善县级领导、县直部门及乡镇包项目工作机制。组建专门班子、配备专门力量、落实专项资金,集中引进一批拉动作用强、科技含量高、利于围场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努力使项目工作形成“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有效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三)以强化基础建设为保障,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优势 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先决条件,以水、电、路、讯和生态建设为重点,以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进度、破解瓶颈制约,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夯实基础、提供支撑。
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改善交通、水利、电力等方面基础条件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尽快破解“瓶颈”制约。交通建设按照“增加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网络、完善功能”的思路,进一步加快承围高速公路建设速度,积极推进承锡高速公路、御大公路、多丰铁路复线、通用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进程,逐步实施棋塞线、四姜线、边石线等县级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完成通村公路建设任务。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面向京津、连接冀蒙、贯通周边的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不断提升围场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地位。水利建设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契机,积极实施农田水利、饮水安全、河流整治、农业节水和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依法治水、科学用水,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由“水瓶颈”向“水支撑”转变。电力建设重点抓好承德北500KV输变电站项目,配套建设110KV、35KV和10KV输变电网络,尽快形成安全、稳定、高效的配电系统,进一步提升电力对经济发展的服务保障能力。
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县城立足“低碳生态、山水宜居、休闲旅游、满蒙特色”的发展定位,按照“南北拓展延伸、中部改造提升”的总体思路,紧紧抓住“三年上水平”的有利契机,坚持改造与新建并举、软件与硬件齐抓、公共服务与景观打造有机结合,全面提高规划建设、环境质量、聚集能力、承载功能、风貌特色、管理服务水平。着力实施旧城改造、“一河两山”景观打造、星级宾馆建设、路网优化贯通等重点工程,切实抓好供水、供热、供气等公益性项目,不断提高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档次。加快发展商贸流通、文化娱乐、休闲观光等第三产业,逐步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推动县城发展上水平、管理出品位,打造繁荣、舒适,宜居、宜游的良好环境。到201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5万。乡村按照“两环三带多中心”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重点打造一批工业主导型、商贸物流型、旅游开发型小城镇,发挥聚集效应,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到2015年,城市化率达到40%,提高10个百分点;积极稳妥地推进新民居建设,发展建设一批乡村旅游新村、特色农业新村和民俗文化新村,带动农村面貌改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到“十二五”末,全县3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新民居示范村。
强化生态保护与建设。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实施以治山、治水、治沙、治田、治污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稳步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后期扶持、矿山披绿等生态建设工程,深入开展“全民植树造林、建设生态家园”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大搞生态建设,进一步提高生态建设水平。切实加强生态管护,实行严格的封山限伐、舍饲禁牧等生态保护措施,严厉打击私挖乱采、乱砍滥伐等破坏生态的行为,扎实推进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专项治理,进一步巩固优化生态建设成果。积极倡导生态、绿色、环保、健康的理念和生活、消费模式,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质,全力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生态和谐的新围场。
(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全面开创和谐围场新局面 在全力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坚持把公共财政更多地投入到民生事业上来,把工作精力更多地用到关心群众生活上来,全力实施十大工程:实施科技创新工程,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先进技术成果引进、消化和吸收,推进技术交易,鼓励发明创造,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实施富民增收工程,落实支农惠农举措,积极扩大就业,发展劳务经济,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有效利用扶贫开发、“一对一”结对帮扶等形式,加大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500元,年均分别增长9.4%和10%。实施社保扩面工程,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医疗、养老、救助等基本社会保障。到2015年,全社会各类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7万人以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等保障标准全面提高。实施教育提升工程,全面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教育、积极兴办职业教育、不断推进民办教育,努力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导,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医疗健康工程,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城镇和农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各级医疗机构软硬件建设水平,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到2015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新农合覆盖面达到95%以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100%。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坚持繁荣文化事业与发展文化产业统筹兼顾,积极推进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文化历史展览中心等重点项目和乡村文化中心建设,大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文化下乡工程,加快培育文体娱乐、文化创意、演艺传媒等文化产业,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施安居保障工程,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积极构建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等为主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增加城镇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不断改善农村居民住房条件,基本实现“住有所居”。实施食品药品安全工程,建立健全食品药品综合协调与监管、企业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应急处臵、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坚决查处假冒伪劣食品和药品,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充分调动、引导新型社区、各类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加快建立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新模式。实施平安围场建设工程,高度重视信访稳定,不断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抓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防汛、防火和防疫工作,有效处臵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承继“十一五”辉煌,开创“十二五”伟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敢于担当、勇挑重担、履职尽责,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
(一)坚持解放思想,在建设创新型政府上求突破。紧紧围绕主题主线,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工作方法,坚决破除不思进取、按部就班、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想,树立敢想敢干、敢于尝试、敢于破例、敢于创新的意识,不断增强抢抓机遇、推动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积极探索保增长、调结构的有效途径,研究解决破瓶颈、惠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使各项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二)坚持依法行政,在建设法治型政府上下功夫。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与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不断增强行政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三)坚持求真务实,在建设实干型政府上再努力。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力弘扬“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积极倡导“五加二”、“白加黑”顽强拼搏的工作作风,把主要心思和更多精力用在真抓实干、推动发展上,心无旁骛地做事情、扎扎实实地干工作、掷地有声地抓落实,不争论、不空谈、不浮躁,努力做到谋则必举、争则必胜、求则必成、干则必优,强化考核追责任,盯住目标要结果,确保各项工作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完成。
(四)坚持一心为民,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上见成效。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为民意识和服务意识,下大力量优化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提速工作过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着力打造诚信、务实、便捷、高效的经济发展环境;持续开展“千名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更好地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服务,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干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五)坚持廉政勤政,在建设廉洁型政府上严要求。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惩防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严守思想道德防线和法纪法规红线,严查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领域的腐败问题,真正做到以自重铸品德、以自省管小节、以自警慎言行、以自励把操守。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压减公用经费,压缩行政支出,树立廉洁奉公、勤政自律的良好形象。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做好当前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年初以来,我们在抓好各项常规工作的基础上,着力实施了“七大工程”、开展了“两项活动”,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为“十二五”开局起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亿元,同比增长12.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7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14元,分别增长29%和15.3%。1—8月份,财政收入实现3.1亿元,同比增长3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4亿元,增长2%。预计到年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可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圆满实现“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托,奋斗铸就辉煌。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期待,是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县各族人民,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走出一条具有围场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为建设生态、富强、文明、和谐的新围场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吉新煤矿十二五规划
吉新煤矿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
兖矿新疆矿业有限公司吉新煤矿
煤矿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
兖矿新疆矿业有限公司力拓分公司
二O 一一 年 一 月
吉新煤矿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规划回顾
兖矿新疆矿业有限公司吉新煤矿和红山洼煤矿位于吉木萨尔县城西南约20km处,行政区划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大有乡。吉新煤矿中心地理坐标北纬:43°54′53″,东经89°00′26″,井田呈不规则的多边形,总体东西长2750m,南北宽约1100m,面积约2.66km2,矿井建设规模60万吨/年,该项目已被列入自治区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新煤规〔2006〕605号),红山洼煤矿中心地理坐标北纬:43°55′45″,东经88°59′04″,井田呈不规则的多边形,井田范围长约1830m,宽约600~820m,面积约1.8km2,矿井建设规模30万吨/年,该项目已被列入自治区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新煤规〔2006〕604号)。两矿井位于乌奇公路南约9km,有三级沥青砼道路通往煤矿,交通便利,吉新煤矿和红山洼煤矿相邻,煤层相连,开采煤层条件完全一致。
“十一五”期间,力拓分公司在自治区各级政府、兖矿集团公司、兖矿新疆矿业有限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建设“科技强矿、人才兴矿、文化建矿”的现代化文明矿井为目标,以构建本质安全型矿井为方向,以“和谐矿井、融合共进”的管理为手段,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攻难克坚,力争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经营和三个文明同步协调发展。
吉新煤矿60万吨/年技改项目于2008年1月份开工建设,经过设计、监理、施工、建设等单位的共同努力,首采工作面于2009年8月31日安装完毕,各主要生产系统于2009年9月开始单机设备调试、带载调试和验收。经过矿井联合试运转检验,矿井主要生产系统和安全设施达到了设计要求,具备了联合试运转验收条件,并于2010
吉新煤矿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
年1月13日通过兖矿集团公司联合试运转验收,现转入试生产阶段,计划本年内完成投产验收。2010年各项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1、原煤产量:61.21万吨。
2、掘进进尺:2300m。
3、原煤成本:116.95元/吨。
4、煤质指标: 发热量23MJ/kg,水份10.71%,灰份15.6%。
5、技改投资完成情况:全年技改投资完成12272.93万元,完成了全年投资计划和工程结算。其中:矿建工程完成投资2081.16万元;土建工程完成投资2986.63万元;安装工程完成投资2211.52万元;设备投资完成2242.46万元;其他投资完成2751.16万元。
6、矿井投产验收情况:
2010年1月13日通过联合试运转条件验收,经批准于2010年3月6日开始试生产。
2010年7月1日通过工程质量认证。2010年7月30日通过消防专项验收。2010年9月8日通过环保设施专项验收。2010年9月18日通过水土保持验收。
2010年9月28日通过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和瓦斯治理示范矿井验收。
2010年11月23日接到矿井安全生产许可证授理通知书。企业文化建设成果显著。坚持以先进的文化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以“和谐矿井、融合共进”管理文化为支撑的企业文化体系。不断丰富拓展文化内涵,加大企业文化宣贯力度,统一了职工思想,改善了职工心智模式,规范了职工行为。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完善了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强化了
吉新煤矿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确认制度,推行了井下作业现场“红、黄牌“管理,开展了本质安全型岗位、区队和系统创建,推进了矿井“双基”建设、安全质量标准化和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及质量标准化评估。深化“四级”安全培训,建立健全了“四级“培训管理制度,培训安全技术人员累计511人次。
矿井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推进。按照“以采定掘、以掘保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确保矿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组织生产,形成了有序开采、合理布面、开拓延伸的格局,实现了吉新矿首采11A601工作面的顺利投产和西翼采区的掘进生产,促进了矿井由基建技改矿井向生产矿井正常生产的转变。强化对综机设备、提升、运输系统的管理,加强对机电系统的改造和通风系统的调整,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加大队伍建设和队伍培训。在矿井技改期间,针对矿井职工队伍大多由新工人组建,同时对新设备、新工艺、新系统不熟悉的情况。吉新煤矿按照“请进来、送出去”的方针政策,多批次、多地点将新参加工作及原矿井职工送至集团公司各兄弟矿井进行入矿实地培训和学习。同时,派出矿井精干力量,到各设备厂家进行实地培训,做到早介入,早学习,早熟悉。在矿井正式投入生产前,熟悉各专业应知应会的技术技能和专业知识。在设备招标购置前,与厂家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在矿井安装及设备调试期间,由各设备厂家技术人员在矿进行指导安装及现场培训。保证矿井各专业各工种能够在矿井技改期间做到“三懂四会”。同时发挥矿井四级培训站的积极作用,联系自治区教培中心,组织老师到矿培训,累计培训各岗位工种632人次,达到了矿井由技改转入生产后各岗位工种持证上岗的要求。
吉新煤矿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由于吉新煤矿工作面倾角较大,最大倾角约40°,开采工艺在国内尚属技术难题,吉新煤矿联合西安科技大学进行《大倾角采煤工艺研究》。为降低矿井井巷投入,在副井形成了斜巷辅助运输、架空乘人装置、行人助力器为一体的辅助运输载人系统。受原矿井为私人煤窑收购,造成老采空区图纸不全、火烧区富水条件不明等因素,吉新煤矿积极联系西安科技大学对采区探放水工艺和方案,委托集团公司地质大队进行探访水设计和组织施工,提高了采区防水抗灾能力。与西安科技大学签订了大倾角工作面防灭火及瓦斯治理科研项目,目前正在实施过程中。
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不断深化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建设,完善材料预算控制体系,建立了经营管理中心,初步形成了市场调研、资金管理、材料发放、内部考核的内外循环管理模式。狠抓内部经济运行,完善了岗位、个人和相近工序多人一起作业的目标责任管理。完善了煤质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商品煤含矸、含杂率。
三个文明建设稳步发展。构建了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创新工作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在矿井重组和技改期间,使矿井干部职工队伍稳定、团结。针对新疆地区少数民族职工特殊的民族生活习惯,采取自治自管、帮扶照顾,尊重少数民族职工的饮食生活习惯,保证矿井稳定发展。强化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项制度有效落实。信访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强化。营造“和谐矿井、融合共进”的良好氛围。
环境保护和节能措施。矿井建立了矿井污水处理系统和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初步建立多项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在设备选型和工艺方面,大力推广节能、低耗、低污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污,强化环
吉新煤矿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
保节能管理,为实现矿井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二五”规划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方针
“十二五”指导方针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以煤炭整合、有序开发为重点,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保障安全,改小建大、优化结构,依靠科技、促进升级,深度加工、洁净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使其成为指导我矿未来五年发展的行动纲领。
(二)、发展目标
首先,立足于安全发展,有效遏制较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为吉新煤矿健康稳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管理,力争在促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方面有所提高。再次,突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自觉、主动地把安全本职工作做好。最后,加大安全投入,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力争在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突出矛盾和热点问题上实现突破。
为响应国家和自治区煤炭产业政策,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深入实施自治区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根据国务院3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新疆人民政府新政发〔2009〕52号文件《关于促进自治区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作的吉新煤矿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
指导意见》以及新疆发改委新发改能源〔2009〕534号文《关于吉木萨尔县吉新煤矿60万吨/年改扩建项目核准的批复》、新发改能源〔2010〕942号文《关于补充上报2010年煤炭产业升级项目的通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新国土资函〔2010〕227号《关于上报重点整合矿区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的精神,利用兖矿集团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对中小型煤矿进行资源重组和改造升级,扩大矿井规模,拟将吉新煤矿与红山洼煤矿进行资源整合,建设一个90万吨/年矿井。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年9月20日关于新疆各矿区总体规划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要求,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2号),落实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加快实施南北互动,优化天山北坡经济带的经济环境,推进乌昌一体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新发改函[2008]97号文下达了“关于委托编制吉木萨尔水溪沟矿区总体规划的函”,要求兖矿新疆矿业有限公司为牵头企业,委托新疆煤炭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吉木萨尔水溪沟矿区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初稿已于2010年4月进行初审,规划吉新、红山洼煤矿合并建设一个240万吨/年的矿井。
根据上述政策和文件精神,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利用兖矿集团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对中小型煤矿进行资源重组和改造升级,扩大矿井规模,先期按产业升级政策,拟将吉新煤矿与红山洼煤矿进行产业升级,建设一个90万吨/年矿井,到“十二五”末根据水西沟矿区总体规划,建设一个240万吨/年,矿井同时配套建设一个洗选煤厂,计划投资2.3亿,解决就业人员400人。
吉新煤矿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
天山北坡的乌鲁木齐、昌吉、塔城、克拉马依四地区分布着众多大型火力发电厂、石油加工、食品加工、建材企业,是新疆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也是我区煤炭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片区,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占全疆的62%左右。吉新煤矿生产的煤炭主要供应天山北坡经济带东部的吉木萨尔、奇台、阜康等地的发电、建材、城市集中供热以及居民生活用煤,煤炭销售前景较好。本项目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建设条件,有一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技术政策,项目建成投产后可以实现有效的规模经济效益。本项目设计生产能力为240万吨/年,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有力地带动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公司正在着手办理吉新煤矿和红山洼煤矿产业升级的相关事宜。计划2010年~2015年进行吉新煤矿改扩建90万吨、240万吨/年项目,其中2010年~2011年进行相关手续的办理,2012年~2013年进行改扩建建设,2014年~2015年试运转投产。
三、“十二五”安全生产工作主要任务
(一)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促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生产经营中涉及安全的各个单位、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以及各个环节关系错综复杂,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只有建立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才能堵塞安全管理的漏洞,保证生产的有序进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或废弛,安全生产管理措施不落实,势必埋下不安全的因素和隐患,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建章立制是搞好安全生产,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对安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整改,完善各种安全生产管理
吉新煤矿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提高企业安全素质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保障安全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管理制度。只有明确各单位、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分清责任,各尽其责,才能形成严密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为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
我矿各级组织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落实各自的责任。只有这样一级一级地签定,一直把责任书签定到区队、班组及一些关键岗位。在人员变动时或责任书到期后,及时进行补签或续签,从而确保了安全生产责任环环相扣,面面落实,避免出现中断、脱节的现象。(2)明确安全生产责任
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居于全面领导和决策的地位。一个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的好坏,与其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为了切实落实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各部门在责任书中明确要求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履行好安全生产的六项职责,即: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和实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报告处理事故等。对安全生产直接负责人、单位的其他领导、安全监管机构负责人和监管人员、其他部门负责人、班组长直至各岗位职工,都按照分工明确其安全生产职责,把
吉新煤矿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
格验收考核及交接,做到质量不达标不交接,确保了各岗位职工做到了岗位达标。
(三)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提高企业安全素质
纵观煤矿生产的各次事故,其事故原因主要是一些单位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不高,基层工作不到位,基础工作不扎实,主要表现在措施、责任不落实,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混乱、水平低,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等。大量事实说明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关键,只有抓住、强化了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就抓住了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矛盾,就能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我们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抓好安全基层基础工作,要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区队管理、班组管理,认真抓好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认真抓好隐患排查治理,认真抓好企业现场安全管理,认真抓好员工的培训工作,特别是要害工作,特殊岗位工种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素质。
(四)加强安全检查,整改安全隐患,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煤矿生产的各个时期、各个环节都要经常不断地进行安全检查,要使安全检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安全检查的内容包括:查规程、措施、制度的落实情况,查现场管理存在的各种隐患、特别是重大隐患,对重大安全隐患要挂牌督办,对查出重大隐患的单位要实行重罚。查安全防护设施。对各种安全防护设施我们要查其是否齐全、吉新煤矿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
是否有效。查安全培训、查要害工作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查这些人员的工作记录、操作技能等,确保这些特种作业人员的素质真实有效。
(五)加强职业病的防治,为职工创建安全、健康的作业环境
我矿要建立起完善的防尘系统。同时,井下所有掘进要实行湿式打眼,并装设捕尘装置。所有转载点要有喷雾降尘设施,工人要佩戴防尘口罩。要为工人创造出良好的、健康的、安全的作业环境。
(六)加强安全人才培训
加强安全人才培训,提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各工种人员的安全素质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和安排下,每年对企业负责人进行煤矿安全培训,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使企业负责人了解安全生产形势,掌握煤矿安全生产规律,加强对我矿安全生产的统一、协调、指挥,是我矿安全生产的最根本的有力保证。
通过三级安全培训资质的机构,分期分批对区队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区队长及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经过安全培训中心的严格考核,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方能继续担任区队长职务。通过这种形式保证区队长的安全素质,杜绝违 章指挥,为矿安全生产把好现场关口。
通过三级安全培训资质的机构,对特种作业人员定期开展特种作业人员上岗操作证的安全综合培训,坚持做到持证上岗。矿还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安全培训班,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
第四篇:实现新突破-十二五规划(推荐)
“六个新突破”,一是着力实施“63513”示范工程,在发展壮大新兴高端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建设5个重点园区、着力扩张10家龙头企业、切实抓好20个骨干项目,新增投入200亿元左右,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00亿元。建设潍坊光电产业园二期、新兴产业园、先进制造园、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高新滨海产业园等5个重点园区。通过技术创新、品牌战略、新建项目、并购重组、上市融资等途径,加快壮大10家龙头企业。突出抓好潍柴动力系列项目和歌尔光电产业园、北汽福田潍坊多功能汽车厂、盛瑞传动8挡自动变速器工业园等20个重点项目。二是着力推动城市转型提升,在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城市上实现新突破。重点建设“一河四路两片”区域,即开工建设浞河宝岛主题公园,发展充实健康东街、潍县中路、北海路、玉清东街周边区域,改造提升潍县中路以东、东风东街以北、永春路以西、玉清东街以南片区,开发建设25平方公里片区,加快打造中央商务区、总部经济聚集区、现代服务业隆起带。着力壮大总部经济,打造总部经济聚集区。三是着力繁荣科技服务业,在进一步优化发展结构上实现新突破。着力实施“双十工程”,重点抓好软件园、生物园、商业数据基地、高端产业加速器等10个续建项目,开工建设环渤海金融后台服务基地、歌尔科技学院等10个新项目,加快发展提升科技服务业。打造4个新的商务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四是着力提升民生建设水平,在打造美满幸福家园上实现新突破。实施10项惠民工程,主要是加快建设志远小学、清平小学、浞景学校,新开工建设钢城现代学校、凤凰小学,新建和改建7所公办幼儿园,实施学前2年免费教育。建成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新农合大病统筹基金,建立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险体系。建成老年安养中心二期工程,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建成600套以上公共租赁住房。建设4处超市或农贸市场。五是着力聚集创新支撑资源,在推动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上实现新突破。办好博士联谊会,实施“1300引才工程”,引进20名以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争创10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创建6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6家企业建成院士工作站。2家企业申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家企业申报国家863计划,8家企业申报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计划。落实好有关重大贷款项目。推动8家企业进入“新三板”。六是着力加强改进党的建设,在提升创新创业保障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加强基层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努力实现五个方面新突破。一是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新突破。主要通过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加快科技型民营经济发展,提高选商选资水平和加大基础产业扶持力度等措施来实现。二是着力优化财税结构,努力实现楼宇总部经济新突破。三是着力实施宜居城市战略,努力实现“三改一化”新突破。要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推进新市镇和城中村改造建设,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对违法占地、违章建设的治理力度,积极推进“三改一化”工作。四是着力实施“四金农民”战略,努力实现民计民生新突破。五是着力拓宽融资渠道,努力实现自主发展新突破。
五个“新突破”:要力争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要力争在优化城乡环境上实现新突破,要力争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上实现新突破,要力争在加强对外合作上实现新突破,要力争在强化干部作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五个优势:巩固县域经济良好发展势头,必须创造思想优势,放大资源优势,打造环境优势,构筑产业优势,依靠人力优势。
一是实现农业龙头企业品牌建设新突破。进一步用好用活上级扶持政策,在抓好全区7家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建设前提下,借助 银农金桥 工程,加强银企联姻,使更多的农业企业挤进国家扶持的盘子,力争尽快创立我区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企业效益,提升发展水平。
二是实现城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新突破。努力提升城市农业发展定位,坚持品牌、项目、产业链建设同步推进。以白浪河生态林场建设为依托,大力推进文博园、广潍汽博园、金宝乐园等旅游开发项目建设,打造奎文区文化、旅游休闲、会展博览、健康娱乐等各具特色的旅游产业园区,力争将该区城市农业打造成富有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新亮点。
三是实现劳动力就业再就业服务水平新突破。着眼于加快村改居的居民提高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尽快融入城市,认真组织实施好城郊劳动力就业再就业培训工程、新型城郊居民创业培训、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等工程。加强协调配合,逐步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劳动用工管理制度,积极创造更加有利于劳动力就业创业的环境。
四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新突破。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进货抽检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区企业三级检测网络。抓好市场自检自测体系建设。认真开展好每半月例行抽样检测工作。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加强与工商、质检等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形成联动机制,加大处罚力度。
五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生态建设新突破。重点抓好沿海防护林体系、绿色示范街居建设,进一步提升林木覆盖率。按照潍办发(2010)37号文件要求,充分挖掘造林绿化潜力,扎实推进街居、单位、企业绿化工作,确保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目标,努力营造 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绿中 的最佳人居环境。抓好白浪河生态林场扩建工作,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体制,推动林场健康发展。
六是实现涉农综合改革新突破。继续抓好农村集体资产改制,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协调督促搞好全区各街道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等工作,推动街居产业发展规划健康有序实施。同时,继续不折不扣地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涉农惠农政策。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沼气项目尤其是养殖场中型沼气池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农机执法力度,抓好农机化各项工作。
七是实现机关建设新突破。围绕 创先争优、强基固本做先锋 活动的深入开展,认真落实 两实 作风,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树形象,切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突出抓好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自身建设,强化求真务实、争创一流、为民服务、廉洁自律 四种意识,不断提高战斗力和凝聚力。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全力以赴推动我局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实施农田灌溉工程,不断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饮水安全工程,确保农牧区饮水安全。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工程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实施草场恢复性建设工程,不断加大草原建设、管理和保护力度。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力争完成2399户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着力解决安居工程中水、电、路、讯、广播电视、邮政等“短腿”问题,确保90%以上的农牧民实现定居、安居、适居。实施农牧区小康环保行动,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大乡村公路建设,方便农牧民群众运输和出行。实施薪材替代工程,力争完成2000户沼气建设任务。
在调整农牧业结构上实现新突破,着力加强特色产业建设,努力建设既具有明显特色和品质优势,又具备较强规模经济优势的特色农牧业产业带,做到建设特色农牧业产业带与市场营销、旅游观光、科技推广示范、培养新型农牧民、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相结合。
在加快发展非农产业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来抓,实现劳务输出4.5万人次。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的机遇,逐步建立和完善农牧区农贸、生活用品、生产资料等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常继续贯彻落实“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方针,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20家,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农牧民参与旅游业,使更多的农牧民群众吃上旅游饭。
在扶贫开发上实现新突破,着力加快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积极实施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扶持和引导贫困农牧民从事二、三产业,拓宽增收渠道。认真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和“爱民固边战略”,促进边境县与腹心县同步发展。加大定点扶贫力度,坚持工作到乡镇、规划到村、帮扶到户。
在统筹发展民生事业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构建和谐农牧区。加快发展农牧区教育事业,广泛推广职业技术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加大科技培训,完成1万人次培训任务;加快发展农牧区文化事业,力争完成20个村文化室、50座广播电视站的新建和改扩建任务;加快发展农牧区卫生事业,确保农牧民群众小病不出乡、大病有统筹、医疗有保障。
在深化农牧区改革上实现新突破,着力增强农牧区经济发展活力。坚持“三个长期不变”的农牧区基本政策,深入落实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完善《林芝地区农牧区改革试点方案》,重点抓好工布江达县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继续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和贯彻落实农牧区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积极引导援藏资金重点向农牧区倾斜。
在加强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着力夯实党的基层组织。以选拔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载体,不断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以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载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建立党员联系村务责任制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建立党建信息员制度为载体,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沟通联系;以流动党校和典型建设为载体,切实抓好“双培双带”工作。
第五篇: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免费)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1)“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并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我们战胜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3)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4)“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十二五”规划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 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要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5)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防范各类潜在风险,避免经济大的起落。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各项政策协调配合,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6)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要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要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要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7)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资合理
增长,优化投资结构,完善投资体制机制,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十二五”前期要确保国家扩大内需的重点在建和续建项目顺利完成并发挥效益。发挥产业政策作用,引导投资进一步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引导投资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有效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最终需求。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加强和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防范投资风险。规范国有企业投资行为,注重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8)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农业机械化。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清洁环保生产方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9)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大幅增加投入,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公路、沼气建设,继续改造农村危房,实施农村清洁工
篇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带图表完整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 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 发展环境
第二章 指导思想
第三章 主要目标
第四章 政策导向
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章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第六章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第七章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第八章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第三篇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九章 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 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第十二章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十三章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第十四章 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 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十九章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第二十章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第二十二章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二十五章 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 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第七篇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二十七章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第二十八章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第二十九章 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第八篇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十章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第三十一章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第三十二章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第三十三章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十四章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第三十五章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第三十六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第九篇 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第三十七章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第三十八章 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第三十九章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第四十章 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第四十一章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第十篇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四十二章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第四十三章 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十四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第十一篇 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十五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第四十六章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第四十七章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第四十八章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第四十九章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第十二篇 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五十章 完善区域开放格局
第五十一章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第五十二章 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
第五十三章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
第十三篇 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第五十四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十五章 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第五十六章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第十四篇 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第五十七章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第五十八章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第十五篇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五十九章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六十章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第十六篇 强化实施 实现宏伟发展蓝图
第六十一章 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
第六十二章 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 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战胜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尖端科技领域实现重大跨越。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积极成效,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医药卫生、财税金融、文化体制等改革取得新突破,发展活力不断显现。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二位,利用外资水平提升,境外投资明显加快,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专栏1 “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新华社发
“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 篇三: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完整整理版)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国家“十二五”规划概要
【“十二五”规划概要】
国家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而2006-2010年这个时间段刚好是我们国家提出来的“五年计划”的第11个,所以我们也就叫他做“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简称就叫“十一五”。“十二五”也就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它的时间段就是:2011-2015年。“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规划编制工作大体包括前期调研、编制起草、论证衔接、审批发布四个阶段。在制汇总到国务院,编制全国的“十二五”规划,将在2010年下半年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讨论建议稿,而后提交2011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审议通过付诸实施。目前,各部委省市区的“十二五”前期课题调研均已启动。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工作的有关考虑。
第一,开展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在即。目前,我们需要充分和扎实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搞好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因此,“十二五”规划将是我国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规划,是深入实践科学发 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民主参与度,广泛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对重大问题形成共识,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对“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进行公开选聘研究单位。每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一般都要经过前期研究、形成基本思路、研究提出规划框架和起草规划草案几个阶段。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基础,是否能够做到充分和扎实,直接影响到基本思路的提出,影响到最后形成的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
第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为了做好“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公开选聘研究单位工作,发展改革委在课题内容安排上作了改进。按照党的十七大的总体部署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充分讨论和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含8个领域39个题目的《“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选题指南》,供大家申请课题时参考。《指南》选取的这些题目,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发展目标研究等;另一方面是关于需要推动解决的制约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等,研究重点是寻找破解这些问题路径、方向,提出具体可行的政策举措。项目单位在申报课题时,可以依据自己的研究优势,直接用《研究指南》列出题目,也可以围绕《研究指南》确定的领域,自行确定研究题目,但是一定要围绕规划编制工作需要,突出关系全局发展的问题,突出战略发展的问题,突出宏观性、政策性方面的问题。要能直接为提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思路、起草“十二五”规划《纲要》服务,从国家中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把问题分析透彻,把解决思路梳理清楚,并提出针对性和实 用性强的政策措施。
第三,公开选聘工作的有关安排。具体安排大家可以参考国家发展改革委《“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公告》或登陆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查询。目前,发展改革委课题申请对象仅限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行业协会及国际组织,以及其他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机构或组织,不面向个人。请有意申请课题的单位,一定要在规定日期前报送课题申请书,以免错过评审。发展改革委将主要依据申请单位选题是否准确,针对性如何;课题方案思路是否清晰,可操作性如何;研究方法是否科学,是否适合选题要求;以及研究单位的资质、研究人员的素质和以往的研究成果等,来确定最终入选课题。为进一步将课题研究与规划编制工作结合起来,增强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实用性,发展改革委将在研究期间,组织有关专家听取2-3次课题成果汇报,请各课题负责人能够带头做好研究工作,按要求进行汇报。希望各单位能够继续本着为国家未来发展出谋划策的意愿出发,并撰写出有思想、有深度、有实际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研究任务。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一、发展环境
1.世界经济走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及政策取向。
二、思路目标
3.“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
4.“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研究。
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三、产业结构
6.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7.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研究。
8.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9.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
10.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11.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12.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
四、城乡区域
13.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思路研究。
14.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
15.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研究。
16.优化生产力布局战略研究。
17.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研究。
五、科教文化
18.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研究。
19.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对策研究。
20.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
六、改革开放
2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22.深化国有经济改革研究。
23.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