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首提***、***等人搞非组织政治活动

时间:2019-05-12 11:28: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高法首提***、***等人搞非组织政治活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高法首提***、***等人搞非组织政治活动》。

第一篇:最高法首提***、***等人搞非组织政治活动

最高法首提***、***等人搞非组织政治活动

核心提示:3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上就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发文,文章提到,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开展“增强党性、严守纪律、廉洁从政”专题教育活动,教育干警充分认识***、***等人践踏法治、破坏党的团结、搞非组织政治活动的严重危害,彻底肃清***严重违纪违法对法院工作造成的恶劣影响,引导干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决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原标题:切实强化权力运行监督 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

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必须同步推进廉政机制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各级人民法院必须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在司法体制改革中同步推进廉政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改革试点工作中注意把司法体制改革与廉政机制建设有机衔接起来,确保每一项改革措施都能体现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要求。

全面落实“两个责任”,人民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成效 2014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四次全会和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全面落实党中央、中央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部署,推动人民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各级人民法院党组普遍强化了“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失职”的主体责任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常思常议,并与审判业务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通过建立约谈制度、签订责任书、组织专项考核等方式,推动党风廉政责任层层落实。探索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机制,全年共对73名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履职不力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法院领导干部进行问责。

以零容忍态度惩治司法腐败。各级人民法院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以最坚决的意志、最坚决的行动扫除政法领域的腐败现象”的指示精神,探索建立上下联动的查案工作机制,切实加大对法院干警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强化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纪律惩戒工作审核把关工作机制,坚决纠正查处不力问题,努力做到“查案无禁区,惩腐零容忍”,坚决清除法院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全年共立案查处违纪违法干警2108人,结案处理1937人,同比分别增长154.3%和172.8%,充分发挥了反面典型案例的警示震慑作用。

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各级人民法院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法院干警在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兼职清理工作,共有31人辞去兼任职务。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和“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问题作为重点,认真开展专项整治。

切实加强纪律教育和廉政教育。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开展“增强党性、严守纪律、廉洁从政”专题教育活动,教育干警充分认识***、***等人践踏法治、破坏党的团结、搞非组织政治活动的严重危害,彻底肃清***严重违纪违法对法院工作造成的恶劣影响,引导干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决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各级人民法院扎实开展廉洁司法教育活动,以编发警示教育案例选编、发送廉政亲情寄语、编发法官行为指引等方式,帮助干警涤荡思想灵魂、建设精神家园,引导干警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

切实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各级人民法院全面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司法巡查工作,切实强化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协管监督。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五个严禁”、任职回避、防止内部人员干扰办案等制度,研究制定主动接受案件当事人监督的规定,推动各级人民法院广泛建立向案件当事人随案发送廉政监督卡、进行廉政回访等制度,强化对审判权运行的常态化监督。支持纪检监察部门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创新监督机制,突出工作主业。建成覆盖全国四级法院的网络举报体系,加强举报线索管理,不仅方便了群众监督,同时强化了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举报线索受理核查工作的实时监督指导。

认真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各项任务。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的实施办法,对人民法院承担的各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认真履行对行政机关进行司法监督的职责,大力加强行政审判工作。积极参与国际追逃追赃、规范减刑假释、打击行贿犯罪、开展反腐宣传等工作,为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出了贡献。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使各项改革措施体现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要求 要强化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协管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将发生一些结构性改变,与之俱来的则是廉政风险点的变化和转移。例如,人财物省级统管后,省级法院人财物管理部门的廉政风险将随着权力扩大而增加,地方有关部门对省以下法院的同级监督则将随着管理体制的改变而相对弱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的监督措施跟不上或者不能落到实处,就有可能在廉政风险的防控方面出现缝隙和漏洞,并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成效。

在人财物省级统管的改革中,各级人民法院要注意完善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领导班子的监督机制,尤其要切实加大对省以下法院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协管监督力度。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司法巡查工作,通过优化巡查方式、加大巡查频次、注重成果运用等措施,增强司法巡查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效果。要综合运用上级法院派员参加下级法院党组民主生活会、责成下级法院主要负责人到上级法院检讨责任、上级法院党组约谈下级法院主要负责人等方式,切实加强对下级法院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要完善上级法院监察部门对下级法院监察部门的领导、指导机制,推动人民法院监察工作双重领导体制的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

要强化对合议庭和独任法官权力行使的监督制约,有效防控廉政风险。办案责任制的建立,也使司法权行使的廉政风险逐步从院、庭长向合议庭和独任法官身上转移。办案责任制改革中,各级人民法院要注意健全对合议庭和独任法官监督制约机制,把充分放权和有效控权有机衔接起来。要重新排查、评估合议庭和独任法官可能面对的廉政风险,重新构建审判执行岗位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人民法院内部监督机制,进一步细化院、庭长审判监督权和审判管理权的程序规则及权力边界,同时要进一步探索廉政监察员的配置方法和履职方式,切实加强纪检监察部门和廉政监察员对合议庭和独任法官权力行使的监督。要科学设计对合议庭的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合议庭成员定期交流机制,完善合议庭工作规程和管理制度,防止合议庭成员因长期共事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引发腐败窝案。要全面推进阳光司法机制建设,确保到2015年底形成体系完备、信息齐全、使用便捷的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和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

要建立符合法官职业特点和司法规律的法官惩戒制度,督促法官公正高效廉洁司法。建立一套既能对法官违纪行为及时进行惩戒,又能保证法官独立公正办案的职业惩戒制度,是本轮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人民法院要结合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符合法官职业特点和司法规律的法官惩戒制度。要按照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研究建立以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倒查问责制为核心内容的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通过科学确定追责主体、追责范围、追责方式及免责条件,实现职业惩戒与职业保障的统一平衡,既保证“权责对等”、“失职必究”,又避免过度追责导致法官不敢负责。要科学设计法官惩戒委员会的设置方式,既要在法官惩戒工作中体现“党管干部”、“责权一致”原则,又要适度引入社会监督,提高法官惩戒工作的公信力。要明确法官惩戒委员会与法院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责分工,法官惩戒委员会原则上只负责错案认定和责任划分,形成对法官违纪违法行为的惩戒意见,法院纪检监察部门则应继续负责法官违纪案件调查取证以及对法官以外人员的调查惩戒工作。

要积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坚持严格、公正司法,依法严惩腐败犯罪。完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保障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严格规范减刑、假释工作,对腐败犯罪分子,不论其职务多高、权力多大,都依法严惩。要严惩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犯罪,严惩食品药品管理、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土地出让等领域的职务犯罪和商业贿赂犯罪。完善对外逃腐败犯罪分子依法审理程序,无论其逃到哪里,都要坚决绳之以法。进一步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惩治力度,减少腐败犯罪。加强与有关方面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新形势、新任务对各级人民法院纪检监察部门和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作风、能力素质、纪律约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党组要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各级人民法院纪检监察部门要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更好地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同时要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管理监督,防止“灯下黑”的问题,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用铁的纪律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纪检监察队伍。各级人民法院和广大法院干警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埋头苦干,以公正廉洁司法的实际行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者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

第二篇:中央党校教授:非组织政治活动有“反党”基本属性

中央党校教授:非组织政治活动有“反党”基本属性

最高人民法院18日发布的《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14)》(白皮书)提出,2014年,法院加强严守纪律教育和廉洁司法教育,教育干警充分认清***、***等人践踏法治,破坏党的团结,搞非组织政治活动的严重危害,彻底肃清***严重违纪违法对法院工作造成的恶劣影响,引导干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坚持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白皮书表示,2014年,各级法院探索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机制,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对33起法院干警违纪违法案件实行“一案双查”,并对73名负有领导和监督责任的法院领导干部进行严肃问责。

在深化司法作风建设方面,2014年全国法院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作风问题进行明察暗访,现场查纠违规行为1206人次,给予党政纪处分177人,给予其他处理19人,并将其中20起典型违规案件向社会公开通报。组织各级法院对86个自建培训中心进行摸底排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纠正。开展法院干警在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兼职清理活动,共有31人辞去兼任职务。

白皮书同时表示,2014年,全国法院共立案调查违纪违法干警2180人,结案处理1937人,截至2014年底,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80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733人。

专家:非组织政治活动有“反党”的基本属性

今年1月13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曾强调:“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在党内搞非组织活动,破坏党的团结统一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最高法在报告中提及非组织政治活动,说明两点:“

一、这个政治活动是非法的;

二、这个政治活动不符合正式的组织程序和要求,搞得像四人帮,搞小的利益集体,试图获取权力,影响公众的政治态度。”

“非组织政治活动,可能参与人有政治野心,想要超越组织的程序和监督。”庄德水说,根据党章,党组织是党员参与政治活动的重要平台,参与政治活动必须要依靠组织,在组织的监管程序里进行,不能脱离组织,不能与组织要求、规定相违背,不能把个人意志凌驾于组织规定之上。

第三篇:最高法、最高检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座谈会纪要

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法〔2009〕382号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九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解放军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总政治部保卫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严重危害社会稳定,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危害党和国家的政权建设,是依法应当严厉打击的严重犯罪之一。依法侦查、起诉、审判好此类案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正确理解和适用刑法、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规定,依法及时、准确、有力地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2009年7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在北京召开了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座谈会。现将《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座谈会纪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在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时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分别层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九日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座谈会纪要

为正确理解和适用刑法、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有关规定,依法及时、准确、有力地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于2009年7月15日在北京召开了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座谈会。会议总结了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所取得的经验,分析了当前依法严惩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面临的严峻形势,研究了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遇到的适用法律问题,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正确适用法律,严厉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形成了具体意见。会议纪要如下:

一、与会同志一致认为,自2006年初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依法履行各自职责,密切配合,惩处了一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分子,遏制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高发的势头,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重 要贡献。但是,在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仍处于活跃期,犯罪的破坏性不断加大,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方式不断变换,向政治领域的渗透日益明显,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和基层政权建设都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严厉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遏制并最大限度地减少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的发生,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政法机关的重要任务。为此,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必须坚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要切实提高对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重要性的认识。依法严惩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不仅是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迫切需要,而且事关政权安危,容不得丝毫懈怠。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的决策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情绪,把依法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实现社会治安的持续稳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

其次,要严格坚持法定标准,切实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要严格依照刑法、刑事诉讼法及有关法律解释的规定办理案件,确保认定的事实清楚,据以定案的证据确实、充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认定准确无误。既要防止将已构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降格”处理,也不能因为强调严厉打击而将不构成此类犯罪的共同犯罪案件“拔高”认定。要严格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及其他骨干成员要依法从严惩处;对犯罪情节较轻的其他参加人员以及初犯、偶犯、未成年犯,要依法从轻、减轻处罚,以分化、瓦解犯罪分子,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取得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第三,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有效形成打击合力。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要积极总结和交流工作经验,不断统一执法思想,共同加强长效机制建设。为了及时、有效地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公安机关在办案中要紧紧围绕法律规定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四个特征”,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及有关规定全面收集、固定证据,严禁刑讯逼供、滥用强制措施和超期羁押,对重要犯罪嫌疑人的审讯以及重要取证活动要全程录音、录像。人民检察院不仅要把好批捕、起诉关,还要加强对看守所监管活动的检查监督,防止串供、翻供、订立攻守同盟、搞假立功等情况的发生。人民法院要严格审查事实、证据,不断强化程序意识,全面提高审判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四,要严惩“保护伞”,采取多种措施深入推进扫黑除恶工作。黑社会性质组织之所以能在一些地方坐大成势,与个别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纵容有着直接关系。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要把查处“保护伞”与办理涉黑案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反腐败工作 紧密地结合起来,与纪检、监察部门做好衔接配合,加大打击力度,确保实现“除恶务尽”的目标。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办理好案件的同时,还要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法制宣传、广泛发动群众等多种手段,从源头上有效防控此类犯罪。

二、会议认为,自1997年刑法增设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规定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分别作出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以下简称《立法解释》)、《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对于指导司法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构成要件和所涉及的法律关系较为复杂,在办案过程中对法律规定的理解还不尽相同。为了进一步统一司法标准,会议就实践中争议较大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取得了一致意见:

(一)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必须同时具备《立法解释》中规定的“组织特征”、“经济特征”、“行为特征”和“危害性特征”。由于实践中许多黑社会性质组织并非这“四个特征”都很明显,因此,在具体认定时,应根据立法本意,认真审查、分析黑社会性质组织“四个特征”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准确评价涉案犯罪组织所造成的社会危害,确保不枉不纵。

1、关于组织特征。黑社会性质组织不仅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而且组织结构较为稳定,并有比较明确的层级和职责分工。

当前,一些黑社会性质组织为了增强隐蔽性,往往采取各种手段制造“人员频繁更替、组织结构松散”的假象。因此,在办案时,要特别注意审查组织者、领导者,以及对组织运行、活动起着突出作用的积极参加者等骨干成员是否基本固定、联系是否紧密,不要被其组织形式的表象所左右。

关于组织者、领导者、积极参加者和其他参加者的认定。组织者、领导者,是指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发起者、创建者,或者在组织中实际处于领导地位,对整个组织及其运行、活动起着决策、指挥、协调、管理作用的犯罪分子,既包括通过一定形式产生的有明确职务、称谓的组织者、领导者,也包括在黑社会性质组织中被公认的事实上的组织者、领导者;积极参加者,是指接受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领导和管理,多次积极参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或者积极参与较严重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活动且作用突出,以及其他在组织中起重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如具体主管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财务、人员管理等事项的犯罪分子;其 他参加者,是指除上述组织成员之外,其他接受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领导和管理的犯罪分子。根据《司法解释》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于参加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没有实施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或者受蒙蔽、胁迫参加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情节轻微的,可以不作为犯罪处理。

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的主观明知问题。在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成员时,并不要求其主观上认为自己参加的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只要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组织具有一定规模,且是以实施违法犯罪为主要活动的,即可认定。

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存在时间、成员人数及组织纪律等问题的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一般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而且成员人数较多,但鉴于普通犯罪集团、“恶势力”团伙向黑社会性质组织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没有明显的性质转变的节点,故对黑社会性质组织存在时间、成员人数问题不宜作出“一刀切”的规定。对于那些已存在一定时间,且成员人数较多的犯罪组织,在定性时要根据其是否已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是否已在一定区域或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重大影响等情况综合分析判断。此外,在通常情况下,黑社会性质组织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和稳定,一般会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纪律、规约,有些甚至还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具有一定的组织纪律、活动规约,也是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2、关于经济特征。一定的经济实力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坐大成势,称霸一方的基础。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行业的利润空间均存在很大差异,加之黑社会性质组织存在、发展的时间也各有不同,因此,在办案时不能一般性地要求黑社会性质组织所具有的经济实力必须达到特定规模或特定数额。此外,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敛财方式也具有多样性。实践中,黑社会性质组织不仅会通过实施赌博、敲诈、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攫取经济利益,而且还往往会通过开办公司、企业等方式“以商养黑”、“以黑护商”。因此,无论其财产是通过非法手段聚敛,还是通过合法的方式获取,只要将其中部分或全部用于违法犯罪活动或者维系犯罪组织的生存、发展即可。

“用于违法犯罪活动或者维系犯罪组织的生存、发展”,一般是指购买作案工具、提供作案经费,为受伤、死亡的组织成员提供医疗费、丧葬费,为组织成员及其家属提供工资、奖励、福利、生活费用,为组织寻求非法保护以及其他与实施有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有关的费用支出等。

3、关于行为特征。暴力性、胁迫性和有组织性是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方式的主要特征,但有时也会采取一些“其他手段”。

根据司法实践经验,《立法解释》中规定的“其他手段”主要包括:以暴力、威胁为基础,在利用组织势力和影响已对他人形成心理强制或威慑的情况下,进行所谓的“谈判”、“协商”、“调解”;滋扰、哄闹、聚众等其他干扰、破坏正常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非暴力手段。

“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主要包括以下情形:由组织者、领导者直接组织、策划、指挥、参与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由组织成员以组织名义实施,并得到组织者、领导者认可或者默许的违法犯罪活动;多名组织成员为逞强争霸、插手纠纷、报复他人、替人行凶、非法敛财而共同实施,并得到组织者、领导者认可或者默许的违法犯罪活动;组织成员为组织争夺势力范围、排除竞争对手、确立强势地位、谋取经济利益、维护非法权威或者按照组织的纪律、惯例、共同遵守的约定而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由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的其他违法犯罪活动。

会议认为,在办案时还应准确理解《立法解释》中关于“多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规定。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犯罪活动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量的违法活动,对此均应作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违法犯罪事实予以认定。但如果仅实施了违法活动,而没有实施犯罪活动的,则不能认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此外,“多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只是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必要条件之一,最终能否认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还要结合危害性特征来加以判断。即使有些案件中的违法犯罪活动已符合“多次”的标准,但根据其性质和严重程度,尚不足以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响的,也不能认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

4、关于危害性特征。称霸一方,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响,从而严重危害经济、社会生活秩序,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本质特征,也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区别于一般犯罪集团的关键所在。

对于“一定区域”的理解和把握。区域的大小具有相对性,且黑社会性质组织非法控制和影响的对象并不是区域本身,而是在一定区域中生活的人,以及该区域内的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因此,不能简单地要求“一定区域”必须达到某一特定的空间范围,而应当根据具体案情,并结合黑社会性质组织对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危害程度加以综合分析判断。

对于“一定行业”的理解和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所控制和影响的行业,既包括合法行业,也包括黄、赌、毒等非法行业。这些行业一般涉及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一个或多个市场环节。

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纵容,称霸一方,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认定为“在一定区域或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重大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对在一定区域内生活或者在一定行业内从事生产、经营的群众形成心理强制、威慑,致使合法利益受损的群众不敢举报、控告的;对一定行业的生产、经营形成垄断,或者对涉及一定行业的准入、经营、竞争等经济活动形成重要影响的;插手民间纠纷、经济纠纷,在相关区域或者行业内造成严重影响的;干扰、破坏他人正常生产、经营、生活,并在相关区域或者行业内造成严重影响的;干扰、破坏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的正常生产、经营、工作秩序,在相关区域、行业内造成严重影响,或者致使其不能正常生产、经营、工作的;多次干扰、破坏国家机关、行业管理部门以及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工作秩序,或者致使上述单位、组织的职能不能正常行使的;利用组织的势力、影响,使组织成员获取政治地位,或者在党政机关、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其他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情形。

(二)关于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的其他问题

1、关于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主观要件的认定。本罪主观方面要求必须是出于故意,过失不能构成本罪。会议认为,只要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组织,仍对该组织及其成员予以包庇,或者纵容其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即可认定本罪。至于行为人是否明知该组织系黑社会性质组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2、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的刑事责任。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应根据法律规定和本纪要中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的规定,按照该组织所犯的全部罪行承担刑事责任。组织者、领导者对于具体犯罪所承担的刑事责任,应当根据其在该起犯罪中的具体地位、作用来确定。对黑社会性质组织中的积极参加者和其他参加者,应按照其所参与的犯罪,根据其在具体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依照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确定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3、关于涉黑犯罪财物及其收益的认定和处置。在办案时,要依法运用查封、扣押、冻结、追缴、没收等手段,彻底摧毁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经济基础,防止其死灰复燃。对于涉黑犯罪财物及其收益以及犯罪工具,均应按照刑法第六十四条和《司法解释》第七条的规定予以追缴、没收。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成员通过犯罪活动聚敛的财物及其收益,是指在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该组织及组织成员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聚敛的全部财物、财产性权益及其孳息、收益。在办案工作中,应认真审查涉案财产的来源、性质,对被告人及其他单位、个人的合法财产应依法予以保护。

4、关于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证据要求。办理涉黑案件同样应当坚持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法定证明标准。但应当注意的是,“事实清楚”是指能够对定罪量刑产生影响的事实必须清楚,而不是指整个案件的所有事实和情节都要一一查证属实;“证据确实、充分”是指能够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确实、充分,而不是指案件中所涉全部问题的证据都要达到确实、充分的程度。对此,一定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不要纠缠那些不影响定罪量刑 的枝节问题。比如,在可以认定某犯罪组织已将所获经济利益部分用于组织活动的情况下,即使此部分款项的具体数额难以全部查实,也不影响定案。

5、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的立功问题。积极参加者、其他参加者配合司法机关查办案件,有提供线索、帮助收集证据或者其他协助行为,并对侦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起到一定作用的,即使依法不能认定立功,一般也应酌情对其从轻处罚。组织者、领导者检举揭发与该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违法犯罪活动有关联的其他犯罪线索,即使依法构成立功或者重大立功,在量刑时也应从严掌握。

6、关于对“恶势力”团伙的认定和处理。“恶势力”,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雏形,有的最终发展成为了黑社会性质组织。因此,及时严惩“恶势力”团伙犯罪,是遏制黑社会性质组织滋生,防止违法犯罪活动造成更大社会危害的有效途径。

会议认为,“恶势力”是指经常纠集在一起,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手段,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扰乱经济、社会生活秩序,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但尚未形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团伙。“恶势力”一般为三人以上,纠集者、骨干成员相对固定,违法犯罪活动一般表现为敲诈勒索、强迫交易、欺行霸市、聚众斗殴、寻衅滋事、非法拘禁、故意伤害、抢劫、抢夺或者黄、赌、毒等。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办案时应根据本纪要的精神,结合组织化程度的高低、经济实力的强弱、有无追求和实现对社会的非法控制等特征,对黑社会性质组织与“恶势力”团伙加以正确区分。同时,还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理解和把握“打早打小”方针。在准确查明“恶势力”团伙具体违法犯罪事实的基础上,构成什么罪,就按什么罪处理,并充分运用刑法总则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依法惩处。对符合犯罪集团特征的,要按照犯罪集团处理,以切实加大对“恶势力”团伙依法惩处的力度。

7、关于视听资料的收集、使用。公安机关在侦查时要特别重视对涉黑犯罪视听资料的收集。对于那些能够证明涉案犯罪组织具备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四个特征”及其实施的具体违法犯罪活动的录音、录像资料,要及时提取、固定、移送。通过特殊侦查措施获取的视听资料,在移送审查起诉时,公安机关对证据的来源、提取经过应予说明。

8、庭审时应注意的有关问题。为确保庭审效果,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涉黑案件之前,应认真做好庭审预案。法庭调查时,除必须传唤共同被告人同时到庭质证外,对各被告人应当分别讯问,以防止被告人当庭串供或者不敢如实供述、作证。对于诉讼参与人、旁听人员破坏法庭秩序、干扰法庭审理的,法庭应按照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及时作出处理。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下载最高法首提***、***等人搞非组织政治活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高法首提***、***等人搞非组织政治活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