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心得体会:让伟大名族精神创造复兴伟业

时间:2019-05-12 11:5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心得体会:让伟大名族精神创造复兴伟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心得体会:让伟大名族精神创造复兴伟业》。

第一篇:学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心得体会:让伟大名族精神创造复兴伟业

学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心得体会:让伟大名族精神创造复兴

伟业

非凡伟业必有非凡精神,不朽精神支撑不朽伟业。中华民族正在致力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它需要弘扬一种什么样的民族精神?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站在历史与时代的高点,对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做出精准的诠释:伟大创造、伟大奋斗、伟大团结、伟大梦想。

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既要遵循历史秉性,也要前瞻未来。中华民族在通往伟大复兴的新的长征途中,用“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等元素铸就的伟大民族精神,不仅彪炳史册,而且光照未来。

没有创造,不能竞天择。开辟草莽,创造文明,数千年以来,中华民族在神州大地上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从享誉世界的“古代四大发明”,到令人称奇的“新四大发明”,从古代的“汉唐盛世”到如今的“中国奇迹”,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辛勤汗水。同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没有奋斗,无以至“彼岸”。“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忍辱负重、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支撑一个古老民族走出苦难,走出贫弱,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这种“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历史巨变里,凝聚着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巨大奋斗与牺牲。

没有团结,难以聚合力。“团结就是力量”,对于幅员辽阔、人口巨万的中华民族来说,团结的意义不言而喻。历史的事实已经一再表明,一个国家和民族内部的分崩离析,不仅会让自己陷入灾难,也给外敌欺侮以方便之门。今天,我们肩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我们没有理由不搞好全民族的大团结,没有理由不排除一切干扰。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我们实现梦想的步伐。

没有梦想,无以图将来。没有梦想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揣怀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等远古传说,蕴含着中华民族追求梦想的气概。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朝着“中国梦”的方向继续奋斗,中国人民一定会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族的千秋伟业,定能以前所未有的昂扬姿态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第二篇:学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心得体会:团结就是力量

学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心得体会:团结就是力量

“中国人民从亲身经历中深刻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不可能发展进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是党革命制胜的法宝。

“团结”不单单涉及党内,也涉及党外;涉及民族之间,也涉及军民之间。习近平在XX年的国庆招待会上说,“我们要加强中国共产党全党的团结,加强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亲密合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要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

“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是党的使命使然。

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努力,需要加强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一定要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作为根本方向,提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水平,提高政治把握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是向前推进,越需要凝聚最广泛的力量。

国际上,要团结全世界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合作,就是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有句谚语说得好,“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团结上”。要通过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减少相互猜疑,求同化异、和睦相处。要着眼各国共同安全利益,从低敏感领域入手,积极培育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很艰苦,党的经验也很不够,因此,毛泽东要求必须善于向外国学习。“国无论大小,都各有长处和短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第三篇:学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心得体会:让奋斗精神融入事业

学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心得体会:让奋斗精神融入事业

新时代需要奋斗精神,伟大的事业更需要奋斗精神,3月2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从空间和时间的维度阐释了伟大的奋斗精神。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奋发向上、克难奋进、不胜不休的精神,是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走向胜利的强大动力,是做好各项工作、取得更大成绩,的基本前提。

让奋斗精神融入事业,要不忘初心。我们党的宗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每一位党员在入党时都曾面向党旗许下“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在任何时候都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置于最高位置,始终坚守初心,坚定理想信念,淡看个人得失,保持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

让奋斗精神融入事业,要不惧困难。事业发展之路从无坦途,历来困难重重、荆棘丛生。困难从不会自己消退,只会被意志顽强者所战胜,正所谓“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当前,党员干部肩负新的历史使命,承担着各项深化改革任务,面临着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只有以舍我其谁的担当、一往无前的勇气,始终保持克难而上的奋斗精神,才能正视困难、分析困难、战胜困难。

让奋斗精神融入事业,要不惜奉献。共产党人最讲无私奉献,焦裕禄等许多优秀党员干部心系群众、忘我工作,生活上崇尚简朴,工作上追求卓越,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无数群众。党员干部当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始终保持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第四篇:学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心得体会:文化的创造与传承(本站推荐)

学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心得体会:文化的创造与传承

和身边许多热爱传统文化的朋友一样,我最近也在关注一档央视制作的诗词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组以精巧独到之匠心,用时代的旋律赋予古诗词全新的活力和美感,为我们呈现了不一样的传统文化。而在近期的一期节目中,有一首经典、一个故事触动了包括我在内的无数观众的心弦。节目中,经典传唱人王铮亮与已故老人王之炀隔空对唱《长恨歌》,令不少人当场落泪……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三年前,患有肝癌晚期的老人王之炀操着古老的乐府曲调,在视频中用颤抖的声音浅唱低吟着白居易的《长恨歌》。这位老人幼时曾学过一些乐府诗词的曲调,数十年后仍牢记于心,其中就包括这首《长恨歌》。老人身患重症,心心念念的却是要把这些失传已久的曲调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听到。令老人欣慰的是,在其外孙女通过微博发出“希望能有人将《长恨歌》翻唱出来,圆老人心愿”的求助后,三天内,网络上竟有几十首网友们录唱的《长恨歌》出现,或悠扬婉转,或如泣如诉,赋予此曲调新的生命力。如今,老人已不在世,但这首濒近失传的曲调也因老人和网友们的共同努力得以传承,成为了我们共同的文化财富。

这是一个关于文化传承的真实故事。我们被故事本身所感染的同时,亦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所带给我们心灵上的强大力量所震撼。文化传承的意义如此重大,使我联想到与其对应的硬币的另一面,也是近期全国“两会”的高频热词之一——创造。

伟大的文化始于创造。在刚刚闭幕不久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总书记在闭幕式讲话中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古人先贤辛勤劳作、发明创造,造就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滋养中国人民的文化土壤。

伟大的文化亦源于传承。总书记曾指出:“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如果说文化创造造就了我们的文化和精神之“根”的话,那么文化的传承便在乎如何把“根”留住。正是无数像王之炀老先生在内的文化传承者薪火相传的辛勤传承和守护,方形成了人类历史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亦方使我们眼前的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得以继承和发扬。

文化的创造与传承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而二者间的关系亦应是相得益彰、相互融合,互为基础、互相依托。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创造和建设先进文化所不可缺少的基础和起点。而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讲话中都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说明文化本身及其传承形式的创新对于文化传承的重大意义。而近年来央视制作、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栏目,便是传统文化在传播传承方式上创造和创新的典型范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与传承的交替和互补中行进、发展且未曾中断,这便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支撑。

让我们再回到篇头的故事。王之炀老先生六、七岁时于私塾中所习得的乐府曲调,便是他内心深处一颗小小的种子。谁又曾想到,这颗种子在几十年后竟会散发如此巨大的能量,让我们真切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美好。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能种下一颗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并生根、发芽,使之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

第五篇:学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心得体会:创建“新时代”,人人有责

学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心得体会:创建“新时代”,人人有责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新时代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新时代。3月20日,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如一夜春风,吹开人民群众的心扉,激起澎湃心潮,因此有了这样的心声——“走进新时代”。XX年召开的十九大报告再提“新时代”,“新时代”是吹响的政治号角,注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推动党的理论创新、阐发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过程中,根据当前的新形势和新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新论断。而创建“新时代”,人人有责。

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习近平指出:“新长征路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责任。”

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开创者。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指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归根到底,它是人民群众开创出来的。

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建设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走进新时代,人民群众想要“获得感”越多,就必须要党“始终与人民在一起”,人民群众就会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与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

下载学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心得体会:让伟大名族精神创造复兴伟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心得体会:让伟大名族精神创造复兴伟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