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险业新国十条解读:建立巨灾保险 明确养老保障大全
保险业新国十条解读:建立巨灾保险 明确养老保障
保险业新国十条解读:建立巨灾保险 明确养老保障 8月13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9号),被保险业内称为“新国十条”。
“新国十条”是原“国十条”的升级迭代版。在国务院2006年发布《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十条”)八年之后,再次以“顶层设计”的形式,全面勾画保险业未来转型升级新蓝图。
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表示,“新国十条”明确现代保险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保险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社会文明进步、经济发达程度、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大背景下,保险业的定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最关键的是,不能就事论事地谈保险发展问题,而应当把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放在经济社会工作整体布局中统筹考虑。”人保财险副总裁王和认为,应当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去理解“新国十条”。
财政支持巨灾保险
“新国十条”正式确立保险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稳健、诚信规范,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届时,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达到3500元/人。
具体来说,保险将发挥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作用,成为政府、企业、居民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成为提高保障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渠道,成为政府改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工具。
一位财险人士表示,“新国十条”是从政策和制度层面,将保险服务社会管理更加细化,保险的发展目标与成熟市场保险发挥的作用相吻合。保险市场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紧密相关,发掘经济发展过程中保险的需求,还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投入,比如巨灾保险、养老保险、责任保险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领域。
备受关注的巨灾保险制度在此次“新国十条”中正式落地,并要求逐步形成财政支持下的多层次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如果说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不要建”巨灾保险制度的问题,而“新国十条”就着眼于解决“怎么建”的问题,即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商业保险为平台,以多层次风险分担为保障,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同时,还解决财政支持和建立巨灾保险基金这两个尤为关键的瓶颈问题。
目前,深圳巨灾保险试点于今年6月率先落地,而云南地震保险方案出台的时间却一再推迟,主要原因就是地方财政资金配套困难。对此,王和表示,试点工作面临许多基础性的难题,这些难题不是地方政府“一己之力”能够解决的,而“新国十条”恰恰回答并解决这些问题。下一步要两手抓,长远看,抓巨灾保险立法;当前看,抓巨灾保险基金平台建设,通过中央基金统筹协调解决试点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养老服务产业不等于养老地产
同样是为服务民生,“新国十条”赋予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重要支柱”的名分,并清晰界定保险扮演的三个角色,分别是个人和家庭商业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企业发起的养老健康保障计划的重要提供者、社会保险市场化运作的积极参与者。
“新国十条”明确提出保险业要“投资养老服务产业,促进保险服务业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并首次明确要求加强养老产业和健康服务业的用地保障。王和认为,这是最容易误读的地方,养老服务产业不等于养老地产。养老地产是养老服务产业的一部分,甚至只是一小部分。保险业也切不可只是把眼睛盯着在养老地产,这样可能走偏,不仅与“新国十条”的初衷相悖,而且也会错失机会。
王和进一步表示,保险业应当站在社会管理的高度去观察、思考和解决我国的老龄化问题,要从推动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的视野去看自身的作用和发展。首先,要关注社区养老产业发展,社区无疑是我国养老的重要基础,因此,通过与保险的结合,探索创新社区养老资源建设的新模式大有可为。其次,要关注利用保险的资金和信用两大优势,与相关产业实现协同和融合,如探索通过养老地产证券化(REITS)产品,与养老产业形成一种深度融合。
此外,“新国十条”还提出要发挥责任保险化解矛盾纠纷的功能作用。强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立法保障的责任保险发展模式,把与公众利益关系密切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责任、医疗意外、实习安全、校园安全等领域作为责任保险发展重点,探索开展强制责任保险试点。
上述财险人士表示,在目前责任险在财险所占的份额非常小,强制责任保险试点进展略为缓慢。在保险发挥其相应作用的同时,也应该明确政府与保险行业社会功能的划分,责任险的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法制环境和配套的财政支持。
国务院13日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即保险业新“国十条”)提出,在保证安全性、收益性前提下,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提高保险资金配置效率。研究制定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相关政策。鼓励设立不动产、基础设施、养老等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允许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基金。稳步推进保险公司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探索保险机构投资、发起资产证券化产品。探索发展债券信用保险。积极培育另类投资市场。
支持城镇化和棚改
在“拓展保险服务功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方面,《意见》提出,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独特优势。在保证安全性、收益性前提下,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提高保险资金配置效率。鼓励保险资金利用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方式,支持重大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城镇化建设等民生工程和国家重大工程。鼓励保险公司通过投资企业股权、债权、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在合理管控风险的前提下,为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研究制定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相关政策。
分析人士认为,《意见》在鼓励险资投资方面的表述体现了政策的延续性,也是对8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保险推进产业升级”表述的细化,对保险资金在城镇化等领域可发挥的作用予以前所未有的强调。在保险资金为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支持以及投资VC方面,政策明确了支持的态度和方向,后续出台更多配套细则可期。
保险公司人士认为,《意见》对保险资金的作用进行了强调,说明保险业的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得到充分肯定。在保险业总资产向十万亿元迈进的过程中,保险资金运用的重要性凸显。《意见》在原则上为保险资金营造了多维度投资空间,相关的支持政策将进一步改善市场环境。
险资运用左右逢源
《意见》提出,促进保险市场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协调发展。进一步发挥保险公司的机构投资者作用,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鼓励设立不动产、基础设施、养老等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允许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基金。稳步推进保险公司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探索保险机构投资、发起资产证券化产品。探索发展债券信用保险。积极培育另类投资市场。
《意见》提出,拓展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范围。某保险公司资管部门人士表示,保监会2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规定,保险公司境外投资余额合计不高于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15%。实际上,大型保险公司在这一大类资产配置方面较比例上限还有很大距离。目前多家保险公司正在积极研究和推动境外投资相关工作。
在保险行业的改革开放方面,《意见》提出,继续深化保险公司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保险企业制度,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深入推进保险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改革。规范保险公司并购重组。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在境内外上市。鼓励中资保险公司尝试“走出去”。支持中资保险公司通过国际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多种渠道进入海外市场。
养老业务前景广阔
对于保险业的发展目标,《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保险成为政府、企业、居民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成为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质量的重要渠道,成为政府改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工具。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达到3500元/人。
对于商业保险来说,养老、医疗相关领域的改革有望为保险产品开发、保险资金运用创造空间。《意见》提出,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逐步成为个人和家庭商业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企业发起的养老健康保障计划的重要提供者、社会保险市场化运作的积极参与者。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商业养老健康保障计划。支持保险机构大力拓展企业年金等业务。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对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
《意见》提出,创新养老保险产品服务。为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养老保障。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投资养老服务产业,促进保险服务业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健康服务业产业链整合,探索运用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设立医疗机构和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加强养老产业和健康服务业用地保障。鼓励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等投资兴办养老产业和健康服务业机构。
保险公司人士表示,目前保险公司可用资金的大部分为寿险资金。在寿险资金中,长期资金约占一半,另有约25%的中期资金。可见,保险资金与养老地产的投资周期匹配度较高。多家保险公司正在着力拓展养老地产相关业务,将在多元化的同时提升险资的运用效率和价值。
针对保险的税收政策,《意见》提出,研究完善加快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完善健康保险有关税收政策。适时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落实和完善企业为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和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
某大型保险股份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适时开展将对保险公司构成利好。在试点推行过程中,消费者可以在税前列支保险费用,保险产品的吸引力将明显增强,从而拉动个人购买商业养老险的需求。
第二篇:sf2014年保险业新国十条解读学习4页
XX支公司关于新国十条、思考2015年的发展策略
“新国十条”明确将保险业定位于“现代服务业”,以一种全新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角色定位融入新时期的国家发展战略中。这不能不说是对保险业最大的认可!
一、地位升了:保险业站上了顶端
自2006年《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又称“国十条”)后,国务院再次以顶层设计的形式,明确保险行业在经济社会中地位。
二、目标明了:保险深度要在2020年达到5% 到2020年,要使保险成为政府、企业、居民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成为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质量的重要渠道,成为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质量的重要渠道,成为政府改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工具。
据业内人士指出,“保险成为风险管理手段可以理解,还将成为政府的财富管理手段,这意味着什么?这句话的含义很多,很有大的想象空间。”
首先新“国十条”明确提出对具有社会公益性、关系国计民生的保险业务,要创造低成本的政策环境。而以往则是高成本的政策环境,比如部分保险业务在地方实施会遭遇展业困难,但如今在国家支持下,比如税收政策支持或信息共享等方面,有利于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第二以往制约行业发展的诸多问题,比如投资、管理能力较低,企业缺乏自主权等,在过去几年内这些都是保险业改革的重点,经过这几年改革,改革效力在未来几年会不断释放。
巨灾保险最“务实”
新“国十条”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包括研究建立巨灾保险基金、巨灾再保险制度,逐步形成财政支持下的多层次巨灾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各地根据风险特点,探索对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水、森林火灾等灾害的有效保障模式。制定巨灾保险法规。建立核保险巨灾责任准备金制度。建立巨灾风险管理数据库。
业内人士表示,“新国十条”在巨灾保险上的布局,将显著解决巨灾保险制度发展一直遇到的缺少顶层设计与财政支持两大问题。
资料:国内首个巨灾保险试点已于今年7月在深圳正式启动,云南的地震保险也进入顶层制度设计阶段。另外,四川拟推的第一个险种已确定为城乡居民住房地震保险。
个税递延养老保险2015年启动试点
“新国十条”中另一个引人关注的点是业内呼吁多年的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终于落地,首次提出试点实施的时间表,预计2015年将启动。
长期以来,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政策一直处于“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局面,而7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之后,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就呼声再起,而“新国十条”终于带来了政策的春风。
据了解,保险业内提出实施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已有十年,其中上海作为首个试点率先实施的呼声最高,试点方案已经成型,曾多次上报各部委,一直未落地。2013年前后,由于人身保险费率改革的开启,上海试点再成热点。此外,保监会还曾配合人身保险费率改革向各保险公司就《上海税收递延养老保险费率政策改革试点实施办法》征求意见。
《意见》在完善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支持政策下,显示要研究完善加快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其中包括完善健康保险有关税收政策;适时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落实和完善企业为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和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落实农业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结合完善企业研发费用所得税加计扣除政策,统筹研究科技研发保险费用支出税前扣除政策问题。
保险资金“松绑”:投资持续创新
保险资金是优质长期资金。《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独特优势。在保证安全性、收益性前提下,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提高保险资金配置效率。
鼓励保险资金利用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方式,支持重大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城镇化建设等民生工程和国家重大工程;鼓励保险公司通过投资企业股权、债权、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在合理管控风险的前提下,为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研究制定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相关政策。
《意见》中关于投资方面的另一大亮点,是明确提出要促进保险市场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其中,包括进一步发挥保险公司的机构投资者作用,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鼓励设立不动产、基础设施、养老等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允许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基金;稳步推进保险公司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探索保险机构投资、发起资产证券化产品;探索发展债券信用保险;积极培育另类投资市场。
新旧国十条有啥差别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郭金龙说,“新国十条”与“国十条”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定位明确了,地位就相应提高了。文件明确提出完善经济补偿,强化风险管理功能,同时“具有社会公益性、关系国计民生的保险业务”的提法,也会使得保险业的发展得到优化,使得公众对保险业的认识得到提高。
第三篇:大家保:解读保险新国十条
大家保:解读保险新国十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新国十条”最大的意义在于保险地位的上升和明确了保险的地位,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保险业是推手。但与此同时,业界亦希望相关配套具体措施的落地。”多位业界人士分析这次保险业的新国十条蓝图的敲定是在传递鲜明的信号,保险业已经不再是狭义概念上的保险,而将会以一种全新的定位与方式融入服务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大格局中。
其中,责任保险、农业保险、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巨灾保险等险种将会成为新“国十条”单列条款。李克强说:“老百姓有安全感,社会才有安定感,国家才能稳定发展。”是的,政府必须要让老百姓有安全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政府和老百姓是相辅相成的,谁都离不开谁。
人保财险副总裁王和表示:“时隔8年,国务院再次以“顶层设计”的形式,推动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新国十条”的最大意义在于从国家层面解决保险的定位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制度,将其纳入“两个现代化”建设,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融合与互动。为了更好地发挥作用,明确了一系列行业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
这次的国十条,在运用保险机制创新公共服务一项中,涉及到积极探索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开展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以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责任等为重点,开展强制责任保险试点;鼓励发展治安保险等新兴业务。
保险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它,还要支持有关它的改革,这样才能促进保险行业的进步发展,也推动国家整体经济的平稳增长。
第四篇: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七 改革税制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明确事权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七 改革税制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明确事权
【报告摘要】
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报告解读】
[变化]
此次全会将财税问题单独放在一段,而不是像金融、企业改革等只是提了几句,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超出了过去历届全会。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亮点]
其一,在财政的重要性上,摆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从治理国家的角度来考量,是一个新提法。
其二,公报提到了要建立科学的财税体制。这一方面要反映中国实际情况;一方面还要反映国际通行做法。其三,提到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权力和责任要进行明确,并要有法制保障。
其四,全会讲到要做到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当前不少事权集中在地方政府,民生改革、教育改革、城乡一体化改革等任务繁重。但同时却没有相匹配的财权,一些基层政府甚至绝大多数财力都是靠转移支付。为此,现在就是要厘清事权和财权,做到有事做就有钱来保障。
[改革税制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 [分析及意义]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就是行政体制改革要解决的问题。
今年3月新一届政府履新以来,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撬动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
职能转变。截至目前,已分四批取消、下放了3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
在行政审批权下放的同时,政府监管、社会组织如何“配套”,才能规避“一收就死、一放就乱”困局,达到行政体制改革的理想状态—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
三中全会公报对此做出了全面部署,要求在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同时,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特别强调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而且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而宏观调控和政府治理,都是市场体系的两个最重要的“支点”。
[综合分析]
财政问题,实质是公共资源配置体系与机制的问题。财税改革密切联系战略和全局。在我国经济仍具黄金发展期特征的同时,要看到伴随而来的矛盾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一方面,在财政方面,省以下体制一直未进入真正的分税制状态,基层财政困难、大量隐性负债和短期行为明显的“土地财政”偏颇,引起广泛诟病,为化解矛盾、真正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能,服务又好又快发展,强调财政体制的扁平化、县级财力保障、地方税体系建设、转移支付改进、预算的透明、规范和民主化、法治化都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现实生活正在呼唤新的一轮价、税、财配套改革。在我国一般商品价格已由市场决定的情况下,当前,资源产品价格、不动产价格等方面仍存在着严重的比价关系不能理顺、价格形成机制扭曲问题,愈益形成对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最突出的例子是社会再生产“命脉”层面“从煤到电”的配置机制扭曲,比价关系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性,不能有效形成产业上、中、下游全程各相关主体的节电、节能、降耗、低碳发展的内在激励。
除此之外,从资源开发到社会总产品分配中的重要制度——地方税体系和地方政府阳光融资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省以下财政分税制迟迟不能落实,成为政府职能转换、行为优化方面的明显障碍,基层财政困难、地方大量隐性负债、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等为人们所诟病的问题,都与此有关。
第五篇:借“新国十”保险政策 发展现代三农保险
学习贯彻新国十条有奖征文
借“新国十”保险政策 发展现代三农保险
------为我省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吉安中心支公司 孙火平
内容摘要:现在是风险与发展并存的时代,我国农村中不特定的自然灾害和交易风险、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了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势必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创新保险新产品,全面推进巨灾保险基金、农业保险业信用体系和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体系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在广大农村进行保险知识的宣传和教育,积极应对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风险,让保险服务功能融入国计民生和农村经济建设当中,为我省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关键词:三农保险、商业养老、巨灾基金、信用、保险服务
一、新国十条的出台背景及历程
保险业发展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政府在我国保险业发展的过程中充分意识到保险风险管理的功能,未来国家发展和社会治理将更加重视保险的作用。中国保险服务业有望在促进政府转变职能、为改善民生提供支撑、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力。
2014年年初,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就表示,正与国务院沟通,争取促成国务院发布《加快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意见》,7月初《意见》获得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今年8月13日下午,中国政府网全文刊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9号)(简称若干意见),俗称新“国十条”。保险业新“国十条”是国务院首次以‘顶层设计’的形式,明确保险行业在经济社会中地位,将极大推动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尤其推动现代三农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国十条对三农保险的影响和意义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确立了加快保险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该意见第五条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创新支农惠农方式:“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按照中央支持保大宗、保成本,地方支持保特色、保产量,有条件的保价格、保收入的原则,鼓励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愿参保,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农业保险保障程度……。健全保险经营机构与灾害预报部门、农业主管部门的合作机制;拓展“三农”保险广度和深度。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支持保险机构提供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的“三农”保险产品。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农房保险、农机保险、农业基础设施保险、森林保险,以及农民养老健康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等普惠保险业务”。“新国十条”对三农保险的影响:
(一)将开展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今后对于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农民心里将更有“底”,不再受“靠天吃饭”影响;
(二)探索天气指数保险、创新三农保险等新兴产品和服务,增添风
学习贯彻新国十条有奖征文
险管理工具;农民将可以选择到更多的“三农”保险产品。农民朋友购买养老保险的选择将更多,例如:将发展独生子女家庭保障计划、探索对失独老人保障的新模式、发展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等;其中“减税养老”是投保人领取养老金之日再缴税,这是一种幅度较大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将鼓励保险公司大力开发各类医疗、疾病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并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对农民而言,政府更多购买医疗服务,也意味着农民医疗保障标准和水平将有望提高。这对于大病的救治尤其有益。
(四)将保险资金运用到农村,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乡村教育建设,改善农村的精神面貌。
北京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坦言:““新国十条”最大的意义在于保险地位的上升和明确了保险的地位,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保险业是推手。但与此同时,业界亦希望相关配套具体措施的落地。”多位业界人士分析这次保险业的新国十条蓝图的敲定是在传递鲜明的信号,保险业已经不再是狭义概念上的保险,而将会以一种全新的定位与方式融入服务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大格局中。其中,责任保险、农业保险、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巨灾保险等险种将会成为新“国十条”单列条款。
由此可知,新国十条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保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柱和发展方向,促进了我国构筑保险民生保障网,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三、发展现代三农保险的原因和目的
现代保险业发源于十四世纪中叶,几百年来成为世界上经久不衰的金融支柱行业,并且在国际经济发展、金融稳定、产业服务和社会文明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新中国保险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投保容易理赔难、特定灾害无险可保、投保意识淡薄等等阻碍着中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三农保险还属于保险中的初级阶段,至今为止我国农村除了国家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面较广,其他三农保险产品未进农村或覆盖面极少。究其原因,由于农村保险业起步晚、基础薄弱、覆盖面不宽、农民保险意识较低、保险功能和作用发挥不充分,农村保险业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
党中央批示: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保险越重要,如今自然灾害管理、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责任、医疗意外等问题相继出现,也是新国十条中已经提及的社会发展过程需面临的问题,国家和人民都希望借力于保险机制进行有效的解决。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民群众对保险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保险需求日益增强,保险的作用更加突出,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日趋成熟。加快现代三农保险业的发展成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学习贯彻新国十条有奖征文
四、现代三农保险的目标
李克强总理说“老百姓有安全感,社会才有安定感,国家才能稳定发展。”新“国十条”提出保险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达到3500元/人。这是对全国保险业的总体目标,对于三农保险发展目标从宏观上认为是:
(一)要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保险需求;
(二)必须树立为最广大农民群众而发展的理念,着眼于保障农民的生存需要和财产安全、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促进农村的经济稳定发展,不断拓宽保险服务领域;
(三)让广大农民群众有安全感。
五、推进现代三农保险快速发展的具体意见
(一)、完善现代三农保险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首先,建立保险监管协调机制。加快建设以风险为导向的保险监管制度。加强保险公司治理和内控监管,加强保险公司合规管理,提,加快建设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积极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其次,完善和加快现代三农保险服务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对个税递延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农业保险实行税收优惠,鼓励保险公司和保险服务中介机构的开展三农保险业务,适当给予保险服务机构保险业务税收优惠政策,对创新保险产品的研发费用从税收总予以扣除。再次,加强养老产业和建康保险服务业用地保障。乡政府及村集体通力协助为农民投保及理赔所需的保险服务机构用地的审批,方便农民就近享受三农保险服务,感受近距离的安全感。最后,完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对于农房保险、农机保险、农业基础设施保险、森林保险,以及农民养老健康保险等施行保费补贴政策,提高农村参保覆盖力度,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稳定发展。
(二)、推进保险业的改革,带动三农保险的全面发展。
首先,深化三农保险费率改革,提供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的“三农”保险产品;其次,保险业营销员管理制度改革。之前保险行业营销员参差不齐,就业门槛低下、考核监管不严,当时为推动保险规模发展,对于保险营销员没有严格准入制度,导致投保人对保险行业警惕性极高。社会新闻报道保险业中存在许多“销售误导”、“投保易理赔难”的事情。为树立行业诚实形象问题,加快建立科学、专业的营销员考核制度和培训机制,不断提高保险营销员的保险服务水平。再次,全面推进农业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业保险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制度、保险机构信用评价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第四,鼓励对外开放,引进国外保险服务机构开展三农保险,促进三农保险业竞争的良性发展。最后,创新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机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关注客户需求、改善客户界面、提升客户体验。例如:农民投保告知事项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保险产品与理赔服务一键查询服务等。
(三)、加强保险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
学习贯彻新国十条有奖征文
将保险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在农村举行保险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和引导作用,普及保险知识,提高全民风险和保险意识,在全国农村形成学保险、懂保险、用保险的氛围。积极推动保险行业协会主办“保险爱心传递”和资助农村弱势群体等公益活动,使农民了解保险服务功能,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四)、创新三农保险新产品和保险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走上快车道。
开展客群需求分析,是创新产品、服务、渠道应用的重要输入。切实增强保险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支持保险公司积极运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促进保险业销售渠道和服务模式创新。大力推进条款通俗化和服务标准化,鼓励保险公司提供个性化、定制化产品服务,减少同质低效竞争。推动保险公司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努力降低经营成本,提供质优价廉、诚信规范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未来保险业将会把与农民利益关系密切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责任、医疗意外、校园安全等领域作为责任保险重点,探索开展强制责任保险试点。鼓励商业保险要逐步成为个人和家庭商业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企业发起的养老健康保障计划的重要提供者、社会保险市场化运作的积极参与者。积极探索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开展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总之,要把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支柱。例如,开展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探索天气指数保险等新兴产品和服务,丰富农业保险风险管理工具。落实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健全农业保险服务体系,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健全保险经营机构与灾害预报部门、农业主管部门的合作机制。
(五)、发挥保险协会的监管和协调作用,营造 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保险业发展主要在于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经济秩序,未来商业保险的发展将依赖于市场的培育和市场秩序的形成而取得良好发展。保险行业协会是商业保险业的行业性自律组织,是经营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及保险中介机构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社会法人社团,是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公司内控和社会监管“四位一体”的现代化保险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首先,采用各种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地宣传三农保险,提升保险行业社会形象、展现保险行业精神风貌、宣传三农保险功能和作用;其次,围绕三农保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协调,化解行业内、会员公司间发展、竞争、人员流动,保险公司与农民保户之间等矛盾,协调保险行业与社会其他行业间的关系,从而营造一个良好和和谐的保险市场环境。
学习贯彻新国十条有奖征文
(六)、改进保险监管方式,防范和化解风险。
围绕“发展、创新、诚信、和谐”四大主题加强保险业全面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完善风险应急预案,优化风险处置流程和制度,提高风险处置能力。强化责任追究,增强市场约束,防止风险积累。加强金融监管协调,防范风险跨行业传递。健全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保险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的作用。充分利用保险监管派出机构资源,加强基层保险监管工作,提高监管法制化水平。
六、加强保险风险管理,严控保险欺诈。
(一)、加强完善保险核保工作机制,建立客户的区分等级制度。社会的发展促进保险市场发展,但保险市场良莠不齐,保险行业内竞争激烈,为争夺市场份额盲目发展业务,导致客户质量下降和保险风险明显增加。甚至部分小型保险机构业务壮大后,后期保险服务跟不上,致使保险客户满意度下降,损害了保险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所以,保险服务机构必须建立严格的客户区分等级制度,尽管三农保险处于起步阶段,但在保险销售过程中尚需严格核保,防止不良客户致使保险公司财物的重大损失。
(二)、完善保险法规体系,将农业保险法制化。2009年颁布实施的《保险法》没有把农业保险写入法条,新国十条已提出大力发展三农保险,但需推动三农保险发展走上法制化轨道,在处理三农保险发生的问题时有法可依。
(三)、努力开展保险纠纷调解工作,建立公安、乡政府、保险管理机构和保险公司等部门工作合作机制。为迅速解决三农保险事故引起的矛盾纠纷,在乡镇辖区成立农业保险纠纷调解中心。同时重视保险行业协会化解纠纷桥梁作用,促进三农保险有序发展。
(四)、注重承保细节,将保险免责告知义务固定化。保险机构的保险责任和免除责任范围的格式条款众多,对于投保人来说并不知晓,在处理保险诉讼过程中,如果保险人无证据证明已尽到保险法第17条明确提示说明义务,则格式免责条款对于投保人不生效,从而导致非保险责任却要赔偿的案件发生。为使投保人在投保前知道保险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及免除条款内容,保险机构应当:①投保单投保人声明处签字或签章;或启用电子版签字;②免赔条款除了用“黑粗体字”标注,并提示投保人阅读后在免责条款后留一处签字;或单独免责条款签字。③将3G视频运用到对免责条款提示和说明上;④录音电话回访,向投保人履行提示说明义务;⑤网销模式,保存阅读免责条款客户手动点选界面;⑥递送保单服务中留存客户签收保单凭证。以此防范保险诉讼风险。
(五)、保障保险服务机构合理的调查权、复核申请权,让保险事故返璞归真。保险理赔是保险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之一,工作中要做到实事求是,坚持损失补偿为原则。这就要求保险机构对于保险事故的调查,但保险机构能调查的权限范围极其有限。例如新干人民法院审理一起机动车撞黄牛的交通事故赔偿案件,黄牛当场没有死,后报了交警并认定事故责任,但在损失认定黄牛已死亡,结果只是根据当事人自述黄牛死亡。当保险公司去调查黄牛去向时,被告知牛已贱卖,其他的不予
学习贯彻新国十条有奖征文
配合。两级法院根据交警事故认定内容支持原告诉讼请求(价格另议)。车险的交通事故案件,保险公司对于事故责任无能为力,当事人利益最小化为原则,故意承认全责或放弃复核申请权,最终受损的就是保险公司。
新国十条,在运用保险机制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极力打造保险民生保障网,发展现代三农保险,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为我省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