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中国特色

时间:2019-05-12 11:5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梦中国特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梦中国特色》。

第一篇:中国梦中国特色

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资源学院13-6班讲的主题是中国梦的相关内容。

中国梦这个词出现的时间很短,是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国家博物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之后再2013年3月17日,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向全国人大代表发表自己的就任宣言。在讲话中,习近平多次提及“中国梦”。

“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两个一百年” :习近平表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即2021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即(2049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具体表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指定群体:中国梦首先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最大特色: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的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实施手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实现途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路径:2013年3月17日上午9时20分许,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新当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坚定表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深刻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和共同愿望,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

中国在进入近代以后,逐渐落伍,1840年以后,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努力和不懈探索。然而,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都没有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

但是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后,又带领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因此“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前两段视频(中国梦的提出)。

说到中国梦,就不得不提到美国梦。

美国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美国的平等、自由、民主;狭义上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

“美国梦”包含几个要素:1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2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3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4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

《独立宣言》是美国梦的根基,自由女神像是美国梦的象征。美国梦的共性就是“民主,自由,人权”。“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它是美国梦的土壤;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制度,那国民只能做“白日梦”,任何美好的梦想就很难实现。

“自由”是实现美国梦的方式,体现了美国梦对公民个体的尊重以及“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梦想,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梦想;包括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行自由、示威自由、罢工自由、宗教信仰自由、通信自由等

“人权”是美国梦的内容,它包括生存权、受教育权、工作权、自由迁徒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批评政府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等。

问题和不足:美国梦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比如说美国虽然在1776年宣布独立,但直到1865年才废除奴隶制,直到1870年才明确赋予黑人男子投票权,直到1920才规定各州不得剥夺妇女的选举权。

没落:在时代的变迁中,“美国梦”对世界的吸引力可能越来越小。美国在世界政治中的霸权地位和独断专行,使不少外国人一提及“美国”这个词就充满反感;一个反恐法案堵住了不少移民进入美国的门路;经济的投机化、泡沫化使普通人永远害怕自己的财富突然消失。

这样的梦想似乎已经破灭了。2011年11月美国“雅虎财经”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41%的受访美国民众表示,他们的“美国梦”已经失落;37%没有退休储蓄,38%计划老了靠社会救济生活;63%的人认为未来经济形势会更坏。

中国梦同美国梦的区别

1.中国梦是国家的富强,美国梦是个人的富裕

较之中国,美国具有巨大的地理优势,三面环海,易守难攻,建国伊始就是一霸,历史上从未受到其他国家的侵略征服,所以他们一直没有国家安全之忧,人民可以专心做自己发财致富的梦。但是,自古以来,中国周边的环境一直极为险恶,历史上与周边国家的征战从没有停止过,几次被其他民族征服蹂躏。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国家的富强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所以中国梦必须把“国家富强”放在第一位。

2.中国梦的目的是民族振兴,美国梦的目的是个人成功

中国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统称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生于兹养于兹,患难与共,休戚相关,对这块热土具有十分深厚的感情。大家有一个共识,民族孱弱,任人欺凌,个人的尊严就会丧失,生命财产得不到保护,哪有幸福可言?美国的民族情况远比中国复杂,黑白两极对立,同时也是个移民国家,人们没有乡土依恋,缺乏民族观念,自然也就只谈个人的成功。

3.中国梦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实现,美国梦可以利用其他国家的人才资源达到

“美国梦”的概念可以追溯到《独立宣言》,强调天赋人权,每个人都有同样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梦”特别是强调,不管出身、不论阶级,每个人具有同等靠自己的能力和成就而获得成功的机会。历史上,美国多次利用其他民族的人民来发展自己的国家。比如早期从非洲引进大量黑人搞种植,十九世纪利用中国劳力修铁路,现在又大量吸收墨西哥、东欧的人从事各种各样的体力工作,很多白人成了有闲阶级,整日打高尔夫享清福。然而,中国是一个具有13亿人的大国,不可能靠大量引进外来人才发展自己,所以习总书记才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4.中国梦是群体的和谐幸福,美国梦是个人的自由和快乐 中国人自古就有一个“家国”的概念,群体意识一直很浓,讲究的是“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之内,关系和睦,人人安康,自己才能幸福。所以中国人的幸福是群体意识的。在一个家庭内部,幸福是共享的;在一个国家内部,幸福也是共享的。然而欧美文化则强调的是个人主义,追求的是个人的自由和快乐。

5.中国梦具有纵深的历史感,美国梦只有现实的体验 实现中国梦的自信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历史。中华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上多次强盛,曾是那个时期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然而,美国只有两三百年的历史,自建国起,靠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和人才逐渐变成一个超级大国,所以它的梦是把现实延续下去,不让挑战他的力量出现,一直可以做自己的美梦。

6.中国梦依赖群策群力,美国梦靠的是个性张扬

实现中国梦,要凝聚大家的力量,人人给力,踏实勤干,利用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朝一个方向努力。它靠的是集体的意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现在要实现梦想,就必须统一大家的意识,明确一个目标,劲往一处使。然而美国自建国起就走的是一条务实的道路,就是简单追求个人富裕幸福,所以个人成功的合力构成了国家的强大。中国人可以办大事,但首先要统一意识。

7.中国梦是为了民族光荣,美国梦是为了个人荣耀

自鸦片战争以来,领土被侵占,人民被蹂躏,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一次次大灾难,这都是民族的创伤。近代史上,多少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就是为了民族有尊严,国家有安全,人民可以安居乐业。美国就没有这种痛,所以它也不会做这种梦,因而,美国梦强调的是个人的富裕、成功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但是在2013年6月7日,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会谈结束后,在答记者问时说了一段话:中国将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几天之后在网上就能看到又有学者撰文阐述中国梦区和美国梦的相通之处: 中国梦区和美国梦的相通之处:

第一、中国梦背后的参照系是国际未来发展。第二、中国梦与世界各国是和平共赢的梦。第三、中国和美国的稳定是世界和平的压舱石。

第四、中国梦与美国梦归根结底都是人民富裕幸福。第五、美国和中国要实现自己的梦想都必须尊重对方。第六、中国和美国都有相互学习相互依赖的地方。第七、中国发展是对提高美国富裕的有力支持。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我们自己的中国梦又有不同的含义。作为普通人,我们的人生目标或者说梦想可能不是国家和民族,而是实实在在的关于自己的小事。比如学生的梦想是学业有成,毕业找到满意的工作;工人的梦想是工作顺利,涨工资等等。在我们做着这些小小的梦想的时候,当然我们也在为了这些梦想而付诸行动。当我们踏踏实实一步步向目标迈进的时候,我们的国家也因我们的努力而逐渐强大,也离着中国梦的实现越来越近。其实我们的梦想就是伟大的中国梦的一部分。

好,最后来欣赏一下一首歌,很有意义。

好,以上就是我们班今天的内容,谢谢大家!

第二篇: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摘要:中国梦的核心要义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实现中国梦。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深刻阐明了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 中国梦 现代化 正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因而是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一.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实现现代化,是亿万中国人的百年梦想。1840年,英国以中国禁烟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发动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经济、政治和文化特权。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陷入了苦难的深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

随着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开始探索民族和国家的出路。林则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思想,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19世纪70年代后,王韬、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派主张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促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严复译著《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国人救亡自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然而还是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失败。维新变法活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极力反对和残酷镇压,维新人士谭嗣同等6人遭杀害,变法失败标志着采用君主立宪制的改良办法在中国行不通。这些早期的探索在当时产生了程度不同的积极影响,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都没能成功。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在封建制度框架下走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他们举起民族民主革命旗帜,发动了旨在推翻封建王朝的辛亥革命。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标志着清朝的统治和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结束。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支持的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挽救共和的努力失败,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也表明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救不了中国,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再也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前进了。历史以其血的代价昭示人们:在封建社会内部找不到强国富民的道路,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面对军阀的黑暗统治,一些先进分子开始了新的探索,寻求救国出路。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以民主和科学为基本口号的新文化运动的帷幕。新旧思想在中华大地涌动、撞击,引发了有识之士新的思考、新的探索,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

正在中国人民不知向何处去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先进分子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引发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很快成为全国范围的群众运动,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五四运动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1921年7月,中共一大先在上海后转移至浙江嘉兴召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自觉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党和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事实充分证明,中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

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进而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日起,我们党就开始思考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曲折和失误,丧失了不少发展机遇,并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延缓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虽然当时并没有找到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为以后的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坚定地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不断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靠近。在此期间也决非一帆风顺,我们既有姓资姓社问题的困惑,也遇到了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潮的干扰。正是先后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为我们廓清了模糊认识,回应了各种挑战,指明了前进方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得到拓展和深化。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主要特征、探索和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超越了僵化的苏联模式,又超越了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是一条既立足于中国国情,又具有世界意义的发展道路。中国人民付出艰辛努力、作出巨大牺牲,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和核心力量。这条正确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核心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总结近代中国一切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经验教训,深刻总结在中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深刻总结世界各国实现发展进步的历史启示,符合我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一定要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展示了光明前景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改革开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改革开放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改革开放明确了前进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同时借鉴国际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实行改革开放,经过艰辛探索,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仅这10年来,我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不断夯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2010年底,我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前所未有,节能减排扎实推进,能源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已经证明,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出积贫积弱、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中国快速发展起来、找回了民族自尊与自信。面对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中国不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风景这边独好”。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的根本总结,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体现着近代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要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第三篇: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摘 要】 文章概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生态,叙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的一致性,探讨如何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创新中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文化自觉与自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 传统文化;自觉与自信;传承创新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定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生产中的积淀,是民族的“共同记忆”,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一个民族无论怎样现代化,都不能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尤其是现如今西方意识流对中国文化冲击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就更应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生态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特点,表现为华夏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泯灭的文明;华夏文化还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点,承继着黄河文明几千年的智慧结晶;中国人有着强烈的家国乡土观念,兼容并蓄的民族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延续下来的基本精神思想。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价值观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具体特定的民族借助传统文化来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1]最早对民族精神进行探讨的是卢梭和孟德斯鸠,而对民族精神进行全面论述则是黑格尔。他认为“(世界精神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和任何其他阶级不同,所以都有它的一定的特殊的原则。在历史当中,这种原则便是‘精神’的特性――一种特别的‘民族精神’。”[2]中华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中逐渐凝聚而成的,这些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具体内容表现。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儒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张岱年将中国以儒学为主的传统文化的内核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是内因,是中国人对自己的道德的基本要求;“厚德载物”是外在表现,是中国人对他者的态度。这种精神契合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

1、“厚德载物”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契合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基于“万物一体”的基本认识,是在充分尊重人、动物、自然界生命的生存权基础上的认识,自强不息是对所有民生的精神鼓励,“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滋养,是中国之所以历经世代更替、命运多舛却依然能凝结成一个整体的根本。正是这种自强不息,中国人很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学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支控力量,还是一种美好社会理想的信仰基础。在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中国人在“德治”下憧憬的“大同”社会,实际上就是一个没有阶级基础的缺乏正确革命道路的但却与共产主义理想有着天然联系的社会。《礼记?大同篇》中说“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与马克思主义“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也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有着相同之处,中国人憧憬的劳动是自我能力的释放,劳动力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大同世界“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与马克思描述的“社会物质财富极大地丰富、人们不再将其收藏起来据为己有”相通。共产主义社会与中国人所梦想的状态有着相似的状态,又远远高于中国“大同世界”的生活,显然,这更具有现代性,也更符合中国人对未来社会的追求。

2、“入世”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认知的基础

自春秋战国起,诸子的“百家争鸣”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哲学基础,其中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中国哲学辩证法和对待人生的一种“入世”态度。而中国哲学最显著区别于欧洲的就是中国的“入世哲学”,即注重社会的人伦关系,强调社会道德价值和人的今生今世。当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到中国的时候,中国人凭借着传统文化中朴素的辩证思想,很快就把马克思主义高深的哲学转化成了中国哲学的一部分。至于马克思主义批判的资本主义金钱拜物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传统以来重农轻商的传统,反对奸商和社会财富不平等思想也有契合。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观,虽然从中国古代很难找到与“本位论”、“主体论”完全吻合的哲学话语。但是,从思想取向上看,自孔慕大同到杨朱、管子等思想家的主张,“入世”哲学本身就是现实社会实践在哲学基础上的反映,所以中国哲学探究的“养吾浩然正气”、“向善”、“求真”追求人类幸福的远大志向,这些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整体价值目标是一致的。

三、在传承和创新中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当中国社会开始改革时,大多数人持怀疑态度,因为世界上一大部分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对东方民族缺乏客观的认识,导致他们认为中国文化也是落后的。然而,中国不仅没有在世纪之交演化成资本主义,还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下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成就,而决定的力量并不是中国拥有最多的人口、广褒的内陆,而是文化的力量。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建设

毛泽东在《新民主义论》中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用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3]文化作为21世纪一国发展的软实力,对一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而在西方文化构成强势文化的背景下,一些人把庸俗、媚俗的糟粕当成了时髦,考古、旅游商业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这种文化低俗化的倾向与我们社会主义文化极不相符,十八大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4]而在当代中国,要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构建社会主义新文化,就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谐文化的构建。和谐文化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合思想观念、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一种文化形态。[5]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首先要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要大力挖掘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弘扬时代新风,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再次,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正确方向,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与自信,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文化自觉与自信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成果。党在十八大则进一步号召在文化建设中树立起文化自觉与自信。文化自觉与自信是扎根于民族文化基础上的。文化自信首先是来自民族自信的。民族文化的存在以一个民族分享一种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情感、共同的想法和共同的生活方式的存在为身份。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每一成员具有凝聚力量,是中华民族成员的归属栖息之地。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来强化民族身份,培植民族身份认同感,使民族凝聚力得到加强,培养一种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与自觉还表现为对“他者”立场下的自我定位。由于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一些国家把自己的本民族文化上升到普世价值,甚至企图以本民族的文化指标取代他国文化,而中国的民族文化正面临着这一文化霸权的严峻挑战。如今有些国人已经习惯了“中国任何一种现象都只能在别人的概念框架中获得解释,好像离开了别人的命名系统,我们就无法理解自己在干什么,我们的生活意义来自别人的定义”。为此,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如果中华民族不能正视自己的文化,“中华民族就成了一个灵魂漂泊的民族,一个不能回答‘我们从哪里来’,也不能回答‘我们到哪里去’的民族。”因此,追求和谐的中国,迫切需要立足于自身民族文化的根,在继承中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

3、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还需要正确处理好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首先,要正视文化的多样性、互相尊重、取长补短。费孝通说过:“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定自己的位置,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共同的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各种文化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的共处原则”。[6]其次,吸收外国文化的同时,要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保护本国文化的独立个性和民族特色,提高本民族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已成为世界性话题。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既要主动融入世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又要高举本民族文化发展的新秩序。再次,加强对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近年来,中国文化贸易一直处于逆差地位,这既与国内文化产业政策有关,更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浮躁和商业化有关。我们既要善于学习和吸收优秀文化,更要让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工程,它的建设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要更加强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建设将翻开美好的一页。

第四篇:中国舞剧与中国特色

中国舞剧与中国特色

100501023 音乐学 刘心我

追溯中国的舞蹈史,在可供查证的史书典籍中,尚未见有关舞剧艺术起源的记载。但是,具有戏剧因素的乐舞却可追溯至公元前11世纪左右的西周时期。著名的《大武》就是综合了舞、乐、诗等艺术形式,表现武王灭商这一历史事件的情节性大型歌舞。此后出现的《九歌》(公元前300左右),虽具有更强的舞剧因素,但依然不是我们今天所共识的严格意义的舞剧。至于明、清以后,舞蹈融入戏曲的史实,前面已有说明,此处不赘。

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中国舞剧于本世纪30年代初见端倪。从某种意义上,也可说是“外来艺术”的引进。吴晓邦、戴爱莲、梁伦等新舞蹈艺术的先躯都为此做出过有意义的探索,但是舞剧需要较高的经济投入,相对庞大而稳定的专业演出队伍以及具有现代化装置的剧场等,显然动荡的社会环境,很难具备这样的条件。此外,舞剧艺术是舞蹈发展到相当高度的产物,它所应具有的基本特性:戏剧性基因,广博的题材容量,完整的人物塑造以及综合多种形式的复合化呈现,世纪初叶的中国舞蹈,其自身发展也未见成熟到足以产生综合性的舞剧艺术。

中国舞剧这门新兴艺术的真正发展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从49年至“文革”前——可看作其实验性的新兴期,初期的创作大都以继承发展戏曲舞蹈与借鉴前苏联芭蕾舞剧的经验相结合为基本方法。

舞剧,是舞蹈、戏剧、音乐相结合的表演艺术,是视觉和听觉艺术的综合呈现。其舞台艺术形象以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文学等多种手段共同塑造,揭示着深刻的社会矛盾,反映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20世纪30年代“外来艺术”的不断引进,也为中国舞剧的兴起、发展播撒了生命力极强的种子。继而在吴晓邦、戴爱莲等舞蹈前辈的不断探索中,中华民族舞剧不断完善和发展,最终形成极富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随着中国舞剧艺术的发展,舞剧音乐的创作和功能也有很大提高,已从单纯的舞剧附属--舞蹈伴奏,变成了推动情节发展、渲染场景气氛、塑造人物形象、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正如希腊一位舞蹈名家所说:“舞剧这种艺术要依靠音乐来对话,音乐就是舞剧的台词。”因此,也可以说舞剧音乐是舞剧整体精神的来源。

中国的民族舞剧,必须既能展示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特有的文化底蕴,又能区别于西方舞剧,而在东方的艺术舞台上独放异彩、摄人耳目。正如《宝莲灯》《丝路花雨》《一把酸枣》等民族舞剧,其所以赢得国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恰恰是因为从其故事情节的设计、人物形象的塑造、角色情感的表达均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同时具有中国艺术的典型性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性,从而形成了鲜明的民族性。而其民族性不仅在剧情、舞蹈、舞美等方面有所体现,在音乐上也同样如此,能反映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并能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特有风格的音乐语汇,因此浓郁的民族音乐风也成为舞剧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从中国呈现出的一大批民族舞剧作品中,均可看出那渗透在音乐和舞蹈中的浓烈的传统艺术特征和自然淳朴的民族气息。

一、再现传统音乐的神韵

中华民族民间艺术文化渊远流长,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经过各个朝代的长期实践、继承,形成了具有时代特性的艺术风格与特征,而这些特定历史时代的风俗与特征的背后蕴藏着该时期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新时期中华民族舞剧的创作过程中,不管编导想要表现哪个朝代,哪个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都必须对那个时期的文化作深入地调查研究,这样才能贴切地表现出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风貌。音乐也一样,想要体现时代性,就要以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为研究背景,对其传统音乐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进行再创造。如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就是以中国大唐盛世为历史背景,突出展示了蔚为壮观的敦煌艺术,编织了一曲古丝绸之路上的友谊之歌。这部充分体现着华夏文明的舞剧,其音乐由韩中才、呼延、焦凯三位作曲家共同完成,他们吸收了唐代古典音乐的精髓,并且与波斯风格的音调相融合,配合其他艺术共同塑造了剧中人物的形象,演绎了戏剧事件的发展,并揭示了许多有性格的群舞场面,使音乐在舞剧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整个舞剧音乐以抒情的笔调、浓郁的风土情趣取胜,特别在音乐语汇的运用方面,尽量考虑到古典音乐的表现手法和体现历史时代性的音乐风格,因此许多段落都能把观众带入到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画卷中,显露出古代敦煌艺术的特色。

《丝路花雨》舞剧音乐的创作编排传承了大唐盛世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音乐形式。该剧以唐代大曲《霓裳羽衣》为主要创作基础,汲取了《霓裳羽衣》乐曲的精华并经过三位大师的艺术再创作,添加了新的活力和内涵。众所周知,《霓裳羽衣》是唐代“大曲”和“法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乐舞,唐代诸多诗人对《霓裳羽衣》演出状况都有精彩的描述,比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写过著名的《霓裳羽衣歌》,诗中对霓裳羽衣写道:“磬箫筝笛递相搀,击弹吹声逦迤”、“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从中可以看出,《霓裳羽衣》是通过歌、舞、曲的结合以及它们之间快慢、强弱、刚柔、动静的变化,而营造出了缥缈的、唯美的、幻化的意境。而《丝路花雨》的舞剧音乐,用中华民族乐器的演奏方式再现古典音乐《霓裳羽衣》的风采,乐曲所创造的意境与《丝路花雨》所要表现的敦煌舞女艺术形象极为契合,充分表现出敦煌壁画中飞天女神这一文化概念的艺术特征。由此可见,《丝路花雨》的民族化音乐与民族化舞蹈都是源远流长、底蕴丰厚的,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风格,也对表现剧中某一典型环境起了标志作用,表现了浓烈的东方民族独有的气质和色彩,单单是听觉上就给观众以广泛的联想空间。

二、呈现地方音乐的特色

舞剧音乐在民族风格与地域色彩相融的方面也有着很好的创新。诸多舞剧的音乐都会穿插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歌曲,甚至以此作为主题音乐贯穿整剧,使得舞剧呈现着浓郁地方风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下子便可以把人拉入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切身体味那因为差异而变得格外美丽的地方音乐文化。地方特色,也是中华民族舞剧的一大特点。如《月牙五更》,其音乐中多次出现东北民歌《月牙五更》的曲调,将具有强烈东北色彩的二人转曲调融入到舞剧表演之中,以地域曲风作为舞剧音乐的主题贯穿全剧,凸显着东北地域文化的特色,强化了观众的观念和认识。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地域特色风情万种,人文底蕴深厚凝重。因此在民族舞剧音乐的创作上,只有直接或间接地深入了解体验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搜集学习有关资料、吃透当地的风土人情,才能从内容到形式上,较真实地反映出特定的历史情况,而使其音乐也趋近于所要反映地区的真实面貌,以此增加舞剧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在地域风情乐曲的使用上,更多的艺术创作者采取扬弃和为我所用的方式进行吸收和创作。这是对地区音乐的一种理性吸收。就如舞剧《白鹿原》,它根据我国当代小说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陈忠实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而成,主要围绕田小娥与黑娃、白孝文两条情感脉络的主线而展开,力图通过塑造田小娥这位被封建礼教所扼杀的叛逆者形象而揭示其所带给人们的文化反思。那么反映关中平原的生活,当然需要在听觉上首先抓住观众的耳朵,从声音上进入剧情,这才是最真切的。该舞剧的音乐创作由当代著名作曲家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杨青和张大龙担任,他们在中国舞剧音乐创作领域均有很深的造诣,并一直活跃在音乐创作领域。他们通过多次的采风,实地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对秦腔、碗碗腔和关中平原的一些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进行分析研究,选出比较有特色的音乐语言的一些要素,作为整个舞剧音乐主题的动机,并且运用了传统调式的旋律、均衡对称的结构以及多调性织体与交响化配器手段,创作出充满陕西地域风情的舞剧音乐。那“吼”出来的苍凉震撼的秦腔唱段,凸显了陕北风情的特色,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创作者在吸取和继承传统曲调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符合当代音乐审美特性的艺术追求,最终使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结语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国都希望自己的民族文化具有世界影响力。但是,文化的发展不能像经济一样一体化,而是要多元化的发展,这就需要每个国家重视本民族的特性。对一个国家而言,文化犹如人的灵魂,一个国家的文化消失,国家也就相当于名存实亡了。中国的民族舞剧要在不断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道路上走得长远,其音乐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听觉的艺术,它的声音塑造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是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中旗帜鲜明地昂首阔步前进的保障。虽说音乐无国界,舞蹈也无国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是只有保持其民族性也能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存在。试想,当观众在世界不同地区看到的舞剧从内容到音乐都无二样,那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啊!那么文化艺术也就无所谓价值而言了。从已经取得成功的《一把酸枣》《红楼梦》(赵明编导版)《白鹿原》等舞剧音乐中可以看出,尽管它们的创作是在把西方的和声语言、配器手法进行琢磨,把中国的五声音阶和地方音乐元素的核心与西方作曲技术相结合,但是,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始终坚持着对民族音乐特质的坚守和对民间音乐素材的汲取。从而使和声语言和民族性的音乐旋律显得更加完美巧妙,从而把淳朴与创新自然流畅地贯穿于舞剧之中,这正是其作品成功的关键所在,让人们看到了属于中国的舞剧,听到了属于中国的舞剧音乐。这是今后的舞剧音乐创作值得借鉴的范例。

第五篇:中国梦

“中国梦” 和“境外势力”

“中国梦”近来是个很热门的议题,人们往往将其比拟于“美国梦”,而忽略两者的重要区别:“美国梦”具有很强的个人主义成分,而“中国梦”则是集体主义的宣传口号。但是作为百多年来的强国梦理想,“中国梦”确实是力图赶超美国的世界强国地位。

从这个角度,“中国梦”相对于“美国梦”的一个明显劣势,便是北京在大力宣扬“中国梦”的同时,出现要提防“境外势力”的宣传高调。除了藏、疆、香港等地,就连学术界里都提出要警惕“境外势力”渗透的说法。而防范所谓“境外势力”,实际便是排斥和控制有“海外关系”的人士。越是邻接“境外”,越是如临大敌。新近的香港普选争议是明显例子。

正是在对“境外势力”的态度上,如《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引用报道,美国华裔作家刘柏川的新书《华裔美国梦》(A Chinaman's Chance)点出了“美国梦”相对于“中国梦”的重大优势:“海外关系”人士实现“美国梦”的巨大机会和成功。

刘柏川强调的是华人华裔通过精英教育和个人奋斗被美国上层社会完全接受的事实。这一竞争优势,使得美国并不需要担心中国的崛起,除非中国也能同样接受容纳来自境外的人才。

刘柏川本人便是例子:作为台湾移民第二代,他是耶鲁大学本科和哈佛法学院毕业的双料常春藤精英,担任过克林顿总统的演说撰稿人和内政顾问,后来创办了公民大学(Citizen University)。

类似的华裔人士,可以举出布什政府劳工部长赵小兰(哈佛商学院)、奥巴马政府要员卢沛宁(普林斯顿本科、哈佛法学院)和陈远美(哈佛大学),以及被北京官方传媒攻击为“香蕉人”的前华盛顿州州长、奥巴马政府商业部长和驻中国大使骆家辉(耶鲁大学)。

就是在近日的新闻里,也可以顺便举出2014年民主党纽约副州长初选候选人吴修铭(哈佛法学院毕业、首次提出“网络中立性”的法律专家),以及共和党罗德岛州州长候选人、得到罗姆尼支持的克兰斯顿市长冯伟杰。

这里牵涉到的题目,便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达荣·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与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詹姆斯·罗宾森(James A.Robinson)合著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权力、富裕与贫困的根源》(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里总结的历史规律:国家强盛成功的长远关键,是具有“包容开放性的国家机制(inclusive institutions)”。上述华裔人士,只是大量与“境外势力”有关系的美国移民第二代成功的一部分。

被茶党怀疑出生在非洲、暗里信奉伊斯兰的奥巴马总统,是美国容纳“境外势力”的最好例子:生父和继父都是外国人,而一位同父异母兄弟至今生活在中国。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因为美国是新大陆的移民国家。那么在欧洲旧大陆老牌列强中,前法国总统萨科齐是移民第二代,历届法国政府包括当今社会党政府部长中,穆斯林移民第二代层出不穷;在英国,当今工党领袖埃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也是如假包换的移民第二代(父亲比利时波兰裔,母亲波兰人),新近因抗议加沙战争辞职的英国内阁大臣赛义达·瓦尔西(Sayeeda Warsi)女爵士是巴基斯坦移民的女儿,担任过保守党主席;在德国,上届默克尔政府副总理、前自由民主党魁菲利普·罗斯勒(Philipp Rosler)是被人领养的越南孤儿。

正如《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总结,这一历史规律不仅仅验证于现代社会,中国称雄世界的汉唐盛世,同样展示了对“境外势力”的包容开放性。

在“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汉朝,最敌对的“境外势力”是匈奴。可是匈奴休屠王子金日磾却是汉武帝的五名顾命大臣之一,其后裔 “七世内侍,何其盛也!”保护汉家皇室安全的最精锐御林军,则是长安的匈奴族骑兵——长水胡骑和宣曲胡骑。

到了唐朝,中央政府中“境外势力”人物比比皆是。唐代“蕃将”为人熟知,曾经占据了朝廷官员的一半。比较隐讳的是通过当时“精英教育”——科举制度进入政府高层的境外移民后代。《北梦琐言》卷五记载:唐自大中至咸通,白中令入拜相,次毕相诚、曹相确、罗相劭,权使相也,继升岩廊。崔相慎猷曰:“可以归矣。近日中书尽是蕃人。”盖以毕、白、曹、罗为蕃姓也。

这就是说:连续四名唐朝宰相,都是西域外族移民的后代!大唐帝国包容“境外势力”的气度,绝不亚于今天的美国。两者都说明今天“中国梦”的重要缺失——封闭排他性体制。

下载中国梦中国特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梦中国特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梦

    中国梦·我的梦 □记者 阮宝夫昨日下午,在市区迪荡新城财智大厦,白领沈女士登陆“鲜果派”水果配送网站,下单预订水果车厘子。不到两个小时,一箱新鲜的智利产车厘子就送到了办公......

    “中国梦

    “中国梦·劳动美”纪念“安康杯”竞赛活动开展30周年知识竞赛试题 1、“安康杯”竞赛活动最早是由 于年发起的。 A、内蒙古总工会,1998年 B、包头市总工会,1984年 C、......

    中国梦

    中国梦 随着习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第一次提出“中国梦”,现在“中国梦”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汇。然而我......

    中国梦

    “中国梦”、中国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八大以来,“中国梦”以其清新的理念和亲和的风格迅速为整个中国社会所认同,所追捧,并日益成为了最为重要的主流政治话语之一。不过,......

    中国梦

    “中国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所在位置:首页 | 辉煌十年发布时间:05-25浏览次数: “中国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访中央党校理论网采编中心主任程冠军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

    中国梦

    中国梦 中国梦,这是我们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最热门的一个政治主题词,甚至都不用加直译。今年,我们人人都在讨论中国梦,各行各业都把中国梦跟自己挂起钩来。但是这种关注也好、联......

    中国梦

    我的梦, 是青春洋溢的意气风发 我的梦, 是志在四方的挥斥方遒 我的梦不在那个遥远的天国; 我的梦就屹立在东方的热土! 我的梦启航于长江; 我的梦孕育于黄河! 我的梦,像一面神奇......

    中国梦

    我的梦,中国梦 合:我说着中国话;我写着方块字;我吃着中国菜;我学着中国史; 我听着东方红…… 甲:你是一只引颈高鸣的雄鸡, 用英勇守护着如画的疆土。 乙:你是一位慈祥勤劳的母亲, 用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