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聚甲醛污水处理技术总结
聚甲醛污水处理技术总结
[摘要]作者阐述了聚甲醛污水的水质特点,提出了聚甲醛污水工程的设计要点,介绍了两个聚甲醛污水工程实例,并对已实施的工程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聚甲醛;污水处理;设计;工程实例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2)05-0276-02 Summary of POM Sewage Treatment Technology Li Kai, Zhang Zhe, Liu Jihua Abstract: The author elaborated the 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polyoxymathylene sewage, and put forward the engineering design points, and introduced the two sewage engineering examples, and summariz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works.Keywords: polyoxymathylene(POM);sewage treatment;design;project 目前国内大型的聚甲醛生产企业主要有云南天然气化工集团、上海蓝星化工新材料厂、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开封龙宇化工有限公司、天津碱厂等[1],由于国内处理共聚甲醛的污水处理装置较少,设计和运行管理的经验不足。文章旨在两个工程实例的基础上对聚甲醛污水处理技术做一些总结。聚甲醛污水处理装置水质特点
污水处理装置主要处理聚甲醛各生产装置排放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及部分受污染的地坪冲洗水和初期雨水。生产废水来自甲醛、TOX(三聚甲醛)、DOX(二氧五环)、聚甲醛等生产装置。污水处理装置水质具有如下特点:
1.1 甲醛含量高
根据调研和实际生产监测的数据,聚甲醛生产中甲醛回收塔排污水和聚合区污水中的甲醛浓度高达1000 mg/L 以上,和其它各种废水混合后的甲醛浓度也在300 mg/L 以上,污水中甲醛的含量较高。
1.2 水质波动性大
聚甲醛工艺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质(如二聚甲醛、三聚甲醛、二氧五环、甲酸钠、甲醇等)的组分以及含量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CODCr 变化大。生产装置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生产废水的CODCr 为4000~4500 mg/L,当生产装置处于调试阶段或者非正常生产时,生产废水的CODCr 变化很大,一般为4000~15000 mg/L,最高时达到18000 mg/L[1]。
1.3 水量变化大
进入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水除了工艺装置生产废水外,还包括装置地面冲洗水、装置污染区初期雨水和生活污水等。地面冲洗水、初期污染雨水和生活污水均为间断排放的污水,排放的水量极不均衡,因而水量变化较大。
1.4 含有高分子难降解污染物质
聚甲醛装置生产废水含有二聚甲醛、三聚甲醛和二氧五环等,均为大分子难降解污染物,所对应的CODCr 值在2000 mg/L 左右,如果仅靠好氧生化处理的共代谢作用很难降解完全,其对应的CODCr 较难达到排放标准要求,因此需要进行水解酸化或物理氧化等预处理措施,使其分解为低分子有机物,从而被生化降解。需要指出的是,三聚甲醛很难被生化降解,应控制进水中的三聚甲醛浓度。设计技术方案要点
(1)考虑到进入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水具有水质水量波动性大的特点,设计的富余系数应较大,这样污水处理装置对于进水水质和水量变化的适应性强,工程实际运行也证实了这一点。
(2)甲醛是对微生物生长、繁殖具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当甲醛含量过高时,必须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将甲醛浓度降低在安全浓度范围内,才能进行后续的生化处理。目前常规经济的处理方法是聚糖反应[2]。
聚糖反应[3]:在石灰(Ca(OH)2)的催化作用下,甲醛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糖类物质,即formose 反应,反应式如下:
nHCHO →(CH2O)n
聚糖反应的主要产物是简单的葡萄糖,为微生物最好的食物,该方法反应迅速,去除甲醛彻底,而且处理成本较低。通常采用氢氧化钙作为反应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将甲醛水溶液加热即可发生甲醛聚糖反应。
我们对含有甲醛的污水分别进行聚合反应试验,得到如下结论:
1)Ca(OH)2 的投加量按n(HCHO)∶n(Ca(OH)2)=1∶1 的比例投加;NaOH 亦按此摩尔比投加;
2)糖化时间指水样升温至反应所需温度(~80℃)后开始至溶液突变为黄色为止的时间; 3)甲醛测试方法:亚硫酸钠法[4]。(3)甲醛预处理后应有排泥措施
聚甲醛废水中有300 mg/L 左右的悬浮物,调节pH 到碱性以后,废水中会有悬浮物析出,加上聚糖反应加入的石灰,废水中悬浮物浓度较高,必须有相应的处理措施。
(4)加磷铵、尿素及加酸设备
对于生化性较好的污水,进入生化系统污水的C∶N∶P=100∶5∶1,才能使系统运行处于最佳状态。仅投加磷酸二铵,氮和磷的质量比为28∶31。如果保证氮源,则磷元素为需要量的5.5 倍,有可能使出水磷超标。仅保证磷的需要量,则氮源远远不够,仅为需要量的18 %。最好的方法是分开按需要比例投加氮和磷,在保证系统良好运行的前提下操作管理方便,药剂耗量少,技术经济性优。
由于聚甲醛废水的聚糖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其出水的pH 约为12,有必要增加盐酸的投加设备,调节废水的pH 到中性,然后进入生化系统进行处理。在生化厌氧处理前调节pH最好采用盐酸,投加硫酸经济性较好,但在厌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环境差而且硫过量时会对系统产生毒性作用。
(5)泡沫处理
好氧池上应设置消泡管,用消泡泵抽取处理出水对好氧池的泡沫进行水力消泡,改善操作环境和周边环境。
(6)来水温度
甲醛回收塔工艺装置排出的废水温度在40 ℃左右。甲醛聚糖反应最佳温度在70 ℃以上,预处理加热后再用冷却塔对废水冷却,去除甲醛的同时减少了工艺装置换热设备的投资和冷却水耗量,生化系统的运行不受影响,技术经济性较好。工程实例 3.1 实例一
上海蓝星化工新材料厂聚甲醛是采用富艺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的技术进行生产的,项目于2007 年投产,其污水处理的情况如下:
(1)处理规模:75 m3/h,其中生产废水42.3 m3/h。(2)处理流程见图1。(3)污水处理装置进水水质。
聚甲醛生产工艺废水的水质变化较大,在生产装置正常运行时,调节池废水的CODCr 为4000~4500 mg/L,其中甲醛含量300~500 mg/L,水温50~60 ℃,pH 为4 左右。
图1 上海蓝星化工新材料厂污水处理装置流程
Fig.1 Process of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of Shanghai Bluestar New Chemical Materials
Factory 3.2 实例二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年产6 万t 聚甲醛项目是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化工项目之一。项目工艺技术采用富艺国际工程公司的共聚甲醛生产技术。污水处理装置的工程内容主要分为预处理、生化处理、三级处理、污泥处理等工序。
其污水处理装置的情况如下:
(1)处理规模:100 m3/h,其中生产污水正常量为64.4 m3/h,最大量为89.4 m3/h。(2)处理流程见图2。(3)污水处理装置进水水质
生产装置正常生产的情况下,CODCr 为4000~4500 mg/L,当生产装置处于调试阶段或者非正常生产时,生产污水的CODCr 变化很大,一般为4000~15000 mg/L,最高时达到18000 mg/L。
图2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年产6 万吨聚甲醛项目污水处理装置流程
Fig.2 Process of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of 60,000 t/a POM project in Shenhua Ningxia
Coal Industry Group 3.3 工艺流程说明
主要分为预处理、生化处理、三级处理、污泥处理系统等。3.3.1预处理
来自聚甲醛各生产装置排放的高浓度废水需先经过加药池进行聚糖反应和中和池调整营养物含量和pH。
3.3.2生化处理
经预处理后的有机废水,由泵提升送至UASB 反应器进行处理,废水中难降解的高分子有机物进行酸化水解,形成易于生物降解的低分子有机物。厌氧池出水自流进入低浓度污水调节池。混合后的综合污水由泵提升送至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进一步生化处理,以大幅度地去除废水中的各类有机物。出水自流至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
3.3.3三级处理
二沉池出水送至溶气气浮机,进一步去除接触氧化池出水中脱落的生物膜。溶气气浮机出水经回用水提升泵送至厂区污水管线中排放。当污水处理装置运行出现非正常状况时,为保证污水达标排放,需将出水经活性炭过滤器,过滤吸附后再排放。
3.3.4污泥处理
气浮机、二沉池等构筑物排放的污泥送至污泥浓缩池,再用带式脱水机进行脱水处理。3.3.5控制系统
污水处理装置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控制。3.3.6沼气收集
污水处理装置产生的沼气应收集、储存,并通过管线输送至聚甲醛工艺装置的焚烧系统进行处理。总结
(1)TOX(三聚甲醛)对出水水质的影响。污水处理装置出水CODCr往往都高于排放标准。经分析发现,出水CODCr主要由TOX构成,而且出水CODCr 与进水中TOX 的含量呈线性关系。实例中的工艺流程对TOX 的降解能力有限。可通过增加化学氧化装置,降解出水中的TOX,保证最终出水CODCr 达标。
(2)鼓风机选择及降噪。选择转速900r/min 左右的鼓风机,并设置隔音板房,有利于降低噪音。
(3)各处理构筑物顶部应密封,有利于除臭,保护操作环境和周边环境。
(4)实例中的工程运行经验表明,污水处理装置正常运行情况下(进水水质较好,TOX 含量较低),三级处理一般不用启动。正常情况下污水经过实例中流程处理,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5]。
(5)实例中的工程运行经验表明,污水处理装置中应设置容积较大的事故水池。调试阶段或事故状态时,高浓度有机污水切换至事故池中,然后根据现场实际水质情况,补充至污水处理装置。
参考文献
[1]中国五环科技公司.神华宁煤集团年产6 万吨聚甲醛项目可研报告[R].
[2]魏思宇,周荣丰.甲醛废水前处理方法的选择[D].申请同济大学工学硕士论文,2007:49-52.
[3]周忠清,空目山.由甲醛直接合成糖类[J].精细石油化工,1991(1):43-47.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5]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一1996)[S].(本文文献格式:李凯,张喆,刘记华.聚甲醛污水处理技术总结[J].广东化工,2012,39(5):276-277)
第二篇:聚甲醛技术调查
聚甲醛技术调查
日本聚甲醛技术
日本宝理塑料Polyplastic
宝理塑料是亚洲第一大POM生产商,目前70%的聚甲醛为不增强牌号,这些牌号在国外市场竞争激烈,为此日本宝理塑料公司采用自已专有的聚合技术和控制结晶技术,2002年11月向市场推出新牌号DuraconHPgOx,在聚甲醛分子链中引入“共聚单体”,提高树脂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新牌号比传统共聚牌号结晶度高10%以上,因此仍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特别是韧性仍较高。在一定负荷下其制品的长期抗蠕变破坏寿命比一般牌号(M25S)高10倍。
日本旭化成公司
日本旭化成采用的是以三聚甲醛为单体的催化合成工艺,它由三聚甲醛单体净化、溶液连续聚合、连续酯化封端、排气挤出造粒和溶剂回收等5 部分组成。高浓度甲醛有利于提高三聚甲醛合成速度和平衡浓度,由甲缩醛氧化直接得70%甲醛的工艺,合成反应温度较低(60~90℃),几乎不生成甲酸,无设备腐蚀。另外由于反应得到的甲醛含量达70%,有利于提高三聚甲醛合成反应速度,减少副反应。
日本宇部兴产公司
宇部兴产公司综合了杜邦公司和塞拉尼斯公司的工艺特点,开发了连续气相共聚工艺,在聚合过程中不用溶剂的气相法共聚甲醛工艺独具特色,该技术对材质要求不高,流程简单,腐蚀性小。宇部兴产公司气相法共聚甲醛技术主要由甲醛合成、单体制备、共聚合、稳定化、稀醛回收等组成。
其技术特点为:原料甲醇采用空气氧化法制得50%的甲醛,甲醛经脱水、热分解、精制,得到精制甲醛气。高纯度精制甲醛气与共聚单体聚乙二醇醚混合后在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存在下进入双螺杆反应器进行连续聚合。于40~70℃时加入分子量调节剂来制取特定的共聚甲醛粉末,聚合反应器排出的高温循环聚甲醛粉体经冷却返回聚合反应器进行循环,以控制聚合反应温度,然后用螺旋输送机将聚甲醛粉料送往稳定化工序处理。再于130~160℃下经稳定化溶液处理,除去末端的不稳定组分后制得稳定化浆料,然后经过滤、干燥、造粒等步骤 即得共聚甲醛成品。
日本三菱公司
日本三菱采用固定酸液相合成工艺,该工艺采用共沸脱水后的甲醛一二氯乙烷溶液作为合成原料,排除了水对合成收率的影响。三聚甲醛单程收率一般为38.9%。这种工艺副反应少,工艺可以大大简化,并可使浓缩、合成和精制合为一体。
工艺路线为:共聚原料为三聚甲醛和环氧戊烷,其中环氧戊烷与三聚甲醛的摩尔比为9%~15%,催化剂为三氟化硼,另外还向其中加入甲缩醛等分子量调节剂。反应器选用了连续双轴混炼
反应器,这样可以增加原料的停留时间,提高反应原料的转化率。
对产物进行稳定化处理步骤中,采用了新的液相水解工艺。液相水解工艺较熔融稳定化工艺处理后产物稳定性得到提高。
インターテック株式会社 技术信息:未知
聚甲醛产品信息:http://www.intertech.co.jp/4.shtml#
3 日本各厂商产能
能力千トン
日本厂商在中国建设的工厂 1.ポリプラスチック
商号
宝泰菱工程塑料(南通)有限公司
设立 2001年12月
股东
宝理塑料株式会社(占股70.1%)三菱瓦斯株式会社 韩国工程塑料株式会社 Ticona
法人代表 董事长 秋元 敦史董事•总经理 天田 次雄
职工人数 经营目的 经营内容 主要营业点
约165名(2012年3月31日截至)聚甲醛树脂的制造及销售 聚甲醛(POM)生产能力6万吨/年 公司
江苏省南通市
集团营业地点
工厂
江苏省南通市
集团生产地点
2.旭化成<合弁会社の概要>(1)会社名(2)資本金(3)出資比率(4)製造設備(5)生産能力
(6)立地(7)着工予定(8)販売
未定(杜邦-旭化成ポリアセタール(張家港)有限公司)
32百万US$
旭化成グループ 50%、デュポン グループ 50%
POM・コポリマー 第1期 20,000トン/年
将来60,000トン/年まで拡大予定
中国 江蘇省 張家港市
2002年8月(2004年春 操業開始予定)
中国国内合弁会社が販売
中国国外旭化成、デュポンが合弁会社から引き取り各々が販売
国内聚甲醛技术
2.1.中石油吉化石井沟联合化工厂
1965年底吉化石井沟联合化工厂采用长春应化所的科研成果在30L反应釜中制出了我国第一批共聚甲醛,1992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t/a。1998年吉化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重组后,石井沟联合化工厂聚甲醛装置停产。
该工艺过程:浓度65%~70%甲醛,在酸性催化下得到三聚甲醛,根据三聚甲醛沸点63℃,可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采用熔融、冷冻、结晶分离精馏方法,得到99.5%三聚甲醛。制冷剂采用(-9℃乙二醇水溶液,冷冻结晶,离心分离过滤)。
三聚甲醛与少量共聚单体二氧五环在能提供电子云的分子路易斯酸存在下开环聚合为共聚甲醛,聚合采用双螺杆机,经磨粉、共聚甲醛链端大部分是半缩醛端基,对热不稳定,采用氨水釜式进行封端,加入抗氧剂等助剂稳定化处理,干燥、混合造粒成共聚甲醛产品。2.2.云南天然气化工集团公司
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的聚甲醛装置系国内第一套装置,1997年,云天化与波兰ZAT签订技术转让合同,2001年7月建成投产。铁钼法甲醛、浓缩到60%甲醛合成三聚甲醛,催化剂为硫酸,三聚甲醛精制采用熔融冷冻结晶分离技术,与吉化三聚甲醛精制技术相同,三聚甲醛纯度受限,导致客户反映产品热稳定性欠佳,注塑成型过程中甲醛味道大。目前云天化尚未生产出高密度聚甲醛产品。加碱萃取提纯:蒸馏得99.9%三聚甲醛。2.3.上海蓝星化工新材料厂
上海溶剂厂1970年建成了100t/a装置。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2000年该厂生产能力达到1900t/a。2003年,上海溶剂厂与中国化工集团蓝星公司重组,先与波兰ZAT公司谈技术引进事宜,进展到签订技术引进合同阶段,后与香港富艺公司签订技术引进合同,2005年,6万吨/年聚甲醛项目开工建设,四院负责工程设计,中国海洋石油化学股份公司负责承建。目前出现过的主要问题如下:
1)三聚甲醛合成副产物和多聚物量大 2)三聚甲醛合成釜内稀料 3)单系列聚合釜聚合率较低 4)加入二氧五环后聚合经常终止 2.4.内蒙古天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天野可研期间采用的是富艺技术,后转投波兰,由于波兰与新疆联合化工技术转让是其在中国最后一个合同,天野采用波兰技术已没有可能。因此,工程设计期间采用的是四川成达公司技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四川成达公司承担云天化聚甲醛装置的详细设计,但并不掌握云天化技术整改的情况,如果没有云天化聚甲醛技改措施修正波兰ZAT聚甲醛技术,天野要走云天化曾经走过的路,要交学费的。2.5.中国南通PTM工程塑料公司
由日本宝理工程塑料株式会社、日本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韩国工程塑料株式会社和美国蒂高纳公司等四家国外著名跨国公司联合投资1.4亿美元巨资建设的当今国外单体规模最大、年产6万吨的共聚甲醛生产装置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开工,2006年投产。2.6.中国张家港杜邦日本旭化成公司
日本旭化成公司与美国杜帮公司共同出资兴建均聚甲醛装置,2002年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动工,2005年春季投产。该装置由旭化成公司和杜邦中国控股公司各占50%的股权,初期生产能力
为2万吨/年共聚甲醛。
2.7.兰州化物所三聚甲醛合成技术
2009年1月,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使用LZT-I型离子液体催化剂合成三聚甲醛工业化试验在中海油海南东方中试装置取得成功,生产出合格的三聚甲醛。离子液体合成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反应液中三聚甲醛浓度浓度达到38%,大大高于硫酸法反应液中三聚甲醛的浓度。可减少环境污染和设备腐蚀,降低投资。2.8.国内聚甲醛生产技术综合评价
香港富艺技术建设的聚甲醛装置运转正常尚需时日,云天化聚甲醛受TOX精制工艺路线限制,消耗及产品性能与国外一流技术尚有较大差距。鉴于国产聚甲醛技术水平停滞不前,预计,今后若干年内外国将继续对我国实行技术壁垒,国外聚甲醛产品长期占据我国市场,难以得到根本改观。
第三篇:污水处理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发展前景
杨建佳
(黄淮学院化学化工系,驻马店463000)
摘要:农村的生活污水,是造成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也是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针对中国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分散、污染物浓度低的特点,介绍了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稳定塘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土地处理技术和生活污水地下自动连续处理技术等,以及几种工艺先进、具有推广价值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适用条件以及工程应用实例,为农村地区污水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Abstract:Rural sewage was one of the reasons that caused rural wat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and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lake eutrophication.In view of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domestic wastewater such as dischange dispersedly and low pollutant concen—tration,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principle,characteristics,application conditions and cases of sewage purification using methane,tank,stabilization ponsewag.treatment,artificial wetland treatment,land treatment and automatic continuous underground sewage treatment with advanced process and valuable promotion.
Key words:rural;domestic wastewater;treatment technology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更是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群众身体健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
一、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与危害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厨房炊事、沐浴、洗涤和厕所冲洗等。具有来源多、浓度低、面广、分散、处理率低等特点。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肆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农村的生态环境,直接威胁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农村的经济发展。一方面,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自流到地势低洼的河流、湖泊和池塘等地表水体中,严重污染了各类水源;另一方面,生活污水也是疾病传染扩散的源头,容易造成地区的传染病、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水源地水质差的状况,与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选择合适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与资源化设施建设,以避免因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而引起的农村水体、土壤和农产品的污染,确保农村水源的安全和农民的身体健康,是当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实践与探索
国内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较国外发达国家要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水环境呈现出日益恶化的趋势,并已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的重要性,并已开始采用一些实用、合理的技术来处理污水,故笔者对农村污水的处理技术进行了实践探索。由于中国村镇地域范围广且分散,社会组织结构、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活水平与生活习惯等千差万别,这不仅决定了村镇生活污水的来源、水质、水量的多样性,而且决定了其处理工艺的选择、工程建设与投资、运行管理的模式等方面的复杂性。因此,如何控制与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实践与探讨的问题。
(一)、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是一种分散处理生活污水的装置,它采用生物厌氧消化和好氧过滤相结合的办法,集生物、化学、物理处理于一体,采用多种好氧过滤和多层次净化,实现污水中多种污染物的逐级去除。它将污水处理与其合理利用有机结合,实现了污水的资源化。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经厌氧发酵后产生沼气,发酵后的污水被去除了大部分的有机物,达到净化的目的;产生的沼气可作为浴室和家庭炊用能源;厌氧发酵处理后的中水可用作浇灌用水和观赏景点用水。农村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便等原材料,可用作沼气发酵,通过厌氧发酵过的粪便(沼液、沼渣),碳、磷、钾的营养成分没有损失,而转化为可直接利用的活性态养分——农用沼肥,来替代部分化肥。结合农村改厨、改厕和改圈,可将猪舍污水和生活污水合并处理,经在沼气池中厌氧发酵后作为农肥,沼液经管网收集集中净化后,出水水质可达到国家标准后排放。
(二)、稳定塘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稳定塘是一种经过人工修整而且设有围堤和防渗层的池塘,它主要利用水生生物系统,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使污水得到净化,是实施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因而稳定塘处理技术已成为国内近年来着力推广的一项技术。该技术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时,其稳定塘及其人工强化技术的实用性强,与常规处理技术相比,具有基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管理维护方便、运行稳定可靠、出水水质稳定等诸多优点。
(三)、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是一种为处理污水而采用工程手段模拟自然湿地系统建造的构筑物,在构筑物的底部,按一定的坡度填充选定级配的填料,如碎石、沙子等,在填料表层土壤中种植一些对污水处理效果好、成活率高、生长周期长、美观以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如芦苇等。人工湿地主要通过生态处理系统内的微生物和水生植物的协同作用,实现污染物的去除。废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可以很快地被截留,进而被微生物利用;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则可通过植物根系的生物膜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随着处理过程的不断进行,湿地床中的微生物也繁殖生长,通过对湿地床填料的定期更换及对湿地植物的收割,则将新生的有机体从系统中去除。
(四)、土地处理技术
符合实际的治理要求和方法,以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土地处理系统,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具有一定构造和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利用土壤毛细管浸润扩散原理,通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逐级降解污染物、净化污水的处理系统。该技术利用土壤的自然净化能力,具有基建投资低、运转费用少、抗冲击负荷强、系统稀释性好、操作管理简便等优点,特别适合中国国情。同时,还能够利用污水中的水肥资源,使污水处理与绿化相结合,来美化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五)、生活污水地下自动连续处理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地下自动连续处理技术,是一家一户生活污水就地独立处理的技术,每户的污水直接排放到地下装置,经沉淀分离、腐化水解和土壤生物降解、渗滤、吸收等净化作用,以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细菌、病毒等,达到规定排放标准后,渗入地下水。该技术适用于农村居住分散,污水无法集中,或虽然形成居住小区,但户数不多,难以承受建设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和运转费用。该技术就地处理一家一户产生的生活污水,不受天气和温度限制,无能源消耗,山区和平原均可利用,并具有投资少、建设快、不占用土地、无运行费用等特点,适合于中国经济发展地区农村的需要。该技术唯一的限制条件,是对地下土质结构和地下水深度有具体要求。
三、总结
现在这些技术都应用在农村的污水处理方面,并且有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那些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些技术也将会更好地服务三农,促进新农村建设,为广大农民朋友带来实在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农村实用环保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2]苏东辉,郑正,王勇,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1).
[3]李旭东,周琪,黄翔峰,等.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
[4]杨麟、李小明、曾光明等SBR系统中同步硝化反硝化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J].环境科学;2003,24(N):94-98 [5]史晓慧,刘芳,刘虹等,颗粒污泥SBR处理生活污水同步除磷脱氮的研究[J]环境科学,2007,28(5):1026-1032 [6]刘莉莉,王志平,蔡伟民,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啤酒废水的研究[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6,37(4):27-30.
第四篇:医院污水处理技术
医院污水处理技术
医院污水中含有一些特殊的污染物,如药物、消毒剂、诊断用剂、洗涤剂,以及大量病原性微生物、寄生虫卵及各种病毒,如蛔虫卵、肝炎病毒、结核菌和痢疾菌等。
医院污水的特点
医院污水中含有一些特殊的污染物,如药物、消毒剂、诊断用剂、洗涤剂,以及大量病原性微生物、寄生虫卵及各种病毒,如蛔虫卵、肝炎病毒、结核菌和痢疾菌等。此外,在设有同位素诊疗室的医院污水中还含镭226、磷、金198、碘131等放射性物质。与工业和污水相比,它具有水量小,污染力强的特点。如任其排放,必然会污染水源,传播疾病。
传统的医院污水处理方法
2.1 生物氧化法
生物氧化法,亦称活性污泥法,是各种污水处理最为常用的传统处理方法。利用鼓风曝气、机械曝气等等,使污水中大量的丝状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繁殖,这些微生物具有吸附和氧化污水中有害物质的能力,从而降低污水的COD和BOD、使污水达到净化的效果。也有些污水处理场采用厌氧和好氧并用的方法。即在厌氧过程中,厌氧微生物繁殖、硝化和吸附水中有害物质。其缺点是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污泥,且要进行污泥处理,加长了处理流程,增加工程费用,且在曝气过程中造成对空气的二次污染。
常用的生物氧化方法有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法、塔式生物滤池法、射流曝气法和氧化沟法等。
2.2 化学药剂法
化学药剂法,就是向污水中投人适量的化学药剂,使污水中有害物质氧化,达到凝聚吸附沉淀。此方法是在传统的生化法之后,近三十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
①液氯 液氯以它消毒能力强、价格便宜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和医院污水消毒。但氯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色有毒气体,不能随时随地制取氯气,必须有专用贮存设备和加氯设备。液氯的投加设备结构复杂,易被腐蚀,危险性较大,因而在或人口过于集中的区域被限制使用。
②次氯酸钠溶液 次氯酸钠是最原始的消毒处理方法之一。该方法原料来源方便、产品稳定、运输方便,设备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安全、可靠,不会因消毒剂产生污泥,应用较为广泛。但次氯酸钠消毒能力弱,处理过程中带来废渣,正逐步被其它产品替代。
③臭氧法 臭氧是强氧化剂,在污水中加入适量的臭氧使水中微生物以及各种金属离子氧化。用这种方法处理医院污水较为彻底,二次污染少。缺点是所配套的设备多,一次性投资大,设备维修量大,用电量亦大,增加了常年运转费。
目前比较好的处理方法
3.1 CASS工艺生化处理
3.1.1 CASS工艺的特点
CASS池通过技术革新、优化设计使其容积变小,效果更好。此法连续进水、但不曝气,有机物浓度很高,呈缺氧和厌氧状态,抑制了好气菌的生长,控制污泥不发生膨胀。主反应区又分成缺氧和好氧两部分,周期进行曝气、沉淀和撇水。沉淀阶段不进水,消除了可能产生的水力干扰,提高了污泥特性和出水水质。对成分十分复杂,含有多种病菌、病毒、寄生虫卵和一些有害物质,水质水量变化大的医院污水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更好的处理效果,是一种理想的医院污水生化处理方法:
①工程建设费用低。CASS的生物降解、污泥沉降和排放均在同一池中进行,不需调节
山东思源水业工程有限公司
池、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设备,可大大节省投资、减少用地和降低运行费用。一般,建设费用可节省10%~25%,占地面积可减少20%~35%。
②运行费用省。由于周期性曝气,池内溶解氧的浓度在沉淀和排水阶段降低,在曝气时,氧浓度梯度大,传递效率高,效果显著,运转费用可节省10%-25%。
③有机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质好。CASS法不仅能有效去除污水中各种有机污染物,而且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功能。使二级处理的投资,达到三级处理的水质。
④CASS工艺在延时曝气、周期循环中,极易做到好氧、缺氧和厌氧状态。而对医院污水的处理,必须要考虑污水中有传染病人的病毒、致病菌,所以不能用普通污水净化池的处理办法来处理,要采用厌氧、兼氧结合为主处理,并利用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原理来对传染病污水中的有机物、病菌、病毒进行沉淀、分解、吞噬、杀死。CASS法能很好的满足这一要求。
⑤CASS法采用延时曝气,使污泥产率低,脱水性好,易处理,减少了污泥处理费。新型的水下曝气设备代替传统的鼓风曝气方式,使用灵活,系统十分简单,无噪音污染。
⑥管理单位,运行可靠。污水处理厂设备种类和数量较少,控制系统比较简单,采用浮动式可自动升降的专用撇水装置和特殊的在进水过程仍可排水,渗水器的升降自动进行。保证出水稳定。
3.2 二氧化氯消毒
3.2.1 二氧化氯消毒的特点
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快速、多功能、持续时间长、贮存与使用方便的杀菌消毒剂,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安全的消毒剂(A1)级,美国署(EPA)和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它可以用于医院、食品加工等部门。
国内外生产的商品性二氧化氯产品主要是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也有少部分的缓释型团体状、胶状颗粒、微胶囊化粉体等固体二氧化氯产品。近年来国内污水处理十分流行二氧化氯法,在医院污水处理上有着良好的效果。化学法二氧化氯消毒用于处理医院污水的优点:
①ClO2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细胞芽孢、真菌、分枝杆菌和病毒等。它能有效地破坏水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如苯并芘蒽醌、氯仿、四氯化碳、酚、氯酚、氰化物、硫化氢及有机硫化物等。能很好地氧化水中一些还原状态的金属离子如Fe2+、Mn2+、Ni2+等。受pH影响小,对藻类有杀灭作用,还能降低水溶液的色度、浊度和异味,其效果是次氯酸钠的5倍。在污水处理中不形成显著的有机卤化物,是医院污水处理的理想选择。
②二氧化氯对病毒消毒效果比臭氧和液氯更有效,与污水反应快,接解时间是氯的1/2-1/4,可由1h缩短至0.5h,接触池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大大节省了投资。
结语
确定医院,不仅要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还应考虑污水的排放及受纳水域环境功能区划分对水质的要求。从1998年1月1日起,医院污水应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这就对医院污水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根据标准及相关要求,采用化学法二氧化氯消毒或CASS工艺处理医院污水,能很好地适应这一变化,与相应的处理方法相比,效果好、投资少、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工艺先进、实用,其在技术上、经济上极具竞争力,是当前医院中集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效益于一体的优选方法。
山东思源水业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为客户进行工艺方案设计、工程设计、设备集成、工程施工及调试、技术服务和运营服务,思源系列核心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思源系列净水剂的研发、生产、销售
山东思源水业工程有限公司
第五篇: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村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村镇的生活污水、废水产生量与日剧增。而这些污水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就近直排放河道、湖泊,使得水体污染严重越来越严重,民众要求对此加强控制与治理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而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是村容整治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由于我国村镇地域范围广且分散,社会组织结构、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活水平与生活习惯等千差万别,这不仅决定了村镇生活污水的来源、水质、水量的多样性,而且决定了其处理工艺选择、工程建设与投资、运行管理的模式等方面的复杂性。因此,如何控制与治理我国农村生活污水问题,是需要不断实践探索与探讨的过程。1 国外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鉴于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面广、较分散的特点,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与实践。如澳大利亚利用污水直接灌溉土壤地,利用耕种的作物来吸收分解污水中污染物质与水分,有效实现了污染物去除和污水减量的目的,降低了污水中的氮、磷、钾含量, 避免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后,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色列、俄罗斯和西欧等国,采用将污水投配到土壤表面具有一定构造的渗滤沟中, 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微生物的降解和植物的吸收利用得到处理和净化。该技术对悬浮物、有机物、氨氮、总磷和大肠杆菌的去除率均较高, 一般可达70%~90%。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广泛应用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该系统一般由人工基质和生长在其上的沼生植物组成,是一种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利用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的共同作用,逐级过滤和吸收污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德国、法国、美国采用氧化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该技术主要是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具有基建投资少、运转费用低、维护简单、便于操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病原体以及无需污泥处理等优点。
除此之外,一些国家将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组装成一体化装置,应用于分散的污水处理系统。如日本研究的一体化装置主要采用厌氧—好氧—二沉池组合工艺,兼具降解有机物和脱氮的功能,其出水BOD5 <20mg/L、TN<20mg/L,近年来开发的膜处理技术,可对BOD5和TN进行深度处理。欧洲许多国家开发了以SBR、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生物转盘和滴滤池技术为主,结合化学除磷的小型污水处理集成装置。农村污水治理的模式
农村地区居住相对分散, 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千差万别, 采取一种统一的污水治理模式绝无可能, 而应该因地制宜, 根据村庄的具体实际来确定污水治理模式。笔者认为, 可以按照以下的次序来选择农村的污水治理模式。
2.1 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
对于靠近城镇的村庄或者靠近城镇污水管网的村庄, 所有的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后, 送入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适用于距离中心城、卫星城、建制镇的城镇污水管网较近(5 km 以内), 符合高程接入要求的村庄污水处理。
由于城镇污水处理厂相对运行规范、管理完善,而且污水处理的运行较为经济, 污水处理的效果也更有保障, 有条件的村庄应优先考虑这种污水治理模式。在2006 年的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中, 海淀区门头村和朝阳区高碑店村就将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在2007 年的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中, 延庆县盆窑村1 km外的镇污水处理厂已经竣工即将投入运行, 设计人员在设计中调查到这一因素, 否定了原有在污水收集管网末端建污水处理站的方案, 而是铺设干管将村庄污水送入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这样设计不但工作上删繁就简, 而且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大大降低, 经济上更合理。
2.2 单村或联村污水集中处理
村庄距离城镇污水管网比较远, 或者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村庄污水干管投资较大, 或者高程上不合适需要污水提升, 单村或者居住集中的两三个村庄采用污水集中收集后, 就地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在平原区, 如果地形地势上没有限制条件, 易采用污水集中处理。污水集中处理总是比污水分散处理更为经济, 也更好管理。单村污水集中处理是一种主要的农村污水处理模式, 如果可能, 居住集中的两三个村庄也可以协商共同建设一处污水处理设施。
在2007 年的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中, 昌平区白羊城村是试点村, 新建村不是, 但是两个村庄紧密相连,排水方向也一致。设计人员建议两村污水集中处理,经过区新农办的协调、两村委会的协商, 目前已达成一致, 两村污水系统统一设计, 先期建设白羊城村的污水系统, 污水处理站预留日后新建村污水的接入。
2.3 村庄污水分散处理
在山区, 大部分村庄地形高低错落不平, 村庄靠近河道, 且较为分散, 污水难以集中收集。个别平原区的村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集中收集导致管线埋设过深。这时, 村庄根据地形地貌条件, 分区收集生活污水, 每个区域污水单独处理。
在2006 年的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中, 北京市北部山区, 如延庆县、怀柔区、平谷区的大部分村庄采取的是村庄污水分散处理。各村根据地形或者自然村落建设几处小型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以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和自然处理为主, 这样布局灵活、施工简单。而在2007 年的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中, 昌平区南庄村地处平原, 但是地形正是中间高四周低,污水集中处理难以实现。设计人员依据南庄村的地形地势特点, 利用村庄外的几处废弃坑塘, 设计了3 处小规模的人工潜流湿地。
3.国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
3.1 污水处理技术路线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要量力而行, 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财力状况薄弱、农民实际承受能力较低这一普遍情况, 处理工艺的选择不能盲目攀比, 不能一味地选择时髦先进、处理效果好、自动化控制水平很高的处理工艺, 而着重应该考虑选用既成熟可靠,又适合农村特点和实际的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建议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优先达到两个目标: 一是达标排放或回用;二是注重经济适用, 运行成本低, 管理维护简单。
目前国内外应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处理技术比较多, 名称也多种多样, 但从工艺原理上通常可归为两类: 第一类是自然处理系统。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 又称为生态处理系统, 常用的有: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等;第二类是生物处理系统, 又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通过动力给污水充氧, 培养微生物菌种, 利用微生物菌种分解、消耗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 常用的有: 普通活性污泥法、AO 法、生物转盘和SBR 法等。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 在无需提供氧气的情况下把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常用的有: 厌氧接触法、厌氧滤池、UASB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等。
3.2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有条件的村庄, 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灌排渠道与附近的荒地、废塘、洼地和沼泽地等, 建设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分自然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自然湿地就是自然的沼泽地,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 使污水处理达到工程化、实用化的新技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经常处于饱和状态、生长有象芦苇、香蒲等沼泽生植物的土地上, 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作用, 并经过多层过滤, 来达到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的目的, 它是一种充分利用地下人工介质中栖息的植物、微生物、植物根系, 以及介质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 将污水净化的天然与人工处理相结合的复合工艺。
湿地处理系统工艺设备简单、运转维护管理方便、能耗低、工程基建低、运行费用低、对进水负荷的适应性强, 能耐受冲击负荷, 净化出水水质良好、稳定。缺点占地面积大, 易受气候影响, 表面径流的臭味比较大。
3.3 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分散的几户或十几户人家适合采用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予以工程化、实用化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型小规模污水净化工艺技术, 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一定构造、距地面约50 cm 深和具有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 投配污水缓慢通过布水管周围的碎石和砂层, 在土壤毛管作用下向附近土层中扩散。表层土壤中有大量微生物,作物根区处于好氧状态, 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被过滤、吸附、降解, 所以地下渗滤的处理过程非常类似于污水慢速渗滤处理过程。由于负荷低, 停留时间长, 水质净化效果非常好, 而且稳定。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建设容易、维护管理简单, 基建投资少, 运行费用低。整个处理装置放在地下, 不损害景观, 不产生臭气。
3.4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是新农村污水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众多, 各有优缺点, 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仔细论证和比选, 注重经济适用。
生物处理法就是通过风机等设备给污水输氧, 培养生物菌种和微生物, 通过菌种和微生物把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少部分合成为细胞物质, 促使微生物增长, 并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 使污水得以净化排放。如SBR 法,集曝气、沉淀、排水功能于一体, 不断地转换, 省去了传统的污泥回流设备, 大大降低了建设费用;A20法具有脱氮、除磷功能, 还有如生物转盘处理工艺、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等。生物处理法和自然处理系统比较, 占地面积小, 抗气候等外界影响的能力强,建设的地点选择范围大, 处理稳定, 处理效率高。但基建投资、运行成本要高于自然处理系统。
3.5 厌氧生物处理系统
我国从上个世纪80 年代开始开展生活污水厌氧生物法的开发和研制工作, 许多形式各异的无动力或微动力的低能耗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得到应用。如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无动力厌氧生物膜技术, 工艺流程简单, 不耗能, 全部埋于地下, 也无需专人管理。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 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技术设备的基建投资略高于好氧处理,无日常运行费用的支出。
厌氧生物法目前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生物处理效率较低, 尤其表现为氮磷去除率很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农村污水处理站的设计
4.1 设计规模
设计规模也即设计污水量是污水处理站设计的最重要的参数, 不但影响到投资, 而且影响到污水处理站的运行, 污水处理站“大马拉小车”或者超负荷运行都很难达到期望的运行效果。2006 年新农村污水治理工程普遍前期工作深度不够, 造成部分工程污水处理站设计规模偏大, 运行管理困难, 例如密云县塘子村由于外出打工人口较多, 实际污水量大大少于设计预期, 导致塘子村污水处理站建成后由于没有污水而无法运行。
但随着村民用水状况、卫生状况的改善, 排水设施的完善, 村庄的发展, 污水量标准有一定的余地是必需的。
还有, 污水的有效收集是实施本项目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有些地方虽然农户改为水冲厕所, 污水进入三格式化粪池后进入村庄污水管网, 但是目前多数化粪池结构过于简单, 多采用12 砖墙, 沙浆抹面, 从表面看做到了防渗, 但由于化粪池埋深浅, 经过1年冻融后,化粪池多数都将渗漏, 给污水收集带来困难, 污水处理站的预测污水量偏小。所以, 必须改造村民家中化粪池, 减少渗漏、确保污水能进入污水管网;同时,污水管道的选材和检查井的建设形式应有利于污水的收集与输送;应严格遵照有关标准, 保证施工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渗透率。
4.2 调节池
在以前的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中, 很多污水处理站未设调节池。农村污水特点之一就是水量变化大,白天几个时段集中排水, 夜间基本没有排水。不设调节池使水量、水质都难以有效调节, 水量大时, 一方面由于污水没有出路, 只能直排, 另一方面污水处理系统必须根据水质变化情况, 不断调整运行参数, 增加了管理难度。
所以,建议污水处理站必须设调节池, 并且调节池容积应足够大, 水力停留时间达到6 ~8 h 为宜。
4.3 污泥储存池
由于新农村污水处理站规模很小, 相对剩余污泥也就很少, 单独对污泥进行脱水或压榨处理也就既不经济也不合理, 只能是储存一起定期来车运走。对于污水处理站的管理来说, 污泥排放运走很麻烦, 花费也大。建议设计1 个较大的污泥储存池, 储存污水处理站6 月~1年的剩余污泥量。
农村污水处理剩余污泥处置可参照垃圾处置方式。建议污泥处理采用“村收集, 镇运输, 区处理”的模式, 各村将剩余污泥贮存于污泥池, 所属镇有关部门统一由环卫吸粪车运走, 送至区县集中处理。
4.4 污水排放与回用 2006 年, 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中, 延庆县考虑到农村对于污水处理费用的承受能力较低, 污水处理全部选择动力消耗低、管理相对简单的厌氧生物滤池工艺。新农村污水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5.1 加强规划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应加强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的制定, 根据规划来系统地开展污水治理工作,避免废弃工程。
5.2 运行费用
市、区财政应对污水处理工程运行费用进行适当补贴。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村委会和村民对污水处理费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但都不愿意承担, 多数区县运行费用来源不清, 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国家对于农村排污既没有排污收费政策, 也没有污水处理补偿政策, 要求村民承担污水处理费不合理, 也不现实, 急需市、区相关部门出台政策, 以保证设施的长期运行, 并建议市、区财政给予相应补贴, 村民或村委会可以负担部分污水处理费用, 以提高村民的责任感, 市、区根据污水处理站运行情况, 出台奖励政策, 作为对村民的补偿。
5.3 技术开发
先进的新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是适合我国农村实际,高效、低耗、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技术。我国农村地区自身财力有限, 管理者素质不高, 应结合这些特点及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 开发推广处理效果好、建设投资费用低、运行管理简单的小型污水处理工艺。
5.4 完善管理
在推进新农村污水治理的过程中, 要建管并重,注重管理, 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 保证新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3 结论与建议
村镇生活污水有机成分含量高,可生化性强,生物处理技术是该类污水处理的最佳选择。基于我国农村普遍欠发达的现状,各地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域特点、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目标不尽相同,采用经济有效、简便易行、节约资源、工艺可靠并能够与当地自然环境高度融合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使生活污水排放与处理无害化和资源化,是我国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未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