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选修课《辩论修养》攻辩中的破与立观后心得
12.2攻辩中的破与立
看完了《辩论修养》这门课程最后一章里的第二节《攻辩中的破与立》,我对如何在一场辩论赛里更好地形成本方的优势有了新的体会。
我认为在这一节里史广顺老师要向我们传达有两大核心内容。第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要在一场辩论赛中处理好攻与守的平衡关系,也就是他所说的攻不能攻过折,守不能没有底线。
首先攻不能攻过折指的是在本方向对方形成进攻形势如反驳对方观点时,要考虑周全,思考对方观点中是否有与本方观点重叠一致的部分,要联想本方即将还要用到的事例与定义,避免在反驳对方观点的同时与本方的观点产生矛盾,从而把自己的嘴堵住,断了自己后路。这也告诉我们在一场辩论中不要尝试全面攻击,全面反驳对面,而是要找出精准的攻击对象进行攻击,把重叠的部分化为己用,这样才会对本方形成优势的同时不会产生劣势。这说明我们要锻炼思维的严谨性,这不仅是作用在一场辩论赛中,还关系到我们日常的讨论与写作,我们经常会否定某一观点,却时常忘记这其实与自己之前曾表达的观点一致,或者是在否定了这观点后自己又使用与该观点一致的事例,从而在观众看来行成笑话而自己却不发觉。因此我们考虑事情时要全面性,整体性,这样才能做到更严谨,更少失误。
然后就是守不能没有底线,顾名思义,指的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守住本方阵地底线,不能再给对方前进的余地。我觉得史老师说得非常有道理,一场辩论赛中,比的还有双方的气势,当对方的进攻触及本方底线时,一定要斩钉截铁地坚持本方底线观点,即使知道对面会留有后手,当你能不动摇的守住底线时,至少能给你带来直面对方接下来问题的勇气与自信心,使对方知道你会死守阵地的决心,再使用“或”的逻辑寻找反驳的机会。否则白白看着本方底线被对方越过而自己不断后退,这离最终的失败已经不远。
第二个核心内容就是辩论赛中价值与事实的平衡。简单的讲就是证明己方观点或反驳对方观点的时候,不能单纯的只举一大堆事例而不作说明与总结,也不能单纯的空谈各种理论与价值却没有一个实例。因为这两种情况都不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有的人能在反驳对方观点时一下子说出几个例子,但缺少了最后的理论总结与价值升华,因此往往发挥不出很好的作用,原因就像史老师说的一样,这个世界无奇不有,形形色色的事物多得数不清,单纯的两三件事说明不了什么。只有通过对两三件事的分析,总结出能宏观上证明本方观点的结论,这才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同样的,一味虚空地进行价值判断,却举不出一个例子,或事实很少,会被认为是陷入个人情绪性的价值判断。显得本方观点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而缺少客观正确性。这与我们所说的纸上谈兵是类似的道理,说得理论上是可行的,却不知道事实上是否会存在的那样,也是不具有很大的说服力,而我们应该要做的是要用价值和事例的有机结合来形成本方的势,通过举事例、讲道理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观点不仅理论上是可行的,而且在现实中也存在着对应的事例,这样才更具有说服力。因此我们要学习史广顺老师所建议我们的那样做:在准备一场辩论赛所需要的材料时,我们不仅要收集与辩题有关的价值观念,还要准备各种鲜活的事例,才能做到在辩论赛的战场上用鲜活的事例支撑着价值观,用鲜活的事例对抗虚无的价值,用事例的剖析打败价值的论述。
以上的心得体会只是在我看完《辩论修养》冰山一角所引发的思考,这门课程还包含着许多引人深思的事例与道理,我从中学会了很多,不仅仅是关于辩论的思维方式与技巧,更多的面对生活中不同问题的思维方式与态度。
第二篇:辩论心得系列之攻辩小结
辩论心得系列之攻辩小结
攻辩小结,顾名思义就是对攻辩环节的总结,这部分可以使用的时间,没有开篇陈词和总结陈词那么充裕,但是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攻辩小结置于攻辩之后,除了对攻辩环节部分内容的解释、补充、回答之外,还要适当地抛出问题,指出对方在攻辩中,提问和回答的漏洞所在,为后面的自由辩论环节提供理论依据,所以其地位不容小视。
这个环节很短,估计是为了在自由辩论之前让大伙先喘口气。由于时间原因,在这个环节要出彩是很有难度的。至今为止,只有两个人能在这个环节大放异彩,一个是一板一眼的郭于宽,另一个是不拘一格的黄执中。这和二人的个性有关,一个是钢铁理论之下的章法,另一个是形散神不散的潇洒。至于该怎么演化,基于以上的重要性以及其特点,大家不妨借鉴一下这样一个步骤:指出漏洞、回答问题、抛出问题。
指出漏洞,在攻辩过程中,即使对方抛出的问题再无懈可击,总是有存在瑕疵的地方,这是一个细微的漏洞点,是需要辩手注意记录的,最好是回答攻辩问题的辩手记录。同时自身作为攻辩方时,对方不可能事先就知道你的问题,如果对方在回答时陷入你的圈套中,且其回答承认了我方观点,那么我们最好将其指出,但为不给评委留下太过纠缠的印象,尽量不过多地去重复它,继续提出其他问题。如果对方并未陷入设定的陷阱,那么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捕捉他回答时出现的口误或者明显的漏洞,并且可以适时地增加一些由于含糊回答造成的错误理解,使对方自乱阵脚。
回答问题(或称“圆满观点”),这一环节主要是回答攻辩中存在一定规避性质的问题,同时将己方的回答加以圆满。需要注意的是,回答问题一定要把握好度,因为很多问题攻辩中由于思维停顿,或者难于回答而导致的规避问题,需要量力而行。在小结中回答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一辩经过了足够的思考,可以提出比二三辩更加完善与完美的驳论,彻底掀翻对手的观点,挽回攻辩环节由于规避造成的影响。在这一部分中,需要短小精悍的语言,以免因为大段的发言,导致后面的部分内容无法讲述出来。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一环节,才能更好地稳固己方立场的基础,同时提供素材来补充攻辩中的回答。
抛出问题,漏洞得到了指出,一些问题得到了及时的回答,剩下的就是含蓄的进攻了,小结中这一部分就是就是很好的机会,为自由辩论的第一轮进攻做个铺垫。根据先前的漏洞,把握好问题的数量和深度,多采取反问的方式抛问题。因为合理适时的抛一些反问句,有助于增加自身的气势,同时也会对对方的心理产生影响,所以这个时候反问内容,主要是肯定己方观点,而不是单纯否定对方观点,这是我要强调的,因为这里面的问题通常是难以得到回答的,都是过眼云烟一样,所以单方面否定对方观点,如果否定不当,很可能在自由辩论中处于被动,失去先机,提问应当适时适量适当。
把握好这三个部分,对自由辩论就可以很好地进行发挥了,因为三个部分互相结合,突出气势的同时,有效的将各方面的有利因素整合到了一起,这样有理有据的指出了对方的漏洞,同时为自己后面的环节作好了铺垫。
另外,有时候一辩稿可能会有比较大的漏洞,而修补这些漏洞又需要较长的篇幅,加上这些内容会使得一辩稿过长。这时就可以仅仅对于攻辩部分作一个简单的评述,把修补漏洞的部分放在一辩小结中进行论述,这样前后呼应,会给评委一种随机应变的印象,也是一个较好的做法。
每个辩手都有自己的风格,也许大家在参加辩论之前,就已经对辩论有了较深的理解。如果大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发言风格,我们建议大家继续保持,因为每一种发言风格都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只有大家觉得毫无头绪时,我们才建议大家采用以上介绍的方式来完成小结稿
第三篇:智商与情商之辩论--决赛攻辩和自由辩论
攻辨 自杀问题 正方四辩:
对方辩友提到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我认为,任何时候,自杀都是不对的,是不聪明的。北大的高材生会自杀,可是边远山区的农村妇女也会自杀,她们有的咕嘟咕嘟喝农药,有的扑通一声跳下水。结果都一样,死了。而且,她们自杀的数目,远远要比北大多。可是为什么被媒体关注的,和被人们记住的,总是北大的高材生呢?那是因为智商高的人,更加吸引眼球啊!这不是恰恰体现了智商的重要性吗?谢谢对方辩友的大力支持!
正方一辩(狼孩问题)
狼孩之所以成为狼孩,不正是由于其智商发展的中断吗?这不正说明了智商在一个人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吗?谢谢对方辩友提供这么好的例证来说明我方观点。
正方三辩:
情对方辩友注意了,曾国藩著有《难经》、《曾国藩家书》、《冰鉴》等大量广为流传并具有深远影响的著作。请问对方三辩您认为曾国藩低智商的科学依据是什么?难道就因为我方二辩小时候的一张光屁股照片,就要否认他现在是玉树临风的帅小伙这个事实吗?
正方三辩:
请问对方四辩:您方是否可以在我们人类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找到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是低智商高情商的呢?
正方三辩:
当今社会,是知识、信息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个人的力量越来越微不足道,合作越来越成为事业成功的保证。请问对方辩友,情商高的人与智商高的人,哪一个更容易与别人合作? 正方三辩:
请对方辩友注意,我方从未否认过智商的重要性,我方强调的是智商的基础性作用。团队的合作要以智商为基础、为前提,只有高智商的团队才能使工作更高效,成就更显著。只有高智商的个体携起手来,合作才更有意义,对社会的贡献才会更多。
自由辩论 正方三辩:
我也请教对方辩友一个问题:大家都身处医院,每天目睹病人的痛苦。那么要从根本上解决一个胃癌患者的痛苦,使依靠我们的智商将疾病根治呢,还是仰仗我们的情商,陪着病人家属一齐掉眼泪呢? 反方二辩:
很高兴对方辩友提到医疗的话题。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是什么,让群众对我们的医疗服务还不太满意呢?群众反映:医护人员的脸色还是相当难看的;医护人员的脾气还是相当火爆的;医护人员的口气还是相当强硬的;医护人员的神气还是相当骄傲的。正方二辩:
我也听到了群众的反映,有些医院,医护人员的脸色还是相当好看的;医护人员的脾气还是相当温顺的;医护人员的口气还是相当温柔的;医护人员的神气嘛,简直是低声下气的。可是,他们的医疗费用,那可是相当昂贵的;而且,由于掌握的知识是相当有限的,所以,治疗的效果那是相当恐怖的!
反方三辩:
爱因斯坦说:天才=80%的努力+20%的机遇,请问对方辩友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80和20哪一个更大? 正方一辩:
对方辩友的说法是错误的,爱因斯坦的名言是这样的:天才等于99%的勤奋加上1%的天赋。反方三辩:
谢谢对方辩友勇敢的弃暗投明,99比1更大呀!正方四辩:
说一千道一万,不管是1000还是10000,不管1的后面有三个0还是有四个0,如果没有那个至关重要的1,再多的0也只不过是个
零啊。反方四辩:
请大家注意,如果没有后面的零,孤零零的一个1,永远也只是个1。有了后面的0,才可以走向100,走向1000,走向成功。正方二辩:
没有前面的那个1,后面的零永远是个大零蛋!反方
正方一辩:
请问对方辩友,您是否有过带着亲朋好友来医院找专家看病的经历呢? 反方二辩:
当然有啊,血浓于水啊,难道对方辩友是冷血动物吗? 正方二辩:
相信大家都看出来了,我不是冷血动物,我是热血青年啊。可是我要让我的满腔热血在理性的指导下喷薄而出啊。再请问对方辩友,您带亲戚看病,专家们会给予照顾吗? 反方一辩:
很高兴回答热血青年的问题,都在同一个医院工作,大家都很和睦,当然会照顾了。这不是正体现了情商的重要性吗? 正方三辩:
对方辩友的情商果然高得了得!可是你们知道吗?有资料统计,带有裙带关系的医疗行为,事故发生率要比正常的高出4.7倍啊!为什么会高呢? 反方三辩:
那时因为你们的关系还不够铁,(时间到)所以不够重视。可见情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啊。谢谢大家 正方四辩:
错!(时间到)高的事故发生率恰恰是因为关系太铁以至于忽略了医疗规范啊!
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破”与“立”中构建高校安全教育新理念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概念,并系统地列举了“11种安全”,至此“总体国家安全观”成为党中央的重大战略思想。2018年教育部颁布实施《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指示,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客观环境的变化,对国家安全问题提出了新的考验。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国家安全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安全教育是高校育人的生命线,此次疫情也为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更应坚持讲政治、讲格局,提高站位,拓宽思路,在“破”与“立”中构建安全教育新理念。
“破”的必然:疫情下安全教育的反思与启示
疫情之下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凸显出三大短板。一是安全教育的内容缺乏有效的拓展机制。疫情之初很多负责安全教育的教师自身没有对疫情下的安全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研判,就“赶鸭子上架式”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其效果并不理想。二是高校具体负责安全教育工作的教师职责不明确,实践中往往是思政教师讲理论、辅导员重实践、专业教师讲专业,这样的局面很难形成安全教育的工作合力。三是安全教育课程内容过于零散和陈旧,形式过于呆板,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安全教育工作改革势在必行。
“立”的支撑:安全教育工作的构建与重塑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重塑应当以构筑“三大体系”为基石,同时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互联网+安全教育”模式。这三大体系分别为理论素养提升体系、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分层体系。
所谓理论素养提升体系是要将松散的经验总结式转变为系统的理论架构。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将实践经验转化为完善的理论体制机制,构建系统的保障支撑体系;
二是将具体实践活动转化为典型的安全案例,可具体指导工作与进行推广展示;
三是将教育成果转化为科研与经济成果,促进教育成果的多元化升级。
所谓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是指将原先散布在各种思政课程中的安全教育内容,重新统筹规划,使其系统化、体系化。这其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形成一批以专兼职教师为主、学生讲师团为辅的课程团队,主要围绕安全教育进行通识性课程教学;
二是要将具体实践过程中涉及安全的环节融入课程教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展示、分享。
所谓师资队伍分层体系是指构建专兼职结合、社会与学校结合、管理与教育结合的多层次安全教育师资队伍。要通过推进师资分层管理以达到实践价值引领与安全教育落地双重效果。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学校、学院、学生班级、实践社团对学生的安全管理;
二是专业教师、辅导员、安全教育教师、高年级骨干对学生的管理;
三是校外组织及人员对学生安全的分层管理。
最终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形成独具特色的安全教育品牌与项目,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向高校以外进行辐射与推广,从而将高校安全教育转化为全民安全教育。
第五篇:在“说”中磨砺思想、在“辩”中学会立论--关于“辩论”与“议论文写作教学”关系的思考
在“说”中磨砺思想、在“辩”中学会立论??关于“辩论”与“议论文写作教学”关系的思考
现行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听说训练中安排有“辩论”。但是在不少中学,“辩论”训练往往是匆匆开场,草草收兵,教材设定的训练目标无法实现,“辩论”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独特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这是令人惋惜的。
“辩论”与“议论文写作”的血缘关系是一望而知的:都要有知识的积累???对生活的认识与体验,语言运用的知识,议论文的章法技巧;都要有能力的准备???逻辑思维能力、理论分析能力、事例运用的能力、价值判断能力;更重要的是“辩论”对议论文写作教学成果的依赖,以致从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辩论”的顺利进行是以辩论者具备一定的议论文写作知识与技能为前提的。“辩论”区别于“议论文写作”的特点也是一目了然的,因为这些特点又使“辩论”具有一些其他教学手段所没有的优势,使它能反过来促进议论文写作,提高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效率。“辩论”的这一面,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一、辩论中的思想交锋可以磨砺思想,帮助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议论文中静态的“写”不同,辩论取的是动态的“说”,是辩论双方兵来将挡的思想交锋。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争论中,人的思维处于最积极的状态,思想的火花在争辩中不断闪现,成串的妙语如泉水般涌出。因而经常开展辩论,对青年学生磨砺思想,提高思想水平、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为准备一次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为题的辩论,我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以正方或反方的观点立论写一篇议论文.结果正方的同学大多围绕“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这一观点立论,明显暴露出思维刻板僵滞的弱点。在辩论中,这观点受到质疑:远大理想与做一个好士兵有必然的联系吗?一个好高骛远的人能做好普通士兵的工作吗?只有想当将军才是具有远大理想吗?在反方毫不留情的诘难面前,正方的思想被激活了,几位同学分别从局部与整体、自觉与自发、胸怀全局与立足本职、领导与被领导的角色互换、责任感使命感对干好工作的重要意义等不同角度论证了本方的观点,成功地实现了由线性思维到发散性思维的转变。
辩论中分析辩题、阐明己方观点、归纳对方见解并予以反驳的需要,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而自觉地利用辩论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对于克服学生议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写不出”、“理不清”的毛病,实在意义重大。
二、辩论中的两军对垒,有利于发现立论中的错误与漏洞,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立论。
一个命题,它是属于道德判断,价值判断,还是事实判断?它的真实的逻辑地位如何?它的逻辑困难何在?在静态的议论文写作中,学生对此往往考虑不多,因而习作中每每出现“观点立不起、道理说不透、结论推不出”的毛病.在动态的辩论中,这些错误一露面,就立即成为对方攻击的靶子。这便逼着你重新审视自己的论点、论据、论证过程,认清自己立论的逻辑漏洞,从不断的尝试中学会正确立论。
仍以上面提到的那次辩论为例。在抽签决定立场后,正方的同学都很高兴,觉得以拿破仑的名言为己方观点可以稳操胜券。待到正式辩论时,反方以雷锋为例证提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也可以是好士兵”的观点,正方才意识到己方立场的困难所在.事后,我让每个学生列好三篇文章的写作提纲:1?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2?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一定是好士兵;3?不想当将军的士兵才是好士兵。引导学生对辩题进行“必不然、不必然、必然”的逻辑推理,从而认识到正方观点的逻辑困难在于绝对化。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以“也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为题作文,不少同学都能辩证立论,既肯定这句名言激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的积极作用,又指出其片面性绝对化的偏颇及其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并进而得出“只有把远大理想与务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方能取得成功”的结论,写出了立论正确,分析透辟的好文章。
另外,辩论中巩固己方立场的需要能帮助学生养成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习惯,辩论中说服对手的需要迫使学生追求例证的丰富与精当,辩论中打动听众的需要鼓励学生追求逻辑层次的明晰与语言的简洁流畅。凡此种种,对于学生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都是很有帮助的。
三、辩论中竞争的情境,及时的反馈,有利于培养积极的态度,使学生乐于议论.
在诸种语文基本能力中,写作能力大概是最难于形成的,而各种文体的写作中,似乎又以议论文的写作最为棘手.因此学生从议论文写作中很难产生满足与成就感,得到的多是失败的消极体验.写不好,便怕;愈怕,便愈写不好???这便是目前中学议论文写作教学面临的困境。
辩论则不同,辩论争胜的欲望可以充分调动辩论双方的积极性。如果说学生平常写议论文能为证明一个观点准备三个以上的论据就属难能可贵,那么在辩论中则可能准备10个以上的论据。还是那场辩论,反方的一个学生为了证明雷锋不想当将军,连夜通读了雷锋的故事、雷锋日记两本书,从中找出20多条论据,真正是“乐此不疲”.另外,辩论直接诉诸公众的方式满足了青年学生的发表欲望,辩论中新鲜及时充满情绪感受的反馈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每句辩词一经说出就已公开发表,每种意见一旦发表立即得到热烈的赞成或反对。一番恳切的陈辞,一段自然的归谬,一个刁钻的诘问、一点小小的幽默,都可以赢得掌声、称许,会意的微笑.在这样的氛围中来学习议论,自然是积极主动事半功倍。
以上谈的多是如何以“辩论”来促进“议论文写作教学”。但这并不表明我认为“辩论”只是或只能是议论文写作教学的附庸。恰恰相反,我认为像“辩论”这样一项对听说读写能力要求极高而又对听说读写能力有重大促进的活动,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也完全可以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余秋雨先生在担任;’95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评委后曾高度评价“辩论”的意义。他认为虚设一种人生立场和社会观点来进行辩论,以“演示合乎理性原则合乎思维逻辑的公共话语对接”,是一种方法论的较量和训练,它“洗刷了凛然的学术庄严与具体的政治实用,直指现代人全都需要具备的一种生存素质,其前途应该是十分远大的,有了这种生存素质,无论是现代人还是现代社会,都会更深刻、更健全”。对照余先生的话,反观中学“辩论”教学的现状,显然还有很多工作等待我们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