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近代史课堂小结
近代史课堂小结
识人见其友,知国明其史。作为中国人,了解中国历史尤其重要。然而虽然是一名文科生,对中国的历史记忆却并不深刻,学习了近代史对于我来说便更有必要。让同学们通过学习了近代史,重视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了解中国国情,肩负起建设中国的重任,可能也是学校乃至全国高校一直把近代史设置为我们的必修课的原因吧。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签订的第一条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始,中国就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义道路。从此,中国人民就饱受压迫,生活不再那么安逸太平了。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国人民大团结,从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走向了新民主主义阶段。这个改变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改变,而且是千千万万个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共同努力的成果。整个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更是一部富民强国的探索史。
课本总共分了十大章,每章设有内容更为详细的小节。每部分都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国际等方面仔细阐述了历史事件的相关信息。我感触最深的是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章讲述的是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以及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一个民族的进步,首先体现在思想上。没有先进的思想指引,再强大的军队也只是一盘散沙。封建时期为什么屡次起义抗争都以失败告终?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领导人没有正确认识到封建官僚制度的局限性,很少反思反抗外敌后自己内部应该实现的改变是什么。因而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就显得尤为可贵,它们是新思想的载体,解放的潮流,给当时很多仍处于迷茫状态的革命者及青年人带来了一线曙光,理清了思路,明确自己的目标。同理,我们当代的大学生也应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建立荣辱观,勇敢地打破原有思路,积极汲取有益于自身的思想,努力创新,树立目标,不断前行。就像一句话说的,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更有诗意的远方。
不得不说,这个学期的近代史给我的感觉很特别。往日学习思修,马原,毛概的时候,尽管老师讲课认真细致,但讲台下的我们只觉索然无味,内容空泛。近代史却不同,老师上课时总是激情昂扬,时不时引出一些历史人物讲述屈辱战争与革命时期的小故事,伟大处抑扬顿挫;不堪时徐徐感慨。情到深处难自禁,老师内心的浓厚的历史情怀融合在空气中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我们在课堂上仿佛能够看到时光慢慢倒退,如同电影一般一帧帧回放在眼前。曾经历经的屈辱与艰难的抗争岁月呈现在脑海的同时亦像火把,燃烧起我们的爱国之情,更像一条长鞭,抽动着历史转轮,告诉我们不忘甲午海战邓世昌沉入海底的英魂;不忘南京大屠杀敌人狡黠的神情;不忘红军长征露宿荒野啃食草根的坚韧。通过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老师不但展示了近代史的历程,更深入剖析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影响,让我们看到历史背后隐含的矛盾与进步,让我们领悟到前辈们的一次次改革与探索为中国带来的巨大影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更让我们坚定地跟党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转瞬间当大二学姐的我们就要迎来大三,近代史课程也即将宣告结束。在这一学期里,时间不长,学到的却很多:掌握了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如两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等;了解了对中国近现代史做出重要贡献的伟大历史人物,如孙中山、邓小平、毛泽东等;深刻地领会到历史和人民在经过岁月的检验和实践的探索下,慎重而庄严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各条战线的主力军,身处大学时代的我们,虽然结束了近代史的学习,但研究历史的脚步却不能因此停止。我们要以史为鉴,将过去与现今未来联系在一起,利用过去总结出来的有效经验,不断探索,搞好现代化建设;并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崇高信念;完善自身的科学文化与思想道德素养;挑起大学生应承担的重任,为自身以及祖国的不断发展积极贡献绵薄之力!
第二篇:课堂近代史
1.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0.0分)A.√ B.×
2.抗战胜利后,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短期目标是:避免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0.0分)A.√ B.×
3.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第三条道路”的实质是资产积极共和国方案(0.0分)A.√ B.×
4.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0.0分)A.√ B.×
5.洋务运动主要内容有创办新式学校(0.0分)A.√ B.×
6.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解释为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0.0分)A.√ B.×
7.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五四运动(0.0分)A.√ B.×
8.《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形成(0.0分)A.√ B.×
9.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是8月15日(0.0分)A.√ B.×
10.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则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0.0分)A.√ B.×
11.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0.0分)A.√ B.×
12.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在国民政府的统治区域内划分成若干战区,阻击敌人的进攻;敌后战场在日战区创建若干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0.0分)A.√ B.×
13.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的具体组织者和发动者有文学社(0.0分)A.√ B.×
14.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战略相持阶段(0.0分)A.√ B.×
15.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于1947年11月成立于香港(0.0分)A.√ B×
16.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的口号是和平、民主、团结(0.0分)A.√ B.×
17.1939年7月,针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政治方针有坚持进步,反对倒退(0.0分)A.√ B.×
1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0.0分)A.√ B.×
1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0.0分)A.√ B.×
19.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以空间换时间,粉碎了日本的速胜计划(0.0分)A.√ B.×
20.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有消极抗战、反共的一面(0.0分)A.√ B.×
21.经济技术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经济技术落后并不意味着在战争中一定打败仗(0.0分)A.√ B.×
22.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场在美帝国主义指挥之下的反对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0.0分)A.√ B.×
23.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绝大多数来自农民,因而它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0.0分)A.√ B.×
2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可能性(0.0分)A.√ B.×
2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0.0分)A.√ B.×
26.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动力不仅是无产阶级,它还包括了农民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0.0分)A.√ B.×
27.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举行(0.0分)A.√ B.×
28.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其直接导火线是日本制造的济南惨案(0.0分)A.√ B.×
28.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其直接导火线是日本制造的济南惨案(0.0分)A.√ B.×
29.“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这首著名的《七律》反映的是渡江战役(0.0分)A.√
B.×
30.1937年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八路军全军约4.6万人,下辖三个师,其中之一是第一一五师(0.0分)A.√ B.×
31.1937年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其中之一是第一二O师(0.0分)A.√ B.×
31.1937年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其中之一是第一二O师(0.0分)A.√ B.×
32.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父权、夫权和君权(0.0分)A.√ B.×
32.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父权、夫权和君权(0.0分)错
34.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有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0.0分)A.√ B.× 误
35.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其“新”主要表现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0.0分)A.√ B.×!嵌入对象无效A.√ B.×
33.1848年和1849年,美、法两国也相继在上海强行划分了租界(0.0分)A.√ B.×
35.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其“新”主要表现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0.0分)A.√ B.×
1.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0.0分)A.《望厦条约》 B.《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2.《天演论》的译者是()(0.0分)A.魏源 B.冯桂芬 C.郑观应 D.严复
3.局部抗日战争开始于()(0.0分)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华北事变 D.西安事变
4.中共全面抗战路线与国民政府片面抗战路线的最大区别在于((0.0分)A.要不要抗日
B.在正面战场,还是在敌后战场抗日 C.依靠哪些力量抗日 D.采取哪种方法抗日
5.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会议是()(0.0分)A.中共六届七中全会)B.中共七大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瓦窑堡会议 6.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是在()(0.0分)A.明治维新后
B.发动甲午战争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7.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事件是()(0.0分)A.卢沟桥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豫湘桂战役
D.广州、武汉失陷
8.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后,投降日本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是()(0.0分)A.陈公博 B.周佛海 C.汪精卫 D.李士群
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0.0分)A.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B.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C.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 D.伟大的民族精神
10.提出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的会议是()(0.0分)A.1947年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
11.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的法规是()(0.0分)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土地问题决议案
12.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是()(0.0分)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3.1895年,照会日本政府要求日本退出辽东半岛的国家有()(0.0分)A.英、法、德 B.俄、法、德 C.美、法、德 D.英、俄、美
14.1835年致函英国外交大臣建议对中国发动战争要求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的是()(0.0分)A.义律
B.林德赛(化名胡夏米)C.赫德
D.巴麦斯顿
15.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是在()后(0.0分)A.中法战争 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鸦片战争
16.《海国图志》和《资政新篇》有相似之处是都主张()(0.0分)A.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改革 B.向西方学习
C.进行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D.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17.对洋务运动的下列评价中,不正确的是()(0.0分)A.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对外国经济的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C.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18.太平天国天京被攻陷是在()(0.0分)A.1851年1月 B.1853年5月 C.1856年7月 D.1864年7月
19.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主要采取的经营管理方式是()(0.0分)A.中外合办 B.官商合办 C.官督商办 D.民办
20.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因为运动只持续了()(0.0分)A.100天 B.101天 C.102天 D.103天
21.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这鲜明体现出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0.0分)A.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B.思想启蒙运动 C.爱国救亡运动 D.教育革新运动
2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0.0分)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资政新篇》
D.《中华民国约法》
23.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的是()(0.0分)A.民主 B.民权 C.民生 D.民族
24.清政府规定的预备立宪的期限是()(0.0分)A.6年 B.7年 C.8年 D.9年 25.邹容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的著作是()(0.0分)A.《猛回头》 B.《革命军》 C.《警世钟》 D.《游学译编》
26.1915年5月,袁世凯为取得日本对他复辟帝制的支持,基本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条约是()(0.0分)A.西原借款 B.“二十一条” C.善后大借款 D.铁路借款
27.1905年至1907年,在与改良派论战中,革命派的主要舆论阵地是()(0.0分)A.《民报》
B.《新民丛报》 C.《万国公报》 D.《顺天时报》
28.马克思主义学说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以后,在长时间里,其影响主要限于()(0.0分)A.亚洲 B.非洲 C.美洲 D.欧洲
29.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0.0分)A.陈独秀 B.李大钊 C.陈望道 D.毛泽东
30.使第一次工人运动由高潮转向低潮的事件是()(0.0分)A.长辛店工人罢工 B.五卅惨案
C.上海工人罢工 D.二七惨案
31.在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中,最早提出建立“共产党”组织,并认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的是()(0.0分)A.毛泽东 B.蔡和森 C.周恩来 D.李大钊
32.下列关于大革命失败的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0.0分)A.反革命力量的强大
B.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分化 C.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
D.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33.1928年l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0.0分)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34.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0.0分)A.推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B.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C.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 D.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35.长征最后胜利的标志是()(0.0分)A.井冈山会师 B.会宁会师
C.吴起镇会师 D.遵义会议
1.关于租界的叙述,正确的有()(0.0分)A.1845年11月,英国驻上海领事强迫清政府地方官吏议定土地章程,在上海划出一个特定区域,作为英国人居留地这是外国人在中国设立租界的开端
B.1848年和1849年,美、法两国也相继在上海强行划分了租界 C.外国侵略者在租界逐步排斥中国的主权,使租界成为“国中之国” D.中国政府对租界内的行政、司法有干预权
E.租界成了冒险家的乐园也外国侵略中国的据点
2.旧中国,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是指()(0.0分)A.封建主义 B.帝国主义 C.资本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E.民族资本主义
3.标志着李大钊从民主主义着转变为共产主义着的代表作有()(0.0分)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庶民的胜利》
C.《Bolshevism的胜利》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E.《青春》
4.下列对秋收起义的认识正确的有()(0.0分)A.是发动群众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正确抉择
B.进攻长沙是在“八七会议”“左”倾情绪影响下的决定 C.文家市会议迈出了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步 D.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的开端 E.起义军仍沿用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旗号
5.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是指政府工作人员名额分配的原则是()(0.0分)A.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
B.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 C.中间分子占三分之一
D.爱国的知识分子占三分之一
E.地方势力派占三分之一
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的特殊困难是()(0.0分)A.党的理论长时期准备不足 B.中国社会封建思想的影响
C.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革命者大量入党,使党处于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
D.共产国际在一段时期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E.大量产业工人入党,但其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不够
7.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对日作战的著名战役有()(0.0分)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百团大战 D.武汉会战 E.南京保卫战
8.1946年8月,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
(0.0分)A.独立 B.和平C.民主 D.团结 E.进步
9.1946年2月10日和6月23日,国民党当局先后在重庆和南京制造了()(0.0分)A.沧白堂事件 B.较场口惨案 C.下关惨案 D.于子三惨案 E.李闻惨案
10.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正式提出的口号是()(0.0分)A.前方打老蒋 B.打倒蒋介石 C.解放全中国 D.后方挖蒋根
E.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
1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0.0分)A.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 B.规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D.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 E.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2.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0.0分)A.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B.召集人民代表大会 C.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D.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E.停止内战,共同建国
15.毛泽东于1947年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提出土地改革必须注意的基本原则有()(0.0分)A.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 B.保护富农
C.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D.改造中小工商业
E.地主分得的土地不超过农民群众
第三篇:近代史课程小结
《中国近现代史》课程小结
临近期末,所有的课程即将结束了,这门《中国近代史》也不例外。从第一节课开始,就感觉这门课的老师十分的亲切。老师吹嘘说她每年的评分都是最高的,当时也只是笑笑,相信,也不相信。不过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老师讲课确实很棒哦!自己给老师的评分正如她自己所言,给了近满分,像是着了魔一样。
对老师感兴趣,才能听得进课。这是我的一个坏特点,怎么能因为老师而决定自己听不听课呢。不过也正是老师讲的好,不照本宣科,才会让我对历史渐渐感兴趣。作为一名理科生,最头疼的就是历史,不是不感兴趣,而是就算知道了,就算背了,也始终记不住历史所发生的时间,意义,或者是条款的内容。这些最重要的知识仿佛在我的脑海里永远记不住一样,而我又对这些历史事件和故事充满兴趣。
每节课最期待的就是老师讲故事,最不期待的就是回答问题。有几次回答问题的经历,可是都不好。上节课的内容,这节课就记不得了,甚至刚刚讲过的,一会又忘了。所以每次回答问题的时候都不知道说些什么,而老师则不会全盘否定每一个回答者的答案,只是说:嗯,对,但……
每节课都坐在最前排,因为自己看不清,当然也是希望听故事。
就是这样一门自己特别喜欢的课,竟然旷课了一次!因为自己的一件小事,没有去上课,也没有向老师请假。于是……这成了这门课最痛心的地方。明明自己每节课都去了,就一次没来,结果竟然是专家听课,不用说,自然得扣分了。于是,每次上近代史课,都很沮丧,一节课没去,就像自己从来没有来过一样。
很感谢近代史的老师,能让我看到《建党伟业》这部电影。这部电影2011年上映,而6年间我却从未看过,甚至《建国大业》也没有看。课后至今,我把《建党伟业》又看了两遍,一是因为课上看的很多都没有看懂,所出现的历史事件完全没有概念,二是电影中的人物太多,我也不是全都认识。于是我课后又看了一遍,结果还是一样,很多镜头都有印象,可是就是不知道这是谁,怎么就发生了这些事呢。于是,第三遍的时候,把镜头中的注解都搜索过了一遍,每个历史事件也都串了起来,对大致的人物也都有了了解。最令我敬佩的是大将军蔡锷,蔡锷的形象正如扮演着刘德华一样,有一股浓浓的无间道风,谈不上卧底,但在那个战争年代,要想骗过袁世凯,唯有蔡锷做到了。“假装拥帝,才能骗过袁世凯”,也是蔡锷,将袁世凯从皇帝梦中拉出来。
课程虽然结束,但是想要了解历史的心却永不止步。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在20世纪所发生的故事。了解国史,国情,正是我们学生成长的一部分,让我们知道自己是国家的一部分,自己也可以为国家做贡献。
第四篇:近代史纲要学习小结
近代史纲要学习小结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一部血泪史,更是一部探索与发现的奋斗史,经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让我进一步了解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明白了当时中国的根本国情,懂得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历史意义,知道了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要且行且珍惜。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史称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这是一段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史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这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斗争,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由于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闭关锁国,让一直走在世界前沿的中国走向了落后的道路。就这样,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国度引起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瓜分狂潮,古老的中国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下,中国的社会阶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动,旧阶级的转变,新阶级的产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重重,内忧外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1840年,成为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次鸦片战争也成了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耻辱的深渊,造成了近现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除了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这两次农民运动都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
1851年,洪秀全领导号召农民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1856年,太平军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维护在中国的利益,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9世纪60—90年代,开始有一些先进分子睁开眼睛看世界,其中,以奕,张之洞为首的洋务运动,发展中国军事、民用、教育事业,使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并且有所发展。在中国艰难的近现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
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欲效仿日本,发起戊戌变法,意在使中国走资本主义君主立宪道路,最终失败。戊戌变法的失败证实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也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颠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虽然赶走了皇帝,但是却出现了袁世凯等一批北洋军阀,中国的性质并没有改变,人民依旧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终于,在时代的呼唤声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的爆发,让历史见证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但帝国主义侵略之心不死,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七七事变,扬言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中华民族正处于前所未有的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于是,一场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抗日战争开始了。邪恶终究无法战胜正义,经过了八年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抗战,中华民族终于在1945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这大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自主的信心与决心。
中国近现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我更加明确了学习它的目的和我们需要做到的一些要求。我们要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现代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颠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爱国主义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古语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虽然已经过去,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永远的参考,我们不应该铭记仇恨,但也不能忘却历史,就让这段艰辛的历史照亮我们在社会主义上前行的道路。
第五篇:课堂小结
课题:让课堂小结不流于形式
——小结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当精心设计。我们在备课时,往往将绝大多数的时间用来设计课的引入,注重新课讲授的过程和方法,问题的设置等环节,而到了课的结尾,却往往准备得不充分,或因为时间紧张,草草结束。很多老师习惯在课的最后问上一句“今天你在这节课里学到了什么?”然后学生站起来把板书读了一遍。这种形式上的课堂小结,无法提高课堂效率,更是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课堂小结是在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终了阶段,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经过精心设计的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概括、理顺重点知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还可以承上启下,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进一步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课堂小结的一点认识。
一、看看你的课堂小结是否具备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针对性。课堂小结,必须要围绕着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同时必须针对学生具体的学习特点,做到因人而异。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注意潜心钻研教材教法,有的放矢。
第二,引导性。教师要充分体现出引导作用,导“思”、导“言”、导“法”、导“情”。绝不可一句“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就开始等待下课铃声。
第三,概括性。在短短45分钟里,我们有时进行了几项科学探究,组织了几次小组活动,展示了好多实验现象,强调了一些探究方法。此时在课的最后,一个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课堂小结,利于帮助学生总结重点,加强记忆,巩固知识。
第四,趣味性。有趣的小结,既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得到放松,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长久的学习动机,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小结的方案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一个深刻、完整的印象,在最后十分钟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全面准确,简明扼要的语言或图表的方法,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起到巩固强化知识或画龙点睛的作用。避免一味对前面教学内容的机械再现,简单重复。主要由教师负责引导,学生是完成小结的主体,必要时再由教师补充、完善。这种法一般用于新知识密度大的课型或某一单元教学的最后一次新授课。比如用口诀进行小结:《天平的使用》的课堂小结中,总结为“一看”、“二放”、“三调平”、“四称量”、“五读数”、“六整理”;《光的反射》的课题小结用到“两线分居,两角相等,三线共面”。
许多科学概念、现象和原理既相关又相异,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对比比较,寻找内在联系与不同,可以加深理解,了解本质。这种方法一般用于表达形式非常相近、知识结构十分相似或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规律的内容。如《电能的获得和转化》一课小结时对电动机和发电机进行比较。同样,我们可以在学习声音的传播时,对比光的传播的特点;在学习习近平衡力的时候,对比相互作用力;在学习内能的时候,对比机械能的异同等等。
一般适用于由于学生容易对某些概念、规律发生误解的情况。比如在学习《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通过两个实验设计和实践,得出实验结论,总结出欧姆定律,并推导出两个变形公式后,课堂剩余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假如教师在此时仍然采用归纳式小结“什么和什么成正比、什么和什么成反比”,学生疲惫不堪,不易接受。这时用带有具体数字、具体情节的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小试身手,教学效果将完全不同。如,一个导体两端的电压为4V,通过它的电流为0.5A,该导体的电阻为多少;当该导体两端电压减为2V时,该导体的电阻为多少,通过它的电流为多少。在完成练习后,再由教师指出导体的电阻大小是由导体自身决定的,强调欧姆定律探究的是电流的大小变化规律,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教师在课堂引入时,就用奇妙的实验现象提出要探究的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那么在课堂小结时,就不要忘记引导学生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分析解决上课时所提出的问题,消除疑惑,使得整节课首位呼应,完美收尾。如“浮力”一课不妨这样引入和小结。教师提问:你能让乒乓球在水下不浮起来吗?如图演示实验。(将废弃的饮料瓶对半剪开,取上面部分,注意实验时要打开瓶盖,让水流下来,乒乓球就浮不起来了)学生们一定觉得很新奇,但又难以说出缘由,学习一下来了兴趣。等慢慢学习了浮体、浮力以及浮力成因后,在课堂小结时再试试让学生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相信大家也都明白了。
科学课程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很多章节之间联系密切,此时就可以用到承前启后法,激发学生进一步提出新的探究课题,为后面的课程埋好伏笔。比如,在学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一课后,进一步提出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制造和分解、利用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在学了《火山与地震》后,我们知道了这是地形的剧烈变化,那么自然界中地形是否还不时处于缓慢变化中呢?地形缓慢变化的力量又是来自哪里呢?
在课的最后,教师还可以适当提供一些阅读材料,让学生扩大知识面,通过发散的想象和夸大的设疑,与实际产生强烈的反差,加深对科学现象与本质的理解,增加科学探究兴趣,授人以渔。如《物质由微粒构成》中,小结物质可以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更小的微粒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又是由夸克构成,那么夸克是否由什么样的更小的微粒构成的呢?如学习了重力、摩擦力之后,大胆畅想假如我们的身边没有了重力或摩擦力,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便,和哪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总之,课堂小结既要给一堂课的教学划上圆满的“句号”,同时更应添上探究的“问号”。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灵活设计课堂小结。让学生产生新的学习兴趣,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