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我的抗战》有感
读《我的抗战》有感
以前对崔永元的认识一直只停留在电视节目主持上,但是最近读了他的《我的抗战》一书,在那些对当事人的曾经的往事的追忆中,那30-40年代尘封的历史,慢慢揭开神秘的面纱,变得和我们的心更相通,相关的历史也不断清晰起来。
二十世纪那场关乎中华民族存亡的抗战,其惨烈之状至今让人不寒而栗:血雨腥风、白骨累累,国人几乎是站在尸堆上插起了不屈的旗帜;而英勇之举更是让人肃然起敬: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终将日寇铁骑驱赶出我中华民族血肉铸就的钢铁长城。
《我的抗战》,由300多位亲历者真情讲述,就像三棱镜,从不同侧面投射出各色光芒:故事中有从将军到士兵的搏击,从医务工作者到年轻战俘的不屈,甚至于从共产党抗日武装艰苦卓绝到国民党一批积极抗日力量不懈抗争,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血、火、泪、罪恶的年代,其折射出的精神力量足以穿越时空,振撼人心。
以前只知道抗战胜利得不容易,没想到这狼放进来容易,赶出去却是用主人和周边的一切力量,充满了血泪的挣扎。用人命来对抗强力的武器,3发子弹就上战场。可怜可悲可敬的中国勇士,那几年在东北的抗联与敌英勇周旋的战士,没有武器仅凭大刀,没有粮食,吃着山中树皮、抽取自己的棉絮和着白雪吞咽下去的战士,怎能不叫人泪下。
张自忠将军凭借“总司令带你们上火线,打小日本去”的质朴和果决,在枣阳失守的当夜,率师强渡,收复失地,毙敌百余。在面对外界各种看法,甚至将其误解为“汉奸”的情况下,将军在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历史关口毅然决然地率部一直坚持抗战„„张将军不幸于1940年在襄河一次战斗中献身,就连外国记者也为之起敬,感言:要有十个张自忠,你们中国寸土不会丢。
同样为民族大义捐躯的,有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有数以万计、数以十万计、数以百万计的革命志士。据不完全统计,仅东北抗日联军牺牲的军长级以上将领就达177位,其中包括杨靖宇、赵尚志、陈荣久、王亚臣等抗日名将,该部牺牲的师级以上将军达101位。
从书中我们看到中华民族的坚毅,日本士兵的狡诈,以及无辜百姓的悲伤。历史不会诉说,而它却是一面客观的镜子,以史为鉴!透过它,我们能看到过去;透过它,我们能感知自己当下的影子;透过它,我们甚至可以尝试摸索着通往明天。正如一位先人所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和抗战的日子相比,现代大都市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的思想变得麻木,就这样,我们行色匆匆,我们整日抱怨。可是在抗战的时代,一口饭、一张床,安稳的一天都是奢求。我们是应该静下心来学习一下那个时代的精华,反思一下我们现在的生活。
今天的和平与机遇来之不易。同时,今天我们中华民族面临的挑战和考验一样无法回避。如果说当年的浴血奋战需要民族脊梁,那么,今天在南海,在冲绳列岛,在西藏外围,我们周边的环境充斥着试探、挑衅,民族脊梁更加显得重要,在党的领导下,更需要一种合力,一种向心力,来应对我国内外的各种挑战,为中华崛起添砖加瓦。而当下,作为中华民族普通的个体,也要在学会感恩的同时,在本职的岗位上去思考,去实践,默默秉持中华百折不挠、奋勇向前的精神脊梁。
第二篇:读《抗战英雄》有感
读《抗战英雄》有感
近日有幸拜读了《抗战英雄》一书,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英雄们那伟岸的身影触动了我的心弦,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铁血男儿、什么是巾帼英雄。读完这本书后,我的脑海中久久闪现着英雄们浴血奋战的景象:巾帼英雄赵一曼宁死不屈,萧山令、赵登禹等杀身殉国,民族英魂杨靖宇奋战五昼夜直至牺牲,江南侠女林心平受尽酷刑仍不忘捍卫民族尊严,日本八路宫川英男冒死处理文件......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视死如归、坚持到底的英雄们,我们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才能取得胜利,我们才能过上今天这样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应当永远铭记英雄们,并将英雄们的坚持不懈的精神传承下去。
俗语说,“坚持就是胜利”。赵一曼正是凭着对信仰的坚持,忍受住了敌人的酷刑,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祖国。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具备这样的坚持到底的品质。金字塔的建成靠的不是一日之功,它耗费了劳动人民几十上百年的时间。明星们在舞台上的光鲜亮丽靠的是在台下的坚持。我们应当明白,成功永远不会眷顾懒惰懈怠的人。
历史的经验教导我们,坚持才可能获得胜利。正是有了赵一曼、吉鸿昌、白求恩、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们的坚持,我们国家的大好河山才得以保存。英雄们的事迹给我带来很大鼓舞。最近我正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我爱上了一个女生,但我和她差距太大,我不敢去追求。我一度想放弃但又不舍,看了《抗战英雄》后,我明白我必须坚持内心的想法,即使会失败也不轻言放弃。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的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坚持。我们都是有思想的人,如果连坚持都没有,那和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呢?想想当年抗日战争,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革命先辈们都没有轻言放弃,坚持不懈的与敌斗争;今时今日,我们又怎能抛弃坚持的心呢?
革命先烈们凭着对信仰的坚持,为我们的祖国打下一片蓝天;因为他们的不放弃,我们拥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缅怀先烈、学习传承他们坚持不懈的革命精神是我们的荣耀。
第三篇:《读抗战家书》有感
有一种爱,超越陪伴
——《读抗战家书》有感
刘娟
在这个世界上,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是最无私的爱。只有做了母亲后,才会对这句话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我爱孩子,甚至超过自己的生命,对孩子的教育、衣食住行总是尽量亲力亲为,工作之余尽量陪伴她。我固执的认为,陪伴就是最好的爱。
但是,在战争年代,却有这样一群父母,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他们忙于自己的事业,他们不能陪伴孩子成长,不能亲自教育儿女成才。他们的事业就是拯救我们的民族于危难之际,他们把热血、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国家,他们甚至在自己生命的最后,还把自己全部的希冀寄托在儿女身上,希望自己的儿女能肩负起民族存亡的重任,替他们完成未竟的事业,希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抗战家书》中,我读到民族英雄赵一曼在生命的尽头留下的一封家书,这封绝笔信只有短短一百多个字,却字字流露着对儿子的思念与愧疚,满溢着自己以身殉国的坚定意志和对儿子的热切希冀。她遗憾却不后悔,勇往直前毫无畏惧。信中这样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这最后一封信带着满腔的爱与希望,将她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永远延续下去……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对子女的爱不会比今天的我们少一丝一毫。
同样的深情,显现在烈士左权的家书中。这位八路军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对刚出生才几个月就离别的女儿,从一个深沉刚毅的军事指挥员一变而为慈父,字里行间凝结着对女儿北北冷暖关爱的骨肉亲情。在1942年写给妻子的一封信里,他这样写道:“我担心着你及北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的恢复身体,有闲暇时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极需人照顾的。……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更多事情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来信时希多报道太北的一切。在闲暇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上,一时爬着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短短几句话,却无不透漏着一位父亲对孩子无限的爱和思念。然后此后的不久,就在同年,37岁的左权将军壮烈牺牲,未能等到抗战胜利与妻女团聚的那天,永远的离开了他深爱的小北北。
试问一句,谁不愿享尽天伦之乐?可是自1937年到1945年,八年抗战期间,多少鲜活的生命被残忍地剥夺了,多少幸福的家庭被狠狠的拆散了。这场战争中,无数先烈以生命为代价驱逐侵华日军,用忠诚的热血染红了新中国的五星红旗。看看这一封封的家书,到处倾诉着战士们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夫、为人母的责任与感情,凝聚着他们对家人的愧疚与深爱,更挥洒着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但他们却毅然决然的踏上了最长的旅途,走上了不能回头的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在战场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换来了父母子女与兄弟姐妹们的和平与安详!他们以血肉之躯在那场战争中砌成最坚固的长城,守护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守护这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让家人再也不用担心有一天谁会提着刺刀冲进家门,抢走财物,肆意的中华大地上杀戮……
穿越过历史的硝烟,穿越过时代的隔阂,翻看着这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家书,却足以令我动容。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需要铭记这段历史,要在血与泪的惨痛经历中发愤图强,永远记住一个国家“如果落后,就要挨打”,甚至是妻离子散的灭顶之灾;铭记这段历史,更是为了铭记在那场残酷战争中牺牲的无数生命,无数伟大的父亲、母亲们!
合上书本,看着孩子们在公园嬉戏的身影,听着他们欢快的笑声,作为母亲,我也愿意守护他们的幸福,即使有一天,需要献出生命!
我也懂得了,爱不是简单的陪伴,而是你对孩子精神层面的影响,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母亲,多给孩子正能量的指引,远远胜过单独的陪伴。就像那些英雄的父亲、母亲,把他们不朽的精神留给所有的孩子们,生生世世。
金水区检察院
刘娟
第四篇:观我的抗战有感
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之我的抗战观后感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段《我的抗战》,但那时候只是怀着一种消遣的心里去看,打发时间,没有认真的去看,更没有想它的教育意义,直到毛概老师在课上为同学们播放时,我才感觉到这部影像非常适合我们看,尤其是我们这些未经过战争,不能深切感受历史腥风血雨的年轻后辈看。全部32集影像每集均有一个主题,所表现的或是关键战役、或是人民武装、或是国际援助、或是武器补给、或是战时情感、或是伪军战俘„„它通过对诸多当事人的采访,口述,尽最大可能还原历史真相,从尽可能完备的细节与侧面还原战争的全貌是拍摄此片的初衷。
这部影像有三大特点:第一,使用动画;第二,强烈的故事性;第三,情感至上。这也是它所吸引我的地方,其中300位亲历者的真情讲述,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的无比忠诚,也感受到了日寇在我们中国的横行霸道。抗战是一次全民的抗战,有数不清的抗日武装自觉地担负起抗战的使命,他包括广大国民党官兵,包括新四军八路军,包括各少数民族,包括至今还叫不出名字的抗战群体和个人。我深切感受到华夏儿女对大日本帝国主义者官兵的憎恨与愤怒,也感受到大家杀鬼子心切,连正在上学的学生都加入战士的行列。这让我真正体会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每看一集,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身为中国人,每个人都应当看看这部片子。那些沉痛的过去,不能忘记,也不该被忘记。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我们,尤其应该了解那段历史。我虽然没看完全集,但已经被这部片子深深打动。尤其是由参与过抗日战争的人讲述那一段历史,因此它真实得直击心灵,所以那种震撼也是刻骨铭心的。我也也曾看过许多精彩、惊险的战争片、警匪片,但过后会说:这戏演得好。然而当你听八路军战士张晋讲述,在反扫荡中亲眼看到自己的战友被鬼子打伤后又被用石头砸死,抱着与鬼子同归于尽的决心拉响了唯一一颗手榴弹;在断了一只手、站立不起来的情况下,为了活下去所经历的种种艰险„„你能不动容吗? 坚守四行仓库800壮士之一的王文川,这位谢晋元麾下的机枪手,打日寇三天三夜机枪不离手。但令人扼腕的是,抗日英雄成了日本人的囚徒,后来在老乡的帮助下才得以逃脱。60余年来,老人“成功”地隐瞒了这段历史,毫无声息地活着。终于可以说出来了,抚摸着谢晋元将军的铜像,已是90岁的老人失声痛哭,看到这里能不动容吗?这些人是活生生的,他们的经历都是真实的。这种真实就是历史,而历史是不会改变也不会被忘却的。
对于王文川来说,历史是一条长河!第二集《八百孤军》,随着这位90多岁老人的讲述,不知不觉,眼泪就下来了。。。。
河那边,1937年的炮火声犹在,困守四行仓库的数百条汉子决心一死;河这边,北京二环路一栋破旧的房子里,呜咽的口琴声断断续续,行将就木的老人只剩下一个孤独的背影。如果把两种声音做一个诠释,那这交织在一起的旋律就是一段跨越70年的交响曲。这声音让我变得沉默。
人生总有荒谬之处,活着并不意味着幸运,死去也不仅仅只是悲剧。从在坚守四行的第一刻起,“八百壮士”们就抱定了血战一死的决心。团长曾在四行仓库的墙壁前,用一根木炭写下自己的遗书: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我们存在一天,决与倭寇拼命到底。这一刻,他们无惧无畏!然而,命运给他们的人生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他们活下来了。如果这一刻他们战死了,那他们将是一群勇敢的人;如果他们选择活下去,那么他们将是一群伟大的人!因为他们每个人都知道,活下去的屈辱与艰难。勇敢与伟大,在这一刻需要更多的勇气做出决断。
作为“八百壮士”中的一员,王文川和他的战友们一直在坚持活着。在1937年的炮火中坚持;在孤军营与日军的抗争中坚持;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荒岛上坚持;甚至在解放后的新社会里、在“文革”的热潮中、在开放后的人情世故下坚持,然后一个个的离去,又一个个的被遗忘。这是个让人难以面对的事实,却又如此的清晰可见。
《八百孤军》这集讲述了谢晋元将军和四行仓库800壮士的悲惨结局,让我记住了四行仓库,一位小姑娘冒着日军的枪林弹雨,跑进四行仓库,将一面青天白日旗交给了当时唯一镇守上海的将士,竖起了日统区的唯一一面青天白日旗。这面唯一的中国旗帜给孤军和上海市民带来的鼓舞却是前所未有的。
第五篇:《我的抗战2》有感
《我的抗战2》有感
向来对纪录片无感,然而在近现代史课上初看到《我的抗战2》,便一发不可收拾,此后坚持看了下来。
不同于《建国伟业》这些纪录片,《我的抗战2》让我知晓了纪录片可以以另一种形式拍摄,历史可以以另外一种方式呈现。影片中有国人的角度,也有日本人的角度。有讲述中国老百姓的,也有从日本军人的战争经历上反思的。从一个个平凡的人口中,获知历史。这是国内观众很少看到的抗战。
战争亲历者的口述,穿插版画和三维部分,开始了那段历史的揭露。一集一集看下去,血、火、泪、罪恶的年代逐渐在我脑海中清晰起来。感觉心脏被揪紧,呼吸变得困难,眼泪止不住滑落。
曾以为抗战离我很远,但当看到南京城被破坏,苏州姑娘徐念初讲述她与老奶奶的故事,海安县村名顾理昌的抗日时,渐渐发现原来这些事曾发生在我的家乡或者周边地区,也许我的祖辈也曾亲身经历过这段历史。扩大到全国,遍布的尸体,老百姓坚毅的神情,日本士兵狡诈的笑容从,731活着走出来的劳工左宪良内心的悲伤,那四处逃亡的人群,那无辜的眼神,汇成一段段不会被遗忘的历史故事。
已经接近百岁的老人,镜头前,满头白发的他们慢慢道来,或是激动、或是悲怆,而真相就隐藏在平实的话语中。他们的讲述,掺有血、泪,让我们心酸、流泪。或许“抗战”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种符号,但对老兵而言,那是他们用生命记录的一段历史。
崔永元说:“我非常担心,年少的孩子们有没有毅力看完此片,我们甚至很困惑,要不要把事实真相这样告诉他们?最后我们选择告诉。因为不说不行。那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和抗战的日子相比,现在大都市快节奏的生活让思想变得麻木。就这样,我们行色匆匆,我们整日抱怨。可是在抗战的时候,一口饭,一张床,安稳的一天都是奢求。我们是应该学习那个年代的精神的。
纪录是一种精神,是一面镜子,是一个个生命对天下苍生的启示。我们不应忘记历史,那些为了民族大义奋斗过的战士,向你们致敬。但是也让我们放下仇恨吧。战争让人类变成了魔鬼,学着宽容,学着沉淀,学着爱国,只有这样,悲剧才不会重演。把历史埋于心间的同时,请努力奋斗,请珍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