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维与文明(统计学课程心得)
[思维与文明(统计学课程心得)]统计学的第一节课老师就给了下马威--写一篇心得体会,思维与文明(统计学课程心得)。于是一个晚上敲完了以下的文字。写得比较仓促,有些东西也木有严肃考证,可能有些错误,如果发现了,欢迎大家指正。其中的观点也仅仅是一家之言,欢迎大家讨论。--思维与文明--从统计学与文科的交汇说开去这并不是我第一次上统计学课程了。大学时,学校秉持通识教育的理念,强迫所有学生或选修或必修了法律、教育学、心理学、社会调查、电子政务,甚至数学、逻辑学、统计学、mis设计等课程--尽管我们仅仅是一帮政治学专业的学生,看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密尔、罗尔斯、萨托利、阿伦特等名字觉得无比亲切,但看到回归、方差、内涵逻辑、模态逻辑、模块、流程图就一个头两个大了。曾经也拿着台湾政治学专业的课表反思过我们的专业性到底在哪里?但是自大学毕业三年时间过去了,回看当年,才渐渐体悟到大学课程设计的用心良苦。这些不同学科的交融,不仅仅是增广见闻的途径,仅仅通过一个学期涉猎一个学科,知识的增长显然是有限的。但它们更是对思维的一种训练。认真学习过这些课程,至少思维已不会因高中文理分科的惯性而陷入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文主义陷阱中。社会科学有其独有的研究方法,如果你是历史、哲学、文学批评研究、艺术史、宗教研究这些人文专业的学生,用人文主义的思维方式做研究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对社会科学的学生,尤其是政治学人来说,这样的思维是不上道的,甚至,在我看来,将很难建立适宜取向的政治学学科体系。听柯老师讲述统计学的来源:统计学statistics的词源源于status,state,最初是对国家的状态作调查研究,它的学科来源包括国势学、政治算数和概率论。--对于政治学与统计学曾有一段如此的交汇有些意外,但细想这也是理所当然。西方社会科学研究,包括政治学研究一直秉承着严肃求知的态度。在苏格拉底的一系列对话中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获得真理?他的对话所讨论的问题的往往没有明确的结论,在这里,获致正确结论的方法比结论本身更重要。之后柏拉图《理想国》中蕴藏的演绎思辨的研究方法,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比较分析也成为社会科学思辨研究与经验研究分野的滥觞。这些学术研究的态度体现了西方人独特的思维。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特殊性到底在哪里?我想,大致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西方人的思维具备清晰的理性。西方人追求概念的清晰性、推理的逻辑性,不容模糊、臆测、自相矛盾、胡蒙乱猜。对比中国人的思维,则呈现相当程度的模糊性,它是一种交感似的思维,心得体会《思维与文明(统计学课程心得)》。卡希尔曾说原始人对事物的认识更多地以来情感的统一而不是以来逻辑的法则。如此看来,中国人的思维更趋于原始人的思维。这种思维进一步演化为宇宙生命一体化的思维,或者说一元主义世界观(李泽厚)。二是抽象思维与演绎推理的能力。梭罗曾说:有关真理最明晰最美丽的陈述最终必以数学来描述。西方人重数学,这里的数学不同于中国的算术。例如三角形,中国人也知道三角形的三边和三个内角是怎样一种关系,但中国人是拿尺子量出来的,而希腊人是推理出来的。诚如丹皮尔所说演绎逻辑运用逻辑推理,从归纳法所得出的前提演绎出它的推论,才是真正的科学。从经验到推理,是从工匠到科学家的进步。三是形而上的追求。研究与思考寻根问题,古希腊的哲学强调在大千世界的表象中发现统一的本源、统一的规律。为求知而求知是一种美德。据说由此欧几里得的学生曾问老师:我们研究几何有什么用呢?欧几里得勃然大怒,道:你竟然问我研究几何有什么用?这本身是对学问的亵渎。反观中国,史学、天文学、农学、兵学都以实用为目的,所谓经世致用即如此。必须强调的,西方形而上的追求与中国一元主义世界观是不同的。中国的一是浑然而一的一,西方的是超绝的一,是外在的一,是由它开始单线的二元对立的关系(田辰山)。人类思维的果实是其所孕育的文明。西方的思维习惯在社会领域表现为精确制定规则的能力,创立、更新、反思组织制度的能力。传统中国政治文明中当然也有一套精确的制度,但是那些制度很大程度是非逻辑思维的结果,有许多情感因素、宗教因素、意识形态因素。中国文明的生成阶段的政治整合和秩序维持中曾借用部落时代的宗教资源,这一原始的思维方式被较完整的保存下来。(杨阳)这也并不是说西方文明并不存在宗教因素,但是他们的宗教因素与政治权力一直保持着一定的张力,政教是两分的。辜鸿铭曾言:真正的中国人是指带着孩童般的心灵,过着成年理性生活的人。诚以为然,有着对世界单纯的认知,过着实用主义的生活,这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传统有传统的魅力,辜鸿铭对传统中国人投去赞叹的目光,本人也并非批判这样的思维方式。只是认为在中国政治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的过程中,传统中国的思维方式或多或少将是一个障碍。现在我们可以从政治学跳回传播学研究。按照传播学界的粗略划分,传播学存在欧洲批判学派和美国实证-经验主义学派的分野。就目前观察所得,国内传播学者批判学派占了很大比重,但就目前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那套逻辑应该并不占据主流,这实在是一个很奇怪的反差。最近渐渐明白,这种学术风格的形成一来与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相关,新左的逻辑在中国官方意识形态话语中是相对安全的,二来更与中国大部分传播学者的学科背景相关。中国传播学脱胎于宣传学,而宣传工作者又很多来自文学、语言学等学科,他们从人文思维出发的西马逻辑建立学术框架相对更容易一些。只是本人一直认为,欧洲批判主义学派的研究从人的异化、霸权等概念出发,事实上是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关怀--人何以为人?人何以不为人?诸如此类问题--并不是说这类问题不重要,只是以政治学思维来看,我们对强制与自由是有严格界定的,政治学意义上的强制应该是有国家强力为后盾的,当没有国家的强力,现代人的异化如果是在一种自发的霸权之下被迫形成,这样的状态人应该还是自由的,脱离强制的。在外在强制解除的情况下,人至少能保留表面意义上的民主、自由等框架,如果以彻底反霸权的逻辑思考问题,反击的是整个现代文明,问题是,当你推翻整个现代文明,是否有更好的文明体系来替代?在中国现代文明因子孕育的当下,以一名知识分子的责任来看,对现代的文明的反抗是否适宜中国文明发展的期盼?因此,对中国的传播学来说,这种原来的纯文科的学科(更偏向于人文思维的学科),需要更多社会科学思维的进入,这个过程的完成需要更多的诸如统计学等科学思维的影响。褪除中国国情,传播学研究本身也是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学科,以政治传播为例,西方竞选传播研究、舆论极化的测量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而这依赖于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科学方法的支持。如此看来,不论对传播学本身学科的发展,还是从宏观社会的发展,理性科学的思维还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篇:统计学心得
这学期专业开设了统计学课程,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们对统计学应用领域及其类型和基本概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掌握了数据的收集、展示、分析的技术。但这都是些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纸上谈兵。统计是处理数据的一门科学,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统计方法是适用于所有学科领域的通用数据分析方法,只要有数据的地方就会用到统计方法。理论须用来指导实践,把我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这是我们学习的目的也是教育改革的方向。
统计学原理是广播电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所必备的一门知识。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统计学原理》是一门比较灵活的课程,我觉得也是学的有滋有味的一门课。通过这一个学期的《统计学原理》知识学习,在授课老师的讲授和指导下获益良多。老师喜欢和我们同学一起互动,不象有的老师只是填鸭式教学,而不管学生吸收了没有。《统计学原理》不好懂是众所周知的,老师在上课时列举了很多生动鲜活的例子让我们更容易理解。老师还会给我们留出提问的时间,解答疑难问题,更难得是在课后的时间里对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作了详细的解答。
首先,明确各章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占的份量;
其次,突出各章的学习重点,使教材变“薄”,便于掌握内容的精髓;
统计学原理教学内容的掌握,离不开大量的练习。结合辅导课讲授的内容进行练习,方面可通过做不同类型的练习,总结所学内容的异同,掌握其应用条件、解题程序;另一方面可提高运算能力和解题速度,避免犯低级错误。如相对指标中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动态数列中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和序时平均数的计算,看起来都比较简单,我们容易产生麻痹思想,平时如不予以重视,缺乏训练,考试时会因小错而造成大错。而对于诸如已知变量数列资料、概率保证程度条件下的区间估计等分析计算内容,必须通过边学边练,才能逐渐理解和掌握。老师在辅导教学中,通常在讲授了一种指标或计算方法后,即布置相应的练习题让我们马上在课堂上做,并针对我们解题时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个别辅导或讲解。辅导课上的练习只能集中在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内容上。而课后的平时作业,可以检查我们对所学理沦与动手能力是否能有机结合,使我们加深对书本知识理解,巩固和促进我们自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效果的途径。统计学原理中大量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都必须通过反复的运算练习才能真正掌握。
随着人们对定量研究的日益重视,统计方法已被应用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几乎所有的的研究领域都要用到统计方法,比如政府部门、学术研究领、日常生活中、公司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都要统计。因此学好统计学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斗有好处,通过时间加深对统计学理论的掌握和应用显得更为重要。
第三篇:统计学心得
试验总结与心得
经过了为期两天的统计学实验,主要通过EXCEL这个软件来完成这次的实验。
首先掌握用EXCEL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要求熟练运用EXCEL搜集数据,统计分组,制作统计图。这是最基础的操作,让我们首先对EXCEL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实验二是用EXCEL计算描述统计量,可以运用函数描述统计量。要求我们掌握基础的常用的函数对数据进行初步归纳,了解统计学中最常用的函数组成。
实验三用EXCEL进行时间序列分析。首先是测定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然后计算出长期趋势。得出我们所要统计的结果的一个预计变动趋势。让调研人员有一个机动的应变对策。这个实验特别主义对时间序列的把握,常常会搞错要除去的年数。这在实验中常常出错。
实验四用EXCEL进行指数分析,指数分析是统计学中最主要的一个数据分析。先计算出总指数,再得出平均指数,最后进行因素分析。其中平均数是通过加权算数平均法得来的。
实验五是用EXCEL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用EXCEL进行相关分析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相关系数函数,在EXCEL中,提供了两个计算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的方法,CORREL函数和PERSON函数,这两个函数是等价的,实验中我运用了用CORREL函数计算相关系数来进行对数据的分析。另一种是利用相关分析宏。EXCEL进行回归分析同样分函数和回归分析宏两种形式,其提供了9个函数用于建立回归模型和预测。这9个函数分别是:INTERCEPT 返回线性回归模型的截距、SLOPE 返回线性回归模型的斜率、RSQ 返回线性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FORECAST 返回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值、STEYX 计算估计的标准误、TREND 计算线性回归线的趋势值、GROWTH 返回指数曲线的趋势值、LINEST 返回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LOGEST 返回指数曲线模型的参数。在实验过程中我使用的是回归分析宏进行回归分析。
实验六是用EXCEL进行预测。主要有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趋势预测法。在实验过程中分别对这三种方法进行了尝试。都得到了预期的结果。
实验七是用EXCEL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主要掌握了解Z检验的操作步骤。
通过这次实验让我对统计学的知识框架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并知道通几种常见的基础的方法,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数据归纳,抽样分析,并进行预测,对比这个统计学的过程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希望可以通过这次学习到的方法和知识,可以对自己所研究的领域,进行进一步的调研,分析,使数据更趋于有用化,可操作化,尽量减少数据的赘余与资源的浪费。学习了统计学就要将之灵活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去,让知识造福于人类,让知识拥有自己的生命了。
第四篇:统计学心得
走进统计
在经历了专业导论课的学习之后,我对统计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习中,有很多感想,也有很多收获。无疑的是,我认识了统计学这门实用的工具,在我未来的人生中,也必将会运用这个工具,陪伴我们前行。
最初对于统计学的了解是因为志愿的填报,上网查阅关于统计学的相关资料,但是抽象的文字,无法清晰地将统计学的概念,统计学的内容展示出来,长篇大论、洋洋洒洒的文字,最后也只是很模糊地了解统计学的历史——18 世纪,德国的阿亨瓦尔首先将“国势学”定了新名词—— “统计学”。在当时英国人眼里,“统计”就是用数字表述事实。相对于统计学而言,统计的历史更为悠远。
在进入大学之前,我一直把统计学看成是会计学的另一种形式。而学校安排的课程里,有专门的学科导论,这为我提供了更方便,更直接地途径去了解我所学的这一门专业知识,课堂上老师从各个方面来阐述统计学在社会生产和国家经济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必不可少的角色。
在第一节导论课后,我上网查找了统计学的应用历史。统计实践远早于统计学得诞生,在一些文明古国中较早付诸于实践。据历史记载,在中国古代,大禹治水的时候,统计已初具雏型,大禹按山川土质,人口物产,贡赋的多少分中国为九州,著有 “禹贡九州篇”,记载当时的人口约 1355 万,土地约 2438 顷,这便是人口和土地统计的雏型;秦朝“商君书”中已有全国的人口调查记录,并把反映国情、国力的 “十三数”作为富国强兵的重要依据;汉朝实行口钱制,表明当时已有全国户口与人口年龄的统计,并据此征收赋税;明朝初期编有记载全国户口,丁粮的黄册,作为核定赋税、劳役的依据。在世界的其他文明古国中,统计实践也是很早的,埃及在公元前 3000 年建造金字塔时,为了征集建筑费用和劳力,对全国人口和财产进行调查;古罗马在公元前 400 年就建立了出生、死亡登记制度。
这些悠久的历史都证明了统计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统计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进入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统计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了。
在听了第二节导论课后,我更加了解了作为经济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我今后的发展前途。老师在PPT首页的一张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统计学就是朝阳,做为进入大数据时代后快速发展的新兴学科,统计学具有光明的前途。因为我们的生活已被统计学所充斥,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统计学挂钩,社会生产发经济发展离不开统计学,国家政府工作与统计学息息相关,统计学的发展趋势呈现乐观的走势,越来越受重视,因为我对我们学习统计的前途充满希望,这也激起了我的学习兴趣。
从刚开始对统计学的陌生,对统计学的不了解,到现在,在未接触到真正的统计学,仅仅是通过听取,查阅资料了解统计学的大概,所以还谈不上热忱,用一种积极说法就是对统计学的憧憬。希望我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学习的兴趣,能够熟练掌握统计学的一种软件,用扎实的知识功底,在大数据的海洋中自由遨游!经济统计学学习规划
在经历了专业导论课的学习之后,我对统计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习中,有很多感想,也有很多收获。无疑的是,我认识了统计学这门实用的工具,在我未来的人生中,也必将会运用这个工具,陪伴我们前行。我也将对以后的学习进行规划。首先大一,基本上都是公共必修课,极少涉及统计学的专业科目。在学完公共必修课的基础上,我将努力学习大学英语,努力在大学四级六级中考出一个好成绩,并努力提升自己的口语水平,为今后或许自己有留学的机会打下基础。其次,我将努力学好微积分等高等数学的科目,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为今后学习统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二大三,关于统计的课程将全部提上课程,我将保持学习的激情,努力学好经济计量学、应用抽样技术、统计指数基础与应用等统计学专业课程,充分利用上课时间。毕竟,学好统计学的必修课,是学好统计的必修课。我还将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课外锻炼,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并努力在学习中提出自己的见解,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今后找工作或选择考研之路打下基础。
进入大四,面临着就业的压力,我不想向别人一样迷茫。所以在大四,我希望对大学四年进行一个总计,如果我在大二大三发现了我对统计学的兴趣,我会选择考研,继续钻研统计学。如果我选择就业,我会积极参与工作招聘会,在检验中提升自己的准备与能力。大四是检验大学前三年学习成果的时期,要以饱满的精神和认真的态度迎接挑战。
在听了五节的导论课后,我对统计学的前途充满希望,暂时不想转专业,考研的问题,现在还没有具体思考过,我希望若是在大二大三发现了对统计的兴趣,我会选择考研。
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树立强烈的进取精神,发扬严谨务实、勤俭刻苦的精神,只争朝夕,提高办事效率,度过一个不让自己后悔的大学四年,让自己的青春熠熠闪光!
第五篇:创新思维课程培训心得
创新思维课程培训心得
小七班徐秋梅
今天督导郑老师来我园进行了创新思维课程的入园培训,今天培训的主要形式:是我们老师进行课程展示以后,老师针对我们在课程做的不足的地方,大家一起提出来讨论,并能寻找出好的方法。我园进行了以级部为单位,每个级部各派出一节课来进行展示。
第一节课《图书管理员》孩子们能根据图片的细节,观察并讨论得出结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去排好顺序,感觉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都很丰富,而老师在提问时只是蜻蜓点水,没有深入的去挖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老师的很淡定,看不出紧张,但是如果老师能够再多点激情,那就更好了。
第二节《小猫的轱辘辘》自我感觉这节课的形式太少了,没有更好的发挥孩子的感知作用,孩子在这节课的反应孩纸不错的,动手能力还是不错,常规也比较好,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操作,如果能够在指导语方面清晰的表达就好了。
第三节《认识“1”和许多》老师的教学形式比较新颖,能够利用多种方法去让孩子指导“1”和许多的概念,孩子们的反应还是不错的。
第四节《山谷精灵》主要是认识图形冰找出相似的图形,进行寻宝。老师在指导语言方面都比较清晰,但是可能是借班上课的原因,孩子在课堂上不是很配合。在操作时很多幼儿没有完成目标。
在这次的培训中,我们每位老师都带着疑问来问督导郑老师,相信大家对创新思维课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觉,郑老师也针对我们上课的老师给
与一些点评,也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例如:在让孩子观察图片时,应该交待时间、地点、人物、所发生的事情。围绕目标。引发孩子思考的能力、在小小班应该多调动孩子的感知能力、要培养孩子的完整的表达能力。教师应该多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区带动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教师在巡查时。发现了并要进行小结等等。这些都是我在这次培训的收获。
2013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