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点体会(本站推荐)
初中化学教学的一点体会
本人于一九九四年七月走上讲台,成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锻炼,我亲身体会到初中教师的艰辛和责任,对初中教育也有了一些体会,这里我想谈谈我对初中课堂教学的浅见。从学生来说,十五六岁是一个既没有完全成熟,也不是十分幼稚的年龄,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叛逆,如果教师给予的压力负担过重,他们会产生消极抵抗情绪,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师应适当给学生减负,其 中最关键的一环,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要如何在初中化学的课堂中做到高效优质,这一年多来,我尝试了一些方法,感觉比较有效。
一、以生活常识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发挥学科优势,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学生总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神秘感走进化学世界,他们对求和领域充满着强烈的渴望,希望从中窥见自然界的奥秘。教师应抓住时机,利用学生这份热情,激发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第一堂课我指导学生演示了两个化学小“魔术”:“清水变牛奶”,“清水变饮料”把学生引入了奇妙的化学世界。然后,告诉学生这其中都蕴涵着化学知识,只要他们认真学习,将会了解化学世界之奥妙。这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
我都精神饱满,不时“眉目传情”,环顾教室四周,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来调动学生,偶尔用风趣的语言来调节课堂的气氛。当个别同学稍不注意听讲,不去点名批评,而是目光注视并变化声调,便引 起了该同学的注意。天气闷热时,学生比较疲倦,甚至有些学生会悄悄拿起书来扇,这时,我没有去点名,而是说:“天气确实太热了,看来教室需要装空调了,我 得跟学校提个建议。”并做出一副认真思考状,这样一来,有这些动作的学生悄悄放下了书,其他学生也因这点“催化剂”的加入而活跃起来。
二、厚积薄发,培养能力。
“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应扎实“双基”,更应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1、观察能力的培养。
任何工作都需要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化学实验正是培养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验过程中,应先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迅速地对物质及其变化、仪器装置进行全面的观察,学会分清主次现象,指导学生捕捉不易发现或容易消失的主要现象并 进行分析、综合。还要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有始有终地观察实验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
从绪言课开始,就应有意识地指导观察。例如,加热铜绿时,除介绍用到的仪器和药品外,我指导学生着重观察
误的操作及时予以纠正,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体讨论,分析不正确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
4、自学能力的培养。
讲授新课时,先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使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教材,对于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给出提纲或图表,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读思结合等良好习惯。
总之,课堂教学中,我尽力做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学生学” 为“学生要学”,做到传授知识、技能时注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愉快、轻松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不给学生过重的负担,又能提高教育质量。
第二篇: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点体会
初中化学教学的一点体会
依安县新发中学 田忠民
初中化学教学的一点体会
我在一九九四年毕业于克山师范专科学校,成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经过多年的锻炼,亲身体会到初中教师的艰辛和责任,对初中化学教学也有了一些体会,在这里谈谈我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体会。
一、联系实际 认真备课
化学是初中生在初中最后接触到的一门学科,在接触之前,学生可能听说了化学中有实验,非常有趣,所以学生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神秘感走进化学世界的,他们对化学领域充满着强烈的渴望,希望从中窥见自然界的奥秘。教师应抓住时机,利用学生这份热情,激发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发现:并不是每节课都有实验,而且化学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很多,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逐渐减弱。
初中生无论生理、心理发育都不成熟,而到了初三面临升学的压力,他们容易产生叛逆,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师应适当给学生减负,其中最关键的一环,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要在初中化学的课堂中做到优质高效,就必须在备课时下大力气。
上课前,教师认真备课,多查阅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力求使课堂充满灵性。尤其是对于没有实验的内容,对于那些因条件有限无法完成的、有毒的实验,我就采用在课上给学生放教学参考书中带的光碟的方法,参考书光碟中没有的,我就上网查,尽量多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尽力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我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努力使自己的课能够被学生接受。讲课时不仅要声音洪亮,而且有抑扬顿挫,力求风趣幽默,适当的使用肢体语言。
关于我的讲课,有两个女同学还因此而发生了“战争”。有一个叫王丽的女生,特别喜欢我的化学课,说我讲课时有激情,不容易困。而和王丽住同一个寝室的蔡婷婷却说:“田老师好什么好,一笑满脸褶子。”结果她们两个打起来了。
事后我也陷入了思考:一个人的外部形象是无法改变的,但他的内部修养却可以不断提高的。
三、布置作业 课后巩固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课程,有些实验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利用家庭的废弃物完成。
比如:简易净水器的制作,学生在家完全可以做到。材料包括:废矿泉水瓶、小卵石、纱布、蓬松棉、干桔子皮等,这些材料非常容易得到。
我给学生布置了家庭作业:回家后每个小组制作一个简易净水器,第二天交上来,全班进行评比,看哪一小组做的既美观,又实用。
第三篇: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体会汇报材料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体会汇报材料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努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分钟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愿学、乐学能轻松接受,顺利掌握教师传授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就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
一、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精讲,就是配合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为学生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针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学生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教学过程中,只要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通过精讲多练,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如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当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大胆质疑,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把所学知识加以内化吸收。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三、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九年级的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他们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利用学生这一认知特征,重视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地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其次是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在学生自已实验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转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
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这样学生通过实验教学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有许多措施。这要求我们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作出不同的选择和运用。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恰当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一定事半功倍。
二0一三年十月十日
第四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实施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许家桥中学 廖学杰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就是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是知识教育基础上的更高要求。鉴于目前“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所以在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创新教育的研究、实践,已成为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下面就粗浅地谈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教育的实践
1、启创新之门——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创新的入门阶段。要创新就要有新发现,而观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只有具备较强的观察力,才能捕捉到“奇异现象”进行认真分析研讨,才可能有新发现,新突破,创出新成果。因此在教学中就应从观察的品行、态度、方法和程序、范围等方面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如从引导学生注重课堂实验的观察,走出去观察日常生活的化学现象,准确真实地写好观察记录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寻创新之源——注重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而广泛的联系,是创新的源头。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参观工矿、考察实际生活,探索分析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如组织、引导学生成立兴趣小组,研究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撰写小论文;开展游戏活动、寓实验于娱乐之中。以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的目的。
3、立创新之本——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化学家的许多发明成果都出自实验室。实验是验证、探索、发现新知识的重要而可靠的手段,因而是创新之本。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探索性优势和特点,加强实验教学的启发性、探索性、自主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绪言课的教学中,设计一些如“魔棒点灯”、“魔杯变酒”、“魔水显字”的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通过对实验的增补、改进设计,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体验设计的实用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原本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但教师将实验设计为:在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矿泉水瓶中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塞紧后振荡,矿泉水瓶奇迹般的瘪下去,并发出“啪、啪”的响声。这样,学生可亲自体验到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初中阶段的实验教学在注重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实施探索性实验教学,开放实验室,使学生在创设问题情景中独立发现新事物、新问题,追求新知识。在精心设计的探索性实验过程中对化学问题提出新颖的见解、思路、方法和设想,解决新颖的化学问题,发展演绎能力和分析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如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教学,首先从完成书写CO2分别与NaOH溶液、Ca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入手,并设计“能否利用Na2CO3、CaCO3又反过来分别制得CO2”的逆向思维问题,联想H2的实验室制法,推测实验室制取CO2的最佳方案。又根据实验室制取H2和O2的装置设计(教师提供实验仪器)作为思维的导入契机,促使学生发挥思维的想象力,让学生讨论,并设计一套制CO2的实验装置,亲自实验,满足学习和操作的欲望,享受参与创造的幸福感。
4、显创新之核——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创新的核心。在书本、实验、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观察到的现象、新东西都要经过大脑加工、思维分析,找出本质的东西,才可能有所创新。要创新就必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发现法教学:引导发现、联想变通、类比迁移,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发散性、新颖性。如组织学生对“假如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和水与空气中都是二氧化碳和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两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大胆猜想、幻想,打破思维定势,挖掘和培养创造性思维。再如引导学生从原理上理解仪器的特点,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迁移,掌握仪器的一些其他功能(如图),从不同角度探讨其不同的用途。
5、攀创新之峰——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讨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为了改革课堂教学中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弊端,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自主操作,使不同学生都能发挥其个性特长和想象,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其创造性思维被充分挖掘和开发。同时也使学生在挫折和失败中养成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究精神,并通过学生对研究过程的体验,激发起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意识和兴趣。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开放性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如组织“学校饮用水状况”、“学校或住处附近的空气污染情况”、“铁在什么条件下最易生锈”等一些小课题(通过采样、分析、实验对比、查资料等方法,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并对学校饮用水状况、防治空气污染、防止铁生锈等问题上提出建议)的研究性学习,来提高实践体验能力和增强创新意识。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教育的思考
1、教师要更新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拓展创新教育的广阔空间 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以权威形象教育学生的传统观念,营造富有创新气息的教学环境,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和谐、相互信任、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创设真实美妙的情景中让学生进入角色,流露真情,去感受、去想象,使学生在多彩的感知、丰富的活动、良好的群体、生动的科学、平等民主的宽松环境中生活学习,获得创造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2、构建课堂教学的新观念,正确处理基础知识教学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既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有机结合,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吸收新知识,把多种教学方式进行优化组合,实现教法的创新,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地学”创造环境和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实验和练习的设计上求创新,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进行总结归纳,在一定程度上将知识统摄成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在练习的设计上通过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解题能力训练,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不要因重视传授知识,训练学生解题能力而忽视创新教育。
3、教师要具有培养创新人才的创新素质
新的世纪是人才、科技竞争的时代,时代呼唤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未来的创新人才。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增强责任感,探索实施创新教育的路子;要不畏风险,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掌握过硬的创新本领,探索有效的创新方法,做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4、创新教育始终要贯穿于化学教育的各个环节
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开放式。开放搞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使学生在富有创意的课堂中生动活泼地完成学习任务。无论是学生兴趣的激发保持、质疑意识的培养、思维品质的训练、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还是在基础知识和实验教学各个环节中,教师都应结合教学实际,穿插开展有创新意义的活动。如介绍化学史和先进科学知识,开展课外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课题的相关实践,科技制作,社会调查等等。给学生实践创新的机会,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2004.1
第五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体会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体会
那拉提镇中学 吴承芳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战场,而学生是教师主导下的课堂活动的主体,这已不容置疑。建构主义认为:把学生置于真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感受、体会、学习,这样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在与周围相互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知识结构得到发展,只是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本文以初三化学教学为例,谈一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
一、运用化学实验,创设真实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抓住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求知欲旺盛,其过程直观、富有启发性。尤其对初三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化学知识领域,相关内容是否吸引他们,是否引起他们的共鸣,是否让他们有认同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最活跃的状态。第一上化学课,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了好奇和想象,在他们眼中,化学老师就像魔术师一样有着神奇的魅力,教师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和活动的时间,使学生愉悦、轻松地“撩开化学的神秘面纱”,例如:在绪言课中适当补充两个有趣的实验:其
一、魔棒点灯——用蘸有高锰酸钾和浓硫酸的玻璃棒去碰酒精灯的灯芯就可以点燃酒精灯。其
二、用无色酚酞浸过的蝴蝶状滤纸放在浓氨水瓶口上方时,蝴蝶又渐渐褪色。又如:在教学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PH值这一节课时,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
课例: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
教师提问:“生活中的哪些物质曾给你留下过酸的印象?” “糖醋排骨”、“西红柿”、“苹果”、“酸奶”、“橘子”„„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凭着自己的经验回答着。教师取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几种食物,又在屏幕上打出了一些酸性食品的照片,又问:“他们的酸性强弱一样吗?”
学生回答:“不一样。”
教师动手将1毫升白醋稀释了十几倍后问学生:“这瓶中的白醋和稀释的白醋的酸性强弱一样吗?你又是那么办法来确定这些酸性的强弱呢?”
“用酚酞试液”、“不,用石蕊试液”
在大家面前,两位同学用试管进行了实验,但所有的同学都呆住了。因为两个试管中的红色几乎一样,同学们面露惊异之色。“看来,我们要用别的方法来区分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
“对了,用PH的方法。”一位同学不知是预习了还是接触过该知识点,睁着眼睛兴奋的打断了老师的话。
“对,就是常用的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 „„
二、利用化学故事,创设生动情境
许多中学生热衷于听故事,许多化学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故事容易吸引并激发
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用化学故事创设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初三化学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后,教师可引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失火事件:
故事:1854年5月31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远航,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的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月后的一天,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事后英国军事保安部门调查,没有什么结果,但化学家门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却很快找到了“纵火犯”。
问题:谁是纵火犯呢?
学生交流:可燃物燃烧要达到一定的温度,要与氧气接触,船舱里有大量的空气,草料着火可能的原因是温度达到了着火点,那么,温度是怎样达到着火点的呢,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
学生1:有人放火;
学生2:有人不小心将烟头掉到草料堆中; 学生3:战舰在海洋上远航,太阳照射在船舱里热量来不及散发,温度升高达到草料的着火点;
学生4:船舱里很潮湿,草料慢慢腐烂产生热量,聚集起来使温度升高。
„„
通过学生的猜想、分析、讨论和教师的及时评价,可帮助学生理解课燃烧物的条件。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利用对学生进行过程和方法教育,同事增进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利用一些相关的逸闻趣事导入新课,比如:教学<金刚石与石墨>这一节课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尝试,拉瓦锡有一次曾用放大镜把太阳光聚焦在一块贵重的金刚石上,希望仔细欣赏它的璀璨光芒。没想到,在强烈的光照下,不一会,金刚石居然烟消云散般消失的无影无踪,让他既诧异,又后悔不迭。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让每个学生都急着想弄清楚金刚石到底哪去了,其后的教学当然就好组织了。
教师还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化学史创设情境,如:
1、拉瓦锡发现空气的成分;
2、稀有气体的发现等,通过创设科学发现的教育情境,帮助学生养成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敏锐的捕捉信息能力。
三、运用多种媒体,创设直观情境
教育家荀况曰:“不稳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行、声、色的感官刺激,不仅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易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从信息角度看,利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现代化教育手段,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吸收,不但能使学生置身于课堂教学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中,较好的理解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制作课件:奇怪的“死狗洞”与二氧化碳情境:在法国阿尔卑斯山下有个山洞。有一天三个探险者带着几条狗进入山洞探险,走着走着,几条狗就瘫倒在地,四肢抽搐,相继死去,可奇怪的是人却安然无恙。消息传开,许多好奇者蜂拥而来,屡次实验结果都相同。为此,人们称之为“魔洞”,认为洞内有一“妖魔鬼怪”专门杀狗,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受到上帝的保佑,他不敢轻举妄动。难道真的有这么离奇古怪的事情吗?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让我们一起讨论今天的学习内容——二氧化碳。通过教师对这一探险故事的播放及富有感染的讲解,顿时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迫切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求知欲大大提高。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去再认识更高层次的问题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习内容和跟其形式、运用的教学情境结合时,有意义学习才能发生,所学知识才易于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再运用。只有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才能理解和掌握,才可能到真实生活或其他学习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发表于2009年人民教师第5期下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