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核心素养》研讨活动学习心得
JFM
蒋凤梅小学数学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
“核心素养”研讨活动学习心得
巴州石油一中
蒋凤梅
2016年10月24日-26日,巴州石油一中邀请到北师大教授迟博士对“核心素养”进行了专题研讨,工作室的成员参加了此次活动。收获颇多。教育要回应发展的难题和挑战,必须有新的应对措施。构建核心素养体系便是试图从顶层设计上解决这些难题。它的构建“使学生发展的素养要求更加系统、更加连贯”,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进而贯穿到各学段,融合到各学科,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的问题。二是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状况提供评判依据,引导教育教学评价从单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向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介绍。
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成为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强调跨学科,更重视综合素养何为核心素养?它与过去我们所强调的知识、技能等是什么关系?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这就是“核心”的含义。在个体终身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许多素养来应对生活的各种情况,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素养。其中,最关键、最必要、数学教师要有大视野!JFM
蒋凤梅小学数学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
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被称为“核心素养”。义务教育生物课程修订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比如核心素养中语言素养的概念,已经不是语文学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语的概念,这里如果使用‘技能’概念定位可能会低一点,但对它的特点可以说得非常清楚,它的特点是有效的表达和交流,其实是一种广义的语言概念,作为有效的表达和交流,远超了语文的范畴”。
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并且,“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这也符合我们的国情,落实起来更好一些。”刘恩山说,“我们如果强调知识的话,大家都会重视知识,强调能力的话也会一窝蜂,这个时候提出这个话题,兼顾了知识和能力,具有导向性。”
用核心素养来梳理培养目标,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核心素养的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具有发展连续性,也存在发展阶段的敏感性。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余文森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素养,就像房屋的地基,它决定房屋的高度。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关键期的特点,错过了关键期就很
数学教师要有大视野!JFM
蒋凤梅小学数学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
难弥补”。核心素养的作用以整合的方式发挥出来。尽管核心素养指标的内涵不同,发挥着不同作用,但彼此作用并非孤立,在实践中表现出一定整合性。“原来的学科任务仍然在课程标准之中,在同样的课程框架里,如果把这个框架比喻为一栋四层的大楼,每层代表不同的学段,我们可以装入新的设备,让大楼变得更加现代化或者功能更加完善。原来的办公系统、上下水系统都在,但加入了电子传感系统,让大楼的信息沟通、时间利用率会变得更高,这些东西可能不是我原有的东西,它们就是核心素养。” 在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总框架完成后,如何基于指标体系确定各学段的核心素养及其表现特点,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做好不同学段核心素养的纵向衔接,就成为核心素养最终落实和培养的重要环节。
为了实现核心素养与各学科课程的有机结合,教育部将组织研究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个学段核心素养具体指标的主要表现及水平特点,实现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总框架在各学段的垂直贯通。
数学教师要有大视野!
第二篇:核心素养学习心得
核心素养学习心得
汶南二中 赵成伟
2017年2月7日我校进行寒假教师集中学习活动,现将培训的感悟和体会简单总结如下:
一、收获:
在国家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学科专业素养能力势在必行,美术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美术技能。教育是教和育的结合,作为老师要会教,要知道如何才能教出把课本上的美术知识真实的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学生。也要回育,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己能够主动的把自己所学的美术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生活中。
积极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而举办的活动,为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问题与困惑:
1、核心素养这么高大上的主题,听起来很唬人,对提升学生能力很有帮助,但是具体我们老师应该怎样做?具体做些什么项目才能提升学生的素养?
2、对于中国的教育考究方式——高考,这个项目虽然目的是好的,但是家长更希望学生能考一个高一点的分数,能考个好一点的大学。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应该如何调节?让学生在提升核心素养的同时也能取得好成绩?
3、关于美术核心素养,学校应该做哪些工作去支持美术核心素养的构建?
三、建议:
1、专家团队对我们教师的指导应该进行阶段化跟踪。
2、我们不仅需要理论的指导,我们更希望专家团队能我们细致的指导,比如以一节课为例进行怎样的打磨会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核心专业素养。我们真切的希望通过专家进校园,伴随这个项目的实施,我们的翻转课堂再上一个台阶,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2017-2-7
第三篇:数学核心素养学习心得
数学核心素养学习心得
在2015年10月19日“蒲公英在飞”工作坊第一次集中研修活动上第一次听了马云鹏教授的讲座——《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与案例分析》,并且在随后网络研修中又一次听了马教授的讲座。我对数学核心素养有了一定的认识。数学素养是指当前或未来的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的市民的需要而具备的认识、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能力,做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课程与教学中应当特别关注的10个“能力”,即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我们也可以将这10个“能力”理解为数学的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和价值。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的提出为我们广大一线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只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方法。我们要教会学生用数学的视角看世界,也要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更要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们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的培养,培养学生核心数学素养。
第四篇:核心素养教育学习心得
核心素养教育学习心得
电大 范圣平
开学初,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听取了省职教学院院长张自强同志的关于核心素养建设的专题报告会。听完报告,我深有启发。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对于我们职教中心来讲,我以为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应从以下方面来进行:
因材施教非常重要。我们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在开学之初就应该把学生分开层次:层次一:一部分有参加高考的内心意愿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从开始就抓好他们的理论学习,一切都为高考服务。学校成立专门的领导班子抓他们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要流动管理,可上可下。这样的管理可防止有学习意愿的孩子被其他没有学习意愿的孩子带得不愿学习。
层次二:有艺体才能的部分学生,组织各种有益身体健康的各种活动。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多参加各级各类校外社会活动,一方面既锻炼学生,又可以为学校增加知名度,增强学校的信誉。
层次三:培养专业技能。对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学校加强专业设备投入,形成各专业技能课外小组,培养专业方面的人才。
总之,核心素养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更是一个具体实施的过程。只有把核心素养教育真正落在实处,架起职业教育的虹桥,才会使职业教育更加辉煌。
第五篇:核心素养理论 学习心得
“核心素养”语境下的语文课堂
2016年9月13日,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当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热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出炉。
还记得去年的一次教研活动中,我们学校的吴主任就提到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启发我们思考:作为一线教师,如何让自己每天直面的课堂教学,真正走向“为素养而教”“用学科教人”?非常惭愧的是,直至准备这次发言,我还是处于启而不发的状态,接到万校的任务后,虽然也恶补了一番,可依然没有形成清晰的思路,更不要说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了。因此,今天只能当一回“拿来主义”者,搬几块他山之石,与各位分享了。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我第一个想弄清楚的问题就是——“什么是核心素养”?
关于这点,教育部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该是最标准的: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乐学善学、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那么,具体到语文学科,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
《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讨论稿中,将语文核心素养分成了四大板块:
1.语言建构与运用
从语文学科角度出发,“语言建构与运用”这项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出于真诚对话的愿望,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形式与话语意图;精确妥贴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以进行最有效的交流。”
2.思维发展与品质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项综合的实践能力。而要在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本身就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因为汉语的内部结构、包含的各种信息都很复杂,这项工作的进行离不开思维的发展。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思维发展的特点来改进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3.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汉语中的字词很多都带有传统文化基因,有的明显有象征意义,比如“长江”“黄河”“月”等,有的会自然引发某种联想,如“柳”与“留”、“青”与“情”等等,只有解读、理解并传承这些文化密码,我们才能读懂汉语的丰富意蕴。因此,理解并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就成了语文学科的一项核心素养。
4.审美鉴赏与创造
语文学科是汉语与文学的复合体,打开语文课本,我们就会阅读到一个个文学文本,文学作品就是艺术化地组织语言的一种作品,语文教学以“审美鉴赏与创造”为核心素养,其宗旨就在于满足人性的需求,让学生体验到文学带给人的愉悦、情趣,唤醒学生对文学的渴望与热爱,在审美鉴赏过程中培养个性创造力。语文学科的四项核心素养犹如金字塔的四个底边,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语文课堂改革的走向
那么,在“核心素养”语境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改革将走向何方呢?周一贯老师提出了课堂改革的“五个发展”。
(一)课堂需要“创新”发展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的落实,“创新”是它的第一动力。课改的不断深化,带来了教育的诸多新常态:教育发展提速,课堂结构升级,必然带来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改变。“以生为本”“以学为重”正在不断颠覆传统课堂片面强调教师掌控一切、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课堂的时代转型能获得成功,必然要呼唤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这不只是理念要创新,课堂教学的资源开拓、教材选配必须同步创新。更不容忽视的是在实践层面上至关重要的课堂结构、教学策略、导学方式等,也必须有相应的改变,方能使创新发展真正落到“创新人才培养”的实处。
(二)课堂需要“协调”发展
“协调”在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是课堂教学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共时空、同发展的综合体。课堂教学有许多矛盾存在,如师与生的矛盾、教与学的矛盾、讲与练的矛盾、思与行的矛盾、预设与生成的矛盾、课内与课外的矛盾等。这是因为课堂教学关乎着学生的生命成长,也涉及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我们不能采取简单化的存此去彼,甚至也不能过分的厚此薄彼,而是要在“对立”中看到其中的“统一”,在“共生”中求得融通的“互惠”。语文课堂的协调发展,关键得牢牢抓住语文课程之本,即语言和思维,对课文的语言做深入的合乎逻辑的思考,这不仅是抓住了语文之本,也是获得了协调发展的根本所在。
(三)课堂需要“绿色”发展
课堂的绿色发展乃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人们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待。所以不能以为强调课堂的绿色发展理念,就只是要加强生态教育,美化课堂环境。绿色发展的实质应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应突出育人为本,尊重生命的成长和发展,真正让教学回归本质,让儿童站在正中央。教学的以生为本,就必须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充分尊重他们的话语权,在自主、真实表达见解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认知度和思考力。这样适合学生生命发展需要的课堂才真正是“绿色”的。
(四)课堂需要“开放”发展
开放是大国崛起和民族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发展、课堂教学品位提升的必要前提。现代课堂教学的开放有两个方面,一是要传承中华传统教育的诸多精华,不应妄自菲薄,要让华夏文化的血脉,在现世继续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则要拓宽国际视野,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类教育资源于课堂教学,把全球优质的、前沿的课堂教学理念、策略、模式、方法引进来,为我所用。在课堂教育的理念研究和实践探索双层面,引入先进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这里的关键在于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去有选择地吸收,有创新地运用,寻求统一性与多样性之间的最佳结合点,让课堂教学获得健康发展。
(五)课堂需要“共享”发展
“共享”既是新发展课堂的基本目的,也是课堂教学发展过程的必然展现。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课堂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之任务担当。课堂应当“让每一朵花儿都开放,每一只鸟儿都歌唱”,让每一位学生在这里都可以自由、自主地拥有更多2 的获得感。
课堂教学的共享发展,实质上体现了课堂教学必须有高位的学生参与度和话语权,实现真正的“民主”“对话”与“合作”“共享”。这也只有在学生拥有了充分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方能实现。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当代最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与“共享发展”是构成21世纪面向未来的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靶向的语文课堂的本质特征。
四、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一般策略
明确了课堂改革的走向,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孙双金老师提出的“四个重视”,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1.重视阅读
第一,要重视课内阅读。课内阅读首先是指教科书阅读。教科书是编者精心选编,其中的文本大多文质兼美,我们要引导学生潜心阅读,细心品味,化人为己。
关于教材阅读,孙老师有一个建议:切忌泛泛而读,要抓住一点,深入开去。譬如读《李时珍夜宿古寺》,就让学生领悟环境描写的妙处;读《烟台的海》,让学生学习用打比方的方法,描写一处风景;读《第一朵杏花》,就让学生练习人物提示语的运用。如此长期坚持,学生必然收益颇丰。
第二,要重视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第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是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好的习惯就是素养,一旦学生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学生的人生就成功了一半。
第三,要重视个性化阅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趣味与倾向。我们要在鼓励中,在欣赏中,逐步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培养多方面的阅读兴趣。
2.重视积累
阅读是吸收,也是积累。小学阶段应有哪些积累呢?
首先应该是诗歌的积淀。先以五言绝句开始,逐步走向七言绝句,律诗和宋词。平均一学期25首,一周一首多一点,小学6年下来,300首左右,完全不加重学生负担。诗歌背诵,要做到熟读成诵,理解大意,最终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
其次是国学经典的积淀。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这样以短句为主,并且押韵的传统美文,应该让学生背诵。要让学生有兴趣地背诵,在理解基础上的背诵。可通过讲故事、讲传说吸引学生,学生背下了,安排展示环节和场所,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中高年级还可背《论语》《老子》《大学》《中庸》《孟子》节选,从小给学生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3.重视思考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有效思维,深度思考,给学生智力以挑战呢?
其一,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跳一跳”,就是让学生要经过思考,经过努力,经过探索,经过碰撞,甚至经过挫折之后才能达到。要避免学生在书上能找到现成答案,更要避免学生不假思索就能脱口而出。
其二,不给学生唯一的答案。语文学科不同于数学学科,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如果强调统一的标准答案,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语文答案不是用“对”“错”来评价的,而是用“好”与“不好”来衡量的。
3.重视表达
课前三分钟演讲,小小故事会,让学生在小组和班级内大声发表自己的观点,评选班级发3 言明星等,都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
书面表达能力更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途径很多,方法也很多,而最为有效、最可操作的方法就是读写结合。譬如,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练写环境描写。学习《春联》,可以让学生在对对子的语文实践中品词炼句。学习《莫泊桑拜师》,可让学生观察马路上经过的三位人物的衣着、神情和步态,练习细节描写。一课一练,选准读写结合点,定能一步一个台阶,走进书面表达的厅堂,习得表达的真谛。
五、改进课堂教学,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建议
孙老师在改进课堂教学,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方面还给出了“五点建议”。
1.起点高一点。
起点,是指教与学的起点。怎么做到“起点高一点”呢?比较成功的经验是学习前置,让学生课前研学。老师事先设计好“研学单”,让学生课前充分地研学,课堂教学的起点自然提高,学生真正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带着感悟走进课堂,在课堂上,才能和老师真正平等地对话交流。
2.容量大一点。小学语文课文选文95%以上均是白话文,白话文的特点就是明白如话,浅显易懂,无须“细嚼慢咽”。而传统语文课堂往往一篇课文要教两至三课时,少慢差费。如何容量大一点呢?方法有三:其一是主题阅读。围绕一个主题,教一篇带几篇,突出主题理解;其二是文体阅读。围绕某一文体,教一篇带几篇,突出文体特色;其三是写作阅读。围绕写作技法,教一篇带几篇,突出写作方法。
3.难度深一点。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原则。好的课堂一定要有紧张的智力生活,这是符合脑科学的规律的。大脑的特点就是“喜新厌旧”,喜欢挑战。新知对人脑天然有吸引力,有魅力。当新知有挑战、有刺激时,大脑就处在兴奋状态,脑细胞就被激活,思维就得到发展了。当然,难度是相对而言的,大部分同学经过思考,经过碰撞,经过交流,经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能够解决的,就是合适的难度,这就是“儿童的难度”。为此,教师在备课中选择合适的文本,设计有思考性的问题至关重要,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艺术。
4.视野宽一点。视野宽一点,是指教师的课程内容视野要开阔一些。吕叔湘先生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老师,既要关注教材文本,也要关注课外文本;既要关注唐诗宋词,也要关注国学经典;既要关注中国童话,也要关注世界儿童文学……生活的外延有多广阔,语文的外延就有多辽阔。教师的课程视野,影响着学生思想的视野,我们的语文课程要向四面八方打开。
5.教学有趣一点。教学是否有趣味,直接关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情感态度。据有关调查,学生欢迎度最高的教学风格就是风趣、幽默、好玩、生动。好玩,就是把教学上升到艺术的境界,上升到乐学的境界。让知识变得好玩,让课堂变得好玩,让教学变得好玩,让语文变得好玩,这应是我们语文教师终身追求的境界。
感谢各位耐心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