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一份很不错的写作心得
[转] 写作心得
从事党政机关文稿写作10余载,领导讲话稿也写了不少。闲来无事,突然想梳理一下心得体会,以期与同行相互交流。有人说,天下文章一般抄,写领导讲话稿无非是网上搜搜,报上抄抄,还不简单?其实不然,机关文稿写作是一门大学问,也是当好秘书的必修课。
你知道,当秘书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就是你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稿被领导改得面目全非。你知道,当秘书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就是你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稿被领导责令重写。
你知道,当秘书最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就是你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稿被领导连连“夸奖”:“好,好,好”,随后往办公桌上一丢,开会时却翻出自己的笔记本„„呵呵,估计你离光荣下岗也不远了。当秘书难,写好文稿难,让领导满意难,所以你得细心揣摩,掌握诀窍,方能游刃有余。
心得之一:文稿定位要适应领导。有句话说:“欲研究材料,先研究领导”。什么样的文字材料才是好材料,不是用词华丽,文采飞扬的材料,而是适应领导的材料。所以,你得经常去接触领导,关注他近期讲些什么,写些什么,信息越多越好。记住,尤其是领导经常重复的话要高度关注,一般领导重复三遍以上的观点就是他认为比较成熟的观点,写讲话稿时切切不可遗漏。当然,还得研究领导的讲话习惯,如果喜欢讲排比句的,讲话稿中就多用一些排比句式„„总之,一切以适应领导为上。
心得之二:交稿时间应恰到好处。也许,有时你会接到比较得心应手的讲话稿,不消半小时就完成了,随后马上交给领导,美滋滋地等着领导表扬呢?你错了,稿子写得再好也没用。这时,领导会想:“这小子这么快就完成了,工作标准不高,敷衍了事吧?”所以,即使稿子改得比较完美了,也别急着交差。当然,也不能交得太晚,否则会给领导留下“办事拖拉、效率不高”的印象。那什么时候交稿为好呢,我感到:以来不及重写为宜,呵呵,不要太累了自己嘛!
心得之三:写稿质量需拿捏得当。即使你写稿水平高,也别锋芒毕露,得学会低调。也许,作为秘书,最享受的是领导对你写的稿子一字不改;而作为领导,最难受的是对你写的稿子一字改不了。先说一个小故事,一个机关有两个文字水平不相上下的秘书,秘书A习惯把文稿写得十分完美,秘书B却经常留一点无关紧要的错误之处让领导修改。数年后,秘书A原地不动,秘书B却青云直上。秘书A想不通,秘书B一语道破天机:“不是我不能把文稿写好,文稿让领导修改,一方面让领导体现水平高人一筹,另一方面让领导感觉是自己的劳动成果。仔细想想吧,你写的文稿不需要领导修改,你直接当领导得了”。个中道理,不说你也应该明白了吧。
初学写作者尽快“上路”的途径——机关公文写作知识讲座
(一)任何一个刚刚走上文字秘书岗位的人,只要他是热爱这项工作的,都想尽快熟悉情况,尽快独立成文,甚至巴不得一下子就成为“大手笔”。这里所说的“大手笔”是指各级党政机关和各部门、各单位中那些才华横溢、出类拔萃的文字秘书们。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大手笔”,是因为:有较丰富的知识,博览群书,博学多才,古今中外、党政财文等各方面的知识均有所涉猎,并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有较深造诣;有较扎实的文字功底,熟悉谋篇布局、语法修辞等各种要领,通晓机关各种文稿写作常识并能娴熟运用;有较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思维能力,能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善于以文辅政,为领导出谋献策;有较高的写作水平,不仅才思敏捷,倚马可待,而且文笔精彩,质量优良;不仅善于领会领导意图,而且富有创造性;不仅能出色完成自身的写作任务,还常常担任改稿、统稿任务,发挥“龙头”作用。
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各级机关从事文字工作的人虽然成千上万,但能够称得上“大手笔”的人还是不多,有的单位甚至千挑万选还找不着一个。难怪常听一些领导同志抱怨:找一个过硬的“笔杆子”太难了,简直比找老婆还难!找不着,有些领导同志只好亲自动手写稿,或者列个提纲先到会上去讲,尔后让秘书去整理。其实,秘书们又何尝不着急呢?他们也想成为令人羡慕的“大手笔”,但由于种种原因,总是迟迟上不了路,写出来的东西多半被领导“枪毙”掉!
那么怎样使更多的机关文秘人员成为“大手笔”?我想,领导的重视和培养固然十分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文秘人员自身的刻苦努力。自身不努力,领导再重视也没用。作为文字秘书,在写作上要有“出人头地”的雄心壮志。这不是狂妄,而是一种气概。如果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不给自己施加压力,那就永远也成不了“大手笔”。另外还要掌握方法,这样就可以少走弯路,就会成熟得快一些。具体地说,要过好“三道关”,坚持“三勤”,做到“三不”。
“三道关”即知情关、适应关、基础关。所谓“知情关”,就是尽快熟悉情况,通过看书看报、阅读文件、参加会议、下基层调研等各种渠道,对本地、本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工作运行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样才能慢慢进入“角色”。所谓“适应关”,就是尽快适应机关工作的“气候”和文秘工作的职业特性,包括工作性质、职责范围、基本要求和有关规章制度,还包括怎样与领导和同事相处、怎样思考问题、怎样与基层干部和群众打交道等。这一点,对于没有从事过机关工作和文秘工作的同志尤为重要。适应得快,工作就能很快上路;适应得慢,上路自然也要慢一些。所谓“基础关”,指的是机关文稿写作的基本常识,包括机关公文的种类、格式、行文规则、写作要求、处理办法等等,都要了解和掌握。多看、多琢磨、多请教,抓住带有规律性、规范性的东西,慢慢就能熟悉了。
“三勤”即勤积累、勤练笔、勤比较。积累资料对于文秘人员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不仅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必要手段。同样是读书看报,有些人也许作为一种消遣,漫不经心,看过就丢,但文秘人员绝对不可以,而要处处留心,注意积累。所谓积累,就是把学到的、看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和其他必须掌握的东西通过一定的方式(或工具)集聚起来并使之日渐增多。积累其实就是知识的储蓄。其作用何在呢?一是备查,以防遗忘;二是引用,方便写作;三是启发,帮助思考;四是“营养”,充实知识。即使有些东西永远也用不上,但由于经过记载,印象加深,实际上对你的知识功底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可见,勤于积累,不仅初学写作者应该做到,就是那些已经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的“大手笔”也不能忽视。因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对知识的积累也应是永不停止、永不满足的。文秘人员需要积累的东西包括很多方面,我认为大致可分为五大类:一是大政方针和重要言论;二是格言、佳句;三是大事、要事(包括历史的和现实的、国内的和国外的,本地的和外地的,物质文明领域和精神文明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成果和重要经验教训等);四是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五是基本情况和工作运行情况。积累的内容可以有所侧重,综合部门的要相对全面一些,专业部门的要相对集中一些。总之怎样有利于增长知识,做好工作就怎样积累,惟一不可取的是偷懒省事,无所用心,视积累为额外负担。有道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所追求的正是“厚积而薄发”,不“厚积”则无以“薄发”。每一个有志成才的文秘人员,都应通过学习和积累,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的富翁”。所谓“勤练笔”,当然是很重要的“必修课”。因为是新来乍到,拿大稿子毕竟还差火候,还是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从写“豆腐块”、“火柴盒”开始,比如通知、简报等,由易而难,由浅而深,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当然也可以自我加压:大稿子起草任务既然暂时还摊不上,那就偷偷地按商定的提纲也从头至尾写上一遍,哪怕搜肠刮肚生拼硬凑也不要紧,毕竟是一种锻炼。然后承担某一部分,然后独立成篇,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久而久之就摸出其中的门道了。所谓“勤比较”,就是反复研读那些质量较高的文稿,看看人家怎么写的,设想如果自己来写会写成什么模样,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还有一个好办法是,把自己起草的、被领导或“大手笔”们改过的稿子好好保存下来,即使改得面目全非也不要紧,然后逐行逐段、逐字逐句地进行对照分析,搞清楚人家为什么这么改,自己那样写为什么不行,从中受到启发和教益。
“三不”即不怕失败,不固步自封,不三心二意。所谓“不怕失败”,是指在初学写作阶段,要有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和“丑媳妇不怕见公婆”的勇气,大胆地写,刻苦地练,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底子”亮出来,成功了固然好,失败了也不要紧。事实上,这个阶段往往是失败之作居多,但正是这一次次的失败,成为一步步通向成功的阶梯。有的同志缺乏这种心理素质,好胜心太强,太爱面子,生怕写出来通不过、遭人笑,所以写起来缩手缩脚,老半天憋不出几行字,这样反而成问题。还有的同志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枪毙”了,或者被改得面目全非了,就垂头丧气,妄自菲薄,这种心理也是很要不得的。所谓“不固步自封”,即不满足于一时之得、一尺之进,而要不断自我加压,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有的同志刚刚摸到一些门道,就自以为了不起了,学习放松了,口气也大起来了,甚至搞起“文人相轻”那套东西来,这种骄满情绪必然成为前进的绊脚石。要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强中更有强中手,更何况你才刚刚上路呢?只有永远把成绩当作新的起跑线,才能不断有新的进步、新的突破。所谓“不三心二意”,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说句实在话,秘书虽然算不得什么官,但毕竟身在官c,而官c是热闹的、复杂的,甚至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这种情况下,为秘书者特别要做到“心静”二字,不静则浮,不静则躁,不静则难以成大器。
文字秘书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机关公文写作知识讲座
(二)有的文字秘书可能文字基础非常好,但不一定能写好机关公文稿,只能说具备了写好机关文稿的条件。这是因为机关文稿有其独特的性质、特点和作用,起草机关文稿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写作要求,如果把握得不好、不准,即使你驾驭文字的能力再强,文章也未必能对得上路。
机关文稿无论是领导讲话、重要文件、工作总结、调研文章等“大块头”文章,还是通知、批复、纪要、信息等“小块头”文章,都必然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文化、教育、法律乃至宗教、涉外、军事、保密、统一战线等多方面的知识,每一门知识又包括了方针政策、专用术语、不同时期的任务与要求等大量具体的知识。如果缺乏这些方面的知识,不仅材料写不下去、写不对路,还难免说外行话,甚至还可能说错话。这一点,对于党委、政府文字综合部门的工作人员尤为重要。
作为专业部门的秘书人员,也许你对部门工作的相关知识烂熟于心,但你也不能不了解其他有关方面的专门知识。因为一个部门的工作不可能孤立运行,而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与其他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协调、配合运行。如果各部门文秘人员不努力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仅仅知道或者仅仅强调本部门的工作和利益重要,写起材料来各行其是,那就有可能出现政策打架、步调不一的现象,就会影响机关总体工作的有效运转。
所以,作为一名称职或者基本称职的文字秘书,除了要掌握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和各种机关文稿的写作常识外,还要重点掌握以下方面的基本知识:
一是历史知识。以史为镜,可以知替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不懂历史意味着浅薄。我们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其中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认识、把握和继承、利用。作为文秘人员,除非毕业于历史专业,不可能都对历史有全面的、详细的了解,但对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主要阶段、主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经验教训等应有较清楚的了解,对党史、建国以来的发展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史更应熟记于心,对地方史和有关专业史也应有所掌握。这不仅是拓宽知识面的需要,也是胜任本职工作的需要。起草文稿很多时候会用到历史知识,不少领导同志发表讲话也会运用有关史实,或用于探讨事物发展规律,或用于阐释某种道理,或用于印证观点、警示世人,如果我们不懂得一定的历史知识,常常会陷入对某个问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想说清楚但说不清楚,想说透彻但说不透彻的窘境,文章就会欠缺深意和厚度而显得单薄、干涩。
二是理论知识。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实践,而理论的运用又经常且大量地出现于机关文稿中,所以文秘人员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理论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思维的苍白,甚至带来是非观念的模糊和政治立场的偏颇。因此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现阶段特别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邓小平理论,用这一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写作。也许有同志会说,理论都是些玄而又玄甚至使人厌烦的大道理,我们不是搞理论的干吗要学?学了用得着吗?芽这话大错特错。首先,既然你在机关从事文秘工作,理论不能不学,政治不能不讲,否则就要犯错误;即使别人厌学、不愿学或者装模作样地学,但文秘人员非得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学不可。其次,说到用得着用不着的问题,关键看你怎么用。不动脑筋,照抄照搬,当然没用;空洞说教,脱离实际,当然没用;望文生义,牵强附会,当然没用;固守教条,缺乏创意,当然没用。我们所需要的是,通过打牢理论功底,增强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学会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并以此贯穿于文稿写作之中。
三是经济知识。经济建设是党的全部工作的中心,包括起草文稿在内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得起码经济常识的文秘人员能够胜任本职工作。这对于党委综合部门和各职能部门的文秘人员尤为重要,因为党委是对两个文明建设起核心领导作用的,组织、纪检、宣传、统战等各项工作无不与经济工作密切相关,而客观上,文秘人员接触党务工作多,接触经济工作少,但起草文稿又必然接触大量的、多个方面的经济问题,所以在学习经济知识方面应比其他部门文秘人员更主动、更自觉一些。政府综合部门和专业经济部门的文秘人员似乎好办一些,因为你天天都在和各种经济政策、报表、动态乃至各种矛盾和问题打交道,但也有一个懂得多与少、深与浅的问题。概而言之,无论哪个行业的文秘人员,都必须努力学经济、懂经济。这包括经济理论、经济发展规律、经济政策及常用名词术语等,尤其要注意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和有关知识,把握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特点;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还必须学习有关新理论、新概念和涉外经济知识。有了这些知识,我们才能贴近改革与建设的实际需要,通过起草文稿为加快发展献计出力。
四是科技知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和社会发展离不开科技,因而起草机关文稿也离不开对科技知识的掌握。要了解科技革命的历史,了解科技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了解国内外高新技术发展趋势,以适应推进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同时要积极掌握现代化办公有关技能,使自己成为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新型人才。
五是法律知识。依法治国是党中央提出的宏伟治国方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完善,各种法律法规正日益广泛地覆盖全部经济和社会活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也越来越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必需。因此,作为机关文秘人员,毫无疑问要努力学法、懂法,包括基本法和有关专门性的法律法规,即使不可能全部学深学透,也要尽可能地多学、多懂一些。这样,起草文稿时才能体现依法办事的原则,正确使用有关法律概念和规定,不至于出现与法律法规相悖的现象。当然,作为政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的文秘人员,则应学得更精、懂得更多一些,在学法、守法、用法方面当表率。特别在对外经济交往当中,很多关系需要依*法律来调整,很多矛盾需要运用法律来解决,所以不仅单位负责人要懂法,文秘人员也应懂法,否则就可能给经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第二篇:很不错的演讲稿
演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我是工程管理073班的林佩诗。我的论文题目是:工程项目管理策划与工程分包控制。以下是我的毕业设计成果展示。展示目录如下:1.2.3.4。
工程项目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程项目推行项目管理的意义是可以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投资都处于受控状态。随着项目管理的不断深入发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专业分包便应运而生。目前劳务企业专业化程度低,素质参差不齐、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高,都牵制了总承包企业的大量管理精力。因此,我觉得,工程项目管理策划与工程分包控制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这也是在工程管理研究的范畴内。通过对项目管理进行前期策划和控制分包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管理,使工程自项目的开始到结束都处于受控状态。
有了大致的思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把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工程项目管理概述,交代了项目管理的含义和项目管理的现状。
第二部分是工程分包概述,包括工程分包的含义和目前承包市场的现状分析。
第三部分着重分析工程管理策划与工程分包管理。随着市场开发性程度的提高,国外建筑投资商和承包商的进入,政策法律、法规逐渐国际化,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建筑业专业分包体系,将是我国建筑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专业化程度更高,2组织更灵活,3管理更规范化,4分包商授权度更高。所以工程项目管理策划的目的就是通过策划使项目团队的所有人员明确项目实施过程中该“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谁来做”。策划的重要性体现在它是项目管理实施的依据、方法和途径,是项目实施的“中枢神经”。现在的策划存在着以下问题:组织重叠、职责分工不明、计划针对性不高、工作内容不具体、信息不通畅、进度拖延等问题。
根据其重要性和研究价值,带着这些问题,在参考多方文献和资料后,提出了以下的方法:首先编制总控计划,就是对项目进度进行总体策划,保证项目按预期总体目标展开的纲领性文件。2确定组织架构,按项目建设过程的各工作阶段划分,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相关单位进行管理。3项目分解,应制定项目的总目标。然后将目标进行分解为各个可具体执行的组成部分,通过各种有针对性的技术、经济、组织和管理措施,保证各个分解目标的实现,进而实现项目的整体目标。4合同分解,在综合大型项目中 合同种类多,数量大,因此必须分解合同,分解后监督履行、配合项目实施、处理合同变更等。5工作内容分解:前期策划管理、设计管理、招标管理、施工管理、竣工验收和结算管理、全过程投资控制管理。6沟通程序制度的建立,如何有效地沟通关系到项目管理是否能顺利进行,甚至关系到项目的成败。
随着建筑企业资质改革的推进,工程分包已成为工程项目建设的普遍运作模式,分包工程合同管理是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包工程质量控制更是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所以加强分包工程合同管理和质量控制是做好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
论文的第四部分是通过实例进一步分析工程策划与分包控制。该工程的发包方是惠州市某水厂,总包方是惠州市某建筑公司。
任何一个项目的开始都必须先进行策划,有了策划,才能使工程的每个步骤有条理地顺利进行,策划当然也包括工程承包条件,该如何承包等等。根据工程的程序制定了以下分包程序:是:123456.有了项目分包程序就要对分包项目进行管理,包括组织协调、施工过程管理和工程结算管理。组织协调包括123.施工过程管理包括1234.该工程严格按照以上程序和管理措施对分包工程进行管理,在预定工期内顺利竣工并得到各方好评。
第三篇:转作风心得
转变作风心得体会
我校组织教师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转变作风落实责任提升质量”的大讨论,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深感肩上之责任重大,同时也告诫自己,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下面我将本次讨论后我的心得体会谈及如下:
我认为,作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数学教师,不仅要非常有才华,而且要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我们要像爱我们的父母一样爱我们的学生,教他们如何去学。
首先,老师应以知识为载体,让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成为我们驰骋空间的缰索,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的确,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其次,作为一名好的数学教师,要学会如何教学生会学,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会学”。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同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互动交流,变‘传话’为‘对话’,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也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同学生一起成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现,尽量呵护学生的创新性,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见解,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作为一名好的教师,应当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我们应当爱我们的学生就像爱我们的父母一样。
师生关系求平等,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亲近学生,细致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个性特点,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会产生一种强力的磁场,吸引全体学生信任你、尊重你、愿意聆听你的教诲、完成你交给的任务,其次,要与学生亲密合作,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只有蹲下来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触摸学生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蹲下来,当看见学生把作业本弄脏时,便不会断然斥之为“不守纪律”,他毕竟还是孩子啊!唯有如此,课堂才有可能成为充满灵性和情趣的篇章。
作为教育界的一名教师,我感到xx教育的希望需要我们努力,振兴xx教育靠教师的辛勤工作,尤其作为初中数学教师,班主任,更应该扎实钻研教学业务,爱生如子,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转作风心得
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作风整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了使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实改进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作风问题,现就自己过去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⒈记政治学习笔记,总是从各类报刊上东摘一段,西抄一段,以凑满学校要求的字数为原则,应付差事。而不是从心底里去学习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
⒉对教研工作不热心,态度消极。
⒊教学方法老化,课堂教学语言欠精炼。
⒋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只注重知识的教学。
⒌有时学生中出现问题,与家长没有及时取得联系,家访较少。
二、原因分析
一是思想觉悟不高,认识不够。一直以来,总认为我一个普通教师只要教好书,上好课,管好学生不出问题,完成领导分配的工作,工资不会被扣就万事大吉了。国家大事与我无关,作风问题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与我一个普通老百姓无关,天踏下来有领导顶着,事情布置下来了,有同事一起扛着,国家大事是领导们关心的事,少我一个人关心,地球照样转,由于有这种思想作崇,从心底里从来没有想过向党组织靠拢,从来未向组织递交过入党申请书,甚至还消极地认为某些党员同志还不如我们老百姓思想好,有交党费的钱,不如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因此也就忽视了政治学习,记笔记也就是为了完成任务。
二是认为搞教研不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事,而是教研部门专门从事教学研究人员的事,我们老师没有那个水平,不会搞,也没有时间,更没有必要,况且其它有些战线的同志还是“上班没事干,拿份报纸看,不要一小时,全天事做完”,为什么要给我们老师捆得那么紧。因此对教研工作热情不高,态度消极。
三是缺乏积极进取精神。总喜欢看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教学业务方面的书籍看得较少,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吸收的不多。总认为那些业务书籍看起来枯躁无味,而且多年的教学已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成了定视,一时是很难改过来的,等改过来时已经退休了。或者,实在要改时,也不是我一个人要改,跟着大家一起来。若真到不适应教学要被淘汰时,也不是我一个人被淘汰,何况我还不一定被淘汰。真要被淘汰的话,恐怕也还要几年时间,到那时自己可能已到退休年龄了。因此,就存在着一种不着急的心里。备课欠深钻教材,懒于思考教学方法,疏于练习教学基本功,就连在教学中碰到模棱两可的知识点或难题,也懒的去查阅相关资料,而是寻求切径——问同事。然而,某些问题同事也是模棱两可地回答。至使教学方法老化,语言表达欠精炼,普通话欠标准,业务知识疏浅。
四是认为知识的教学见效快,明显,而学生的思想品德是要在长期的耐心教育和黔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还需要家庭、社会的配合,甚至有的学生还可能是顽固不化的“刁民”,要让思想品德变好,难度大,工作又要细心,还要耐心。我没有那么大的耐心。
五是总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家访又难得走,教学的事情本来就多,忙不赢。学生在校只要不出什么大问题,没有必要给家长讲,有的事情既使与家长联系了,也解决不了多大问题,现在很多家长都不太关心自己的小孩,更谈不上辅导他的学习。因此家访也就少了。
三、整改措施
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争取坚持每天看半个小时的党报、党刊、或电视新闻,适当记录要点,以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把完成任务式的写学习笔记,变成自觉的行为。并积极创造条件向党组织靠拢。
⒉加强业务学习,自觉坚持每期学两本业务书籍,并作好要点笔录。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方法,树立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切实转变观念,增强紧迫感,提高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⒊自觉、积极、主动参予教学研究,根据本班实际,选定一个教研课题,制定教研方案,认真进行研究,求真务实,力争一期解决一个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⒋坚持每周至少走访一个学生家庭,与家长取得联系,适时向家长反馈学生情况,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与支持。
⒌坚持每天放学十分钟的总结,及时对学生当天的学习、生活及在校表现进行总结,以表扬鼓励为主,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⒍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语、仪表、行为,给学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心得体会 在师德师风学习活动中,我积极响应并实践,现做一汇报。
一、学习提高情况
对个人来讲,这是一次重要的审视自我反思自我解剖自我提高自我大好机会,让自己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压力感,增加荣誉感、自豪感,提高自觉性、坚持良好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作为教师不只自觉学习,认识到教育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深化对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教育发展观是关系教育发展的实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不只包括要发展教育,而且包括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教育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教育的发展实践发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二、践行师德情况
不时反思自己,思想上我始终能坚持高尚节操,为人师表,从不利用教师职业便利向学生或家长索要钱物或者变相谋取私利,从不未经批准向学生推销或摊派学习资料、用品并从中牟利,从不动员,组织学生参与有偿补课并从中牟利,从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能公正的对待所有的学生,使学生发生一种公正感,愉悦感,对我发生一种信赖感,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对家长能以诚相待并尊重家长,对自己要求严格,工作上兢兢业业,生活中热心助人,追求正直善良的人格,秉直的人生态度和民主的思想境界。这样的职业道德有助于我发生一种积极的非权利影响力,有助于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无形的典范,无声的激励学生努力上进和正直做人。
不时丰富自身学识,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效果作为唯一规范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置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许。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遵纪守法情况
严于律己,遵纪守法。平时的生活中我能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模范执行各项决议;平时的工作中我严于律己,廉洁自律,从未出现上班迟到早退现象,此外,作为老师我能按学校的要求按时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学校领导的多次督导中,教学设计、作业批改等都受到一致好评。
今后的工作中我打算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提高规范严以律己
克服工作中急躁情绪,进一步增强工作积极性,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
2、努力做反思型教师
群体亦然。教学不会没有缺陷和遗憾,古人语:反思乃个体幼稚之标志。所有教育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反思性教学既能让教学永远充溢改革与创新色彩,也让教学永远处于一种科学合理的理智状态之中,所以它便成为我教师学会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努力做到琐碎的教学环节和学生管理中常反思。思考如何用孩子的眼光去考虑问题;如何与学生沟通并进行引导;如何顺应孩子的不同个性进行教学。想:若能从实际动身每天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遇到问题就能得心应手地解决,这样也促进了自己的专业生长。
第五篇:东南大学建筑系教师节三位大师级导师采访记录【转】很不错,推荐!
推荐!
王建国
1.建筑学院的学习,成绩并不是最主要的,专业也没有好坏之分,都各有特点,现在很多同学以分数高低论英雄是不对的,高分就应该去建筑系也是片面的,我们院的教育是侧重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为国家输送全面的,有特长的优质人才。
2.王澍是个例,大学的任务不是培养个例,而是允许并鼓励个例存在,但大学更加重要的作用是为社会和国家建设提供全面的,优质合格的人才,需要呢能够及时产生战斗力的主力军,而不是像王澍那样潜心自我7、8年,这期间对社会几乎没有贡献,然后出来了,世界获奖了,这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工作在一线的设计师们,他们才是大学的更为重要的意义。
3.设计师需要有自我的道德底线,需要维护自己的世界观,但这一切不是抗议甲方的理由。说白了,设计师也就是做工程的,没有甲方需求,没有甲方要求你来做,你只能闭门空想,所以我们首先要感谢甲方给予我们的机会去实践自己的构想,当然,在设计期间有分歧是可以理解的,设计师也需要为自己建设符合科学要求的建筑秩序而努力,但这绝不是什么理由去说什么甲方剥夺了设计自由,说白了,没有甲方,你的自由毫无价值,而那所谓自由也只是读书人的空谈。
钟训正
1.手绘练习:
线条直不直、挺不挺倒是次要的,毕竟每个人的习惯不一样,各自都会有各的风格。关
键是要学会掌握控制全局的深浅浓淡,要层次分明有主次;
TIP:天气状况对铅笔也是有影响的,比如下雨时6B和4B是相当的;
2.手绘与建筑:
手绘是收集资料的途径之一。仅仅看看周围的还是不够的,书本很重要,见多才识广,要多记录,多动手。虽然收集的很多资料并不能直接发挥作用,但是积累多了,便能够“知道好歹”。遇到好的设计,重点记录平面,立面,理清空间关系,绘制轮廓线。为了方便快捷可以用拷贝纸绘制。很多人会选择通过复印来收集整理资料,但这样很难做到印象深刻。手绘很练手,而且非常方便表达设计理念。
3.学习交流:
与早期相比,现在各个年级、各个班级之间的交流太少了,要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学习。高年级同学对低年级同学的耳濡目染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
4.关于熬夜:
现在很多同学静不下心来,要尽量提高课余时间的效率,多读书,营造良好的读书学习氛围。
韩冬青
1.——问:我们想问一问您,对于大二刚刚分完城规、景观还有建筑的同学,您有什么建议吗?
——答:你们不管分不分,一年级的课都是一样的,其实二年级的课也是一样的。其实对于学习,你们不用担心的,我是80年上一年级,81年上二年级,我们以前一共只有四年,不像你们现在是五年制的。你们现在一年级已经过了,应该说最难的时候已经过来了——就我的体验而言。因为一年级之前都是高中生,高中生的生活基本上是一半依附在家庭,一半依附在学校,自己并不独立,而上了大学家里能帮忙的已经非常少了,基本都靠自己,慢慢就会觉得自己像个大人。我觉得这个是读大学的一个很大的心理变化,一个是每个人的适应状态都不一样,一个是原来是没有专业的,以后干什么,设想得都不具体,但是上了大学,对专业,职业会慢慢地有自己的想法,慢慢就会很具体。
我是觉得有一个问题越来越严重,就是大学生对自己心理的塑造,这比一切问题都要重要,专业啊,学习成绩啊,我觉得这些都是第二位的。最重要的是,你要
从一个小朋友,逐渐转变成一个大人。以前也不怎么有人跟我们说,但是以后工作了回想起来,最难的还是这个。我觉得中国的教育是有缺陷的,我回忆自己的年轻时候,在没有独立生活的时候,所有的力量都是护着自己的;然后读大学的时候,所有人突然间都把你当一个大人了,所有人都会去要求你,要求你这样要求你那样,希望你很好,用一个很高的要求去度量你、评价你。你会发现你面临各种各样的竞争、很多的要求,离开大学去工作更是这样,这个跳跃跳得很快。可能西方的教育,小孩从小就被教育得得很独立,而中国的父母永远是世界上最好的。所以大学里自己要学会调整,就是自我要非常强大!我觉得这一点是特别要在意的。每个人要互相提醒,培养自己心理的强大,要能抵御各种各样的挫折、困境。
专业的学习——不论是建筑、规划还是景观——这三大专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实践性非常强,知识又非常的庞杂,几乎很难说有什么知识是不属于这个专业。但是这些实践性很强的这些专业,它是要学一辈子的,所以大学里不用对自己太苛刻,没有任何人能懂得所有的东西,包括我做这么长时间,也只能懂其中的一部分。很多的时候做工作、做事情是靠不同的人组合的,一个工作要很多人,每个人都是有意义的,意义就在于他可能能提供别人没办法提供的东西。说起来大家都是同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势劣势,掌握的东西也会不一样,没有一个人能全部掌握,所以不用对自己特别的苛求。
这个专业一直都在比的,我估计你们已经尝到这种感觉,这个设计为什么是92分,那个家伙为什么是88分呢,那换一个人,马上打分就换过来了,那个88的可能会打92,92的不及格也有可能,因为这种评价的东西虽然有很多理性的标准,但是设计的人文性非常非常强。可能一个学生会觉得很委屈,以前我们就是这样,那时我们是打ABCD的,如果一个家伙得了A-,蛮高兴的,起码混到A里面去了嘛,可是如果我得了B+呢,我觉得我这个B+和那个A-看不出哪个更好,我还觉得我的B+更好。这种感觉是很正常的。可是这种事情在高中基本上是不会发生的,大部分高中的内容有比较标准的答案,而大学的这三个专业有很强的主观性。有的时候要放自己一马。我觉得你们大部分同学都不会不用功,大部分都想做得好一点,所以状态会比较焦虑。
还有一点我要提醒的,你们现在还不能体会到的,大学里形成的竞争的状态,同学和同学之间有的时候还有利益的冲突,加上现在社会的风气也不是特别好,就会产生许多不愉快。可是一旦毕业了,而且随着毕业的时间越长,每个人都会特别怀念大学大家在一起的那个时间段,因为毫无疑问,大学里的关系一定是这辈子里最干净的一段!可是在学校是不觉得的。五年里虽然有很多冲突,但肯定是最快乐的时光,所以大学期间同学相处特别重要。
我听说你们现在年级和年级之间不太串了,这个不好„„我觉得互相学习是比和老师学能学到更多的,这个非常非常要紧。聪明的老师也会倒过来向学生学习。我们是工作室里年龄最大的,如果我们不学习,我们也马上会过时,是没有办法再去教你们的。很多东西是自己去学的,而自己学,看书是很少部分的学习的方法,而你必须得去看,一个是做事情去学,还有一个是人和人之间相互去学。低年级向高年级学,高年级通过教低年级去学,彼此间的收益是非常非常大的,而你几乎难以想象。低年级向高年级学,这很自然喽,而高年级教低年级,你要能教清楚,必然要对自己的思考、经验进行整理,这个过程对你非常有帮助。而且这也是人脉的积淀。
要是真正说起学习方面的,我觉得比较值得提醒你们的是,课程和课程、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关系——要有这种意识,尤其是到了高年级,不要把自己的学习分裂成各门课,而且无端地加以判断,比如说有很多同学会有这样的想法,认为只要把设计搞定就行,只认真上设计课。其实各门课的确是为设计而设的,因此反要更加理解这些课跟设计课有什么样的关系,要从设计这个源头去想我为什么要上构造课、为什么要上物理课、为什么要上结构课,这些课在设计里要怎么去用。如果你不能明白这些课在设计里怎么用,那你一定是有问题,一定要反思。这三大专业一定要把课程中间的联系要理解清楚。
什么叫“学好”?我不认为考试是最重要的标准,这标准是你有没有体认到它在设计里怎么去用。分数是什么?其实对我来说,我作为施教人,你作为一个学生,分数是表示我们之间达成共识的程度,这就是分数。尤其是设计,我给你打92分,表示我和你之间共识程度比较高;那如果换个人,他可能给你打70分,那就说明你们共识的程度比较低。这很正常。但是现在比较麻烦的是,它总是和学生各种各样的利益扯在一起,譬如什么奖学金喽,评什么东西喽,这些东西没有办法,只能靠成绩去说话,好像成绩成了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所以有的同学会把这个事想得非常非常大,这我很能理解,一个人在一个时间段会把什么看得最重要,这决定于当时他的眼界所及。你们现在整天是学习啊,考试啊,当然是成绩最重要。我也不是说成绩不重要,只是以后你们有了更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会发现这东西并不如你当时想象的那么重要。那么有些同学为了这分数搞得很纠结,自己很焦虑,情绪上有点波动很正常,但你要去控制它,更加应该注重的是你作为一个个体能不能很好地处理各种顺境和逆境。学习上的事情嘛,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你以后的职业作一个基础,仅仅就是打一个基础,以后你们就会知道,大学里学的东西是赋予你一个潜力,绝对不是你以后工作要用到的所有,还差得远呢,所以没必要把它看得那么那么严肃,好像觉得是有多了不起的事情。倒是一个人能不能透过表象的学习看到一点深刻的东西,你所学的对你的专业究竟能构成怎样的影响,越早领悟,越是能终身受益。我们现在这些大学同学,谁也记不住哪一个人究竟是好还是坏,可是当时对我们来说也是天大的事儿,回家就拿着个成绩报告单,好像忙活一学期我就是为了这个东西,好像一个学期的成就和收获就在这个单子上,可是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然而,当年不是那么辉煌的,现在可能有非常好的成就;当时成绩非常漂亮的,现在也可能只是很一般的状态——这是屡见不鲜的事实。
大学学习非常重要,但是不要把它看僵掉,要很主动地去控制它。虽然很年轻喽,但是要像大方之家一样,气魄要大一点,不要小家子气,你是东南大学的,气势、心胸要开阔。否则,只会影响自己的发展。
2.——问:对东大建筑设计中比较重视空间的特点有什么看法?
——答:建筑学的教学,包括另外两个专业,不同学院,不同地区,甚至不同时期,都有自己不同的关注点。教学,是解决叫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东大的教学是80年代开始不断改革,发展出来的,它的的知识体系是更加接近于现代建筑,这种现代主义建筑更注重空间训练。我们为什么盖房子,就是因为我们需要这些空间,所以空间是它的目的。设计的一系列组织都服务于空间的需求,这是我认为东大的教学体系中最为重视,也是我认为最为成功的的一部分。空间是建筑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但它不是建筑的一切,所有空间都需要非空间的东西来形成,所以所有对空间的设计就会转化为对实体的设计。实体可以很简洁,如果我们需要更多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让这个实体的表面有细腻的花纹。一个建筑师脑子里必须有实的东西和空的东西。(举了一个例子)有的学校比较注重这种实体,我们东南大学比较重视空间,这两种教学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弊。因为它重视空间训练,所以同学们操作空间想象力当然会比较强,但是相应的同学就会忽略实体,现在我们的同学,甚至到了四年级,图上画了很多线,但是不知道这些线条是什么材料,为什么是这个材料,这个材料是厚是薄。对实体空间把握太差,这样的恶果是无法实现理想的空间。建筑是要学一辈子的,我们无法教完所有东西,所以每个学校都会选取他认为最重要的。越到高年级,越要知道自己缺什么,每个学期结束后自己要做一个梳理。比如说我将来想做一个职业的建筑师,规划师,我就应该想,它需要什么能耐,我有什么能耐,我还缺什么能耐。能力要均衡,缺什么,补什么。在去别的学校交流时,最机智的是很快发现别的学校的优势,那个优势很可能使我们缺少的,你去吸收这一块,这是最有价值的。其实人和人交往也是这样的,还有老师,比如到高年级的设计分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学科都会遇到一个老师,这个老师也许不是你喜欢的,但一个聪明的同学,应该在最快的时间里找到这个老师最有价值的方面,并尽其所能吸收他最有价值的部分。
3.——问:对业界和外界普遍评价较差的建筑作品(这里就不提及名称了),您有什么看法?
——答:虽然我没有接触过这个建筑师,作为一个建筑师,据我了解,他还是一个很严肃的建筑师,他的理念也很严肃,但他的作法,缺乏一种文雅的气质,这是无法普遍弥漫性的事情,作为我们学生而言,你喜欢它也可以,你不喜欢它也行,喜好总会随时间发生改变的,不妨去看看它是怎么做成功的,你们喜不喜欢它并不重要,比较有意思的是我们可以有机会去看看他在技术上是怎么做的,我以后就可以用这个技术来做我认为的好的合适的东西,它的结构,它的空间是怎么处理的。即使不喜欢的建筑我也会去看看,我们可以关注其他东西,而不是
一直扭着我不喜欢它。喜欢和不喜欢在建筑里一直存在着,当然,要把建筑做出来,肯定是已经达成一定共识的东西。
(本文由录音整理,有所删减和修改)